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2024-04-25

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精选6篇)

篇1: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通过不同渠道增加对疾病的认识,疾病谱从纯医模式向生物心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转移,而心理护理在护理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尤其是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眼病,患者视力所受影响大。患者一般都害怕失明,有焦虑、自卑的心理,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要想使眼科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工作

1.1首先患者来到住院病房,热情接待患者,及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对患者有一个好的影响,打消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特别要介绍住院环境,使患者熟悉所处位置,预防跌倒和坠床。因为服务质量的好坏涉及到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信心以及对医院的第一印象。

1.2作为护士,要同不同的患者打交道,与患者接触最密切、最直接。当患者刚入院时,因为患者视力差,陌生的环境会给患者造成恐惧紧张的心理,因此对医务人员言行十分敏感,而此时医生护士的言行有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心态和情绪,因而这时护士应耐心倾听病人的建议和意见,主动热情和病人交谈,运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进行卫生宣教,指导患者饮食休息,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1.3眼科的患者一般来住院时有很多是急诊,患者及家属希望能得到最快高效的治疗,所以我们及时通知医生来看病人,一边做好患者的入院处理,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让患者满意。这样既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患者也会积极地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好转和康复。

2做好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2.1护士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行为学等各种学科的边缘学科。护士作为一名健康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掌握以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为实施健康教育奠定基础。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健康教育的基本点。因此提高护士自身的业务素质势在必行。无论对普通人群还是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必须是实际而具体的,同时还要有的放矢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根据病人的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等仔细分析发病原因,结合病人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及致病危险因素的认识来,所以为使其知识水平能够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必须提高护士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护士的业务学习。

2.2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技术才能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

南丁格尔说过:“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技术操作,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热情的语言交流也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必备条件之一。执行治疗和护理各项操作时,态度要严肃、认真、细心、谨慎,语言要少而精,给患者充分的信任感。不断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素质,加强病情观察,以满足病人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最大限度促进疾病的好转和康复。

2.3要具备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健康教育的前提

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的护理人员,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就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教育对象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同时应用娴熟精湛的技术及满腔热情无私地为病人服务。在对病人的服务中,注意与病人沟通,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利于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病人情绪等心理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可信度,使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

2.4利用各种治疗护理的机会耐心细致地做好眼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既是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它又是病情变化的必然反应,始终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眼科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护士给患者滴眼药,滴眼液给药时间及用药方法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讲解饮食注意事项、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些小常识等等,与病人沟通,用美好的神情、语言、行为来调动病人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精神处于最佳状态,以形成良性循环,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2.5加强自己的修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首先以稳重娴熟的操作、大方得体的举止赢得患者的信任。要以诚恳的语言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的顾虑,以精湛的技术和善良、温和的态度,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要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病人在疾病各个阶段表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付诸实现。

3积极做好患者康复后的出院指导患者经过治疗护理,病情逐渐好转,身体逐渐康复,但我们必须告知患者出院以后的各种注意事项,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复诊。

保证充足的睡眠,精神一定要保持愉快。注意做一些康复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患者自入院到出院由于各种社会及心理因素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心理需要,要使患者积极配合做好各种检查和治疗,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恢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善于观察、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完全休整。

篇2: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收治的 80 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5 例,女性 35 例,45例属于精神分裂的病状,22例属于阿尔次海默病,10 例为血管性痴呆,3 例为双相情感障碍,年龄49~88 岁,平均年龄为 (68.9±3.8) 岁。一般住院时间为 2个月至 3 年,平均为 (1.9±0.8) 年。

1.2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 消极抑郁:由于精神病患者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歧视,使得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自尊心受挫。同时患者一般不承认自己患病,希望以此来适应社会,得到正常治疗。

(2) 孤独失落:患者被收治入院后,会使个人自由受限,并且会慢慢远离社会生活,会对于这种改变不习惯而孤独失落。

(3) 敏感多疑:患者发病后会对周围一切事物怀疑,尤其是病情发展程度,并且对所有人不信任。

(4) 焦躁不安:患者因环境的改变不适应,同时又不想与家属分开,因此易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

(5)依赖心理: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般会在行为及思想上出现懒惰性与退行性的改变。时常需要依赖他人以及获得他人的安慰、支持与理解,使其能够得到满足。

1.3全程护理方法

1.3.1睡眠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出现严重失眠时,会加重不良情绪反应以及病情的恶化,严重时会出现意外情况。因此,护士应了解影响失眠的原因,同时监督患者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在睡前受到刺激,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休息氛围。

1.3.2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吞咽功能的降低以及药物刺激使咽部肌体功能失调,易造成吞咽困难,因此应使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对于能够正常进食的患者,可以通过劝说、诱导等方式鼓励患者进食;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通过下胃管鼻饲进食。

1.3.3大小便护理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可首先通过适当运动,按摩腹部的方法促进肠蠕动;而对于便秘较严重的患者,需利用灌肠及使用导尿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向患者进行宣教,督促其多进食富含高纤维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1.3.4卫生护理对于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的患者应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即能够自理的患者只需要督促他们做好个人卫生,而对于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则需护士定时为患者清洁身体,进而保障患者的个人卫生以及生活的舒适度。

1.3.5安全护理

(1) 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年龄及身体状况的作用,常常会出现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 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鞋子及衣裤,定期清洁病房环境,清除杂物,保持地面的.干燥,避免患者出现意外情况。

1.3.6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通过交流了解诱发疾病的因素,耐心向其讲解原发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疾病,进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支持患者,使其认识到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帮助及自身努力战胜疾病,树立治愈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讨论

篇3: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眼科手术治疗虽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和视力障碍 (如白内障手术) , 但也可能因破坏性手术使患者增加负担 (如因外伤行眼球摘除术) , 患者往往会产生特殊的心理反应。心理应激会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心率加快, 同时削弱患者的免疫力, 使其耐受手术的能力降低, 不利于手术以及术后的愈合[2]。

本文研究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50名老年眼科手术的患者, 给予患者手术前中后进行一系列心理干预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90名老年眼科手术的患者, 其中男55例, 女95例, 年龄在60~88岁, 平均年龄为65.4岁, 病程在0.5~6年, 其中白内障的手术患者有80例, 青光眼的有36例,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有5例, 视网膜剥离的有19例, 慢性泪囊炎手术的有10例。

1.2 老年人心理变化分析

(1) 老年人的记忆, 特别是近记忆减退明显, 对新鲜事物不敏感, 想象力衰退; (2) 情绪容易波动, 特别是对亲友的生离死别, 丧偶会使他们情绪抑郁, 对生活失去兴趣。 (3) 人到老年, 精神活动由倾向外界事物的变化, 渐转为“内向”的趋势, 留恋往事, 固守旧的习惯, 自我封闭, 可以一改以往性格, 判若两人。这与大脑皮层额叶先退化有关。 (4) 患者由于机体呈退行性变, 经常受疾病折磨, 一旦需要手术治疗时, 他们因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往往对疾病估计较重, 担心机体不能耐受手术, 生命受到死亡的威胁, 所以感到恐惧、紧张。担心手术会出意外、术后恢复不好, 甚至担心会失明, 拖累子女或术后无人照料、经济方面存在困难等而表现为忧郁、焦虑, 有时甚至拒绝手术。 (5) 在行为上表现过度的动作, 比如手臂震颤、手抖, 有的老年人变得性情较怪癖、固执、易怒、不易合作、人际关系变得退缩和逃避。 (6) 患者都希望在就诊的医院里能够得到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护士为自己做手术, 都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尽心尽力的照顾和帮助[3]。

1.3 心理护理

(1) 术前心理护理:老年患者较为敏感, 要求被尊重的心理增强, 所以护士与患者交流时要面带微笑, 仔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看法。利用查对时的机会交流术前的查对工作是护患交流的好机会, 在与患者亲切的谈话中观察患者的表情, 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患者到达手术室, 手术护士应很好的安慰患者, 简单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事宜,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耐心倾听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由主治医生及专业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 用成功的病例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良好的效果, 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因为无知带来的恐惧与陌生感, 使患者处于平稳的心理状态。做腰硬联合麻是要通过皮肤接触做好心理护理, 皮肤消毒前应适当遮盖患者身体暴露部位, 以减轻其不安心理, 做操作前要向患者解释。 (2) 术中心理护理: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医护人员的语言应谨慎, 护士应注意态度和善, 使患者感到可亲可信。经常用“请放心。我时刻会在你身边”的温馨语言宽慰患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术中经常询问患者感觉怎样啊。当患者出现不适时, 指导患者采用有效放松的方法, 以此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对手术的确切效果十分关心, 一旦从麻醉中醒来首先想知道的就是自己手术的效果, 这时医护人员应面带微笑, 和颜悦色地告诉患者手术效果良好, 给患者以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1.4 焦虑自评量表 (SAS) 的评分标准

它包括20个项目均为症状名称, 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1”为没有或很少时间;“2”为小部分时间;“3”为相当多的时间;“4”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 (其中“1”、“2”、“3”、“4”均指计分分数) 。患者填表过程中, 向患者解释每一个症状名称的意思, 要根据患者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 在分数栏1-4分适当的分数下划勾。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0名眼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入院时、手术前中后的焦虑评分, 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过程因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素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老化过程中情感活动是相对稳定的, 即使有变化也是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变化所造成的, 并非年龄本身所决定。老年人一旦进行手术心理分落差会更加大。

手术前老年人最常见的心里反应为四肢发冷、浑身发抖, 血压不平稳;还有的患者表现为不爱说话, 两眼紧闭, 反应迟钝, 对各种刺激非常敏感;也有的手术患者甚至语无伦次, 哭闹不止, 强烈要求遮盖双眼等等。这都会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影响, 患者极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和肾上腺素分泌增高, 使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给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静脉穿刺, 都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麻烦。高度敏感或反应迟缓的患者对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液平测定也有一定的影响及难度, 有的甚至无法测定[4]。

本组实验采用SAS来测定患者的焦虑程度, 通过患者的焦虑程度来评价心理护理分效果。本组资料研究显示, 患者入院时的焦虑评分为10分, 手术前中后的评分分别为13、6、7分, 患者术前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以及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之后, 而入院时焦虑评分大于术中以及术后。综上所述, 眼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者焦虑的情绪, 在术前焦虑程度最高, 入院次之, 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之后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均有明显积极影响, 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护理干预, 患者可以顺利完成手术, 治愈出院, 所以, 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50名老年眼科手术的患者, 给予患者手术前中后心理干预护理, 最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测定患者入院时、手术前、中、后时焦虑评分。结果 患者入院时的焦虑评分为10分, 手术前中后的评分分别为13、6、7分, 患者术前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以及手术过程中、后评分, 且入院时焦虑评分大于术中以及术后。结论 眼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的情绪, 在术前焦虑程度最高, 入院次之, 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之后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均有明显积极影响, 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护理干预, 患者可以顺利完成手术, 治愈出院, 所以, 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眼科手术,焦虑,焦虑自评量表

参考文献

[1]刘兴凤.老年人身心变化的研究[J].中外医疗, 2010, 29 (8) :45-23.

[2]陈燕, 陆健.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哈尔滨医药, 2006, 26 (4) :73-74.

[3]葛中笑, 金玉玲, 李淑娟.心理干预对手术病人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3 (8) :77-89.

篇4: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一般资料

2002年2月-2005年1月住院手术患者,有严重精神疾病史及不能合作者除外,共735例。男420例,女315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12例,高中210例,小学及以下213例。年龄分布:0-14岁:152例;15-60岁:277例;60岁以上:306例;平均54.3±70.8岁。病因分布:急性眼科创伤:131例;白内障:133例;青光眼:173例;视网膜脱离:172例;斜视:69例;肿瘤摘除:20例;其它:37例。手术方式:择期手术604例,急诊手术131例。麻醉方式:球后麻醉307例,表面麻醉(或+结膜下浸润麻醉)272例,其它麻醉方式:156例。

1.2 评价方法

采用zung氏焦虑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抑郁自评量表(CES-D)等[1]。评定前,向受检者解释评分方法及注意点,着重强调反序计分要点,以便得到更可靠的结果。小学文化以下及严重视力障碍者采用问答式评分,初中文化以上采用自评式。严重患者请心理科会诊评价。访问术前术后1周内各进行1次。访问者经问卷调查技术培训。

2 护理问题及对策

2.1 术前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术前患者较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恐惧、失眠,部分可见抑郁状态,常见原因有:对手术风险受益、主刀医师等医疗人员的资历、技术和经验缺乏了解,期待手术而导致焦虑、不安和恐惧;怀疑手术效果,对术后结局缺乏信心;畏惧失明、术中疼痛、感染、出血、药物作用;对治疗费用担忧;家庭、单位因素等等。对策:首先,护士应耐心、和蔼地与患者交谈,微笑聆听患者的表达;然后分析心理特点,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注意医护之间一致性),对手术的重要性、安全性和必要性做通俗的解释;简要介绍医院、本科室、手术医生、手术室、麻醉人员情况,让患者建立对医疗队伍的信任感;整理病友资料作为宣教样本,从同类患者身上树立信心;合理安排家属、亲友、领导和同事及时探视,对经济等各方面予以安慰和支持;急性创伤者对功能、外形的缺损作乐观鼓励。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二便通畅,防寒保暖,指导教会患者控制咳嗽、打喷嚏、呃逆等以避免切口开裂、出血等以利于患者在平稳的心境中手术。

2.2 术中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从患者进入手术室起,对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疼痛等不可控因素以及手术室的环境、器械、设备、药物和术中铺巾引起窒息感,双手固定制动,均以恐惧心理占优势。且眼科麻醉多用表面、局部麻醉,患者意识清晰,对手术室中医护人员的语言、动作声响、环境温度等都十分敏感,甚至对看不见的气氛均有所察觉。对策:术前访视介绍手术室环境及初步讲解手术步骤体位限制的必要性。术中医护人员谈话应轻柔和蔼,严肃认真,充分自信,及时鼓励,尽量减少声响,调整好温度、光线,遇到意外时要保持冷静,切忌惊慌、大声呼叫,以免产生消极暗示,造成患者惊恐。如果术中病人感到疼痛或不适,应耐心询问、解释,及时处置。

2.3 术后的心理问题及护理部分患者对手术成功与否觉得了解不够;对手术结果与期望不理解,情绪消极;对疼痛、出血等躯体症状产生担忧、抑郁、畏惧;对暂时包扎不习惯、对重见光明焦急期盼等等。护理特点应有针对性告知患者,如术前事先告知术后需包扎双眼给予充分的心理准备,术毕可立即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完成,鼓励患者放松情绪,及时将正确的评价疗效方法告知患者,令其树立信心,配合后续治疗;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照顾,安排妥当;滴眼、静脉穿刺、观察创口等符合规范,使患者充分信任;对咳嗽、喷嚏、大笑、用力排便等及时干预,防止影响伤口;打开手术眼时尽量缓慢温和,利于其心理过渡。对手术效果差的患者多方疏导,让其对后续治疗等有所寄托。

3 结果

735例围手术期患者经评估,焦虑状态233例,抑郁状态101例,躯体形式障碍(包括疑病症)56例,应激相关障碍86例;共476例,占总数64.76%。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均能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4 讨论

随着医疗模式转变,树立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学理论,在眼科护理中更加凸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事实上,已有众多的社区和医疗研究揭示抑郁和焦虑障碍都有比较高的发病率,这些研究几乎都一致表明,未来还有大量人群将面临抑郁或焦虑的困扰。[3]眼科手术具有一些特点决定了具有较高的心理障碍发病:手术成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眼睛结构的过于精细导致患者担忧手术,多数为清醒手术,手术老年人、幼童比例较高,急性创伤者对意外失明的承受能力有限,近视弱视失明患者期望值过高,急性创伤常常发生在喜庆节日等各种因素,更易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及时干预对于手术成败、长期效果影响较大。

除了临床技术如手术流程熟悉、滴眼技巧等“硬件”,护理中的“软件”,如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包括谈话的语调、表情、姿势、动作等、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病友的配合、科普宣传等,非常重要。不少患者表示,护理人员给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才放下心理负担。另外,在术后暂时包扎的情况下,予以音乐等分散注意力,并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除了焦虑、抑郁等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躯体形式障碍(包括疑病症)、应激相关障碍也不在少数,但容易被忽视。一些失明,如急性创伤、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当他们知道患病会影响视力后,首先产生“精神休克”样的急性反应。手术后打开手术眼时应指导患者放松,尤其是长久的黑暗后重见光明的白内障患者,常常过于激动,而老年人常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患,可因此加剧。

部分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应提醒医生,建议予以专业精神科会诊,甚至推迟或取消手术。抑郁或严重的焦虑可导致自残、自尽,应该严密观察。可以予手术时充分镇痛、催眠、给予应用SSRI类、安定类、三环类药物、行为认知疗法、暴露疗法、森田疗法等干预,以期达到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吴文源.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2001,10(特刊):124—132

篇5: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0 引言

溃疡性角膜炎也叫角膜溃疡,该病是由于角膜外伤,导致细菌与病毒从外界侵入角膜上细胞层而导致的炎症。该病是当前在我国眼科病中引起失明的一个重要疾病。通常可通过角膜移植术重见光明,然而角膜是人体的一种器官,其来源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角膜移植术的费用也很昂贵。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种疾病的进展均受病人心理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在治疗溃疡性角膜炎时,也要注重病人的心理状况。我院收集62 例病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效果,以下为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62 例溃疡性角膜炎病人,包括29例男性,33 例女性,年龄在7~60 岁之间;其中有23 例细菌性角膜溃疡,17 例病毒性角膜溃疡,15 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行及时治疗而出现不同情况的感染。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眼科普通护理,实验组病人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发现没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眼科普通护理措施,包括眼部清洁、按时用药、监测病情、定时巡视等。实验组在给予普通护理措施前提下,还辅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以下为详细内容:①心理干预。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感觉为视觉,一旦眼睛出现病变,不仅对病人的视觉与外貌造成影响,还对病人的心理造成更大影响,特别是溃疡性角膜炎病人,因为病人长时间经受疾病折磨,且该病容易复发、引起视力下降等,从而导致大部分病人会出现恐惧、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者会出现抑郁症,上述心理因素对溃疡性角膜炎的治疗与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护士在病人住院后要尽快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积极和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人内心的顾虑与想法,从而进行针对性安慰与疏导,从而消除病人的负面情绪。认真耐心为患者讲解该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与治疗重要性,且让成功病例作现身说法,从而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也要积极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让家属多关心关爱病人,让家属明白亲情是治疗病人心理疾病最佳良药。②饮食指导。激励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补充营养,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尽可能不要进食刺激性、油腻食物,戒烟酒,从而提高病人抵抗力。③眼部针对性干预。对于患眼分泌物多的病人,要增强眼部护理,叮嘱病人不可以随便抹擦眼部,要马上通知护士进行专业擦洗,此外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在用药方面,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正确掌握用药的时间、剂量等,特别要注意,由真菌或病毒而致的不可使用激素类药物,避免使病情更严重[3];对出现严重感染的病人,要指导其眼部滴药时不可以抑制呼吸,严禁挤压眼球,避免出现角膜穿孔情况。在疾病恢复期间,用消毒热毛巾敷病人眼部,从而使眼部血管扩张,改善眼周血液流动,从而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4]。④健康知识宣教。向病人讲解与溃疡性角膜炎防治有关的知识与眼部卫生知识,且告知患者与家属用药注意事项。尤其要着重指导用眼卫生知识:不可用别人的毛巾且按时消毒、不能随意抹擦眼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或加重病情。向病人与家属讲解按时进行眼部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嘱咐病人出院后要按时进行复查,从而可让医生能够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有助于长期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来评定。通过自制的满意程度调查表来调查患者对角膜炎治疗过程中护理模式的.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评估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效果:临床治愈:眼部没有任何症状表现,视力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日常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没有任何影响。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该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 表明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病人满意程度显著差于实验组,而对照组病人SAS 评分、SDS 评分都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眼科较常见的一种病为溃疡性角膜炎,病人一般出现严重炎症,比如疼痛、水肿、流泪等,假如不迅速进行有效的治疗与正确的护理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情严重病人可能会失明或者失去眼球。伴随眼科研究的发展与治疗技术的进步,溃疡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与预后通常比较理想。而在临床治疗期间,因为长时间经受折磨,且经受视力下降、疼痛与脸部外观等多种情况的影响,溃疡性角膜炎病人一般会出现焦虑、恐惧、敏感多疑等负面情绪,严重者会出现抑郁,这些负面情绪对病人的治疗造成了严重影响,假如没有按照医嘱用药,没有注意眼部卫生等,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造成影响。此外,病人情绪大起大落,也会使眼分泌大量物质,从而使炎症更严重 。所以,在溃疡性角膜炎病人治疗期间,让其接受全面的优质护理有重要作用。

该组研究让溃疡性角膜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全面的优质护理措施,从卫生指导、眼部护理、心理、病人饮食等方面来干预,结果表明,对照组治疗效果各方面全部差于实施全面的优质护理措施的实验组,病人的疾病复发率显著高于实验组,病人对护理满意程度也明显低于实验组。上述研究结果充分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对溃疡性角膜炎的病人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该类病人通常对治疗效果期望很大,所以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然而常规护理又缺少对病人心理的针对性护理,或心理干预不详细、太表浅,使病人的负面情绪更严重。因此应注意在溃疡性角膜炎临床护理中,要足够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缓解病人内心压力,消除病人焦虑、恐惧、急躁等负面情绪,这在病人治疗与恢复健康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篇6: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随着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患者对健康教育活动有一定需求与重视。高质量健康教育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如何开展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使之具有计划性、连续性、有效性,对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把护理程序应用到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通过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步骤进行具体工作,在护理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宣传栏、文字图片展览、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收到很好的成效。

1评估是前提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健康教育提供客观的依据,这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应贯穿于健康教育的全过程。

1.1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护士要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观察、交谈或对患者进行护理体检,收集与患者健康有关的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人类生物学和卫生保健服务因素,整理并分析各种因素对患者健康的危害性并预测其影响程度和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要收集患者的身体和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文化背景以往学习经历和能力和健康信念模式以及对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资料,以合理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和计划。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护士要掌握交流沟通技巧,善于捕捉有关信息,尽可能多地获得第一手资料;要在合适的时机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上的有力支持,激发患者的学习动机,以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1.2合理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目标是通过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后所期望达到的成果或目的。在患者的健康状态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依据收集得到的资料,分析患者究竟缺乏哪些知识技能,患者学习能力的高低以及影响学习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目标不仅要符合患者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考虑其可行性。总体目标是患者对有关健康问题能够知、信、行,促进患者改变健康信念、态度和行为。未达到目的,必须将其层层分解。

1.3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住院患者在院时间较长,人员相对固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为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确实落实到位,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必须制定周密的以及为实现基层目标而设定的教育内容、学习时间安排和评估方法在内健康教育计划。

2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患疾病的病情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故教育式应符合个体化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

2.1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

通常将相应疾病防治知识编成宣传手册、挂图等,发放给患者进行学习,适用于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注意文字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适当配以趣味盎然的画面,增加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护士要适当引导讲解并加以必要的解释。

2.2提问与测试--讨论式

相结合在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健康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要鼓励患者提出问题,护士必须予以耐心回答;护士可选择图册中或已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考核或相互讨论,使患者认识和理解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从提问和讨论过程中也可评估患者对健康内容掌握程度,进行必要补充及初步评价教育效果。

2.3示教法与模仿法相结合常采用放录像、幻灯片或由护士进行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示教,要声情并茂;之后,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反复模仿操作方法,以掌握相关技能。

3寓教育于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入院后患者健康教育活动

分5个步骤:

①收集资料用以对患者健康需求的评估;

②共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③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

④协同执行健康教育计划;

⑤评价效果。

3.1入院须知的.健康教育新患者刚人院,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常会产生陌生感和孤独无助感。此时,护士应该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病区环境和相关人员等,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及病区这一特殊环境。可发放各种卡片,上面详细介绍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士。入院后为患者家属倒上一杯水,可让患者消除不安感觉,缩短患者与医护之间距离,建立良好服务形象有助于进一步沟通。

3.2急性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急性期可让患者安顿好以后再进行健康教育,不急于实施,等病情稳定后方可实施简短介绍,内容不宜过多。急性期患者因病情影响不愿积极配合,护士可通过自己言行对患者做出具体操作护理,加深护患关系建立良好印象。

3.3慢性及恢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及恢复期患者来说,此时对有关健康问题求知欲较强,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教育内容要丰富。根据患者的各种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并举,系统地分阶段进行进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教育中要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讲求科学性和通俗性。

3.4特殊诊疗检查以及手术的健康教育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各种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大量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各种特殊诊疗检查项目日趋繁多。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特殊诊疗检查和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使之了解其目的、方法、意义、优缺点和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和合作,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以最佳的治疗效果早日康复出院。

3.5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现状和预后,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用药、饮食调节,定期复查随诊,坚持不懈的功能康复锻炼,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可发放康复锻炼内容卡,内容有注意事项、锻炼方法、服药方法、良好生活习惯等。

4健康教育质量的评价

评价是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是计划实施的反馈贯穿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找出薄弱环节,改进今后的教育决策。定期发放调查表进行打分,评价健康行为,表格设置可把健康内容全部包含进去。

5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5.1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护士只有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关心体贴患者、尊敬爱护患者的前提下,才能尊重患者的隐私,才能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愿意接受健康教育信息,并主动参与到过程之中。

5.2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和传播学等边缘学科知识,要认真学习收集资料,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担当教育角色。可开展人人讲座,提高护士专业水平,促进广大护士积极学习,要将心理护理贯穿始终。

5.3转变护理观念护士要转变护理观念,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护理学中关于人、环境、健康和护理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理论,树立整体护理模式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

上一篇:孙茜雯同学事迹材料下一篇:讽刺友情背叛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