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弹性体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生物弹性体范文

弹性体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方案(屋面)(范文)

弹性体(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施工方案及验收标准

概 述: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用聚酯毡或玻纤毡为胎基,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共聚物为改性剂,两面覆以隔离材料聚乙烯、细砂、粉料或矿物粒(片)制成的改性沥青卷材。★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较高的承受基层裂缝的能力。★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能适应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既可冷粘也可热熔,既可单层也可复层。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水防护工程:如屋面、地下室、水池、水库、地铁等。

一、主要技术性能指标(GB18242—2000):

注:表中1-6项为强制项目。

二、编制依据:

1、GB50207-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GB50345-200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3、GB18242-2000《弹性体(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设计或甲方要求

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工法:

1、施工机具:

施工所需要的主要工具见下表。

2、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复杂部位附加防水层施工→涂刷冷底油→铺贴卷材→卷材收头部位处理。

3、操作要点: 1)基层处理:

砂浆或混凝土找平层应抹平压光, 表面应坚实并充分干燥,不得有凹凸、松动、鼓包、起皮、裂缝、麻面等现象。 2)屋面排水坡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的要求。

3)找平层与突出屋面的结构(如女儿墙、立墙、变形缝、管道、天窗等)交接处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半径为20mm的圆弧或45°圆角。 4)屋面女儿墙顶端和檐口部位的滴水线应符合要求,水落口要适合于铺设卷材且周围排水良好。

5)在铺设卷材防水层之前,应清除基层上灰尘、油脂等杂物,基层表面必须干净。

6、施工时把卷材摆正,点燃喷灯或喷枪,用喷灯或喷枪加热卷材和基层,加热需均匀,待卷材表面发黑发亮出现熔融层,迅速粘接卷材,并压实压平。在卷材还未完全冷却前,用抹子把边封好,表面搭接边及特殊复杂部位用SBS溶剂型防水涂料,再次涂刷处理。

7、收头处理:收头处卷材端头应裁齐后压入凹槽内,凹槽内用封堵材料封严。

4、细部节点的附加处理:

1)一般细部节点的附加处理:在铺设大面卷材防水层之前,应先在排水和变形比较集中的细部节点(如屋面女儿墙周围泛水、檐口、水落口、天沟、板端缝) 做附加处理。

2)屋面女儿墙及的收头: 卷材收头部位处理 立墙卷材收头一般有三种情况,或是塞入凹槽内,压条或盖片钉压固定,并填满密封膏;或将卷材压在顶部盖板下;也有直接钉在混凝土端墙上,头部也要用密封膏封严。并放置金属片泛水,确保收头部位不会渗水,无组织排水檐口的收头以入水落口等部位的收头,均必须做密封处理。卷材防水层的收头方式应根据结构形式来确定。

四、质量要求:

1、防水工程完成后,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检验屋面有无渗漏和积水、排水系统是否顺畅,应在雨后、持续淋水2小时或闭水试验后进行。

2、卷材防水层的外观应平整、顺直,不得有扭曲和皱折。

3、卷材防水层的铺贴方法和顺序应符合本工法要求,其搭接宽度应正确,接缝应严密。卷材搭接区应粘结牢固,外密封膏膏条必须连续、不能间断。

4、一般细部节点及复杂细部节点的附加防水处理应符合本工法的要求,所有接缝、卷材端头和收头部位应按本工法的规定用专用密封材料封严,密封膏不能间断,均匀严密。

5、 完成的卷材防水层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的要求。

五、劳动组织及安全措施:

1、 劳动组织:本工法要求必须由具备防水施工资质的专业公司施工,通常由6-8人组成一个施工组,可安排2人涂刷冷底油,4人铺贴卷材,2人处理搭接缝和细部节点。施工操作人员应相对稳定,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2、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规范以及材料生产商要求的铺设方法进行施工。施工工人必须经过培训并有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经验方可上岗,整个施工过程需要有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和材料生产商的全程监督。

3、施工组织机构图:

4、 工地项目部通讯录:(附表,中标后确定)

5、安全注意事项及措施: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须戴好安全帽;施工现场及料库须通风良好严禁烟火,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在坡度较大的屋面上施工时,操作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施工过程中应遵守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施工,并随时接受行业安全检查人员依法实施的监督,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第二篇:弹性工时,弹而有度 弹性工时及考勤设计

“员工除了每个工作日(周一至周五)的10:00—15:00这一时段要在公司集中办公以外,其它时间都由自己自由支配,前提是每个月下来,每个工作日的平均时间仍然不少于8小时。”这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与工时安排的简单概括,但谁都不可否认,这在是HR事务领域,对员工工作时间管理的一场变革。

背景:工作时间管理,HR事务“永远的痛”

在以人为本、以绩效论英雄今天,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提供灵活自由的工作时间已成了员工们越来强烈的呼声。对员工工作时间的管理的确是HR事务“永远的痛”:员工对迟到早退的紧张和牢骚,考勤事务给HR部门带来的繁杂和压力,企业工作时间和工作绩效的不相衬等。此时,HR们不得不去掂量“朝九晚五”的工作法则,开始触摸一种新兴的、更适合时代发展的工作方式——弹性工作制。

弹性工作制(Flexible work time)指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员工可以灵活地、自主地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以代替统

一、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的制度。在90年代,象花旗银行、施乐、惠普、杜邦等40%以上的欧美大公司就已经不同程度地实行了这一制度。目前,弹性工作制比较流行的无外乎以下三种形式:核心时间与弹性时间结合制(以下简称“弹性工时制”)、成果中心制、紧缩工时制。其中,弹性工时制又因其自身的相对优势而被普遍推行,特别是在我国的一些工厂和企业,这是因为:一方面,弹性工时制受HR制度建设的制约较少,如相对成果中心制和紧缩工时制而言,可以减缓HR细化岗位职责、量化工作目标、固化考核指标的压力;另一方面,对工作设施条件的依赖性还不是太突出,可以暂时避开移动办公(M-Working)、网络沟通、数据互联等环境配置的高成本和难以普及的现状。

弹性工时制是企业在限定一定周期内的日平均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控制部分核心工作时间、让员工自由支配其余工作时间一种工时制度。企业将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分成核心工作时间和弹性工作时间两部分,核心工作时间是每天某几个小时所有员工必须到班的时间,这部分时间用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弹性工作时间是员工自主选定上下班的时间,这部分时间由员工根据自己的安排来工作,但为了保证工作时间充足,一般限定在一定周期(如周、月、季)内,平均每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仍不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一般为8小时)。

实行弹性工时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它给予了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感,顺应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它不仅给员工自主安排上下班时间留有宽松的余地,减少了员工对上下班匆忙和拥挤的焦虑,使员工为处理家庭及个人社交事务赢得了较为自由和充足的时间,员工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尝试并受到尊重;也使得HR管理深入人心,激发了员工自主贡献的热情,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出企业高效率的工作氛围。

原则:“有理”、“有利”、“有节”

制定和实行弹性工时制,HR管理者不能不假思索、一蹴而就,因为弹性工时制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灵丹妙药”,它依赖一定的实施条件且存在一些现实的局限,如岗位的适应性,管理水平的层次,团队合作的氛围等。一般来说,岗位对连续、固定工作没有特别要求,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且管理人员支持这一变革,团队合作氛围较好,是推行弹性工时制的基本条件。

在制定弹性工时制的过程中,HR要着重把握“有理”、“有利”、“有节”三原则:

一、“有理”,首先是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特别是要符合《劳动法》有关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规定。在制订弹性工时制时,要严格参照《劳动法》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相关条款。很显然,弹性工时制已不属于标准工时制度,即“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0小时,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这一制度,按照《劳动法》,“如果用人单位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如不定时工作制和综计算工时工作制等”,这其中就提示了这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实行弹性工时制这种特殊的工作时间制度是有法律依据的,是《劳动法》所允许的;二是有效地实行弹性工时制这一特殊的工作时间制度是的前提和必要程序是要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

对于弹性工时制,一般按“不定时工作制”向劳动行政部门申报和备案,因为弹性工时制是在固定每个工作日一段核心工作时间的前提下让员工自主支配其余工作时间,类同于不固定工作时间。不建议按“综合计算工时制”处理是因为弹性工时制不主张劳动者集中工作和集中休息,主张均衡、合理地安排每日工作时间。

要做到“有理”,其次就是要合符员工工作和休息的调节规律,虽然弹性工时制允许员工根据个人喜好和自身生活规律,自主地将工作活动安排在最具有生产率的时间内进行,但为了敦促员工劳逸结合,按常规,核心工作时间安排还是不能过早或过晚,弹性工作时间也要适当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员工每日不长时间工作。

二、“有利”,实行弹性工时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使企业和员工都获益,促成双方最大满意,取得“双赢”。因此,制定弹性工时制要立足企业和员工两方面来权衡分析。如果核心工作时间过短,则弹性工作时间得到相应延长,此时员工对工作时间支配的自主权较大,员工工作热情较高,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但此时企业对员工工作时间的约束力就减弱了,对于突发事件、需团队协作的事件的处理可能会带来许多不便;反之,如果核心工作时间过长,则可“弹”的限度太小,可能又与原来的标准工时制如出一辙,让员工感到对工作时间自由支配的灵活度不够。所以制定有效适用的弹性工时制,就必须综合分析实行弹性工时制的岗位的性质、工作内容,调配好弹性时间与核心工作时间的比例。

确定两者比例的基本步骤是先依次将各个岗位、部门、整个公司需集中协作的工作时间量化并综合形成核心工作时间,再决定弹性工作时间。

在确定核心工作时间的长短之后,再决定核心工作时间的起止点,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其它机构或单位的工作时间一般仍固定在“朝九晚五”这一时间段,所以核心工作时间一般不宜脱开这一时间范围。

三、“有节”,是在保证前两项原则的前提下,对核心工作时间和弹性工作时间都要有所“节制”,要有“宏观调控”。一方面,核心工作时间一经确定,建议仍然实行严格的考勤管理,因为“核心”往往会影响全局,即整个公司的办公秩序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弹性工作时间,也要进行约束,保证“弹而有度”,如有的公司规定,“除特殊情况需加班以外,上午七点至下午十点之间计为有效工作时间”,这就表明,公司不主张过早(上午七点以前)或过晚(下午十点以后)上班工作,因为这样不仅不利于员工得到充分休息,影响工

作效率,也避免出现员工因要完成每月的总工时,而不均衡调整工作时间,“打突击战”的情况。

在把握好以上三原则后,制定弹性工作时间基本上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并且对各段时间的管理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范。

核心:管理好“核心工作时间”

实行弹性工时制,实际是在传统的工作时间管理上“抓小放大”,因此,实施对核心工作时间的管理便是HR执行弹性工时制度管理的核心。

因为确定核心工作时间,是在兼顾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的前提下,采用“适度从紧”的原则,即尽量缩短核心工作时间,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弹性工时制的优越性,发挥其激励效果,所以核心工作时间如果得不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将使整个弹性工时制陷入僵局。如核心工作时间内,人员不能按时到班,团队协作可能会仅仅因为个别人缺席而十分被动,甚至关键工作无法展开;如果每人对核心工作时间内的工作缺乏系统规划和细致安排,时时出现“马后炮”,经常“骚扰”其他同事的“弹性时间”,不仅使得弹性工时制形同虚设,也影响了整个工作效率,甚至使同事关系出现一些不愉快。

要管理好核心工作时间,HR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严格制度。在制定弹性工时制时,要明确核心工作间的上下班时间,制订出迟到、早退、旷工的时限和处罚措施。另外,对核心工作时间内的工作规范也要作出严格要求,如不得随意外出,不得在公司内娱乐,健身或处理其它私事。

二、强调计划。HR应组织各业务或职能部门拟出周或月工作计划,特别是要明确需要其他部门或人员协作的工作项目,如果工作属于比较有时间规律的,就应该尽量固定下来。同样,每个员工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提前作好工作计划,便于统一协调,让协作者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三、深化培训。在实行弹性工时制度之前,HR要对这一制度进行全面的培训和解释,一方面为了让员工充分理解并自觉遵守,另一方面也是在强化员工对工作时间自主管理的意识。在实行过程中,HR也要进一步探索并拟出适用于公司弹性工时制的时间管理的培训,如计划制订的方法、有效管理时间的策略等。

四、调整改进。在弹性工时制实行过程中,HR要时刻关注客观环境及公司工作重心的变化,注意收集各类反馈信息,对制度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如公司出现新的工作项目,需要团队协作的工作量增加,因此核心工作时间就应相应延长;如原定的核心工作时间的下班时间为下午四点,但进入冬季,加上大部分员工离公司较远,员工倾向于提前下班时间,这样,核心工作时间就有必要前移。

管理好了核心工作时间,不能说就弹性工时制的实行就万无一失,对工作轶序、部门值班和一般性事务的替代安排,以及综合、平均工时的监督和管理也同样不容忽视。

保障: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由于弹性工时制还仅仅是一种半开放的工作时间管理模式,所以HR仍不可能完全放开考勤这根“缰绳”。所以,设计并应用好一套相适应的考勤系统将是实行这一制度的有力保障。

在设计考勤系统前,分析并理解以下几个考勤及工时计算的时间点和时间段的概念,将使得考勤系统设计有的放矢:

一、时间点,即考勤要求记录具体时间。包括:核心工作时间的上班、下班时间,弹性工作时间的上班、下班的时间。由于核心工作时间一般被安排在中间,弹性工作时间环绕两头,因而核心工作时间一般会与弹性工作时间的上、下班时间重叠;由于弹性工作时间的不固定,员工可以在一日内上下几次班,因此可能会出现多个弹性工作时间的上、下班时间。

二、时间段,即要计算的工时数。包括:核心工时数,弹性工时数,周期内总工时数,周期内工作日平均工时数。

在通过读卡系统记录和系统整理出以上数据后,将可以依次作出如下判断:核心工作时间内是否有迟到、早退和旷工,一定周期内综合工时平均后是否达到要求工时。

当然,涉及到考勤系统的设计还得考虑到超工时工作的自动舍弃与默认,忘刷卡的记录补充,请假及出差的处理等。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一套配套的考勤系统,才能有效地辅助HR对这一制度实施监督和管理,使得弹性工时制“弹而不乱”。

弹性工时制是放开时间管理的尝试,也是向员工完全自主管理的一个过渡,纵然它在实行中仍然存在诸多局限和挑战,但是弹性工时制产生的激励作用,却一如继往地诱发着HR研究者或从业者们浓厚的探索兴趣

第三篇:弹性力学论文

钢2混凝土组合扁梁受力性能的有限

元分析

西安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系 050705124 周博超

钢2混凝土组合扁梁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周博超

摘要: 钢2混凝土组合扁梁是将钢梁内嵌于混凝土之中的新型组合梁, 它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结构的高度, 形成类似"无梁楼盖"的结构体系, 已在住宅钢结构中推广应用, 其承载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引起了结构工程界的关注. 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 SYS 研究了组合扁梁的承载力问题, 通过建模计算了简支组合扁梁、悬臂组合扁梁和框架组合扁梁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 得到了相应的荷载2位移过程曲线, 并与组合扁梁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组合扁梁; 极限承载力; 有限元在多层钢结构建筑, 特别是住宅钢结构中, 钢2 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已成为深受欢迎的楼盖体系,实现了“无梁楼盖”建筑效果. 组合扁梁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 受力性能比较特殊, 目前尚无成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这种新型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和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到了对设计和应用组合扁梁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结论. 1 组合扁梁结构

普通钢2混凝土组合梁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 混凝土楼板搁置在钢梁的上翼缘, 通过栓钉将钢梁和混凝土楼板连成整体而共同工作, 混凝土受压, 钢梁受拉, 如图1. 为了进一步减小梁高, 组合扁梁将混凝土楼板放在了钢梁的下翼缘, 看上去类似“无梁楼盖”, 它充分考虑了楼盖对梁刚度的加强作用, 如图2. 组合扁梁楼盖可由钢梁与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或深肋压型钢板楼板组成, 横向钢筋和钢丝网是为了保证在扁梁达到强度极限状态之前不发生混凝土板纵向剪切破坏, 剪力连接件保证混凝土板与钢梁共同工作[ 1 ]. 图1 普通组合梁

图2 组合扁梁

与其它组合梁相比, 组合扁梁楼盖的下表面平整, 一般不需要做吊顶, 便于房间的灵活布置及自由分隔, 同时降低了结构高度, 提高了结构的抗火能力. 这种新型组合梁在工程上已开始应用, 需要对其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223 ]. 2 有限元模型和计算参数 2. 1 混凝土开裂的模拟

AN SYS 可以处理混凝土结构的配筋、开裂和压溃等复杂问题, 本文分析主要用到AN SYS 提供的线单元和块单元两种类型: L IN K8, SOL ID45和SOL ID65. L IN K8 单元模拟钢筋的受力情况;SOL ID45单元模拟钢梁的受力情况; SOL ID65单元用于模拟混凝土模型. 建模时, 忽略钢梁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 钢梁与混凝土之间连接采用共用节点以使其变形协调. 试验结果也表明对于组合扁梁,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对其刚度和承载力影响很小, 可以忽略[ 4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 在加载初期就要开裂,能否正确地模拟混凝土的开裂是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的关键. 本文采用单元的“死活”概念来模拟混凝土的开裂, 其基本思想是如果混凝土开裂, 假设其对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的贡献可以忽略, 在建模计算时, 将这些单元“杀死”. 由于事先不知道哪些单元应该“杀死”, 所以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的单元是不确定的, 是动态的, 随其受力状态而改变. 在计算分析中, 根据AN SYS 计算出来的应力和应变, 把满足开裂条件的单元“杀死”, 让其退出工作, 然后按新的模型重新计算, 如此反复迭代, 直到相邻两次迭代结果相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即可停止计算. 2. 2 网格的划分 本模型所有的实体单元均为8节点的长方块,便于分层, 这样模拟混凝土开裂的效果比较自由网格的三角形单元要好的多, 也更接近混凝土开裂的实际情况, 采用“M erge”或“Glue”等命令把模型各部分连成空间的一个整体, 保证单元之间的位移协调. 2. 3 边界条件的处理

边界条件一般有三种: 简支端、自由端和固支端. 简支端约束边界上节点所有的平动自由度; 固支端约束住边界上节点所有的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 对于自由端, 让边界截面上所有节点的变形满足平截面假定, 采用约束方程实现, 这样符合实际情况. 2. 4 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某个节点, 与其连接的所有活单元被“杀死”后, 该节点变成一个漂移的节点, 具有浮动的自由度数值. 在一些情况下, 需要约束住这些不被激活的自由度以减少求解方程的数目, 并防止出现位置错误. 但是, 在重新激活与其相连的单元时要根据情况删除这些人为施加的约束. 另外, 在查看结果时, 尽管其对刚度矩阵的贡献被忽略了, 但由于“杀死”的单元仍在模型中, 在单元显示和其它的后处理操作之前, 需用选择功能排除这些没有被激活的单元以方便查询处理.

2. 5 计算参数取值

本文采用上述有限元模型分析3个组合扁梁:简支梁BL 1, 框架梁BL 2和悬臂梁BL 3. 三根梁的截面尺寸、配筋率、栓钉间距以及混凝土板做法完全相同, 其截面和加载方式见示意图3~ 5, 钢筋、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指标通过材料试验测得. 图3 组合扁梁截面示意图

图4 BL 1梁加载示意图

钢材各向同性, 采用目前非线性分析中常用的Von M ises 等向强化准则, 本构关系为双直线模型, 实测弹性模量189 GPa, 塑性强化段切线模量750M Pa, 钢材屈服强度为397. 75M Pa; 钢筋取理想弹塑性模型, 初始弹性模量200 GPa, 混凝土的实测压溃强度分别为37. 7, 47. 2和41. 3M Pa[ 3 ]. 图5 BL 2和BL 3梁加载示意图 2. 6 有限元模型

本文对上述3根组合扁梁建立了AN SYS 模型, 进行了计算分析. 组合扁梁沿高度方向共分17层, 钢梁上下翼缘各分2层, 长度方向每100 mm 分1段. 截面的单元划分见图6. 加载采用位移加载方式, 即在加载点施加足够大的位移, 直到构件完全破坏. 计算过程中对所施加的外荷载和特征点挠度进行跟踪.

图6 截面网格划分

3 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及与试验结果的对 比分析

为了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本文参考3个组合扁梁的试验研究数据[ 4 ] , 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3. 1 扁梁BL1的分析结果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 简支组合扁梁全跨承受正弯矩, 在加载初期, 处于中和轴以下的混凝土要开裂, 退出工作, 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是将这些不参与工作的混凝土单元“杀死”, 经过反复迭代计算, 最后剩下只有参与工作的混凝土单元(图7).

图7 扁梁BL 1开裂后剩余混凝土单元

1) 简支组合扁梁跨中弯矩较大, 开裂的混凝土也较多, 跨中等弯矩段的开裂程度是一样的, 随着向支座处弯矩的降低, 开裂的混凝土逐渐减少,开裂后剩余的混凝土呈拱形, 沿__________着梁长度方向中和轴是一条曲线, 而不是一条直线.

2) 荷载2挠度曲线是最重要的数据, 常常是设计的依据, 扁梁BL 1的荷载2挠度曲线见图8, 为了便于比较, 同时给出了试验的荷载2挠度曲线[ 3 ]. 图8 扁梁BL 1荷载2挠度曲线比较

3) 从图8可见, 整个加载过程, 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曲线的结果吻合良好, 在弹性阶段, 有限元分析刚度和试验所测的刚度也比较接近. 这说明对于简支组合扁梁, 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忽略一些次要因素, 如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 正弯矩区混凝土板中钢筋的作用等, 而只考虑主要因素的影响, 如开裂的混凝土退出工作, 分析结果足够精确.表1列出了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定量比较, 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在6% 以内, 有限元分析方法是可靠的.

表1 BL1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3. 2 扁梁BL2的分析结果

两端刚接梁在杆端负弯矩最大, 跨中正弯矩最大, 在整个梁跨度范围内弯矩发生变号. 在加载初期, 靠近支座处中和轴以上和跨中处中和轴以上的混凝土都要开裂, 退出工作. AN SYS 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现象十分接近[ 4 ] , 多次迭代计算后剩下参与工作的混凝土, 见图9, 从中可清楚的看到反弯点的位置, 但与简支梁一样, 受单元数目的限制, 数值模拟结果在某些区段没有完全反映出弯矩变化的影响, 使得没有退出工作的混凝土单元在轴向没有呈连续的曲线. 扁梁BL 2的荷载2挠度曲线比较见图 10.

图9 扁梁BL 2没有退出工作的混凝土单元

图10 扁梁BL 2荷载2挠度曲线比较 3. 3 扁梁BL3的分析结果

悬臂梁由于单元较少, 共迭代计算5次, 最终剩余的混凝土单元见图11, 荷载2挠度曲线见图12.

图11 悬臂梁没有退出工作的混凝土单元 图12 扁梁BL 3荷载2挠度曲线比较 从扁梁BL 3的荷载2挠度曲线可以看出:

1) 在加载初期, 试验实测刚度比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要大, 这是由于混凝土在这时还没有开裂,而有限元计算是按照最终该开裂的混凝土都完全开裂之后计算的刚度, 故偏小.

2) 在后期, 有限元计算刚度要比试验刚度大,这是由于在试验中, 焊在柱子翼缘板上的钢筋能够与钢梁共同工作, 而焊在肋板上的钢筋由于肋板刚度较小, 并没有与钢梁完全共同工作, 试验时也观察到肋板发生了明显的扭曲, 直接影响组合扁梁的加载后期的刚度值, 但对于扁梁的极限承载力几乎没有影响, 因为这时候扁梁的变形足够大, 使肋板发生了明显的扭曲, 负弯矩区的钢筋仍然屈服了. 3) 在实际工程设计时, 要想依靠负弯矩钢筋来加强负弯矩区扁梁的刚度则须妥善处理好钢筋与柱子之间的连接问题, 否则是不安全的. 另外, 图11也表明并非所有的混凝土都退出工作, 靠近钢梁下翼缘仍有一定量的混凝土参与工作. 为了定量比较, 表2列出了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 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在5% 以内. 表2 BL3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4 主要结论

本文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 SYS, 以3根不同形式的组合扁梁为对象, 对正负弯矩区组合扁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计算和模拟. 分析结果表明:

1)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表明数值模型和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为深入研究组合扁梁的受力性能奠定了基础. 2) 正弯矩区, 受拉区混凝土的开裂、构件的几何尺寸是影响组合扁梁受力的主要因素, 忽略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及混凝土板中的钢筋作用,分析结果误差很小.

3) 负弯矩区, 混凝土板中钢筋对组合扁梁的弹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有着明显的影响, 钢筋与柱子之间良好的连接是保证其共同作用的关键. 而中和轴以下混凝土对组合扁梁受力也有相当的影响,实际工程设计时忽略它是偏于安全的.

参考文献: [ 1 ] M ullett D L. Slim flo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 ].The Steel Construction Institute, 1997. [2 ] 陈 全, 石永久, 王元清, 等. 带组合扁梁多层轻型钢框架结构体系分析[J ]. 建筑结构, 2002, 32 (2) : 17220.Chen Q , Sh i Y J , W ang Y Q , et al. Structura lanalysis on ligh t steel frame w ith steel2concrete composite slim beam [J ]. Building Structures, 2002,32 (2) : 17220. [ 3 ] 陈 全. 组合扁梁受力性能分析[D ]. 北京: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系, 2002.

[ 4 ] Chen Q , Sh i Y J , W ang Y Q , et al. Loading capacity of steel2concrete composite slim beam [ J ]. P roc. Of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2, 1 (2) : 9252929.

第四篇:弹性排班制度

为了合理有效的使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护理人员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保证病区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建立弹性排班制度。

1. 科内病人超过35人或遇特殊情况时加中班,若病人少于30人撤

中班。

2. 若科内病人满床时夜班第二天休息护士上班,当病人数减少时再

安排补休。如经科室调配仍无法运转时向护理部请求支援。

3. 一般情况下不积累节假日(因工作需要无法排休除外),科内安

排休节假日选择在病人少时。临时有事休假应在上午7:30前提出,科内根据情况安排;如需连续休几天节假日时,应在星期四排班前提出。

4. 科内护理人员不可私自换班,换班前需告知护士长。

5. 科室成立应急救援小组,成员为全体护理人员,应急小组成员24

小时通讯联络通畅,保障弹性排班的需要及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员的调配。

6. 二线人员原则上是下夜班和休息的护士(要求24小时开机),特

殊情况必须要离开本地时需事先向护士长请假。

第五篇:弹性福利

福利,对于很多员工,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员工来说,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比如班车、提供午餐等,并不觉得这是一种保障或是激励。同时,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福利只是一种成本,或者是基于法规和制度而不得不设立的,比如四险一金、五险一金。显然,上述的观点是错误或是片面的。员工在享受福利的时候没有想“企业为什么要给我这些福利?凭什么我会享受这些福利?”而企业在设置福利项目的时候也不去研究福利的功能,以及设置这些福利所要产生的效果。尤其是后者,员工对福利的认识不清,主要是企业在设置福利的时候目标不明确,设置的方法不科学,以致于福利的功能没有得到体现。

时下,弹性福利计划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补充福利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弹性福利,或者说“自助式福利”、“弹性福利计划”,即员工可以从企业所提供的列有各种福利项目的菜单中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福利。相对于过去的福利制度来讲,它体现的是一种弹性化,动态化,而且强调员工的参与。

据调查,24%企业为员工提供弹性福利制度,尤其是在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更高;弹性部分占福利总额的比例平均在10%左右。不同公司的弹性福利方案在结构和方式上的差距很大,但往往是由几种核心的福利形式、以及多种可选的辅助的福利形式来组成。这其中核心的几种是固定的,相对来讲是针对所有的员工的,但还有些弹性的部分、辅助性的部分,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享受的。

一般来讲,弹性福利有四种形式。

一、附加型,即在现有的福利计划之外,提供其他不同的福利措施或扩大原有福利项目水准,让员工选择。

二、核心加选择,即将原有福利剥离出可选部分,在企业福利支出总额和员工享有福利额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福利方法有效性、节约成本。

三、套餐型,即企业根据员工服务期、婚姻状况、年龄、家属情况等设计不同类型套餐供员工选择,但套餐的内容不能选择。这是目前企业采用比较多的类型,因为它有针对性,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四、积分型,即员工暂不享受当年的部分福利,人力资源部负责积分,积分到一定程度后,可享受价值更大的福利。

弹性福利的优点非常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员工选择自己适用的福利项目,增加员工满意度;给员工一定参与空间,提高激励作用;提高福利发放有效性,降低成本开支;减轻福利规划人员(HR)的负担;员工喜欢实施弹性福利制的组织,有助企业网罗优秀人才。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弹性福利有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性降低;逆向选择;导致经济性行为超过人文性行为;自选项目要有市场竞争力,否则员工不满意;对于不了解福利项目内容及含义的员工,自选福利项目比较盲目;员工有可能丧失与公司讨价还价的机会;给福利制定者和操作者增加工作量。

上一篇:通报第七期范文下一篇:淘宝号申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