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13井区综合地质研究及井位部署

2022-09-11

一、油田概况

开13井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境内。构造上属辽河断陷东部凹陷西侧缓坡带新开-董家岗超覆带中段, 构造形态属于典型的单斜构造, 构造面积10km2, 油藏埋深1900-2200m。本区由下而上依次发育太古界;古近系房身泡组、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一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目的层为沙一段, 将目的层沙一段划分为Ⅰ油组和Ⅱ油组。

二、构造特征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 必须首先进行地震剖面的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即将地震反射界面与产生反射的地质体之间建立起准确的对应关系, 这是进行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础, 层位标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解释结果的精确性。采用上述方法, 本次研究共制作了开13、开17等8口井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 这些井在全区均有分布。

1. 区域构造背景

从区域背景来看, 新开董家岗斜坡带位于东部凹陷南段西侧, 为继承性发育的东倾斜坡, 受古斜坡控制, 地层依次向上超覆, 形成地层超覆构造带, 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场所。该构造带主干断裂有二界沟断层、新开断层及其伴生断层, 呈北东向展布, 均为东掉正断层。新开断层把该构造带切割为上下两个台阶, 在下台阶依附与新开断层下降盘形成一个大型的鼻装构造, 并被次一级断层切割分隔成一系列的断鼻、断块。在下台阶的低部位与二界沟、新开断层伴生的北东向断层, 对油气藏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开13井区主要发育了NE向及NEE向五条断裂系统, 断距25~100m, 倾角55~80°, 对油气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2. 圈闭特征

本区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 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圈闭, 受砂岩尖灭线和油水界面的控制。

本区圈闭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 形成于沙一时期, 圈闭定型早于全区大规模油气运移, 且以二界沟断层直接与黄于热深陷带的巨厚泥岩相连通, 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 圈闭具有捕获油气的有利条件。

三、储层特征

1. 储层岩石学特征

储层岩性为砂砾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 以中粗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 碎屑成份长石含量最高, 为35.8%;次为石英, 含量为32.2%;岩屑含量为16.1%。碎屑粒径一般为0.02~2.5mm, 磨圆中等偏差, 呈次圆~次棱角;岩石分选中等, 颗粒间以点接触为主, 胶结物成份为泥质, 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

2. 储层物性特征

岩心分析资料表明:储层物性较好, 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5%~25%之间, 平均为22.3%, 渗透率值主要分布50×10-3μm2~2000×10-3μm2之间, 平均为753×10-3μm2, 表现出中孔、中-高渗特征。

3. 储层分布特征

沙一段沉积时期, 本区砂体较为发育, 多期砂体迭加, 分布面积广, Ⅰ、Ⅱ油组均在开13-开17井区厚度最大, 向斜坡带尖灭, 向凹陷中心逐渐减薄。

四、油藏特征

1. 油层分布特征

本区含油目的层段为沙一段, 油藏埋深在1900~2000m, 含油井段200m~300m。纵向上油层单层厚度薄, 层数多, 叠加厚度大。

平面上油层叠合连片分布。研究区单个油砂体控藏的特征明显, 油层在上倾方向受储层尖灭线控制, 下倾方向受油水界面控制, 另外物性条件对油层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 油藏类型

在区域单斜构造背景下, 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 以及古地貌的影响, 油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气藏, 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要类型, 其可进一步化分为上倾尖灭型和地层超覆型两种主要类型油气藏。

本区玄武岩广泛分布, 玄武岩可作为良好的盖层, 受区域单斜构造和古地貌的控制, 广泛发育地层超覆型油气藏, 主要是超覆于玄武岩之上, 玄武岩侧向遮挡, 油气聚集而成藏。砂体上倾尖灭型油气藏是典型岩性油气藏类型, 一个砂体即为一个油藏, 油藏分布与砂体分布紧密相关, 分布范围受砂体尖灭线和油水界面的控制。

3. 地层流体特征

实测资料表明, 原油属于稀油, 油品性质较好, 具有低密度、低粘度、凝固点偏高的特点, 20℃原油密度为0.852g/cm3, 50℃原油密度为5.22m Pa.s, 凝固点23.0°, 含蜡量8.48%, 胶质+沥青质含量12.13%。

4. 地层温压特征

开13井区4口井温度、压力实测数据表明, 油藏为正常温度、压力系统。

五、井位部署

优选目标砂体, 在有利部位进行井位部署, 共部署滚动探井1口, 预计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0万吨;侧钻井2口, 预计建产能0.9万吨。目前滚动探井已经完井, 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对开13井区基本油藏地质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目的层沙一段的底层划分与空间展布、基本构造特征、沉积储层特征出发, 重点分析了该区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 认为该区主要发育岩性地层油气藏, 并非前人认为的断块构造油气藏, 结合老井产能情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等多方面的认识, 优选有利部位, 开展了井位部署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在开13井区进行的井位部署工作, 证明了在斜坡及鼻状构造围斜部位可能发育地层、岩性油气藏。加强新开—董家岗斜坡带岩性油气藏的研究, 有利于扩大东部凹陷斜坡区勘探成果, 开拓东部凹陷整个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新领域,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震解释,岩性-地层油气藏,井位部署

参考文献

[1] 徐丹.辽河新开油田开38、39井区沙河街组层组划分[J].四川地质学报, 2013.6.

[2] 杨庆元, 周书欣, 郭世源.松辽盆地西部超覆带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的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9.8.

上一篇:《三国演义》之人物绰号及其维译研究下一篇:山寨文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