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耗指标测算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煤耗指标测算范文

旅游经济测算过夜指标

国内旅游统计体系为何要以过夜指标为核心

2014年02月21日07:20 中国青年报 我有话说

每到新的一年开始,各省区市都要发布上年接待旅游人次和收入的数据,今年也不例外。据笔者初步整理已公布数据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 北京、湖北、湖南、贵州、山西、福建、陕西、云南、河北、广西、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海南、西藏、青海、宁夏(按各自公布的旅游总收入数字排 序)23个省区市的旅游总收入达5.5万亿元。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初步数据,2013年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9万亿元,23个省区市旅游总收入已超过全国 旅游总收入2.6万亿元,估计各省区市旅游收入之和约为全国数据的两倍。再就年增长率而言,全国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4%,23个省区市公布的年增长 率,其中只有3个省市低于14%,在14%~20%之间的有8个,在20%~30%之间的有9个,在30%以上的有3个。

国内旅游统计数据缘何失真

国内旅游统计数据“纵向不能加,横向不可比”的现象由来已久。据笔者统计,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旅游收入之和为国家旅游局公布数据的2.7 倍,2010年为2.3倍,2012年为1.9倍。在GDP统计中固然也有此现象,但没有如此悬殊。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为56.88 万亿元,各省区市数据相加是58.94万亿元,两数据相差并不悬殊,而旅游数据却有两三倍的差距,足见问题之严重。出现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统计标准。现行的国内旅游的统计标准规定,“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个小时,不足24个小时,并未在境内其 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都算作“国内游客”。按该标准,城乡居民不过夜的游憩、娱乐、医疗、购物和会议活动只要出游距离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个小时,就可算作“国内一日游”,如逛庙会、游公园的游人都算作了“国内游客”。其次,国内旅游的统计渠道不统一,造成了重复统计。目前,各地国内旅游游 客的统计渠道不尽统一,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各类旅游住宿设施的住客人数,二是各类旅游景区景点游客人数,三是旅行社接待人数,把三者合起来统计,因而往 往1个游人被重复统计了。再次,由于旅游的跨行政区域的流动性,而统计往往以行政区域为单位,一个游人跨省界、市界、县界游览,被几个行政区多次统计。

但是笔者认为,造成目前国内旅游统计数字失真的原因除了上述统计标准与方法的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旅游政绩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浮躁、浮夸风。

多少年来,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收入成为衡量全国与地方旅游发展的主要指标,当然也就成为衡量旅游政绩的主要标志。目前,各级旅游统计机构都是旅 游主管部门的子单位,入境与出境游客的数据由公安部门出入境管理处公布,国内旅游人次、收入与总收入等公布的数字一般不是由统计部门决定,而是由部门领 导、往往是第一把手决定的。多数情况下,公布的年增长率,今年要比去年的高一点,本届领导要比上届高一点,本地比邻近相似地区高一点似已成常态。也由于统 计国内游客的确切人数与收入有相当的难度,旅游总收入=游客人次×人均花费,这两者又很模糊,若游客人次与人均花费高估一点,旅游总收入就会增大许多,因 此旅游统计本身的特点又使错报、虚报、谎报比较容易,即使错报、虚报、谎报了也很难查处。

新规以住宿

过夜人天数为核心基础指标

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试点工作情况的通报》,规定新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指标评价办法中,以住宿过夜人天数为 核心基础指标,以住宿单位基本情况为核心校核指标,共包括“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住宿单位接待人数占国内游客人 数比重”、“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常住居民人均接待住宿单位国内过夜游客数”以及“旅行社接待人数占国内游客人数比重”等6项主要 指标,形成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

新的统计指标体系以住宿过夜人天数为核心指标,是符合旅游科学内涵的。尽管国内外对“旅游”的定义有多种解读,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常住居民 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去本国或外国的某一旅游目的地休闲或其他非营利性活动,简而言之,旅游是异地体验。经验也表明,外出过夜与不过夜的感受是不同的。只有 在异地过夜才算“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而过夜必然会在异地住宿。而且,不管一个人在一天之内游览几个景点或地区,但过夜住宿只能一次,因此以住宿过夜人 天数为核心基础指标,是最为合理的。而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把各种旅游住宿设施的客房出租情况进行登记、分析不难做到。

新的统计指标体系无疑是国内旅游统计工作的一大进步,也是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世界旅游统计概览》,对各国“国内旅游”的统 计框架是:“

一、酒店和类似住宿设施接待人天数(万人天);

二、酒店和类似住宿设施接待人数(万人数);

三、所有旅游住宿设施接待人天数(万人天);

四、 非常住旅游者在所有旅游住宿设施的平均停留时间(天)”。欧洲、大洋洲等的大多数国家都是按照该标准统计国内旅游的。

世界旅游组织对我国国内旅游数据也是如此处理的。以2002年为例,《世界游统计概览》记载,该年中国“酒店和类似住宿设施接待国内游客 2.46亿人天”。同年《中国旅游统计公报》该年全国国内旅游8.78亿人次,如照此推算,该年国内过夜游客与一日游游客的比例为3∶7。今年春节黄金 周,全国接待的2.31亿人次中,过夜游客为5367万人次,占23%,一日游游客为1.78亿人次,占77%,这个比例与世界旅游组织的处理大体相同。

旅游发展不简单以数量论英雄

国内旅游评价体系以过夜指标为核心,统计标准中只计算在各类旅游住宿设施中过夜的游客,其好处显而易见。一是可以统一全国各地的统计标准,切实 解决重复统计问题。二是把“接待人天数”除以“接待人数”,就能得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天)”。再通过游客抽样调查,得到游客人均天消费、人均消费的数 据,便可以推测出全国和地区旅游消费总连即旅游总收入。三是通过住宿登记数据的电子化处理,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出游客的流量、流向,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消 费水平及出游方式(团队与散客、家庭出游与同伴出游等)和出游时段等数据,为客源市场调研提供基础数据。四是可以准确地得到各类旅游住宿设施的客户出租 率,为旅游饭店建设调控和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减少投资建设的盲目性。

最近主管旅游工作的汪洋副总理指出,“不简单以数量论英雄”,旅游发展“宁可少一些,也要好一点”。改革国内旅游统计无疑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 级的一大举措。但应当看到,在各地旅游纷纷比速度、求规模、争名次的状态下,以过夜作国内旅游统计体系的核心,不等于可以保证旅游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 性。更重要的是旅游界、特别是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切实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笔者以为,要把统计监督作为各级旅游纪检机构的重要责职,把统计作假行为作为腐败行为来整治。一旦发现统计工作弄虚作假,不仅要追究统计人员的责任,而且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非如此,统计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只能治标,难以治本。

国内旅游统计体系为何应以过夜指标为核心?

【说明】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试点工作情况的通报》,新的统计指标体系以住宿过夜人天数为核心基础指标。此文始发在2011年11月25日本人搜狐博客上,现重发如下。

2008年第3期《旅游研究与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刊登了本人《关于调整三大旅游市场统计框架的探讨》一文,其中第一部分为“规范与改进国内旅游统计口径”,提出取消“一日游游客”的统计,只统计“过夜游客”。但这篇工作探讨文章《中国旅游报》不予发表,国家旅游局内刊《旅游调研》也不刊登。之后把此文投给今年创刊的山东省旅游局主办的《旅游发展研究》,2011年第二期全文刊登。

我为何主张在国内旅游统计中取消“一日游游客”的统计,只统计“过夜游客”?理由是:

1、国内旅游“一日游”不符合“旅游”的科学含义

旅游界公认的关于旅游行为的定义是:离开惯常环境或惯常居住地,从事观光度假、商务会议和探亲访友的活动。城乡居民在惯常居住地的不过夜的观览、游憩、健 身、购物、探亲访友和会议等活动,依然是在惯常环境下的休闲性或事务性活动,并没有发生异地经历与异地体验,因此不能称为旅游活动。

2、国内旅游“一日游”不符合世界旅游统计体系的国际标准

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世界旅游统计概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11月版),其中对“国内旅游”的统计框架是:

国内旅游

1.酒店和类似住宿设施接待人天数(万人天) 2.酒店和类似住宿设施接待人数(万人数) 3.所有旅游住宿设施接待人天数(万人天)

4.非常住旅游者在所有旅游住宿设施的平均停留时间(天)

这个统计标准中只计算在旅游住宿设施中过夜的游客,而不计算未过夜的游客。根据该标准,把“接待人天数”除以“接待人数”,就能得出“平均停留时间(天)”。再通过游客抽样调查,得到游客人均天消费、人均消费的数据,便可以推测旅游消费总量、即旅游总收入。

3、国内旅游“一日游”不同于欧洲、大洋洲国家的国内旅游统计口径。

英国的国内旅游是指在外逗留一夜以上的游客,按外出目的分为度假、探亲和商务会议及其他目的三类,按外出时间分为1~3夜短期和4夜以上长期两种。1979年澳大利亚规定“旅游者是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至少40公里以外、在该地至少停留24小时,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并明确规定“当地居民对本地旅游景点的访问不应该包括在内”。

4、我国国内旅游“一日游”标准与美国、加拿大“一日游”的统计标准差距过大。

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内旅游统计包括一日游游客。1973年美国的定义是:“旅游者是除了上下班通勤之外,出于商务、消闲、个人事务或任何其目的,外出旅行至少50公里(单程),无论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日返回”。对于“一日游游客”的外出距离,1973年美国和1978年加拿大的标准是50公里。在加拿大,不同地区对外出距离的标准也不一样。多伦多市规定为50公里,安大略省则为25公里规定,其距离长短似与城市区域的大小有关。即使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对外出距离的标准也不同。美国1973年的标准是50公里,到1998年标准为160公里;1978年加拿大多伦多市与安大略省则改为80公里与40公里。外出距离长短的标准似与交通发展有关,交通越便捷,外出距离的标准就越长。(参阅【美国】查尔斯·格德纳等《旅游学》第8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16页,、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7页)。

我国国内旅游的统计标准为, “国内游客包括国内(过夜)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国内一日游游客: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按该标准,城市居民不过夜的游憩、娱乐、医疗、购物和会议活动只要出游距离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小时,就可算作“国内一日游”,这个标准显然这个标准过于宽泛,而且混淆了居民在本地休闲与去异地旅游休闲的区别。

5、我国国内旅游“一日游”的统计渠道不统一,造成了重复统计。 目前,各地国内旅游客的统计渠道不尽统一,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各类旅游住宿设施的住客人数,二是各类旅游景区景点游客人数,三是旅行社接待人数,往往把 三者的合起来统计;有些地方还把在本地各区、县、镇接待的游客合起来统计,由此必然发生一个游客计算为多个游客的重复统计,大大夸大了我国国内旅游的人 次、收入,因而夸大了我国国内旅游经济的规模。据《中国旅游统计公报》,2002年全国国内旅游8.78亿人次;据《世界游统计概览》,该年中国“酒店和类似住宿设施接待国内游客2.46亿人天”。如照此推算,该年国国内旅游过夜游客与一日游游客的比例为72:28。2010年国家旅游局布的国内旅游21.03亿人次中,过夜游客大约是6亿人次,以此推算全国国民出游率约为44%,而不是官方公布的157%。

6、目前,国内旅游统计数据“纵向不能加、横向不可比”。

2004年,各地加总的国内旅游人数为18.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1.28万亿元,同年国家旅游局统计的国内旅游人数为11.0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4711亿元。地方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加总数据分别相当于全国数据的1.7倍和2.7倍。2010年,各省市旅游局上报的数据相加,国内旅游人数是46.7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2万亿元。国家旅游局统计的全国国内旅游人数是21.0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地方加总的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已经分别相当于全国数据的2.2倍和3.3倍。可见,如同全国的GDP统计一样,地方数据加总大于全国数据的现象越来超严重。

显然,如果以目前的国内旅游统计数字为准,政府方面作为决策依据,势必会夸大国内旅游的实际规模、消费总量与国民出游率,作出不切合实际的判断与决策,尤 其不利于旅游产业从数量、规模和速度为主向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和速度与品质并重的发展方式转变;如果企业以此为依据,势必会误导投资方向与规模,形成 酒店、度假区、主题公园等项目的投资泡沫;如果研究者以此为依据,势必作出诸多不切实际的判断,如误以为人均出游已达1.57次, “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成为国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等过于超前的判断;如果以此为依据,比较、判断各地区(省、市、县)的旅游经济规模,就会得 出不符合情的名次表;如果以此为依据,评价各地区(省、市、县)旅游发展成绩,并作为考验、提拔干部的标准,势必助长虚假、浮夸风。 国内旅游评价体系以过夜指标为核心,统计标准中只计算在旅游住宿设施中过夜的游客,不计算未过夜的游客,可以统一全国各地的统计标准,切实解决多头统计所带来的重复统计问题。把“接待人天数”除以“接待人数”,就能得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天)”。再通过游客抽样调查,得到游客人均天消费、人均消费的数据,便可以推测出全国和地区旅游消费总量、即旅游总收入。景区(点)、旅行社和饭店等则可分别统计各自的接待数量,便于行业管理。以过夜指标为核心需要把星级饭店和各类非星级饭店(社会旅馆、招待所、城乡家庭旅舍、露营地等)全部纳入旅游统计范围,借此推动全部旅游住宿设施的统一管理和合理配置,从各类旅游住宿设施的客房出租率中准确地把握我国旅游经济的布局、效益和动向,提供准确的行业指导。

当然,以过夜作国内旅游统计体系的核心,不等于可以保证国内旅游统计的准确性,因为在统计机构隶属于同级行政管辖,统计数据公布前最终由行政领导“审定”的体制下,在数字与政绩挂钩、以数量与规模作为地方的主要追求目标的大形势下,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是难以保证的。因为“过夜游客”数字最终还是由“领导”决定的。

第二篇:房地产经济指标测算方法

1.市场供需状况理论预测

1.1市场供应量预测2012年商品房竣工量可以采用统计关系预测。对全国2006年至2011年年度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Y)与前一年商品房施工面积(X1)、前两年商品房施工面积(X2)、前一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X3)、前两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X4)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Y=44467.2-2.723X1+0.554X2+3.298X3+1.525X4,相关系数r=0.98。

拿个很久以前的值来说,根据统计资料,2000年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及新开工面积分别为63529万m

2、28259万m2,1999年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及新开工面积分别为55105万m

2、21633万m2,代入上式得2001年商品房竣工面积预测值为27940万m2。 2012年的数据已经出来了,各位可以自行测算。

1.2市场需求量预测1.2.1计算说明根据1995年以来数据统计,住宅销售面积占总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有逐年增长趋势,预测2001年住宅销售比重为0.913,在计算出住宅销售面积后,据此换算出商品房销售面积。

市场需求量采用收入支出比例模型预测。根据统计资料预测2001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为6914元。根据世界各国统计资料,当恩格尔系数下降至0.4~0.45时,住宅消费支出比重将升到15~20%。在房改政策推动下,我国住宅消费支出近期会有大幅上升,但考虑到我国住宅消费支出比重一直较低,在此估算时住宅消费支出比按15%考虑。人口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全国城镇总人口45594万人。

另外,随商品房需求增加,建筑品质也在同时得到提升,在房地产的这一上升周期内,商品房尤其住宅价格,仍可能维持1季度的上升趋势,根据历史资料预测2001年住宅平均价格为2100元/m2。

1.1.2计算公式全市住房消费支出=总人口×人均消费支出×住宅消费支出比=45594×6914×0.15 =4728.55(亿元)

2001年住宅销售面积=住房消费支出÷平均房价=4728.55(亿元)÷2100(元/m2)

=22517(万m2)

第三篇:农发行贷款定量指标测算公式及说明

定量指标测算公式及说明

一、资产负债率

1、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指标解释:是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综合指标。它反映企业资产总额中负债所占的比重,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和企业对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比率越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承担的风险也越小。一般情况下,站在银行的角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但究竟保持多大的资产负债率,才能保证债权人的安全,与企业所处的行业有关。衡量标准参照农发行总行《CM2006系统评级授信模块》中相关行业标准。

二、营业净利率

1、计算公式: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2、指标解释:是企业销售的最终获利能力指标。它反映企业营业收入创造能净利润的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但是它受行业特点影响较大,通常来说,越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其营业净利率就越高;反之,资本密集程度较低的企业,其营业净利率也较低。

从公式可以看出,只有当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时,营业净利率才会上升。在分析该比率时应注意,营业收入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利润的形成也并非都

1

由营业收入所产生,它还受到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因素的影响。要注意的是,净利润是否受到了大额的非常项目损益或大额的投资收益的影响,在分析报告中另加说明,金额不大可以或略不计。当然,利润应主要来自于营业收入,才具有可持续性。

三、销售货款回笼归行率

1、计算公式:销售货款回笼率=【报告期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期初应收票据–期末应收票据)-(期初预收账款–期末预收账款)】/(农发行贷款余额÷客户贷款总额)×100%。

2、指标解释:是反映企业销售货款实际回笼归行的衡量指标。也是农发行检验企业的配合及贷款第一还款来源保证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比率应达到90%以上。

四、贷款物质保证率

1、计算公式:贷款物质保证率=【(存货+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及预付账款+1年以内应收账款)–(借款人其他金融机构的短期融资余额+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农发行短期贷款余额×100%。

2、指标解释:是反映企业库存物资对农发行贷款保障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应不低于100%。

五、贷款本息按期收回率

1、计算公式:贷款本息按期收回率=实际收回贷款本息额/应收回贷款本息额×100%。

2

2、指标解释:该指标是企业按期归还银行贷款的数额与同期应归还银行贷款数额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和企业的银行信誉。该指标应不低于100%。

六、贷款担保覆盖率

1、计算公式:贷款担保覆盖率=实际办理贷款担保额/应办理贷款担保额×100%。

2、指标解释:是衡量贷款第二还款来源保障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发生风险时清偿银行贷款的能力。因此无论哪种贷款担保形式,都必须是建立在合法有效的前提上。该指标原则上应达到100%。

3

第四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测算指标解释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

测算指标解释

一、收入参数表指标说明

1、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在社保经办机构已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职工人数,包括中断缴费但未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职工人数,不包括只登记未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人数。

2、平均缴费人数:指报告期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人员的平均人数,包括未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并未缴部分已计入欠费的人员。历史数据按照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平均值计算填列,预算数按综合增长率测算。

3、城镇企业(企业):指以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以下简称《规定》)中确定的企业类型。包含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事业单位。

4、以个人身份参保:指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者、失业后未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等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

5、其他人员:其他地方政策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人员,如农垦等。

6、月社会平均工资: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在岗职工

月平均工资。

7、月人均缴费工资基数:指报告期内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及个人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工资基数,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实行单位部分按工资总额缴纳的地区,可以综合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计算综合缴费基数填写。

8、费率:指报告期内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及个人费率之和。

9、收缴率:当期实收基金占应收基金的比例。

10、征缴收入

(1)当期征缴收入:指报告期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纳入社会保险范围的缴费单位和个人按国家规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实际收缴到位的当年的社会保险费收入。含本年发生但已在本年收回的欠费。

(2)清欠收入:指本年缴回历年欠费的金额(本金)。 (3)预缴收入:指参保单位(个人)跨一次性预缴或一次性趸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包括改制、破产企业按规定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预留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4)补缴收入:指参保单位(个人)实际补缴的上末之前的社会保险费(未统计在上年末累计欠费项目中)。

(5)其他征缴收入:指不包含在上述项目内的其他征缴收入。

11、利息收入:反映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存入银行、财政专户和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购买国家债券、协议存款等取得的利息收入。

12、财政补助收入:反映收到的各级财政部门给予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补贴。

13、其他收入:反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滞纳金以及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收入。

14、转移收入:反映基本养老保险对象跨统筹范围转移时划入的基金。

15、上级补助收入:由上级经办机构拨入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16、下级上解收入:反映由下级经办机构上解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二、支出参数表指标说明

1、城镇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其他政策参保人员解释同收入参数表。

(1)上年末已退休人员:指上年末退休人数。

(2)当年新增退休人员:指当年新增的退休人员总数。 (3)当年死亡人员:指上年末前已退休并在报告期死亡的人员总数。

2、离休人员

(1)上年末已离休人员:指上年末的离休人数(含建

国前老工人)。

(2)死亡人员:指当年死亡离休人员总数。

3、月人均养老金:指基本养老金月平均数。

4、基本养老金支出:由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开支的各项支出,包括:基础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及按规定支付的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和补贴。

5、医疗补助金支出: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给未实行医疗保险地区已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医疗费用。

6、丧葬抚恤补助支出:反映按规定由统筹基金支付给已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死亡丧葬补助费用及其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和生活补助费用。

7、其他支出:经财政部门核准开支的统筹基金支付的其他非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性质的支出。

8、转移支出:反映基本养老保险对象跨统筹地区流动而转出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9、补助下级支出:反映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给下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补助支出。

10、上解上级支出:反映下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解给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支出。

三、预算平衡表

1、本年收支缺口:即基金当期支出减去基金当期收入。其中当期收入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收入、转移收入;当期支出包括基本养老金支出、医疗补助金支出、丧葬抚恤补助支出、其他支出、转移支出。

2、个帐做实退出当期支付,由个人账户做实省份按照预算预计做实金额填列。

3、财政补贴收入,按预算数填列。

4、调剂金收入和支出,按预算数填列。

5、使用历年结余=本年收支缺口+个帐做实退出当期支付-财政补助-调剂金收入+调剂金支出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

测算指标解释

一、收入参数表指标说明

1、平均参保人数(区分在职和退休)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实施统帐结合办法的职工平均人数,计算方法:平均参保人数=(上年末数+预算计划数)/2

2、平均缴费人数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平均人数,计算方法:平均缴费人数=(上年末缴费人数+预算计划缴费人数)/2

3、缴费基数总额

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及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4、缴费比例

指报告期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及个人费率填列。

5、征缴率

指内实际保险费收入与应征收保险费收入之比。

6、征缴收入

(1)当期征缴收入:指报告期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纳入社会保险范围的缴费单位和个人按国家规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实际收缴到位的当年的社会保险费收入。含本年发生但已在本年收回的欠费。

(2)清欠收入:指本年缴回历年欠费的金额(本金)。 (3)预缴收入:指参保单位(个人)跨一次性预缴或一次性趸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4)补缴收入:指参保单位(个人)实际补缴的上末之前的社会保险费(未统计在上年末累计欠费项目中)。

(5)其他征缴收入:指不包含在上述项目内的其他征缴收入。

7、利息收入:反映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家债券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包括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等银行账户的利息收入。

8、财政补助收入:反映收到的各级财政部门给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贴。

13、其他收入:反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滞纳金以及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收入。

14、转移收入:反映基本医疗保险对象跨统筹范围转移时划入的基金。

15、上级补助收入:由上级经办机构拨入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16、下级上解收入:反映由下级经办机构上解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二、支出参数表指标说明

1、住院情况

(1)住(出)院人次(数):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人次(数);

(2)住院率: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人次(数)与平均参保人数的比值;

(3)住院总费用: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全部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个人自费)的医疗费用;

(4)次(人)均费用:指报告期内住院总费用除以住(出)院人次(数)的平均值;

(5)次(人)均统筹基金支付:指报告期内统筹基金支付额除以住(出)院人次(数)的平均值;

(6)个人自付:指在实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中,按照政策规定或不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的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7)个人自付比例:指报告期内个人自付部分所占住院总费用的比值。

2、门诊情况

(1)门诊人次(数):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人次(数);

(2)门诊费用:指报告期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所发生的全部医疗费用的合计。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支付和个人支付(个人自费)的医疗费用;

(3)次(人)均费用:指报告期内门诊总费用除以门诊人次(数)的平均值;

(4)次(人)均统筹基金支付:指报告期内统筹基金支付额除以门诊人次(数)的平均值。

3、其他支出:反映财政部门核准开支的其他非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性质的支出。

4、转移支出:反映基本医疗保险对象跨统筹地区流动而转出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5、补助下级支出:反映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给下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补助支出。

6、上解上级支出:反映下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解给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支出。

三、预算平衡表

1、本年收支缺口:等于基金当期支出-基金当期收入。

其中当期收入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收入、转移收入(不包括财政补贴收入和调剂金收入);当期支出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其他支出、转移支出(不包括调剂金支出)。

2、财政补贴收入,按预算数填列。

3、调剂金收入和支出,按预算数填列。

4、使用历年结余=本年收支缺口-财政补助-调剂金收入+调剂金支出

工伤保险基金预算测算指标解释

一、收入参数表指标说明

1、基金收入:指报告期内筹集的工伤保险基金的总额。

2、征缴收入:指参加工伤保险的缴费单位在本年内实际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包括单位当期征缴、清欠、预缴、补缴收入及其他征缴收入等。

3、当期征缴收入:指参加工伤保险的缴费单位在本年内实际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含本年发生但已在本年补缴的欠费;

4、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数。

5、缴费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中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人员。

6、平均缴费人数:指报告期内缴纳工伤保险费人员的平均人数。年平均缴费人数=(报告年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或(报告年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7、缴费费率:指按行业风险类别确定的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比例。

8、平均缴费费率: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平均比例

9、缴费基数: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10、月人均缴费工资: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平均工资总额

11、月社平工资:指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2、清欠收入:指本年欠缴单位补缴历史欠费的金额。

13、预缴收入:指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本年预先缴纳或一次性缴纳以后的工伤保险费,包括改制、破产企业按规定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一次性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14、补缴收入: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实际补缴的上末之前的历年欠费(本金)。

15、其他征缴收入:按当地政策规定的除正常征缴、清欠、补缴、预缴收入以外的其他征缴收入

16、财政补贴收入:指财政给予工伤保险基金的补助。

17、上级补助收入:指本期下级接收上级下拨的工伤保险基金收入。

18、下级上解收入:指本期上级接收下级上解的工伤保险基金收入。

19、利息收入:即基金存入银行、购买国债获得的收益。 20、其他收入:包括滞纳金收入等,不包括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上解收入。

二、支出参数表指标说明

1、 基金支出:指报告期内按规定支付的工伤保险基金总额。

2、 工伤医疗待遇支出: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发生的符合规定,并由工伤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工伤康复费、伤残器具费的合计。

3、 工伤医疗费支出: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治疗期间所发生的符合规定,并由工伤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

4、 工伤医疗待遇享受人数: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治的人数。

5、 工伤医疗费人均支出金额: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人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救治费用的金额。

6、 工伤康复费支出: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治疗康复期间所发生的符合规定,并由工伤基金支付的康复费用的合计。

7、 工伤康复待遇享受人数: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进行职业康复的人数。

8、 工伤康复费人均支出金额:指报告期内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人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职业康复费用的金额。

9、 辅助器具费支出: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安装辅助器具费用。

10、辅助器具装配人数:指报告期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安装辅助器具的工伤人数。

11、辅助器具人均支出金额:指报告期内人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安装辅助器具费用的金额。

12、伤残待遇支出: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的费用金额。

1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支出: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费用金额。

14、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领取人数: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领取的人数。

15、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人均支出金额: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人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金额

16、生活护理费支出: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生活护理费金额。

17、生活护理费领取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内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不同护理等级标准支付给伤残职工生活护理费的人数。

18、生活护理费月人均支出金额:指报告期内按照《工

伤保险条例》月人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不同护理等级标准支付给伤残职工的生活护理费金额。

19、伤残津贴支出: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伤残津贴金额。

20、伤残津贴领取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按国家规定标准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的人数。

21、伤残津贴月人均支出金额: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月人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伤残津贴金额。

22、工亡待遇支出: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人数及费用金额。

23、供养亲属抚恤金支出: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给供养亲属的抚恤金的金额。

24、供养亲属抚恤金领取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按规定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数。

25、供养亲属抚恤金月人均支出金额: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月人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供养亲属抚恤金金额。

26、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支出: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金额。

27、一次性工亡补助金领取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因

工伤事故、职业病死亡和因工致残人员、患职业病人员按因工死亡处理的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人数。

28、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人均支出金额: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人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金额。

29、丧葬补助金支出: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丧葬补助金的金额。

30、丧葬补助金领取人数:指年初至报告期末因工伤事故、职业病死亡和因工致残人员、患职业病人员按因工死亡处理的领取丧葬补助金的人数。

31、丧葬补助金人均支出金额:指报告期内符合国家规定人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丧葬补助金的金额。

32、劳动能力鉴定费:指报告期内由工伤基金支付的劳动能力鉴定的费用总额。

33、劳动能力鉴定人数:指报告期内按规定由劳动能力鉴定部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人数。

34、鉴定费支付标准:指规定的劳动能力鉴定费支付标准。

35、其他支出:指报告期内由工伤基金支付的未列入上述费用项目的其他费用总额。

36、补助下级支出:指本期上级拨付下级的工伤保险基金支出。

37、上解上级支出:指本期下级向上级上解的工伤保险基金支出。

三、预算平衡表

1、本年收支缺口:即基金当期支出-基金当期收入。其中当期收入包括工伤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收入、转移收入(不包括财政补贴收入和调剂金收入);当期支出包括工伤保险待遇支出、劳动能力鉴定支出、其他支出、转移支出(不包括调剂金支出)。

2、财政补贴收入,按预算数填列。

3、调剂金收入和支出,按预算数填列。

4、使用历年结余=本年收支缺口-财政补助-调剂金收入+调剂金支出

生育保险基金预算测算指标解释

一、收入参数表指标说明

1、生育保险费收入

(1)平均缴费人数: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平均缴费人数计算方法是:以上年末缴费人数与预算缴费任务数之和除以2求得。

(2)人均缴费基数∶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

(3)社会平均工资:指报告期内当地统计局公布的当地城镇就业人员的社会平均工资。

(4)平均费率: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实际缴纳的生育保险费与缴费工资总额之商。

(5)征缴率: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实际缴纳的生育保险费与应缴数之商。

2、利息收入:根据预算生育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买国债等取得的利息收入分析、计算填列。

3、财政补贴收入:反映财政给予生育保险基金的补贴。

4、其他收入:包括滞纳金收入等。

5、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上解收入:指本期下级接收上

级下拨和上级接收下级上解的生育保险基金收入。

二、支出参数表指标说明

1、生育医疗费支出 (1)门诊费用

①门诊费用: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在门诊产前检查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②门诊人数: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在门诊产前检查就诊的人数。

③人均门诊费用: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在门诊产前检查所发生的人均医疗费用。

(2)住院费用

①住院费用: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住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②住院人数: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住院的人数。

③人均住院费用: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住院所发生的人均医疗费用。

(3)男职工配偶医疗补助

①男职工配偶医疗补助费用: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因配偶没有参保而对其配偶在定点医疗机构生育住院医疗费用给予的补助。

②补助人数: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因配偶

没有参保而对其配偶在定点医疗机构生育住院医疗费用给予补助的人数。

③人均补助费用: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因配偶没有参保而对其配偶在定点医疗机构生育住院医疗费用给予补助的人均费用。

2、生育津贴支出 (1)男性生育津贴支出

①男性生育津贴支出:指报告期内男职工因其配偶生育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②享受津贴人次:指报告期内男职工因其配偶生育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待遇的人次数。说明:生育一次记享受生育津贴一次。

③人均津贴支出:指报告期内男职工因其配偶生育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的人均待遇。

(2)女性生育津贴支出

①女性生育津贴支出:指报告期内女职工因生育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②享受津贴人次:指报告期内女职工因生育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待遇的人次数。说明:生育一次记享受生育津贴一次。

③人均津贴支出:指报告期内女职工因生育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的人均待遇。

3、计划生育支出

(1)计划生育支出: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因计划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

(2)计划生育人次: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享受计划生育的人次数。

(3)人均计划生育支出:指报告期内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享受计划生育的人均医疗费用。

4、转移支出:根据预算生育保险对象跨统筹地区流动而产生的医疗保险基金分析填列。

5、其他支出:根据预算实际需要,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开支的其他非生育保险待遇性的支出数填列。

6、补助下级支出:反映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给下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补助支出。

7、上解上级支出:反映下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解给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支出。

第五篇:关于测算并报送2014年目标责任制指标的紧急通知

山西粮油集团所属各单位:

集团接省粮食局通知,要求报送2014年目标责任制指标的建议数,并于近期内由省粮食局主要领导会同集团领导听取各单位一把手的指标测算情况汇报,共同敲定2014年目标责任制任务,同时每月按任务指标完成进度进行上报考核。

省局反复强调,各单位指标测算要认真、科学、细致,要将2012年、2013年会计决算报表数字仔细分析对比,剔除不合理因素,测算2014年指标。省局下发《省局储备库2014年目标任务测算表》,各单位按表格要求,每个项目均以2012年、2013年会计决算报表数字为准,结合2014年预计变化因素制定2014年目标。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组织和参与指标的测算,并直接向领导汇报,要吃透单位情况,每项指标的测算要有充分依据,除填列好测算表外,还要就2014年每项指标的计算过程,依据上两年的实际情况,2014年的预计变化所引起的收入、费用、利润的增减分析情况到位,以报表形式文字说明表达清楚,并现场回答领导提出的相关疑问。尤其对上两年的车辆使用费、差旅费、招待费等敏感性费用的开支情况更要逐车逐个事项逐笔金额开支原因等详细说明,并对2014年如何控制拿出措施。总之,文字说明,要比测算表项目更细一步。

测算表及文字说明,各单位要在3月17日下午17点以前上

报集团财务部,集团财务部汇总后,向集团领导汇报并于次日报省粮局。

附件:省级储备库2014年目标任务测算表

2014年3月13日

上一篇:励志散文随笔范文下一篇:卖房子委托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