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论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城乡教育差距广为社会关注。有人说,城市的学校像欧洲,农村的学校像非洲;城市中小学的一间教室相当于农村的一所学校。很显然,这是城乡经济差距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我国当前的城乡经济差距是一个严酷的现实。

第一篇:农村小学教育论文

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财政投资资金支出结构分析

摘要:利用《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相关年份数据,从总量、增速、占比以及占比情况的描述统计等角度,分析1998~2004年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投资四类主要支出项目的变化趋势。研究结论认为:现阶段农村初中与小学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总量低,名义环比增长速度不及财政支出、义务教育经费及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的增速;农村小学、初中各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比例变化趋势趋于相似;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存在差异:组内差异最大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个人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组间数据中差异最大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

关键词:农村;初中;小学;财政投资;资金支出结构;义务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总量长期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户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群素质改善的因素之一;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结构优化则与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改善、投资效率提升呈现正相关关系。许多研究者(比如安彦林,2005;胡东兰和汪欣,2005;王德文,2003;张玲等,2002;等等)都曾考察过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结构问题。研究的大部分结果表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管理级次过低;对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投资的分配不合理;教育投资的城乡地区差距大。江文涛(2006)利用1998—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现状,研究的重点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政策性因素特征。与本文出发点类似的是,申亚民(2003)曾考察过中国西部教育投资使用结构并撰写了文章,该文依据经济学边际技术替代率思想,通过西部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以及利用等效率曲线寻找西部教育投资使用的合理范围。目前,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性投资支出结构特征、现状的研究鲜有文章触及。本文主要关注于农村地区间的基础教育国家财政性投资支出结构,试图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描述现阶段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国家财政性投资支出结构的动态特征,以便为优化投资方向提供实证证据。

一、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财政投资结构分析

(一)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财政投资结构分项目数量与增速分析

1.国家财政性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投资总量与增速

从总量上看,根据下页表1中数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家财政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快速增长,增建甚至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1993年,我国农村初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额118.64亿元,农村小学财政性教育经费231.97亿元;到2003年,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376.42亿元和766.41亿元,比1993年分别增长了2.17倍和2.30倍;到2004年,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468.28亿元和925.33亿元,比1993年分别增长了2.95倍和2.99倍。2004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总额达到1 393.61亿元,2003年达到1 142.83亿元,2003年比1993年增长了2.26倍。1993—2002年同期,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03倍。这说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是超前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符合教育经济理论的要求。从增长速度上看,现阶段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在表1中,财政性农村义务教育名义环比增长速度只在2001和2004两个年份高于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的名义环比增速。根据下页表2,从环比增长率角度比较,财政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环比增长率仅在2001年、2002年和2004年三个年份超出我国财政支出环比增长率,其余年份均低于财政支出环比增长率;如果从年均增长率方面考虑, 1997—2004年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年均增长率13.43%,1997—2004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年均增长率15.44%,均低于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16.61%和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7.83%;如果从增长倍数上来比较,2003年与1993年相比,我国财政支出增长了4.31倍,同期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增长了2.26倍。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财政支出增长速度高于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但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政府投入占的比例逐年升高,近两年,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速度正在加快。1993年,政府对农村初中的财政教育拨款占农村初中教育经费的比例为56.91%,2002年上升到72.26%,2003年上升到73.48%。1993年,政府对农村小学的财政教育拨款占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比例为58.64%,2002年上升到76.77%,2003年上升到77.79%。从比例上看,我国财政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比例基本处于上升态势,但其占教育经费、财政支出比例一直处于下降态势。

2.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投资总量分类别数量与增速分析

从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结构分项目数量与增速角度分析,由表2、表3数据,农村初中、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中,7个观察期期间以事业性经费支出为主体;事业性经费上升幅度较设备购置、基建建设等投资快,农村初中事业性经费1998年为237.70亿元,2004年上升到549.31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131.09%,7个观察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4.98%;农村初中个人部分经费,1998年为154.32亿元,2004年上升到403.25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161.31%,7个观察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7.36%;农村初中公用部分经费,1998年为83.38亿元,2004年上升到146.06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75.17%,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9.79%;基建支出经费1998年为30.45亿元,2004年下降到22.10亿元,2004年较1998年降低了27.42%,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5.20%;设备购置费1998年为12.22亿元,2004年上升到19.22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57.28%,平均每年增长7.84%。农村小学事业性经费1998年为479.36亿元,2004年上升到1033.19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115.54%,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3.65%;农村小学个人部分经费1998年为341.31亿元,2004年上升到825.30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141.80%,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5.85%;农村小学公用部分经费1998年为138.05亿元,2004年上升到207.89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50.59%,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7.06%;基建支出1998年为45.50亿元,2004年下降到31.10亿元,2004年較1998年降低了31.65%,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6.14%;设备购置费1998年为17.61亿元,2004年上升到22.68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28.79%,平均每年增长4.38%。反映义务教育财政紧张程度的公用经费指标农村初中从1998年的83.38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146.0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79%;农村小学从1998年的138.05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207.8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06%。从上述数据基本反映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总量水平目前处于保证人员基本工资稳定状态。

从趋势上看,在图1和图2中,1998—2004年全国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经费四类主要支出项目总量变化上升和下降包含的类别以及趋势基本一样。7个观察期间,事业性经费、个人部分、公用部分均呈上升趋势,但公用部分经费上升势头教为平缓,曲线没有代表事业性经费和个人部分的曲线陡峭。在图3和图4中,1998—2004年全国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经费四类主要支出项目名义环比增速,事业性经费和个人部分经费趋势大体一致,但公用部分经费和基建支出经费区别较大,尤其是基建支出,农村初中经历了先增后减再增的三个阶段;农村小学经历先增后减两个阶段。

(二)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财政投资结构分类别占比情况分析

从农村初中教育财政资金投资构成比例中,事业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从1998年的88.65%上升至2004年的96.13%,上幅7.48个百分点;个人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从1998年的57.55%上升至2004年的70.57%,上幅13.02个百分点;公用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则由1998年的31.10%下降至2004年的25.56%,降幅5.54%;基建支出经费中教育经费的比例由1998年的11.36%下降至2004年的3.87%,降幅7.49个百分点;公用部分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和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分别从1998年的31.10%和11.36%下降至2002年的24.45%和2003年的3.04%最低点,再上升到2004年的25.56%和3.87%(如图3所示)。四类支出项目占比情况年均增长率高低次序分别为:个人部分、事业性经费、公用部分、基建支出。

从农村小学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比例(表4)中, 事业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从1998年的91.33%上升至2004年的97.08%,上幅5.75个百分点;个人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从1998年的65.03%上升至2004年的77.54%,上幅12.51个百分点;公用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则由1998年的26.30%下降至2004年的19.53%,降幅6.77%;基建支出经费中教育经费的比例由1998年的8.67%下降至2004年的2.92%,降幅5.84个百分点;公用部分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和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分别从1998年的26.30%和8.67%下降至2002年的18.08%和2003年的2.44%最低点,再上升到2004年的19.53%和2.92%(如图4所示)。四类支出项目占比情况年均增长率高低次序分别为:个人部分、事业性经费、公用部分、基建支出。

农村小学、初中教育财政资金投资构成比例中,农村小学、初中各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比例趋于相似。在各支出构成比例中, 升幅变化幅度以及升幅增长速度最大的均为个人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降幅变化幅度最大的农村初中为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农村小学为公用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下降速度最快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基建支出(分别为:-11.02%和-10.55%)。

(三)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财政投资结构分类别描述统计分析

农村初中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中,标准差(由于其易受基数影响,仅能表明分组数据间的绝对差异)最大的为个人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5.30,说明各年份间个人部分经费中农村初中教育经费构成比重(同组数据间)数据分散程度最大,存在较大差异;标准差最小的为公用部分经费占农村初中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55,说明各年份间公用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构成比重数据分散程度较小,基本上不存在差异。事业性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88;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89,说明各年份间上述两项项教育经费构成比重数据有一定程度分散,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农村小学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比例标准差最大的为个人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5.18,说明各年份间个人部分经费中农村初中教育经费构成比重数据分散程度最大,存在较大差异;标准差最小的为事业性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15,说明各年份间公用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构成比重数据分散程度较小,基本上不存在差异。公用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3.17;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18,说明各年份间上述两项项教育经费构成比重数据有一定程度分散,存在一定程度差异。

在上述四类分组数据之间,农村初中、农村小学教育财政资金投资构成比例的变异系数(由于其不受基数影响,能表明分组数据间的相对差异)由高到低排序完全相同,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最大, 数值分别为0.5124和0.4921, 说明其在各年份中四类教育经费支出构成比重中数据分散程度最大;事业性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最小, 数值分别为0.0305和0.0225;其余两项由高到低依次为: 公用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分别为0.0932和0.1473,个人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分别为0.0791和0.0700。

二、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总量增长较快,但1998—2004年财政性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名义环比增长速度仍低于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和财政支出的名义环比增速。第二, 1998—2004年间,农村小学、初中教育财政资金投资构成比例中,农村小学、初中各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比例变化趋势趋于相似。在各支出构成比例中, 升幅变化幅度以及升幅增长速度最大的均为个人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降幅变化幅度最大的农村初中为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农村小学为公用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下降速度最快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基建支出。第三,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存在差异。组内差异最大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个人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分别为5.30和5.18。组内差异最小的,农村初中为公用部分经费占农村初中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55,农村小学为事业性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15。组间数据中差异最大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分别为0.5124和0.4921;组间数据中差异最小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事业性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数值分别为0.0305和0.0225。

参考文献:

[1] 安彦林.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结构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6).

[2] 陈锡文.中国政府支农资金使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

[3] 胡东兰,汪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分析[J].甘肃农业,2005,(8):12-13.

[4] 李继香.当前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4,(2).

[5] 申亚民.中国西部地区教育投資使用结构研究[J].唐都学刊,2003,(3).

[6] 孙国英.教育财政:制度创新与发展趋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 孙文基.关于财政教育支出的经济学思考[J].财政研究,2003,(8).

[8] 王德文.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和出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3,(11).

[9] 王雍君.中国公共支出实证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0] 张玲,曹艳春.中国教育投入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

作者:曾以禹

第二篇: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城乡教育差距广为社会关注。有人说,城市的学校像欧洲,农村的学校像非洲;城市中小学的一间教室相当于农村的一所学校。很显然,这是城乡经济差距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我国当前的城乡经济差距是一个严酷的现实。教育原本应该是缩小这种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现实却是,城乡教育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这首先表现为城乡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这将直接导致未来城市和乡村居民在知识结构、经济地位和收入方面差距的扩大。这样,义务教育阶段的差距使城乡孩子在人生起跑时就不公平。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这是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原因所在,这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占GDP比例的2%。这2%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教育中。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经过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是微乎其微,有的地区甚至是零。

2.教学设备奇缺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自然会导致教学设备的缺乏。在城市中小学教师都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情况下,许多农村中小学还在为老师们办公用的笔墨纸张而发愁。当北京一些重点中学拥有学生专用的科学实验大楼,装备了设备先进的各类实验室、现代化的电教中心、汽车模拟驾驶室以及远程教室、行星英语教室、多媒体视听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等多种专用教室时,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依然靠自制的直尺、三角板,用一张嘴、一支粉笔向学生传授知识。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流失严重

江汉大学教授高双桂等人以22省区的47个县为调查样本,调查了解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失严重、补充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一般来说,从农村流向中心城区重点中小学的教师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而很少有城市地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向农村流动。这种单向流动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下降,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

4.教师收入低,职业认同感差

教师工资调查数据表明,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月工资收入在800元至1500元之间的占了多数,月工资收入在1500以上所占的比例很少,在35岁以下的教师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占到了30%以上,甚至还有月工资仅有200元的中学教师。低工资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年龄越小对工资待遇不满意的程度越大。

二、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对策

1.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实力

只有不断提高农村自身的经济实力,夯实农村经济基础,才有可能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教育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农村自身经济的发展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前提。在我国当前城乡差距过大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通过政策的倾斜来扶持农村的发展,才是解决农村教育落后的先决条件。

2.大力推进教育法规建设,积极推动《教育经费投入法》的立法工作

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明显滞后的实际情况,国家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从“扶农到扶教”,要统筹安排彻底解决农村学校负债运行的问题。大力加强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人大、政协必须督促检查地方各级政府全面履行对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的法定责任。

3.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都会有追逐利益的倾向,教师也不例外。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品德高尚,不为金钱、名利所动;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求教师能发挥其效用,实现教师的价值。这对农村教师来说多少有些矛盾,因为农村教师在工资低、教学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在家庭中对家人无法实现其价值,在学校里对学生也不能发挥其潜能。所以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不能搞农村教师工资的歧视政策。另外,要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农村教师提高学历计划,鼓励农村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对于取得高学历或相关证书的教师,要相应提高其工资和福利待遇。

4.建立完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福利水平

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基本的保险如养老、医疗等虽然和城市教师一样都有,但是因为地处农村,有些福利难以享受或是享受不到。比如一年一次的体检,因为有的农村地处偏僻,使得当地教师如果想享受这个福利,就要花大量时间、路费和精力去城里做体检,这样就可能会觉得不划算而放弃。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只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给予教师切实的福利,解除农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才能起到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起清.西部农村初级中学基本问题调查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1).

[2] 李建平.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唐立平

第三篇: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及农村教育变化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农村居民个人素质的有效措施,是当前和谐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5年以来,国家开始推动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多媒体设备、网络技术以及多种现代教学设备在农村教育中的加入极大的提升了农村教育的进行质量,推动了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现代技术的应用给教育过程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教育变化

引言

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强化对农村教育的技术以及教学资源的支持,推动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1多媒体教育技术概述

2005年之后,我国的农村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技术支持,农村教育中也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多种信息表现形式相结合的一种操作技术,极大的提升了信息的传输效率,有着较为突出的集成性、交互性以及实时性。且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且借助视频以及音乐等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左燕红。

1.2多媒体教学技术对教学设备的影响

以往的農村教育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的缺乏,教学设备不足,教师难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完成课程教学,对教学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传统农村学校中的资源主要是教材,课外读物、网络资源、教学设备等教学缺乏,且教学中使用的教具也使用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当前农村教学中的使用极大的缓解了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缺乏的问题,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媒体资源在使用中可以直观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方便了教师使用虚拟实验等形式来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实验视频和操作步骤展示文件等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在降低对学校教学资源依赖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一些实验步骤的掌握质量,优化了课程教学质量。

1.3多媒体技术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和使用能力,以此来优化自身的教学素质,推动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的发展。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完成对先进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思想的学习。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教师需要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资源使用能力以及网络资源筛选能力,对教师的个人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技术还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的缺乏,学生在学校中难以使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提升学习质量。多媒体技术在农村教学中的普及保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灵活的选择自己需求的学习资源。教师也能在教学中为学生制作视频和音频等学习资料,方便学生的日常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4多媒体技术对课堂结构的影响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多媒体技术中视频等教学资源的使用便于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2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是农村远程教育系统的基础,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来优化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了农村教育的现代化程度。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方便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获取信息,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信息,对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往往配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兼容性以及交互性方便了教师对互联网技术进行使用,提升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结合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是结合卫星系统来完成对网络信息的发送,完成远程教育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方便教师在教学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远程教学系统还可以将信息储存在本地,借助局域网的形式来对资源进行分享,方便本地的教师进行查询和使用。这类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是建立在已有计算机教师的农村学校之中,对于教师的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相对于微信通信网络系统,借助有线系统以及局域网系统实现的网络系统被称作地网,这一系统形式更适合当前的农村地区教学使用。地网的覆盖面积更广,可以在大多数农村学校中使用,降低了建设成本,有助于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也避免了农村教育发展中资源问题的影响。地网系统也解决了网络使用中可能存在的网络传输速率问题,可以快速的进行视频等教学资源的 传输,有效的优化了农村教育中的信息传输使用效率。

3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当前的农村教育中,许多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极大的提升了教学效率,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当前农村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设备包括电子白板、电子绿板以及教学一体机等设备。电子白板是当前现代教育中使用较多的教学设备,这一设备结合了传统的板书功能以及现代的信息技术功能。借助网络,电子白板可以在教学中实现和计算机功能的融合,借助投影等设备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显示,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记录。除此之外,电子白板还可以联动多媒体功能,实现对视频的播放,方便了当前农村教学中一些教学资源的播放,优化了教学效率。在现代化功能之外,电子白板也可以完成传统教学板书功能,方便教师的授课。电子白板的使用避免了传统板书的粉尘等问题,优化了教室环境,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实现了对教学资源的直观展示,对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电子白板之外,教学一体机的使用更是提升了农村教育课堂的现代化程度。借助信息管理一体机,教师可以构建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一体机可以完成板书、多媒体资源的展示等功能,同时,一体机也可以辅助教师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优化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语

在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对于农村教育的重视性不断提升,提升了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丰富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的资源,推动了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质量,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邓红,丁长青,王腾.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5):97-101,107.

[2] 凡勇昆,邬志辉.农村教育现代化的解释逻辑和价值定位[J].教育科学研究,2015,(7):10-15

[3] 张巧燕.“三农”问题战略下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7,(8).

[4] 邬志辉.乡村教育现代化三问[J].教育发展研究,2015,(1):53-5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功和(1983年1月—),男,汉族,湖北大冶市人,农村中小学教师;

第二作者:周颜(1992年1月—),男,汉族,湖北嘉鱼县人,农村中小学教师。

(作者单位:嘉鱼县牌洲湾镇蓝天抗洪英雄中学)

作者:王功和 周颜

上一篇:家庭教育问题论文下一篇:有效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