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论文

2024-05-05

公关论文(精选6篇)

篇1:公关论文

丰田汽车制动事故召回事件

摘 要

自年初,丰田汽车就就由于汽车的制动系统故障处于全球市场的“召回门”**之中。迫于外面压力,自2月下旬开始,丰田方面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危机公关救火行动,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最大市场——美国的国会听证会上,被指隐瞒旗下汽车的各种安全隐患,受到了长时间的质询与指责。基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丰田负责人章男来到了北京,就召回事件在举行了“说明会”。他就丰田产品召回的原因以及处理方式做出说明,并坚持2010年丰田在华计划销量80万辆目标不下调。次日,丰田章男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官员会面,就丰田汽车召回问题进行直接政府公关,以图早日化解在华的召回**。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仍处于**之中的丰田汽车表示,将更换美国市场近百万辆汽车的问题输油管,再次陷于“油管门”**之中。

关键词:丰田汽车 制动事故 召回事件 危机公关

事件点评:就丰田“召回门”的应对策略来看,主要表于:在主动道歉,承担责任,接受批评的同时,承诺改善车辆安全性能,以挽回消费者信心,借此化解外界的不满情绪和敌意。虽然应对策略可谓恰当,但这并没有换来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与信心,这一点通过丰田汽车2月份在美国市场销量的大幅下滑以及在中国市场其新车型跌出前十的表现足以看出。丰田汽车最终能否迈过本次“召回门”这道坎,还有待后续观察。

危机公关:丰田召回事件的启示

基于丰田汽车“召回”这一危机事件的缘起和发展,我们可以得

到三个方面的认识和启示。

首先,在危机预防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危机离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很近很近。危机面前人人平等,某些组织之所以受到更大的伤害是因为对危机的认识不足。危机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没有危机感。因此,在危机爆发而形成灾难性局面之前把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才是最成功的危机管理。例如就产品投诉问题而言,包括丰田汽车在内的许多公司都有一整套看似非常完善的处理流程,但这种流程如果停留在机制层面而不能让每一个员工用心投入,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能调动设计、生产、营销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均有可能导致危机扩散和集中爆发以至于陷整个组织于垂危之境。

其次,在危机管理方面,必须认识到:危机的发生并不可怕,危机是可以被管理的。平庸的企业会在危机中消亡,优秀的企业可以通过沉着的危机应对安度危难时刻,而伟大的企业甚至可以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发现新的发展机遇。自1970年代以来,日本汽车业一向以高技术含量和高品质在全世界享有声誉,其品牌号召力这一最大财富目前正在因丰田“召回门”而遭受重创,如果处理不当,丰田甚至是整个日本汽车业有可能会就此失去优势。就这次丰田所面对的“召回”危机而言,其危机应对措施违背了危机管理中的六大基本原则:①事先预测(forecast)原则。因为丰田公司事前对此次“召回”危机的演变和发展预料不足,导致危机发生的时候事态迅速恶化;②迅速反应(fast)原则。即产品

质量问题浮出水平之后反应迟缓,特别是公司高层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被迫面对而坐失危机之初的应对良机;③尊重事实(fact)原则。在普锐斯出现刹车失灵问题时,丰田的解释与现实距离很大,无法令人信服,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不可原谅的是犯错了却不敢承认;④承担责任(face)原则。危机之初的丰田公司漠视消费者的安全考虑而一味推卸责任,在美国听证会和丰田章男来华道歉之前,消费者没有感受到丰田方面的诚意,使其历经数十年积累的信誉度一落千丈,几乎毁于一旦;⑤坦诚沟通(frank)原则。丰田公司在发现问题后企图隐瞒事实,态度前倨后恭,顾左右而言他,妄图通过狡辩以推卸责任,其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的缺失严重毒化了危机处理的氛围和环境,使得危机处理过程失控;⑥灵活变通(flexible)原则。正是由于丰田公司对这次危机处理的不当,而导致危机本身的升级和转化:从产品质量危机转变为品牌危机,从丰田公司的危机转变为殃及日本汽车业甚至整个日本制造业的信誉危机。

最后,在危中找机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昨天成功的基础可能就是今天失败的原因。三十年前,美国汽车业的盛衰均源自于其对汽车款式的重视与偏执,如今日本汽车业的盛衰也将源自于其对经济性的考虑和过度关注。就汽车产品而言,不论是对款式的偏爱,还是对经济性的专注,消费者都从来没有放弃对安全性能的基本诉求。作为一个汽车制造企业,因产品缺陷而对产品实施召回,应该是一个极为寻常的产品质量危机事件,但如何才能够在复杂的危机情境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呢?这就需要组织以及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积极转变心智模式,视危机的发生为必然,即危机不再是有无与否,而是何时、以何种形式、在何种背景下发生;需要基于危机管理思维,视过去的失误和教训为组织的经验和知识宝藏,寻找并测试危机指标,建立与危机指标体系相配套的激励机制;需要以人性化的方法直面危机,识大体,顾大局,遵循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做符合社会与组织的根本原则的判断与反应;需要把危机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把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视为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特别是每一个高层管理人员的必备的基本资质要求。

以世界制造业所公认的精益生产管理和对产品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享誉全球的日本丰田汽车深陷“召回门”,再次给世人敲响了危机管理的警钟:危机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没有危机发生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如今,随着知识要素地位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组织形态的多样化变革,企业所

面临的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本质和竞争规则均在不断改变,组织学习能力正日益成为逐鹿全球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面对各种类型的危机,唯有不断提升组织学习能力,改善组织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型组织,才是危机管理的正确应对之道。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组织、每一个国家和社会,均是如此。就丰田公司目前的“召回”危机而言,唯有进行组织的“根本性变革”,提升产品的质量,加快对消费者反馈的速度,从顾客角度来思考企业的未来,增强和监管者沟通的透明度,才有可能走出危机,回归发展之路。

篇2:公关论文

而且来势迅猛,咄咄逼人。

联合利华旗下第三大洗发品牌——“清扬”,继“力士”、“夏士莲”之后,于2007年上市。联合利华大中华区总裁薄睿凯直言:“清扬的上市,将彻底颠覆国内去屑产品市场,打破20年来中国人头屑持续泛滥的现状,而清扬的目标,将是通过三年的时间,在总量达百亿的去屑洗发水市场中占据领袖地位!”,其野心可见一斑。

既然要冲击洗发水市场,就不能避开宝洁;主打去屑品牌也就不能绕开“海飞丝”。多年来,联合利华和宝洁在洗发水市场的争夺一直没有平息过。然而无论是品牌数量还是品牌深度和市场占有率方面,联合利华与宝洁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去屑品牌的缺失,这或许是联合利华一直以来的痛。

“去屑,当然海飞丝”让宝洁多年来一直笑傲去屑洗发水市场。联合利华此番出击,显然不能大意,首先在广告投入上可谓用心良苦,除了数亿元的广告投入来塑造清扬品牌外,在广告创意和诉求上也是“绵里藏针”,杀机微露!从3月25号开始,清扬在大陆的电视广告全面投放。“清扬”的电视广告用了台湾小妞——“小S” 徐熙娣,唯美的画面显得十分有张力,台湾小妞一出场便媚态十足。广告语更是出口不凡:“如果有人一次又一次对你撒谎,你要做的就是立刻甩了他„„”。这明显是对其它去屑洗发水品牌的挑战,更是对“海飞丝”的挑战。

目前每年国内洗发水销售总额已近200亿,在这其中,超过50%的需求是在去屑产品上。如此巨大的市场,成为众多洗发水企业追逐的目标。去屑已经成为洗发水的重要诉求之一。

数据显示,近20年来,国内去屑类洗发产品层出不穷,但是人们的头屑问题并未降低,反而还持续恶化,头屑人群从原有70%上升到了83%。这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洗发水产品的不满。清扬的广告正是瞅准了这个机会,其它品牌也诉求去屑,要想更胜一筹,单纯的功能诉求似乎也很难脱颖而出,况且要想占有更大的市场,也必须争夺其它品牌的消费者。于是,联合利华出了“狠招”,既然消费者对去屑洗发品牌不满意,那就劝消费者“甩了它”。这让人自然联想到“海飞丝”。多年来,“海飞丝”的去屑诉求广告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使用过的消费者中,有很多对海飞丝的去屑效果是不满意的,对其它去屑类洗发水更是如此。“清扬”在告诉消费者,“海飞丝”们在一次次骗你们,要做个像“小S”一样有个性的人,果断甩了它。这招确实够狠!除了电视广告的巨额投入,在平面广告和终端上,联合利华也下了不少功夫。

去屑市场空间很大,但是长期以来,洗发水品牌的去屑功能诉求似乎也都大同小异。因此,想占领市场,仅仅只是功能诉求到位,招数狠一点,是不够的。联合利华当然更清楚这点。于是“清扬”品牌再次将洗发水市场进行细分,首次提出了性别区分概念,提供男士专用去屑产品。并且提出“深度头皮滋养”去屑方案,这主要基于中国人面对头屑问题时的四大误区:“洗发水男女混用、重冲洗轻滋养、头皮营养失衡、洗发护发习惯不良”。清扬对性别区分的细分策略肯定能够引来洗发水市场的一次革命,但前提是要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也就是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对待头屑问题的四大误区,改变消费者以往对待去屑洗发水的消费观念。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毕竟中国的消费者能够真正理性对待洗护消费习惯的很少。就像“刷牙时牙膏要挤出一点点就够、牙刷要顺着牙齿方向刷„„”这些知识并不能改变很多消费者“牙膏偏要挤出很长一块、牙刷垂直于牙齿更容易用力„„”的习惯。想法是好的,知识是对的,消费者理解了是一回事,能够照着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对消费者的知识教育、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耐心,搞不好就成了“先烈”,为别人铺好路,自己先倒下了。

总得来说,“清扬”广告算是比较成功的

1、代言人的选择。“小S”这妞个性张扬,一身黑衣惊艳万分,很符合“清扬”高调、傲慢的形象。尤其在广告中媚态十足地配上“如果有人一次又一次对你撒谎,你要做的就是立刻甩了他„„”的广告语的时候,迷倒了不少人。不少消费者表示:就是喜欢“小S”,一定会去买“清扬”。

2、广告制作唯美。对广告来说,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内容诉求到位了,就开表现形式了。清扬广告的画面给人感觉就是唯美,而且很有张力。有很多消费者对广告表现赞不绝口,由此产生了对产品的联想。能够让消费者联想到产品,并且让其产生购买冲动的美才是真的美。

3、高调、傲慢。广告语目标明确,大有“惟我独尊”的味道。一句话将其它去屑洗发

产品的去屑效果不理想现象一网打尽,迎合了消费者的认知和态度。对此很多消费者的反应是,终于被理解了,用了那么多去屑产品效果真的不好,不知道清扬自己去屑效果怎么样,试试看。购买产生了。

广告做的好,产品也要好。很多消费者冲着广告或者“小S”购买清扬产品。但是清扬的产品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很多消费者不满意的。那就是包装。很多消费者认为清扬的包装太土,档次太低,感觉像是很不规范的企业所生产。在清扬刚上市的时候,有些消费者就把清扬看作是很“不知名的杂牌”产品。不知道联合利华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有没有经过消费者测试。要知道产品包装本身就是广告,是跟随产品的永久广告。如果包装都让人讨厌了,势必降低品牌的档次和产品的销售。

清扬的高调上市,广告的“笑里藏刀”,对于向来以“广告投入大”的宝洁来说,自然不是好事。宝洁也不会坐以待毙。宝洁的反应也不可谓不迅速,但是就目前来说,宝洁所做的只是加大了“海飞丝”广告的力度,以及对“海飞丝”系列产品进行降价。宝洁这个善于利用广告的高手,终于遇到了对手。“从第一次就能有效去屑„„当然海飞丝”,在电视上也开始更频繁出现,这样的对于消费者已经司空见惯的广告做得越多,似乎对联合利华的“清扬”来说越有利。因为“如果有人一次又一次对你撒谎,你要做的就是立刻甩了他„„”的杀伤力太大了。“海飞丝”有没有撒谎不重要,是不是从第一次使用就有效果也得消费者说了算。很多有头屑的消费者都使用过“海飞丝”,很多的消费者对使用效果也都不满意。这不是“海飞丝”的错,但是消费者已经觉得广告承诺不真实了,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降价,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中国的消费者是贪便宜,但是绝对不是贪“海飞丝”的便宜。有的消费者就表示,“海飞丝”价格越来越便宜,但是洗发水的浓度也越来越低。一直以来就有消费者对宝洁的产品产生不满。现在清扬又杀了出来,宝洁如何重建消费者对“海飞丝”的信任,如何让消费者在选择去屑洗发水的时候“当然海飞丝”,是首要的任务。而不是单纯的增加广告投入和降价。

篇3:公关论文

在当前舆论把控和危机频出的社会现实中,公共关系的学科建设、教学实践及理论批判都更偏向于传媒及传播,正是基于此,《传媒公关与公关传媒:媒介公关学教程》(段弘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版)适时推出,从新闻传播角度切入,建构了一个具有新闻传播特色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体系,即通过对公关宏观层面的研究逻辑递进到“传媒公关”与“公关传媒”层面,呈现这两个围绕媒介开展的特色研究领域,形成媒介公关学学科体系。

其一,泛公关:宏观的公共关系研究。

从逻辑关系上说,与其他管理学、经济学和商学等专业开设的公共关系课程类同,此书构架的“泛公关”必不可少,比如公关基本原理、公关发展简史、公关三要素、公关工作类型、公关四步工作法等,正是建构于此,后面两部分的特色研究才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共有前提。但是,区别于其他学科中的公共关系体系,《媒介公关学教程》中的这一部分的研究侧重于与传媒有关的公关实务和理论,重点在于总结和批判,为公关特色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宏观的坐标系。同时创新性地在公关主体部分细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社会组织和社会性个人,由此大大拓展了公关工作的领域。

其二,传媒公关:作为公关主体的传媒的公共关系研究。

传媒公关是一个偏正词组,即传媒自身的公关,即作为一种特殊的、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社会组织,传媒要对自身进行品牌建构式的公关活动,以期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体系中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为此,该书特别分析了传媒市场竞争加剧中传媒主体的发展困境,探讨了传媒双重属性之下,传媒开展公共关系的可行性,并据此构建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传媒公关运作层次,当然特别强调了传媒开展公关的基本职业底线与伦理要求,强调媒体产品的公共产品性质包括联合消费性质和双重产品市场性质。在传媒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传媒机构要把自己作为公关主体来看待,要积极主动地开展以自身品牌和形象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形象管理等公关工作,从而获得这个时代最为稀缺的受众注意力资源,并由此获得其他主体的青睐,获取他们为在传媒上开展公关工作所支付出的经济成本,为传媒主体的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传媒主体深受所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多方影响的,同时也受制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环境。我国自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奉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传媒仅仅作为宣传工具立身,根本谈不上也用不着开展公关工作。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传媒市场进入高度繁荣和激烈竞争的时代,传媒的公关工作就成为任何一个传媒人,尤其是传媒经营者不可能忽视的。

其三,公关传媒:公关主体针对传媒的公关研究。

公关传媒是一个省略了主语的动宾词组,即包括所有类型公关主体针对非自控性质的传媒开展的公关活动,在传播无孔不入的时代,所有公关主体都要合情、合理、合法并且有效地利用传媒,吸引和开发稀缺的受众注意力资源,并借助媒体营造适宜自身发展的良好外部舆论环境。将传媒作为对象进行重点研究,既缩小了研究范围,又突出了研究重点,在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该书重点研究了政府公关传媒、新闻发布制度、公关网络、危机公关传媒等常见课题,重点强调公关主体的公关媒介素养建构能力。

公关工作的实质是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注意力稀缺时代,各公关主体都必须首先借助传媒才能抵达目标受众,即使是传媒,由于自身渠道受众覆盖面或影响力有限,在特殊的信息沟通与宣传需要之际,也有针对其他传媒开展公关工作的现实需要,继而成为公关其他传媒的主体。

阿尔·里斯、劳拉·里斯在《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中提出,公共关系由于具有比广告更重要的创立品牌的关键因素——可信度,公共关系可以通过第三方,即媒体来说话,这正是本书以媒介为中心构建的公共关系学的基础。

就著作本身的实用性而言,此书的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两点:从实践上说,关注了目前国内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以“传媒公关与公关传媒”为切入点和创新点,培养一大批与之相关的复合性和边缘性人才,从公关与传媒的结合这一领域为其开辟更广泛的就业途径;从理论上说,在目前公关研究的泛化和体系建构不足的情况下,以媒介公关为视点和核心词,解决了公共关系学在新闻传播学上的学科归属问题,建构了一个传媒与公共关系的交叉子学科。

篇4:“危机公关”不是敌意公关

先讲一个故事

先讲一个“张大民”的故事。有个电视连续剧叫“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个电视剧因为内容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实,自然收视率很高。该剧中有个主人公张大民下岗后背着暖瓶走街串巷到处推销的情节惹恼了某暖瓶厂,认为这个情节是“影射”了该厂,有损该厂公众形象。这个企业以“名誉侵权”把这部电视剧有关人士告上了法庭。

应当说,与计划经济年代的“工厂”相比,这个暖瓶厂至少有两点进步:一是懂得维护企业市场形象的重要性,二是懂得利用某种“危机”事件宣传、扩大企业影响。但可惜的是,这个“打官司”的“企业行为”犯了一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为什么?因为最好的企业形象是亲和市场、亲和消费者的形象,最好的危机公关是亲和而不是敌意社会公众的“公关”。暖瓶的主要销售对象是谁?是普通老百姓。偏好电视剧“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观众群体是谁?也是普通老百姓。对暖瓶厂来说,努力亲和这个电视剧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情绪、认同其为之呼吁的社会利益群体尚待不及,为什么要用“打官司”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行为来“诠释”本企业与这个电视剧的关系呢?坦率说,这真是“危机公关”中的典型败笔。

其实,这个暖瓶厂本来尽可以采取截然相反的做法。例如,公开宣称,授予剧中的虚拟角色“张大民”以本企业荣誉职工的称号(请注意,这个称号是不用真的发工资的)。宣称,虽然本企业的产品市场销售良好,并无需沿街推销,但“张大民”热爱企业的精神仍是最值得弘扬的企业精神;“张大民沿街推销”的情节不仅感动着本企业的每一个人,而且给本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都树了一个随时敲响的警钟;而热爱企业、危机意识正是本企业文化高度认同的优秀内核。宣称,本企业为了让更多的“张大民”不下岗,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万万千千“张大民”这样的普通老百姓,将更加致力于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人们很容易想像,这后一种做法的结果,必然是将该厂产品、该企业的利益取向与其面对的消费者群体的利益趋向高度“亲和”到了一起。

中国的“商文化”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和为贵”。公共关系,说到底是“亲和”的关系,利益认同的关系。

“借力出招”是高手所为

2000年时,中国的彩电市场出现了一段时期价格连续下滑的形势。彩电厂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南京召开了一次“峰会”,九家产量最大的企业结成了一个“最低限价”的价格同盟。

九大彩电生产厂家的本意是应对可能导致亏损的市场价格危机。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彼时影响彩电价格的市场参与者中,已经生长起了一个新的成员。这个新成员叫做“商业资本”。

用理论化的语言说,商业资本是专门在商业流通领域独立地完成循环与周转的资本。当时,作为专业营销家电的“国美”、“三联”、“苏宁”等商家已经明显摆脱了前期生产厂家的附属地位而发展成势。商业资本已经从产业资本的延伸转变为产业资本的竞争者,已经具有了与产业资本所不同的独立利益。

九大厂家的“峰会联盟”把“国美”、“三联”、“苏宁”等商家逼到了一个死角。因为这些商家获取市场的最重要“法宝”恰好是灵活的价格竞争。厂家要把面对消费者的零售定价权拿在自己手里,这显然是在剥夺商家在市场上独立生存的基本手段,给商业资本造就了一个事关存亡的重大“危机”。

事态的发展,妙就妙在商家面对“危机”的应对之举上。

“国美”、“三联”、“苏宁”等商家的“危机公关”措施并非是简单地从法律层面去质疑九大厂家这种“价格串通”的行为是否合法,也没有气急败坏地找律师、上法院去“讨说法”,连个“严正声明”都不发,而是“借力出招”,无视生产厂家的警告,展开了新一论降价销售的市场攻势。例如,“国美”在北京地区每周推出400台降价幅度在500元左右的“促销彩电”。一时间,各种媒体把“国美意欲如何”的新闻轰轰烈烈地“炒”遍了全国。

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这次是“南京的产业资本没有北京的商业资本精”。且不说“国美”等以“价格让利”的有限代价在几乎所有媒体上大作了一番免费广告,更值得评述的是,可怜九大厂家在市场公共关系上给商家着着实实地当了一回“敌意”与“善意”的反面参照物。

在经济学上,价格是什么?是供求双方的利益分割点。买菜时和小贩讨价还价的生活常识可知,萝卜白菜的价格高一分,卖方的利益就多一分;价格低一分,买方的利益就多一分。市场上众多销售者总喜欢表明“原价多少、现价多少”的对比,其实就是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着一个重要的市场公共关系原理,那就是表明卖者对买方利益的认同,对市场的亲和。

九大彩电厂家“峰会联盟”的错误恰恰就在于公开表示自己不认同供求关系导致的消费者利益,实际上采取了一个对市场、对消费者的敌意价格行为。而且最不可思议地是还把这种敌意不加掩饰地公开宣传出来。北京老百姓有句只可意会话说:“你以为你是谁”?恐怕我们的九大厂家还没走出计划经济思维的框架,以为自己是具有左右市场的行政权力的“官”。

九大厂家的这个致命错误被商家紧紧抓住并把这个“危机”带来的机会“借力”发挥到了极值。以厂家的敌意价格行为为对照,商家不肯就范的价格促销行为如同向市场发了一个宣言,宣称了商家们对市场的亲和,对消费者利益的高度认同。这时,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在商家对策已经昭示天下的时候,一个未参加“峰会联盟”的更大厂家居然还站出来说,商家要是不改弦更张,该厂就将停止供货。这个戏剧性情节恰好更加清楚无误地进一步诠释了商家力图表明的市场形象:本企业哪怕是在重大“危机”面前也将坚定不移地站在消费者利益一边。

在这一轮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竞争中,商家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其利用危机公关机会的应变举措,不仅在市场上树立了一个对消费者利益的善意形象,而且把零售环节的定价权从厂家夺走而牢牢地拿在了自己的手中。可以说,这个案例真可评价为长袖善舞的高手所为。

当变则变就是取胜之道

中国人善开餐馆。这在全世界没有争议。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是,最没有餐饮文化传统的美国企业居然敢跑到餐饮文化传统最深厚的中国来打“擂台”。我们看到,“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式快餐企业在中国越开越多,而且几乎是开一家“火”一家。观察并思考这一现象,可能会有比“愤愤不平”更多的感悟。

“麦当劳”、“肯德基”等店的价格并不便宜。和中国快餐比起来,恐怕贵上一、两倍都不止。“麦当劳”、“肯德基”等提供的食品也没什么特别,其实翻来覆去就是炸鸡腿、炸薯条、汉堡包、可乐饮料那几样。既没有世间难寻的山珍海味,也没有令人叫绝的烹炒“绝活”。“洋快餐”凭什么能“火”遍中国?取胜诀窍之一是,高明的应变之道。

“麦当劳”、“肯德基”等在其家乡的美国,立足之本是“汽车文化”。美国人喜欢自诩为“车轮上的民族”,那里几乎人人开车。人们对汽车的喜好可以说到了一个痴迷的程度。食品与汽车的结盟自然最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同。事实上在美国,“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通常被称为“drivethrough”(就是开车经过的意思)食品,其主要的销售方式不是顾客坐到桌边去吃。而是把汽车开到餐馆的橱窗旁边,摇下车窗伸出手去买一份拿走。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的食品包装很奇特,一般不用盘、碗等容器,而是用密封性很好的加盖纸杯、油纸和纸盒?就是为了方便一边开车一边吃的需要。

中国没有“汽车文化”的基础,至少现在还没有。但中国有“儿童文化”。中国人的子女情结之重甚至到了美国人难以理解的程度。“麦当劳”、“肯德基”等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把这样一个美国人难以理解的事理解了,把其立足之本从“汽车文化”转移到了“儿童文化”上。人们很容易发现,“麦当劳”、“肯德基”等在中国已经从“汽车食品”变成了“儿童食品”。其广告宣传对像就是从学前到中小学生的儿童或少男少女等“心理儿童”。其店堂装饰的格局、风格、色彩无一不着眼于孩子们的心理认同。其店内为孩子娱乐的玩具设置、给孩子“过生日”的音乐,员工头上卡通形象的帽子以及时不时给孩子们送点小礼物的噱头,甚者厕所内专适宜儿童使用的便池等处处体现了对孩子们的亲和。

“麦当劳”、“肯德基”等居然不惜改變最体现自身传统特色的文化基础。但就此一变,就征服了中国的孩子和他们背后的成千上万的父母们。“麦当劳”在广告中自称为“麦当劳叔叔”(迄今尚未见哪个人对这种给中国人“称大辈”的说法不满)更是把其与市场的距离拉到“一家人”的地步。

篇5:公关是什么_优秀公关人员素质

公关简介

公关即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那部分公众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一种特定目标,在组织内外部员工之间、组织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关系的科学。根据爱德华・伯尼斯(Edward Bernays)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项管理功能,制定政策及程序来获得公众的谅解和接纳。它是一种有意识的管理活动。组织中建立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需要良好的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来实施和实现的。

公共关系这个概念,是20世纪初在美国首先出现的,当时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的一个新闻记者――艾维・李。19,艾维・李使用public relations这个词来描述公共关系的概念,后来人们把它简称为PR,这就是公共关系的缩写。礼仪专家金正昆认为,公共关系这个概念,还是翻译成公众关系比较好。其实在港澳地区人们就是把它叫做公众关系。18美《韦氏新九版大学辞典》Public Relations简称“PR”。

“公共关系”一词的首次出现是在1807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国会演说。

根据爱德华・伯尼斯(Edward Bernays)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项管理功能:制定政策及程序来获得公众的谅解和接纳。公关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那部分公众的一种社会关系。公关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一门科学与艺术。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公关职业的定义:

专门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人员。

优秀人员素质

1.管理能力:一个优秀的公关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如基本的策划与决策,领导与控制能力.管理好自己更重要,只有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才能更好地管理别人,所谓”己行正,不令则行” ”言行一致,以令诸侯”当然,对于管理的研究不仅是为了管理,更重要的是学会被管理,只有学会了管理才能学会被管理,即所说的“察言观色”。以达到上情下达,上下贯通的目的。所以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将决定你的身价与地位。

2.交际能力:首先一个内向的人是不行的,交际是对“外向型”而言。公关就是指一个沟通,作为机构的形象和代言人,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施展自己的魅力和才能,树立良好的机构形象。一方面又要善于控制切忌举止咄咄逼人,言语夸夸其谈。始终保持自己的自信,达到沟通的目的。

3.表达能力:思维的表现能力,只有者才能实现良好的沟通;言语的通达情况,特别是现在外企很多,所以具备多种语言沟通也是公关人员比比的一项能力;同时要求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因为要经常写计划书,发言稿,所以写作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4.道德素质:因为现在诱惑很多,公关人员要直接和客户打交道,所以公关人员需要为客户保守秘密,并且要忠实于委托人。所以道德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要求。

5.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在公关实务活动中,企业公关人员的公关对象结构很复杂,有行政官员,也有一般干部;在厂长、经理,也有一般职员;有国有大型企业的,也有农村乡镇企业的;有知识分子,也有工人、农民等等。公关人员首先要树立起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想象自己的能力,要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有了自信,才有胆量,有了胆量,才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从容自如地开展公关工作。

6.性格方面:豁达开朗,克服狭隘嫉妒心理 开朗乐观,豁达大度,是公关人员必备的性格特征。在公关活动中,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困难,甚至公关活动失败。这对于一个公关人员来说是必须避免的。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因此公关工作遇到挫折是很自然的。作为公关人员,在挫折面前,不要气馁,不要灰心丧气,要保持开朗乐观的态度,泰然处之,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关人员在复杂的公关活动中,可能还会遇到因同志之间误解,领导主观偏见使自己感到委屈,或因他人的成功,自己的失败而使自己感到难堪,这就更要求公关人员要有宽阔的胸襟,有容忍谦让的气量,克服狭隘嫉妒心理。这样就可以“化敌为友”,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才能在这一行干得出色。

新的模式

网络模式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社会公众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网络对社会的舆论导向,对公共事件的评价都有巨大的影响力。网络已经成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或商品影响、评价的第一来源,而且网络上信息传播迅速,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网络日益成为企业日常公关活动的主阵地。扩大对外宣传,树立企业品牌。网络宣传成本相对较低,且针对性强效率高,网络宣传作用日益扩大,对于企业口碑的形成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网络公关公司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大多也是在最近几年纷纷涌现,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市场扩展过快,网络公关公司特别是国内的网络公关行业就显得有一些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新闻模式

新闻公关也称新闻行销,即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行产品或企业宣传之目的,此乃属形而上层次的高明行销手段。同样是将产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广告的张扬与自夸,可能让人不胜烦扰,而新闻公关的表现方式则显得客观、公正,在不动声息娓娓道来之余让君自动入瓮。可以说,新闻公关是公共关系与营销策略之间的一种巧妙组合。

新闻公关的核心在于传播。传播目的在于张扬企业良性信息、提高企业知名度,最后达到促进产品销售或塑造企业品牌的目的。出色的新闻公关有三个层面的应用:思维创新、品牌传播与事件营销。不同层面的新闻公关应用会有不同的效果。

公关搜索引擎

公共关系搜索引擎优化(简称PRSEO,其中PR为公关的英文简称,SEO为搜索引擎优化的英文简称),主要表现以互联网为平台,根据企业现状、产品特点和行业特征,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媒体资源平台对企业新闻稿进行合理优化,使软文获得搜索引擎稳定的较前排位,从而达到有效宣传推广且带来意向客户的行为!对于优化软文新闻稿主要从标题关键词设置、内容关键词密度、发布渠道、超链设置等方面入手。

篇6:解读危机公关网络公关探讨论文

摘要:在组织日常管理中,公共关系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其在组织中的作用与贡献也不容忽视,然而如何做好公共关系?我觉得处理好公共关系危机很重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了解公共关系以及公共关系危机的特点、处理方式以及预防,同时使我们对公共关系有一个全局性的认识。另外,新型公关――网络公关同样值得关注,其特性给公共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是我们有必要把它与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一起讨论,学习如何应用好这把“双刃剑”,使它在公关实务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公共关系危机危机处理网络公关

公共关系(PR)是从英文“PublicRelations”一次翻译过来的,简称“公关”。在以往,公关因其在中国发展的不成熟,在中国社会经济中一直是一个被误解的词,但随着社会经济与传播业的发展,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企业活动中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在资讯爆炸,媒体泛滥,商品趋于同质化和消费营销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公共关系给企业提供乐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宣传传播概念和策略,成为现代组织品牌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关系已不再是一个被质疑和非议的字眼。

然而公共关系究竟是什么?由于公共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给出一个确切、科学的定义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论题。“资讯传播、关系协调、形象管理”三个关键词体现了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思想。公关的基本结构是由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媒介三要素组成,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联结主体和客体的中介环节就是信息传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关的基本范畴。至于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现代、边缘、交叉、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公共关系学中要综合用到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新闻学、市场营销学、人际关系学、广告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成果。

公共关系成为了组织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地开展公关工作,针对给组织带来巨大威胁和机遇的事件进行事件策划,借助传播媒介扩大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组织建立起与公众的良好关系,为组织节省因关系不好而产生法律诉讼、消除抵制组织的活动等费用,为组织赢得来自各方公众的支援,为组织创造良好的长远效益,这些都是公共关系对组织管理的贡献。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是多而且复杂的,我想着重的讨论其中的某些方面,而我最关注的是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

一、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之所以特别关注危机管理这部分,原因有三点:(一)公共关系中的危机事件基本上都是突发事件(由其特性决定的,稍后将做阐述),在当代信息媒介的作用下,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非常广;(二)公众心理具有不确定性,其对一个产品的信赖随时都可能因为一点恐慌而土崩瓦解,而且社会人群与企业具有天然的对抗性,任何一点小的事件都可能在个体之间信息传递不足以及被人为误导的情况下,因外部群众的夸大,谣言的流传而被放大,演变为一个大的危机事件,使恐慌蔓延;(三)危机事件是不可预测的,可能毫无前兆,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内部公关系统议题无法发挥作用,只有依靠管理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诊断,紧急回应和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可以看出公共关系的压力最后都落在了管理者肩上,如果管理者没有及时的处理和控制事态,很容易造成内部和外部的恐慌,对组织造成致命的打击。危机管理是对组织公共关系工作极富挑战性的考验,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策划更能集中的反映一个组织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在讨论组织公共关系时研究和学习危机管理便变得重要而且必不可少了。

我想从一些案例着手来分析和讨论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案例(一)可口可乐中毒事件

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事件。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已经拥有1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重大危机。

6月17日,虽然被认为是姗姗来迟,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还是从美国赶到布鲁塞尔举行记者招待会。第二天,比利时的各家报纸上出现了由依维斯特签名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仔细解释了事故的原因,信中还做出种种保证,并提出要向比利时每户家庭赠送一瓶可口可乐,以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的歉意。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比利时国内同期上市的可口可乐全部收回,尽快宣布调查化验结果,说明事故的影响范围,并向消费者退赔。可口可乐公司还表示要为所有中毒的顾客报销医疗费用。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设立专线电话,并在因特网上为比利时的消费者开设了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从第一例事故发生到禁令的发布,仅10天时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了6%。据初步估计,可口可乐公司共收回了14亿瓶可乐,中毒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多万美元。

案例(二)肯德基广告事件、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

两个事件同起源于网络,肯德基公司因其电视广告高考篇的播出,在互联网上爆出了网友的质疑声音,天涯社区出现了题为《肯德基现在放的老北京鸡肉卷广告好过分》的帖子,这名网友在帖子里指出,肯德基广告暗示不吃肯德基就会导致高考落榜。帖子一出,立即吸引了超过6万次的点击率,一些比较激烈的网友感慨:这个广告让即将为高考努力学习的同学看到不是备受打击吗?认真学习还抵不上吃KFC管用?

继天涯之后,很多网站纷纷此帖,一则小小的电视广告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甚至有人提议拒绝吃肯德基,提出肯德基对好学生是一种嘲讽这样的言论。继苏丹红事件之后,这是肯德基所面临的一次最严重危机,幸好肯德基对于危机管理一向灵敏,帖子发表仅仅一周之后,肯德基就暂停争议广告的播放,并公开表示“尊重观众意见”,对这则广告内容进行修改。

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同样是起源于网络,并引起轩然大波,公司总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上接连发表言论,公开抨击当时热点的徐工并购事件,暗示徐工有作假之嫌。向文波的博客被认为是对徐工收购事件的恶意搅局,该言论一出,甚至引发了股市的波动,向文波和三一重工也被推到了丧失公信的风口浪尖上,网友纷纷质疑向文波的行为本意,是个人行为还是企业行为,对经济事件的干扰是恶意还是无意?博客门事件一出,在网上存在的主要观点认为向文波此举是在为贱卖徐工做局。最后向文波选择高调现身,在SOHU的网络访谈上郑重的指出博客中言论纯属个人言论,仅作讨论。事件后,网络上对于三一重工和向文波的搜索激增,二者加起来高达60多万,向文波和三一重工知名度飙升了上去。

这里的三个事件,都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公共关系危机的特点:突发性和严重破坏性是起主导作用的一般性特点。危机往往都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大大出乎决策者意料之外(当然我们不排除决策者通过策划危机并掌控危机发展来提升品牌知名度,这点我们稍后再作讨论),同时其破坏足以让一个企业无法生存。在案例(一)中可口可乐中毒事件充分的反映了这两点,公司里的人绝对不会料到自己的产品会出问题,而且事件发生产生的影响也相当巨大,第一情况便是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在比利时境内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第二情况就是公司因这件事造成了600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对于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性公司,这可能不算很多,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小公司身上,那么这比损失对公司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另外,危机的其他特点在案例中也有体现,如:高度不确定性、事件的独特性、信息收集的滞后性、紧迫性,以及敏感性和社会性。特别是由突发性和破坏性所引致的紧迫性、敏感性和社会性。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就是因为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对事件的敏感,公司的形象和信誉因此而产生动摇,所以这三个特点值得公关人员注意,因为这关系到组织存在的根本:形象和信誉。

三个事件中管理者对危机的处理无疑都是成功的,公司及管理者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措施都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危机对企业的损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使公司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经由这几个事件,我将要进一步讨论和学习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对策。这三个危机的爆发,因危机事件的独特性,其起源、传播和影响途径各异,这使得危机对各公司的影响程度有很大不同,管理者所采取的应对政策也有所不同。我觉得可口可乐中毒事件中可口可乐公司所采用的危机处理模式更符合一般性的、规格化的危机处理对策,而且很具典型性。在事件中,公司最高领导亲自到事件发生地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向消费者道歉,表现出公司正确面对事件,不逃避责任的态度,在改善消费者与组织之间的敌对态度,恢复公司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和信誉起到了积极作用;接着对外公布对受害者的赔偿措施,紧随其后的是对广大消费者的保证,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公司的信赖。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隐性的部分――公司与媒体之间的部分。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媒体为公司充当了积极的角色,足见可口可乐公司在与媒体联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利时的一家报纸评价说,可口可乐公司虽然为事件付出了代价,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不能不说,可口可乐公司在这次危机处理中表现的公关素质令人佩服。

对于后两个事件,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正是我在描述危机特点的突发性时提到的:通过策划危机并掌控危机发展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而已,然而通过对案例(二)中的两个事件的分析,发现这样一种猜测可能已经成为了现实。这时危机的传统特点已成为隐性特点,其中的不安定因素都因为“策划”这一前提条件而消失,剩下给管理者思考的就是这项策划是否可行,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制造的危机,危机的危害性是否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肯德基广告事件属于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但毕竟它的危机并不如可口可乐公司那样严重,同时它在最后是从危机中获利的,再联系曾经在印度发生的“如来佛祖广告事件”,肯德基广告事件属于刻意策划的嫌疑就更大了。同样的,三一重工博客门事件在网络上也是先抑后扬,即化解了危机,又受到了广泛关注,提高了知名度。这种利用危机策划危机使企业其中获利的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手段着实令人叹服,更有人评价说,这样一种刻意策划危机以获利的公关策略,需要十二成的.功力修炼才能做成。

说到这里,需要谈到另一个与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有关的问题,即危机的预防。毕竟防胜于治,即使通过危机管理企业可能从中获利,但这个利来的不容易,稍有考虑不周或操作不当,危机演变加剧,给组织带来的破坏将不可预知。危机的成因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因内部失误造成的,如企业的素质、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往往这些方面的小疏忽给组织造成很大的危机;当然外部也可以形成对企业的危机,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将会提到。关于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最后我想可以这样表述:公共关系的建设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仍是组织自身的修炼和核心能力提升,公共关系是用来推动企业发展的,而非为企业补漏的,所以好公关的前提是好企业好公司,不要让危机处理成为一个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

网络已不算是新兴事务,其在各方面的应用也飞速发展,可以说网络已经应用到了其能产生作用的每一个领域,公共关系也不例外。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由网络媒体和公共关系结合而产生的网络公关应运而生。

在讨论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后我要再加一部分讨论网络公关不仅因其是产生于传统公共关系之外的新型公关,更因为正是这一新型公关的出现给公共关系带来新血液的同时也让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变得更具有挑战性。

先简单介绍一下网络公关。网络公关又叫线上公关或e公关,它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表达手段营造企业形象,为现代公共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策划思路和传播媒介。用专业点的分析来说,上面只是狭义上的网络公关概念,而我要说的正是这个因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传播方式较之传统传播方式创新,以及公共关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狭义上的网络公关。

网上关于网络公关的描述有这样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当公关遇上网络,让公关人有的直登天堂,有的直下地狱。”[]我觉得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由于互联网这种新媒体的出现,给公共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网络媒体的特性使得网络公关成为一柄不折不扣的双刃剑,能杀敌也能伤己。

让我们把网络媒体的特性与公共关系以及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特性联系起来讨论。区别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世界是平的,信息传播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束缚,以光速在进行,资讯传输的加速固然使得公共关系活动更有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信息收集的滞后性,增强了组织形象的对外宣传广度;但另一方面,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搭上网络这趟快车,突然爆发的一个小事件会给组织带来致命的打击。在组织被击溃之前,网络信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高速传播留给公关人员对危机的反应时间少之又少,要求公关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出闪电反应,分析并决定如何应对。新浪科技“DELL邮件门”事件主题中,短短数天,参与的网友数量就超过了10万人次【这也不难看出案例(二)中三一重工选择网络作为公关媒介的原因】。如果速度快没什么,组织能够应付,那公关人员就不得不去考虑另一点了――网络信息的爆炸式效应。在上述案例(二)肯德基广告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帖子被“网站纷纷转载,一个小广告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而网络的另一特性――互动性,也使公共关系危机的外部成因比例加大,因为在互联网上受众不仅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这就让用户能即时的参与到网络事件中来,使网络公关更为复杂。肯德基广告事件已给我们提供了范例,而关于戴尔笔记本电脑客服―blogosphore事件更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公关案例。

当互联网的三大特性:速度,超时间超地域性以及互动性与公共关系结合在一起时,加大了对公关人员的挑战。当然并非网络公关只会给组织带来灾难,我只是强调网络公关的出现带来优势的同时同时给公关人也带来更多的压力。它是一把正真的双刃剑,在互联时代,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杀敌而不伤己,是一个具有挑战更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而我们在进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时,最好把网络公关这一部分也考虑进来,因为它已经正真的融入其中,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罗建华、阿木尔.公共关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2]唐燕凌、姜国刚.公共关系学(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立体化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9.

[3]赵学前.公关心理学原理与应用.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8

[4]何春晖.中外公关案例宝典.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3

[5]刘佳.网络公关案例研究:华普汽车,肯德基广告.

上一篇:gmp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下一篇:五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