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24块加密部署研究

2022-11-26

一、油藏基本情况

1. 地质概况

沈24块位于大民屯凹陷前进断裂背斜构造带中段, 东与沈611、沈150块相接, 西与沈67块相邻。含油面积5.5km2, 地质储量749×104t。地层倾向为东, 倾角3~5°。构造高点分别在前25-41井和前34-40井附近。

2. 开发简况

沈24块油藏于1989年9月采用300×300m井距正方形井网, 一套层系开发。1991年3月编制该块注采井别方案, 采用边部及内部点状注水。1991年3月开始试注, , 1996年6月注采系统完善, 全面注水开发。

截止到2012年底, 油水井共72口, 其中油井54口, 开井39口, 日产液309t, 日产油47t, 综合含水85%, 累计采液332.9×104m3, 其中累计采油97.1×104t, 采油速度0.25%, 采出程度12.97%。全区共有水井18口, 开井11口, 日注水475m3, 平均单井日注水43m3, 累注水373.5×104m3, 月注采比1.166, 累积注采比0.817。

二、潜力分析

1. 南部断层的存在控制了油水分布

(1) 构造上利用井震结合重新精细解释后具有部署潜力

以沈72井VSP速度为主, 单井地震合成记录为辅, 进行层位标定。发现区块南北各增加一条边界断层, 同时西部边界断层也进行了优化调整。整体形态为半背斜构造, 构造高点埋深2020m。

(2) 油藏剖面落实南部断层

过前37-45井做了两条油藏剖面, 证实了南部断层的存在。断层控制了断层两盘油气水的分布, 断层北部油气比较富集, 具有部署潜力。

2. 目标区岩性以细砂岩为主, 为中孔低渗储层

该块储层主要岩性为含砾不等粒砂岩、不等粒砂岩、中-细砂岩、含泥不等粒砂岩。储层平面上由北向南岩性逐渐变细, 到沈72井和沈133井粉细砂岩居多。纵向上岩性下粗上细。S32Ⅳ油组主要为中粗粒砂岩;S32Ⅱ+S32Ⅲ油组岩性变为细粉砂岩。孔隙度主要分布在6~22%, 平均为16.1%, 渗透率值主要分布在1~300×10-3um2, 平均为68×10-3um2。表明该地区储层物性属为中孔低渗、中孔特低渗储层。目标区岩性以细砂岩为主, 为中孔低渗储层。

3. 目标区位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 物性较好

S32沉积物源以北及北偏西为主, S33沉积物源以东及东偏北为主。沈24块S32段储层分布范围广, 在断块主体部位以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为主, 边部以前缘薄层砂为主。S33段储层分布范围较小, 仅在沈116、沈133井区有储层分布, 以前缘薄层砂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前缘薄层砂是主要储层类型。

4. 目标区砂体在150m以上, 厚度较大, 具有部署潜力

据测井解释资料统计, 沈24块砂体厚度一般在100~250m, 前33-53井达到最厚381m, 最小为95.8m。平均单井砂岩厚度200.7m, 沈133井区砂体厚度一般在150~270m。平面上砂体迭加连片,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由西北向东南展布, 与沉积相一致, 在靠近沉积物入口处砂体分布厚度较大, 在主体相带即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部位, 砂体迭加厚度大。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目标区仍有部署新井的潜力。

5. 目标区油层厚度在40~70m, 厚度较大, 具有部署潜力

该块油层平面上连片分布, 厚度一般40~70m, 在前34-44井周围油层最为富集油层厚度为114m, ;沈133井区单井平均解释油层厚度48m。构造主体部位油层厚度较厚, 构造边部油层厚度变薄。纵向上油层分布井段长, 埋深为1950m-3000m, 达1050m。

6. 目标区产能较为落实

(1) 油井具有一定产能

目标区投产14口油井, 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1.5t, 平均单井累产油19308t。

(2) 目标区为中水淹与弱水淹区

(3) 压裂效果好, 油井增产明显

三、开发效果综合评价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1. 部署区开发效果分析

对区块内72口井进行了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评价、水驱效果评价、地层压力评价、三率指标评价等开发效果评价, 为下步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2. 剩余油分布研究

对沈24块主体部位油水井进行综合研究。得出优选的4个井区位于沈24块边部, 井距较大, 一般在250~300m, 动用程度相对较低, 剩余油丰富, 主要分布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河道边部水淹程度低部位。

四、加密部署方案及实施情况

1. 部署目的

一是继续加密调整,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二是完善注采井网, 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2. 开发方式

考虑到油层主要发育在S32段IV油组, 油层十分密集, 无明显隔层, 同时其它油组储量规模小, 因此采用一套层系、注水开发。

3. 井网井距论证

当井距小于210m时, 单控储量较低, 并存在井间干扰, 容易水淹;当井距大于250m时, 虽单控储量较高, 但注水不见效, 综合分析, 合理井距确定为210m-250m。

4. 加密部署结果

通过研究, 确定采用210-250m正方形井网进行扩边部署, 共规划部署油井23口, 水井7口, 侧钻加深井3口。目前已投产两口, 平均日产油10t。

结论

1.目前低渗透油藏开采难度较大, 通过对油藏的再认识、再评价、再研究, 认为低渗透油藏仍有开发的潜力, 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开发难度较大, 地层能量不足, 因此需要合理的注采井网以补给地层能量, 提高采出程度。

3.老区块的构造主体部位已没有部署潜力, 构造边部依然有潜力, 可以考虑充分挖潜区块边部的潜力。

4.老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 需要不断创新, 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充分挖掘油藏潜力。

摘要:沈24块被断层切割向东南方向倾斜的单斜构造。油藏埋藏深, 储层物性差。区块注采井网不完善, 动用程度低。为了最大限度的动用地质储量, 完善注采井网, 改善开发效果, 提高采出程度, 在该块开展了井位加密部署研究。

关键词:加密部署,低孔低渗,油水分布,剩余油分布

参考文献

[1] 闵琪, 金贵孝, 荣春龙.低渗透油气田研究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2] 李爱芬, 刘敏, 张少辉.特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8, 23 (2) :36-39.

[3] 樊城.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 2009, 28 (2) :30-35.

[4] 武毅, 王华敏, 薛尚义.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2.

上一篇:分析血糖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下一篇:中美公民诉讼制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