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

2024-04-25

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通用8篇)

篇1: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

申论教案

(二)一、一般拟写标题的方法

1、直接法:一是评什么。如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二是论什么。如论我国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三是关于什么。如关于房价调控政策的几点思考;四是什么之我见。如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之我见;五是对什么的解析。如对贫富差距扩大原因的解析;六是对什么的思考。如对公务员热的冷静思考;七是浅析什么。如浅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八是对什么的评述。如对民工潮的评述;九是对什么的建议。如解决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建议。

2、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如提高劳动者能力 拓展就业渠道;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加强反腐倡廉 构建和谐社会;诚信,不仅仅是私事;加强安全生产建设 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3、引申法:利用关键词和特殊句式引人注目。通常使用适当会有很好的效果,但使用不当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整体结构,谨慎使用。如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路在何方;药价虚高何时止;经济房 想说要你不容易。

二、关于主题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也就是作者通过具体材料和论述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的核心。主题是文章的“纲领”。写文章时,主题确立了,就有了纲领,然后取材用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才能顺理成章,形成一个整体。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要确定主题。确定主题有如下几点要求:

1.正确。这是对主题最基本的要求。主题正确,是指文章的思想观点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

2.新鲜。一篇文章如果老生常谈,写来写去没有意义。所以要在正确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即开掘出新颖的主题。

3.深刻。指有思想深度,就是说,即使是别人看到、说起、写过的事物,也能有精彩的分析,讲出新的道理。

4.集中。文章的中心只能有一个。要做到主题集中,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内容虽好,但离主题较远,务必放弃;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写进去,把什么问题都想讲清楚,要分清轻重主次。

三、关于材料

一篇文章所依据的事实和道理,就是材料。正确地积累、选择、剪裁和使用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功夫。

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必须在积累材料上下一番苦功夫,从总体上说,积累要有广泛性,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观点的积累;

2.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数据的积累;

3.正反典型的积累;

4.语言的积累;

5.专题积累。

四、关于结构

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方式和构造,是对文章全部内容的编织和安排。有了主题,有了材料,这只解决了内容的问题,尚未解决形式问题。形式问题首先遇到的就是结构。

文章的结构要根据内容和文体多方面的因素而定,结构没有套套,却有规律。概言之,就是要有中心,有层次。

文章结构内容主要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五、关于语言

汉语言内容非常丰富,要运用好,有很多技巧要学。比如,词语的选择、语音的配合、语言结构的调整、语言的修饰等方面都很有讲究。提高语言表现力主要在于平时的修炼。

语言方面的基本要求:

1.准确恰当;

2.简练明快;

3.通俗易懂。

六、关于文风

文风是对文章风格、特点的综合称呼,不存在没有文风的文章,也不存在脱离文章的文风,所以说,它是构成文章的要素。领导干部的文章如果形成了个人风格,那是写作成熟的一种表现。但是,个人风格首先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文风这个大前提。“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基本要求。

七、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要点

(一)怎样构思

构思有它总的规律,其核心就是古代文论家所谓“熔裁”。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熔,就是做铁器先翻砂,倒出毛坯;裁,是做衣服要先剪裁。是指将文章整个主体规划好,留下有用的和去掉多余的。

构思步骤:

1.确定内容考虑整体结构。

就是说,要先把通篇意思考虑好、总体结构安排好。这一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抓住问题,明确主题。

2.掂量材料配合观点安放。

这一步就是考虑把材料安放在哪里。看大体有多少材料,哪些有用,哪些舍弃;材料的取舍不仅要从材料本身出发,看是否真实,是否典型,还要看它能否说明主题。再者,按主题的需要将材料归类,考虑用在哪里,怎么用更好。总之,是要让主题把作为材料的事实和观点统率好,让材料把主题很好地表现出来。

3.用简练的文字列出提纲、要点。

长一点的文章,或驾驭文字的能力尚不十分熟练时,必须列提纲,甚至写详细提纲。短文,或是时间紧迫时,列个要点,简括几条也可以,至少要打打“腹稿”想几条。

构思注意事项:

1.通观全局。

2.多方发想。

3.注意裁剪。

(二)怎样起草

起草,也要讲究方法。

1.“疾书”莫间断。

“信手疾书”并非不动脑筋,而是要高度紧张;并非听其自然,而是在不跑题的前提之下。

作文考试,特别需要这种能力,这种起草能力要在平时训练养成。

2.大改小不改。

一是整体有问题必须改。如果发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总的观点或整个结构有问题了,要立即打住,改弦易辙,重新构思,甚至另起炉灶。

二是枝节问题不一定改。如果发现枝节上有问题,或者语言表达、层次顺序、数据材料等有不妥之处,要看情况处理。

三是游移不定最有害。刚构思好了觉得还可以,落笔写下来就不满意起来,这是古今写作的共同感触。构思预想是自由的,不受限制,容易觉得不错,而写成文字就难以达到预想的程度。

3.注意每段完整和全篇贯通。

构思是从通篇考虑下来,由主题思想到层次段落;起草却正好沿着相反的方向,由词句、段落层次到全篇。这当中有三点应注意:

一是在词句上要注意自然通顺。要与上下文及其构成的语言环境协调;按语言习惯写下来,以明白晓畅为目的。

二是每层每段写之前要先考虑一下它的内部结构。因为构思时一般不能深人到段落内部,写作时也不宜考虑一句写一句。因此:①要把这一层一段的主要意思和材料安放一下,以求能有条理地展开;②要寻求较好的方式解决上下文的衔接;③按照本层本段在文中地位,确定其写作的详略。

三是整个起草过程要注意全篇脉络的贯通。这就要眼光不离主题,而不要在起草时扯开去收不回,节外生枝。

(三)怎样修改

每次考试,要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修改,修改中主要是检查以下八个方面:一看主题是否鲜明,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清楚地表达出来了;二看结构是否合理,各层次、段落之间关系是否合乎逻辑,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自然;三看重点是否突出,需要着重阐述的事情是否够分量;四看内容是否有重复或遗漏,是否需要去掉什么,补充什么;五看整个稿子是否有新意,是否讲了套话、老话、空话;六看观点是否准确,是否经得起推敲;七看语言是否生动,是否需要增加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八看文字是否精炼,是否可以删去一些多余的字、句、段等等。

篇2: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

这是一个考上北大生物系的学子给自己的高中一个总结,读完之后,我眼里有些湿润,他的文章里高三那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不能平静。现分享给大家,希望他的故事能给正在备战2014年高考的学弟学妹一点鼓励。

——一个考取北大学生的高三传奇

终于,我可以平静下来,在这样一个清晨,好好地回忆,细细的品味,那属于我的高三奇迹。

想借用班主任的评语,对高三的上学期大致描述:“你懂得胸怀天下却做不到卧薪尝胆,立志异常坚定却难逃现实诱惑,看得见远处的山却看不见脚下的路。有时把执迷不悟叫执着,有时把自我满足当自信,有时自以为是能够拯救别人拯救世界的万能上帝,到头来成了自身都难保的过河泥菩萨。有时是真正弱点百出还不以为意的“伪高手”,有时是地道地荒废机会还自鸣得意的可怜人。”看到这些评语,这些批评,我心里有恐慌,却更迷茫——我究竟该怎样做……

千疮百孔的习惯让我的成绩从高二期末的年级第一跌到了四五十名的位子,不过那时的我依旧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可以东山再起。

这就是高三的前一多半时间,在迷茫与挣扎中看着成绩下滑,看着北大远去……

不得不提的是自主招生,现在想想,那真是一次梦幻般的影响我很久的经历!

凭借高二的成绩我走进了北大自主招生的笔试考场,上午的数学共四个题,交卷时我只做了一点点。若是搁在平时,下午的测试我一定会边做题变懊恼,接着一败涂地。可是这次,不知是哪里来的力量,我暂时忘却了上午的数学卷,一点一点答题,一秒一秒把握。走出考场,我知道自己希望不大,却着实为自己下午的沉着感到欣慰。压线通过笔试,正是对我心态的奖励,从那时起,无论上一科考的怎样,我都能坚强的努力到最后一秒,这或许远比通过考试要重要吧。

接着的面试,我再次走在未名湖畔,呼吸着那让我陶醉的气息,阳光静静地洒在身上……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未名湖中的滑雪者,博雅塔下的读书人,给了黑暗中的我多么强烈的希望。

戏剧性的是最终我只获得五分的加分,老天开起玩笑怎么这么有意思,寒假的十天,我扔掉了所有的计划,不知所措的呆着,就是呆着什么都不做。做了那么多,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只有五分,值吗?我永远不会忘记许多人听到这“五分”的神态,那是一种听到冷笑话的表情,我只有以笑应对。可我不服,或许,这五分就有用呢;或许,就真的有用呢……

再开学,立刻到了“质检二”。理综的出现让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学的优势发挥不出,物理的劣势暴露无遗。200名,我忘不了老师气冲冲地拿着成绩单到宿舍指给我看:“还没这么差过吧!自己好好想想……”刹那间,我感觉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咬咬牙,下定决心。我扔掉了手机卡,把MP4借给了同学,在枕头下放了三样东西:暑假买的《清华北大不是梦》,在北大自主招生领取的《筑梦北大》,以及北大的一组明信片。趴在床上,难以入梦。一笔一划地将职烨的《花开不败》抄了一遍,希望自己可以像那个为了复旦牺牲一切的小女孩一样……

每天走在路上,眼前总是黑压压的一片,看不到一丝阳光,晚睡早起的生活导致了身体的问题,脑子里总是跟浆糊似的,还不时地干呕。但我不能松懈,该吃药吃药,吃了药还得玩命啊……每天在宿舍“加班”,觉得夜好静啊,只听到自己的心跳。那是一段忘记了开心的日子,也是我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我坚持了一个月,结果却是在“一模”时由低谷跌落深渊。570分,283名,按往届的成绩看,这刚够一本。距高考还有54天,我真的想放弃了……有气无力的看着试卷,可怕的是我没有那种“收拾旧山河”的勇气与激情了。

多谢我的朋友,用一张纸,一段话唤起了我内心的希望:“把每天当成终结前的最后礼物,把每道题都当成训练能力的必备武器”“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也“必须为了必须,到耀眼的地方去!”。是啊,还没结束呢,真的,还有可能大逆转。

那是一个见证我内心成长的下午,一个人坐在窗户旁,发声地再一次读了那个坚强的复旦女生留给我们的财富——《花开不败》。日记本上我有力的写着:我可以一落千丈,我偏要一鸣惊人。一天超越六个人,杀进北大。现在看到这些话,仍是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怎么就那么相信奇迹!正如柴静所言吧,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按照正常的情节,我应该成绩回升。可现实终究是现实,“一点五模”年级233名,据复读生说,这样的成绩没戏了。没戏了吧……

那天上完第一节晚自习后出去跑步,发疯一样。回来看到了发下来的化学卷子。看着接近满分的卷子,我对自己笑了笑。接着发现卷子的最后有化学老师的一句话“你还是那个优秀的你!”还有人相信我,老师没有放弃我。一瞬间,我感到莫名的感动。趴在课桌上任眼泪肆意,那是在最黑暗的时候看到的光芒,哭过后的我轻松了不少。不管前面是什么,我都要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全力以赴!输输输,输到赢为止!

印象很深的是一天在宿舍,隔壁班的一个哥们来聊天。言谈中,我不自觉地流露出沮丧,他送我这样的一句话:高一高二,你一直是在前面,没受过打击。我是一直被打击,从未被打倒!

一天天重复的日子,通向了“二模”,冲到了年级70名的我却怎样也高兴不起来了。马上要自由复习了,物理60分……向物理老师求助,经验丰富的他告诉我这一阶段物理不太可能有大进步了。老师说的没错,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啊!我不服,我知道我有多好,走着瞧!

距高考还有19天的时候,我将战场搬到了自习室。那里都是学竞赛未成的战士,我和他们一样,无路可退了!每天都在想着那些分数,语文120,数学140英语140理综275加上5分,够了,到北大了……白日做梦可以,不过要梦得有价值,梦是可以带来动力的!我在桌子上立了一张纸“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像一匹 饿狼,不顾一切地发疯一样冲向北大。

“二点五模”时到了年级30名,正如我“一天超越6人的誓言”。谁让你给了我一点希望,我会不留余力!

最后的十天,宿舍只剩我一个人了(他人已经保送或者留级)。那位保送清华的“神人”临走时说:你们会考的很好。“我会的”,我心想。

把三年的东西全缕一遍,心如止水,最后的战役,蓄势待发。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考场上有我的两名好朋友时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大获全胜,不可逆转》。

临走前的晚上,班主任到我宿舍微笑着拍张我肩膀说:“你的成绩呈一个V字,希望高考时你会再回顶峰!”

一切,定格在捧起通知书的时候!672分,加五分,北大我来了!亲吻着手里的宝贝,突然想起我的物理,110分!

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这一年是这么的奇妙。奇迹,就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

篇3:创新土壤的构成要素

创新一词如价值观、企业文化一样, 在企业运行中都属于“虚”的范畴, 很多优秀企业已经对创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进行了探索性实践, 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如IBM提出创新意味着要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 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认为, IBM最重要的创新不是一项技术或一个管理系统, 而是不断延续创新基因的IBM人。在创新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还有微软、惠普、3M……如同IBM一样, 这些公司认为, 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并不是创新带来的优秀业绩, 而是把全体职工的10% (或者更多) 转变为创新斗士。

在中国, 很多企业都把创新归结为一个神奇的答案, 一把万能钥匙。但国外优秀企业的经验却证明:创新不相信奇迹, 它的生存土壤是可以培育的创新理念、流程、制度和文化。

一、树立创新的理念

传统的观点认为:要倾听顾客之声, 瞄准更大的市场;在综合性组织中, 技术驱动了市场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成功。但是, 对一个创新者来说, 所有这些规则都发生了变化。因为:创新=新+市场价值

创新是“新” (新的创意、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 和“市场价值”的紧密结合, 二者缺一不可。创新一定要“新”, 新的创意是创新的开始, 但创新不等于创造, 如果只从“新”出发, 一味注重创造, 新产品功能多而复杂, 难以畅销, 或对新产品投入过高而产出不足, 或创造之前对“新”的程度认识不清, 重复劳动甚至与人雷同, 都会造成创新失误。但仅有好的创意还不够, 好的创新要转化为产品, 转化为市场可以接受的产品。

创新是“新”和“市场价值”的紧密结合, 因此创新产品具有价格便宜、功能精巧和使用方便的特征。而在这三者中, 方便是基础, 因为创新往往是由方便性驱动的。如早期照相用的胶卷, 因为存储的不方便, 简·斯蒂芬·赛尚发明了数码相片并由柯达公司实现了市场化。因为电子贺卡的方便性, 传统的名信片正受到巨大的威胁。还有医学方面的, 如关节镜手术, 病人现在只需到医院进行一天的手术后, 就可以自己从医院行走到停车场开车回家了, 而在十年以前, 病人必须在医院躺一周, 一个月内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 而且几个月内不能运动, 这种现代的手术方式受到了病人的青睐。

二、创建创新的流程

1. 获取创新的源泉。

创新是通过新知识的应用而产生新的产品或服务。要创新, 首要的问题就是寻找新知识, 而新知识既可能存在于组织内部, 也可能存在于组织外部。在一个成功的组织内, 商业流程的链接形成了管理系统, 在有效的管理系统内, 信息可以自由流转, 从而使得人们之间的知识得以传递。知识的传递实质是“学习”的过程, 学习过程推动了知识的创新。因此信息在管理系统中的流动, 实质是一个创造新知识的过程。ISO9000提供了一套基于PDCA循环的管理系统, 在管理系统的每一阶段都会产生新知识, 是获取创新的知识源泉;但是只有在最后测量和改进阶段才会显现。

2. 加快信息流。

信息在组织内的流动增强了组织的竞争力, 为了让信息流快速地在管理系统内流动, 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组织结构, 因为研究表明, 传统的组织结构抑制了信息流动。因此, 首要的问题是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通常可以应用ISO9000的思想, 如“确定过程的次序和相互间的影响”, “确保信息能够支持过程运作”等, 通过观察“过程方法”和“绘制流程图”的活动来寻找信息流存在的问题。在绘制流程图时可以应用“泳道图”技术, 形成“流程网络”和“人员网络”, 从而可以识别流程的责任人。在识别流程和流程责任人后, 要绘制人员之间的信息流。组织人员间的信息流方式其实是指组织的人员网络, 在过去, 人们认为, 这种网络很大程度上依靠网络元素之间的随机交流, 是不可控的, 其规律不可循。艾伯特·拉佐罗·巴阿巴斯在他的优秀著作《连接》中发展了网络理论。通过比较社会网络、技术网络和生物网络, 他揭示了网络是可以认识的, 其实是像高速公路一样由许多节点连接而成。在网络结构中, 网络的关键点是网络中心和节点。因此在组织的人员网络中, 关键节点是管理人员、组织会议和社会活动。在一个成功的组织中, 正式与非正式的网络是一样的, 它是一个有机体, 像人体一样, 也就是说, 在一个网络化的组织中, 网络化程度越高, 组织人员连接更紧密, 信息流流动更快。组织在交流中遇到很多困难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很好理解网络结构, 这些结构不是一张组织图, 它不仅是流程图, 还要包括被称作网络的人员连接。因此只有了解组织内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息流, 才能理解组织内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 也才能管理好组织的知识, 才能够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

3. 进行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进行创新必不可少的平台, 是最好的知识传递方法, 一个创新型的组织需要人才和群体智慧, 詹姆斯·苏洛维克在的著作《群体智慧》中指出:突破往往不是来自天才, 而集体的知识更有用。因此做好知识管理非常重要。最近十年, 组织的管理系统得到发展, 组织现在都关注于“知识管理”这个核心主题。知识已经被认为是除了时间、金钱和人才之外的第四种商业资源。有些人对知识管理存在误解, 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技术, 这表明在人们的意识中没有包含知识。还有些人把知识管理看作一个“人性”的问题。其实, 以上两种观点都不全面, 知识管理包括人、技术和流程三个方面的管理, 三者的平衡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一个组织中有两类知识, 即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应用语言文字可以表述的知识, 如文件、报告、视频等。隐性知识是指隐含于作业过程、工作方法和企业文化中, 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述的知识。

4. 组建实践团队。

创新过程需要建立“实践团队”。“实践团队”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组织运作形式和协同工作形式, 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 按照交流和协作方式自由组织和建立的团队, 目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工作项目或研究。实践团队鼓励知识分享、学习与交换。团队人员除了要有热情和信念外, 还应该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确定他们在“实践团队”中的角色, 使他们为创新做出最大的贡献。创新是产生创意、连接各个创意, 并将好的创意转化为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及执行方案的过程。团队成员一般包括以下角色:一是“创造者”, 他们通常能够有好的创意并且公开它。他们可能是艺术家, 市场商人或研发人员。他们通过实践经验进行学习。二是“连接者”, 是指个能培育点子, 能将各种想法结合在一起的专家, 他们可能是设计者、研发人员或战略规划者, 他们通过思维进行学习。三是“开发者”, 他们也通过思维进行学习, 但是能将创意进行完善, 并能使之有用, 他们可能是工程师、系统开发者或会计。四是“实施者”, 他们将创意商业化并将所有其它工作完成, 他们可能是项目经理、销售人员或生产人员, 与“创造者”一样, 也是在实践中学习。当完成“实践团队”的组建后, 要协调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开发者”往往会认为“创造者”的创意不够具体, “创造者”会认为“开发者”没有全面考虑问题。而“实施者”与“连接者”总是持相反意见。

5. 建立商业化规则。

据估算, 每三千个“创意”中仅有一个能商业化。商业化需要规则, 并且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市场上的产品以40%-90%的比率在消失和灭亡。在包装品行业, 每年有3万种新产品进入市场, 大约有70%-90%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保持12个月以上, 因此必须仔细地选择要进行资源投入的“创意”, 一定要想想人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创新。如米其林在1992年就发明了可缺气行驶轮胎, 在那时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但是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因为新的想法往往需要改变常规行为, 需要有接受它的社会环境, 因此需要对创意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防。创新通常具有三类基本的风险:项目管理不确定性, 与创新者合作的不确定性以及价值链过程的不确定性。

6. 建立开放式创新模式。

长期的创新必须依靠组织之外的推荐作用, 这样产品和服务才能开发得更快、更便宜。 (1) 与外界合作。在创新过程中, 要寻求与外界的合作, 创新猎头就是为组织创新牵线搭桥的“中间人”。因为猎头使得组织之间的敏感信息交流变得方便, 他们可以联系到那些能够对创新挑战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 (2) 从外界获取新知识。在创新过程中, 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知识, 因为在当今快速创新时代, 终生有用的知识很少了。历史上就有这种借助外界知识进行创新的先例, 如以纺织工业著称的托斯卡纳地区, 更多的纺织知识是来自该地区之外。 (3) 应用新的创新平台。利用开放式网络方式是很好的方法, 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合作者都参与到网络创造中, 这种方式比封闭的创新模式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开放源代码的开放式软件开发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三、建立创新的制度

具有创新的流程, 还需要制度的保证和推动。慧聪国际总裁郭凡生指出, 关键是制度, 只有制度创新才是最本质的创新。没有制度创新, 就不可能有管理的创新, 就不能有技术的创新, 就不能有新的生产运营模式的创新。因此没有制度创新作保障的科技创新, 将会失去动力而最终趋于枯竭;没有科技创新的制度创新, 必将因失去方向而最终难以持续。创新的持续性必须以创新的体制、制度为依托。要做到可持续自主创新, 还必须构建一种自主创新的体制, 建立创新的制度和机制, 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持续实现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制度创新是指改进现有制度, 安排或引入一种全新制度, 以提高制度效率及其合理性的一类活动。有效的制度安排通过对人的激励, 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决策水准, 促进管理和组织的完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就是一种制度的创新, 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 鼓励创新的制度是创新的基础。

四、培育创新的文化

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篇4:新闻标题的构成要素

一、着重具体性。标题制作要以实际内容为纲,具体提炼新闻的本质;以整合新闻的立场和观点,突出新闻事实为主线,用具体的新闻事实指导读者正确理解新闻内容,明确新闻事件的内涵。新闻标题制作时把一个新闻内容从抽象到具体,从简略到详细提炼出来,让读者通过标题便知全貌,这也是制作标题应该注意的问题。着重具体性在标题制作中的运用,不但有助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同时还收到新闻宣传的效果。以如下标题为例:

(主题)中国公路又长了6万公里

(副题)高速公路已过2.5万公里,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达33450个(经济日报 2003年2月12日)

这则新闻标题的主题概念和范围是与内容相符的,读者看完标题就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像这类会议性新闻的标题很容易用套话、虚话来制作,因为这类新闻需要报道的内容很多,标题制作时很难做到具体,往往用概括性的标题一挥而就,流于俗套,达不到宣传的目的。而这则新闻标题一改常态以"中国公路又长了6万公里"为主题,用副题加以补充,克服了会议性新闻标题的呆板缺点,编辑直接用具体的数字作标题,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为新闻本身增色不少。

二、力求准确性。新闻标题应该准确表现新闻本质内容,标题制作时一定要通读新闻全文,弄懂新闻的内在本质,寻找制作标题的依据和支撑点。标题的取舍必须与新闻内容保持一致,不能高于新闻的基本内涵之上,也不能游离于新闻事实之外。不能任意虚张声势,也不能偏废偏离,更不能捕风捉影。标题制作不准确,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新闻失实,可能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误解,不但起不到舆论导向的作用,反而有损新闻事业的形象。

(主题)十项承诺让咪表更好(郑州晚报2003年3月4日)

这则专题性新闻报道在标题制作时就特别注意它的准确性,从标题上看就让读者有欲知的兴趣。十项承诺是什么?让咪表更好好在什么地方?读者通过阅读知道:咪表是一种高效快捷的自助式停车服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城市停车车位不足的问题。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在郑州市投入使用以来,"咪表化"进程一直在沸沸扬扬的议论中运行。针对这个大众关心的问题在运行中情况如何?记者及时采写了这一解读性专题报道,起到了解疑释惑的作用。这则标题好就好在编辑根据新闻的内容大胆使用了"十项承诺"四个字,准确地透视了"让咪表更好"这件好事在艰难运行中的历练和成长。

三、突出简明性。由于报业的日益竞争,厚报多版成为一些报纸赢得市场的砝码,而版面中的长题短文、厚题薄文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些既不方便读者阅读,也不利于美化版面。怎么克服这些现象?标题简洁明快、不宜过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标题的简洁明快可以巧妙地抓住读者的视线,这种做法有它积极的一面,便于读者快节奏读报,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新信息;另一面也便于编辑从容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维理念,可以起到美化版面、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要想做到标题的简明性,顾名思义就要求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善于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艺术技巧去概括标题。以如下标题为例:

①(引题)相声泰斗马三立病逝

(主题)"逗你玩"真的走了(羊城晚报 2003年2月1日)

②(主题)失职被骗也能成罪

(副题)北京一公司副总经理被判四年(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9日)

③(引题)10年创造40个新品种

(主题)信阳米质提高了(河南日报2002年12月18日)

这3则新闻标题都非常简洁明快,没有庸长复杂的引题、主题和副题,也没有用奇异的语言去修饰。复杂的新闻内容,用简洁的标题就告诉读者一个直白的信息:"逗你玩"真的走了、"失职被骗也能成罪"、"信阳米质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被吸引了。特别现在一些厚报多版的报纸,更应多编发这类简洁明快的标题,对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阅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四、增强形象性。形象不仅有外在的一面,还有其内在的一面,新闻标题的形象性也应该表现在这两个方面。新闻标题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情景交融,能够让读者乐意接受新闻信息,同时调动了读者的情绪感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新闻的传播效果。所以说,新闻标题的生动形象对新闻本身有着较强的能动作用。比如下面的4则标题:

①(主题)"走得了"还要"走得好"(人民日报2003年1月31日)

②(主题)理顺群众情绪 善于"活血化淤"

(副题)寿宁干部春节给上访户拜年的启示(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24日)

③(引题)市场规范有序带来良好效益

(主题)嵩山少林寺黄河风景区"黄金周"里火一把(郑州日报2003年2月8日)

④(主题)"推销骚扰"谁来管(郑州日报2003年2月19日)

篇5: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

(1)

人员

优秀的焊接人员及相关技术人才是高质量焊接结构制造的重要保证。生产厂家应拥有相当数量的业务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管理人员、焊接专业技术人员和一批具有一定操作技能水平的焊接技术工人。焊接工程师是焊接工艺文件的制定者、焊接生产的指导者和焊接工艺的管理者。焊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焊接工艺文件的编制质量。企业还应定期对焊接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更新,并选送技术人员到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大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焊接培训中心,聘用优秀的焊接工程师和焊接技师,根据产品焊接特点,对焊工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第一线焊接操作者的技能水平。(2)

设备

先进的焊接和相关设备是焊接结构质量和提高焊接生产效率的重要保证。生产厂家每年应投入一定资金采购先进的焊接设备,其中大型和关键设备要招标采购。设备要有专人管理、保养、定期维修。设备的参数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等)应在有效期内经专业部门检验、校正。保证工装、胎具、卡具的完好,并定期检查记录。(3)

材料

完善材料(包括钢材、焊接材料等)管理制度。已列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钢号,根据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归入相应的类别、组别中。未列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钢号。、,应分别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国外钢材原则上按每个钢号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但对该刚好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试验中经本单位焊制受压元件的实践证明与国产某钢号相当,当某钢号已进行过焊接工艺评定时,该进口钢材可免做焊接工艺评定。使用和保管好焊接材料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本条件,设置焊接材料一级、二级库,建立焊接材料采购、入库验收、保管、烘干、发放、回收制度等。1)焊接材料的采购

① 国家标准中列出牌号的焊接材料,由供应部门按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采购和验收。

② 费国家标准中的焊接材料以及进口焊接材料应编制相应的采购规范。③ 应对焊材供货厂家进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的评审,确定焊接材料定点供货厂家。

2)焊接材料的验收

焊接材料的验收与管理入库的焊接材料必须有制造厂家的质保书,同时检查部门应根据相关标准按材料批号抽样复检。焊接材料复检不合格的应由供应部门和有关技术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焊接材料应存放在符合要求的专用焊接材料库房,按分类、牌号分批摆放,并作出明显的标记。焊条、焊剂发放前应按烘干规范进行烘干。焊工凭焊材领用单领取焊材,发放员应在领用单上登记焊材的检验编号和实发量(焊丝应填写盘号)。焊工完成当班任务后,必须交回剩余的焊接材料。

(4)工艺规范

建立健全严格的焊接工艺规程是保证焊接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认证贯彻国家和国际有关法规、标准及技术条件,并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本企业必要的焊接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焊接技术人员要编制大量的焊接工艺文件,其中焊接工艺守则、焊接工艺规程等是焊接制造与生产直接应用的法规文件。要做好新、旧标准和工艺文件的更换,以及旧标准或工艺文件和作废标准或工艺文件的回收工作,确保焊接技术人员和第一线操作者使用的标准和工艺文件是有效文件。

产品正式图纸审批后,工艺部门接到蓝图后才能进行焊接技术工艺准备。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由于产品交货期短,生产周期紧,常规管理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必须实现焊接技术工艺准备的快速反应,即要求焊接技术人员在审查产品白图焊接工艺时,就提出新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项目、新材料采购规范和焊工考试项目,并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实施。这样可使焊接技术工艺准备提前1~2个月,确保在产品投产前,各种工艺文件全部到位。

①焊接技术工艺准备内容包口:

a..产品图纸的焊接工艺审查,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及焊接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的编制。

a..原材料和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保护器体等)采购规范编制及采购。

c.焊工培训和考试的项目计划(项目、培训和考试)。

d..焊接新设备、工艺装备的采购和新工装的设计与制造。

e.新工艺、新材料工艺性试验。

②产品图纸的焊接工艺审查:为保证产品图纸焊接工艺审查的质量,焊接技术人员须认真学习该产品设计、制造及验收方面的法规、标准及技术条件,特别是针对焊接、材料、热处理、检验方面的技术条件及法规。重点了解产品在焊接、材料、热处理、检验方面的特殊要求,在产品图纸的焊接工艺审查时,根据本单位焊接设备能力、技术人员和焊工状况、现有焊接方法及焊接生产条件,制定出生产的初步焊接方案。必要时,要提出焊接新工艺、新材料的工艺试验方案、焊接新设备及新工装的设计任务书。③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是制定焊接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对锅炉和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要求焊接工艺评定的覆盖率达到100%。焊接工艺评定必须按产品的技术条件规定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进行试验,不同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对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常用的标准有JB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420“锅炉焊接工艺评定”等。除焊接工艺评定规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观检查、无损探伤、常规力学性能等)以外,还应根据产品的特殊性能要求,增加必要的检验项目。

④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焊接工艺规程(Welding Procedure Specifcation, 简称WPS)是焊接生产 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是控制焊接质量的关键工艺文件。按照产品对应的法规,需要做焊接工艺评定的焊接接头,都要求编制该焊接接头的焊接工艺规程。每一份焊接工艺规程可以由一个或几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支持。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编制的焊接工艺规程才能生效。

④ 焊工培训和考试:按照国家劳动部《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电力部《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凡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生产制造的焊工和焊接操作者必须按照相应的考核规程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合格项目范围的焊接操作工作。合格焊工要建立档案,合格焊工的档案内容包括:焊工培训和历次考试成绩记录、所焊产品平时考查记录、产品牌拍片或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两次以上翻修记录以及奖励和事故记录等。

(5)焊接生产过程控制 1)焊接生产

①操作者按照相应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手控焊接结构(焊接接头)和产品的焊接。对于不受控焊接接头,焊工按照焊接工艺守则的要求进行焊接。焊接要求预热及层间温度控制的接头,质量检查人员对预热温度检查合格后,才能施焊。在焊接生产过程中,检查人员还应抽查层间温度是否超出规定范围。对有氢致裂纹倾向的钢材进行焊接时,如焊接过程中断,不能很快焊接或完成焊接后不能立即进行热处理时,应对焊接结构件立即进行后热处理。新产品投产前,应向生产分厂进行关键和特殊焊接工艺的技术交底。受热面管子自动焊或机械化对接接头焊接应进行焊前试样检验,试样检验合格才能进行焊接。要确保持焊工执行焊接工艺,明确焊接过程对质量的基本要求。②按热处理参数进行接头的焊后热处理。热处理设备应能自动记录实际热处理参数。对于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接头,热处理后还应进行无损检验,内容包括:目测检查、渗透检验PT(Penetiative Test)、磁粉检验MT(Magnetic Test)、超声检验UT(Ultrasonic Test)和射线检验RT(Radial Test)对于受控的接头要求进行UT或RT。在焊接接头形式和焊缝位置设计或编制产品工艺流程时,应为受控接头的UT和RT检查创造条件。由于结构或工艺原因,无法进行UT和RT检查的受控接头,为获得合格接头内在质量,必须采取特殊的质量保证措施。

③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产品试板的焊接。产品焊接试板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到工序。产品焊接试板应随它代表产品接头同炉进行热处理。④应按照不一致品处理规程的评定,进行超标焊接缺陷的返修。严重缺陷的返修必须有对应的焊接工艺评定,并制定缺陷返修的焊接工艺规程,同一位置的焊接缺陷的返修不能超过两次。2)焊接质量的可最溯性控制

可最溯性控制是焊接质量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焊接结构在产品制造和以后的运行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能够有线索、有资料进行焊接接头质量分析,包括焊材领用、焊前准备、施焊环境、产品试板的检查确认、施焊记录、焊工钢印标记、焊后检验记录、焊接缺陷的返修记录等。要实现焊接质量的可追溯性控制,应做如下工作。

①“标记移植”。凡合格入库的产品制造用材料(如板、管、棒、锻件等)的标记材料,切割下料时,元件和余料都应做相同的材料标记,该过程称为:标记移植“。”标记移植“是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移植的标记应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炉批号、入库验收编号。”“标记移植”不仅防止生产中混料,也为将来焊接结构的质量分析提供依据和方便。

②受控焊接接头的焊接过程应有书面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焊缝名称或编号、施焊焊工的姓名、钢印号、所用的焊接材料牌号、规格、焊接参数、返修记录、无损探伤、预热温度、后热、消氢处理和焊后热处理记录,以及焊接过程任何不正常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将在产品档案中备案。

③焊工完成受控焊缝的焊接后,应在产品规定位置打上焊工代号。3)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停留点和证点

焊接过程中实现控制点、停留点和见证点重要工序的重点控制,进一步加强了受控焊接结构(焊接接头)的质量管理。

①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焊接工程质量不够稳定的重要工序和重要环节,要点监督和检验,严格加以控制,这样的点称为控制点。如焊接工艺评定,查产品焊接试板、焊工资格、焊接材料、焊接生产操作、焊后热处理、焊接接头检验、水压及气密性试验等,往往被列为控制点。

②在锅炉和压力容器的生产过程中明确规定:关键焊接相关工序及关键环节未经检验合格或未检验证报告及数据不得进入下到工序,此工序称为停止点。如焊接材料的进厂验收、产品焊前试样、产品焊接试板、焊接接头无损探伤、水压试验等,往往被列为停止点。

③焊接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关键的控制点为见证点。例如重要或难度大的焊接接头的焊接、焊后热处理、无损探伤、水压试验工序等,必须通知该产品的监检方到现场,在监检人员的监督下,该工序才能进行。有没有见证点,哪些工序为见证点,根据产品的制造技术条件确定。4)严明焊接记律

焊接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焊接工艺规程和相关工艺文件的情况称为工艺纪律。为了严明焊接纪律,应组织多部门对焊接生产过程不定期的进行焊接工艺纪律检查。焊接工艺纪律检查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①领用的焊接材料牌号是否正确,焊接材料烘干、发放、回收是否否和有关规定.②焊接操作者是否具有对应的焊工考试合格项目。

③焊接操作者是否按照焊接工艺规程操作,特别注意检查预热温度、层间温度、焊接工艺参数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规程。

④产品试板的焊接过程是否符合规定。

⑤焊接设备的电流、电压等仪表是否符在有效期内、运行是否正常。(6)生产环境

篇6: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对吗

①形体极其渺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滤过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干观察。

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

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育。

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锐,但对干扰素敏锐。

篇7: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1、安全要素

安全是人的需求层次中除了基础生理需求之外的首选。目前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使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已无需过多地关注基础生理需要, 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和创造宜居环境的保证。因此, 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和有效控制危机的能力, 可以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有较高的安全感。

2、生态环境要素

城市宜居继而体现在环境宜居上。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空气质量恶化、水源安全性降低、环境退化等环境问题使公众对良好环境的追求更为迫切。宜居城市应该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建筑环境,实现二者的相互协调和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怡人的城市景观, 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舒适的需求。

3、历史文化要素

在宜居城市里, 政治清明, 政局稳定,社会风气良好, 公众有归属感, 并且为身为城市的一分子感到骄傲,

城市能够接纳外来种族、文化和事物, 但不盲目改变自身的文化特色, 社会各阶层相处融洽, 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社区有机融合, 这一切都是城市宜居性的体现。所以, 社会文化要素是城市宜居性的基础要素之一。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维护城市文脉的延续性以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兼收并蓄, 营造高品位的文化环境。

4、经济要素

经济要素是宜居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得到发展, 才能解决城市贫困、环境污染、就业不足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促进城市人居软环境的改善。

同时, 一个城市的宜居性应该是可持续的、不断发展的, 能够保证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为居民及其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而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前提是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要使一个城市宜居, 城市的经济系统应该运转良好, 在取得明显效益的同时又不会危及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可以为将来的发展预留足够的能动空间。

5、交通、通讯要素

城市的宜居性还体现在其便利程度上。城市生活便利度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交通、通讯的便捷程度。

同时, 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完善的生产性基础设施, 也包括完善的生活性基础设施, 以及以“数字城市”工程为标志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它是宜居城市的“数字基础”, 在资讯高度发展的今天, 其地位日益重要。

6、人文要素

宜居城市对居民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居民素质涉及公众的道德素养、文化程度、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

宜居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城市, 公众各阶层不断学习、进步, 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同时, 宜居城市是一个社会运行有序、财富分配公正、治安状况良好、居民安居乐业的城市, 应该使每一个居住在该城市的居民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所以, 一个宜居城市必

篇8:论城市色彩的构成要素

狭义的建筑学上的城市色彩仅指城市内建筑物、构筑物的色彩。但城市景观是由多种元素组成, 因此它的内涵应拓展到更广的范围, 从而避免在城市色彩塑造中存在片面性。广义的城市色彩, 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物体外部被视觉感知的相对综合的色彩面貌。

二、城市色彩的构成要素

(一) 建筑色彩

根据色彩理论, 占据70%以上面积的色彩在画面中成为主色, 由此可知, 在城市色彩中可以人工控制的主要元素就是建筑。

纵观世界很多著名的建筑作品, 都体现了色彩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例如, 勒·柯布西耶的巴黎大学城的巴西学生公寓。建筑的主体向阳面是均布的凹阳台及其栏板, 色彩的运用打破了单调。勒·柯布西耶在凹阳台的顶面、侧墙采用了不同色相、不同明度的高彩度色, 黑色顶棚的阳台比白色、黄色的看起来更深远, 红色、绿色墙面的阳台也比白色、灰蓝色显得更宽阔。色彩给人营造了前进和后退的空间感受。

建筑外墙色彩。建筑外墙色彩最能直接体现城市色彩。现代城市建筑色彩的主旋律为各种灰色调。而那些纯度、明度过高的建筑色彩, 常常因过于刺激, 不仅使城市显得庸俗混乱, 也会让市民烦躁不安, 所以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为了避免出现过于高明度、高纯度、或者低明度的色彩, 很多城市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予以限定。2003年12月11日起生效的《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中即有相关规定:“区内的城市建筑色彩要求具备与自身功能、形式、体量相协调, 建筑色调原则上不得采用大面积高纯度的原色和深灰色, 如红、黑、绿、蓝、橙、黄等, 更不允许高纯度搭配的外观色彩

建筑屋顶色彩。现在很多城市都在进行屋顶的平改坡工程, 就其原因就是要丰富城市景观的第五空间。屋顶造型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也是鸟瞰城市色彩的主要部分。屋顶的造型颜色也富于变化, 但一般都与建筑外墙的色彩相统一, 因此, 屋顶色彩是城市色彩的重要标志。例如巴黎优雅的灰屋顶、希腊宁静的蓝屋顶、都灵沉稳的咖啡色屋顶。我国苏州的深沉典雅的黑屋顶, 及北京故宫辉煌的金黄屋顶。

建筑周边环境色彩。建筑本身是一个单体, 但是建筑色彩却必须考虑周边建筑的色彩协调问题。

据报道, 在澳大利亚一些城市就明确了建筑色彩与周边环境色彩的关系:每三幢房屋必须同一色调、同一式样, 从而使整个城市既协调统一又色彩丰富。而我国的状况又如何呢?在房地产开发商开始项目之前, 规划部门都规定了开发商这座楼盘的建筑色彩, 但有时却忽略了已建成邻近建筑的固有色彩。甚至更有胆大的开发商根本不顾规划部门规定, 依旧主观意识确定建筑色彩, 然后等待罚款。

(二) 园林色彩

在园林中, 利用色彩的心理及生理感知影响, 根据色彩整体和谐、以人为本、体现地域特色的设计原则, 将园林景观要素中的天空、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等色彩的物质载体, 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美学功能, 进行合理的色彩配置。园林中的色彩主要来自植物, 以绿色为基调, 配以色彩艳丽的花、叶、果、干皮等构成了缤纷的园林色彩。

(三) 公共设施色彩

公共设施, 主要指在公共露天场所为大众提供免费服务的各种设施。通常, 这些设施属于社会公共资本财产范畴。城市的公共设施水平, 显现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公共设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交通设施:公交车辆、出租车、街灯、路牌等;2) 商业设施:书报亭、电话亭、售货亭等;3) 休闲观赏设施:景观小品、街头雕塑、花坛等。

(四) 道路色彩

道路也是展现城市色彩的主要元素。美观大方、丰富多彩的道路景观使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心情舒畅。道路色彩可以分为两部分:车行道色彩和步行道色彩。

车行道色彩。车行道色彩较为简单统一, 这是由于其材料限制, 大多数城市的道路采用的都是黑灰色的沥青混凝土, 而道路的分化线主要以白色为主, 辅以明亮的警示黄色。而在一些区域的车行道也开始使用带有色彩的地砖。

步行道色彩。步行道路主要是指人行道、绿地或广场中的休闲道路等。步行道路与车行道路不同之处, 在于其除了组织交通和引导人流外, 更加注重景观效果。步行道色彩主要体现在地面铺装上。现今随着材料的日新月异, 大部分城市都开始采用各种色彩的道路铺装。最常采用的材料就是彩色花砖, 再根据城市色彩的需要选用红色、青灰色等色彩。

(五) 照明色彩

照明分为人工照明和自然照明。在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人工照明所产生的色彩关系, 尤其是夜间景观展现是靠人工照明所体现的。一个城市的夜景是否迷人, 能否让人流连忘返, 主要是通过照明灯光的种类、数量、功能、颜色以及排列组合方式决定的。在城市的广场街道等城市景观地域常用的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荧光高压汞灯。我们在打造城市美丽夜景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节能环保降耗。

总的说来, 城市灯光照明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部分:交通灯光、商业灯光、公共场所灯光和景观灯光。

1) 交通灯光:主要指应用于道路、高架路、立交桥、人行天桥、车站、机场和港口等方面照明使用的灯光;2) 商业灯光:指被沿街商店、餐饮和娱乐等公共场所门面为了宣传而采用的霓虹灯、灯箱、电子显示屏及广告射灯;3) 公共场所灯光:指应用于商店、广场、公园的照明灯光;4) 景观灯光:指城市的历史古迹、标志性建筑、重点公共艺术等, 如北京的天安门、天津的天塔、湖北的黄鹤楼等等。

三、结语

日本著名色彩学家吉田慎吾说过:“色彩本身并不存在美与丑, 主要问题是怎样去运用色彩。通过对地区色彩的调查和研究, 色彩设计家们提炼出该地区所应具有的色彩, 与适宜的形式和材料一起共同创造出一个创新而美丽的环境。”

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同时也是矫正城市建筑无序状态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城市色彩规划事业将会有更为广阔和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邓庆华.城市色彩探析[J].现代城市研究, 2002.

[2]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粮库协议下一篇:《今天我是升旗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