涟水县宏观经济报告

2022-08-19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涟水县宏观经济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涟水县宏观经济报告

涟水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李主席、尊敬的各位委员:

欢迎东海县政协的各位领导来涟考察、调研,根据安排,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汇报一下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着力重抓“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四件大事,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位任务,坚持工业经济的主体经济地位,各级各部门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突出“工业立县”这一主线,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为突破,以载体建设和强化服务为保障,加快了涟水工业化进程。

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入库税金5亿元,用电量4.9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28%、33.3%和16.7%,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30户,食品酿造、铜材加工、纺织化纤、化工医药等支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食品酿造行业2008年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1.72亿元、入库税金2.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15.4%,占全县总量的17.6%,其中今世缘酒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0.08亿元,入库税金2.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2%、16%,铜材加工行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23.54亿元、入库税金5608万元,占全县总量的35.3%,其中宝怡铜材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0.7亿元、入库税金771.3万元。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1.15亿元,

1入库税金560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0.1%、19.6%,占全县总量的16.7%,其中妙通纺织实现产值5.1亿元、销售收入5.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1%、51.3%。化工医药行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7.06亿元,入库税金4479.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16.3%,占全县总量的10.6%,其中嘉诚化工实现开票销售收入2.97亿元、入库税金24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8%、55%;制药公司实现产值3.18亿元、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倍、1.3倍。滚动实施98个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其中超亿元项目76个、超10亿元项目3个;协议利用外资8847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5270万美元,工业利用外资总量和外资企业总数居全市各县之首。

二、今年以来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九届七次全会、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按照“在科学规划前提下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总体要求,克服宏观环境变化、外部竞争加剧等影响,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经济在不利条件下取得了好于预期的发展效果。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1、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面对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加的不利局面,各企业积极谋化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克服瓶颈制约,抢占销售市场,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运行。1-4月份,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52亿元,完成年计划29.2%,同比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32%;工业入库税金2.33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入7.7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1.7%,同比增长57.9%;新增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51个,同比增长50%;4月份当月工业用电量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幅回升10个百分点。1-4月份,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9423万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816万元,同比增长31.6%。

2、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越发明显。一是重点行业支撑作用突出。食品酿造业发展势头良好,1-4月份累计实现开票销售7.14亿元,同比增长34.2%,占全县总量的37.9%,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信息电子行业逆势上扬,1-4月份实现开票销售2695万元,同比增长63%;纺织服装业逐月回暖,在

1、2月份的低谷情况下,

3、4月份开发区内的16家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开票销售30694万元,同比增长14%,其中雪飞制衣等11家企业增幅超过50%。二是重点企业支撑作用突出。今世缘酒业作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龙头,通过调优产品结构,加强市场开拓,1-4月份实现销售收入8.05亿元,其中开票销售收入6.67亿元、入库税金

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2%和22.2%,分别占全县总量的31.4%、78.6%。锦纶化纤、宝怡铜材等重点企业克服宏观环境的影响,积极组织产销,开票销售收入分别达12588万元、15642万元。波伦混凝土、华缘彩印、泰丰针织等企业订单组织有力,抢抓市场有效,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3、招商引资取得新的进展。1-4月份,全县上报市统计项目85个,固定资产协议引资3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6亿元,规模较大的项目有投资2200万美元的云锦水墨科技、投资3亿元的宏达新材料、投资2.5亿元的超高压电缆、投资2.1亿元的华宇

硅钢片;与此同时,今年还有6个项目进入上水创业园,其中富伟服饰、中联机械已经投产。涟城、五港、朱码、成集、浅集等乡镇办事处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其中,成集引进江阴两个项目落户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亿元,有望今年年底建成。

4、全民创业取得新的成效。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自主创业与招商引资放在同等位置,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两只翅膀”,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返乡人士、能人大户、大学生村官创业。1-4月份,全县新办私营企业417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824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2%、59.3%和610.1%。

5、载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县经济开发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今年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500万元。薛行化工园区,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目前已经铺设了纬一路,污水处理厂及管网、供热项目正在按计划快速推进,区域环评、安评正在开展。全县19个乡镇工业集中区目前在建厂房21.9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新开工建设厂房19.4万平方米,竣工11.1万平方米,共实施项目85个,其中当年新开工18个,目前竣工21个。全县78个村级创业点目前在建厂房24.4万平方米,实施项目177个,总投资6.2亿元,1-4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8170人实现就近就业,村集体实现收入185.5万元。

6、部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建立经贸、统计、税务、工商、电力、金融等职能部门组成的规模工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分析,制定相应措施。1-4月份各职能部门共为企

业兴办实事85件,落实贷款6.8亿元,取消、停止和降低收费项目73项,为企业减轻负担200余万元。

1-4月份全县工业经济虽然保持平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指标对照序时进度脱幅较大,个别乡镇、企业对照目标要求,双过半还存在很大压力。二是今年以来在手有价值信息不多,签约和落户项目较少,已经开工的少数项目进展缓慢。三是全县行业之间、乡镇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够平衡。

三、全力保增长,确保实现“双过半”主要措施:

一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一)是健全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节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地、办证、审批、融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加快“扶持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发展意见”、“鼓励企业技改投入的意见”落实力度,推动企业发展。

(二)是认真落实部门帮办、定期会办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帮办扶持力度,实现定期联系、定期走访、定期会办、定期通报,千方百计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制约瓶颈。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始终坚持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第一要点的意识,主动出击开展招商引资,抢抓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机遇,组织精干队伍,广泛收集信息,扎实开展定向招商、驻点招商,对达成意向以及签约引进的项目,全力做好帮办服务工作,推进项目早日落地、早日开工、早日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集中精力加快项目建设。一是抓好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抓好今世缘公司年产2.5万吨优酒酿造及配套设施技术改造、嘉诚化工硝基甲苯、峰达电缆、丰禾化工18万吨合成氨搬迁、联发纺织搬迁项目推进力度,全力做好帮办协调服务工作。二是抓好在建项目推进。加快推进云锦水墨科技、宏达新材料、华宇硅钢片、实全电子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6月底前建成投产一批。

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增强竞争力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快载体建设。坚定不移地坚持“县有工业园、乡有集中区、村有创业点”载体建设要求,实行多元投入,加快建设进度。7月底前完成经济开发区、薛行化工园区供汽、污水处理、区域环评修编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着力优化发展软环境。牢固树立“服务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努力为客商提供一切便利,保证客商放心投资、放胆创业、放手发展。

第二篇:全力推进清水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10月31日,参加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清水县县长马越垠在天水日报社全媒体专访演播厅接受《天水日报》、《天水晚报》、《天水手机报》和《天天天水网》的联合专访时说,正在召开的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对未来五年全市的发展形势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这是全市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行动纲领,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清水县将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按照清水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5551”发展战略和“率先突出川区、着力提升山区、示范发展园区、统筹城乡全局”的布局构想,全力推进清水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马越垠说,2011年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一、

二、三产业竞相发展,形成了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的可喜局面。在谈及2012年的工作打算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实现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时,马越垠说,清水县将紧紧围绕《报告》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按照清水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5551”发展战略和“率先突出川区、着力提升山区、示范发展园区、统筹城乡全局”的布局构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华能2×1000兆瓦火力发电、远大和远景风力发电等能源项目和中小河流域治理、交通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在清水实施,力争在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跨越。二是做强特色产业。以核桃大县、肉牛大县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林果、畜牧两大支柱产业发展,争取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跨越。三是壮大工业经济。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一批优势企业入驻园区。四是搞活商贸旅游。以轩辕文化产业园、清水温泉生态游乐园、物流园区、专业市场建设为载体,积极培育商贸旅游新的增长点。五是加强城乡基础建设。按照“东扩西延北拓,打造精品山水园林城市”的思路,积极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大东部新城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力度,进一步拓宽县城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六是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轩辕文化研究开发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在提升文明程度上实现新跨越。七是抓实民生工作。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巷道硬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干鲜果基地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梯田建设、堤防工程、火车站广场建设、城区道路拓宽改造、庄天二级公路支线、校舍建设等10件为民实事。八是加强生态建设。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循环产业发展力度,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安全、宁静、生态五大环保工程为重点,力争打造宜居环境、提高全县人民生活质量。马越垠最后还表示,新一届领导班子要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真正把清水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

建设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

——访清水县委副书记县长马越垠

10月31日,参加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清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马越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对未来五年全市的发展形势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这是全市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行动纲领。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清水县将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按照清水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5551”发展战略和“率先突出川区、着力提升山区、示范发展园区、统筹城乡全局”的布局构想,全力推进清水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马越垠说,2011年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一、

二、三产业竞相发展,形成了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的可喜局面。2011年,清水县紧紧围 - 1 -

绕“3331”农业产业化建设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奋力建设“一基地”、“两示范”、“三片区”,即泰山庙塬高原夏菜基地,全市百万头优质肉牛示范县和标准化良种蛋鸡养殖示范县,全膜玉米种植区、整村推进开发区和新农村建设片带区,积极实施四个万亩梯田点、五大林果产业带、六大增收行动,大力发展核桃、肉牛、蔬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全省核桃大县、全省肉牛大县、天水市大菜园三大基地建设步伐,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的畜牧工作以建设甘肃省肉牛产业大县为目标,以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保障,全面推进了畜牧养殖工作。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深入推进“园区带动、川区率先、山区提升、城乡共建、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加速“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三产社会化、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化、社会和谐化”进程,突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循环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谐社会”三大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加快发展,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强力拉动下,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谈及2012年的工作打算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实现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时,马越垠说,清水县将紧紧围绕《报告》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按照清水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5551”发展战略和“率先突出川区、着力提升山区、示范发展园区、统筹城乡全局”的布局构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抓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华能2×1000兆瓦火力发电、远大和远景风力发电等能源项目和小河流域治理、交通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在清水实施,力争在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跨越。二是做强特色产业。以核桃大县、肉牛大县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林果、畜牧两大支柱产业发展,争取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跨越。三是壮大工业经济。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一批优势企业入驻园区。四是搞活商贸旅游。以轩辕文化产业园、清水温泉生态游乐园、物流园区、专业市场建设为载体,积极培育商贸旅游新的增长点。五是加强城乡基础建设。按照“东扩西延北拓,打造精品山水园林城市”的思路,积极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大东部新城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力度,进一步拓宽县城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六是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轩辕文化研究开发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在提升文明程度上实现新跨越。七是抓实民生工作。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巷道硬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干鲜果基地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梯田建设、堤防工程、火车站广场建设、城区道路拓宽改造、庄天二级公路支线、校舍建设等10件为民实事。八是加强生态建设。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循环产业发展力度,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安全、宁静、生态五大环保工程为重点,力争打造宜居环境、提高全县人民生活质量。

马越垠最后表示,清水县新一届领导班子要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真正把清水县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

- 2 -

第三篇:涟水县调研报告

淮安市涟水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调查

一、 调查原因:

大家知道,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对粮食的增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部分地区,由于不合理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大量畜禽和水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面源污染。

二、概念:

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随着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 影响环境,影响农产品质量,还关系到农民的健康,关系到农民的增收。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搞清环洪泽湖生态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索发展生态农业,寻求防治面源污染的途径,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三、调查方式及调查过程简述: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还采访了政府的相关部门如环保局。向工作经验丰富的环保工作者请教有关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改善环境的有力而迅速的方案、以及保持环境良好的方法等等。同时我们还亲自到田间观察污染的状况,咨询了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农户、养殖户。向他们请教了当地农业种植的灌溉渠道、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在农产品过程中如何具体防治病虫害等问题。我们也结合了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从中我们领悟到了很重要的一点:科学的种植方法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增收同时也抑制了害虫的过度繁殖和改善了环境。因此科学的种植技术的推广是重中之重。而此地区恰恰缺少的便是高效且优质的技术,这点也可以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同时据调查还可以总结的较深层次的原因:该地区缺少集体化经营模式,大多为一家一户式的种植方式,这就缺少了大规模产值的输出为农业优质技术的推广设置了阻碍。此外农业生产实践中也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当于自种自家的田,缺乏统一管制。

我们针对了淮安市涟水县各个地区进行了关于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我们的调查数据来看,从这次普查的结果看,当前,在我国农业活动中,非科学的经管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是造成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如剧毒农药的使用、过量化肥的施撒、不可降解农膜年年弃于田间、露天焚烧秸秆、秸秆堆置于河道、大型养殖场禽畜粪便不做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等。这些污染源对环境的污染,尤其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最大。据统计,农业面源污染占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的60%~80%。在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农业源的污染问题,我们认为要按照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用发展和引导的办法来解决。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农业部门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我们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发现当地村民大都认为村里的农业生态环境是略有污染,其中有河流、水塘污染,空气污染,农田污染,垃圾污染等。这些污染都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质量。河流、水塘污染主要是喷施农药的残留物,乱扔垃圾使水面常有漂浮物还有河中淤泥堆积。空气污染主要是燃烧的有害垃圾以及焚烧秸秆等造成的。农田污染主要是农药残留,塑料垃圾袋及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垃圾污染主要是垃圾乱扔没有堆放或专门处理,特别是塑料垃圾更是严重。这些污染还在持续中亟需解决。

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项对面源产生污染:

1.化肥。化肥对农业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用化肥。据国外测算,现代化农业产量至少有1/4是靠化肥获取的。正是由于化肥在作物增产中的重要作用,才使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有惊人的增长。以我国来说,1999年使用化肥4,124万吨(折纯),比1978年增长362.3%。按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计算,耕地的平均化肥用量为262.4kg/km2,是世界化肥平均用量的2.5倍。淮河流域平均用量415kg/km2,太湖流域为600kg/km2。但实际上,化肥的利用率并不高。综合各地实验结果,我国每年农田养分被植物利用的部分很少,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为l0~20%,钾肥35~50%。剩余的养分通过各种途径,如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进入环境。这些过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水中,使水中藻类迅速生长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丧失应有功能。水色变绿、变黑,严重时会发出臭味;进入土地中,会改变原有土壤的结构和特性,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另外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积存在环境中,若被农作物吸收,会损害人体健康。

2.农药。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化学农药的产量已超过200万吨,品种达1,000种以上。我国农药的产量和使用量都居世界前列,1997年农药总产量为66.6万吨,使用量131.2万吨,平均用量为14kg/km2,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但利用率不足30%。据调查,喷施的农药若是粉剂,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若是液体时,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1%~4%接触到目标害虫,其余40%~60%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飘游于空中。大量使用农药,虽然控制了病虫害,但是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有资料表明,目前,在我国使用的约250种农药中,高效低毒农药品种只占15%左右。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等发达国家早已不用或限用的剧毒、高残留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占很高比例,使害虫抗药性增强。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抗药性害虫大约有50种,到了90年代初增加到552种,90年代末己增加到900种。特别是近10年来,棉铃虫、蚜虫、小菜蛾等多发性害虫对菊酯类、有机磷种类化学农药的抗药性增加了几百乃至数千倍;化学农药还大量地杀伤天敌生物,破坏农田生态平衡。由于农药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大部分被浪费,这部分农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水体,致使水体各种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水质恶化。

3.大型禽畜场。我国的的畜禽养殖业在近20年来发展迅速,到1999年牛、猪、羊的存栏数已分别达到12,698万头、43,020万头和27,926万头。畜禽养殖业由农民个体家庭饲养逐步走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而且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周围。由于畜禽养殖的饲养方式、养殖规模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总量、污染程度和分布区域也随之变化。从养殖场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随每天冲洗的污水流入河道、湖泊,造成水体污染、河水变臭,鱼类大量死亡,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农膜。目前普遍使用的农膜不易分解,留在土壤中100年也不会烂掉。因此,农膜残片积留在农田中对环境造成了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农田机械耕作;影响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容易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影响土壤结构;影响正常灌溉;农膜残片容易随作物秸秆进入饲料,造成农畜误食农膜残片而死亡。

5.秸秆燃烧和随意堆放。农村地区每年夏秋两季双抢时节,大量的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路边树旁,水流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据统计,石家庄地区每年生产的玉米秸秆有4,700多万吨,一部分作饲料或燃料运回家,其余大部分秸秆采用就地集中焚烧的办法解决。秸秆燃烧产生浓烟,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浓烟也会影响农田附近的机场、公路、铁路的正常交通运输,同时也是产生火灾的隐患。

6、其他垃圾。农村医疗垃圾中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玻璃试管、废弃的汞温度计,以及用完后的废旧电池都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随意倒置在路边或仍在水沟里。导致细菌滋生,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既破坏了土壤和水资源,又危及了村民健康。现在农村都有招商引资,因为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被利益诱惑,很多乡镇都盲目的将外面的工厂引到家乡来。而这些工厂中很多是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他们为图省钱、方便,随意将工业垃圾转嫁到农村已废弃的坑、塘或沟内,增加农村环境压力。用未来的财产来换取现在的小利润。虽然现在土壤污染还未被村民所重视,但这个问题同样不可小觑,因为生活垃圾及其滤出或滤涸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结构,致使土壤的净化能力日趋饱和。随着污染物不断累积,土壤质量也明显下降,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妨碍植物生长。比如塑料包装袋、电池、铅皮牙膏皮、含汞的日光灯等日常用品随意丢弃、乱堆乱放,在土壤中长期存留而不易降解,加上有毒重金属如铅、镉等,使部分土壤失去可利用价值,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而且其中的污染成分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十分缓慢, 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发现,且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再加上农村对旧电子的乱抛置的问题从来没有意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所以我觉得土壤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村民们都认为绿色、生态食品与农业有着紧密联系,农业上的“绿色”和“生态”才能实现食品上真正的“绿色”和“生态”,才能够实现“食品安全”。特别是当前社会上屡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更引发了人们对绿色生态食品的需求和信赖,因而生态农业备受社会关注。民以食为天,健康的食品铸就健康的体魄。对于周围环境与健康是否有关,大多数人认为是紧密相连,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与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许多由于环境原因而造成的严重的健康问题(传染病、某些慢性疾病等),使得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也敲响了一记警钟!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安全也备受关注。我们调查发现,当地饮用水源是自来水,由水厂统一供水,是比较清洁安全的。另外,我们还发现当地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问题不可忽略。水塘、水沟、河流等水流污染严重,有的甚至还发黑、发臭,水面漂浮着垃圾。有的村民的节水意识淡薄,随意浪费水,每天都有大量洁净水被浪费。此外,村民的生活污水大都随意排放,有的排放到菜园或者水沟里,少数人家将污水排放到沼气池中。而对于粪尿污水则都用于浇菜园和树木。农户的人畜粪便及污水是很好的有机肥,既环保又资源合理利用。生活垃圾大都随意堆放,有的则入沼气池发酵,由于条件限制集中无害化处理暂无法实施。而对于一些可回收垃圾则会有人来专门回收,但人们对于垃圾回收意识还不是很强所有仍有许多垃圾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

目前生态循环农业这个词以为众多人所了解,人们普遍认为应当大力发展以缓解目前的农业压力。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仍有一部分人对生态农业表示不知道或不清楚,生态农业宣传力度应当加强。此地村民大都从事种植业,少部分从事养殖业。在种植业方面,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本地区主要使用高效低毒新农药,高毒高残留农药已经被淘汰,耕作、栽培、育种等仍是基本的种作方法,而一些新技术如生物农药、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等、应用光、电、微波、超声波、辐射等物理措施则应用范围很小。这也造成了有些农产品收成低,有些还遭受严重的损失包括财物和资源。农民大都靠喷洒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但喷洒农药的一些基本防护措施并没有认真做好,没有带防护手套、口罩等,喷洒农药后会有一点不适。而对于一些田中青蛙、蚯蚓、泥鳅、黄鳝等小生物来说,它们的数量在急速减少。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这些小生物了,它们的缺少使得农田里少了一片独有的生机。 整治措施

1、加强对化肥、农药的监管

控制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建立监测体系。加强化肥的生产和销售管理,提高化肥质量,防止劣质化肥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和三氯乙醛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调整化肥的生产结构,大力开发新的化肥品种、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产品,防止化肥中营养元素的流失。大力推广水稻专用肥、掺合肥料(BB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新型肥料。继续发展绿肥种植;在专用肥的基础上提倡使用有机肥。达到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推广肥料的精准化技术,包括品种、用量、营养元素和施肥技术的精准化,做到肥料减量、定性、定量化使用。禁止生产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品种,逐步减少和淘汰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研制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化学农药,高效、无污染的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建立农药注册登记制度,严格农药产品质量管理和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防止滥用乱用农药。加强对农膜的监督管理。制定有关政策,扩大农膜回收量,建立农膜定点回收站和加工厂,加强可分解地膜的研制推广。

2、农田科学培肥技术

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农民改进施肥技术,实施科学施肥、合理施肥,限制化肥使用量,使化肥单位面积平均使用量降。增施有机肥、生物肥,实行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有机肥以各种农家肥(如高温堆肥、秸秆、饼肥)和商品有机肥、复混肥为主,生物肥以各种微生物肥(如磷细菌肥、复合微生物肥)、腐植酸类肥为主。优化化肥投入结构,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在确定合理的化肥施用量基础上,结合“3S”技术和土壤养分、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实行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增加作物专用肥、复合肥、有机复混肥和微肥施用量。推广科学的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肥力状况,改进耕作措施和施肥方式,掌握适宜的施肥期。氮肥要做到深施、分施,磷肥做到集中施用。

3、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技术 积极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合理施用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使农药单位面积平均使用量降低。进一步开发和推广新型、高效微生物农药。加强对灰喜鹊、青蛙等天敌资源的保护、繁育和应用工作,使重点控制区病虫害的防治采用天敌防治。采用农艺措施和生物多样性防治技术。综合运用育种、栽培、耕作、施肥等农艺手段,调控农田生态环境,防治病虫草的危害。运用生物间存在的相生相克原理,通过不同物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搭配和优化布局,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虫草生长的环境。

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制备出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环卫昆虫、杂草、鼠害以及调节植物生长制剂的总称。其中微生物农药有真菌农药、细菌农药、病毒农药和抗菌素农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苏云金杆菌,药效比化学农药提高55%。现在,国际上已商品化的生物农药有30余种,约占目前农药销售额的30%。我国也将逐步用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积极发掘和使用植物性农药和土农药。一些植物,如大蒜、洋葱、蓖麻等,含有对害虫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成分,只需简单加工即可制成无污染的植物农药。另外,一些传统的土农药如烟草石灰水、高锰酸钾稀释液等也可被采用。大力推广机械物理防治法。利用人工器械进行捕杀,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高压汞灯进行灭杀,利用昆虫对某些特定植物的趋性进行植物诱杀,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

4、利用生态工程防控面源污染技术

充分利用土地和植物的净化能力截留N、P、泥沙等物质,其工程单元主要包括沉砂池、集水设施和水处理设施等;利用湿地或水陆交错带的自然净化生态功能,截留净化农业径流中的N、P及有机质,然后将底泥还田,加强N、P等物质在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减少农业生产对水体的污染;在流域或湖泊的岸边按照不同的功能种植不同的植物带,充分发挥植物带的生物净化功能。推广立体农业,重点是要加大生态家园建设力度,使大型畜禽养殖企业粪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对大型禽畜养殖场要合理配套用地,“以地定畜”,使粪便就近还田。在畜禽养殖场附近利用空闲土地,建设简易露天氧化塘。利用各种生物进行净化利用,形成多级土地生物粪便收集和处理系统。推广以沼气发酵为主的能源生态工程,沼气发酵是有效解决粪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污染,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兴建集种植、养殖和沼气池“多位一体”的生态大棚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5、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的利用效率

目前我国比较先进、适宜大面积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小畦灌水技术、间歇灌水技术、膜上灌水技术和污水灌技术。小畦灌溉优点是灌水流程短,减少了沿畦长产生的深层渗漏,因此能节约灌水量,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间歇灌溉技术具有灌水速度快、节约水量和灌水均匀度高等优点;膜上灌包括开沟扶埂膜上灌、打埂膜上灌、沟内膜孔灌、膜孔膜缝灌;污水喷灌应先对污水进行沉淀、筛滤,除去固体污物,有的还需加入消毒杀菌剂。实施污水灌要防止大定额灌溉以免造成地表及地下径流,以不造成土壤粘闭和不产生地表径流为原则确定灌溉强度。

6、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更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前面提到的此地区缺乏集体化的经营模式。其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便是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因为这可以带动农业生产链的形成与发产。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已有很多。用不精准的语言来描述便是“形成一条类似工业生产的产业链”搞农工业结合。

7、其他调控控制技术

在农作物栽培方式上采取农作物轮作、间作、套种方式,加大保护地栽培推广力度,推广圈养方式;同时加大生态农业精品基地建设。开发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农膜污染控制技术。对废膜进行回收利用。一方面,通过强化管理并辅以相应的经济手段,加强废旧农膜的回收。另一方面,要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光解地膜、生物降解膜等新型农膜,使农膜能在环境中自行分解、转化。农业有机废弃物污染控制技术,农业有机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以畜禽养殖场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治理为重点,采用粪便无害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厌氧发酵等技术,开发农村新能源和有机肥料、畜禽饲料等,实现有机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防止农业有机废弃物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污染。秸秆转化为饲料的生态工程技术有物理法(粉碎、制造颗粒)、化学法(碱化、氨化)、生物法(青贮、酶发酵)、热喷技术、秸秆压块技术和秸秆水解生产酵母饲料技术等。要研究并逐步推广以鸡粪作主要原料的饲料生产技术。把农业废弃物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离出来,用于人造纤维、造纸及其衍生物的生产。通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水解,将所含的多糖转化为单糖,再进行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制取酒精、饲料酵母、葡萄糖等许多化工产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控制非农占地,严禁滥砍乱伐森林,盲目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开展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对节约自然资源,改善土壤肥力,防止农业有机废弃物直接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施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什么时期施肥、施哪种肥料、施多少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目前当地施肥主要是施撒化肥,还配合使用农家肥。一些新兴肥料如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测土配方肥料、长效缓释肥料等使用少,主要是人们对此了解甚少不知道如何使用。调查还发现施氮肥过量会导致蔬菜病虫害加重,从而间接引起农药使用和残留量的增加。过量施撒化肥还会使农田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使地下水亚硝酸盐超标。而稻田养鸭能够吃掉害虫并增加土地肥力,鸭子的粪便能够给农田施肥。当地村民大多是偶尔听过施肥培训,每年会有农业技术人员下乡来为农民讲解在什么时期如何正确合理施肥和喷洒农药,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此外,当地的农业灌溉水由机器统一打水灌溉,而灌溉水是来自古废黄河道中的水,河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飞污染。

种植和养殖相结合是生态农业的一大特色,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种植业所产生的秸秆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而牲畜粪便可以作为庄稼的肥料。对于用过的农膜有的会循环利用(没有坏还可以使用),有的则交废品站,还有的直接弃于田间。而农田中的秸秆现在大多用作牲畜饲料或作为家用燃料(直接燃烧或沤制沼气),还有的则直接弃于田间腐烂,同时也会有人来收购秸秆。不会有前几年直接露天焚烧的现象,这也是政府大力管制的结果。对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有自己去成熟的养殖场取经的,也有自己在养殖过程中摸索得到的经验再结合自学一些相关技术。当地养殖业规模较小,影响养殖致富的主要障碍是缺少投资资金和缺少场地,不能规模化生产,同时养殖与养殖垃圾处理技术也不够过关。目前养殖饲料主要来源是商品饲料与农家剩料结合投料,这样便于缓解经济压力。养殖场禽畜粪便及污水主要是制作有机肥,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调查发现用于养殖的水塘也受到污染,而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流失的化肥农药。这些用于养殖的水没有得到处理,会直接的影响养殖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大多养殖户没有采用生态养殖模式,这也不利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经过以上的调查及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的生态农业没有得到广泛推行及应用,人们对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其深刻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生态农业有待进一步宣传和引导,生态农业面源防治有待加强和完善。

调查人员:孙鑫 于洁 程雪莲 陈宇

第四篇:关于涟水县南集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村区域发展1001班方洲

一、调研背景

2011年7月11日,扬州大学农学院阳光协会组织志愿者前往苏北淮安涟水县南集镇开展为期15天的支农支教活动,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在当地体验了支教生活。支教期间,通过与学生、老师以及村民的交谈,我对当地的教育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的教育条件虽有所改善,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本次调研,本报告为当地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所存在的问题

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但该校的硬件设施仍然较为简陋,主要体现在:

(1)班级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基本靠老师的板书,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接触面窄小。

(2)没有正规的操场以及跑道,学生的活动场所有所限制。

(3)教学楼内没有厕所,学校唯一的厕所在学生宿舍前,而且是露天的,环境恶劣,夏天苍蝇乱飞,没有卫生保障。

(4)学生宿舍空间狭小,拥挤,环境潮湿,天气炎热时没有淋浴设施,住宿条件差。

(二)教学上所出现的问题

(1)不重视辅科的教学

我们给孩子开设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受到很多孩子的欢迎,经过交流我们了解到教授这些课程的并不是都是拥有本专业知识的老师,平时根本不注重这些课程。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老师的教育方法不科学

当地老师对付顽皮学生的方法多为较为暴力的方式,如体罚,叫家长来校告状等。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阶段,外界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最先想到的就是撒谎,指责对方来逃避外界对自己的惩罚,很少会想到从自身找问题,如何完善自己。这种坏习惯对他们以后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对他们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起着阻碍作用。

(三)家庭社会环境对教育造成的消极影响

(1)当地留守儿童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当地的经济状况较为落后,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当地很多的留守儿童主要由祖辈负责照看。但由于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此外,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最为重要的是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在做事时会显得较为怕事、孤僻、内向,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

成有着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缺少父母的有效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也有所欠缺。

此外,还有一些父母迫于生活压力每天工作时间较长,与孩子的交流过少,这种家庭情况的小孩和留守儿童也没有什么差别,也出现了和留守儿童相似的问题。

(2)对家庭困难和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照顾不够

支教过程中有一个让我很是心痛的女孩,早产导致了她的智力发育不够完全,此外,她左半身严重烫伤,走路时左脚也有点颠簸。家中仅靠57岁的老父亲在夏季捕鱼,冬季收破烂来维持生计。她的数

学基础特别差,已经升三年级了但是反映甚至还不如幼儿园的小孩。

按照她的情况,要想靠学习作为赖以生存的手段很是问题。但是我发现她唱京剧时声音很嘹亮,唱的很好,如果她可以往京剧这个方向发展的话会很有前景。但是按照她家的状况以及她爸爸的见识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虽然我有和他爸爸说过这件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外界的介入和帮助,她完全不可能往京剧这个方向发展。她将来生活最大的可能就是像她的爸爸一样,为最基本的生活而苦苦挣扎。

社会对像她这种身体以及智力状况都有所欠缺的孩子的关心不

够,这不仅是苏北的问题也是很多地区的问题。而他们没有社会的帮助或许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四)道德教育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我所支教的南集小学旁边就是南集中学,学校对面有着很多的民房,据当地的村民介绍,那里会有很多中学生去那边开房住,在那个中学,女生堕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更让我震惊的是,我认识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只有21岁,也就是说他们17岁的时候就生了这个小男孩。由于各种都没有达到法律的要求,这个小男孩是个“黑人”将来的上学很是问题。况且,它的父母还不能够养活自己,整天泡网吧。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背景,怎么能够行成健全的性格,用什么来拥有美好的生活,我无法想象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三、建议与思考

(一)制定农村硬件实施所应达到的标准,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和监管的力度

硬件设施说到底就是教育经费的问题,苏北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是教育是个人,当地以及国家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最大限度的对教育事业进行扶持,并且组织专门的人员来检查对各学校补贴经费的用处,严惩挪用和贪污教育经费人员。

(二)加大师资力量,不定期检查学校开设课程情况

不定期检查学校辅课的教学情况,如不合格,严惩相关人员和有关负责人来确保辅课的质量。通过改善教师待遇来严格要求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不只是看中教学质量,也要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列入考评之中,来禁止出现不尊重学生的行为。

(三)开设心理辅导课,关注特殊儿童

针对当地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可以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和他们进行沟通,并定期的组织一定的活动,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多多和他们沟通及时关注并解答他们的困惑。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了解并培养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有一种赖以生存的本领。

(四)重视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影响

加强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教育有重要影响这一观点的宣传,可将其列入乡规,一方面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来规范监护人的言行,另一方面,通过对家庭教育孩子方式的评比来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责任感并对优秀的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对教育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第五篇:泸水县鲁掌中学自查报告

泸水县鲁掌中学

关于现代教育中学督导评估

自查报告

泸水县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现代教育建设的相关要求,根据《泸水县现代教育学校督导评估工作规程》(试行)、《泸水县现代教育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按照泸水县现代教育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程序,我校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组,拟订了《泸水县鲁掌中学现代教育学校督导评估自评工作方案》,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泸水县现代教育学校督导评估工作规程》、《泸水县现代教育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方案》,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投票测评等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家长、村委会代表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要求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客观量化,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评定等级,现将我校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该校创建于2009年9月,泸水县委、县人民政府本着“县办中学,乡办中学,村原则上不办学”的原则,按照“一年规划,三年建设,五年集中”的集中办学思路,结合我县初中办学实际,把原称杆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顺利拆并到鲁掌集中办学,成立了泸水县鲁掌中学,是初级农村中学。

学生生源主要来源于称杆乡、片马镇、鲁掌镇三个乡镇。学校占地面积6666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801平方米;教职工69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学历本科55人,专科5人,这5人目前都已经参加学历提高学习;职称中教高级7人,一级22人),现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52人(全部是住校学生)。

1

二、主要成绩和做法

(一)、明确办学方向,确立办学思想

我校认真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现代型人才为目标,牢固树立“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本,本着“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科研求品牌,特色求声誉”的办学方针遵循依法治校、开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人本理念、科研兴校、民主合作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求突破,深入细致抓落实,强化了人文教育,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指导和促进了学校工作全面开展。

泸水县鲁掌中学办学已经有四年多,集中办学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优势、成效已初步显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县教育局的支持下,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巩固率不断的提高不再是全县的倒数;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每年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都取得好名次,2010年中考成绩居全县初级中学榜首,被泸水县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09至2010学年度综合管理“先进学校”;2011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文明单位”,2012年被云南省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党组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校600分以上有21名,吴映凤同学的成绩取得了全县第一,全州第二,泸水县教育局2012至2013学年度规范办学行为目标考核中被考核为全县第一名,州教育局综合考核为全州第五名。

(二)、狠抓班子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校班子是学校的核心,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具有较高理论和管理水平,团

2

结带领教职工加快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保证学校稳定、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学习促能力,严加引导,统一思想,分工落实责任,激励创新,解决问题既要民主又要集中。重点落实教务处、政教处和总务处管理人员的职责。教务处以常规管理为核心抓好教学质量工作;政教处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核心抓好德育安全工作;总务处对校产的使用管理为核心做好服务工作。这样,在管理中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责任到位到人。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破解学校发展中的难题,朝目标齐抓共管。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富有活力成为校班子的主旋律。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学校能否达成办学目标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成了学校工作的关键环节。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获得社会高度评价

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是我们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盼。学校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按照六条师德要求执行: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师生之间是融洽和谐的关系,家长对学校给以很高的评价。

2.坚持教师业务培训,提升个人专业成长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

3

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才能提升。我校注重教师的发展,组织或引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理念;积极参与省州县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加强校本培训和教育科研,积极探究高效课堂促进课堂改革;开展教学竞赛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和促进教学交流,通过竞赛以赛促练,参赛教师、听课教师都对课堂进行了对比和反思,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各教研组或学科组织好每学期每个教师的示范课、探究课和汇报课并评出优秀、良好和合格三个等级。我们的经验是: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以及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充分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在教学和管理学生中的独创精神,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从而实现了教师的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四)、落实教学常规,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生存之本,质量靠过程的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落实教学常规,它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载体,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和源泉。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学校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科研推动发展。学校通过常规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紧紧围绕目标、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研落实教学常规,抓好教学基本功。通过校本培训探究高效课堂促进课堂改革、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交流。我校现围绕:确立目标(教什么的思考)、教师的准备(备教材、备如何组织引导、备学生、编撰导学案和指导学生预习)、学生的准备(学生预习)、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思考)、教师是组织者、引导着,课堂中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和评价学生,开展新的课堂模式。

4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教师有了初步的框架,以后不断的探究和学习形成泸水县鲁掌中学的课堂模式。所以通过落实常规和加强教育科研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不断的提高。

(五)、开展德育安全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品质

学校工作德育为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安全工作是保障,是前提,有了安全的保证才能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

1.定期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政教处每周升旗降旗时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安全教育和食品安全、文明礼貌教育、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三生”教育等。通过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2.检查到位、注重落实。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靠教师的监督矫正,学校政教处坚持每日课间操和每日一活动、每周两次环境卫生和班容班貌的检查。通过检查评比,认真分析,找出各班学生在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方面、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与班主任交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了及时查处,及时反馈,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国庆举行歌颂祖国的歌咏比赛,每学年一次的校运会和职运会,检测一学年的体育教育教学开展情况和学生体能,开展展示学生个性的五四节晚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或团体的风采,促身心健康。我们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寓德育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

5

4.注重学生家长的联系,虽然不能集中召开家长会,学校带领班主任到各乡镇开家长会议,及时于家长联系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教育学生,家庭教育于学校教育形成了合力。

5.安全系千家万户利益,学校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重在预防警钟长鸣。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副校长法制课讲法律常识、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禁毒防艾教育和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演练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安全排除制度,建立安全应急预案。政教处、保卫人员、值周教师、班主任对学生严格和科学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初步处理。要求总务处和事务处严格管理学生食堂,从采购、入库储存、加工、卫生、留样每一个抓起确保食品安全。服务部,进货渠道要正常,杜绝三无产品或过期食品出售给学生,总务处及时检查。

(六)、勤俭治校,提升学生生活质量

按照规定和我校实际制订了《泸水县鲁掌中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职责、完善制度,制定应急方案。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安全实施。从2012年3月实施至今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班主任的感受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学生的体质增强生病人次减少减轻了许多压力。鲁掌中学学生主要来自片马镇、鲁掌镇和秤杆乡,学生家庭大部分都很贫困,特别是秤杆学生家庭更困难,这对于学校办学压力很大,不但要抓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管学生的吃,即要达到“进得来,留得住,学的好”。学校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办学过程的各种支出的压力。

根据学校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学校选择养猪项目,现每年出栏100多

6

头,供给食堂猪肉近3万斤。2012年3月起为了更加办好学生食堂,学校增加了养鸡项目,并成功养出笼1700多只为学生食堂提供10200斤鸡肉。勤工俭学的效益办好了食堂减轻了学校办学的压力,留住了学生,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

三、指标达标情况

我校按照泸水县现代教育学校评估内容设置的40个C级指标和146项评价要素,对我校各项工作进行了逐一对照,进行认真量化自评,其中35条C级指标达到示范标准,其余5条达到合格标准,自评认定为:怒江州现代教育示范学校。

(一)、A1办学方向

包括B1办学目标、B2办学思想2个B级指标,涉及C1-C5共5个C级指标。自评结果为:5个C级指标均达到示范标准。

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办学宗旨,严格依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办学,按教育规律办学。近年来,学校以让每一位孩子快乐成长为办学理念,以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为办学目标,以优化管理,强化师资,彰显特色为发展思路,以高素质的师资建设为着力点,以高效课堂、多彩课间、文化校园、人文管理为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力实施“减负提质”工程,积极研究编制鲁掌中学2011—2015远景规划,将继续以“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工作指针,举全校之力争创怒江州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

(二)A2办学条件

包括B3领导班子、B4教师队伍、B5校舍场地、B6规模控制、B7教学

7

设施5个B级指标,涉及C8-C17共12个C级指标,其中除C11场地设置,C14班级学额达到合格标准,其余10个C级指标均达到示范标准。

1、领导班子

有一个好的班子就能带出一批好的教师,就能建设一所好学校。我校十分重视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倡导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尚。要求班子成员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重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和管理能力。二是在工作中以身作则,扎实勤奋,一方面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另一方面理清工作思路,确定学校中、远期发展目标,并采取相应较有效的措施,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内部管理上台阶,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为广大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让广大教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我校机构健全,设置合理,岗位职责明确,班子成员各司其责,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开展,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

2、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在职教师60人,学历为本科的55人,其中有学士学位的有14人,专科5人,全部符合国家规定学历;职称为中教高级7人,中教一级22人,其他31人;其中县级骨干教师2人,是一支朝气蓬勃、深受学生、家长欢迎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特别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以德立校、以师为本的办学思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中认真开展了以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具体做了以下5项工作:一是每周二结合政治学习,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政治理论及《教师法》、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守则》、先进教师的事迹、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

8

部门的有关文件等,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觉悟。二是开展“爱国、爱校、爱生,安心、热心、爱心、责任心”的“三爱、四心”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全校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无任何形式体罚和变相体罚。三是实行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教师十项服务信用承诺制度,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等。四是通过座谈会、专题讲座、法制知识竞赛、观看影片、电视、录像并撰写心得体会等,提高全体教师的自律能力,加强全体教师法纪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教师无一人参与“黄、赌、毒”活动,无一违法犯罪现象。五是每年开展一次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树立教师身边的典型,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我校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的长远规划,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提高我校教师队伍业务能力。近年来学校先后派出30余名教师外出参加了州、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每年按一定比例选派教师参加与省高校教师的置换交流,邀请全县各学科骨干教师到我校进行教学指导,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我校把青年教师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经常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组织青年教师观看优秀课例录像带,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通过要求青年教师上好公开课、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编写试题、优秀论文、转化后进生本领关等措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条件。三是学校注重校本培训,坚持每学期进行一个内容的校本培训,重视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至目前我校中青年教师计算机培训合格率达90%,超过全县平均水平。近几年来,我校有4位教师先后成为州县骨干教师。

3、设备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6666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8.2平方米;绿化面积

9

1479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801平方米,生均12.7平方米。 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学校图书阅览室占地面积160平米,藏书23730册,生均图书占有量为27.9册,学生阅览率达95%以上。学校运动区有3个篮球场, 7个乒乓球台,体育设施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我校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备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仪器设备,有满足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仪器、药品、标本等,实验教学有计划、有实验记载和学生报告,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

4、校园环境

我校以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的校园环境为目标,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行为规范营造文明美”的思路。经过多年的积淀,基本形成了以情、礼、法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

我校校园的美化绿化工作以“三季有花、四时有绿”为目标。在校园内广植多种类、多形状的花草树木,整个校园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错落有致的立体绿化模式。师生在其间学习、游戏、小憩,陶冶了情操,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学校深入持久地开展校园卫生整治和评比活动,使学生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校园内无脏、乱的现象,教师、学生衣着整洁,讲究卫生,精神面貌良好。

我校校园文化以“国学”教育为主线,学校围墙外画满寓意深刻的壁画和体现学校办学宗旨的醒目标语,校园内墙上书写经典语句,教学楼正面悬挂体现我校教风和学风的挂牌;楼道内悬挂张贴了名人警句,供学生欣赏、学习,形成了以“情、礼、法”为核心校园文化;各处室依据各自功能设计布置,形成了匠心独具、特色鲜明的处室文化;在各班级教室里开辟了才艺展示、佳作欣赏、读书园地、行为准则等不同内容的专栏,为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和学校教育搭建了平台。

10

5、信息技术

我校信息技术设备主要分6项:

(1)是农村中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和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项目设备,具体安排了1个教学光盘播放教室,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学校可以接收远教IP数据和中国教育台电视视频节目,接收教育信息IP数据资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了积极的的作用;

(2)是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可实现分区域、分时段广播,还可满足学校语音教学、听力训练、以及校园的各种广播要求;

(3)是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完成了教室局域网布线和网络连通,集成教室17间;有电子白板6套,计算机教室2个、学生电脑96台,学校17个班级都实现了网络互联,可以进行资源共享;

(4)是校园已完成光纤接入,并将网络连接到每一台计算机上,使我校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在宣传学校、展示师生风采、进行家校沟通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是安装了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6)是学校各处室和教研室都配备了至少2台计算机,实现了教学、办公现代化。这些设备,对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学科教学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A3办学过程

包括B8常规管理、B9德育管理、B10教学管理、B11后勤管理,4个B级指标,涉及C18-C29共12个C级指标,其中C27教育科研达到合格标准,其余11个C级指标达到示范标准。

1、常规管理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素质

11

教育观,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尊师爱生、追求卓越,德才兼备、业精务实”的教风和“文明好学、团结进取,刻苦专研、立志成才”的学风。每学期各部门工作都有计划、有实施记载、有保障措施、有总结,并能实现确定的责任目标。充分发挥人、财、物等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基本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1)整章建制,实施依法治校。

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变成人与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把人治转变成法治,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校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泸水县鲁掌中学制度汇编》。同时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近三年来,无师生违法乱纪现象。

(2)落实层级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质量。

从校长到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到班主任到各个教师,人人都有各自的岗位职责,级级向上负责,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办事有准则、工作有检查、效果有评价”。2011年全县实行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借助这一机遇,我校也实行了教职工聘任制,按标准配齐了所有学科的专、兼职教师,按教师的专、兼职工作的德、能、勤、绩及兼任工作的多少进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内部结构工资及奖惩挂钩。

(3)科学管理、民主决策。

在管理过程中,我校充分实行了民主管理,主要做法:一是健全并认真实施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制度的制定、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都广泛认真地征求职工代表和各方面的意见,公开透明,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二是学校在醒目的位置设立了长期固定公示栏,及时进行党风廉政、评先推优、组织发展、收费和纪律处分等方面内容的公示。三是通过教师座谈会、家长会、校长信箱、行风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使学校的管理工作不断地向科学化、

12

民主化迈进。

(4)多管齐下,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①是每学期开学初都认真开展“义务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散发传单、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彩、出黑板报、与各乡镇积极汇报联系等形式,使“义务教育法”家喻户晓。

②是实行辍学学生返校通知书制度和流失学生月报制度。

③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关心爱护学困生等各项措施,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④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使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5)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科普等专题教育。层层签定责任书,加强安全教育,急时排查校园安全隐患,预防师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和“禁毒、禁赌、禁黄”的教育与宣传,宣传教育做到了周周有专题、周周有特色。

2、德育管理

我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坚持“抓常规促规范,以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载体,推进学校德育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以“情、礼、法”为核心的背诵、朗读、讲座、演讲、征文、竞赛、队会等形式的教育活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队伍能力。

通过学习德育文件、德育论文,增强班主任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定期不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提高了德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13

(2)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热点、模糊问题展开讨论,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强调根据各学科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掘各学科的思想性、教育性,把德育教育列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促使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3)细化教育内容,开展系列德育活动。

我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学守则、守规范,做合格学生”等系列活动,开展爱党、爱国、爱校、爱同学、爱亲人等方面的征文活动,主张说身边的事、写身边的人,从而缩小了个人与榜样之间的距离,弘扬了校园正气,有利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规范升降旗仪式,进行专题教育。

每周都在国旗下由专人对学生进行以安全、法制、心理健康、学习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教育。我校虽地处鲁掌镇镇政府所在地,育人环境复杂,但校园犯罪率一直为零,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好评。

(5)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升华学生思想。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到福利院献爱心、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到戒毒所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升华学生思想。

(6)关注学生成长,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组,集教育、辅导、活动于一体,制定实验课题方案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恒,启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激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4

(7)以综合治理为补充,构筑全方位育人网络。

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请家长到学校来,了解学校管理和子女学习情况。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采取打电话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把学生在学校里的各方面情况及时跟家长反映和沟通,赢得社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8)进行爱心教育,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学校制定了后进生转化制度及师生接对帮扶制度,要求每学期开学初各班都要制定出班级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及措施,每学年末对教师此项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当中。

由于我校德育工作制度落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学生道德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近年来在校学生无一人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90%以上,学生无一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教学工作上,我们做到:

(1)是加大对目标管理和落实的力度,实行级级负责,层层把关。并通过岗位责任管理、过程管理以及评价机制予以落实。每学年学校都会定出各年级的质量目标,并且要求各个年级根据学校的目标要求,分别定出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每学年要对各个年级完成责任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每年的绩效工资分配直接挂钩。

(2)是实行教学全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行政查岗、年级组长每日巡查,教务处的日常检查等形式,对各个教师进行的全方位的教学工作过程督导监控。

(3)是加强考试管理,实行考教分离,严格考试纪律,使每一次考试

15

的成绩都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师生教和学的水平。教务处协同学科组对每一次考试的情况都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原因和差距,提出改进措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4)是制定了《学科教学常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落实教学工作“十字”方针,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保证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规范化。

(四)A4教育质量

包括B12学生素质,B13社会反映, B14办学特色,3个B级指标,涉及C30-C40共11个C级指标,其中C38学生特长和C40辐射作用2个C级指标达到合格标准,其余9个C级指标达到示范标准。

我校贯彻“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的教育思想,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抓好音、体、卫、美、劳教育工作,做到了:

1、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体育、卫生工作的两个条例,落实体育、卫生、艺术、劳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按上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严格“三操”管理,开展学生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和文艺活动。每年秋季举行田径运动会,冬季进行越野赛;每学期各年级按计划开展班级间篮球赛、广播操比赛、学生队列队形比赛;“五四”、“十一” 举办文艺演出和演讲比赛。

2、开足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课,关注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学校坚持按课程计划开足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课。开设卫生健康教育课,并定期开展卫生健康讲座活动。绝大多数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坚持做眼保健操、认真做好课间操。大多数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6

3、坚持健康检查,建全健康档案。

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状况检查,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对相关资料有对比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经常利用广播、板报、校会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防病及保健知识,注重做好预防接种和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几年来,学校无疾病流行,无食物中毒等事故发生。

4、搭建各类平台,发挥学生特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学校在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学有所长。组织了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近年来,我校学生的作文、美术书画等作品先后获州县以上的奖励100余人次,展现了我校学生特长,突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措施

1.学校只能是半封闭导致安全管理压力相当大。学校认真做好教育、预防、巡查监督和监控工作,

2.社会转型期学生厌学现象还是相当突出,管理学生压力大,控辍保学难度大。学校一方面积极的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吸引学生,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完成学业。

3.教师培训学习缺专家引领,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导致开展教学工作有难度,工作难以均衡。学校组织教师除了校本培训外积极带领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观摩以及到外地学习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办法。教师结构不合理只能通过教育局解决。

4.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采购大宗食品责任太大,建议县级集中采购。

5.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校舍陈旧和教学用房紧张,需要投入改善条件。

17

回顾过去,成绩骄人,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我们去承担,但我们坚信,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方法总比困难多,通过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将泸水县鲁掌中学教育教学成绩更上一个台阶。

泸水县鲁掌中学 2013年11月8日

上一篇:绿色化学与经济发展下一篇:绿色环保家装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