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校俄语人才培养

2022-09-12

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这不仅给我们带来更多机遇, 还有更多的挑战, 我国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我国领导人做出了正确抉择, 2013年9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的倡议源自中国, 面向世界, 更主要面向亚欧非大陆, 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俄罗斯, 一直是中国的结伴国家的首选。

一、“一带一路”对中国及俄罗斯的影响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倡议涉及到众多使用俄语的国家, 包括中蒙俄、中国一中亚-西亚两大经济走廊上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我国与沿线俄语国家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巨大的作用。当前世界进入日渐和平发展时期, 追求合作与共赢, 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纽带, 打好文化交流与对外经济基础, 以促进中亚地区沿线国家的合作。

二、“一带一路”与高校俄语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提出, 使我国与亚非欧大陆等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与发展得到大大提升, 但要想顺利实现更好的合作与发展, 与语言沟通是离不开的。语言沟通是基础, 一些中亚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都是俄语, 这就需要我国教育机构提供大量的俄语人才进行支持。因此, 各高校制定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培养策略, 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 我国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并掀起了一股“浪潮”, 为专业的俄语人才提供了机遇和新的挑战。

回顾中国俄语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可分析得出, 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在民国之前, 中国第一所俄罗斯文馆是我国俄语教学的起点, 由于“十月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 国内对俄语教育和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20世纪初上海的外国语学社里首次系统地传授俄语。此后, 随着中俄关系的友好发展, 俄语教育进入了中国教育蓬勃发展的阶段, 成为当时外语学习领域名副其实的主要语言。最多有36所大学提供俄语教育。在“文化大革命”后期, 大副削减了俄语的教育。进入21世记以来, 中俄的战略伙伴关系逐渐升温, 在政治互信的前提基础下我国俄语人才的培养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三、高校俄语教学现状

(一) 分布不均

俄语的教学在我国发展并不均匀, 大部分俄语专业学校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 和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相毗邻, 所以与俄罗斯贸易往来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但教材的内容, 甚至是俄罗斯的文化和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陈旧的。对当今社会的事实现状却微乎其微, 不符合对人才的需求。东北地区的俄语教育及高校俄语人才培养仍然明显领先于我国其他地区, 可以说, 东北地区高校对俄语人才的培养特点和发展水平在全国各高校的俄语人才培养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是除了东北地区以外的高校更应该开设俄语专业来弥补地理位置的缺陷, 不能一味的任由分布不均的问题持续下去。

(二) 俄语人才培养的方向尚不明确

在吉林省高校的本科阶段中培养俄语人才模式有两种, 即应用型与学术型, 无论哪种类型,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服务, 以自己的本专业为主并运用俄语来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学术型人才指研究理论性的知识, 主要从俄语语法、文学、通论方面着手进行。而高校俄语专业低年级开设基础俄语、听力、外教等课程, 高年级开设高级俄语, 俄汉翻译、文学史、俄罗斯新闻等课程, 课程的设置看似合理, 但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 同一门课程有很强的关联性, 但不同年级的不同课程相关性不大, 人才培养方向也不准确, 并且使用的教材固定不变, 教学内容不更新, 与社会发展缺乏连贯性、整体性, 各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 且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 教育传统, 教学质量不高

如今许多高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 实行中外联合教育, 但仍在教学领域存在很大的限制, 互派师生进行交流比例不高, 例如我校, 吉林师范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留校学习或是出国深造。但公派名额较少, 为了更好地学习, 学生选择自费学习。公派留学的学生基础扎实, 语言适应能力强, 能顺利适应国外环境, 学习成绩提升迅速, 而自费生的基础较为薄弱, 不能快速适应国外的纯外语教学, 导致时间浪费, 学习效果不明显。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教学质量, 许多教师仍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 课堂互动少, 学习效果较差, 此外, 进入大学后, 学生学习俄语语法、词汇、文化等知识, 并接受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如口语、听力和会话。再例如, 在大三时开设一些经贸类课程, 但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 同时不全查看相关资料, 只是为了拿一门课程的学分简单应付。这样的培养方式影响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在面对工作求职方面, 不能进入工作状态。

四、俄语人才培养的改革

在应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俄语教育省应该加大对以上问题的重视。俄语教育一定要找准方向, 面向未来。培养出适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复合型俄语人才。

(一) 改变传统模式, 优化教学

传统上,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 学生是对象, 大学生是成年人, 学习是对自己的责任。要想改革不仅让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领导者, 组织者, 责任者更要在教学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含有对学生的责任感,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有序教学, 教师要想获得教学实践的成功, 必需从学生的学习动机着手,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绪体验。而学生不只是客体, 要努力把握自己学习的机会, 积极向上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体。

(二) 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进行教改前, 教师只能采用教材单一型教学, 分步式组织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课堂缺乏, 师生互动教学率低。而外语教学, 除了教材之外, 俄罗斯的文化及艺术都十分绚烂, 无论是普希金, 高尔基或肖洛霍夫为的文学, 还是柴可夫斯基的经典音乐、巡回画派的绘画和梁赞诺夫的喜剧电影都可以成为俄语教学的文化资源。所以在尝试导入俄罗斯文化知识时, 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教学的作用, 结合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图文并茂甚至以制作短片的方式进行授课。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 课文《莫斯科地铁》, 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制作课件, 运用图片和短片来展示莫斯科城800多年的历史演变, 从开通第一条线路到莫斯科的现代交通发展都生动的展示出来。将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句型渗透于这些课件中讲述, 同时让同学们互相交流造句, 在课堂上讨论,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使课堂活跃起来, 让学生对俄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 同年组的教师可以共同制作不同主题的国情知识课件, 例如俄罗斯的历史、风俗、音乐、舞蹈和绘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教师与学生成为家庭与朋友的关系, 教学内容不断创新, 才能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引导学习逐步进入乐于学习, 善于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

(三) 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

众所周知, 外语的氛围下熏陶是学习外语的最佳途经。在日益现实的语言环境下, 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语言学习国家的风俗习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学习知识的欲望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在课后学习到新的知识, 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宣传多媒体课件, 同时发布作业, 弥补上课时间的不足, 提供音频和视频资料。比如,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就职演讲, 中俄文化交流年的视频, 这些方法都是将单一课本教材更直观, 立体, 多维度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外, 90分钟的俄语课也可以在“互联网+”思维的帮助下平均划分, 以每一板块建立“微课堂”, 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在课堂上提出相关问题, 通过线上、线下的课堂和微课堂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这种循环的俄语练习, 使学生在无限的时间内巩固基础知识。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当然是好的。如果使用不当, 仍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俄语教学中, 应以传统教学为主, 辅以微课、慕课、网络教学。

五、结语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提出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新契机, 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使我国高校俄语专业产生深远影响。面对社会新的需求我们不仅要了解上述出现的问题, 还要对社会发展趋势有足够的认识, 培养建设俄语人才, 努力消除目前俄语人才输出总量较少, 整体素质偏低, 交际能力差, 不能直接适应工作环境等现象。

摘要: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倡议符合现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 同时也表达出了协调欧亚大陆乃至全世界在一体化进程中的需求。要推动中俄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发展, 更需要高端复合型俄语人才, 如何培养俄语人才成为首要问题并提上日程。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 各高校制定了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培养策略, 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一带一路,俄语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邓键.双层规划若干问题的解法[D].吉林:吉林大学, 2009.

[2] 杨娜.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D].黑龙江: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 郑淑杰.俄语代用语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 2008.

[4] 张仁民.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鸡西大学学报, 2007 (02) :20.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讨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语言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