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办公厅周进

2022-08-16

第一篇:江苏省委办公厅周进

江苏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苏办发[2004]28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改革开放以末,我省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省"的战略任务来抓,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统筹人力资源开发中仍存在着忽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倾向,统筹不够,投入不足。一方面生产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培养条件比较差,培养机制不够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还不能很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追切要求。尽快改变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切实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

2.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省劳动力需求结构剧烈变化和高技能人才需求急剧上升时期。据测算,未来两年技能人才需求总量将增长20%-30%,其中高级以上技能人才所占比例预计需求增长15-20个百分点,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目前,我省近600万技术技能型人才中, 初级技工占38%,中级技工占54%,高级以上技工(包括技师、高级技师)占8%,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数量更少。全省技师只有3万多人,且相当部分已不在一线岗位,高级技师仅有1000多名。缺口很大,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已不能满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地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咯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重要性,认清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贵任感和紧追感,采取切实措施,全面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二、确立新时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任务

3.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统筹社会培训资源,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评价体系并形成合理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面向市场、扩大范围、完善制度、提高质量,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4.总体目标和任务:从现在起到2006年,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重点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及有关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全面实施"技能振兴行动",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使高级以上技能型人才比例上升到 20%以上,并高端带动各类初中级技术技能人员梯次发展。具体目标是:

——分实施《江苏省三年三万六千新技师培养计划》。2004年培养6000名,2005年培养1.2万名,2006年培养1.8万名新技师。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各市及重点行业要办好1-2所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高职院校。在全省重点建设50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00所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高水平骨干示范学校。

——重点抓好200个左右从业人员多、技术要求高的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带动企业、行业和教育培训机构鉴定工作的全面发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鉴定数量

年均递增20%。

三、建立健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5.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要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在评价标准上,要坚持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在评价机制上,要坚持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在评价实施上,要坚持行政指导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在现有考核模式上,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难题的考核要求,并增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突出新技术、新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要求;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强化综合性考核和多项技能的考核。

四、建立健全引导广大劳动者岗位成长的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激励机制

6.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从2004年起,每三年评选100名"江苏省突出贡献高级技师、技师",每两年评选100名"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突出贡献高级技师、技师"由省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对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技师,江苏省技术能手给予一次性奖励,所需经费由省财政专项列支。各级人民政府也应建立相应的规范有效的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对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实行重奖。

7.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在企业工作的技师、高级技师应分别享受中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待遇,使高技能人才与其它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各地在发布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价位时,对技能及高技能岗位的指导和调控应予以适当倾斜,在企业薪酬构成中应充分测算劳动者职业能力的贡献率,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保障机制,企业要优先为高技能人才按规定办理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所需费用一律实行税前列支。

五、深化企业、院校、社会技能人才评价方式的三项改革

8.企业技能人才的评价方式,应按照统一标准、现场考核、强化督导的原则,通过生产现场的能力考核和工作成果的业绩评定等方法,重点评价企业职工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企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要求和工作规范,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岗位要求,可对国家题库确定的考核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考核合格者,根据企业要求,可按规定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出具统一的考核成绩证明,并纳入职业技能鉴定范围。

9.支持和指导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及普通高等院校的毕(结)业生参加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的原则,在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定期发布职业院校设置专业与职业分类标准对应目录,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专业设置的对接服务。对学校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标准设置的专业,其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可与学校教学考核相结合,凡能一致的要避免重复考核。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对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的院校应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相关的职业证书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采取单元式教学、模块化考核、学分制、分段计分管理的办法,突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10.对社会通用性强的职业(工种)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评,按照"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任"的原则,采用鉴定机构考核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实行社会化鉴定。对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复杂和操作性强的职业(工种),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可采取

业内业绩评定的方式,实行能力考核与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考评办法。能力考核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业绩评定突出实际贡献。企事业单位可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和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技师考评的要素和内容,组织开展技师考核鉴定工作。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可破格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

六、建立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四条通道

11.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能力业绩挂钩的成长通道。要坚决据弃用学历、职称、资历、身份选人的条条框框和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对那些职业技能精湛,能够解决生产、科研中的高难度的技术问题或者有绝技、绝活及其在带徒、传授技艺方面成绩突出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技能人才,不论其学历高低、资历长短均可不受名额、比例等的限制,破格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要进一步完善技师社会化考评办法,加快推进技师考核制度改草。

12.建立职业院校及其教育培训机构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要进一步依托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职业院校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支持和鼓励这些院校与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真正建设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充分发挥鉴定对培训的评价和导向作用,提高培训质量。开设高级技工班教育的技工学校及其他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要将新技师培养的重点适时转向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高等级技能劳动者,在经过相应专业(职业)的培训后,开展技师资质审定。

13.建立通过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要在支柱产业、大型企业发掘、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新技师培训基地,调动行业、企业培养新技师的积极性。企业培养新技师应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可自行组织新技师培训,条件不具备的允许采用若干企业同类职业相对集中的办法开展培训。

14.建立通过技能竞赛进行社会公开选拔培养新技师的成长通道。鼓励支持各行各业举办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技术、钻研技能和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省或市举办的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为标准的技能竞赛,只要从国家题库抽题或组织专家按职业标准命题,规范化程度和竞赛质量有保证,省级竞赛获得前五名的选手授予"江苏省技术能手",获得第一名的选手作为省"五一劳动奖章"评选候选人;省级竞赛获得前六名和市级竞赛获得前三名的选手由省颁发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在竞赛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项成绩都合格的选手颁发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七、完善政策,增加投入,营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15.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在招生、学历、升学、收费等相关政策方面依法享受同类同等院校的同等待遇。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在政策上应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在使用上一视同仁。

16.进一步拓宽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筹资渠道,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渠道增加技能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新机制。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省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用于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均GDP的不同状况、技能人才现状,建立并逐步增加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技能人才奖励、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编写、技工教育研究、评价体系的开发、师资培训、骨干学校和示范性培训基地建设。在国家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的部份中,应明确不少于20%用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重点建设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

17.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应依法承担技能人才培养教育费用。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2%-2.5%提取并列入成本开支的教育培训经费,应有一半以上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市、县(市、区)政府应将教育培训费用中规定可统筹部分,有重点地用于本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同时,积极鼓励运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企业和个人通过中国境内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对技工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八、切实加强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18.各级党委、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江苏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建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市县党委和政府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提出相关工作要求。当前各地要按照"规划好、组织好、实施好"的总体要求,尽快摸清本地区技能劳动者的数量和构成的情况,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制定科学规划。要按全省的计划目标任务,制定本地、本部门的新技师培养计划目标,并层层分解,成为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任务。

19.要切实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舆论宣传工作。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广泛宣传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国家培养使用技能人才的政策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措施,宣传培养和使用技能人才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

江苏省省委办公厅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

第二篇: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民生领域三个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全面提高城乡低保管理服务水平,确保低保制度的公正实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城乡低保这一关乎城乡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特制订各乡(镇)、场(企业集团、厂、矿)城乡低保清理整顿工作责任书。

一、责任履行单位职责

1、依据东乡县城乡低保《实施细则》规定,做好本辖区城乡低保清理整顿工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2、严格按照城乡低保清理整顿《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步骤开展工作。做好宣传发动,乡、村(居)委会干部主动入户调查,动员低保对象主动配合。

3、各乡镇、村(居)委会都要成立城乡低保家庭收入评估小组,逐户调查核实。根据调查情况确定初步保障结果。

4、初步确定的保障结果不予准许的全部对象名单、准许保障对象全部名单必须张榜公示。

5、不予准许对象必须下发不予准许通知书,写明不予准许理由,确保社会稳定。

6、上户调查必须填写《东乡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复核表》。

7、负责对局核准的名单进行再公示,并将公示后的结果报告县民政局低保办。

二、责任监督单位职责

1、对各地城乡低保对象进行抽查,抽查面不少于30%。

2、严格依照各乡镇(场)调查情况进行复核审批。

3、严格按照程序受理乡镇(场)及红星企业集团等责任主体单位上报的对象,局低保办不得违反程序受理批准非责任主体的单位或个人申报的对象。

4、审批结果反馈各乡镇(场)及相关责任主体张榜公示,无异议后,再下拨相关资金。

责任履行单位:

责任监督单位:

二0一0年三月十六日(公章)(公章)

第三篇: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省 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省 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苏办(2005)25号

各市、县(市、区)委,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推动我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完善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分配方式,努力解决当前一些地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产权模糊、功能退化、机制不活、监督不力等问题,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现就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折股量化、按股分红等措施,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再组建成股份合作组织,探索开展了以村集体资产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改革,明晰了农民个人在村集体资产中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了城镇化进程中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流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实践表明,在有一定数量集体资产的村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不但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而且为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找到一条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效途径。

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统一思想,加大工作为度,科学制定方案,强化引导扶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并不断完善提高。

二、明确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农村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明晰产权主体、理顺分配关系、规范经营行为为主要内容,稳定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协调和服务功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各地集体资产状况等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通过不同途径,坚持一村一策,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二)民主决策,阳光操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操作,提高改革过程的透明度和广大村民的参与度。改制完成后,股份合作组织的重大决策必须由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三)依法办事,维护稳定。严格遵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及时化解出现的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通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达到集体资产产权主体明晰、股权量化合理、经营机制灵活、资产增值责任落实、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健全,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行质量,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全面把握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内容和程序

(一)改革范围。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实施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范围,主要是有一定数量的集体资产的村(组)和已经或即将进行撤村改居的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其基本条件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一定数量的集体经营性资产或具备现有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潜力,村集体有较高或较稳定的经营性收入;大多数农民群众有改革的要求和愿望;村级领导班子团结有力,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改革可以以村为单位进行,也可以由具备条件一个村民小组或几个村民小组联合开展。符合条件的村(组)提出改革申请,制订改革方案,经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农经部门审核后,报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批准实施,并报县(市、区)农经部门备案。

(二)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工作,按照农业部、财政部有关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文件精神,由县、乡农经部门和村民主理财小组等组成专门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村办企业转制回收资金、土地征用补偿资金、各业承包租赁金、投资收益、村级资金出借和经济担保等项目进行分项清理,核实集体资金的回收情况和质量状况;对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资源性资产及负债等核实占用情况和实际存量,依法界定所有权归属关系。经大多数村民同意,清产核资工作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进行。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和产权界定的结果,由原村集体经济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予以确认,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张榜公布,报乡镇(街道办事处)农经部门审核鉴证备案,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三)股权设置。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合理确定折投量化的范围和股权设置的类型。折股的资产范围,原则上是村集体的经营性净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含集体土地),暂不列入折股量化的范围。股权设置的基本原则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有股,按贡献大小适当体现差距。股权类型一般可以设置人口基本股和劳动贡献股两种,根据发展需要可以增设现金投入股,但严禁强制要求组织成员现金入股。股权中一般不设集体股,确需设立集体股的,集体股比例一般不宜过高。

(四)股东身份界定及股份量化。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的股东是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规定时点在册的本集体经济组织人员。人口基本股量化,凡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论年龄大小,一律按人口平等享有股份。劳动贡献股量化,主要根据村民在村的实际劳动年限,实行分期分级定挡的办法,确定村民劳动贡献股份;股份持有人对该股份享有所有权,股份可以继承、馈赠、转让,但不得抽回。股份量化到人的工作结束后,由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向持股成员出具经省级农经部门监制的规范的集体资产记名股权证书,作为享受收益分配的凭证,今后不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

(五)收益分配。股份合作组织的分配方式应包括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两个层次。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的收益在依法缴纳国家税金和有关规费后,可以按规定提取一定的公积公益金,再按同股同利的原则进行股份分红。股份合作组织发生亏损时,应相应降低股份价值,直至价值为零,社员只承担有限责任。未设集体股的股份合作组织,村级组织的正常开支、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通过提取公积公益金的方法解决。对设有集体股的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其集体股的收益应专门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结余部分可作为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列入公积公益金管理。

(六)制订章程。实行改革的村应拟订股份合作组织章程草案,主要包括组织的名称、性质和职能;股东确认、股东的权力义务以及股东代表的产生办法;股权的设置和具体量化方案;管理机构设置、产生办法及职责;资产的经营管理与保值增值责任考核办法;财务管理与收益分配办法等内容。章程草案必须广泛征求意见,报乡镇农经部门审核后,提交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七)管理机构。农持社区股份合作组织要按照章程,参考股份合作制企业,设立法人治理机构,主要包括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最高权

力机构,每个股东(代表)享受平等权利,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度。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投资决策、经营方针、年度计划及执行情况,须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董事会作为股东(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和日常工像机构,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主要负责制定股份合作组织的发展规划和资产经营方案。董事必须是所在股份合作组织的股东,董事长是股份组织的法人代表,由董事会选举产生。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对集体资产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等实行有效监督。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不能相互交叉兼职。

四、加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各地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大考核力度,积极稳妥地实施改革。

各地在改革过程中,对一些重要问题要慎重研究、仔细分析,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尊重民意。已开展这项改革的地方,要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提高。尚未开展此项改革的地方,要摸清情况,认真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开。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通力合作;加强服务,确保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顺利进行。农经部门要加强对改革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的具体指导,开展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经济统计和内部审计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督,依据政策法规,及时办理有关鉴证、审批、登记手续,做好相关具体工作。工商部门要加紧调研,尽早出台政策,明确股份合作组织的集体经济组织性质,解决其法人地位问题。在有关政策尚未明确前,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可暂不进行工商注册登记。财政、税务、审计、土管、民政、城建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加强调查研究,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形成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合力。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5年9月4日

第四篇: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文件

浙委办[2010]20号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 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各级机关开展“深化

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确保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在全省各级机关开展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为重点,以勤政、廉政、善政为目标的“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以及省委十

1二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巩固近年来加强作风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倡导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优良作风,确保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的全面落实,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目标要求

通过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加强机关勤政廉

政善政建设,着力解决各级机关及工作人员中存在的工作不实、干劲不足、执行不力、管理不严、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使“庸、懒、散、乱”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吃、拿、卡、要”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使各级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从而在全省各级机关进一步营造干事业、抓落实、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三、主要任务

1.认真抓好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

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好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时期浙江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各级领导干部

要切实增强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继续坚持蹲点调研、定期下访和接访等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基层一线特别是经

济相对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着力解决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全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

3.扎实开展“千局万站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活动。以“服

务效能大提速”为抓手,深化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让人民满意”为内容的“三服务一满意”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涉企“五项治理”(治理依靠部门影响和行业垄断地位向企业乱收费的中介机构、治理向入会企业滥收会费的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治理向机动车辆乱收费行为、治理设置和收费不规范的道路收费站点、治理企业反映强烈的部门产品和设备质量检验检测收费标准过高问题),开展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负担工作,严肃查处涉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全面推行效能监测点制度,健全软环境检测网络。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深化“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推进服务效能型基层站所建设。

4.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进行政许可职能整合和集

中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完善省、市、县(市、区)三级行政服务体系,促进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切实解决行政审批中存

在的环节过多、周期过长等问题,促进行政审批公开透明、廉洁高效。进一步缩短审批承诺时限,大力推广并联审批和多证联办等制度,提高审批和办事效率。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代办制和督查制,努力解决政府性投资项目效率低下问题。

5.加大“四条禁令”执行力度。严格执行在工作日或公

务活动中“严禁擅离岗位、擅离职守;严禁网上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严禁中餐饮酒;严禁在办事、办证中接受当事人宴请和礼品、礼金”的规定。认真落实《浙江省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从严查处“庸、懒、散、乱”和“吃、拿、卡、要”行为,公开曝光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

6.广泛开展“五查五看”活动。一查政令是否通畅,看

是否存在“中梗阻”、“下搁浅”等问题;二查机关作风,看是否存在冷漠生硬、作风粗暴、“吃、拿、卡、要”、严重影响机关形象和声誉等问题;三查工作效率,看是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问题;四查依法行政,看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五查执行规定、完成工作任务,看是否存在不到位、不落实等问题。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等制度,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遵守工作纪律、出勤情况和工作效率的考核和管理,切实消除随意不出勤、上班混日子和办事低效率等现象。对“五查五看”

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纠正和处理。对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按《公务员法》、《公务员辞退规定(试行)》的规定予以辞退。对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等违纪行为,按《公务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动员部署。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

识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抓好动员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措施,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2.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工作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

加强监督检查,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推动各级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要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确保“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总结工作经验,建立长效机制。深入贯彻省委《关于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对各地加强作风建设和今年“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

要认真总结推广,及时把成熟的做法转化为制度和规定,不断健全和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4.加强检查指导。各有关部门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示范村由市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符合条件的由市委、市政府授予“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称号;其它整治村由县级政府组织验收。各市推荐一部分建设标准高、示范作用强的示范村报省有关部门组织验收,达到要求的由省委、省政府授予“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称号。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2月26日

第五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的江苏

【发布单位】810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6-02-27 【生效日期】1996-02-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制订的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会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6年2月27日苏政办发〔1996〕5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的《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会暂行办法》转发给你们。在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会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探索运用职工入股形式,改进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提高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度,调动职工积极性,探索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增强公司凝聚力,规范职工持股的组织和行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家关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职工持股会是指依照本办法设立的工会领导的从事内部职工股管理,代表持有内部职工股职工行使股东权利并以工会社团法人名义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

第三条 第三条 内部职工股是指依照本办法规定设置的,由职工个人自愿货币出资与企业用历年工资结余派给职工的股份相结合形成,由公司职工持股会统一管理的特定股份。

第四条 第四条 公司设立职工股必须坚持国家股控股。

第五条 第五条 募集职工股应坚持职工自愿认购的原则,不应强行摊派。工会应全过程指导职工持股会的工作,切实保障职工权益。

第六条 第六条 职工股股本金仅限向本企业投资。

第七条 第七条 职工持股会代表所有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作为一个股东参加股东会,行使股东权利并以其全部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八条 第八条 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通过职工持股会按持股额享有相应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章 职工持股会的设立程序

第九条 第九条 建立职工持股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照《公司法》规定条件设立或改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近3年连续盈利;

(三)企业发展符合产业政策,预测今后3年内经济效益较好;

(四)企业工会组织健全,能独立负责开展工作,有承担组建职工持股会的能力,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五)原企业资产必须重新评估并到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股权重新确认手续。

第十条 第十条 建立职工持股会的程序是:

(一)由公司发起单位(已建公司由董事会)与企业工会共同提出和制定建立职工持股会的方案;

(二)股东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方案;

(三)工会根据通过的方案组织筹备工作;

(四)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审批;

(五)经审批同意后,由工会组织实施,正式建立职工持股会。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企业申请设立职工持股会,由地方总工会会同体改委、经委、国资管理部门审批。企业上报送审的材料应包括:

(一)关于建立职工持股会的申请报告;

(二)关于建立持股会的方案(含职工股的发行方案、比例、范围、价格、方式,持股会组织管理方式等内容及企业盈利情况的预测报告);

(三)股东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建立职工持股会方案的决议;

(四)工会社团法人资格证明;

(五)持股会章程(草案);

(六)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应对职工持股会的职能、管理方式等重要内容做出规定)。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职工持股会章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持股会的性质、宗旨和职能;

(二)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

(三)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四)股本构成;

(五)股份管理的办法;

(六)红利分配的办法;

(七)财务管理和审计;

(八)其他。

第三章 职工持股会的组织机构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职工持股会应建立管理委员会,职工持股会管理委员会是内部职工股的管理机构,对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负责,并接受其监督。管委会设主任1名,干事若干名,根据需要可设副主任1名。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持股会管委会主任由工会推荐并经职工持股会会议选举产生。副主任、工作人员经管委会主任提名后由职工持股会表决通过。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管委会主任作为职工持股会的代表参加股东会,在股东会决策过程中,应充分代表持股职工利益,反映持股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职工持股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决定以下事项:

(一)审议通过《职工持股会章程》;

(二)选举职工持股会管理委员会成员;

(三)听取管理委员会主任就参与股东会决策及管委会工作的汇报;

(四)讨论决定职工持股会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持股会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收集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关于需提请股东会讨论、决议的问题的意见;

(二)召集召开职工持股会会议;

(三)办理和管理职工持股名册和职工持股卡;

(四)办理职工入股、增股、减股、退股、内部转让等事宜。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职工持股会管委会必要的人员编制、费用、办公场地由公司负责提供,管委会的活动费用支出应定期公布,接受职工监督。

第四章 职工股的发行与管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职工股总额和比例的设置应参照公司股权和职工实际出资能力。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职工持股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职工自愿货币出资;

(二)将公司工资结余派给职工;

(三)经股东会同意的其他合法形式。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职工对其货币出资部分具有转让权。其转让范围仅限于公司内部人员。转让双方须到管理委员会办理增、减股手续。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指企业派股是指企业为加强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根据职工工龄、岗位、贡献用企业历年的工资结余派给职工的股份。企业派股方案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审议后决定。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职工对企业派股部分不享有所有权,转让权,继承权,仅享有分红受益权。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在本公司工作满1年,并与其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包括外派人员)可购买职工股。

公司及其分公司在册管理的离退休职工是否购买本企业职工股,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决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董事长、经理出资认股额一般不得低于职工平均出资认股额的2倍,亦不得高于5倍。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公司应当在登记注册或变更登记后,向职工持股会交付由公司董事长签发的、与职工出资额(包括其他来源)相对应的股权证。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职工持股会应当建立职工持股名册,作为管理职工股的依据。

职工持股名册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持股职工姓名、身份证号码、工作证号码、住所、持股卡号码;

(二)职工所持股份金额、本人签章、经手人签章;

(三)职工入股、增股、减股、退股等数额、日期及有关记录;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职工持股会统一发放持股卡,由持股职工本人保存,与职工本人身份证、工作证或离退休证同时使用方为有效。

职工持股卡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持股职工姓名、身份证号码、工作证号码、职工持股卡号码;

(二)职工所持股份金额、入股、增股、减股日期及有关记录,经手人签章;

(三)职工持股会管委会主任签章;

(四)发卡日期及注意事项。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持股职工经批准脱离本公司或者死亡,公司应参照公司上年度每股净资产值将职工货币出资形成的股权购回,同时将派股收回。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公司购回的股份留作新职工认购。新调入职工1年后可按规定自愿购买职工内部股。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职工持股会依法从企业获得股利后,按职工个人持股数额进行分配。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职工持股会有下列情况之一,可以解散:

(一)企业破产、关闭;

(二)企业被兼并解散;

(三)持股会同意转让全部股份给其他股东,决议解散。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持股会解散时,由职工持股会代表和有关财务人员组成清算小组,进行清算。持股会依法得到清偿财产,由清算小组按照职工持股比例进行清退。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上一篇:建设美丽新家乡征文下一篇:技术人员保密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