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在历练中成长

2024-05-04

拓展阅读在历练中成长(通用11篇)

篇1:拓展阅读在历练中成长

成长在每一次历练中

——漯河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总结

罗冬娜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苦尽甘来的收获才最珍贵。

—— 娜娜

2016年5月9日,我接受了一项从没接触过的任务——“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技能大赛,10—11日培训,12日比赛。在市里的素质比赛还没有降温之际,又受命于危难之时,难就难在我对此一无所知,关键是不能知难而退,干吧!对自己也是个挑战,时不我待马上行动:挑学生、找资料、看视频„„晚上加班加点,凭我个人的理解指导学生,先对这个项目做个整体了解,为去食品学院培训做个准备。

经过第一天的培训我们感到压力太大了,学生茫然,老师困惑,这根本和我们学习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嘛,晚上回到学校我们赶紧调整方案,让李耀民老师推荐两名学习电子的学生加入,这样第二天的实战操作中,我们也把所有的设备器件安装完成,计算机调试这一块儿李金成同学认真、虚心,不会就去看食品学院学生的操作,并积极向他们请教,一天下来学生累得话都不想说,我想让他们歇歇,可他们却说:“我们还得回机房练习调试,不然明天的比赛心里没底。”我打心眼儿里感谢我们的学生,困难面前勇往直前、不言苦不言累不言退,这种精神太可贵了。比赛当天分两个赛场,一个小组在外等待,其他学校的学生都在玩手机或是出去转着玩,而我们的赛手一直都在看资料、图纸,研究内容和细节,这点我很是欣慰。

通过这次培训和比赛我感悟颇多:

第一,我们的学生顽强、坚韧。从什么都不懂到能熟练地安装、调试,这个项目培训两天就能达到这种程度,实属难得。一组三人配合默契,速度和精确度真令人叹服。这也反映出,边理论边操作的确能快速增强技能,同时在实战中能及时发现并立即解决问题,操作过程不用记忆就能熟练。

第二,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不怕吃苦。在食品学院一呆一整天,没有休息(除了吃饭),你累了我干,我困了你操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学习过程中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学习了不少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技能,而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也学到了计算机程序是如何控制元器件的,他们相互求知、共同探讨。

第三,教学相长,学无止境。在培训与竞赛过程中,我也参与其中,体味到学生的忙碌、紧张与辛苦,更体味到比赛是学科跨越的最好的契机,单一学科知识在社会应用领域中实在是展不开手脚;学科交叉、知识交错、技能交融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今后的专业开设、课程开设也应当往这方面渗透,引进一些实用技能课程,专业教师也相应交叉上课,让学生学习到生活中实用的技能操作,让知识离我们的生活不再遥远,学以致用。第四,专业发展要以老带新、形成师徒模式。今年培训过的学生就是明年的师傅,以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来引导和带动其他的学生动起手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要有专门的专业实习场所和设备。专业的学习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学习,没有专业性的实习场地出不来成绩,练习与实用不接轨,学生也只能是瞎捣鼓。俗话说: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实战很重要,与生产实际相对应的模拟实战尤其重要。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智能商超、智能家居、智能化养殖、智能化花卉培育等等,都离不开实习场所与设备。学生边学习边练习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地技能训练,走向社会也将成为有用人才。

每一次蜕变都是痛苦与艰难的,但是蜕变后的美丽也是让别人羡慕的。付出就有收获,每一滴汗水都蕴含着艰辛,阳光总在风雨后,笑到最后才最灿烂。

我们在历练中成长,我们在成长中顿悟,我们在顿悟中成熟。我们对漯河二中专的未来充满期待!

(责编:张娟娟)

篇2:拓展阅读在历练中成长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

广西浦北县张黄镇江背村2011大学生村官;广西浦北县张黄镇综治办工作人员

何全超

经过2011年6月份的报名、7月份的笔试和8月份的面试及后来的考察等程序我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广西浦北县张黄镇江北村2011大学生村官。成为大学生村官以来我

第一、在工作中学习。说来也奇怪,我去去村委的第一天,正好在修路,于是骑车要往旁边有点麻烦,正好遇到一个老奶奶,然后她帮我顺利骑过修路的地段。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期间我不分节假日,一直驻守在江背村委,期间时而和村干部下队了解村民情况,时而配合做好应急措施,时而自动和村民交流,时而到田间地头查看生产状况,时而关心道路修整情况,同时经常抽空去五保村看望孤寡老人。在这约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通过与村干部合作及村民的交流沟通,我学习到了一些与村民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的技巧,在筹资修路的过程中也学会了理解的重要性,和村干部的攀谈中我我了解到农村的发展思路是先修路后水利和其他方面的工作。在我驻守的江背村里面正是实行这样的思路,在2011年是修好主干道和若干条支路。在这个近一个月里我立足实际,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尽职尽责,努力成为“党员群众的贴心人、方针政策的讲解员、致富信息的传递者”。和村干部一家一户去筹资修路费。在恰当的时候和村民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鼓励他们进行规模养殖和种植。我发现该村作为以种植桉树、甘蔗、香蕉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并且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创造了不少的经济效益,然而其村民总体生活水平上不去,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形成专业化经济组织,综合竞争力不够强;二是不能形成集约化特色化生产经营;三是发展单位比较零散,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四是生产经营规模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五是村民的生产经营方式比较保守,且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较慢。

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期间主要工作事宜: 到树头塘等村委挨家挨户去筹资修路费用,以及宣传修好道路后给村民带来的便利;协助做好江背等支路的规划和放线工作,同时与群众进行深入沟通,以便日后施工时群众能够理解及配合;去看望五保户,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等状况;暴风雨过后,去田间地头了解灾情,以便能够及时补求和挽回经济损失;解决村民纠纷,化解群众矛盾。

第二、在学习中历练。10月份中旬以后,主要是到政府协助相关人员完善相关工作。比如到综治办帮忙整理材料,和完善禁毒、反邪教、创建平安和谐(村、校园、镇)等工作,我在这些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历练,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渐渐走向稳健,尤其是在接待上访群众和解决群众矛盾纠纷中,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在帮忙综治办做工作的同时,我还抽空到村委宣传党组织等相关知识和到计生办帮忙录入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我的个性慢慢变的沉稳。

篇3:拓展阅读在历练中成长

参赛的征程紧张而让人难忘, 每一个情景仍历历在目。从个案的形成到团队三人合作形成共案, 评价其他团队的教学设计和课件, 同时吸取其他团队的优点, 进一步完善自己团队的教学设计。这些过程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个人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充满挑战与竞争的三天中, 我们三人各自发挥优势, 精诚合作, 以网络教研团队物理组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证明了我们团队的风采和实力, 摘得了网络教研团队赛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大奖的桂冠。

比赛内容是苏教版《光现象》的第一节《物体的颜色》。由于我们对教材和大纲的把握程度比较一致, 所以对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没有太大的分歧。但由于每个人的教学风格不同,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出现了分歧。我们依据物理新课程理念和“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 展开了讨论。

●教学设计片段对比展示

片段一:“光源”教学环节

原始设计

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让学生说出是否是光源, 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教师讲出光源的分类。

最终设计

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搜集各种光源图片, 存入白板的资源库 (教师应提前准备月亮、钻石等非光源的图片, 也放入到白板资源库中) 。课堂上,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学生到白板前操作, 将光源分类。具体操作是:将同类光源移动在一起, 在下方板书其分类, 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其他学生可从不同角度提出新的分类依据。

思辨与升华

【周强】让学生准备图片, 比教师准备图片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主体性。

【王晓明】而且通过让学生准备图片, 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源的能力。

【胡青云】我认为教师还应准备几张学生容易判断出错的光源, 如月亮。在学生没有出现认知冲突时, 由教师挑起学生认知冲突, 加深学生对于光源的认识。

【王晓明】课堂中又该如何实施才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仅仅教师讲解, 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

【胡青云】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性, 让学生到讲台上移出他想和大家分享的光源, 并将光源分类, 非常自然地解决知识与技能的第一个目标。

【王晓明】是否还有必要给学生讲解其他形式的分类?

【周强】如果仍是教师讲解, 就又回到教师主体满堂灌的老路了。

【胡青云】我认为没有必要讲解。因为这本身不是一个重点,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分类, 询问其他同学是否还有不同意见, 相信学生会发现不同的分类方法, 请他们自己补充。

【周强】如果没有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呢?

【王晓明】我们可以作为一个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再继续探讨, 当然这仅仅是我们的预设。

片段二:“物体的颜色”教学环节

原始设计

三人的教学设计不同, 一种是主张利用课件展示色光的混合, 这样现象清晰, 便于学生记忆;第二种是主张通过实验探究, 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 在体会中掌握知识;第三种主张直接讲解, 让学生记住。

最终设计

探究实验1:让太阳光分别透过红色、绿色、蓝色玻璃纸, 照到白纸上, 观察并记录结果。概括总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什么决定的。

探究实验2:让学生透过各种颜色的玻璃纸看同学的衣服, 并记录下所观察物体使用不同颜色玻璃纸后看到的结果。概括总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什么决定的。

思辨与升华

【王晓明】对比三种教学设计, 直接讲解是最不可取的, 可以排除。我们从另两个教学设计考虑选择。

【胡青云】物理是实验的学科, 新课程提出, 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物理的有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周强】能做实验的我们优先选择实验, 课件虽然清晰, 但总归是设计好的程序, 总有一种虚假的成分。

【王晓明】让学生实验观察, 得出结论, 会帮助学生理解。但这个实验不太容易做, 所以我们还必须进一步考虑细节, 以利于学生得出结论。

【胡青云】我们应该为学生准备实验记录单, 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现象。

【周强】对, 这是应该考虑的一个细节。我们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思路, 还是按老师设计的思路进行?

【王晓明】学生自己设计思路有一定的困难, 会让学生无从下手, 但如果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 又感觉缺少点探究的味道。

【胡青云】大家看这样可以吗, 在实验探究1的启发下, 学生已经知道红色玻璃纸只是透过红色光, 其他的色光均被吸收。我们就让学生拿着红色玻璃纸观察周围的不同颜色的物体, 包括同学穿的衣服, 学生会惊奇地发现世界的颜色不是红色就是黑色。同样再拿其他颜色的玻璃纸做实验。

【周强】这个方案行, 既是按教师的要求做, 又没有给学生限定观察的物体, 有一定的开放性。上课前要让学生穿五颜六色的衣服, 学生一定非常兴奋, 对出现的现象也一定非常吃惊。

【王晓明】我认为, 还应在课件中做好视频准备, 在学生做完实验后, 如果不理想, 我们就播放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果实验成功, 可以放弃课件展示, 这是“以学定教”。

●参赛感悟

【周强】第一次参加全国的网络教研比赛, 整个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合作、学习、成长的快乐。NOC活动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是对教师教学设计、新课标理念理解及陈述答辩等能力的综合考验。对于教学设计, 我们进行反复研讨, 甚至就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展开激烈的争辩。在相互合作、彼此碰撞中, 智慧的火花不断产生, 灵感一个个展现。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 我明白了“思想的高度决定行为的高度”。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 这样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使教学设计更能充分体现“以学定教”和“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无论教育理念多么先进, 都必须付诸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具体的操作, 使之内化并沉淀为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 将无形化为有形。就如同我在答辩中提到的对小组的评价, 因为有了实践经验, 我清楚地知道如何评价才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教学设计中就时刻关注对学生的评价, 使之成为我们教学设计的亮点之一。

【胡青云】通过参加本次比赛, 我认识到:团队内协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 我们三人依据自身特长, 精诚合作, 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 紧张而从容地完成了各环节的比赛任务。

在团队间开展交流与协作, 吸取其他团队的优点, 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比赛要求每一个团队根据团队编号, 评价下一个团队的教学设计, 同时还要接受上一个团队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的同时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 在接受评价的同时反思和完善自己的不足。我们在评价09团队的教学设计时, 被他们的教学设计流程图所吸引, 因为此流程图可以让读者清晰地知道教学设计的环节, 我们受到启发, 利用思维导图制作了我们的教学设计流程图。但在评价其他团队的教学设计时, 我们的言语过于直爽和生硬, 缺少了温和, 在借鉴其他团队评价的措辞后, 我们修改了自己的评价用语。

通过参加赛事, 我充分感受到了网络环境下基于合作的教研模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此次参赛也暴露了团队和个人的一些不足, 如教学预设还不够详细, 应考虑到如果阴天, 没有太阳的方案;个人的心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想在陈述时, 声情并茂地进行演讲, 但最终却因为紧张而语速过快。通过参加本次活动, 我们重新拥有了成长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

【王晓明】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 我所在的物理教研团队也是学校唯一入围的教研团队, 面对一次难得的全国大赛的机会, 赛前不免有些紧张, 但及时的调整让我们尽快统一了认识, 因为我坚信:比赛成绩固然重要, 但是过程更加重要, 和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去面对面的比赛和交流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可获得检验和证明。参与比赛更是享受比赛!正是有了这种轻松而又认真的心态, 我放下包袱, 积极投入到赛前准备中, 首先是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标, 做好理论和素材搜集的前期准备,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在理论基础、教学方法还有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结合方面加大知识储备, 做到言之有据, 言之有理, 言之有物。为了增加实战经验和团队合作默契程度, 我们还专门挑选出几节课, 就设计亮点、特色、小组合作、实验创新点等方面, 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讨论研究, 力求每个环节做到精益求精。

网络教研团队的比赛是艰苦的, 微机房里, 时而寂静, 时而喧闹, 教学理念、实验探究、合作教学……思想的火花一次又一次被激情点燃着、碰撞着。经过交流我们团队坚信, 只有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 寻找创新点, 真正把体现合作探究的亮点挖掘和突出出来, 才可更胜一筹。于是, 融合了三个人的教学设计, 反复修改, 更多地注重了细节和创新, 克服了以往的思维定势;另外, 课件制作充分突出美观大方、实用有效, 力求区别于其他组的课件。在比赛中有一个环节是评价其他组的教学设计, 这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仔细地研讨别组的教学设计, 其中精彩的环节常常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 精心设计的地方让我明确了自己的短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及时做出了调整。比赛中, 为了尽善尽美地准备好答辩稿和演示文稿, 我们逐字逐句地研讨、修改, 努力准备最佳的解决方案和可能面对的种种问题直至深夜。

篇4:在历练中成长的“希望之星”

在比赛中成长

2011年,初一的时候,屈欣怡就参加了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当时她是整个初中组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别人都说她“特别嫩”,但初出茅庐的屈欣怡一举拿下了扬州市决赛初中组一等奖和江苏省决赛初中组二等奖,首战告捷。2012年,屈欣怡再次报名参赛了。比赛的基本项目有命题演讲、即兴演讲、抽单词编故事及分角色情景剧表演,屈欣怡笑着说:“抽三个单词,临场编故事,这可太能激发人的潜能了。”对她来说,整个大赛里,最好玩、也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情景剧表演。

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屈欣怡和其他选手抽签组成了一个团队,他们分别抽到了赛车手、父亲、女子拉拉队队长和结巴的小男孩等角色。短短的一个晚上的准备时间,他们根据角色编了一个很具科幻色彩的故事:由于污染太严重,地球已经不适合人类再生存下去,人们开始考虑要迁往外太空。赛车手、拉拉队队长和结巴的小男孩打算结伴随大军前往火星。临行前,赛车手告诉父亲自己要去火星,父亲不同意。但是当他们出发的时候,父亲却悄悄地跟在了后面,在他们即将和火星人发生争斗的时候,父亲则现身提出大家应该和平相处。他们还把《You and me》改编成了一首宣扬和平的歌曲。

屈欣怡扮演的角色是赛车手,为了能看起来豪气一些,她还特意跑去买了一顶头盔。短短几分钟的表演,让屈欣怡受益匪浅。她总结说:“在那种场合下,一定不能怕别人笑话你,要放开来表演,要让人家能记住你,不然就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了。想办法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拿到高分。”但同时她又认识到:“团队的合作很重要,为他人着想很重要。如果你太突出,把别人的光芒掩盖了是不行的,但是不去争取也不行,要顾及到整个团体的成绩。”

屈欣怡说,情景剧表演不仅好玩,而且还为小选手们提供了相互认识、交流的机会。直到现在屈欣怡还和当时一起表演的小选手保持着联系,她还笑着调侃同伴:那个演结巴小男孩的同学,角色真的很适合他。

接下来,屈欣怡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近600名选手一起参加了全国预选赛。预选赛要求每个选手介绍一项中国文化,她选择了介绍扬州炒饭,还特意穿上了小厨师服。遗憾的是,她的比赛止步于此,屈欣怡当时很难受,她一边感叹:别的选手都好厉害啊,有的穿着奇装异服,有的唱歌跳舞,一下子就吸引了评委的目光;一边又暗自后悔:别人选择的主题比如筷子啊什么的,多具有中国特色啊,自己怎么选择了炒饭呢!但后来去看了接下来的比赛,她便坦然接受了这一次的失败:自己跟别的选手比还是有差距的,还需要继续努力。

经历了这么多场比赛,屈欣怡最大的收获是克服了哑巴英语,现在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了;同时她也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临场发挥能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提升;她还认识了不同的人,经历了不一样的事情,并且扩大了自己的视野,而这些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爱动物,爱生活

生活中的屈欣怡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她是学校上一届的学生会主席,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是校长口中“一个很有能力的小姑娘”。不比赛的日子里,屈欣怡的生活平淡安静,但也总有属于她自己的快乐。

屈欣怡从幼儿园开始学钢琴,已经取得了钢琴十级证书。不同于别的孩子被父母强行送去学钢琴,屈欣怡看到了摆放在幼儿园门口的小钢琴,便赖着妈妈坚持要学。中间也想过要放弃,因为她每天都要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练琴,几乎都没时间写作业,每年暑假也得在8月份考完级后才能玩。但是妈妈的“棍棒”教育显然很见效,小欣怡常常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练琴,妈妈就拿根小棍站在她身后。现在回头看看那段岁月,屈欣怡觉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自己收获更多。2010年,小学六年级的屈欣怡参加了“青春中国第五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并获得了小学组钢琴比赛的一等奖。升入初中以后,没有时间再去学琴,但她总会在累的时候弹弹琴,调节一下心情,钢琴已经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屈欣怡从小就喜欢小动物,还曾萌发过当宠物店老板的念头。整个采访过程中,她最兴奋的就是谈起自己家楼下的流浪猫:“一开始它很怕我,但我经常去喂它,慢慢就熟悉了,它常常跟我到我家住的五楼,我也会开门放它进来玩。后来,它产了一窝小猫,并且把它们都带到我家门口来,我就开始负责它们一家子的生活。冬天的时候,那只老猫就被抓走了,几只小猫没有了妈妈,太可怜了!”屈欣怡的表情时晴时雨,流露出喜爱和不舍之情。

屈欣怡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因为喜欢英语,这份喜欢发自心底。但即便在英语方面收获诸多奖项之后,屈欣怡也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她坦率地说:“每次比赛,我都不是很看重最后的成绩,但是往往越不看重,成绩就会越好,因为心态比较平和,反而发挥得更好。不过这些事情呢,只要经历过就行了。”

篇5:在磨砺中成长 在历练中前行

——交流工作汇报

一年前,我和许多老师一样,成为一名交流学习的老师,幸运的是,有机会踏进清河中学大门,成了这个优秀团队的一员,担任七年级(3)班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交流学习的同时我也得到了锻炼,无论在思想上、业务上都是受益匪浅的。在这里,学校领导引领我成长为一个有梦想的教师;在这里,学科同行帮助我体验了一次尝试的过程;在这里,众多学生给予我享受了一回收获的快乐。难忘和你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特别感谢每一位领导的引领,每一个老师的热情帮助及班主任有老师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真诚地向大家道一声:谢谢,感谢一年来你们对我的关怀与帮助。你们的身上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我敬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显著的教学业绩。一年来,我深深的感受到,清河中学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是一个协作进取的集体,是一种忘我执著精神,更是一种勤奋和谐文化。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参加交流既是我个人成长,专业成熟的难得机会,也是学校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途径。每想至此,心中就涌起一股幸福感。回想这一年的时光,我经历了最初的忐忑,新奇,紧张,忙碌,到现在的融入,我得到的是温暖,增添的是信心,收获的是快乐。

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的环节作详细的安排,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课件,为了课堂教学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多思,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轻松,注意精讲精练,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需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课后及时对反思总结,并认真查漏补缺。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自己长期在小学从教,知识结构体系比较简单、知识的容量比较狭小,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学的教学工作。我积极主动地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我总是认认真真地聆听,反反复复地揣摩。欣赏了老师们课堂上的灵性;见识了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感知了教师们的语言的幽默风趣;目睹了老师们的耐心热情;体味了教师们的坚毅执著。我不仅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还经常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从教学模式的设计,课堂的管理,课后作业的监控。听课、学习,再结合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融合贯通。渐渐地自己的课堂有了些许变化,更趋完善,更趋成熟。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有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后进生学习过程中的查漏补缺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平时我严格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对于基础知识中的古诗词、文言文及课后的字词必须掌握,对于名著的阅读合理的安排,让学生课内课外有序地兼顾读,对于阅读和作文注重方法的引导,循序渐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无论是平时的新课的讲授还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我都慎重的对待,在每次考试中我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更上一层楼。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由于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功底不够深厚,中学教学实践经验不足,不敢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整合,讲解的知识太过于饱和,课堂的教学策略不够得当,致使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得比较吃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作为一名交流教师,一年的轮岗生活转瞬即逝,工作的磨炼,生活的洗礼,岁月的流逝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十分感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锻炼机会,感谢所有的同事在工作上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上热情帮助让我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也使我有了诸多的体验和感受,觉得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再次成长。

篇6:在实践中求知,在历练中成长

在历练中成长

乘着夏日的激情,我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的实践之旅。火热的夏日激昂着我们火红的青春,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给我们实践队员带来了真切的体验和感受。如今重温实践履迹,一股温暖的情愫从心头潺潺流过。

感受新农村 青春映沃土

在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中,我们融入到真切的农村生活中,切身体会到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现状。我们迎着烈火般的骄阳行走在大街小巷宣传科普知识,耐心地向村民们解说细项。天气流火,但全体队员始终在热浪中奔走,因为一种与社会与群众共呼吸同命运的真知实感让我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而通过与该地贫困中学生座谈,更让我们看到农村真实的另一面,倾听到了同一片蓝天下的另一种声音。

通过这样近距离地接触农村生活接触农民,我们开始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从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视角,我们不仅切实地感受到在建设新农村这一社会浪潮的推动下新农村建设呈现的生机和活力,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气息、新风尚,同时也真切地体会到当今农村对科技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迫切渴求,从而更加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

走进新农村,我们看到了书本以外更广阔的社会,那是一种责任的升华,那是一种由感动升腾出的鼓舞。这一段激情与汗水相伴的经历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将在信念与希望中继续坚定前行,因为我们明白虽然时间有限但服务永无止尽。

且行且思 感悟实践真谛

这个夏天,我们在云霄的热土上抒写着青春的激情与热忱,在追求真知,锤炼品格的征程中找寻着升腾的灵感。我们真真切切地走进了那方土地,经历着,也感悟着。

烈日下的实践活动,大家都在努力着,用自己的汗水给这个火样的夏天浇出一片绿,给这个炙热的山镇带来一丝清凉。而每天的行程结束后,大家交换心情,在呢喃中入睡。这样的旅程,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更多的思考。一路上我们细数阳光,尽情感动,用心感悟实践的真谛。我们思索着人生,感受着团队的力量,感悟着纯朴的农民。我们也在此,净化自己的心灵,沉淀下值得沉淀的东西。

感动来源于真情,成长来源于体验。如今静静的感怀,我怀念那农人质朴的微笑,孩童无邪的眼神,更怀念那一路明亮的绿!那是烈日下的沁凉,悄然抒写着悠扬的绿色篇章,给凝重的思索增添了一抹亮色。守望阳光下的那片绿色,守望深埋在心底的那份宁静,舒缓心

灵的节律,在自然的灵光之下体悟和冥想,大学生活中的最后一次社会实践为我拂去了一丝浮躁。

篇7:在历练中成长、破茧成蝶

半年多来,也曾彷徨过、踟蹰过......但在各种历练中,我确实收获了很多。

——题记

时间不假思索地带走那些轻浮狂放的日子,像是柠檬树酸涩的果子透漏着的信息是成熟饱满。无声无息地,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成功学院,转眼间,我已在成功学院生活和学习了半年多了。蓦然回首,一切还都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或惊奇、或困惑、或感动、或哀伤,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精彩的大一新生活。

回顾往事,记忆深刻,感慨颇多。

在开学之初的新生军训中,担任方队队长,表现突出,深得老师和教官好评,同时也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接着被选为班级团支书,团结同学,工作认真负责。之后加入院广播站,成为周一«新闻登陆»组的一名成员。同时也在学院招生就业处做学生助理,为学院招生就业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如今又经过四轮考核通过院团委学生委员会竞选进入院团委进行实习。

我常常这样想,把大学当作一个成长的舞台,来场华丽的蜕变,何尝不是一种骄傲与伟大?所以我不断尝试、不断追求,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舞台尽情发挥、不断成长。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曾主持过成功学院第六届运动会开幕式、第七届校园歌手大赛复赛、第四届宿舍文化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千帆演讲协会五周年庆典晚会、第二届宿舍楼师生联谊晚会、文法系XX年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或比赛;并参加了第二届礼仪风采大赛,获得“礼仪之星”冠军;参加第三届“七彩虹”杯金话筒校园主持人大赛,进入前十强,获得优秀奖;在成功学院XX年“大学生读书节”开幕式中,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并宣读活动倡议书。

这些经历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最难忘的是参加第二届礼仪风采大赛的经历。这是我来到大学参加的第一个大型比赛,第一次站在国际会议报告厅的舞台上,激动得难以形容。作为我们系代表队的礼仪之星,我也肩负着很大的压力,在比赛前的准备阶段,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排练效果一直不好,大家都筋疲力尽而且十分泄气,我当时都急哭了,觉得自己的力量真的很小,我们想做好但是力不从心。比赛是晚上进行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天下午的彩排效果出奇的好,大家都拿出了最好的状态,学长学姐也尽可能地给我提供所有需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晚的比赛异常顺利,从走秀、知识竞答、即兴演讲、才艺展示各个环节都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平,我的才艺展示是诗歌朗诵,配上浪漫的吉他伴奏,感动了全场观众。还有即兴演讲环节,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演讲形式,加上生动有趣的表演,最终获得了本环节最高分。说到这个我还有点小小的自豪,因为当初这个演讲形式大家都很反对,觉得太冒险了,是我不顾一切坚持这样的,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哦。最终我们系代表队获得了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我也以绝对优势获得了本次“礼仪之星”冠军。

通过这次比赛,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努力所得是丰硕的收获,汗水落下是晶莹剔透的喜悦。原来努力后的力量如此之强大深邃。

篇8:金勇在“神舟团队”历练中成长

身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副部长, 负责科研生产综合管理工作的金勇, 同时也是我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联合飞控试验队队长。身兼数职的金勇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内敛。他坦言, 自己是个性格内向的人, 不善于情感的表达, 但是从他温和的言谈中, 记者依旧能感受到这位已到中年却依旧是一张娃娃脸的老总内心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有着14年党龄的金勇回忆起入党以来最难忘的成长瞬间, 莫过于自己在神舟二号飞船试验队里的点点滴滴。

当时“神舟二号”在返回时遇到了困难, 回收试验队员金勇正在外执行回收任务, 那些与队友们为同一个目标荣辱与共的日子, 让已经工作了10多年的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航天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之前的10多年里, 他得到的是技术上和管理上的经验积累, 那么自从加入了“神舟团队”, 他又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执行“神舟二号”任务时遇到的挫折让他得到了迅速成长。从那时起, 在金勇的字典里, 没有“尽力”二字, 只有“必须做好”四字箴言。也正是从那时起, 金勇真正明白了航天事业最忌讳的是“明明知道有隐患, 还留有侥幸心理”。

从“神舟二号”开始, 在火红的党旗下, 金勇凭借他一贯的任劳任怨作风和周到细腻的处事方式, 一路成长为载人飞船系统副总指挥、空间站工程货运飞船系统项目对像他一样的老党员的巨大考验, 因为他不仅要做好自己, 更要带动更多人全身心投入进来, 确保万无一失。他把这次任务的成功执行看作他们献给建党90周年的大礼。

通过参与型号任务, 锻炼自己, 提高能力, 同时也确保型号任务的圆满成功。这是金勇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神舟二号”、

经理, 并先后获得载人航天先进个人称号、“神舟三号”……“神舟八号”, 金勇在错综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如今,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发射在即, 他又一次走到风险与困难面前, 担起交会对接飞控重任。

说起这次任务, 金勇提到了与他一起成长的“战友们”。他说, 这是一支精诚合作的团队, 在这支团队里, 所有人的命运似乎都维系在一起, 而党员始终在其中起着先锋的作用。与他一起成长的“战友们”, 如今几乎都已分布在航天领域的各个重要岗位, 挑着航天事业的大梁。没有这些人共同的努力, 也不会有一次次的成功, 没有这些人的相互帮扶, 也不会有他个人的成长发展。他说, 执行此次交会对接任务, 是对所有队员的考验, 同时更是复杂的航天问题上打的是“歼灭战”, 在他所热爱的事业上始终践行着“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的真理。

当然, 作为一名老党员, 金勇在协调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上, 也通过不断摸索积累经验, 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此次交会对接任务联合飞控试验队中, 有近80%的队员是党员, 党员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对飞控任务的顺利开展作用巨大。对金勇而言, 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家常便饭, 但他始终认为, 加班并不代表工作努力, 在航天领域, 每个人都很辛苦, 家庭和工作两手都要抓, 我们应该用成功来报效祖国, 用不断进步来回报党的培养。

篇9:遗珠之憾:在历练中成长

与大多数观众一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10月1日这天早早等候在电视机前。“今年的阅兵直播画面更清晰了,艺术人文感更强,但是整个直播过程让人不过瘾。”陆地坦言,之所以不过瘾,是因为时长达几个小时的阅兵直播并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震撼气势。“镜头不够丰富,宏大的气势没有表现出来。”陆地认为,如果要总结经验的话,“直播中,现场发挥不够,镜头语言的运用缺乏灵活性。”

“任何直播都是有遗憾的。”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一位曾执导过国庆50周年庆典现场直播的导演在观看完国庆直播后评价到:“此次转播的主题设计不够,设计应该包括三方面,一是蒙太奇,二是表达主题,三是关键衔接。这次转播整体打70分吧。”

在某些遗憾上,直播团队的人又如何自我评价呢? “虽然直播前有过数次演练,但都是在晚间进行,演练时的效果和实际效果相比还是有较大偏差”。这位受访者表示,此次直播团队庞大,协同作战的难度很高,各大部门真正的完整配合演练一次也没有。何况这是首次全高清的广场直播,技术难度也很大,仅摄像而言,对准焦距就已相当不易。在后方作战的李宏虹也坦言,面对大幅增加的多路信号,一方面镜头的丰富性的确大为增加,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组接画面上有些不适应。

篇10:拓展阅读在历练中成长

一、学习于漪老师的“一课三备”每位教师备课要做到三备(一备: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好一案;二备:通读大量的教辅资料后,在一案的基础上形成上课教案;三备:课后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策略、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方法形成三案。),“一课三备”的提出,帮助教师树立了新的备课理念,积累了新的教育经验,掌握了新的教育技能。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一课三备”能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也能让教师在课堂上自信从容地应对各种问题的生成,有效合理的调配时间。还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二、教师在团队合作中,要真诚交流。一个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精诚合作,互相真诚的分享和交流,对于彼此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巨大的价值。团队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我们成长,因为团队中我们形成了一个精神的氛围,一个心理的场域。真诚的交流所导致地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会使得我们对问题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会使一些主题和思想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根。向其他的队员学习,取长补短。如与同事们共同谈论一道数学题或者一个论点,找时间来交流和分享,这样就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思想交集的空间。我们会自觉地意识到:为了能在分享交流的时候有所贡献,就理所当然地提高阅读的品质。通过在团队的分享和交流,深化了自己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内心,获取教育力量的源泉。

三、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处在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或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篇11:在磨课中历练 在反思中成长

桂林市龙隐小学三年级 张莉

为了积极提高学科教师业务水平,我校语文教研组积极在学校中开展以“共磨一节课”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在三年级组近半学期的磨课即将结束之际,通过五位教师心灵上的交流,思维上的碰撞,带给我们更多是收获的喜悦,以及更深入的思考。

现将本组的磨课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磨课分工筹备

我们教研组自磨课伊始,就开始共同商讨,召开了磨课分工筹备会。明确分工,确定课题,共同商讨,为磨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我年级组教师大都比较年轻,尤其黄晓敏、李慧、莫琳这三位老师均是刚刚正式上班不足三年的新老师,我们第二次集体备课时就明确了分工。黄晓敏老师成为执教老师;李慧老师完成教材分析板块;年级组长沈文莉老师是经验丰富的教学老手,因此承担了最高难度的构课意图板块;而我着重收集磨课过程以及相关资料,制作学具;莫琳老师因电脑熟练,承担了任务繁重的课件制作和评课工作。

二、听课、评课、推翻、重组的磨课过程

本组从反复考虑,第三次集体备课确定上第七单元27课《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开始,就积极为备课教师提供相关资源。围绕“反复备课,试教打磨”的磨课流程,努力把工作做足做细。

(一)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我们组每位教师挖掘自己的潜力,10月份,在黄晓敏老师基于个人经验完成第一次教案之后,本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修改,如: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及形式等,都提出了个人的修改建议。之后的四次试教后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精益求精。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

(二)试教打磨

从最先的试教到后面的成型,从开始的全盘推翻到后面的精雕细琢,全体三年级的老师都尽心尽力地在做这件事。大家一起磨了无数次,下面只就主要的四次试教打磨来进行汇报:

一磨:10月份,黄晓敏老师基于个人经验完成第一次教案,11月初在一班进行试教。试教完毕后,我们均感到黄老师对中年段的目标还不够明确,断课不明,作为第一课时,容量过大,把两课时的授课内容全都填鸭式完成了。因此一致认为要忍痛推翻,全盘重来。这次试教对黄老师的打击挺大,为此她近三周的时间未敢进行二次试教。一直埋头于听取意见修改教案和忙班务工作去了。二磨:11月中旬,黄老师终于在一次苏霏琳老师听了莫老师和李老师的课后的点评中受到激励,在二班再次试教。此次试教断课已经比较明了:第一课时完成初读识字、理清脉络、感悟美丽这三方面内容,强调学法指导这一教学重点;第二课时教学“毁灭”部分,突破难点。教学环节也初具雏形,但因教案是大家集体备出来的,黄老师不够熟悉,既想迁就这个的意见,又觉得那个的点子好,老师语言过于琐碎,所以教学环节还是不够清晰的。

三磨:大家考虑再三,决定从环节推进、过渡及各环节所要突破的目标方面进一步给黄老师明确。大家群策群力,各抒己见,毫无保留,把自己的想法与黄老师交流,使她和我们自己均获得了提高。再次备课后,12月初,黄老师在三班进行了第三次试教。从这三次听、评课中,我们惊喜的发现: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堂课,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看哪些意见更切合黄老师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三年级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

经过一次又一次对空授课、不断推敲、修正教案等一系列打磨下来,黄老师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看到了自己教法、学法、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也让我们感触颇多,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这些方面,对大家的课堂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磨:就黄老师前面试教表现出的朗读感情不够到位、语言较为琐碎以及点评学生比较贫乏的弱项,我们继续一同推敲,精雕细琢每一句过渡语和点评、每一个眼神、每一种手势。因此昨天在四班的试教,黄老师的教学流程十分顺畅了,老师有了感觉,真正进入了课堂,学生也能调动起来了。

多番磨课下来,磨出了大家伙的创新精神。一系列的打磨中既有黄老师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三年级组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学生实际,如何在教学当中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不感到乏味,听课教师能看到亮点,这就要我们对教材有所创新。因此,大家在备课时拼命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元素。大胆打破大家都上“毁灭”这一难点的常规教法,努力挑战“感悟美丽”的重点部分,从学法的指导、词句的品析、习作的延伸等方面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做一节“好课”不仅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而“共磨一节课”就是通向“好课”的捷径,磨课有利于教材合理性的使用,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在不断的打磨、精雕细琢中,谋出了今天向大家展示的这节课,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们会在今后的继续磨课中找到改进的策略与方法。

上一篇:清明节见闻的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六一儿童节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