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意识论文

2024-04-18

公关意识论文(共8篇)

篇1:公关意识论文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大学时期是人生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在面对当今开放的信息时代。受社会多元化冲击较多,经受生活的磨难和挫折少.使得他们大都反应灵敏、思维活跃,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但在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缺乏科学的思维,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念强烈,特别重视个人目标的实现,对协调与合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等。、当前大学生的公关意识总体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公关常识。许多大学生在接触公共关系学之前,对公关关系了解甚少,甚至存在着误解,公关成为了“攻关”。在许多人心目中,公关就是送礼打点,疏通关系。

2)缺乏自信,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误区.交往沟通观念淡薄,不擅于推销自己。

3)崇尚个人奋斗,不顾他人、集体利益,缺乏尊重他人和合作的观念。“师生情”淡薄,或对身边的同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尤其是对偏远地区或家境贫寒的同学。

4)自我调节观念淡薄,环境适应能力差。有些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人际交往,不善交流,不懂也不会正确利用信息。或两耳不闻窗外事,或内向退缩、不会表达;有的虽乐于表达,但表达的是一种对环境的叛逆心理,用以发泄、转移心中的失落感;有的不能正确认识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容不得批评和异议。

5)在日常生括中缺少形象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公共场合穿着:在宿舍不注意穿着,行为粗鲁;有的男女生在校园中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等。

这些体现着大学生公关素质和能力的薄弱,目前高校公关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公关意识与公关能力的薄弱、公关素质的缺失,都要求加强高校的公关教育。因此,大学生应提升自我是公关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所谓的公关素质是自发的公共关系意识与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提升并具备一些公关意识:

1、注重形象的意识

塑造形象的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关意识是行为主体关于塑造自身形象的一种思考。公共关系最主要的是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以提高社会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学生的形象意识主要体现在组织形象的优先性与个人形象的优化性上.也就是说.大学生应珍视集体形象,完善个人形象。一方面大学生应该具有组织形象意识学会爱惜自己学校的整体形象,特别是走出校门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学校形象。在校园内部,大学生应注意维护自己班集体、学生社团的形象。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注意个人形象的塑造,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人格形象。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形象好坏.知名度、美誉度高低.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你的信任和合作,影响到事业的成功与发展。认识到注重形象的塑造和推销。

2、公众至上的意识

尊重意识是公关意识的逻辑核心。现代公关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重视公众、尊重公众的发展史。尊重意识反映了公关主体对公众价值的心理、意识水平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尊重主要是对公众人格与权利的尊重。所谓公众.指的是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大学生应该自觉地树立起公众至上的意识。时时处处为公众着想,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当公众的需求不断获得满足时或受到损失时,要首先考虑公众的利益,并且要采取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公众利益的损失。

3、真诚互惠的意识

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真诚互惠。真诚互惠的意识是公共关系的交往意识和功利意识。讲信、守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主张做人办事要言行一致,说话算数。古人在“义”和“利”面前,主张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然应是“义”与“利”并重.但决不能为“利”而忘“义”。作为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同外界交往,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但公关理论指导下的竞争,不应

是“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局面,而应该是现代文明的竞争。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全赢。在人际交往中,重信誉,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人们乐于跟他打交道;相反,“口惠而实不至”的轻诺寡信之辈,常常给人以虚浮的印象。

4、传播沟通的意识

这是指高度重视传播沟通的观念。传播沟通是塑造组织形象争取公众合作的基本手段。在信息的时代里,每一个人都要不停地与外界沟通交流以传播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特别是要与公众进行信息的双向传播与沟通。一方面可以通过传播使公众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知晓,增加公众的依赖感。提高信任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来自外界特别是公众的信息,做到“知彼知己”。大学生要不断地了解时事政治、社会动态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同时要善于向他人表白自己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增进与周围人相互理解和信任,并不断纠正、调整自己的行为、观念以获取公众的认可,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5、团结协作的意识

“内求团结、外求发展”是对公共关系协调内外关系职能的一个比较精练的概括。作为大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和协调好与教师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的公关意识与水平首先表现在与同学的关系处理上,主动沟通、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是大学生应该遵循的重要则。同时也要做好外部公众的工作,各类社会组织和学生家长,通过积极开展对外公关活动,促进与外部公众的密切联系和广泛合作。大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可以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6、自我推销的意识

自我推销意识就是指大学生要学会主动地宣传自己,得体地表现自己,使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多的、良好的发展机会。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总是强调伯乐的作用。适当地、如实地宣扬、介绍自己,就会把自己的实力变为吸引力、竞争力,产生品牌效应。无数的事实证明,在高度竞争的时代,同样的产品,谁宣传得好,宣传得成功,谁的产品就会有好的销路。同样的人,谁会主动、得体地表现自己、推销自己,谁在人们心目的就会有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可以看出,培养大学生的公关意识.并使他们将自己的思维见解运用到实际运作当中,对于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轨的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公关意识将不断的深化发展和完善,并作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能力素质坚强的思想后盾,指导他们更灵活的学习.更积极的生活,更迅速的融人到社会中去。

篇2:公关意识论文

姓名:李志勇 班级:08广电 学号:80913012

【摘要】公共关系意识,简称为公关意识,可理解为公共关系观念或公共关系思想,是一种现代化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思想、观念和原则,是一种开明的经营和管理观念,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的体现。公关意识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及现实意义,具备了公关意识,能让我们反省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并以此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激流勇进、鹰击长空。

一、公关意识的历史及产生

公共关系思想与活动源远流长,在中国甚至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在中国古代的各类活动中,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公共关系中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沟通技巧来宣传自己,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使用的尤为频繁。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蜀魏吴三国在建国之前,充分利用的自己的血统、名爵、衣带诏讨贼等各种利害关系,都宣称自己是代表汉室正统,树立良好形象和声誉,对对方进行攻击,以获取自己所需利益。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十九世纪的曾国藩不仅是一个在乱世中崛起的英雄,更被人称作是杰出的公关大师,他意识到了具有良好的公共关系才有可能拥有民心,才有可能打胜战,于是杜绝绿营军中常出现的骚扰百姓,甚至烧杀抢掠的现象,以获民心。在他重掌湘军之时,采取以柔化刚的策略,给军队的重要将领、各地方重要官吏每人致信一封,以非常谦恭的语气,乞惠指针,这种态度与以往动辄对立,甚至参奏地方官僚高姿态产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并且接受了大象无形的广博心态,包容各种甚至原来在他看来是反派人物的官吏,这些转变不仅使他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曾国藩最终成为一位对中国近代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做好了一个最重要的准备。

但是古代并不存在科学意义的公共关系,只能说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基础,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的美国。美国战争后,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采取由公民投票选举国家和地方的各级领导人的竞选办法,因此,沟通公众,取信公众,获取公众支持,是每一位政治家寻求成功的基本保证。美国的立法又鼓吹平等、自由和人权思想,为言论与新闻的自由敞开绿灯,所以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社会意见。这就为现代公共关系产生,创造了较好的政治环境与传播条件。

美国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作为现代公共关系开端的巴纳姆时期;巴纳姆原是马戏团老板,他信奉“公众要被愚弄”的主张,导致这一时期的宣传者为了自己和公司的利益,往往不顾大众利益,任意编造谎言,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这引发了新闻媒体的不满,由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了实业界的公司丑闻,掀起了著名的“清垃圾运动”,并由此成为了现代公共关系的导火索。这一时期的公共关系主要有一利一弊两个特征:一利是开始有意识、有组织的运用现代传播工具来影响受众,这对以后传媒媒介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如利用报刊等媒体工具进行宣传活动;一弊指的是组织者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忽视公众利益,甚至愚弄欺骗公众以达到它不可告人的目的。

二是作为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兴起的艾维.李时期。艾维.李是公共关系职业的开创者和代表者,作为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他坚持“公众要被告知”的主张,并提出了“原则宣言”、“说真话”、“公共关系动力来自最高层”等思想,并由此奠定了现代公共关系职业行为和职业准则的基础,其本人也被称为“现代关系之父”。在1903年,他开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以公共关系的专业方式,为客户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传播沟通方式,其中突出的成绩有:处理美国煤矿矿工罢工事件、处理洛克菲勒石油子公司镇压工人罢工事件等。但是艾维.李也因没有对一些公共关系思想进行系统而科学的阐述,被人认为是只有艺术而无科学,这的确是艾维.李的不足,但这不足也是有时代的局限在里面的,因此并不影响他在公共关系史中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公共关系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强调讲真话,并认为讲真话是公共关系思想的核心,这对后来公共关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二是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一种职业,并有了专业的人才、组织及组织方式,这对没来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伯纳斯时期,这时期的公共关系体现出学科化的特点。代表人物就是爱德华.伯伦斯,爱德华.伯伦斯在1923年受聘于纽约大学,并首次讲授了公共关系学课程,并在当年出版了在公共关系学史上被称为第一本公关教科书的专著《公众舆论之凝结》,在书中,他详尽的阐述了公关咨询这一概念,并且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原则,务实方法和职业道德守则等,这本书甚至还被誉为公共关系学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这一时期的另一成就是权威性公关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的出版,这本书被誉为是公共关系的“圣经”,书的作者卡特利普和森特在书中正式提出并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这一模式的确立,成为现代公共关系学成熟的重要标志,公共关系学也正式进入了学科化阶段。这一时期的的公共关系学的特征主要表现有三大特征:一是使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的学科;二是提出了应满足公众需要的原则;三是提出了“公共关系咨询”的新思想。

二、中国公关意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就与公共关系产生了接触,当时台湾与香港地区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现代公共关系便已经传入了台湾和香港地区,并在当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香港地区,一些跨国公司在其分公司内部设立的公共关系机构,并聘用专业的公关人才从事公共关系工作。自此,公司、酒店甚至宾馆也纷纷设立了自己的公共关系部门,这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公共关系专业公司,香港的公共关系行业迅速发展,也为其传入中国大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尤其是中国正式加入WTO,这种新型的职业开始被中国的企业所接受,并且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由城市向村镇、由企业组织向事业单位、由服务业向工业企业、由外资企业向国有企业、由企事业单位向政府部门发展的格局。

到目前为止,公关意识在内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改革开放初期到至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一阶段为我国公关意识的的萌芽和普及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使得经济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同时这也为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期间,现代公共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发生了中国公共关系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1984年4月28日,北京长城饭店在美籍公关部经理的策划下,把美国总统访华的答谢宴从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搬到了刚刚开业不久的北京长城饭店,同时这把北京长城饭店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几百名记者同里根总统一起推向了世界;同年,全球最早成立的世界第二大公关公司—伟达公关在北京成立了办事处。1985年1月,深圳总工会举办了我国公共关系史上的第一家公关培训班,公关开始为企业所重视,成立了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世界上最大的公关公司博雅合资新华社下属的中国新闻发展公司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9月,深圳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设立了公共关系专业,这标志着公关从此正式登上高等学府的讲台,到了1987年,国家教委正式把公共关系列入了行政管理、工业经济、新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1986年11月,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公关课题组编著的我国大陆第一部公共关系专著《公共关系概论》正式出版,标志着我国公共关系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二是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这一阶段为我国公关意识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阶段。由于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正式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及个人对公共意识需求的愈来愈强烈,市场也更加细分化,这促使公共关系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1991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简称为CIPRA)在北京成立,该组织遵循“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的八字方针,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积极推进中国公关业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这一期间的中国公关业,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1991年,中国国际公关协会成立,并在1993年成功举办了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1994年,“中国公共关系市场高级研讨班”在北京举行,引起了中国公关市场的讨论热潮;2000年,我国首届公关员职业资格统一考试进行,来自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7000多人参加了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公关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这意味着公关作为一个专门职业被社会认可。2003年,中国本土公关第一并购案诞生,即嘉利公关收购本土品牌博能公关,标志着中国公关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整合时代。

我国公关业是应改革开放而诞生,随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而发展的,到今天,我国的公关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虽然仅有短短二十几年的风雨历程,但是我国的公关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国专门从事公关业的人数超过十万人,公关机构起码上千个,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都成立了公关协会。截至2010年,整个公关业市场的年营业规模约为210亿人民币左右,年增长率达到了25%左右,个人年平均工资水平为8181元/月,客户经理平均月薪9135元,大学生转正平均月薪3335元。[1]

更为显著的是,公关意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是沟通协调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沟通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

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通过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方面是对内部关系的沟通协调,为的是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是对外部的沟通协调,为的是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和谐发展的环境。政府以及社会各个组织,都需要具备沟通协调的公关意识,通过沟通协调为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二是统筹整合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社会总体平衡、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人要融入社会,提倡人要回到社会中去,提倡为社区服务, 而公关意识就讲究统筹整合,在社会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上,既要为内部各职能部门服务,又要为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公关意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统筹整合作用,还表现在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 开放之间的平衡与统筹的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爱护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使自然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使自然生态保持良性循环,使其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机制。而公共关系的定位就是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既讲究长远利益,又讲究整体利益。也可以说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因此,公关意识的可持续发展定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

同时,公关已被现代企业作为企业的一项管理职能,对经济建设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补充作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来。首先由企业公关部根据公众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要求,综合评价各职能部门决策及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充分组织最高决策层的让会问题顾问,在现代化组织决策已日益专业化的今天,决策机构,情报信息的专门化,使生产、财务、技术和人事等职能部门的决策活动所引起的社会效果,以一种汇总形式,从总体上反映到企业本身,牵制企业决策总目标的实现。只有公关部门才能站在独立企业目标和价值的立场上,综合评价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可能引起的社会效果,促使有关职能部门依据社会价值及时修正可能导致的不良社会后果的决策,维持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和动态平衡。2011年3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收购“瘦肉精”猪肉。事件发生后,双汇先采取速度第一,在危机48小时内发出两次《声明》来“致歉”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达到安抚媒体和民意的作用;然后又采取敢于承担责任的原则,承认央视报道属实,并屡次召开大型会议,并向公众道歉,表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董事长万隆亲自在会议现场鞠躬道歉,并表示“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实施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这一系列行动让公众看到了双汇的诚意与大企业的责任感,使双汇重拾公众的信任。

二是为企业收集信息。公关机构利用各类社会公众之间的广泛联系,从不同渠道,搜集、调查社会舆论和民意等信息,并使信息及时传递,吸收使用,以增强决策方案的准确性,使组织了解其所处的环境,并能使组织的反面意见或态度进行转变。在中国公关业发展初期的北京长城饭店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一个刚开业不久的饭店,通过公关部经理的策划,仅仅通过一场具有政治意味的答谢宴,就使得一个不见经传的饭店顿时名扬天下。

三是为企业组织新闻。公关人员通过建立起的良好的传播渠道, 经常报道本企业的各种情况,以便让公众了解本企业良好的经营方针,管理政策,优质产品,服务项目,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发展动态等信息,来不断提高组织的声誉,为组织创造良好的舆论气氛。2006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迎来了建厂十五周年,公司的公关策划部门也推出捷达百万辆纪念版车型、及寻找第一百万个捷达用户的活动,这在广大的汽车用户中形成了大众品牌可靠品质、百万信赖的良好印象,极大范围的提高了大众品牌汽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为企业协调关系。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也不例外,它与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系统的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周围坏境之间,都要相互协调,才能取得共同发展。一是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各种关系;二是协调企业内部的关系,一个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必须要靠企业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企业公关首先应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这就需在协调内部关系上下功夫,内部关系协调的好环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忽视内部关系的协调,必然会使职工的消极情绪取代了积极情绪,也必将使企业整休素质下降,到那时无论花多大的力气在外部公关上,要想长久树立企业的良好声誉是不可能的。

然而,虽然我国公关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社会建设及经济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公关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段、起点低,所以我国的公关关系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公共关系的认知错误,把公共关系庸俗化。很多人认为公关靠的就是脸蛋子、耍的就是嘴皮子、使得就是手腕子。有些企业和相关部门在挑选公关人员时往往只重视人的外在条件,只要人长的帅、长得漂亮就可以,根本不会去考察人的内在素质,这就使得很多不明就里的单位在招聘公关人才时只招聘女性,这种做法不但制约了公关业的发展,降低了公关人员的整体素质,也严重的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公关业的形象;有些企业对公关含义模糊、认知不清,仅让公关人员承担一些事务性的接待工作,缺乏主动出击的公关活动,浪费对公关资源的利用。

二是行业秩序混乱。公关公司本身资源和定位相对较低,在战略咨询、经验、专业化等方面与国际公司有很大的差距,而大量低技术含量的常规公关又不断复制,导致行业内部恶性竞争,难以实现员工和企业专业能力的健康成长;各个地区在公共关系的运用上存在地区与行业上的不平衡,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关系活动普遍,受到广泛重视,而落后地区相对运用较少;另外,目前国际上已形成公认的三大公共关系应用领域:一是政府和政界,二是经济实业界,三是非营利性组织。但我国公共关系运用最多最活跃的只有经济领域其他两个领域运用相对较少。[2] 三是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我国公关业人才现状是低层次、知识结构单一的公关人员过剩,但是高层次、复合型的公关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国公关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原有的知识结构与实践技能已经大大落后于公关的现实需要,我国公关人才不仅在总量上较少,而且具有实际经验和专业背景的公关人才更是寥寥无几。[3] 四是公关业的行业不规范,存在不法行为;缺乏知名品牌,竞争力不强。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约束能力,导致行业内普遍存在花钱买公关的不法行为,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公关本质;国内公关公司品牌意识薄弱,品牌管理能力差,品牌体系不完善,而相比于此,国际公关公司大多具有国际大财团背景,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更是国内公关公司不可比拟的,这对急于走向世界的中国公关公司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塑造公关意识

公关事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这个全员公关的社会,公关意识也对社会及经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公关的误区,走出公关误区,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需要政府回顾自觉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历史,结合现代公共关系精神,总结自身公共关系工作的经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提供理论指导。现代公共关系是以实现社会利益为基本宗旨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倡互惠互利,我国政府在与社会公众相处时,首先应考虑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政府也应当清楚之政府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公共关系宗旨, 所以政府应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这一思想和意识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政府还应该塑造良好的形象,并把塑造良好形象作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出发点。任何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也不例外。各级政府应制定全面的行为规范以规范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并用它来约束每一个人的行动,以便社会公众通过政府成员的良好言行来认识人民政府的形象和本色;政府要搞好勤政廉政建设,并把廉政建设作为政府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塑造良好形象的主要内容,任何组织树立良好形象的主要途径一般说有两条:一是宣传, 二是做。二者密切联系, 缺一不可,但其中“做”更为重要。做,是指政府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公共关系所倡导的“百分之九十的做得好,百分之十的说得好”,就生动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塑造形象的基本法则和主要途径;最后,政府还应当完善沟通机制。沟通,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前提,完善沟通机制、疏通沟通渠道,是促进政府与公众信息交流的基本方法和保证。加强双向交流,增进信息传递, 是协调政民关系, 塑造政府形象的根本方法。

其次提高企业的公关意识,有效运用运用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信息管理功能,加强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塑造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最终将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培育形象意识,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企业发展之本,通过对公共关系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能够提高 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并培育他们的形象意识;企业应运用公共关系沟通协调职能,搞好企业内外关系,公共关系主要是通过传播管理和关系协调的力量,从管理深层规范企业行为,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的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运用公共关系的协调作用来协调好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人、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传播意识,运用公共关系的传播手段,为企业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及时、有效的将自身信息传播给公众,通过有效的传播建立企业与公众、社会和谐的关系,同时也满足内外公众对信息知情的需求与权利;同时企业要运用公共关系手段,促进品牌建设,提高公关手段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使品牌有别于其它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并且被公众认可,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最后公关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公关人才的支持。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对公关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整人才培养的布局、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规格;同时适应市场的需要,走联合办学的道路,和企业联合办学,使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培训企业骨干,输送人才,一方面企业又是学校实习的大课堂,提高高校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可利用自身资源或者自身影响力,设立基金会,营造良好的公关意识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公关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公关人才。

[1]《中国公共关系业2010 调查报告》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2]《论我国公共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何瑞霞 榆林学院

篇3:扶不起的公关意识

主战场上的失利更是加剧了苹果股价的跌落。一方面, 在与对手的竞相角逐之下, 苹果已被三星超越并远远地抛在身后, 仅有的市场份额一再被瓜分, 曾经的霸主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 苹果手机在各种事件门雾霾的笼罩下, 苹果放不下傲慢的姿态, 始终不肯正视问题。

过去的苹果一向表现得很强势, 尤其是在乔布斯时代, 苹果凭借着在产品的创新和用户体验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在手机市场中长期独占鳌头, 从未被超越。苹果一直走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前沿, 引领了电子消费品的潮流, 用创新的理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自身的品牌形象在大众眼中具有相当积极的元素。可以说, 苹果离不开无数果粉的追捧, 而果粉们也早已习惯了苹果带来的全新的手机体验, 无与伦比的苹果手机成为了风靡全球的“时代宠儿”。在这种有利的情形下, 苹果在台上台下都很低调, 即便是苹果出现了不可原谅的错误, 人们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天才的乔布斯被上帝无情的召回之后, 苹果帝国前进的步伐便显得停滞不前。即便是库克从乔布斯手中接过炙手可热的接力棒, 一心想要力挽狂澜, 扭转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被动的局面, 但苦于只身力薄也只是在继续维持乔布斯时代的“光辉岁月”, 吃老本的苹果前景一片迷茫。大部分人认为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单单靠库克是难以撑起大场面的, 而随着苹果新产品的发布明眼人很容易看出苹果的产品线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 没有了产品上的创新, 苹果失去了以往的自信试图走“廉价”路线, 转移产品创新上匮乏殆尽的视线。

苹果的公关思维更多的还是基于产品的思维, 以为只要自己的产品做到完美极致了, 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问题。哪怕是有了公认的瑕疵, 也只能是瑕不掩瑜。这种“产品至上, 公关不足”的被动公关, 在乔布斯时代演绎得淋漓尽致。当i Phone4“天线门”事件来临时, 苹果虽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承认产品存在问题, 但同时又反复为自己找借口, 将“罪名”归咎于智能手机普遍存在的问题。苹果在应对公关危机时表现出的这份自信, 甚至傲慢, 明知不讨好而为之, 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在消费者表达不满的呼声中进退两难。

产品在变, 市场在变, 消费者也在变, 而苹果的营销方式依旧不变, 同样是饥饿营销, 同样是公关危机, 习惯以不变应万变的苹果在危机公关面前有点经验不足, 仅有的以道歉为主的公关策略也只是蜻蜓点水而且难以服众, 可以说是很失败的。其实, 苹果不缺少危机, 缺少的是真正的危机意识, 一味被外界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公关只会让自身陷入更多的质疑和舆论之中。公关意识的培养在平时点滴的积累, 以便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第一时间感知。

篇4:解读城市形象广告中的公关意识

一、融入公关意识,体现人文关怀

商业广告中的形象广告自始就是公关广告的一种。因此城市形象广告,其实就是由政府牵头的一种公关广告。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的大部分城市进行形象宣传多是为了招商引资,因此诸如“中国义乌---小商品之都”这种一句话式的形象广告曾经大行其道。而就在这样一片乏善可陈的城市广告中,上海市长期投放的形象广告系列之《姚明篇》,如早春的空气让人耳目一新,刺激着中国其他城市重新思考自己的形象推广之路。

首先,“人”这一要素必须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在既有的中国城市形象广告中,有宣传自己的民俗风情的、有贊美优越的自然环境的、也有宣传投资环境的,惟独“人”这一基本要素长期的被忽视。其实,无论是当地建设或者自然景观亦或投资环境,这些都离不开人。人,是一个城市最基本的元素,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与核心。一个城市的魅力除了得益于天时地利,更重要的还是人和,因此一个城市个性的展露离不开城市的人文气质与精神。上海这次的形象广告正是彻底摈弃了传统的形象广告宣传模式,它不直接描述上海的自然环境、地理优势、经济环境、历史风貌,而借助当今名人姚明的精彩演绎,通过聚焦各种平凡的上海百姓来展示不平凡的上海。广告片里由姚明一人扮演的出租司机、鼓手、警察等这些平凡的上海人的生活,让每个广告受众真切地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上海!

与此同时,这种贴近生活的平凡视角以及“无数个姚明好一个上海”这一以人为本的传播主题在心灵上也与广告受众产生了亲切共鸣。其实,“与人沟通”也正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和精髓,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传播组织内外的诸多公众,组织内的公众包括雇员、雇员的亲属等,组织外的公众指的是邻居、消费者、同类产品竞争对手、投资者等。就城市形象广告而言,这里要进行沟通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二者:本城市民、外界公众。

二、融入公关意识注重双向沟通

沟通、沟通、再沟通,是公关的终极目标。而城市形象广告进行沟通的主要目标是:对内,即与当地市民的交流,以增进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外,即对外界的传播,以提高外界对城市的关注率与认知度。让我们来解读一下上海是如何演绎这之间关系的。

1.与内沟通:塑造“上海人式”的姚明——让上海人引以为荣

在60秒的广告创意中,姚明一人分饰多个角色,他同时扮演司机、交警、搬运工、鼓手等普通老百姓形象。看过广告的人都发现广告中的姚明似乎没有了往日大家想象中的“高度”,片中的这些“姚明”始终在与“姚明”擦肩而过,同等地位的对话,让每一个上海人都感受到了姚明身上天生的亲和力。比如片中姚明扮演的交警牵着一群小朋友过马路的经典画面就一直为上海人津津乐道,高大稳健的姚明与小巧可爱的小朋友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出上海人心底浓厚的亲切感。这时姚明身上的明星特质被巧妙淡化,百姓与明星的距离被缩短成零。正是在这样一种平等、亲切的氛围中,市民们与自己生活的城市产生了心底深处的共鸣。

不仅如此,整个广告片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基调,描述的全部是普通上海人的平凡瞬间,也正是这些普通平凡的身影让上海人体味到一种本土的上海精神:平等、和谐但又不失精彩!在这里,每个人都无需仰视明星,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像姚明那样,成就一番未来。这就是上海!这就是上海人生活的共同家园!也正是这样一块让上海人充满自豪的土地,养育着无数上海人式的姚明!

当广告创意表达到此,城市与当地市民之间的距离被拉到了最短,每一个上海人之间的关系也被凝聚和浓缩了,此处的姚明成了联系城市与市民的黏合剂!

2.与外沟通:塑造“姚明式”的上海人——让世界瞩目

然而,无论广告如何演绎,姚明就是姚明!这个在NBA的赛场上,在短短的26分钟全场能够拿下14分的小巨人,是如此吸引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作为NBA第一位没有美国篮球联盟经验的中国状元,小巨人的身影已经随着NBA的舞台日益高大!近来频频亮相于媒体,苹果电脑、VISA信用卡、百事饮料、麦当劳等国际知名品牌更是让姚明星辉灿烂。因此此次姚明演绎上海形象,可谓众望所归。其巨大的国际影响力更是为此次传播推波助澜。

但是外界认识姚明是通过NBA的舞台,人们熟悉的也只是台上的姚明。而这次的上海形象广告片让世界看到了姚明台下的一面,在这个片中,姚明褪下了华丽的外衣,展示了上海人本色的风貌。这一切都让外界受众感到新奇和亲切。从某一角度,它甚至是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因为每个人都渴望亲近明星并关注明星多方面的生活。

篇5:大学生公关意识的培养

摘要: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求万世流芳,千古留名。但每个大学生应该建立自己的事业,要想 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大学生,该具备什么样的资本,在追逐的过程中,我们该拿出什么样的看家本领?去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有公关意识,能和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物打交道,在大学期间,要注意自己能力,形象,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公关,资本培养

大学生最终是走向社会的,是以社会为目标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的改革,使得公关人才成为社会的紧俏产品。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有了更多了解感应社会机会,同时,也是校园学生社会化特征的一个表现。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加,大学生的竞 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我们怎样才能在众多的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不仅要有硬实力,而且还有很强的软实力,我们应该注意我们哪些方面的软实力呢!我们应该往以下几个目标去努力。

一形象美

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反映在对自身的要求上, 那就是要建立美的形象, 形象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 它还表明自身的内涵。大学生美的形象, 就是指表明大学生全部内涵的整体形象。青春朝气

青春朝气是精力充沛 青年的特点, 也是大学生的特点。青春朝气在形体、姿态和表情上最为明显。具有完美的形体,能够彰显大学生个性十足的阳刚之美,能给大学生十足的自信,塑造一个匀称,优美的形体,体育锻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学生不仅每天要精神饱满,而且还要积极乐观,要勇敢的去面对困难,平常要注意外形,姿势自然优美,动作舒展大方,协调连贯,刚劲有力。走路姿势,挺胸收腹,身体挺拔,双肩平衡,2修养风度

大学生要有修 养,要有内涵,千万别被人在背说后,那个人看上去很有气质,但一张嘴脏话连篇,记住,大学生一定不要骂人,那样会毁了你所有的形象,气质由心生,保持自己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一个人的风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合格的大学生要诚恳的待人的态度,要有受欢迎的性格特征,幽默文雅的谈吐,言谈风雅而不随便,因此我们要掌握

一些公关语言。还要有 仪表洒脱的礼节这种魅力不仅表现在长相衣做,更在于气质,素质,礼仪的体现,二口才好

每个人都希望在社交中表现的从容不迫,洒脱大度,但是在显示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场面,自己感到不自在,别人也不自在,结果气氛凝滞,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们怎样练就一个好口才

1,多练,一定要多练,绝对不能放过任何可以发表言论和言谈的机会,尤其是在公众面前单独的讲话,就算你说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谁都不是一开始就会的,而且,你又少不了什么,他们又不能拿你怎样啊练口才最需要的是勇气

2,其次是细心,多思考多观察了每次别人演讲说话的时候你一定要多留心要注意他们的 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注意他们是怎样配合的3,最后,就是演讲完以后要要回忆一下这次有什么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需要下次借鉴和改进的三技能强

如果说职业兴趣或许能决定一个人的择业方向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这种能力包括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管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判断与决策能力;应急与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心理调适能力等。作为一个大学生,怎样才能锻炼好自己的技能呢?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做好的就是自己的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学习, 全面提升自己的的理论功底与综合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并取得成功夯实基础。同时这也是职业技能的基础。2 为了提高专业能力大学生还应适当参加一些专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能够较好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 系,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并强化专业思维和职业伦理修养社会志愿者等公益性实践活动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中坚力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格决定着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如果将来进入企业,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企业就不会把具有挑战的工作放手交给你去做,你就不会再从众多大学生脱颖而出,你成功的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小,最后你就会沦落成一个平常的人。

为了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我们要站起来能讲,而不是胡

乱的去讲,讲的话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科学性,理论性。能上升的一定的境界,使你的讲话能够像音乐一样,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坐下来能写,我们在学习的期间,要注意我们写作功底的培养,将来在工作中,写个工作报告、总结之类的书面文章,能够信手拈来,而不是临时抱佛脚,需要的时候再去看,去学习,但写作的时侯,也一定要注意文采,作为一个大学生,虽然我的文章不能和班固和司马迁向媲美,但文章写得也要写得流畅,而不是词不达意,让人不忍心读下去的感觉。最后我们动手也要能做,面对一件事情,我们要能把它完完整整的做好,每当上级有重要的事情,要让上级第一个想的就是你,不管怎么,我们要做一个站起来能讲—口才,坐下来能写—文采,出去能做—技能。只有全面发展了,才能在我们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个人情商的高低反映了个人的社会适应性,是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更有效的东西。为什么有的人在学校是个尖子生,进入社会却“泯然众生”呢?为什么面对困难,有的人轻松愉快,若无事实,有的人却情绪沮丧,萎靡沉沦,在成功的要素中智商仅占20%,而控制情绪的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等情商因素占很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期间,怎么去培养我们的情商呢?1 客服过度的虚荣

虚荣心事实上就是扭曲了自尊心,大学生这种打肿脸充胖子,内心却很空虚。其实全都是欺骗自己,到最后还是足蓝打水一场空,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调整心理需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要有自知之明。凡事要多思量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谁都知道,可是冲动起来什么都忘了。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品意气用事,要冷静的想一想冲动所带来的后果,这样才能不会做后悔的事。以后走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冷静的去面对一切事情。不要优柔寡断

篇6:毕业论文大纲-论秘书的公关意识

1、选题背景及意义

2、文献综述

3、研究思路及方法

4、文章框架及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概述

1公共关系的概念与内涵

2公关意识的内容与重要性

3秘书职业综合概述

第三章:现代政府工作要求下秘书人员的必备公关意识

1政府秘书人员的现状分析

2现代政府工作要求下秘书人员的必备公关意识

第四章:新时期政府秘书工作人员公关意识的培养策略

第五章:结语

篇7:浅谈大学生公关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公关意识是组织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必要前提,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必备基本素质的核心,它也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大学生的公关意识有着知识性、思维性和经验性等特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公关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生活,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和个人形象,提高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公关意识 公关素质 大学生 综合能力 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多元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有了多样化的变革,公共关系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身边。公关的实用性与当今社会的开放度、发展度、前进度有机的溶于一体,在大学生的意识世界中刻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记,大学生对公关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公关意识”也由此而产生。所谓公关意识,是指一种自觉用公共关系理论和原则指导自己思维和行动的观念,又称“公关观念”,是某些公众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把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原则融化为自己的思想,融化为自己内在的习惯和行为规范。

1.当今社会需要公关意识较强的大学生

1.1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公关意识总体淡薄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近年来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当前大学生的公关意识总体比较淡薄,主要表现为首先,缺乏公关常识,缺少形象意识。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和接触公共关系学之前,对公共关系了解甚少,甚至存在着误解,其个人主义思想较为严重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公关素质的低下。其次,缺乏自信,环境适应能力差。不少大学生不善交流,不懂也不会正确利用信息。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误区,不擅于推销自己,经常出现失落感、挫折感,缺乏主动适应环境的意识。最后,缺乏合作意识,崇尚个人奋斗。表现在学生自我意识强,容不得批评和异议,没有奉献精神,不少大学生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

1.2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促使提高公关意识刻不容缓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大学生专业性强、知识结构单一,学生一般较多的关心自己所学专业内的知识,把专业技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思想比较普遍。但劳动力市场的具体变化又常常是难以预测的,就业形势的走向往往与预期有所不同,毕业生就非常被动。要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有一个宽泛的结合,就要求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不能仅仅是一种对口式的结合,而公共关系所涉及的内容有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策划与预测、社交礼仪等都能对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指导作用。

2.强化公关意识、提高公关素质对大学生的影响

2.1公关意识的养成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塑造形象和形象推广的意识

塑造形象的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形象第一”成了很多大学生处世交往的首要法则,现代公关意识已经在消消地占据着同学们的意识世界;现代公关意识已经在默默中影响着同学们的价值观生活观和对社会的看法。每年高校都有大学生要走向社会,为了更好的推销自己,他们除了通过书面材料强调自己的能力水水平和知识结构、完成知我形象的公关策划以外;更注重了自己的形象推广,仪表装饰。因此,注重对在校生公关意识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和个人形象。加强对大学生公关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他们的公关素养不但是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与谋求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我们高校适应社会,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2.2公关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协调意识与合作精神

要使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注重养成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通过公关课程的学习,结合校、系、班级经常有意识地开展校园内的公关活动,使学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合作意识是公关意识的时代要求。新经济时代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年代,这样的背景条件不可能产生“孤胆英雄”,它造就出的是具有合作精神,实现多赢局面的时代精英。在提倡勇于竞争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合作。在现代社会中,合作是第一位的,竞争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合作,只有合作才能走向成功。

2.3公关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培独立学习,培养能力意识

公共关系的实质在于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达到增进了解、协调关系的目的。协调是目的,沟通是手段;而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则是沟通协调能力的具体体现。作为在校大学生,只有做好了沟通协调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大学生更应该注意培养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从而可以在思想上甚至在实际中锻炼大学生的策划设计、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时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和团队协作意识,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

2.4公关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择业竞争力

当今社会许多人才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和身份经常变动,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培养其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就显得更加重要,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社会,为个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每个大学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招聘中,要想在众多的应聘人员中脱颖而出,必须给招聘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这种良好印象包括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

随着公关素质的提高,使大学生在择业能力中确立全新的交际意识,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这也是人际交流沟通的前提,其次是培养确立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第三确立“以诚待人”的意识。

3.大学生培养公关意识和提高自身公关素质的途径

3.1 更正观念,树立信心

端正对公关的认识, 正确理解公关的涵义是大学生能否提高公关意识的关键。大学生应该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增广大学生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在信息社会,对信息的关注度高,而且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是优秀公关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大学生们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首先应该是在思想上使自己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要加强对大学生公关意识培育,形成正确的公关理念。其一,要认识到学习公关知识、掌握公关技能的重要性。其二,要全面深入地学习领悟科学公共关系的科学内涵、原理原则及技能技巧,要纠正将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学”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

3.2加强公关理论与实践教育

公关理论教育是公关意识形成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仅通过理论学习或间接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锻炼,这是一个成熟的公关人员必须经历的阶段。以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式,来吸引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公共关系的涵义,切实掌握公共关系的技能,顺利形成公关专业能力。一是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二是采取模拟教学方式。三是应用实践性教学方式。

3.3 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和提高公关意识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也是培育大学生公关意识的最为直接的公关情境,学校的公共关系状态不仅影响学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对大学生公关意识的树立起着观念性与实证性的教育作用。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活动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由于各种社团的建立,主要是基于专业学习实践和学生兴趣而自愿组建的。因此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宣传、自我发展的格局,这比其他的途径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时,显得更加有效。

大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会从各个方面对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十分重要。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关人员逐渐成为人人关注的问题,更是当代在校大学生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自身的公关技能成为追求成功的战争储备。历史已迈向新时代,公关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已经 成为高等学校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关意识一定会在高校内进一步走向完善、成熟和辉煌。

参考文献

[1]张亚 公共关系与实务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刘强 彭洪峰 公关经理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篇8:培育农民法制意识的公关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磨难而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它承载着我们每个公民的美好愿景。

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有9亿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4.3%,也就是占我国公民的绝大多数。农村干部因“不知违法”而“官小贪大”,他们皇帝做派、扼杀民主、贪污腐化、横行乡里, 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农民群众就更“不知、不懂” 法律是何物,当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是选择“逆来顺受”,就是选择“舍身抵抗”。在这种状态下,还何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因此,“农村、农业、农民”(简称“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 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就必须培育 “懂法、守法、用法”的新型农民, 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一、宣传、引导、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人的素质就是人“天生的生理元素和思维元素的质量”。人的素质的高低,一是天生的生理元素和思维元素的多少,二是后天培养的生理组织的健康程度和思维系统的健全程度。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并教育引导农民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加强农民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事,妥善处理家庭关系、邻里关系。 重视发现和培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深厚群众基础、可信可学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1.坚持以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为载体

创建民主法治村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是法制宣传。所以,我们要坚持以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为载体,以镇村法制学校(教育室)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干部学法日、村委会决策日、村民议事日,以及电化教育、 法制讲座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情民意恳谈会、“一事一议”等村民议事制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广大村级自治组织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各项村级事务的管理,充分保证广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行使,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2.切实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队伍是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的具体承担者,队伍越强、法制宣传教育的质量就越高。 一是要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所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对村 (居)普法辅导员的选聘,把大学生“村官” 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到普法队伍中来,通过培训使他们成为各村 ( 居 ) 农村普法教育的宣讲人;利用学法日、 会议、集体活动等机会,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定期对农民集中授课,讲解法律知识; 或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形式,向村民宣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为处理本村出现的涉法事务当参谋,为村民提供一些简单的法律咨询。二是在每户培养一个法律明白人的基础上,每十户推选一名法律宣传员,作为家庭中的学法骨干或者家庭法律事务方面的代言人,充分发挥其家庭学法指导员、邻里纠纷调解员、村务管理监督员和村情民意联络员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强镇、 村委会调解组织建设,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对农村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 早解决,在调解中宣传法律知识,引导农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3.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阵地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舞台。我市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建设不断得到加强。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方向,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础,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目标,不断创新宣传载体、 形式、渠道,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一是要在法制学校有组织、 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有场地、有考核; 阅览室里有法律图书、报架;不定期地组织法治文艺演出、广场咨询等活动;充分发挥村居街道法制宣传橱窗(栏)的作用。二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载体(如车载电视滚动播放法制动漫和各种新法知识,做到“流动型”阵地全渗透),使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三是要关注与公民生产、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制热点难点问题。四是要在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刊上有文的基础上,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专题, 广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以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安定和谐的法治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法律素质的全面提升,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重大任务的顺利实现。

二、在农村构建良好的司法环境

“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笔头,笔头不如口头”,这是人们对当前社会上某些权大于法、违法行政和以权压法的政治现象的讽刺。而这种现象在“山高皇帝远”的广大农村尤甚。其具体表现正如全国政协委员、 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张耕所指出的:一是“权力对法律的蹂躏”。如,有的地方个别干部逼着司法机关违背法律程序,抓人、判刑、追究刑事责任,大有“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的意味。二是“权力对法律的蔑视”。如,当前我国司法实行两审终结制,按理说二审之后就要执行,但由于“权大于法”的问题,只要够份量的某领导打个招呼, 往往有些简单的案子也就复杂化了,以致没完没了,或不了了之。

还有司法系统中的腐败问题。目前我国的司法体系主要是“公安、检察、法院”三大机构。如某违法或犯罪嫌疑人,在“批捕、起诉、撤诉”的环节上,检察院不同意逮捕,这个人就可以不进入司法环节,逮捕了如果不起诉或者附条件不起诉,这个案子就不能进入审判环节,即便进入审判环节,检察院可以撤诉。而法院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民事案件,尤其是执行环节更容易出问题,因为民事案件的裁决是法院做的,执行又是法院自己执行的,这个过程中监督机制不是很健全。

或许就是因为“权力对法律的蹂躏”、“权力对法律的蔑视”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才使得农村的司法环境十分恶劣——平时不学习法律,遇事也不尊重法律,都竭尽全力的找关系,能否绳之以法,关键取决于能否找到能够压倒所触犯法律的关系人出面“打个招呼”。由此也就产生了本段开头的那段民谣。通过这个民谣,我们不难想到:1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2对权力的监督既需要民主也需要法制;3和谐社会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在农村建造良好的司法环境,首先需要领导干部对自身权力的自律、对国家法律的敬畏;其次需要广大法官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需要牢牢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思想,在平等保护各类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下功夫,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再次就是对民众的普法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 和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特别是那些为青少年所喜欢的方式。”

三、加强农村的普法教育

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树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农村“两委”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 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民工的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为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良好法治基础。

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形成崇尚宪法、法律的社会风尚。深入学习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开展农村基层民主自治观念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依法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能力。

深入学习宣传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维权、依法信访的宣传教育, 积极引导农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加强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继承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学习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土地征用、承包地流转、社会救助、 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努力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要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投入,提高现有阵地的利用程度,积极推进每个乡镇设立一个法制辅导站,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每个居民小组或者自然村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每个农民家庭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充分利用电视台、农村广播网等开辟学法专栏,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 向农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四、整合法律与农村传统理念的规制力

在我国广大农村,还传承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这无疑是值得庆幸的事。但这些传统理念在新形势下犹如“丹顶鹤、大熊猫”,珍贵而需要大力保护。如: 民间借贷往来多无字据,凭的就是“信”。 而一旦一方出现“信”的危机,则另一方就要深受其害。近年前河北某农村就连续发生过类似的案例:首先是两家间的借贷往来出现“信”的危机——或是债务方真的记忆消退, 或是债务方有意赖账,总之,债权方因当时

没有立下“字据”而无法追讨。鉴于这起事件, 村民间的较大款额的借贷开始“立字据”了。 然而,王某(债务人)在偿还李某(债权人) 的债务时,李某一时间找不到当时王某的“字据”了,说:什么时候找到了,撕掉就是了。

结果是:后来李某找到了这份字据并没有撕掉,而是否认王某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继续向王某讨要……当前的法律虽然还强调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事实需要“证据”来支撑, 而没有“证据”支撑的事实法律“不予认定”,说白了,谁有 “证据”谁的主张才成立。因而,王某在法律的强制下再次偿还“债务”。

“和合”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统帅, “和合”的含意有二,一是喻指万物万象各有不同,却可以调和起来;二是这种调和又不会使各物象改变其内在实质,仍保留其自身的不同。受“阴阳”“和合”的思维方式影响,使得中华民族在思考和处理法律制度问题时,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见解, 法律的创制、运行及其目标追求,均以“和合” 为指针。在价值层面,法律不是建构秩序的唯一之物,以家族习惯法、民族习惯法为例, 传统习惯在社会制度构造中一般有 “习惯法”模式、“习惯成文法”模式和“习惯自在调整”。

在县、乡镇、村的人民调解委员会里注意吸收参与民间调解的民主人士、宗教人士、民众公认的德高望重人士参加,对他们集中进行专业培训,使民间调解向人民调解转化,让传统道德去弥补社会生活中法律所固有的缺陷和弱点 , 实现道德与法制的有机结合 , 从而使非诉讼调解规范化、制度化、 适时化,使非诉讼调解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从而为诉讼调解作好铺垫,使两者更好地互动起来。健全调解机制,建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是民族自治地区法治建设的特殊性与国家法治建设的普遍性的共同要求,是司法为民思想在民族自治地区的客观实践。如果忽视了在少数民族地区保存至今、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根基的民间调解对法治建设的作用,至少不是客观科学的对待民间法治资源的态度。

面向乡村社会的人民法庭,日常处理的大多数案件都是这种国家法与民间规范不同程度脱节,却又各自从不同向度“主张” 自身“合法性”的案件,处于国家法和民间规范双重压力下的基层法官,如何在乡村社会的特定语境中做到情、理、法的交融,一种立基于国家法的“衡平司法”似乎是基层司法方式必然的选择和出路。

在由婚俗维系社会秩序的村落里,婚姻家庭关系是协调和睦的和有序的。离婚率低,纠纷少。国家立法对婚俗不能不加分析地全部抛弃,动不动就斥之为落后的文化; 在婚姻立法时,应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民风民情,尤其应当吸收婚俗的合理部分,充分尊重并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增强立法的民俗基础,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立法缺少对婚俗的关注而导致的实施困难,尤其是在婚俗维系的乡土秩序里实施的举步维艰或者面目全非。

上一篇:好姑父作文下一篇:霸气小组名称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