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2024-05-05

街道社区建设三年规划(共6篇)

篇1:街道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翟文[2008]7号

中共翟庄街道委员会

关于廉政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方案的

实施意见

(2008----2010)

廉政文化是党风廉政建设之魂,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大和《中共漯河市召陵区委、漯河市召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发[2008]3号)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生观、价值观。初步建立一套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和保障机制,建成一批高标准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示范点,打造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廉政文化精品项目,取得一批廉政文化建设研究成果,力争2010年前,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相衔接、与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统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一致的具有街道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

二、廉洁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廉政教育。一是开展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在教育中坚持“正反结合,典型引导”的教育思路,深入开展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和理想信念教育,打牢广大街道干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街道核心理念,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人生观、权力观和名利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二是开展廉政素质教育。结合党建工作,把党建教育与廉政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文明公仆”、“文明股室”以及“优秀党员”评选活动,积极营造

一是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在街道深入开展发展观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等,不断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班子成员的廉政意识,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能。通过设立廉政文化报栏、警示牌,开设廉政网页,制作廉政手册,悬挂廉政书画等,营造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典型激励、铭志践行、警示提醒等主题教育,开展廉政文化演讲、廉政歌曲演唱等活动,使广大街道党员干部逐步强化廉洁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规范廉洁从政行为。在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中,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和履行街道职能工作结合起来,年初同研究、同布置,年底同考核,确保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由街道纪委牵头,制定方案,搞好协调,积极在社区开展以“清风家园”为主题的廉政文化建设,培养居民的廉洁意识。积极培育廉政文化广场、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文化小巷、廉政文化院落和廉政文化楼道,在社区主街道、人群

步提高,逐步形成廉政文化建设体系,主要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推进强化阶段(2008年)。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明确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任务目标、创建内容、主要功能、途径方法等。利用板报、报纸、网点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理性和感性认识,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形成廉政文化建设浓厚氛围。并按照街道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软件深化,硬件投入,独具特色,彰显个性,完成廉政文化建设任务。

第二阶段,深化建设阶段(2009年)。认真落实廉政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继续整合政策法规,整合廉政各项任务制度规定,整合廉政文化资源;继续开辟廉政文化阵地,开发廉政文化产品,拓展廉政教育内容,进一步把廉政文化建设推向深入。

第三阶段,完善提升阶段(2010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检查考核指导,针对问题充实完善、整改提高,使廉政文化建设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完善,使廉政文化建设得到巩固和

中共翟庄街道委员会 二00八年三月五日

篇2:街道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三年规划(2011—2013)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吉林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吉政发【2010】27号和《中共二道区委、二道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长二发【2011】10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推进我街道办事处新型社区建设,促进全街社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作用。结合我街道办事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社区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吉林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吉政发【2010】27号、《中共二道区委、二道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长二发【2011】10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创新社区环境,努力把全街各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新型社区,为城市居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标准,超前规划。按照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超前规划,严格标准,力争通过三年建设,使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总面积全部达到文件要求标准。

2、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根据各社区不同情况,坚持从各社区的实际出发,科学决策,每年完成2-3个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各个社区都要有新发展、新变化,不断提档升级,全面、整体地推进社区

建设工作。

3、共驻共建,整体联动。要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各种资源,通过机关对口帮扶、驻社区单位共驻共建、广大居民群众自觉参与等各种形式,整体联动,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4、建管并重,强化管理。在抓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加深对社区的管理,把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服务群众、造福居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社区工作。

二、社区建设标准

社区用房内部总体功能。在社区用房内部功能设置上,按照上级“社区用房办公面积不能超过 25%,75%以上面积用于社区服务和活动”的要求,将社区用房的面积划分为办公和服务活动两个区域。

办公区域主要体现两个功能:一是社区党组织办公室,面积 20

㎡左右。二是社区居委会办公室,面积 20㎡左右。

服务和活动区域主要体现九个功能:一是综合服务大厅,面积 100㎡左右。主要设五个窗口:民政救助、计生服务、残联服务、就业保障窗口,综合服务窗口。二是多功能活动室,面积 150㎡左右。用于召开会议、开展教育培训等。三是居民议事厅,面积 40㎡左右。四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面积 150㎡左右。五是文化活动站,面积 150㎡左右。六是图书阅览室,面积 100㎡左右,配备各类图书 1500册以上。七是社区警务室,面积 20㎡左右。八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面积200㎡左右。九是经常性捐助站,面积 20㎡左右。

三、总体目标及实施步骤

总体目标:到2013年,力争全街道各个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总面积不低于1000㎡,每个社区都拥有设施完备、工作规范、环境优美、空间宽敞、服务齐全、标识醒目、办事方便的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彻底解决社区因办公和服务用房制约社区各项事务正常开展的问题。真正把每一个社区都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新型社区。

依据上述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我办事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

基本目标:实现安乐社区、丹阳社区、万科社区年内每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总面积达到300㎡以上,并投入使用。丹阳社区要争取一次性达到1000㎡标准。沿河社区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发挥精品社区带动作用。

具体措施:万科社区的服务用房通过协调万科物业总公司在万科花园小区内解决一处70㎡社区服务用房,再通过购买福利集团位于万兴小区的205㎡的办公用房,使万科社区总面积达到350㎡;安乐社区的办公用房通过在原址改扩建达到350㎡标准;丹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计划在武夷嘉园小区内原规划为自行车棚位置建设700㎡社区服务用房;丹阳社区争取达到1000㎡标准。

沿河社区通过打造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开办“沿河社区创业早市场”,带动居民创业就业,方便百姓日常生活。

第二阶段,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基本目标:实现安乐社区、热电社区完成社区总面积1000㎡、万科社区650㎡目标,并投入使用,继续完善丹阳社区软硬件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做好大面积封闭小区服务工作的有益探索。

具体措施:安乐社区计划在得到上级支持后,在区武装部办公楼

东侧选址建设五层总面积850㎡的社区大楼,加上原有的350㎡办公服务面积,社区总面积将达到1200㎡;热电社区通过对办事处服务大厅的改造增加社区服务活动区面积,总面积达到1000㎡;万科社区通过协调国土部门在新开发的XX小区内购买300㎡社区用房,使万科社区总面积达到650㎡。

丹阳社区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社区各向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建设,做好高格蓝湾小区居民接收,积极探索大面积封闭小区服务模式,开展共建共享活动。

第三阶段,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基本目标:实现沿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总面积1500㎡,万科社区总免面积1000㎡目标。实现全街各社区办公服务总面积超1000㎡,各社区均有各自发展特色。

具体措施:通过绿岛东方项目建设契机重新建设沿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按照高标准建设沿河社区办公服务大楼,使沿河社区成为设施齐备、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关系和谐的现代新型社区。通过项目建设和购买服务用房使万科社区总面积达到1000㎡以上。

四、所需资金及筹措办法

办事处5个社区都需要投入资金新建或和购买大部分办公服务用房面积,按照上述目标,全街共需新增面积3050㎡,建筑成本按1500元/㎡计算,全街道社区建设所需资金为2500元×3050(㎡)= 762.5万元,各社区办公设备及各功能室器材更新费用按每个社区10万元左右计算,10万元×5= 50万元,5个社区计划三年总投资812.5万元左右。

建设资金按二道区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在完成上述目标后,区财政按照1000元/㎡予以补助,街道需自筹资金507.5万元。街道将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资金筹措机制,保证自筹资金落实到位。

五、组织领导及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充分提高对社区建设的认识,加大领导力度,将办事处党委书记设为第一责任人,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领导各副职领导和社区书记为成员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以尽快形成领导重视、各部门参与、全员投入的良性机制。从解决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硬件设施入手,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打好解决硬件设施的攻坚战,实现社区建设工作目标。

2、落实责任,协调配合为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在设立社区建设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立社区共建机制,充分调动社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内单位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3、加强督查,狠抓落实

为提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力度,社区建设办公室要规范目标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做到职责分明,联系紧密,上下协办,加强督查,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每个社区建成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吉林街道办事处

2011年5月25日

吉林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聂志平(办事处党委书记)副组长:魏仲光(办事处主任)

成员:(办事处党委副书记)

龙长江(办事处副主任)

张海涛(办事处副主任)

张平(办事处武装部部长)

高越(办事处党委办主任)

张帆(办事处服务大厅办主任)

翟桂萍(沿河社区党委书记)

孙兴武(沿河社区党总支书记)

王艳(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

张文玲(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

篇3:街道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一、苏北乡镇街道环境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乡镇街道的类型

苏北地区的乡镇街道规划建设以历史内涵与传统环境是否完整及目前发展建设的总体特点可分为三类:

1.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代表的传统名镇街道环境规划建设, 如淮安市的千年古镇——河下镇, 连云港的窑湾古镇等为代表的传统古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 体现出其历史背景的街区、建筑群特色, 具有重要的地域文化价值。在国家对于历史古镇保护政策的引导下, 这些古镇的街道环境得到修复和综合配套建设, 有了统一的规划发展宏观调控及明确的发展建设目标, 但也存在着如地域特色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缺失等问题。

2.近年来新兴规划的乡镇街道, 如盐城的郭猛镇, 街道环境规划有了对居住区、学校、医院、政府行政空间、街道绿地、购物空间、娱乐空间等综合功能布局的考虑, 且在建筑方面有了统一的风格设定:街道景观环境统一整齐, 生态环境也大有改观。但仍存在功能格局单一、无地域文化特色等问题。

3.多为失去传统特色的集镇, 或为改革开放以来新兴建设尚未形成具备完整城镇空间格局的乡镇街道。这些乡镇街道通常沿道路呈线型发展:无统一规划, 建筑风貌混乱, 绿化率低, 公共环境设施配置少。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在苏北城镇化道路中, 迫切需要关注的和改革的是第三种类型的乡镇街道, 其环境建设存在问题最多, 得到的重视最少,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街道空间的功能格局单一

目前, 苏北的乡镇街道多沿着县道、省道、甚至是国道两侧呈直线式分布, 即使是经济发展的较好的、综合实力不俗的乡镇如盐城市郭猛镇、潘黄镇等新兴建设规划的乡镇街道建设依然未摆脱这种模式, 虽然它们在整体的居住空间环境、建筑、街道绿化等规划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功能格局依然较单一, 街道即市场, 街道空间以各种买卖活动功能建筑为主, 忽视景观节点的组织安排 (如图1) 。

2.与乡村整体环境缺乏有效衔接

未将乡镇街道环境建设纳入到整体的新农村聚落规划建设的体系中, 造成街道环境景观的建设发展与周围的乡村聚落脱节, 未形成有效的协调、过渡与统一, 反而割裂了乡村原本统一的环境景观, 造成了土地浪费的同时, 生活垃圾及污水等缺乏统一的管理与科学的处理 (如图2) 。

3.建筑无统一规划

“上宅下店”是苏北多数乡镇街道空间建筑构成的主要模式, 沿街商铺是小城镇街道建设的重要主体, 理发店、机械修理店、食品加工作坊、小饭馆、家庭式小旅馆等卫生条件差的二层无统一特色的乡土建筑沿着道路呈线型布置, 街道即市场, 建筑则分布在街道两侧, 建筑正面范围内的有效空间即为商业活动空间, 而建筑的背面往往是垃圾遍地, 杂草丛生,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如淮安刘老庄乡镇街道建筑无统一规划, 建筑形态、风格各异。多为模仿拼凑式的异地风格, 且街道与建筑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4.景观绿化欠缺

在乡镇较粗糙的规划中, 环境的美化往往被排除在了街道的建设中, 因此景观绿化的投资是极其少的, 这和农村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一定的关系, 但是主要在于当地政府的景观绿化意识不足, 乡镇的街道与乡村的绿色田园是一衣带水的关系, 本应该焕发出绿色生态的自然活力, 但却在盲目追求硬地环境建设中慢慢的消亡, 如刘老庄乡镇街道的绿化形式单一, 植物数量稀少, 街道的天际线电线线路错综杂乱, 街道毫无生机科研 (如图1) 。

5.基础设施配置不足

基础设施配置是小城镇街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满足街道中的人们主要日常生活、商业活动等所涉及的卫生、娱乐、休息等需求, 但目前苏北农村的乡镇街道尚没有系统成熟的功能规划, 因此, 如垃圾回收、公共停车等公共环境设施往往配置不足:无统一、生态的垃圾回收处理站设施, 垃圾不定时清理, 极容易滋生细菌以及散发异味, 影响街道风貌, 也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如图3) , 街道两侧通常没有机动车停车位以及非机动车停车处的安排, 使得学校、医院等周围的空间混杂着车辆与小商品摊铺, 既影响街道的交通又影响街道的环境风貌 (如图4)

二、问题形成原因剖析

1.缺乏系统的规划

小城镇的规划编制过于陈旧, 很难适应新体制下经济的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下, 规划主体已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总体的规划只能是对小城镇发展的宏观预测, 是一个战略性的前提规划, 而具体的城镇即到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形成自有模式。小城镇必须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和发展余地, 只有这样在规划变化时才能加以合理配置。

2.无营造地域特色街道环境的意识, 脱离实际的规划建设

街道环境空间的塑造无地域特色, 规划、布局都显得呆板, 千篇一律。在苏北有不少乡镇, 因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不同, 因而人文景观意象千姿百套, 各有特色。但最近10年, 许多农村小城镇环境景观风貌建设发展日趋雷同和脱离实际的规划有直接的关系, 部分农村乡镇街道规划忽略了乡村这一基础环境以及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文化特色, 盲目照搬, 没有结合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 不顾客观事实, 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扩张用地面积, 拆迁旧宅、不考虑居民的搬迁, 现有的绿色空间, 绿色防护林遭到破坏, 这不仅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也影响了生活环境。

3.土地等资源浪费严重

城镇街道环境规划是一个城镇在未来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指导性法规性文件, 地方政府由于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和意识形态的约束对城镇环境的规划、管理的作用理解不够, 所以直接导致规划不够系统和盲目建设的现象, 没有规划约束的随意建造, 不仅在财力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上造成了极大浪费, 也对未来的城乡管理和改革不利。

4.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许多乡镇盲目扩大城镇建设区域面积, 不仅不增加绿地建设面积, 乡村原本的自然生态绿地面积也逐渐减少, 未将良好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纳入到乡镇街道环境的系统中, 而是盲目的学习大城市的做法, 建硬地广场, 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大兴土木式的进行乡村城镇化, 犹如推土机一样推掉了生态系统良好的农田、河流、湿地等, 自然生态被人为的肆意破坏。这与当地政府缺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意识或者是有效的宏观管理、引导, 单纯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直接的联系。

5.缺乏专业规划团队

由乡镇的经济发展不比城市以及相对成熟的县级小城镇, 导致乡镇街道环境空间的规划缺乏专业规划设计人才, 没有高素质的规划建设团队。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街道环境作为农村小城镇有机体, 既要从小城镇集体中吸收养分, 又要满足城镇发展的要求, 维护小城镇集体的健康。

乡镇规划发展过程中, 要根据区域乡镇发展的客观条件, 结合地域性环境、历史文化、发展需求等, 从长远考虑,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乡镇街道公共环境的规划、建设发展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1.制定乡镇街道环境整体规划的策略, 解决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优化资源分配, 体现其特色。

2.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依据规划的标准和方向, 因地制宜的做好乡镇规划。从乡村聚落的整体构成特色出发, 基于丰富乡镇居民的需求, 合理统筹安排乡镇街道的功能格局, 优化、丰富乡镇街道环境的功能空间。

3.科学系统合理的建设交通路网。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发展趋势了建设合理的路网体系。

4.提高全民参与乡镇环境规划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5.提高绿化率, 合理布局绿地, 美化空气。促进形成自然生态绿化系统, 有利于废水废气的有效净化。

四、结语

目前,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 苏北众多的乡镇街道主要是在经济发展的需求带动下, 呈无主流无意识形态的扩展, 往往无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盲目的占用耕地等自然资源, 缺乏长远的城镇街道环境空间系统建设意识, 最终呈现的街道环境景观风格是往往是东抄西搬拼凑而成, 这造成了苏北乡镇街道景观面貌“千镇一面”, 因此改变这种现状, 建设有特色的乡镇街道环境, 是苏北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篇章。

(指导老师:李文娟)

参考文献

[1]林力.小城镇街道环境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13.

篇4:三年科学规划 成就高效教学

一、课前演讲分享知识——能说会道的小舞台

叶圣陶先生提出,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教师若抓住“说”这一“总枢纽”,就能带动语文教学的全局。课前三分钟演讲,能提高学生说话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能促进阅读、开阔视野、锻炼胆识,破除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舞台,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但若缺乏规划,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根据初中三年的学情,大体加以规划:

初一:短小故事、热点新闻,兴趣至上。学生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跨越,部分学生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语文水平较低。演讲内容侧重于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主要为小故事、小新闻等。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简明扼要表达的能力。

初二:精短美文、哲理散文,有读有析。学生进入了初中生的角色,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没有中考的严峻压力,这个阶段是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阶段。演讲内容主要为精短美文、哲理散文,这能培养学生赏析短文的能力。

初三:专题积累、精品论据,服务中考。面临中考,演讲内容需要更直接地为考试服务,便于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增加语文积淀,促进厚积薄发。演讲内容主要为精品论据,如伟人事例、时新社会热点等。素材的积累,能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据,内容丰富。

演讲素材主要来自学生。为让内容更精彩,学生须先广泛阅读,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另外教师也可以推荐内容,还可以通过师生点评,督促演讲保持良好的质量。学生每学期有4次以上的演讲机会,他们在锻炼中胆量大增,话说得更流利了,表演欲望更强了,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他同学也在“听”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在互动交流中,课堂气氛大为活跃。

二、统筹安排阅读训练——零存整取的集训地

语文诸种能力皆以阅读为先,以阅读为基础。离开了阅读,听、说、写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应成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但是阅读能力训练也需有规划:

初一:着手培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推荐学生使用《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每天一到两段,要求翻译,应对10分附加题。

初二:着手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推荐学生使用《新阅读训练营》,两天阅读一篇,要求做好后面的鉴赏题目。

初三: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两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的阅读训练,全面提高各方面的阅读能力。

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推荐精品的阅读资料,有序地安排阅读进程,并及时反馈,或利用课前5-8分钟讲评,或发答案让学生自评,或小组互改。在系统地阅读训练中,学生收获能力;在有效地反馈中,学生收获动力。

三、注重摘抄促进写作——丰富积淀的源头水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必需,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积累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做摘抄。规划如下:

初一:摘抄精品美文,名言警句。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针对综合性话题,自己上网搜集,进行主题性的摘抄。要求书写工整,与练字结合,每周两次,每次不少于400字。

初二:摘抄美文与赏析、写作结合。主要摘抄300-400字的美文,要求有主题、有赏析。第一学期赏析为100-200字,第二学期赏析为300字,逐年增加,促进学生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时在学生摘抄一段有突出技巧的美文后,要求马上进行仿写。

初三:摘抄专题素材,并与写作结合。如古诗词中关于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等的名句,分领域的专题论据(学校、家庭、自然、科学、政治、文化等),分主题的典型事例(道德、精神、生命、环保等),等等,并写随笔和感悟。

摘抄、赏析与写作的完美结合,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快速提高写作水平。语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指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开展读书摘抄,能让学生感受读书的无穷乐趣,并提高能力,优化习惯。

四、宏观策划序列提升——突破写作的主阵地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体现学生驾驭字、词、篇、章的能力,体现学生全部的语文知识水平。其他题的分值一般无法与这“天下第一题”的分值相提并论。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如何开展有效训练,让学生爱上写作呢?这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

1.分年级训练文体。初一阶段突破记叙文写作,初二阶段突破散文、说明文写作,初三阶段突破议论文并集中主攻中考专题文章。如此,形成一条训练主线,就能全方位地提高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又能直指中考。

2.分专题训练技巧。在各个阶段中划分小阶段,设定短期目标,训练专题技巧多采用片段作文的形式。如记叙文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以小见大,议论点睛等;议论文分析说理的各种技法,增设亮点的各种技法等。

3.分主题广涉领域。初中三年,写作的领域要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如友情、亲情、自然、道德、文化、思想、科技、经济、娱乐等,促进学生在各个领域的积累、运用和思考。

4.分等级进行讲评。在评改作文时,精心发现优秀的作品,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示范;中等待升格的作品,在课堂上可做升格训练,寻找让作文跳级的办法;有典型问题的文段,让学生引以为戒,并督促学生同题演练。

5.精心选择作文题目。学生训练的大作文题目不能随心所欲,需精心选择。以同题作文的方式,主题式编辑印发满分作文、学生优秀作品、名家美文,以供学生学习借鉴。

五、临帖练字坚持不懈——优化书写的撒手锏

电脑的普及带来了汉字书写的危机。写好规范字,是弘扬中华文化的起码要求,是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优化卷面的必然选择。每人备一本字帖,已成共识。从初一开始,每周要求学生对照字帖约交三份练字作品,可小组自查,或教师检查。每个学期在年级范围内或学校范围内举行两次优秀练字作品展播,激励学生不断改善。

练字需要长时间地坚持,要求学生摘抄与练字结合,既积累素材,又加强书写;每学期每班评选出最优秀的摘抄本,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放在讲台上或放在图书馆阅览室里展览,对学生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通过练字,学生的书写和卷面都将大为改观。

六、朗读背诵腹有诗书——气质轩昂的奠基石

不论是诗歌、文言文,还是讲读课文,常融入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个人朗读与集体朗读结合等形式多样的朗读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使其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本,快乐地学习。

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材料,增强对文字的感受能力;也能帮助学生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除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背诵的篇目外,还可鼓励学生每天背诵一段话,包括名人名言、古诗文、优美语段等,具体内容可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而定。如此长期积累,融会贯通,必能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朗读与背诵,作为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与手段,需贯穿在三年的教学之中,这对学生能说会写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系统论研究表明,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列,其效能就越高。《有效教学新论》中提出:“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高效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立足语文根本,三年科学规划,有效地建构起一个扎实深厚的语文素养提升体系,并在实践中朝着更有效的方向不断调整,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高效的教学策略,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洞天风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出版文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

[2]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李森,张家军,王天平.有效教学新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邱连学广东省中山市云衢中学528451)

篇5:街道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2008年9月—2011年8月)

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 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创建特色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 规划。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为宗旨。

2、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管理”之路,将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质量较优、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校园优美的区内的好学校。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教育特色校,为形成市、区品牌校奠定全面基础。为此,霞林街道中心小学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人人以学校大业为己任,开拓创新,团结互助,勤奋进取,为圆满完成本三年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3、具体目标:

一、完善教育设施设备

学校教学、教育必备器材要有计划逐步购置,资金投向要考虑到我们的实际,要适应我们的个性发展。校园环境的改观和信息技术教育是我们今后三年的投入重点。

具体规划如下:

1、征用学校西边靠莆塘路一块大约4亩的地皮,盖一幢综合楼,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盖好后,学校的所有管室都将配齐配足,届时学校将为学生创造更舒适、更现代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享受学习的无尽乐趣。

2、努力创造条件,使计算机走进教师的办公室,力争教师每人配置一台电脑,做到办公无纸化。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建设,让丰富的教育资源改善我们的办学;让媒体技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让充足的网络信息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学生发展。

二、追求现代管理

以人为本,追求管理的现代化。学校干部要淡化干部的行政长官意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科研的业务能力。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新理念。学校管理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群体的共同意识。因此,要开发全员的主体性,充分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内在积极性,创建规范、高效、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促使霞林街道中心小学能够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成一个“政治团结和谐、业务精良、管理科学、务实廉洁、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人本化亲情管理,一切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于为教造舒心的工作环境、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优化学校物质文化。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变办学现状,努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精心布置校园的静态环境设动态的“温馨教室”,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显快乐特色。

3、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挖掘学校办学潜力。在 此基础上,打造“ 我们一起快乐学习,我们共同主动发展”的特色 校风,以形成和谐快乐、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响力。

4、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的管理运行机制和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事尽其理 的工作环境,以及优胜劣汰、优质优酬的工作氛围。

5、树立学校文化品牌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历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和谐的学 校文化。同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规范化、制度化,力争省级示范学校达标。

三、深化教育科研

以省级“阅读教学中对字、词、句 的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为主,开展教学科研实验工作。力求通过学校课题组的实

验工作,辐射全校教学教研教改工作,通过学习、实验、培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影响到教师教学行为上的转变,进而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将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教学改革运行机制。

1、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根据“精选内容、减少课时、提高质量”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学科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英语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2、加强学科流程管理工作备课注重“二次备课”,强调课堂随笔;课堂教学以学为本,教学相长,作业布置,在强调规范的同时,重在“拓展”、重在“适量”、重在“习惯”;课后辅导,重在实效,体现分层,面向全体;评价反馈,讲求及时,重在有效,帮助提高。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强基本功训练。学科分管领导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进行具体指导,帮助解决疑难。每学期以教学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发扬,以激励教师。

四、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动态的、吸优从教的师资调控制度已被社会认可。因此,坚定考核聘任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调整不适应学校发展的人员。优者上,能者进,人品至上,水平至上,在流动中稳定,在稳定中提高。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政治上严格要求,业务提高上创造条件。

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学年:需要进一步调整干部队伍,做到责任到位,领导到位;拓宽渠道,促进内部发展。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强化学习、确立科研项目,为骨干教师创设提高业务水平的环境。充实完善学校教育专家队伍,鲜明骨干教师的业务形象,规范考核聘任制。

第二学年:进一步充实学科队伍,召开中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初步形成能代表霞林街道中心小学水平的教学骨干集体。

第三学年:创设内外交流平台,为中青年教师铺路架桥,创造条件。并将考聘上岗、择优上岗成为我们人事变更的主要方式。

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是学校办学的最终目标,也惟有高质量的学生才能体现学校存在的价值。我们在坚持基础学科的前提下,要以个性化发展为策略,确实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学生身上。

(1).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确立“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人本”教育原则。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合格小公民道德建设”为指针,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一切德育活动”为载体,切实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改善学校的整体面貌。

(2).建立完善少先队活动教育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3).建立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评比制度,不断完善评比细则,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使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逐渐形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

(5).建立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逐步尝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家长跟踪评价的评价方法。

(6)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学历档案,要为每个学生设置个性品行记录;要让大大小小的排头兵“上墙”,要让每一个学生不仅能挖掘自己的潜能,还能吸纳身边的榜样;要奖惩相宜,表彰、鼓励要对集体,批评、帮助只对个人。

(7)要加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扩大学习容量,增强训练密度,减少无效劳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6:街道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街道信访工作新秩序,使市、区信访局交办件,辖区单位(群众)来电、来访、来信和街道、社区信访办理工作规范高效,促进“和谐五里堡”建设。为圆满完成“双规范信访”创建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创建“双规范信访”工作三年规划而及一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坚持实是求事,以人为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一切为了百姓、为了一切百姓、为了百姓一切,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维护辖区稳定;坚持群众路线,努力为上访者办实事。

(二)、工作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对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既不能不信,也不能轻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休分析,真正把信访问题解决好。

2、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对上访人提出主观性强、无理要求、不切实际等问题,用民主的方法、说明教育的方法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进行疏导教育,使他们提高思想认识,解决思想疙瘩,放弃过高要求。

3、就地解决问题原则。信访问题发生在哪个部门,原则上由哪个部门解决,这样可以方便群众,同时可以及时调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消除不安定因素。

4、统一领导,归口办理原则。成立信访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综治副书记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各科室长和社区书记为成员。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创建活动,以强化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规范信访秩序为重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民生问题为目标,全力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提供法制教育和提高服务质量,以良好的信访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辖区单位、群众和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信访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深化,推动五里堡辖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

三、工作进程、目标

(一)、工作进程 分三个阶段,一是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完成规划、动员、部署工作;二是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10月),认真落实创建规划的各项任务;三是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总结创建活动经验教训、典型事例。

(二)、目标

2012年在前几年多种形式化解信访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做好双规范信访工作动员部署;落实来信来访“双向责任”办法,在信访案件办理中,形成阅、批、转、记、办、回等工作制度,形成规范化办理的工作流程;提高社区办理信访工作的能力,就地就近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区稳定,增强社区的凝聚力;通过有计划的调研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对“有责信访”的分析处理,主动查找社区班子建设上的差距,加大指导力度,改变班子软弱涣散的状况,引导群众依法正确行使权力;建立健全社区的信访工作网络队伍,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工作机制;坚持定期的信访分析,实现信访中的超前预防,对苗头性问题提前预测,对易诱发突发事件的上访问题及时解决。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落实街道信访工作责任制,形成信访工作新格局。切实做好重点信访对象稳控工作,深化疑难复杂信访事项领导包案制度和信访事项首办责任制,完善街道班子成员接待群众来访来信制度。对重点信访对象,包案领导做到亲自接待、上门、督办,真正将稳控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强化各科室、社区信访工作和辖区单位负责人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党工委办事处与街道各科室、17个社区和辖区重点单位签定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好责任分解,落实问责制度,制定信访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着重对解决问题数量和质量的考核。

(二)、规范街道信访秩序,完善信访工作流转机制。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贯穿于日常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的全过程,积极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减少信访活动中不理性,不合法的行为,努力营造依法、理性、有序进行信访活动的良好氛围。依法处置违法上访行为,明确非正常上访行为处置责任主体的责任,对破坏信访秩序、社会秩序,有现实违法行为的非正常上访人员,收集固定证据,及时上报,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三)、规范信访强度化,切实落实来访、来电、来信、网上信访、办信工作制度。

规范接待、受理、登记、交办和转送、回复等流程,减少和防止群众多头信访、职能部门多头接访等问题。加大初信初访的调处和答复工作力度,落实受理情况告知和办理结果“三见面”制度,提高初信初访的一次性办结率,控制信访增量。

(四)、加强信访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工作效能。按照区委、区政府对街道社区信访“五个一”活动要求,(即:建立一套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落实一套信访硬件设备,打造一支信访人员队伍,健全一套信访工作模式,完善一套组织网络体系。)科学调整充实街道信访接待中心人员,完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的人员配置结构,为信访工作奠定基础。将信访工作进一步延伸到社区和辖区单位,切实提高化解、处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信访工作网络,提高社区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努力做到解决问题不出社区,一时解决不了的能做好稳定工作。社区在信访工作领导队伍建设过程中,真正把信访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定期排摸,分析研究,社区书记具体抓,综治专干配合实施,切实做好本社区的信访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1、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信访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加强教育和培养街道机关和社区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民主法治意识,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

2、创新宣传方式,强化普法实效。以每年国务院《信访条例》宣传月、街道每月法制学习日为龙头,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学法氛围。开展各种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实行法制宣传工作目标管理。做到责任明确,有部署、有检查,强化动态检查督促。努力创建服务型机关,切实加强机关工作人员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自觉接受监督,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效能。

1、开展作风建设,树立服务意识。开展以群众满意率、回访反馈率、结案息诉率为主要指标活动,倡导接待群众有热心、倾听诉求有耐心、帮助群众有真心、解决问题有决心的“四心”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情况纳入单位和个人考核内容。

2、抓好基础工作,改善信访环境。社区和辖区单位要围绕大局抓信访,针对薄弱环节,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及化解工作,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街道通过经常性调研、指导破解难题,抓好典型引路。

3、明确基本职责,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树立谋划意识、细节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争创业绩的能力。加强信访工作首问负责和信访工作问责等制度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信访工作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群众事件的能力。

(三)、规范信访工作秩序,严格各项工作的办理要求。

1、来访人员到规定接待场所,按要求登记,提出来访内容,并耐心等待,按先后反映情况。

2、对已经或者应当通过诉讼、行政复议、仲裁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按规定办理并应将有关情况明确告知信访人。

3、上访人或单位对做出的信访处理决定,应当遵守和执行。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经复查,信访事项处理决定正确的,不另作处理。如确有错误的,重新处理。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要把双规范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者具体抓,定期听取汇报,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保障,促进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三个坚持三个反对信息下一篇:在全县卫生行业作风整顿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