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2范文

2022-06-06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教案2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古诗两首教案2范文

17、古诗两首(2课时)

17、古诗两首(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课件,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课前预习:

新知初探(走进来,一起体验求知的快乐)

1、古诗我会读。【

】【

课文读3——5遍,圈生字,注拼音,我已经完成。我把自己读得好的诗句读给家长听,觉得难读的多读几遍。

2、课文插图我能看懂,我把看到的景物说给家长听。【

】【

3、词语、生字我会读。【

】【

吴 ②

庐山

瀑布

香炉

怀疑

炉火

茅庐

飞瀑

白鹭

包含

山岭

停泊

泊船

吴国

可疑

3、我要向同学推荐李白和杜甫的另外几首古诗。(抄下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我把生字卡片做进了课件),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作业:作业本第2题。

5、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三、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四、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五、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六、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回顾

比一比,再组词。

炉(

)

绝(

)

流(

)

鸣(

) 庐(

)

决(

)

柳(

)

岛(

)

2、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3、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二、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此处的生字识记我采用情境法,先是放在诗句中认识,然后把生字单个出现识记,再又把这些生字放在别的词语中认读)

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四、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五、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4、作业:作业本第4题。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此处的展示我把它结合在学校的古诗词背诵考核同时进行) [拓展阅读]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望庐山瀑布》诗两首,

其一曰: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但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明代李梦阳也为庐山瀑布写过一首诗

《开先寺》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这里的拓展资源非常好,可以直接运用到课堂上。)

第二篇:3古诗两首(2课时)

3、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课文包括两首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隅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径洞庭所作。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望洞庭》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 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望洞庭》,了解诗句含义,体会洞庭优美的月夜景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诗中景

(一)解题“望洞庭”,初读求通顺。

生解题,师补充。读古诗,要求读通读顺。

(二)讨论诗意,初理诗脉。

欣赏古诗与所配的插图,通过查阅工具书,以学生汇报为主初步理解诗意,指导朗读,读出诗中的“宁静”之美。

1、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些什么内容?从哪些句子或词语知道的?

2、还有哪些字词不太理解?

3、查找工具书,或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

4、每解决一个小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诗句。

(夜幕降临,静静的天空升起一弯新月,月光倾泻在湖面,轻纱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探究诗文的兴趣,吸引并引导学生通览全诗,直面作品,自主读书,探究阅读,把与文本对话的权利还给学生。) (三)聚焦景色,丰富画面。

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看同一处景感受也会不一样,再读读诗,看看画,说说自己看到的诗中的画面,这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从哪里看出来?(宁静、美丽、和谐)

1、抓住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描写之巧妙。

潭面无风镜未磨:可以理解成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也可以理解成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在月光下像个白银盘,里面的君山像个青螺。

2、围绕字眼“和”感受画面美。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是一种柔和之美。青山倒映在水中,碧水掩映着青山,是一种融和之美。作者虽然被贬,可是依然乐观豁达,作者的心与这景之间的平和之美。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通过想象画面,丰富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用字简明却意境深远,抓住字眼,多角度解读。)

二、感悟诗中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透过这首诗来了解一下作者。

(一)用自己的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1、作者的才学

2、政治生活上的不得志

3、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结合本诗感受作者虽然被贬却依然满眼美景,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

(二)入情入境的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着读出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试背诵。 (设计意图:透过古诗了解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这首诗,还原作品,既品出本诗的写作之美,又悟出作者为人之美,实现学生、文本、读者的多角度对话。)

三、欣赏多姿多彩的洞庭湖

(一)推荐给学生拓展阅读的古诗句,从多个角度感受洞庭之美。

借助图片课件,师生同读诗句,教师简介诗意或词意,旨让学生感受洞庭湖的魅力,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

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写出了洞庭湖的水势浩大,雄伟壮阔。“前人之述备矣。”说明洞庭湖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

2、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题君山》唐·雍陶

(诗人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当然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

三、四句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 “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象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此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平静与柔美,与我们今天学的《望洞庭》有异曲同工之处。)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 4.(八月的洞庭湖,水势盛涨,几与岸平;天容水色,浑然一体。那湖面上滚滚蒸腾的云气,一片弥漫,笼罩着整体云梦巨泽;那浩渺无边的波涛,汹涌澎湃,巍峨的岳阳城也震动了,这是何等的气势和力量。)

4、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韩偓《洞庭玩月》

4、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李端《宿洞庭》

5、

(二)口语表达:我眼中的洞庭湖,课件配洞庭湖图片循环放映。

(设计意图:每篇课文的学习都仅仅是一个原点,如何让这个原点生发一个面积较大的圆,让它成为学生阅读经验的有效区域,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课文进行拓展,以诗中“洞庭湖之美”这一主题,为原点向外画圆让学生感受众多诗人笔下多姿多彩的洞庭湖。以上环节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四、书写洞庭湖

1、每人发一张印有洞庭湖图案的书签或扇面,要求学生将古诗默写在上面,写之前先仔细的看看本课生字,归类记忆“庭,磨”半包围结构,撇要写长。“潭,镜,螺”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写之后利用投影全班欣赏,品评。

(设计意图:精美的卡片利于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益于激发学生把字写好的愿望。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这必须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持久注意提醒、纠正,才会逐渐养成习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学会《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次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背诵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次词和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题眼,从课题着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学习的热情不正是教师想为学生点燃的吗?)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书,使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有初步的印象,是符合新课表要求的做法。古诗教学要体现古诗的特点,更能体现自学指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能自行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师只需做引导性的点拨,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中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仍需花费一定时间,指导让学生当场识记书写一些字词,但可以适当逐步放些手,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多说说识记方法。) 课时反思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所以教材才把这两首放在了一起学习。《望洞庭 》是刘禹锡在看了洞庭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我通过让学生边读边对照课文插图去理解,然后把不理解的提出来,也可以把理解的说一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只是有一句大部分同学不太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我从古时候的镜子说起,他们明白了铜镜,自然而然联想到湖面和铜镜的共同点。在体会诗意上,还不能深入到诗中去。所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进一步理解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由于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看来,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也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很关键的。

第三篇:2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2古诗两首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 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 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 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 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 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 成文化积淀。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案一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七、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草:枯—又—荣

顽强的生命力 烧—又—省

宿新市徐公店:篱笆——小径深

景美人更美

花儿落——未成阴

蝴蝶飞——儿童追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多法并用,感受诗境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示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图片来让学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图片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为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准备用图片、板画、扩词来解决。在两次试教中,学生都能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但在这次教学中,情况出人意料,学生竟理解为“篱笆很密”。我想如果开始能收集一张“密不可钻的篱笆”图片比较一下,诗意就显而易见了。

2、方法欠巩固

在理解诗意之前,我让学生回顾了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学习今天的“边看插图边读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旧方法并用,也许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果能在理解诗意中,强化新方法,也许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更快;如果能在拓展说诗中,引导学生感悟图文相通的妙处,也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就会更深刻。 期待更精彩的课堂到来。

教案二

《草》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学习《草》。 对话平台 (1)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2)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3)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4)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5)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 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6)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本课教学,我注重了三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对词义的理解到对诗句整个意思的领会,从启发体会到组织表演,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表演练背古诗的情境,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

3.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了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宿新市徐公店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一张。

1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 (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 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理解题目意思: 宿:过夜。 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题目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

一、二句:

⑴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深:深远。 径:小路。 理解时“调”一下: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⑵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 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 (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⑶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 (多媒体出示画面)

⑷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

三、四句)。 4、理解

三、四句: ⑴抓住哪些景? 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⑵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⑶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⑷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⑸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⑹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 (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情景来说明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

(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配乐)

五、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

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 (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 (实物投影打出)

六、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

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枯——荣

野火烧不尽

生命力顽强 春风吹又生

诗 宿新市徐公店 情 喜爱

画:篱落、一径、 枝头(静) 画:儿童 追 黄蝶 入 菜花(动) 意 色:黄(绿)(黄)

一、教给方法,学会学习。

在上第一首古诗时,我就有意识地渗透了学习古诗的四步法: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知大意;读诗境;熟读成诵,勤积累。这节课初始,我就把这四步法归纳板书出来,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课学生自学古诗作了铺垫。有了这四步法,学生很快能进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自己找资料、工具书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设计目的使学生最终学会自学古诗。

二、合作学习,品位意境。

这首古诗采用白描的方法,语言自然无华,个别字词突破了,诗意就容易弄懂了。在小组合作中,我让他们利用工具书和小组成员的帮助,共同理解诗意,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在反馈时说得很生动。但要他们品位其中的意境,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再加上我班学生有个坏习惯,在集体学习中,他们很腼腆,回答问题很被动,在合作学习中,我旨在让每位同学有发言、有质疑、有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只要他们能说出诗中描写了美丽的春光,悠闲的农村生活,儿童天真可爱,诗人喜爱大自然或喜爱孩子等等有关诗句感悟的内容,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才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一径深”是个教学难点,准备利用插图、绘画来解决,但在其他班教学中都说学生一点就通,我就不再作为难题了,然而在本班教学中,情况却出人意料,学生理解为“篱笆里一条小路”,“深”字在这里分明不知道什么意思。我想如果在检查自学情况时,我能让学生利用插图或画示意图“篱笆里一条短短的小路”比较一下,诗意就不会误解了。由于对新教材不熟悉,备课不充分,课外延伸,积累这一环节选了《洞庭湖》一诗,原来学生已经学过,在这尴尬的局势下,只好选第6单元中杨万里的诗。其实在学习后,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诗,我可以选学生课外收集的诗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

2、品读欠到位

(1)朗读机会少

诗歌语言简洁,但跳跃性大,要感悟意境,当场背诵下,必须有大量多次的朗读作为铺垫。教学中,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忽略了学生的初读,一句一句理解诗意时又没有及时回到诗句子中,仅是最后熟读成诵时,学生才有机会读诗,因此影响感悟与背诵效果。如果我把读与理解,读与想象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吟中入境,在诵中生情。这样一次一次地朗读,不仅能使悟情水到渠成,而且诵读全诗也不在话下了。

(2)品味太抽象,

品味诗歌表达诗人喜爱悠闲的农村生活,描写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的意境时太抽象,课堂只成为优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而大部分学生很难领悟。如果教学时我能联系课文插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并设计--的篱笆,--的小路,--的儿童,--的树头,--的黄蝶,--的菜花,或蝴蝶--,儿童--等启发思考与想象,把抽象的诗歌转化为感性的画面,学生理解感悟就会更加深刻了。

第四篇:2 古诗两首—咏柳 教学设计

《咏柳》教案 厂桥小学

刘立冬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习旧解题,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不知不觉,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春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许多许多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微风拂面,唐朝大诗人贺知章,信步来到波光粼粼的小河上,看到岸边随风起舞的柳树,一时诗兴大发,拿起笔刷刷刷写下了一首诗《咏柳》。板书课题

2.看看这个“咏”字,你还知道哪些古诗的题目中带有“咏”字吗(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

3.点播:“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咏柳就是赞美柳树)能读出赞美的感觉吗?(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诗句,领略美

1.过渡: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心中对柳树的赞美之情,我们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提问: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读 1.字音:

“绦”:指名读。能根据这个字的字形说说它的意思吗?看看书吓阻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小结:中国汉字多有意思,有的字从字形上就能了解它的意思。 “似”是个多音字。“似剪刀”什么意思?像剪刀。 2.字形:

看看这个“剪“字,都用过剪刀吧,他有什么特点?(下面有个“刀”字) 诗中还有一个字它的作用和剪刀一样快找找。“裁”这个字笔画很多,我在黑板上写,同学们书空,咱们一起来数数共有多少笔。 3.字义: “碧玉”:那是什么颜色?能用“碧”再组个词吗?(碧绿) “妆成”什么样?

能想象着这种色彩再读读这句诗吗? 3.读通整首诗。指名

(三)、自由诵读,体验美 1.范读:同学们读得很真正确。听老师读读这首诗,边听边想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指名评议

2.引导:缓缓地读是关键是读好古诗的关键。古人读诗有一种特殊规律听起来如同乐曲一般,抑扬顿挫,赏心悦目。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3.学生练习读出节奏。

(四)、反复诵读,品味美

1.配乐,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2.提问:说说你们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3.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下一棵柳树。边画边描述:“这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多像碧玉妆扮的一样,苍翠欲滴。这柳条像绿丝织的带子,婀娜多姿;这柳叶像是二月的春风裁剪出似的,纤细精巧。” 4.能想象着描述一下柳树的样子吗?

5.指导:微风习习,小河流水,杨柳拂面,你感受到了吗?男女生分读前两句6.提问:望着岸边的垂柳,诗人贺知章不禁感慨的发问:齐说(不知细叶谁裁出)?究竟是谁裁出?学生自由回答(春风

春天) 7. 能把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后两句。

8.引导想象: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还会剪出什么?指名说

9.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能说说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

(五)、熟读成诵,欣赏美

1.配乐,让我们再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感受一下这美丽的春景。 2.试着背诵 板书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五篇:古诗两首 教案

25 古诗两首

江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指导朗读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

2.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先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谁能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刚才大家都不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听唐低诗人刘长卿是怎么说的(播放古诗朗诵带)大家认为他说得好不好(好)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他写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是现在的河北河间人,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这首诗是刘长卿被人们传送的名作。

3.解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待会儿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读完后)他有没有读错的音呢谁来说说,

4. 学习生字:这一课当中总共有6个生字,谁来说一说你要怎样记住他们,分别要注意什么大家都说得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你们把这首古诗多读几遍。

5.自学古诗,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相信大家读了古诗后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请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给同学们说说,现在前后桌四个人一组,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写出每一句诗的意思。最后选一位代表起来回答。

6。汇报自学成果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听到了狗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7.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相信根据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再发挥你们的合作精神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诗人看到哪些景物?听到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请想象一下他贫苦的生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生活画面.(可以从主人的穿着、饮食、家具陈设等考虑。)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人归来了?出去做什么了?诗人对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8.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课堂作业

背诵古诗

上一篇:伦理学第六章1范文下一篇:话题作文2节日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