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分析

2022-09-11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对乳腺癌的恐惧以及对糖尿病用药依从性的烦躁 , 患者存有焦虑心理 , 焦虑的心理是患者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 , 长时间的焦虑会使患者的内分泌失调并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1], 理解患者焦虑的心理有其必要性 , 该研究通过对比研究 , 探讨心理护理对患者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对照组24例 , 年龄33~76岁 , 平均年龄 (47.29±12.41) 岁;病程2~16年 , 平均病程 (4.99±3.21) 年 , 入院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5例 , 入院后经过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9例;实施乳癌根治术14例 , 改良术10例。对照组患者24例 , 年龄32~76岁 , 平均年龄 (46.93±11.43) 岁;病程3~16年 , 平均病程 (4.51±3.72) 年 , 入院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6例 , 入院后经过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8例;实施乳癌根治术13例 , 改良术11例。

1.2 病例入选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乳腺癌的诊断均经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该研究病例排除心、肾等器官具有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 , 排除具有神经精神症状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 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 排除具有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及文化水平极低不能自行完成焦虑自测的患者[2]。

1.3 研究方法

该研究将该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的48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采用焦虑自测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测评 , 每组24例 , 一组为对照组 , 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 另一组为观察组在整体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技能型心理干预。心理护理的方法如下:在患者入院时即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的环境 , 并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 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沟通的技巧 , 尽可能使沟通达到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过程、熟悉医疗环境的同时 , 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增加患者的对乳腺癌以及糖尿病的了解 , 对于行乳房切除术的患者要针对患者对形象改变难以接受的护理 , 并告知其对形象改变的弥补方法 , 帮助患者树立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同时 , 让患者明白尽管糖尿病会影响患者乳腺癌手术的术后恢复 , 但是经过合理的运动与饮食控制 , 患者的血糖对疾病的影响不大 , 以减少患者对疾病的顾虑。此外 , 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要动作轻柔、态度亲切 , 增强患者的归属感 , 并可使用成功案例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 , 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两组患者出院之前再次对患者进行焦虑测评。

1.4 疗效评价标准

焦虑自评量表 (SAS) 分界值为50分 , 低于50分为正常 ,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重度焦虑 ,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3]。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的两组患者身高、年龄、体重、病程上的差距应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 并采用差方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 评价结果显示P<0.05( 评价结果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反之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 结果显示 ,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 该研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 ,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水平较治疗前改善的不明显 ,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水平较治疗之前明显改善 , 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3 讨论

通过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我们发现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疾病的担忧:者几乎是所有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 ,由于患者本身缺乏对疾病的了解 , 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患有乳腺癌之前就已经有多年糖尿病史 , 对于长时间的服药已经处于一种疲惫的状态 , 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较低 , 而患者对于“乳腺癌”仅是“绝症”, 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在手术之后进行化疗的时候发现血糖情况异常 , 多数患者对化疗并没有正确的认识 , 夸大化疗副作用 , 在化疗的过程中出现血糖情况异常会使患者更加恐惧 , 所以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会因自身疾病的干到恐惧 , 进而产生焦虑的心理。2对陌生环境的焦虑:由于大多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兼顾家庭与事业 , 所以 , 在生活中多比较繁忙 , 一般很少有时间将经历放在不断的探索新生事物上 , 因此 , 较缺乏熟悉新环境的能力 , 当患者被确诊送入医院之后 , 患者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改变 , 医院的环境相对于患者而言也会比较陌生 , 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有忙碌的僧或模式变得清闲 , 患者的适应能力又不是很强 , 所以 , 患者在住院期间会产生焦虑的心理。3对家庭稳定性担忧:由于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就是手术治疗放化疗 , 手术方式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却低估手术切除的范围。乳房这一器官是女性主要性征之一 ,能体现女性曲线美 , 如果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则会导致患者的身体的器官的缺失 , 进而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 即便是采取保乳手术的方式来对患者急性治疗 , 患者也会担心手术留下的切口以及术后的复发几率。特别是年轻的患者 , 担心手术之后对自身形象的影响 , 以及手术之后伴侣会对自身缺失介意 , 所以 , 患者会因此产生焦虑的心理。4对治疗费用的担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多数是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 , 在对患者的进行治疗的时候 , 对患者进行诊疗与护理所需要的费用较大 ,手术与属猴的放化疗也同样需要较多的费用 , 而大多数患者来自于普通家庭 , 家庭的俄经济能力有限 , 而乳腺癌与糖尿病的的好发人群均是中年患者 , 这一年龄段的女性 , 大多在社会与家庭中扮演支柱的角色 , 且父母已经退出工作岗位 , 子女多在读书 , 家庭的经济负担比较重 , 加上糖尿并需要长期用药物控制 , 所以 , 患者会特别关注治疗费用多少 , 进而产生焦虑的心理。5亲人的担忧:该类疾病的患者年龄段多处于中年时期 , 患者的本身由于母性的关系 , 会将父母、子女、配偶看的比自己还要重要 , 且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的子女多在读书 , 还没有长达成人 ,患者在住院期间会担忧家人的生活情况 , 更有甚者会担心自己去世之后情人的生活状况 , 进而产生焦虑的心理。

针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 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心理护理:1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在对糖尿病合并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 且态度要和蔼亲切 , 使患者了解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只要及时正确的治疗是可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首先要使患者明确乳腺癌经过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之后 , 患者的5年生存率乃至10年生存率都是较高的 , 并可以使用成功病例向患者做心理暗示 , 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 , 使患者了解在对乳腺癌急性治疗的过程中血糖的控制方法 , 使患者技能保证疾病康复所需要的营养 , 又不至于引发血糖水平大幅度波动 , 此外 , 要使患者了解良好的心态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 例如 ,如果患者的过度紧张手术过程中会出现出血量增加的现象 , 而过度紧张会使机体的应急反应异常 , 进而手术的刺激会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 , 不利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疗。2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对疾病的的担忧应急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几乎是患者的本能 , 糖尿病合并乳腺癌的患者也不例外 , 患者入院后会本能的对医院单调的色调以及严肃的氛围产生恐惧的心理 ,因此 , 在患者入院之后首先要待患者熟悉本病区的环境 , 以减少患者的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 , 增加患者的归属感 , 同时 ,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要注意与患者的交流 , 避免给患者留下“冷漠”、“严肃”的印象 , 以增加患者的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 进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操作。3情感支持: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处于中年时期 , 有较强的母性 , 以及对家庭的责任心 , 在平日的生活中会照顾家人的生活 , 而在患病之后会有“我真没用”、“给家里人添麻烦了”等想法 , 因为如此 , 多数患者在患病之后有所需求的时候一般不会告诉家人 , 因此 , 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使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 进而可以给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 ,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的困然。

综上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疾病的治疗期间 , 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对家庭经济负担的担忧等会产生焦虑的心理 , 焦虑的心理会导致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4], 继而使患者的血糖升高 , 继而增加患者的感染的风险。通过对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 ,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使患者对疾病积极的配合治疗 , 促进疾病的良好转归。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的48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采用焦虑自测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测评,每组24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整体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技能型心理干预。并在两组患者出院之前再次对患者进行焦虑测评。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水平较治疗前改善的不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水平较治疗之前明显改善。结论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心理干预,乳腺癌,糖尿病,焦虑,影响

上一篇:国外环保公众教育经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下一篇:公共自行车系统中站点选址规划研究——以晋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