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2024-04-27

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共9篇)

篇1: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会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相关方法进行介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方法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光靠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了。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丰富他们的人文底蕴,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1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采取措施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多读、会读、乐读、爱读、博读的阅读氛围,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从而使语文教学更有活力、更加开放。教育家洛克认为当一个孩子自己心里想做、很高兴、很愿意去做时,就是对他们进行教学的最佳时机,从而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1.2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对各个学龄段的课外阅读量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大量实践研究表明,教师要尽可能的立足文本,适当的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对他们进行拓展阅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们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塑造人格、陶冶情操,而且还能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水平。

1.3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

文学巨匠巴金曾经提出,从古至今有很多的伟大学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为当今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不断感染和熏陶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她们的道德水平变得更加高尚。阅读一本好的书籍,就好比与那些道德高尚的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从中受到熏陶。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有拓展阅读教材的选取都是编委会经过严格筛选得到的作品,在小学生进行课文阅读过程中,会对他们的道德情操进行熏陶,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

2.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2.1立足文本,丰富阅读内容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认为:“要想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不要鼓励学生仅读一门学科的内容,要兼收并蓄,广读祷览。”阅读是提高小学生其他能力的前提条件,阅读的范围越广,孩子的思维能力越敏捷,表达能力越自然灵活,可以达到提高其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其更好的塑造道德情操。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鲁迅先生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不了解,并且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将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资料提前讲解给学生,并根据拓展阅读的需求,对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进行深入的解剖,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使他们对鲁迅先生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有个深入的了解,并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的黑暗给予揭示,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在兴趣方面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所采用的教材已经被广大学生所熟知,有些文章他们基本上已经在课前熟读好几遍了,这样一来会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兴趣,自我感觉好像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拓展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可语文教学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小摄影师》一文的教学时,有这样一段内容:“请转告他,我最近非常忙。但是,如果来的是个小男孩,就请他进来。”从这句说可以看出高尔基内心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通过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高尔基对孩子们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护。在这样的感悟之下,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其独自进行思索,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思考“小男孩会不会去找高尔基呢?”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并互相探讨、共同分享,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拓展阅读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预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2.3创设条件,营造扩展阅读氛围

小小的幼苗要想茁壮成长,一般需要合适的空气、土壤、阳光和水分,同样的道理,一个孩子要想健康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激发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为其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沐浴在拓展阅读这个大的氛围之下,不断的吸收着新鲜的空气,享受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进行《走进传统文化》、《夸夸我们的家乡》等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扩展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东莞专题网站》,学生可以借助网站的浏览,来对其中的图文并茂进行拓展阅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祖国的人情风貌、风俗习惯有所了解。这样一来,小学生既能够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而且还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结合当前的教学任务,来为学生设计一套灵活地教学内容,严禁一成不变地模仿和照搬,要在不断的实验中总结经验,并进行创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2: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小学 肖燕

摘要:

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建立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让阅读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词 阅读空间 语文素养 拓展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不少教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将阅读课上成写作辅导课。君不见,“一言堂”、“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教风依然很盛,语文教学仍局限在一堂课、一本书、一支粉笔上依然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行为忽视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最终教学目标。

一、拓展阅读空间的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使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更具个性化,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也反映了新时代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拓展学生语文阅读空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新时代的产物,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拓展阅读空间是向人本的回归

基础教育改革所明确的“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育人宗旨,就是强调教育者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学生成长为完善的人。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尊重生命个体存在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对教育回归人本的强烈呼唤。

2、拓展阅读空间是对学生的解放

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让其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

3、拓展阅读空间是情感迁移的过程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因为情感是推动审美创造活动的动力,阅读教学应以情感去激发学生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的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建立开放的阅读课堂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灌输的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少,高耗低效现象尤为严重。因此,要自觉地摒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以讲为主的繁琐分析”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训练为主线,以学生自主阅读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实践活动。“从学习的特点出发,语文教学要突出一个‘读’字,即要把语文课上成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阅读课。

1、读为主线——悟之本 文本是主题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读来完成,语文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哀。新课程标准提倡给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独立地读,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无所不在!读的方式有很多,有默读、朗读、自由读、集体读、小组读、表演读等,还包括背诵、复述等等,都是读的范畴,所以,读是理解,感悟是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1)朗读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把学生训练成一个统一朗读模式,朗读的形式应个别读为主,可以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上台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朗读才可发挥学生的优点。让他们爱上语文,了解语文。

(2)朗读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选择

传统的朗读教学,一节课重点朗读哪几个句子往往都是由教师所定,教师通常会说:“同学们,这几个句子很重要,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好能读熟、读背。”至于为什么读?为什么重要?教师却不去探究,学生却一头雾水,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读。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所产生的感悟,必然会有些不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个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在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在教学中出现学生对同一内容独特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并加鼓励,正是学生这种不同的阅读感悟,才使学生对语文的“大”有所理解。

2、心灵对话——悟之源

在语文阅读中,学生要处处发现美理解美,对美的体验就是对语文的喜爱,对文本多角度的解读,就是对语文美的多方面挖掘,《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抓住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

(1)以读激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的重要特点就是激情,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早润物无声中动情,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语言能力的基础,解放学生的“嘴巴”,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自读,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自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独特地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细细品味,找出其中语文的美,体验语文,感受语文。

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阅读实践有着个人特点,其阅读思维的角度、感受、体会是不会一样的,教师就是要在学生的阅读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培育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人字形”线路不理解,我就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图,这一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这不就是又对语文文字美的一种宣泄吗?(2)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

在知道阅读感知,自读领悟的基础上,教师要巧妙点拨,围绕课文内容,把握教材延伸点,引导内容延伸,情感升华,由读向写辐射,由写向读还原,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进语言的积累运用,在互动中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

3、走向实践——悟之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的结合起来,去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这时的教师再也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情景,富有教育机智的人,教师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

我们不仅要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同时课内外对应,让学生慢慢学会如何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从而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学习语文,不光要重视课内,还要重视课外。”这说明培养学生能力不能仅仅拘囿于课堂教学,而应拓展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构建 “大阅读课”课型

为了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达到预期的效果,按照“推荐—指导—阅读—汇报”的程式,可构建四种“大阅读课”的课型:

①互荐读物的阅读超市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内容作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片段,或通过讲故事等各种形式,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同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文章、书籍,进行读物推荐。

②指导方法的阅读欣赏

在推荐读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等。在指导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四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

③自主安排的阅读空间

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按照阅读要求,根据手中的材料自选内容进行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④读有所获的阅读汇报

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学、读中思,把阅读过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以及通过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社区实践生活中阅读

袁微子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要在实践中考验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因此,在开展校内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①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出家门,逛逛大街,当一名“语言医生”,看哪些字写得不规范、哪些广告用语不合语法等;

②让学生晚上收看电视节目,第二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培养学生做一个能言善辨的“评论家”;

③组织学生拜访当地的一位“名人”,体验一下“记者”的感受;

④让学生搞一个专题小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3、在写作同步中阅读

写作活动,是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活动形式,意在把学生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可开展练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自办作文小报、语文小报、红领巾信箱等活动,来历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1)阅读积累日记

阅读积累日记是每天所阅读的文本资料加以记录。要形式灵活多样化地将自己的观察、实践、课外阅读所得写成日记,或整理在卡片上,然后制成活页用线穿起来;也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积累写作素材的文件包或文件夹,将搜集到的宝贵资料分门别类珍藏起来,待写作文的时候,到里面按类别查找。

(2)阅读分层书评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可确定不同的书评要求。如二、三年级可以以摘抄式评说为主;四年级作巩固式书评摘抄,学写感想式书评;五六年级可以写感悟式书评为主,学写评价型读书笔记。

(3)阅读小报编辑

内容可为学生的优秀作品(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优秀作文等)、有关语文基本知识等,小报力求学生全员参加,要由学生共同编辑,充分地激发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和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篇3: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1.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1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采取措施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其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多读、会读、乐读、爱读、博读的阅读氛围, 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从而使语文教学更有活力、 更加开放。教育家洛克认为当一个孩子自己心里想做、很高兴、很愿意去做时, 就是对他们进行教学的最佳时机, 从而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1.2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 并对各个学龄段的课外阅读量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大量实践研究表明, 教师要尽可能的立足文本, 适当的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 对他们进行拓展阅读,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们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塑造人格、陶冶情操, 而且还能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水平。

1.3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

文学巨匠巴金曾经提出, 从古至今有很多的伟大学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 为当今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 不断感染和熏陶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使她们的道德水平变得更加高尚。阅读一本好的书籍, 就好比与那些道德高尚的学生进行交流, 可以从中受到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所有拓展阅读教材的选取都是编委会经过严格筛选得到的作品, 在小学生进行课文阅读过程中, 会对他们的道德情操进行熏陶, 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

2.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2.1立足文本, 丰富阅读内容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认为:“要想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不要鼓励学生仅读一门学科的内容, 要兼收并蓄, 广读祷览。”阅读是提高小学生其他能力的前提条件, 阅读的范围越广, 孩子的思维能力越敏捷, 表达能力越自然灵活, 可以达到提高其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帮助其更好的塑造道德情操。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时, 大部分学生对“四周围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鲁迅先生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不了解, 并且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教师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以将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资料提前讲解给学生, 并根据拓展阅读的需求, 对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进行深入的解剖, 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使他们对鲁迅先生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有个深入的了解, 并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的黑暗给予揭示, 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在兴趣方面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 我们所采用的教材已经被广大学生所熟知, 有些文章他们基本上已经在课前熟读好几遍了, 这样一来会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兴趣, 自我感觉好像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拓展阅读,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可语文教学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小摄影师》一文的教学时, 有这样一段内容:“请转告他, 我最近非常忙。但是, 如果来的是个小男孩, 就请他进来。”从这句说可以看出高尔基内心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通过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高尔基对孩子们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护。在这样的感悟之下, 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其独自进行思索, 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思考“小男孩会不会去找高尔基呢?”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并互相探讨、共同分享,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拓展阅读的浓厚兴趣, 从而达到预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2.3创设条件, 营造扩展阅读氛围

小小的幼苗要想茁壮成长, 一般需要合适的空气、土壤、 阳光和水分, 同样的道理, 一个孩子要想健康的成长, 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激发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 为其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沐浴在拓展阅读这个大的氛围之下, 不断的吸收着新鲜的空气, 享受丰富的精神食粮, 推动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 在进行《走进传统文化》、《夸夸我们的家乡》等课堂教学时, 教师可以在扩展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东莞专题网站》, 学生可以借助网站的浏览, 来对其中的图文并茂进行拓展阅读,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祖国的人情风貌、风俗习惯有所了解。这样一来, 小学生既能够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而且还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最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结合当前的教学任务, 来为学生设计一套灵活地教学内容, 严禁一成不变地模仿和照搬, 要在不断的实验中总结经验, 并进行创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而且还能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讨[J].才智, 2015.6 (27) :63-64

篇4:开展拓展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拓展阅读; 指导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99-00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增强理解课文的深度和广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证明,优质高效的拓展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便于全面加强课内外知识的互补和交融,贯通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一、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对话,是教师、学生、课文、编者等多方交流对话的过程。在这诸多的因素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于交流对话有着很大的影响。拓展阅读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每年举办阅读节,让师生在浓郁的书香文化中放飞成功的理想,体验成长的快乐。四月份是学校一年一度的阅读节,学校的宣传口号是:让书籍点亮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园。在开幕式上,校长向每个班级赠书,学校的图书馆每周向全校学生作优秀图书介绍;学校利用网络,在红领巾广播时段向学生介绍优美文章、世界奇闻、片断节选;闭幕仪式上,学校对班级进行表彰交流,对学校的书香班级、讲故事能手、写作状元进行表彰,每班进行优秀书报展览,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一些中外伟人与书的故事;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事例和其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成功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习惯

在教学中,上好阅读指导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这样,学生就可以有选择地读书。

1.指导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读了这些书,我们就能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美好的……在得到精神陶冶的同时,我们还会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指导读一些名人传记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小学阅读课文中,有许多是激励和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具备高尚、坚定信念的课文。如苏教版五年级有许多励志的课文,如《诺贝尔》,这篇课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震撼人心之处不仅仅在于诺贝尔发明了炸药,把奖金和专利费的利息奖给物理学、化学等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更在于他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竟然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这是最让人感动与钦佩的。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讲述了清末明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编写史学巨著《国榷》的故事。如《詹天佑》一文以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带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得京张铁路提前峻工,赞扬了詹天佑爱国的思想和杰出的才能,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教学中,教师有重点地引导,辅以背景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内心燃起澎湃的激情,树立远大的志向。在课堂上,我也根据现今学生的特点,推荐阅读《乔布斯传》《名人传》《富兰克林自传》《林肯传》《比尔盖茨全传》《杜月笙传》《拿破仑传》《居里夫人传》《岳飞传》《贝多芬传》《毛泽东传》《马云自传》,通过读读这些人物的传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指导读一些科普书籍和历史书籍

这类书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既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也可以启迪智慧。在教学中,《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这是我们学生必读的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三、家校联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鲁迅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爱读什么书,家长心里未必清楚。这是缘于一次偶遇:

我偶然走进了一个四年级的教室,看到了图书漂流角的图书,那里放着50来本书,我仔细看了看,有15、6本作文选,有15、6本杂志,大多是《科学大众》等,是学生定的,有5、6本童话故事,7本青少年版的世界名著,还有10来本漫画,很薄,属于垃圾文化一类的,还有一本工具书。这些书我不知道老师让同学看了没有,至少作文选是很新的,看来学生很少问津。下午,退休老师周老师又来学校义卖图书,一学期一次,我看他摆了许多书,有许多故事书,也有不少青少年版的世界名著,但没有作文选。我问周老师为什么没有作文选?周老师说:“学生都不爱看作文选。因为它结构单一,程式化。看了一本,再看第二本,就有受欺骗的感觉。”我想:这说的绝对有道理。试想,如果一本作文选让语文老师看,我估计看完整本书的老师很少,老师尚且不看,你逼着学生看,他哪来的兴趣?后来我问了问学生,学生说,家中的作文选很多,有些说有一撂高呢,但他们就是不爱看。家长还特爱买,我想,也许家长不知道该给孩子买什么书?孩子该得到什么精神食粮?

为此,我们开展了这样的读书活动:

1.设置班级群,向家长开书单

现在学生家家有电脑,家家能上网。我们设立了班级群,要求家长全部参与,在群里讨论交流,足不出户就能互相沟通。

结合五六年级教材,根据文本内容,我向家长开了一张书单,让家长利用双休日或假期购买书,让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依据教材中的《伊索寓言》,我推荐了《伊索寓言集》;依据教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推荐了高尔基的《母亲》。这样以此类推,书单上的书有《水浒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呼啸山庄》《简爱》《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月牙儿》《骆驼祥子》《稻草人》《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包法利夫人》。如果读了这些课外书,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就更深入,理解更透彻了。

2.读书交流会,网上点评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阅读体会是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除了在班中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让家长在班级群里参与进来,汇报孩子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一般我们主要开展美文点评,当然也上传学生好的读后感,让家长学习和点评。通过这样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也让家长一起参与亲子共读,参与读书交流,形成“阅读情感场”,使那些本没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和家长受到这个“场”的影响,产生谐振。

篇5:重视阅读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素养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瓮安县第四中学

吴逢军

摘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重视阅读教学是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技巧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阅读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

一、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阅读习惯

初中教育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习惯。语文教师应当给学生留足、留够自由阅读的时间,那种“视课外阅读为异端”,“唯教师课堂是从”的观念必须放弃。语文教学应当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阅读应当更加突出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内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能借助工具书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能利用网络等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各种资料;语文课堂当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自我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并把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方式转化为阅读策略,形成从自身感悟和总结出来的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并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培养学生相关的阅读能力

1、培养判断力

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2、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

向学生推荐某一精彩文章;语文课堂出示有关“话题”让学生即兴写作短文,收阅后摘其优者,在以后的课堂上让学生朗读以示鼓励,影响全班,营造氛围。如果教室有网络和多媒体,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甄别能力。让学生从“倦学”变为“乐学”。

六、培养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技巧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课外阅读时,如果抓住了文章的题目,就能抓住文章的灵魂,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整体。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主题,如课外短文《月是故乡明》一文,从题目入手分析,可推测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应是借描写明月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说明文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说明的对象或对象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从题目可推测出文章说明的对象应该是中国石拱桥,说明的中心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如何把握说明的中心内容?考生可沿着题目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一定要注意总说性的语段、过渡性的语段,通常在这样的语段中能找出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词语或句子。

议论文的题目往往能揭示文章论述的话题或文章的中心论点。如《谈宽容》、《说天才》,这些题目是作者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宽容是一种美德》、《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这些题目是作者对“宽容”和“天才”的看法,即论点。由此可见,论题包含着论点,以论题为线索去分析,就能快速找到论点。抓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读 者》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5 第二期

(2)、《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沈丽芹.、2008

篇6: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教学就是要在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挥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以至全面发展和完善人格。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提高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挑动学生心目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所以,课堂教学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一篇新课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时,我采

用了直接导入课题的方法,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读课题,在板书的时候,我故意将鱼游到了纸上,写成了鱼画到了纸上,学生都很激动,连忙指正我的错误,我顺势引导:咦,不对呀,鱼是活生生的动物,只能被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了纸上了呢?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感兴趣,非常迫切的希望学习课文,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同学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效果会好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一)内外结合,课外阅读要结合语文课的教学进行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结合语文课的教学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并且还要将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拓展学生视野,二者相辅相成,可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在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就先布臵学生读《东周列国志》,同学们在学课文之前,对廉颇、蔺

相如就有了一些了解,课堂上兴趣盎然,对蔺相如、廉颇赞叹佩服不已,知道《东周列国志》里不仅有他们的故事,还有许多英雄豪杰的故事;在教学完《丑小鸭》后,教师就安排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如《皇帝的新装装》、《海的女儿》,学生对安徒生童话有了进一步了解,班上兴起一股安徒生热。这样就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将探索的目光自然地转移到课外阅读中。

(二)家校联系,多方合作培养读书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多的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熏陶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电话交流等形式引导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不仅自己要读书,而且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分享阅读体会,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榜样和最大激励。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思维的敏捷性。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活跃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发展个性,以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据课文的内容有目的的去进行语文实践的训练。例

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如果当时你站在悬崖边看着普罗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让学生说说,你想怎么当好导游,把这个美丽的风景介绍给你身边的伙伴亲人。问题提出后,孩子们都抢着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一般经过快速思维后,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再推荐说得好的在全班交流,这样,谈论交流而后把他们说的写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段的阅读量有这样的规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说,一个学期至少要阅读25万字。而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只有30篇左右的课文,不过3万字左右而已,在量上是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

(一)快速浏览法

在语文课堂中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为的是能在加强学生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的基础上,更加自信、更有兴趣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

学生从平时的阅读向快速阅读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

不能急于求成。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们从基础的字、词、句、图片进行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要教会他们充分利用文本的各项资源,如课文后面的生字词、思考题、资料袋及相关的图片等。教师要在充分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整理利用文本的各项资源,并指点学生根据种种提示,识记课文中的字词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一文,介绍了雷雨前后天气的巨大变化,在雷雨没来之前是“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相反,在雷雨之后“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在这里就有两幅图片非常醒目地展现在课文中,雷雨来前的文字下方是一幅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小朋友正把家里的窗户关上的图片;而在雷雨过后的文字上方,是一幅天蓝气清、彩虹高挂,小朋友正把家里的窗户打开的图片。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在进行快速阅读之前,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大致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所以,图片的快速过目能给快速阅读带来帮助。

(二)经典名著推荐法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所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经典。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让学生能在综合知识考试中

考出高分,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的心智,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唐〃诘科德》、《约翰〃克利斯多夫》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甚至迪斯尼的故事等。这些都是学生一生受用无穷的精神食粮,教师更应该指引给学生。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真善美丑,教人去恶从善、辨伪识真。从而一个人的品质、素质、内涵都得到提升。

(三)圈点批注法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习惯的培养、方法的传授和思路的点拨。也就是说,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教学实践中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而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阅读方法。阅读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品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在阅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边动笔,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点勾画,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分层次,写出感想,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评价手法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篇7: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浅谈高中语文的名著导读教学

成都市城厢中学 何丽琼

内容摘要:“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具有与“阅读鉴赏”等三部分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学生阅读名著,不仅能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扩大知识范围,提高人文素养;还能丰富精神世界,锤炼意志品质。因此,名著导读究竟“导”什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步骤,有计划的阅读这些名著,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关键词: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 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而要训练语感,最好的阅读材料就是名著。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能够替学生节省时间,以自己的咀嚼代替学生的阅读,把名著制成“压缩饼干”喂给学生,而不少学生也受“快餐文化”的影响,只看缩写本,只看“名著简介”,甚至只看老师整理出来的讲义。从而使经典名著失去了原有的文学熏陶意义。面对如此种种,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坚持经典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为改变当前名著阅读的现状效微薄之力。以下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关于名著导读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名著导读究竟“导”什么?

新课程设置了“名著导读”部分,目标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空间提高文化修养,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时代文化,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个目标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至关重要,且这种设置有明确的指向,和文本中的“阅读部分”是相并列的。但是由于“导读”中一个“导”字,使得这部分内容处境尴尬。究竟导什么呢?在我看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导”家长的重视度

在应试教育和高考压力的影响下,不少家长往往只要求孩子多做书面作业,把孩子看课外书视为是在看闲书,对于孩子手中的书,不分良莠,一律加以斥责,予以没收,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可能因此而丧失。因此,对于每一届学生,教师都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诉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并附上一些名著的目录,要求家长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2、“导”学生的关注度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还存在某些不足,对该看哪些书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熟悉的才是感兴趣的。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大都比较熟悉,而课本中有不少文章是从某些名著中节选的,教师可选准时机,适时推荐:学了《林黛玉进贾府》,可向学生推荐《红楼梦》;教了《雷雨(节选)》,推荐完整版的《雷雨》;学了《失街亭》后,推荐《水浒传》,如此等等。教师正确的推荐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红楼梦》一书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看过,也不愿看,觉得没趣。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我向学生详细地讲述了宝黛爱情的悲剧,并介绍了暗示人物命运的诗词,谐音的方法等,不少学生被主人公的命运深深打动了,为小说高超的艺术成就折服了,从而对《红楼梦》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3、“导”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名著的海洋,让学生在名著的海洋中自由的遨游。其实早在初中阶段的“名著导读”中就介绍了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二、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三、做点读书笔记” “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拓展视野。”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采取在读上下功夫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首先,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精读就是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对名著作品重要环节等进行细读,并且慢慢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就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名著的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而略读法是通过对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指的就是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

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如我在指导学生读《水浒》时,为了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我将章节划分,分配到个人,让学生缩写故事,并采用故事会的形式进行汇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名著导读究竟该怎么“导”?

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围涉及文化经典著作、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语言、文艺理论以及科普读物等各类体裁,同时还列举了20多位作家的作品。他们分别是:必修一:《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二:《家》《巴黎圣母院》必修三:《红楼梦》《高老头》必修四:莎士比亚戏剧,《谈美》必修五:《三国演义》《堂吉诃徳》。而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很繁重,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有序指导,势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句口号,因此该怎么“导”就成了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成立班级流动图书站,保证学生有名著可读

如今一本名著都是价格不菲,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必须买齐所有的名著,势必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并且许多学生家长反映,给孩子买的书一般都被束之高阁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每学期都开列出必读书目,要求学生几个人一起凑钱买一本名著,存入班级图书角,由专人负责,每周借阅一次。并且做好读书笔记,教师相机检查。这样循环使用,巧妙监督,既减轻了学生的购书负担,又巧妙的利用了“书非借不可读”的心理,促使了学生快速阅读。

2、开设阅读欣赏课,保证名著阅读的时间

高中课程任务繁重,学生又不善于利用业余时间,如果仅仅给学生安排阅读任务,而不在阅读时间上作安排,那么名著阅读就会流于形式。而名著阅读贵在坚持,因此时间上的保障极为重要。本着“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的基本思路,每周应开设一节阅读欣赏课。课堂上的时间保证,安静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种状态、习惯、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而带动了课外的阅读。

3、巧用读书笔记本,督促学生有效阅读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惰性,如果老师仅仅作方法上的指导,而不提出书面上的要求,势必让名著阅读流于形式。为此,在高一新学期开学初,我就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要求学生给自己的笔记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配上一段解说的文字。规定学生每周必须做一千字以上的摘抄。摘抄是一种根据个人的阅读喜

好,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以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是对每天半小时阅读的整理巩固。摘抄的形式包括:a、语录式摘抄。摘录名人警句、精彩词句b、内容提要式摘抄。梗概主要情节,给短小的文章列提纲。C、内容赏析式摘抄。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人物的评价、主题的理解。不定期检查摘抄,无疑是对名著阅读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方法,从而督促了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4、开展欣赏交流课,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展示其阅读成果、阅读感受的平台。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并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情感体验的深入,对名著精神思想感悟能力的提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开始的时候可以采取故事会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从高二起逐步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作品主题的探讨上。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经典名著,提高人文素养,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老师的使命,更是以“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需要。只有我们大胆创新,敢于尝试,我想名著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名著的最大受益者。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论坛.2001,8。

篇8:加强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一.拓展课内阅读

拓展课内阅读是以课文为本, 学习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 即课内作为课外的依托和凭借, 课外作为课内的补充和发展。这样一来,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弊端。它使课外阅读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广阔的空间。需要拓展哪些方面呢?

1、拓展题目

题目是文章心灵的窗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习惯扣住又章的题目, 引导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这对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无疑是个很好的办法。但如果引导质疑后, 能抓住题目进行拓展性阅读, 就会锦上添花。如教《一夜的工作》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 更好地体会周总理为祖国的事业不辞劳苦的伟大品格, 就要让学生走近周总理, 对周总理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周总理的有关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交流这些资料时, 就会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

2、拓展作者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 能让学生认识许多作家, 如叶圣陶、巴金、契诃夫、安徒生等。要想深入了解这些作家, 仅仅看教材中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 介绍学生看这些人物的传记, 让学生多方面地了解这些作家, 从而理解他们的作品。

3、拓展体裁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记叙文、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不同体裁的课文。学习时可以以文章的体裁为切入点, 进行拓展性阅读, 了解更多与本体裁相关的其他文章。

二.拓展课外阅读

拓展课外阅读就是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适合的经典读物、时代读物, 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课外阅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

1、确定书目

每学期开学各年级的教师都要和学生商量确定本学期的必读、选读书目。教师推荐的可以是课标指定的书、网上他人介绍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自己读过的优秀儿童读物;学生推荐的多为流行畅销书。推荐书目出来后再作筛选, 原则是既有儿童小说、校园文学, 也有经典名著, 既有中国作家的作品, 也有外国作家的名作, 既有侧重文学类的, 也有其他科技、幻想类的。深浅兼顾, 难易搭配, 使学生读时既感到轻松愉悦又能触动心灵, 既有快乐的笑声更有丰厚的收获。

2、激发兴趣

上好导读课。低年级学生通过听录音、看文字, 跟随老师吟诵, 听老师讲故事等生动活泼的方式, 让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 使之主动地学习拼音、自主识字、接触规范的书面语言, 培养语感能力, 积累语言材料, 为进一步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中高年级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 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4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教师发放专门设计的拓展阅读卡, 填写好读书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

3、保证时间

晨间诵读。每天早晨一到校, 利用5~10分钟赏析一首古诗或词, 讲解两句名言警句等。这样的天天读使大家学得轻松。

午间议读。每周安排两天30分钟的午间读书, 可以是静读, 可以是指导, 可以是交流, 可以是活动, 如说故事、评人物、大胆续编故事、创造性地改编情节等。

晚问静读。每天各科教师精选家庭作业, 必须保证学生晚间有不少于30分钟的读书时问, 双休日不少于1小时, 并请家长配合督促, 填好家庭反馈表。

4、读写结合

从读学写、以读练写是阅读理应承担的一项任务, 不管是课内拓展阅读还是课外拓展阅读, 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迁移练习。通过仿写、续写、写评论等, 使学生在读中练写, 在写中加深阅读感情。

5、开展活动

拓展阅读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师生一起畅游书海,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分享读书的乐趣, 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比如开展读书节主题活动、举办午间故事广播、读书知识竞赛、优秀读书小报展览、亲子阅读活动、爱心书市义卖活动等, 为学生施展聪明才智、交流读书心得提供难得的机遇和活力四射的舞台。

篇9: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第一步: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

开辟阵地,丰富读物,让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学校除图书室外,每层楼,每个年级、每个班都设有图书角,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图书阅读场所。即使是楼道里、杂物间也摆放相关书报杂志供学生阅读。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阅读各类书籍,获取各种信息,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每月一次更新班图书角图书,我会带领几位班干部到学校图书室挑选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书籍,有时发动学生自己推荐一至两本图书与同学分享,来补充班级图书角藏书。

其次,推荐图书,指导阅读,让学生自由乐读。我经常鼓励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诗经》、《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在推荐好书的同时,我会教育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常把“你有你的家,我有我的家,请把图书送回家”这句顺口溜挂在嘴边。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学生阅读兴趣更浓了,从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步:教给方法,让学生乐说

我和学生偶尔会一起读着同一篇精美散文,每人朗读一段,有时同读一本书,之后分享各自的体会,感受读书的乐趣。班上有位少言寡语的学生叫小星,第一次上台不敢在集体面前说话,脸上就泛着红光,低着头,双手不知道往哪儿放好,适时,我示意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她,用赞赏的目光注视她,即使说得结结巴巴、声音极小,也要发现她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慢慢地,经过老师的多次耐心指导和同学们善意的提醒,小星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上台机会多了,胆怯心理渐渐消除了,在今年学校举行的“我讲书中的故事”比赛中,她居然得了第二名。通过各种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竞赛中体验到许多快乐。

第三步:运用迁移,让学生乐写

由于注重了前期读与说的训练,学生进入写的阶段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说出来的是言语,写出来的是“文章”。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课外书时,我要求学生养成随时动笔、圈画、批注的习惯,只要一读书就拿起笔来边读边划出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名言警句并摘抄下来。为此,我让学生设立两个专用本:一是“采蜜本”,二是读书笔记专用本。为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将阅读与习作、阅读与摘抄相结合的目的,学生阅读后摘抄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认真按要求完成了采蜜本的学生可以免费到语文老师处更换。我经常鼓励程度好的孩子把喜欢的佳句、片段背下来,并善于在习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好词佳句。为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我会让学生根据原文编写故事、续写故事或改写故事。有时鼓励学生把阅读后的收获或感想写下来,写得好的读书心得要在同学之间交流,交流的方式有:朗诵会、我爱阅读分享会、读书笔记展览会;评选“阅读之星”、“小作家”等。利用每周一升旗时或通过少先队广播站由获奖者介绍读书心得,充分利用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荀子在《劝说》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大大丰富,写作能力大有提高,在班级举行的“限时作文比赛”中,同学们都能写出较好的诗篇,有的甚至出口成章。

第四步:持之以恒,让学生乐学

适时开展亲子共读一本好书活动竞赛,通过亲子共读活动,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白孩子心理需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今后正确的教育方向奠定了基础。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我把每周星期二第三节和星期四第二节定为我班的语文课外阅读课,这两节课专门为学生大量阅读提供机会。我班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每次读书时间,我会和我的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会,我会和我的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拓展课外阅读开展中,我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与书为友,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素养。

上一篇:在示范区2011年现代农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顾惜的近义词是什么_顾惜的意思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