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思考

2022-09-11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

2012年中央一号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 此后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2017年3月习近平强调:“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农民观”的新表述, 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有着本质区别, 传统农民是一种被迫烙印在农民身上的一种身份, 而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一定专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从业者, 是一种有着稳定岗位和较高收入的职业。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原因

在农村发展过程中, 农民一直都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发展群体, 农民素质的高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决定性力量, 只有加快培养高素质性的新型职业农民, 才能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迸发活力。

(一) 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数量急剧减少, 从业者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兼业化、老龄化、妇女化现象明显, 有人把农村形象的称之为“三八六一九九”部队。新生代农民不会种地、不愿种地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今后中国“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明显。解决农村土地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 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作为关系长远的任务来抓, 吸引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返乡创业,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二) 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2016—2020年) 》的通知, 农业现代化发展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化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 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现代农业农业发展不可能建立在经济体系落后的洼地, 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青黄不接, 农民科技水平不高, 许多农民不会使用先进技术和生产工具, 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然要有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职业职业农民。只有培养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将科技和机械等现代化因素融入农业中, 靠发展现代农业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三) 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3月习近平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把人力资本放在资源开发首要位置,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是靠人, 让农民做主角,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 让农民积极性在乡村振兴中的充分的展现出来。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 对外引进人才, 让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内培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重点和难点在农民, 农民收入低, 持续增收难度大, 解决好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问题, 关键就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现今, 农民增收渠道还不多、增收能力比较差, 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 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 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没有农民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为促进农民增收, 确保农村不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五)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的十九报告中提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比原来提前十五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在一定程度提高了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农村支撑, 更离不开农民对农村的建设,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一个农业落后、农村衰败、农民文化程度低的国家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能称其为强国,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需要。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举措

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以及当前我国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决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鼓励更多的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农业发展,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激励机制, 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

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支持承包土地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 支持涉农项目和农业补贴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信贷、保险支持机制, 帮助农民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

(二) 积极开展农业职业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农民文化程度, 鼓励农业职业院校办好农学专业, 积极引导农业职业院校以服务生产为目的, 将课堂搬到农村生产的一线, 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 实现农学结合。重点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 培养面向现代农业领军型职业农民。

(三) 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

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 开展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干部为主要对象, 开展从种植到收割、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全过程技能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让农民真正掌握现代农业基本知识, 掌握现代农业经营理念, 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作用。

(四) 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方式

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是为了引导农民接受培训, 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 是为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创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鼓励有一定文化程度、生产技能的群体自主报告, 从中选拔和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业人才, 通过这些专业人才的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同时还应该建立分级评定制度和退出机制, 定期进行考试, 每年进行考核, 看职业经理人水平是否符合条件, 让职业经理人可上可下优胜劣汰。

(五) 强化培训体系建设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创新培训机制, 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着主体承担责任。”随着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不断提高, 资源配置不足、条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应强化培训体系建设, 统筹利用好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培训资源, 同时发展对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责任,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中心。

【相关链接】

自2004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定期官方发布新兴职业制度以来, 至2012年共计发布了120多个新职业的信息, 其中110个新兴职业配合有“国家职业标准”。最新一次的发布时间为2009年11月发布的“第十二批新职业”。一些新职业被企业接受, 成为今天人才市场上的“热门”职业, 但是也有些新职业在几年后的今天仍然很“新”, 乏人问津。

“新兴职业”就业并非都很“朝阳”。专家指出, “新兴职业”的发布是基于职业的更迭、变化越来越活跃, 需要向广大民众立体而形象地展示新职业的名称和内涵, 完善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和标准体系, 培养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人才。另一个目的就是以此带动职业教育培训, 这对于促进就业与再就业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 从2008年开始新兴职业发布速度明显放缓, 这与当时全球经济危机造成就业低迷不无关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 文章基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原因以及如何培育展开论述。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梳理, 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法。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培养,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2-5http://www.moa.gov.cn/ztzl/yhwj2018/zyyhwj/201802/t20180205_6136410.htm.

[2]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EB/OL].2017-1-22http://jiuban.moa.gov.cn/zwllm/ghjh/201701/t20170122_5461506.htm.

[3] 韩长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EB/OL].2013-12-12http://jiuban.moa.gov.cn/zwllm/zwdt/201312/t20131212_3709931.htm.

上一篇:略谈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规范性、艺术性下一篇:探析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