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2022-09-11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1]。该研究旨在进一步强调糖尿病营养指导的必要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 该院糖尿 病科收治 的糖尿病 住院治疗 患者23例,男137例、女97例,年龄平均(41.64±11.97)岁。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11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自愿参加该研究,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血压及空腹血糖等临床信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 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对照组117例患者均施行常 规糖尿病护 理措施,包括传统内科护理、饮食教育、心理疏导、餐前后血糖监测、用药指导、糖尿病相关症状护理。

1.2.2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117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营养指导措施,其具体措施包括:1糖尿病患者营养需求讲解,告知患者其所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水等,使其充分认识到均衡营养的重要性。2各种营养素需求指导,蛋白质需求应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无肾脏损害患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若有肾脏损害则须适当限制,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实物包括蛋、奶、瘦肉、鱼等。正常人糖类的摄入量应为200~300 g/d,糖尿病患者应减少糖类摄入,尽量使用低糖粗粮,如蔬菜、大米等。糖尿病患者的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每天总能量的10%,胆固醇摄入<300 mg/d。避免进食动物油脂和肝、肾、脑等内脏类食物。因糖尿病患者主食摄入量较少,在矿物质和维生素方面应尽量满足,多食蔬菜、豆类、粗粮、海产品等,同时控制钠盐摄入量。3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少吃多餐,膳食平衡化[2]。

1.3 观 察及评价

住院一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监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组患者平均值差异。出院后随访3个月后查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其差异。

1.4 统 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一周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监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干预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6.79±0.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4±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72,P=0.0002)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慢性综合性疾病,患者病因以及患病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同时,糖尿病还会对患者的多个系统或者器官造成损害,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单纯采用针对糖尿病或者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常常难以达到治疗的效果[3]早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方面,营养膳食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仍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4]。

该研究结果中常规护理后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未达标,且在3个月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显示其前3个月血糖控制并不乐观。对于干预组而言,其空腹血糖平均值、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差异在餐后血糖和3个月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良好的依从性是开展诊疗工作的前提,在科学诊疗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专业护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

摘要:目的 探究营养指导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科收治的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34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营养指导,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监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干预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饮食指导措施的实施改善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压情况,且降低了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营养指导,糖尿病护理,临床效果

上一篇:连续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下一篇:解析科研人员积极性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