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案doc范文

2022-06-06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教案doc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古诗教案doc范文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题集锦.doc

古诗鉴赏练习题集锦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

①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

2、

4、

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②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

(二)

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②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结二者。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四)

①“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②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参考答案

(五)

①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②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 个字。

参考答案

(六)

①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②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③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7、阅读词〈菩萨蛮〉。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参考答案

(七)

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8、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40字) B(不超过40字)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

(八): (1)A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2分) B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分)

(2)“比”的手法。(1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两诗各取一例即可。一分)

9、2002年杭州第三次统考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九):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10、2002年高考广州市一模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1)你读出了什么?(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一○)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

(1)读出了什么?2分(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2分;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1分;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0分)。 (2)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2分(反衬或以虚写实)。 (3)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2分。

11、2002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古诗鉴赏题及答案(2002-04-08)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王诗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参考答案(一一):(1)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意思对即给,每处1分,共3分)

(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对两诗鉴赏内容正确的得2分,语言通顺得1分,共三分)

2005年高考古诗试题解析

1.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

(2)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诗。

答:

【高考答案】(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中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答案修订】(1)遵从高考答案。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中显出了山中的宁静,“自”、“空”二字,更透出一丝冷落之感、寂寞之情。

3.全国卷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

【高考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案评析】本诗动静结合,前两句是“静”,后两句是“动”,这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个题,问的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实际上需要回答诗人表现这种平静的方法,因此高考答案简单复述前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够的。应该答出,“水面平”是说此时没有风;水面如同“明镜”,能够“照檐楹”,是进一步描写水的平静。而池塘能够如同“明镜”,更表明水流静止,无有涌动。这样,从侧面暗示水面无风,水无涌动,就表现了水面的平静。本题应该答到“侧面”或“暗示”等关键词,才算到位。

第二个题,“幽美迷人”看不出来,把过分的“幽美迷人的静态”改成适度的“平静”或“静美”皆可。“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应改为“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或“由静态写到动态”,比较贴切。

【答案修订】(1)诗的一二句,描写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水面平”是说此时没有风;水面如同“明镜”,能够“照檐楹”,是进一步描写水的平静。而池塘能够如同“明镜”,更表明水流静止,无有涌动。这样,从侧面暗示水面无风,水无涌动,就表现了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的平静。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表现了雨后池上的动态之美。诗由静态写到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6.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各题。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答: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高考答案】(1)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2)(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3)①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②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答案评析】第一题,首先须明白什么是“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是这个题给我们唯一的提示。据此,“响”在这里不是一个字音的问题,而是一个致力炼字的问题。《童蒙训》:“潘邠老云: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翻‟字、„失‟字是响字。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浮‟字、„落‟字是响字。所谓响者,致力处也。予窃以为字字当活,活则字字自响。”总的看来,“响”与音韵的关系似乎不大。“所谓响者,致力处也”,意思大概就是说在诗句吃紧处精心锤炼字眼。这个字眼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响”有醒目的意思。

这样,我们就意识到第一题的答案,不能仅止于“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李白遥看瀑布,由瀑布生发出“布”的潜在意念,“挂”字则有把瀑布喻为布的隐喻。 第二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答案明确、合理。

第三题,苏轼的看法不见得非要同意。这两首诗实际上各有千秋。

【答案修订】(1)①“挂”字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时瀑布似乎静止的景象。 ②“挂”字有把瀑布隐喻为布的意思,写出了瀑布的质感。 (2)遵从高考答案。(3)遵从高考答案。

7.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高考答案】(1)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答案评析】第一题,柳宗元的诗中是否有“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我以为,单纯根据这首诗,是看不出来的。是不是一遭贬谪,回望故乡,思念亲友,就意味着期待他们给自己伸出援手?显然不是。柳宗元的诗,表现的是贬离故乡的痛楚。也许我们可以说他有意唤起亲友的同情,但不好说他期待着亲友采取行动,“一为援手”。 第二题,“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要注意在这首诗里柳宗元是借用佛教“化身”的说法,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的。根据本题题面可知,题干已经分析了李诗的“青山留人”中的拟人和象征手法,以及它含蓄的抒情方式;这里要求考生分析的,显然是柳诗“尖山似剑”的艺术手法与抒情方式。“尖山似剑”,比喻是有的,想象则不好说(当然,比喻本质上就是联想或想象,但高考答案并非在此意义上理解比喻与想象的)。此诗的想象在后面“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如此,答案“展开想象”的说法便错位了。就算我们忽略这一点,答案仍然有问题:此题题干,首先说“两诗都写到了山”,而“化身千亿,散向峰头”的想象重心根本就不在“山”上,所以答案还是不得不修改。

【答案修订】(1)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热切的思念,更由此折射出身处贬地的痛苦。 (2)表达的是在秋天里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运用比喻手法,直接抒发了贬谪之痛和思乡之愁的双重痛苦。

8.湖北卷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螀: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高考答案】(1)第一问: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第二问: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2)①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②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答案评析】湖北卷的这个题,考查元曲,与考唐诗宋词的通行考法是不同的。本题第一个小题的答案很合理;第二个小题也基本合理,只是说“对仗”“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是稍有不妥的。对仗显然具有韵律美;而对仗是不是意味着“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那倒难说,因为对仗本身是说不上有“意境美”的。对仗中其实只有语言的对称美和韵律美,本曲中也不例外。在这首曲中,其对仗的特色在于它与排比和顶真结合了起来。对仗结合排比,有利于扩大描写面;结合顶真,则更多了一层回环之美。

【答案修订】(1)遵从高考答案。 (2)①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和韵律美。本曲中对仗与排比和顶真结合了起来。对仗结合排比,有利于扩大描写面;结合顶真,则更多了一层回环之美。②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13.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高考答案】(1)春夏之交乍暖忽寒。(2)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答案评析】本题很考水平,高考答案也是准确的。春衫已试单,桃花已飞尽,野梅结出酸果,夜有蛙声,可见天气变暖,已是春深夏浅的时节了。而东风十日寒,春衫只是“试”单,可见时有回寒,天气尚未完全暖和起来。

钱钟书说:“这一首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宋诗选注》)第二个小题,要明确所谓“情味”,并非什么明确的情感。如果以为本诗是以“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就是过度延伸的误解。关于本诗“情味”,应看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诗人的感觉是饱满的,立体的,丰富的,有桃花飞尽的视觉感受,有野梅酸的味觉感受,有蛙声歇的听觉感受,有东风寒的触觉感受。其次,进一步说,这种特别丰富多样的感受,恰好表现了“游子”敏感丰富的心理,他对乍暖还寒的气候变化,体察得特别细腻入微。第三,整个感受的变化方向,不是从“寒”到“暖”,而是从“暖”到“寒”,以“寒”为感觉的终点。气候变化带来的温暖的感受,最终又回复到寒冷的感觉上。这样,“游子”孤单冷落的心态,就曲折地暗示出来了。

【答案修订】本题的高考答案比较合理,但失之于简。读者若要求得详尽的答案,请参见上述评析。

15.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

【高考答案】(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2)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答案评析】这是考的比较阅读。比较阅读较能考查出鉴赏能力。第一小题相对简单,第二小题则需要辨析精微。

苏东坡曾半开玩笑赞叹王安石,说他是一个老狐狸精。王安石七绝之精妙,在宋代诗人中是很突出的。王安石又有一个不良习惯,时常改动别人的作品,来凑作自己的创作。本题中的两首诗很相似,仔细体会,王安石的诗还是要老到一些的。“应有”“犹有”,哪个更好,我看还是“应有”为好。除了高考答案的说法外,我认为“犹有”在事实上根本不可能。高考答案说“犹有”“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简直是一个笑话。恰好相反,树上“犹有”痕迹,只能证明树上所系的船很多,从而说明停留于此的旅客很多。“犹有”要有味道,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一种幻觉,似乎去年系船的痕迹还在,从而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不无怅惘的留恋与追怀。

补充说明:《中吴纪闻》说,方惟深“凡有所作,王荆公读之,必称善,谓深得唐人句法”。郑岳《莆阳文献》又说,本诗“荆公爱之,尝书坐右,后人误入荆公集中”。我以为王安石抄袭然后更改,作为自己作品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答案修订】(1)遵从高考答案。(2)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A.“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B.“应有”表示想必有,究其实则未必有;“犹有”二字则过于坐实。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并不是说系船的痕迹还在,而是诗人的一种幻觉,似乎去年系船的痕迹还在,从而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不无怅惘的留恋与追怀。“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16.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高考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答案评析】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高考答案确实有值得推敲的地方。第一小题,所谓“任何欢乐的新曲”,根本是错误的。王昌龄的诗中,“新声”中“总是关山旧别情”,并不欢乐,所以接下来他说“撩乱边愁听不尽”。由此可见,诗中的“新声”是哀愁的,根本就不是欢乐的。“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当然不矛盾。为何不矛盾?因为“新声”中包含的正是“边愁”,根本是一回事。

第二小题的答案,基本合理;但最后来一个“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太玄,也不够确切。须知意境不是一个诗句所能创造的;创造意境不是诗句的任务而是整首诗的事情。如果一句诗就能创造一个意境,那么一首诗又能创造出多少个意境?所以我们最多能说,最后这句诗构成了表现意境的重要环节,或者说它强化了意境。本诗以一个具有包孕性的景象收束,而不是直抒胸臆,说“含蓄无限”是可以的。

【答案修订】(1)当然不矛盾。因为“新声”中包含的正是“关山旧别情”,也就是“边愁”,根本是一回事。(2)前三句是叙述,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诱发读者由此情景展开联想,含蓄无限。

第二篇:上海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及注释(DOC)

1、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春日》这首七绝描写夜雨初霁的春天庭院的景致。

春日五首(其一)翻译:一声轻雷过后,顷刻落下了如丝般的春雨,雨过天晴后屋顶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闪闪。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 词语解释:

万丝:指春天的细雨。

霁:雨过天晴。

瓦:琉璃瓦。 碧:碧玉。 卧:攀枝蔓延。 碧参差:指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 芍药:草本之首,与牡丹形似。

2、

作者简介:三衢道中背景,曾畿(读音:jī)(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xing):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注:三衢道中的衢是个名词,三衢指衢山。) 三衢道中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被启用的。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 2.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3. 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选拔出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4.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 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5.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6. 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从市集里赎回后被选拔而登上相位的。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7. 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任,责任,担子。

8. 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9. 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10. 劳其筋骨:使他的身心劳累。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 11.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12. 空乏其身: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乏,财资缺乏。这里是动词。 13. 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所为,所行。 14. 所以:用这些来……。

15.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惊,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16.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17. 恒:常。

18. 过:这里指有过失。

19. 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20. 困于心:内心困扰。困,忧困。于,介词,在。

21.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2. 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作为。 23. 征于色:征验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24.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5. 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6.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族大臣。拂,通“弼”,辅弼,辅佐。

27.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患。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2 28. 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恒,常。

29. 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才明白因为忧患而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

30. 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死,使……死亡。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词句注释: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⑹“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⑺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⑼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译文:一篇谏书早朝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广东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5、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译文: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作为鱼竿。

6、九州衷情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7、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写了作者离开长沙途中被风雨所阻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山水的热爱。

译文: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仿佛水神留我看夕阳,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一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

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

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10、卜算子·咏梅

词语解释: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⑪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⑫妒(dù):嫉妒。

⑬零落:凋谢,陨落。 ⑭碾(niǎn):轧烂,压碎。 ⑮作尘:化作灰土。

⑯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译文: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1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5

12、《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是晋末宋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第三首。这首诗十分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作品既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的含蕴更为深远,又不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失去真淳的情意,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词语解释:南山:指庐山。 稀: 稀少。 兴: 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 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 值得。

但: 只. 愿: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 违背。

译文:庐山下有我种的豆地,豆地里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回家的道路非常狭窄而且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3、畲田词五首 (其四) 译文:种完了北山,再种南山。帮人耕地,怎么能偏袒呢?希望这世间的人都像我一样,这五湖四海,应该会少很多荒田

14、

故乡 杨孟芳 生于1951年,湖南平江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岳阳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著有诗集《红地毯》、《山那边》等。

我 臧克家 (1905.10.08~2004.02.05),汉族。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 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断章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6

15、北陂杏花 《北陂杏花》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此诗表面上显得冲旷萧散,实则健朗豪逸,表现出“丰肌健骨”,抒发了作者的立场和操守。

译文:池塘中的春水环绕着杏花,花与水中的倒影各有千秋。

即使被春风像雪一样吹落,也胜过落在南边集市上被碾作尘土。

16、和《淮上遇便风》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不论境遇多么坎坷,依然能够胸怀广阔积极面对人生。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文学家,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译文:清澈的淮河浩浩荡荡与天际共流,长风万里吹送着远离故乡的归舟。

最怕夜晚停泊在喧闹的低湿之地,只愿驶入沧海去自由自在地遨游。

17、孔孟论学

孔子、孟子关于为学言论的摘录。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词语注释:有:通"又" 志:立志。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惑:受迷惑

从:随从,顺从。

不惑:不受迷惑。 知:懂得。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所:所以。

欲:能够。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逾:超过。

矩:规矩,法度。 罔:迷惑。

殆:危险,这里指劳神而无所得。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u) 何以:即“以何”。以:因为。何:什么。

谓:称为。 文:孔圉谥(shì)号“文”。

敏:思维敏捷。 好:喜好。

耻:以……为耻。 是以:因为这样。 譬如:比如。

为:堆积。

篑: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平:填平。 虽:即使,就算。 覆:倾倒。 进:前进。这里指继续干。

往:去,这里指前进。

或:通“惑”,奇怪。

易:容易

生:生长 暴:通“曝(pù)”,晒。

寒:使……寒冷。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弈:(下)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 亦:也。

至:极。

通国:全国。 善:擅长。

使:假使。

诲:教。

以为:认为。

鸿鹄:天鹅。

援:拿(起)。 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弗:不。

若:及。

与:通“欤”,可译为“呢”“吗”。

7 非然也:当然不是这样的。

信:相信。

以:凭借、依靠。 至:极。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此处指殷纣王。

无或:不值得奇怪。

俱:一起。 策:量词,相当于“片”。

伐:讨伐。

杵∶舂米用的长木槌。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在学习上立下志向,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不受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自然的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便跟随自己心里的想法,不超过规矩、法度。”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有危险。” 子贡问道:“为什么称孔圉谥号为‘文’?”孔子说:“他聪明喜好学习,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的谥号为‘文’。”

孔子说:“学习就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完成),我就停下来,我就止步了(停止在原来的境界上,没有进步)!学习就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但如果能继续不断地干下去,我就还是进步了!”

孟子说:“王的不明智,并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了。我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对王冷淡到了极点(而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帮助他,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如今下围棋作为技术,仅是小技术;(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也就不能学到这门小技术。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假如)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即使他是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下棋的技术肯定)不如那个人了。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把心思全放在学棋上面的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采用它两三片竹简罢了(书面意思 最好译为:不过取信它的两三篇罢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对手(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借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流那么多血而让木棒漂起来呢?”

18、勉学

勉学为《颜氏家训》第八篇的篇名,作者颜之推,北齐文学家,所著《颜氏家训》共二十篇,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事,为学经验的总结。《颜氏家训》被推为家训专著的“鼻祖”,书中阐述了他的观点:要注重早期教育和后期勤奋,且学习不能自暴自弃。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8 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熟读经文,粗通注文之义,使之对自己的言行经常有所帮助,也就足以在世上为人了;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写两张纸的疏文来解释呢,你说“居”指闲居之处,他说“居”指讲习之所,现在又有谁能看得见?在这种问题上,争个你输我赢,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光阴值得珍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之处,以成就功名事业。如果你们能把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那我就不批评了。

19、黄生借书说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劝勉人们(此指黄生)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文章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作者袁枚(1716~1798),字子才,浙江钱塘人,清朝乾隆年间进士,文学家。号简斋,自号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苍山居士,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 译文:青年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给了黄允修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你没听说过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的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读书的又有几个呢?搬运时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呢?其余祖辈、父辈积攒了许多书,但子辈,孙辈丢弃书的情形就不必说了。不仅仅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必定担心别人催着还回去,因而忧惧的样子抚摸不停把玩那东西,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还回去了,我就不能够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经是我自己的了,必定会把它捆扎起来,放置在高处收藏起来,说“姑且等到将来再看。’‘这样的话。

我年轻时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籍。有一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前往张氏家去借书,张氏不借给我书,我返回家中在梦中还出现向张氏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读书的心情像这样。所以只要读过的书就牢记在心。做官以后,俸禄花出去了书买来了,连续不断的堆积堆得屋子到处都是,蠧虫丝迹,时常覆盖着书册。这样以后我便感叹借书来读的人是多么用心专一,而年轻时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姓黄的读书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的情形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愿意把书公开慷慨出借,与姓张的人吝惜书籍不肯借书的样子好像不相似了。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读书人本来幸运遇到了我吧?黄生懂得借到书读的幸运和借不到书读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也必定会专心,而他归还书也必定会迅速了。

我写下这篇文章,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课文重点分析:

1.“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借来的东西,人们才会感到珍惜,本意就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很好的去阅读它。寓意是指,人总是会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三方面:天子,富人藏书很多却不读和我幼时,黄生无书可读只能借书苦读的对比; 对假人之物和为吾所有之物不同态度心情的对比; “祖父积”与“子孙弃”的对比。

2.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9 答: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享受,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

3.第三段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借书时“ 有所览辄省记 ”,做了官后却“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这样的目的是 :将自己做官前与做官后对书的态度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20、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要选择精华,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第一段,作者提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直接点明读书仅以过目成诵为能是最不中用的,竖起批驳的靶子,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反对“过目成诵”,主张读书应深入研究。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对比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

第三段,作者反对“无所不诵”,主张读书应选择精华。先是指出“无所不诵”是“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然后以读《史记》为例从正面论证,阐明“反复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又以“小说家言”等例,“破烂橱柜”为喻,从反面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令读者的认识又深一层。 字词解释:(2)以…为:把…作为。

(7)即:立刻。

(10)孰:谁。

(11)如:比得上。 (13)微言精义: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

(14)愈:越。 (15)探:探讨,探寻。 (16)出:显露,明白。 (17)研:钻研。

(18)入:深入。

(19)往:前行。

(20)穷:穷尽。 (21)虽:即使。 (24)功:努力。

(28)苦:对.....感到辛苦。(29)岂:难道。

(30)以:因为。

(31)过:过目。

(32)了:结束,完结。

(33)再:第二次。 (35)且:况且。

(36)辄:就。 (37)陋:弊端。 (38)即:就。

(40)以:认为。

(41)为:是。 (42) 会:包围。 (43)观:观赏。

(44)可欣可泣:值得欣喜值得悲泣。 (45)耳:罢了。 (47)钝:迟钝,愚笨。(49)及:以及。

(51)亦:也。 (52)复:又。 (53)寓目:观看,过目。(54)悉:都。

(55)贮:贮藏。 (57)不得:不能够。 (58)洒然:畅快的样子。(59)与我何与也:相关。

(60)暇:空闲。 (61)然:但是。

(62)惟:只有

译文: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才能,(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眼里看得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这样看来看去眼睛根本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它的尽头。即使是像孔子那样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能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功夫。苏东坡平日读书不需要读第二遍,然而他在翰林院时读《阿房宫赋》直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得辛苦,可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学习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但他们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

10 况且过目就能成诵,又有什么都记诵的弊端。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我认为《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要数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几个片断)写得最好。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只在这几个片断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低俗的传奇恶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房柜子,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21、问说 刘开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弟子”。

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

11 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

22、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译文: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壮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彻底了解一些事物,就要亲身实践。

23、观书有感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24、听弹琴 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静听弹琴,写出弹琴人技艺高超,并借古调受冷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遗憾。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的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曲调,只可惜在今天人们大多都已不去弹奏了。

25、听张立本女吟 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此诗通过对歌女情态的生动描绘,创造出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首句写妆束,显其高贵;次句写行态,见其脱俗;三句写动作,以敲竹击节逗出下文;四句“清歌一曲”点题,并以“月如霜”渲染环境氛围,构成对清歌一曲内涵的体味。全诗环境、歌境、心境融通一体,在描写与感受的妙合中生成诗境整体,境界清幽,余韵绵长。

译文: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 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 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26、早梅 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七言律诗,和其它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着重写出了“早”字,“早”指梅花开放之早。通过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表现出悠然的韵味。

译文: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27、雪梅 卢梅坡,南宋诗人。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第三篇: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默写,和提示性默写.doc

第五讲 背诵默写

【考查要点】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

【知识疏理】

⑪诗文默写:①根据课文填空;②默写诗文名句;③读图默写诗文名句;④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

⑫课外积累:①按要求写出格言或警句;②由具体的语境联想诗文名句;③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中的文学形象;④中外文学名著评价。

【试题特点】本部分中考题的题型,主要有读图填写题、填空默写题、扩展开放题、简述问答题和比较选择题等。

【解题导引】

例1.根据下列名句及出处,完成第(1)—(4)题。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野火烧不尽,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④万事俱备, 。(罗贯中《三国演义》)

⑤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⑧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⑨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⑩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在上面各句的空白处,填写上句或下句。

(2)句④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烧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句⑤出处中的“左迁”是指 。

(3)在上面各句中,能表现诗人杀敌报国情怀的名句有 、 。(只填序号)

(4)请你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引用上面的某个名句写一段话,60字左右。

上面这一中考语文名句考查题是比较有特色的。它一改以往名句考查的单纯形式的填写。它由名句演发,将文学常识、诗句理解等巧妙地结合。它不单单是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并更多地融合了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这道题命题者至少是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把握的。一是名句识记。第(1)题要求学生能准确写出上句或下句,所选诗句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二是名句理解。第(2)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这也告诉我们背诵诗句还要作一点探讨和分析,如诗句的由来,有关诗句的典故,也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专题诗词的研究。如《“送别诗”的研究性学习》等。第(3)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三是名句运用。第(4)题答题时要注意三点:1.所写要有中心,不可泛泛而谈,不着边际。2.引用要恰当,要根据诗句的原意、寓意准确使用。3.字数一定要在60字左右。此外要尽可能选用精美词语,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笔生动。

例2.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 )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 ① 的雄奇景观,有“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 ② 的风雪酷寒;这里有 ③ 的慷慨悲壮,

有 ④ 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这是一道创新题,其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第一,试题材料取自于课外,要求考生填写的诗句却在课内;第二,在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要求考生填空的诗句只有四处,给出并注明出处的诗句却有6句;第三,在要求填写诗句的地方,有比较隐晦的提示,考生解答了这道题,对“边塞诗”的印象应该是很深刻的。

解答本部分试题,一是要弄清题干要求,二是要调动自己的积累,三是要察看具体的语境,四是要注意写字的规范。

【常见失误】

解答本部分试题常见的失误是考生在考场上往往不易把要求提示与诗文名句的具体内容联系起来,还有就是写字不够规范。

【考点精练】

1.按课文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色有无中。

(2)斯是陋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4)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6)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

①大漠孤烟直,□□□□□。

②老骥伏枥,□□□□。

③□□□,又何妨!

④□□□□□□□,便引诗情到碧霄。

⑤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

⑥□□□□,遂迷,不复得路。

⑦□□□□□□□□□□,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⑧故□□□□,颇有奇气。

3.在下列田字格内规范书写名句。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3)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读书破万卷,

。(熟语) 4.背诵默写

① ,失道寡助。(《<孟子>二章》) ② ,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③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④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⑥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⑧ ,各领风骚数百年。(龚自珍《已亥杂诗》) 5.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③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④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根据课文默写。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

②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③山随平野尽, 。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野芳发而幽香, 。

⑥姑苏城外寒山寺, 。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 。

⑧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⑨稻花香里说丰年, 。

⑩江山代有才人出, 。

7.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福州市)

8.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 ”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福建省莆田市)

9.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东省湛江市)

10.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 ”。(广东省肇庆市)

11.为好友送行,人们常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 ,

”。(广东省肇庆市)

12.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 , 。”(青海省湟中县)

1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 , 。” (青海省湟中县)

14.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长丞相》中的“ , ”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广西桂林)

15.在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文学经典,均有独领风骚的一代宗师,这正如赵翼《论诗》所云:“ , 。”(广西桂林)

16.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的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 。(福建省莆田市)

1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18.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

。(山东省烟台市)

19.读到美国哲学家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呆在一起”时,我的脑海里不禁

浮现出了王勃在《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 。(重庆市)

2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寓含哲理,广为流传的两句诗是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山东省烟台市)

23.“ ? 。”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太原)

24.《别董大二首(其一)》中,诗人给友人以勉励与自信的诗句是 ,

?(上海市)

25.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的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四川省)

26.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的诗句是“

, ”。(四川省)

27.杜甫《望岳》诗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

。”(四川省资阳市)

28.夕阳西下,告别荷塘。犹豫的脚步留恋的心。依然徜徉于“ ”的夏之梦中。(浙江省上虞市)

29.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南省)

30.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村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

31.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 ,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河北省)

32.《汉江临眺》中“ , 。”两句以苍茫山色烘托水势的浩瀚,如电影镜头样展现了汉江的山光水色。(湖北省十堰市)

33.《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仍愿报效祖国并蕴含哲理的名句是:

。(湖北省十堰市)

34.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 ”。(湖北省仙桃市)

35.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真诚勉励友人的千古名句“ ,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 , 。”(湖北省随州市)

36.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湖北省襄樊市)

37.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诗句是:

, 。(湖北省襄樊市)

38.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湖北省襄樊市)

39.《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省济宁市)

40.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诗来赞美老师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两句诗是:

, 。(湖南省永州市)

41.《游山西村》中写人在困境中会萌发出新的希望,也暗示世间事物的消长变化的诗句是: , 。(湖南省永州市)

4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南京市)

4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沙漠雄奇壮美景色的两句诗是 ,

。(南宁市)

44.杜甫在《望岳》中用 , 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南宁市)

45.《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 , 。” (江苏省南通市)

46.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 , 。”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江苏省南通市)

47.《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南昌)

48.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是

, 。(西宁市)

4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省济宁市)

50.杨大伟带领全厂职工进行技术改革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他在鼓励职工们坚定信心坚持改革时引用了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这两句诗是 , 。(山东省潍坊市)

51.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南昌)

52.宋朝人写诗往往蕴含哲理,引人思考。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朱熹的《观书有感》、陆游的《游山西村》,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请从上述作品中任选两篇,写出其中蕴含哲理、引人思考的诗句:“ , 。”“ ,

。”(湖北省随州市)

5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辽宁省锦州市)

54.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们表示同情的句子是 , 。(山东省潍坊市)

55.李清照《醉花阴》中形容人极度悲伤、愁苦的千古名句是 ,

。(呼和浩特市)

56.《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

。(昆明市)

57.晏殊的《浣溪沙》一词中直接抒发伤感情绪的句子是: ,

。(昆明市)

5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 。(重庆市)

59.辛弃疾《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 ”。

60.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的《秋词》通过“ ”的描述,写出了秋天明艳美丽的景致,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一句“ ”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湖北省随州市)

61.“我爱水,愿以水裁衣,以云织锦,做一条弯弯的川流,在斜晖脉脉时,送千帆天际;愿以山切割,以石磋磨,做一涧高高低低的急流,在猿啼虎啸中,将一叶轻舟,载过万重山。”其中画线句子分别化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河南省)

6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63.李清照词《醉花阴》的末尾5个字,既惜花,又自怜,既摹形,又传神。这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福建省龙岩市)

64.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长春市)

65.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 , ”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 , ”的献身精神。(福州市)

66.《桃花源记》中写老人和孩子神情的句子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67.读了莫泊桑的《富楼拜家的星期天》,会感叹他的朋友真多,我们会不由得想起《陋室铭》中的一句话 , 。(四川省内江市)

6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福建省莆田市)

69.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所说的那样“ ”。(广东省佛山市)

70.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广东省河源市)

71.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 。(广西壮族自治区)

7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73.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如《<孟子>二章》中写的那样: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74.《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哈尔滨市)

75.《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哈尔滨市)

76.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可精读、细读,也可如陶源明那样“_______________”,观其大略。(河南省)

77.《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游记体散文,虽题为“醉翁亭记”,但用于正面描写醉翁亭的只有六个字,这六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辽宁省锦州市)

78.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 , 。(湖北省黄冈市)

79.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湖北省仙桃市)

80.《五柳先生传》中写陶渊明独特的读书方法的句子是: ,

。(湖南省永州市)

8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 , 。(江苏省淮安市)

82.读书时,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那样

“ , ”。(南京市)

83.《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突出表现了水流的湍急,《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西宁市)

84.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西宁市)

85.市委、市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响亮的提出“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的口号,带领全市人民齐心合力,艰苦奋斗,创设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真是 , 。(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填写)(四川省内江市)

86.去年六月,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 , ”的凄异景状将一去不复返了。(四川省资阳市)

87.人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与“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四川省资阳市)

88.《捕蛇者说》中,写凶暴的小吏到乡间情形的四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浙江省台州市)

89.《爱莲说》中写莲的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 ______。(浙江省台州市)

90.《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 。”(河北省)

9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 , 。(江苏省淮安市)

92.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有关语句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两句是“ , 。”

第五讲

背诵默写

1.(1)江流天地外 (2)惟吾德馨 (3)枯藤老树昏鸦 (4)留取丹心照汗清 (5)择其善者而从之 (6)似曾相识燕归来 2.①长河落日圆

②志在千里

③鬓微霜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

⑤波涛如怒

⑥寻向所志

⑦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⑧其文疏荡

3.(1)悠然见南山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山重水复疑无路

(4)下笔如有神

4.①得道多助 ②随风潜入夜

③悠然见南山

④千里共婵娟

⑤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

⑦一览众山小

⑧江山代有人才出

5.①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人则无法家拂土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 6.①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出淤泥而不染 ③江入大荒流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⑤佳本秀而繁阴 ⑥夜半钟声到客船 ⑦后天下之乐而乐 ⑧春色满园关不住 ⑨听取蛙声一片 ⑩各领风骚数百年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6.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8.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19.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2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4.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8.映日荷花别样红。 29.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0.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1.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3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4.曲径通幽处 万籁此都寂 35.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6.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37.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3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5.人生自古淮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7.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4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2.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6.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5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9.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60.晴空一鹤排云上 枯藤老树昏鸦 61.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6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3.人比黄花瘦 64.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6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8.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69.舍生而取义者也 7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者:失道寡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7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6.不求甚解 77.翼然临于泉上 7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0.好读书,不求甚解。 8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百废俱兴) 82.好读书,不求甚解 8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8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7.舍生而取义者也 88.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8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0.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91.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9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四篇:长城教案设计.doc3.doc修订

《 长城》教案

胡市小学 杨霞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长城资料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据登上月球的科考学家说过: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坐端正,我们来美美地欣赏一下吧。 (配乐播放图片) 师:这些图片漂亮吗? 生:漂亮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长城,今天这节课,咱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登---- 生:长城, 一起去游--- 生 :长城

一起去感受、欣赏、赞美---- 生---长城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7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找出作者在游览长城后发出了感叹的句子?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老师发现你不但找的正确,读地也很好。掌声送给他。 师:气魄雄伟是什么意思?

生:壮观 生:有气势

师:奇迹是什么意思? 生:意想不到 生:不平凡的事情 师:作者在游览长城后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品析第一自然段

1、生自由读

师:找到了吗?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 (让学生自由说)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长城很长。

师:你又是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长城很长? 生: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里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知道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句子的意思,掌声送给他。

师: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长城的长呢?

生:比喻,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写出了长城的长。

师:这里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在修辞手法中叫比喻,在说明文中,这样的方法叫做打比方。

还有什么方法说明长城的长? 生:列数字,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看到这幅图,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这里长城跨越了多少个省份呀?我们来数数。 (师生一起观看地图)

师:再用你们的慧眼看看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说明了长城很长? 生: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师:同学们真棒。

师: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生读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长城的远景图,随着山脉的样子,长城时而弯曲,时而延伸,起起伏伏,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生;蜿蜒盘旋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一起在书上写写这个词语,蜿蜒盘旋 师:蜿蜒盘旋什么意思呀 生;曲折,延伸的样子。

(你真棒,能够结合图画来解释词语。)

师:长城像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多美呀,多有气势呀,让我们读出长城的美,长城的气势。 生读

师:目睹这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以手指示学生读):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

师: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近看长城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到文中找一找近看长城,长城有什么特点?长城上还建造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的设计怎么样?你认为古代劳动人民怎样?(一边找一边勾画,有什么体会写在文字的空白处)

2、生自由读

(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读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边读边画) 师:近看长城又是怎样的呢? 生:高大坚固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长城高大坚固的?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师:巨大的条石和城砖,这是修筑长城的材料,长城从修建到现在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同学们,历经两三千年的风风雨雨,长城还依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你说这体现它什么特点? 生:坚固。

师:文中除了描写长城高大坚固外,还写了它什么特点?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 师:你体会长城的什么特点? 生:平整,宽

师: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城墙外延有两米多高的垛子。。。。。。 师:这是描写长城的什么? 生:构造

师:你能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在这幅图中把垛子,瞭望口,城台标出来吗? (生上台)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看来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那你还能说说这些构造有什么作用吗?

生:成排的垛子(抵御外来的侵略,当年秦始皇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把长城连在一起的) 瞭望口(用来瞭望,观察敌情的) 射口(因为古代大部分是射弓箭的,所以这个就是用来射击的) 方形的城台(古代不会像我们现代这样这么发达,有手机,他们都是通过烽火来传递消息,比如说只要有敌人来了他们就点燃烽火,其他城台上的人就可以看到,有时,这个城台士兵还可以在里面休息) 师:真棒,掌声送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古代打仗的时候,他们都用烽火传递消息,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你就知道烽火台的重要作用了,这个故事叫“烽火戏诸侯”(西周皇帝周幽王为了博取宠妃褒姒一笑,命人在烽火台上点上烽火,西周国周围的各诸侯以为西周京都有敌情,纷纷赶来,可是到来后见到什么事也没有,各诸侯被戏弄,悻悻而归。后来真的敌军来犯,点上狼烟,各诸侯都不相信,因此西周不堪重击而灭亡。)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这个烽火台是很重要的。 师:同学们,长城上的设计怎么样? 生:巧妙

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很聪明。我们因该为有这样聪明的劳动人民而感

到-----生:“自豪”

师:就让我们带着那份自豪来读读这段话吧。 生读

师:这样高大坚固的长城,这样巧妙地设计,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教师指示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师:站在高大坚固的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仔细倾听,找找答案。

师:作者为什么会跨越时空,想起数千年前的筑城人呢?相机理解“站、踏、扶、很自然地”等词语的妙用。

3.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数千年前的筑城人了吗?读读下面的这两句话你就知道答案了。

生读 (你们读得真流利。) 师: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劳动人民修长城很艰难?

师: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很艰难? 生: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师:两三千斤重,同学们,这相当于一辆大卡车的重量呀。一个人能抬起来吗? 生:不能

师:这样千斤重的条石只需要一两块吗? 生:数不清

师:读到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修建长城需要很多的人,工程量很大,而且很艰难。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 师:那你能读出他的艰难吗? 生读

师:还有哪个地方让你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很艰难? 生: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 师:还没有?你说 生:推土机。。。。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当时条件很艰苦,劳动人民没有像我们现在的人那么多得工具来搬石头。

师:谁能读出劳动人民的艰难? 生读

师:除了这些,劳动人民还会遇上什么困难? 生:陡峭的山岭

生: 恶劣的天气 生:一不小心就掉下了山岭 生:监工的毒打 (出示资料袋)

师: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靠得是什么把那千斤重的条石搬上那陡峭的山岭的?

生: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谁能读出他的不容易?

生读

师:数不清的巨大条石,就靠着——

师: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 师:让我们再一次的读出它的不容易。 生读

(你们的朗读,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

师:是的,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但是它还是以他的傲然的身姿挺立在的大地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那数不清的巨大条石,能够被抬上这崇山峻岭之上,因此我们要说(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让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多少。。。。)

师:此时此刻,站在高大坚固的城墙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请你们拿出你的笔写下你的的感受吧!)

生:一群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在那迈着艰难的步子。。。

生:一位监工,在那里不断地抽打正在抬着条石的劳动人民。。。 生:一位劳动人民由于没有站稳,摔倒了悬崖下。。。。

是啊!我们的长城就是这样在劳动人民肩挑背磨的情况下修建起来的。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这样气魄。。。。。)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说: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这样气魄。。。。。。”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放声高歌: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着大海,纵情高呼: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师:歌唱家也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长城的赞美(播放音乐) 同学们,虽然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课后搜集长城相关的更多资料,你们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奇迹。

板书:

17、长城

远看 长 一条龙

近看 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伟大的奇迹 长城 感想 血汗和智慧

第五篇:手工教案.doc

一年级下

手工课教学设计

陈林

1课:包糖果手工:包糖果 活动目标:

1.学习包糖果的技能。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橡皮泥、一盘糖。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出示一盘糖“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糖) “小朋友吃过糖吗?好吃吗?”

“娃娃也想吃糖,我们来给它们做糖吧。我们一起来包糖果。”

2.请能力强的学生来包糖果。

两手拿住纸的两条花边,反面朝上放好,橡皮泥摆放在纸的中间,将纸的前后两边分别往里折,包住橡皮泥,左右两头的纸分别收拢并扭转一下,糖果就好了。(目标1)

3、交代要求,开始操作。(目标2)

(1)在操作时,提醒用正确的方法。

(2)包好一颗糖果后,还可以包另一颗糖,比比谁包得又多又好。

4.展示糖果

“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包得又多又好看。”

表扬那些在活动中认真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将糖果送到娃娃家去,给娃娃吃

2课:制作书签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制作书签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尝试的习惯。

2、使学生了解书签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制作书签。

【活动准备】

1、书签、彩色丝带、打洞机。

2、卡纸、牙刷、木梳、油画棒或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让学生做动作进入美术室,组织学生坐好。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各种书签,让学生欣赏,引起学生兴趣。

2、让学生讨论书签的作用?(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书签能够帮助阅读者记住阅读的页数,对图书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3、让学生讨论见过的书签及制作方法(可用喷画、撕贴、线条画等多种美术手段制作书签)。

4、教师出示美丽的热带鱼书签,学生观察讨论其制作方法,然后教师讲解示范热带鱼书签的制作方法:

①在厚卡纸上画出热带鱼的图案。

②用彩笔给热带鱼涂上漂亮的颜色

③用剪刀沿图案轮廓剪下来

④在图案后面用透明胶粘上毛线。

5、发给学生足够的制作材料及课本,参照课本第28页制作书签;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播放轻音乐)

6、教师鼓励学生选用不同材料及不同的制作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剪刀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最后不要忘了系上彩带。

7、制作完后,将作品摆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学生制作情况,表扬敢于尝试探索新方法的学生。

活动延伸:让学生在活动角中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送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

3课:漂亮的礼盒

活动目标:

1、学会包装礼盒,掌握包、扎、粘等技能。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盒,各色彩带,包装纸,双面胶,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请一学生扮演小猫:“我是小猫咪咪,今天是我的生日,请小朋友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

2、师:你们想参加咪咪的生日聚会吗?去的时候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呢?

3、引导学生说出带礼物。

二、出示范例,引发学生兴趣。

1、师:老师也准备了两份礼物。

2、学生观察,教师简单讲解制作过程。

三、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1、师:我们一起去买礼物吧。买了礼物然后放在旁边的盒子里,再把礼物包装起来。

2、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三、评价学生作品,结束活动。

1、师:我们的礼物都做好了,真是非常的漂亮!现在我们去参加小猫咪咪的生日聚会吧。

2、学生扮演小猫:谢谢小朋友的礼物,今天我好开心,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3、学生们跳舞结束活动

4课:团包手工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图形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与教师一起收集平时制作纸工、美化教室时剩余的皱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等。

2.课前教师收集一些运用各种纸张制作的纸立体造型作品(以团包的制作方法为主)。

3.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收集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便于在

课堂上交流、讨论。 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教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礼物,有好看的头饰“聪明花”“智慧星”,它们会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你们喜欢吗?这节课只要你多动脑、勤动手、积极发言,它就属于你,同学们有信心吗?让我们击掌鼓励。

一、引导阶段(观察—演示)

师:请同学们看教师手里拿了张白色皱纹纸,它表面凹凸不平,有皱纹,非常柔软,看一看教师要用这皱纹纸做什么?(教师演示“团纸团”)

那你能用一个字表示这个动作吗?(教师板演“团”字)

师:我用皱纸团了一个纸团,成圆球状,继续看教师又在做什么?(教师演示“包”)

我用一张红色皱纹纸把这个纸团包了起来,固定了它的外形,现在,我稍加工一下,你们看看它又变成了什么?(教师演示做“苹果”) 师:刚才,教师用了两张纸,通过“团”“包”的方法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纸造型──苹果,虽然它是一个假的,但它有一定的重量,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说它是一个立体的纸作品,它和我们在纸上画的苹果是不同的,(出示纸板画)在纸上画的是平面图,而它是一个立体的纸造型。

二、发展阶段(探究—交流) 1.欣赏纸作品。

师:同学们喜欢这种立体的纸作品吗?教师还做了几件纸作品,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出示纸作品) 2.小组讨论交流。

纸作品是怎样做成的?用了什么材料?建议:把纸作品拆开看一看。 生:小组交流,说出纸作品的制作过程,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教师给予奖励) 3.教师讲解说明。

师:在进行“团包”制作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象征,它的外形像什么就把纸团成什么样。(出示投影)。 (图略)

团完之后,在它的外面包上一层彩色皱纸,固定它的形状,最后进行加工装饰、粘贴、完成作品。

三、创作阶段(自主—合作)

师:看完教师的作品,你觉得做得怎么样?那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件立体的纸作品?我们就采用“团包”的方法进行手工制作,(板演“手工”)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活动内容,第10课团包手工(出示投影)。 小组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团包的造型最多、最新颖,可以合作或独立完成。

1.学生开始创作。 2.摆放作品。

师:桌前有四个商店“新鲜的蔬菜”“好吃的水果”“可爱的小动物”

“小百货”,请同学们把你们的作品放到相应的商店里。(出示商店牌)

四、作品展示(指优一评差)

师:我是一名顾客,要去买东西了,请同学们帮老师看一看,选一选,哪个蔬菜、水果团包得好,哪一个有不足之处需要再加工。 1.作品一一放到展台上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2.教师给优秀作品以奖励头饰,并指生说出作品的制作过程。 3.总结小组作品的优点,并奖励“聪明花”“智慧星”头饰。 师:同学们多数都用皱纹纸团包出各种造型,那你发现皱纹纸有什么特点和好处吗?

五、游乐休息

师:同学们都能利用“团包”的方法,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下面欣赏动画儿歌,轻松一下(放投影《小白兔》),师生共舞。

六、总结

师:小白兔都能珍惜时间学跳舞,那我们更应珍惜时间学习各种知识,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每个同学都做到了多动脑、勤动手、积极发言,这些“聪明花”“智慧星”属于每个人。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更精美的作品。

七、收拾与整理

请同学们把你的桌面、地面收拾干净,保持教室的环境卫生和齐,养成良好的“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5课:《仿真鲜花》 活动目标:

1,纸上贴上花瓣,创造性地制作仿真鲜花。

2,据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对美的感受力。

学生园手工教案-《仿真鲜花》活动准备:

1、平时多收集花瓣

2、自行剪制各种形状的花形纸。

3、一张大画纸,几只可供插放自制花朵的容器,吸管若干。

4、一张在花形纸上平面粘贴花瓣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纸花的心愿

1、(出示花形纸),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纸花)你们说说这些纸花像不像真花啊?它缺少什么?(花瓣)

2、教师以纸花的口吻引出:(悄悄话)虽然我有了花儿的轮廓,但我没有花儿的漂亮外衣,我心里难过极了。你们能替我想想办法吗?(学生随意说)

3、启发学生将事先准备的花瓣粘贴到花形纸上,激发学生产生将纸花变成鲜花的制作愿望。

师: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看啊,我收集了很多的废旧花瓣,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它们呢?(学生随意说)

二、纸花变鲜花。

1、

出示一张在花形纸上平面粘贴花瓣的范例,请学生看看

仿真鲜花的效果。

师:我利用这些花瓣啊将纸花变成了鲜花,你们想不想看啊?

这朵花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2、可是我有一个疑问啊,花瓣不是纸,怎样才呢个把它粘贴住?(学生想办法)

(边示范边讲解)先用胶棒均匀涂抹在花形纸上,然后把花瓣展开粘贴上去。可是,一定要注意哦,花瓣都非常的娇嫩,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花瓣温柔点哦,不要太用力,否则啊花瓣就要破了(注意花瓣的方向)

3,学生在花形纸上粘贴花瓣,鼓励学生可以创造性地粘贴不同大小、颜色的花瓣。

我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叶子,如果小朋友需要的话可以粘贴上去,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咯。

三、仿真鲜花秀

1、

启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果想把它送到“花园”里,则将其贴到大画纸上,许多学生的“鲜花”集中在一起,便形成了“花园”。如果想把它插到花瓶里,则可以在“花朵”后面支撑一根吸管。

2、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相应的辅助材料进行制作,并加以展示。

3、

学生互相欣赏“仿真鲜花秀”

6课:手工《七色花》 教学目标:

1、喜欢手工活动,能运用剪、折、粘的办法进行手工活动。

2、认识七色花,会自己看图示并运用一定的辅助物完成手工。

3、保持桌面、地面的卫生,会主动收拾整理。 教学准备:

人手剪刀、小脸盆、纸工、牙签、管子、双面胶,事先剪好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提问:你知道七色花有几种颜色?(一起复习彩虹的颜色)

二、观察图:

1、今天我们来做七色花吧。(学生人手一张观察)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辅助提问:做七色花需要些什么东西;

七色花是怎么做出来的。)(请个别孩子和老师一起示范:先对折后再粘在一起)

你觉得最难做地方在哪里?(解决难点问题——花瓣的粘合,采用同伴解答与教师重点示范的方法)。

三、学生进行手工活动

1、提出要求:想好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桌子地面都要理干净,碰到问题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小朋友。

2、学生操作,教师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进行指导,请能力强的孩子帮

助别的孩子(语言及动作),提醒保持干净。

四、讲评:

1、看看说说,谁的七色花最好看?(剪得光滑、折得挺)

2、玩一玩:你想让七色花为你做什么事情?(学生用故事里的话说一说自己的愿望)

3、整理。

7课: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折出船的形状;

2、培养儿童手指的灵活性及根据图示折纸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折出船的形状 教学难点:培养根据图示折纸的能力 教学准备:折纸示意图一张,折好的船一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范例作品,引起儿童兴趣。

1、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船吗?喜欢船吗?你们见到的船是什么样子的?

2、

3、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船,你们想看吗?

出示范例作品,请儿童观察。引导儿童思考:它是怎么折出来的呢?现在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折小船。

二、根据图示折纸。

1、出示折纸示意图,这些线表示什么?请幼儿仔细观察示意图并进行相应的讲解。

2、根据示意图,教师示范折船。要求幼儿仔细观察。

3、首先沿对角线对折,要折痕。

4、再对折,这时候是一个长长的矩形。

5、沿着上面的三角折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平分,一共是两个边,四个角。

6、两边再对折一次,这个是船帮,为的是压住刚才的四个角。

7、拿住两端,从里往外翻,把蓬拉起来。小船就做好了。

三、小朋友们来折纸船。

教师讲解折纸常规,分发折纸材料,幼儿根据示意图折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鼓励动手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注意折叠方向。

四、教师小结。表扬幼儿的进步,并展示优秀作品。 8课:纸杯娃娃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

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教学准备:一次性纸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1、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废弃的纸杯并调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处理方法的情况,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师随机评价。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师:我也带来了一个大纸杯,(出示实物)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同学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

(2) 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 揭示课题:

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个娃娃。

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

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3、表达交流

三、讨论制作,合作加工

师:(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敏才智,发挥你的想象力,

利用这些废旧纸杯创造出更多漂亮精致的娃娃。不过,动手之前看看友情提示。

1、友情提示 (1)先设计后制作; (2)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 (3)完成之后,给作品起一个名称;

(4)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别把手弄破;

(5)老师这里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类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进行资源共享。

2、分组活动:

(1)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老师看到大多同学都已经完成,就组织参观作品。

四、反思评价,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的手真灵巧,都已经做好了。

1、组织学生评价

师:接下来,我们请每组选派代表上来介绍作品,介绍时要把作品名称和作品特色说清楚。

2、整理课桌,回收废品

五、组织大家下课后相互参观作品。

9课课题:纸折青蛙 教学名称:折纸青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活动目标:

1、掌握双三角的折法。

2、发展学生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地将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折叠。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折纸感兴趣。 活动内容:折纸活动《青蛙》

活动准备:活动前带学生观察青蛙图片,正方形纸若干,纸青蛙大范例 活动过程:

1、启发引导学生总结青蛙外形特点。

师:青蛙的头和身体象一个什么形状? 学生:三角形。

师:青蛙有几条腿。 学生:青蛙有四条腿。

师:青蛙的四条腿都是在身体两侧的,两条在前,两条在后。好,同学们了解了青蛙外形后

2、出示大范例,引导学生观察范例中前后腿的折法。 师:老师观察青蛙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纸青蛙,你们看看老师的纸青蛙和你们观察的一样吗?它们的前、后腿是怎么折的? 学生:用上面一层向前折前腿,后腿是用第二层向下折出来的。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双三角的折法。

A:引导学生先进行两次对边折。

B:将大正方形纸变为小正方形,然后用左手将上面一层的正方形撑开,右手扶住上面半开口边折痕向底层的中线压折。 C:背面同样。

D:将上层两个小角向两个斜边的上方拉折,形成前腿。 E、掀开上层将下层的两个小角向三角形底边拉折,形成后腿。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4、游戏《青蛙赛跑》

A、将青蛙头向前,用嘴在尾部吹气,使青蛙向前移动。 B、引导学生找身边的同伴进行比赛。

5、评选出做得最好看的青蛙和跳得最高的青蛙。然后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教父母折青蛙进行游戏,一方面复习,增进家庭亲情。

10课:看谁的头饰最漂亮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用费旧报纸做出动物头饰的形状,进行加工、装饰。完成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准备:

报纸、宣纸、各种颜色的颜料、浆糊、透明胶

过程:

一、 出示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1、 小朋友,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 这个摆在家里可以当装饰品,很漂亮呢?你们知道这个是怎么来的?

3、 这是我自己做的,好看吗?

4、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

二、 示范做法

1、 首先,我们用这些报纸把小动物定型。小兔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报纸揉成圆形的。

2、 然后,我们做小兔子的耳朵,它的耳朵我们用两长条形的报纸粘上。

3、 最后,我们用浆糊把宣纸一层层的粘上,直到全部报纸都给盖住了。

4、 我们用吹风筒把它吹干后,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加上兔子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就完成了。

5、 你们可以自己想象,可以做大象、猴子、小羊等动物。

三、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要求:

1、 如果自己贴耳朵的时候有困难,可以请你旁边的小朋友帮帮忙。

2、 上色时注意颜色的搭配。

3、 注意手上、身上的整洁。

四、 讲评作品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说说谁做的比较好。

11课:美丽的热带鱼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习使用剪刀、学会在双三角的基础上变化各种图形。

2. 提高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 继续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二、 重点和难点

使用剪刀在双三角上变化图形。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 参观海族馆,培养学生对海带鱼的兴趣。

2. 墙面创设“海底世界”背景。

3. 正方形彩色纸、剪刀、糊、抹布、水彩笔。

四、 设计思路

制作热带鱼是一个集折、剪、画、贴为一体的操作活动过程。四月份,组织过学生参观海族馆,学生对形状各异,色彩斑澜的热带鱼非常感兴趣,并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设计这一活动,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鱼类尾鳍的主要特征——扇形式三角形、这是开展这一手工活动基础。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想象表现的愿望,继续培养其对海洋生物的

兴趣。

此时期学生,手眼一致动作的能力逐步提高,但小肌肉动作尚不灵活,并且刚使用剪刀、如要剪出很规则的圆形或精巧的东西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而热带鱼本身形状各异,学生只要抓住尾鳍特征,寺中留三角形,两边剪去就能体验形成功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水平来装饰鱼,在花纹、配色上大胆想象,使学习知识技能成为学生探索如何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五、活动流程

1.参观海族馆(前期活动)

建议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看看说说热带鱼的特征:色彩斑澜,背鳍、胶鳍、尾鳍的位置、形状等,培养学生对热带鱼的兴趣。

2.出示范例欣赏讨论。

设问1:制作热带鱼先要折出一个形?

说明:此设问主要是提示那些能力属中等的学生的。 双三角的折叠法:

a.对折 b.一角向前折,一角向后折腾 c.对折按中线中间打开 d.双三角

建议可让学生观察范例思考:尾鳍是什么形状的?怎么能让尾鳍两边对称?两条斜边可以留出做什么?然后让几名学生根据不同的方式来示范,供大家讨论;哪条鱼游得快?哪种方法剪起来方便?

说明:以上的示范、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剪剪的方法,可能鱼的种类很多.鳍也各不相同,敢于去尝试。

3.学生操作

说明:因学生使用剪刀尚不灵活,折叠后剪有困难可展开成双三角在两边剪,不强求对称。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剪好热带鱼可按自己意愿去装饰、剪贴、绘画都行,最后让鱼游到“海底世界”去。

4. 讲评

集体观察讨论:建议让学生看看这是每条鱼都能在水里游吗?为什么?哪条鱼最漂亮?

说明:只要有尾鳍就能游,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有背鳍,胶鳍的鱼和身上有花纹的鱼更好看,鼓励学生在区角活动中继续去探索,有了进步就可去换下以前的作品或添上新作品,在比较中体会成功,更好地认识自我。

12课:漂亮的水果娃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秋天的几种水果,知道他们的不同

2、学习用橡皮泥、彩色纸制作水果娃

3、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果化妆舞会的资料

2、秋天的水果实物

3、橡皮泥、彩纸

活动过程:

一、播放水果化妆舞会的资料,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教师:“孩子们,水果王国要举行化妆舞会,好多水果都要参加,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水果参加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教师边说边播放水果化妆舞会的资料,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水果?他们漂亮吗?他们是用什么材料打扮的?你还知道哪些水果?请你说一说好吗?(请学生说自己见过的水果)

二:认识秋天的水果:

老师这也有一些水果,都藏起来了,你能根据袋子里摸到的水果形状,猜出是哪种水果吗?教师边说边出示封好的水果袋子,找学生前来摸水果袋子,并凭自己摸到的水果的形状说出是什么水果 ?再拿出来看一看是不是这种水果,并让学生说出这种水果的颜色,形状。

教师:这些水果有的在秋天成熟,有的在夏天,请小朋友说出在秋天能吃到的水果。

三:制作活动:漂亮的水果娃

我们认识了好多水果,这些水果也要参加水果王国的化妆舞会,我们也把他们打扮一下,让他们也去参加舞会吧。

1、教师示范制作水果娃,“老师这里有橡皮泥,老师用橡皮泥给水果变个魔术,让它去参加舞会”,教师边说边用橡皮泥制作水果娃,老

师这还有彩纸,小朋友能用彩纸给水果化妆成水果娃吗?化妆成水果娃需要给水果贴上什么?(五官)谁来试一试?找学生尝试用彩纸装饰水果,并进行鼓励

2、现在老师这有好多材料,橡皮泥、彩纸,小朋友可选你喜欢的材料、水果进行制作,把他们化妆成水果娃,不过制作时要注意水果的五官粘贴位置要合适,比如两只眼睛要一样大,不要太近,也很不要太远,嘴巴不能太靠上,水果娃可以是各种表情的,笑的,生气的都可以,现在请小朋友开动你的小脑筋,开始制作吧。(学生自选活动材料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析:

小朋友制作了这么多水果娃,有高兴的咧嘴笑的,有撅嘴生气的,咱们看看哪些水果娃漂亮,有趣,可以参加舞会吧

五:结束部分:

我们做了这么多水果娃,高兴吗?让我们跳起来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好吗?(跳欢乐舞自然结束活动)。

13课:折纸花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卫生纸制作玫瑰花;

2、让幼儿有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怎样用卫生纸折出玫瑰花来 教学难点:怎样折花瓣

教学准备:一人一段长约25厘米、宽约10厘米的卫生纸;玫瑰花成品一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我们平常用卫生纸干什么?还有没有其他的用处呢?„„

今天,我会让你们知道卫生纸的另外一个作用。出示成品,让学生观察是什么,用什么做的?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跟着教师做。 第一,将卫生纸对折,有折痕的朝上。

第二,在对折好的纸的右边折出一个小三角形,在此基础上再折出一小三角形,右手捏住小三角形作为花心。

第三,折花瓣。以花心为中心,将剩余的卫生纸错落有致地进行缠绕。 第四,将花的底部捏紧,使其牢固。 第一, 整理花瓣。

4、

5、

6、

请学生自己制作玫瑰花,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制作要点。 展示作品,学生之间互评。 请学生思考:

(1)怎样才能让白色的玫瑰花变成其他颜色? (2)除了卫生纸,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做玫瑰花?

14:植物标本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制作植物压制标本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际练习,初步学会制作植物压制标本。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际练习,初步学会制作植物压制标本。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了不断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植物资源,使它造福于人类,我们需要将植物制成标本,长期保存,以供人们学习和研究。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植物标本。(板书课题)

二、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标本。

2.谈话:刚才小朋友们看了老师带来的花瓣和树叶,现在老师问问你 老师手中拿的这些是否便于长期保存?为什么? 3.出示植物标本

讲述:这些就是植物标本。常用的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植物压干,压干后的植物不会霉烂,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标本叫做压制标本或干制标本(示物);另一种是把植物泡在药水里,杀菌防腐,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标本叫做浸制标本。自然界的植物万紫千红,如果我们要把植物原有鲜艳色彩长期保留下来,多用这种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制作植物压制标本。

1. 指导学生制作植物压制标本。(1)讲解采集和制作的方法。(2)指导学生上台纸。(3)指导学生固定标本。(4)指导学生贴标签。

15课:展示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我展示折纸来增强对折纸的兴趣 2.学生教学生锻炼其能力 3.掌握一些简单折纸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一些简单折纸 课前学生准备

卡纸,剪刀等

教学流程

1.导入:小朋友们你喜欢折纸吗?喜欢看那白白的一张纸在你的小巧手下变成千变万化的形状吗? 那你会折纸吗?

2.晒一晒。请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已掌握的折纸(适当夸奖,增强其信心)

3.教一教。通过投影仪小老师教大家折纸

(预计小朋友已掌握的折纸有:裤子 板凳 东南西北 千纸鹤等) 4.学一学。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跟着小老师折纸 5赛一赛。比比谁学得最快,谁折得最好。 6.晾一晾。回家把你学到的折纸教给爸爸妈妈吧! 教学效果反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古诗教案doc范文】相关文章:

鲁迅教案doc范文06-06

微课教案doc范文06-06

古诗教案1范文05-18

风古诗教案范文05-19

古诗画教案范文05-19

古诗风教案范文05-19

大班古诗教案范文05-24

古诗教案免费范文05-26

古诗教学教案范文05-26

古诗鹿柴教案范文05-26

上一篇:315主题活动范文下一篇:350字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