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治教学经济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探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度出现了被边缘化、标签化、空泛化的现象,尤其在一些场合甚至出现了“三失”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在教材中的“失踪”、学科中的“失语”、论坛中的“失声”三个方面。面对这种状况,我国要及时改善这些问题,努力建立一个全新的、全方位的、更加科学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本文从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建立过程出发,通过解读历史面向未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奠基石,采取文献研究法、分析归纳法和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等科学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该话语体系在历史方面、理论方面、教育教学方面、大众传媒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困难。其中历史方面包括:苏联范式的持久性影响、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主导权与控制权根深蒂固;理论方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理论性不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未能充分与现实呼应;教育教学方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地位的虚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的边缘化;大众传媒方面包括: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文数量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传播渠道单一。进而分析该话语体系面临困难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主要集中在该话语体系相关概念不够明晰、对该话语体系重视程度不高、该话语体系基本理论的创新性不足、未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等方面。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从实际问题、理论基础、基本范畴、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主要途径及举措,以此来指导中国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紧紧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话语体系;中国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科专业: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4.4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7 论文创新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

2.1 话语体系的相关概念

2.1.1 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

2.1.2 话语体系的本质特性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相关概念

2.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涵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本质特性

2.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2.3.1 两者研究对象的关系

2.3.2 两者研究目的的关系

2.3.3 两者方法论的关系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形成

3.1.1 毛泽东对该话语体系的探索

3.1.2 改革开放后党的领导人对该话语体系的发展

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新境界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原因

4.1 该话语体系在历史方面的制约因素

4.1.1 苏联范式的持久性影响

4.1.2 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主导权与控制权根深蒂固

4.2 该话语体系在理论方面的制约因素

4.2.1 该话语体系的理论性不够完善

4.2.2 该话语体系未能充分与现实呼应

4.3 该话语体系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制约因素

4.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地位的虚化

4.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在高校课程设置中边缘化

4.4 该话语体系在大众传媒方面的制约因素

4.4.1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文数量少

4.4.2 该话语体系的传播渠道单一

4.5 该话语体系面临制约因素的原因分析

4.5.1 该话语体系相关概念不够明晰

4.5.2 该话语体系被重视程度欠缺

4.5.3 该话语体系基本理论的创新性不足

4.5.4 未能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5.5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5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途径与举措

5.1 坚持对该话语体系实际问题的研究

5.2 增强对该话语体系理论基础的研究

5.3 加强对该话语体系基本范畴的研究

5.4 强化对该话语体系基本原理的研究

5.5 深化对该话语体系中理论体系的研究

5.6 着力于该话语体系方法论的研究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深基坑技术建筑工程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小化工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