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5-04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篇1:《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一样的景象。

2、认识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3、训练学生学习按作者游览顺序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够理解词语。教学过程:

二.出示课题,据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天堂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3.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汇报词语;指导写字。

3.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两次。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的事“天堂”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4.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的?

5.课文一共分为几部分? 四.理解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作者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小组合作交流:(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2)课文中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画出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3)小组汇报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5鸟的天堂

树干 不可计数

大榕树 树枝 枝上生根(静态美)

树根 垂直地上

树叶 充满生机

篇2:《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一样的景象。

2、认识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3、训练学生学习按作者游览顺序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够理解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吗?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巴金爷爷去欣赏一下鸟的天堂,走进新课。(鸟的天堂简介)

3、作者简介——巴金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3、出示多音字句子,看谁能够把句子读准。

4、出示词语,理解词义。学生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自己观察,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

6、指导书写生字“规、耀”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

2、理清课文结构:(1)划分段落①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②再思考:其余段落写什么?(2)总结段意

3、小结方法:

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合并,这样可以很轻松的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4、用“——”画出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以及心情的?(1)、画出句子。(2)、抓关键词谈体会。(3)、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拓展阅读

1.21页《课文解说》、《课文简说》 2.22页《神奇的鸟岛》 3.23页《在小鸟天堂如何观鸟》

4.24页《小鸟天堂》读完的同学可以继续往下读!

五、写一写

篇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重点学习课文第12、13自然段, 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想象“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丽景观, 初步感悟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进入情境, 进行合理想象,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美丽的风景是流动的画。同学们, 认识这些地方吗? (课件出示一幅幅美丽的南方风景画)

2.我国文学巨匠巴金对我们南方的美景情有独钟, 他曾说:“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 在我的眼里, 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

一、导入新课, 初步理解题意

1.这节课龚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国一个梦境般的地方。巴金有一次到广东新会访友时看到了一处自然奇景, 有感而发,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理解课题并指导读题。谁知道“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那“鸟的天堂”呢?

4.带着向往之情再读课题。

【点评:从“天堂”一词入手, 引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由于准确地理解了“天堂乃理想中最幸福、最快乐之地”, 学生进一步探究“鸟的天堂”的愿望就十分强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想一想文中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分别是什么时候?

2.检查生字词:不可计数、缝隙、应接不暇、兴奋、灿烂、规律、一株、照耀、静寂个别读, 全班齐读。

3.引导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后,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生感兴趣的第二部分 (第12、13自然段) 。

【点评:在本环节的教学中,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主要内容的目的, 为进一步感受“鸟的天堂”奠定基础。】

三、边读边想, 感悟“鸟之自由幸福”

1.初步感知。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说说鸟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机板书:鸟:多欢快)

2.理解重点词句, 体会鸟多。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鸟多呢?抓住“到处”、“应接不暇”等词语及“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等句子品读体会, 例如可进行这样的引读:

“大的, 小的”就是说——大小不一;

“花的, 黑的”就是说——颜色各异;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就是说——姿态万千。

难怪作者说这是——鸟的天堂。

3.理解重点词句, 感受鸟儿的欢快。继续找一找, 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鸟儿的快乐呢?抓住“有的……有的……有的……”“一只画眉鸟……”等词句品读、体会。

小鸟们生活得这么快乐, 难怪作者说这是——鸟的天堂。

4.学习表达方法。通过“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和“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 被我们的掌声一吓, 又飞进了叶丛, 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 那歌声真好听。”这两句话的对比指导, 了解“点面结合”这一场面描写方法。

5.配乐朗读, 巩固理解。

【点评:这里, 龚老师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她并没有按照常规思路 (按课文顺序, 先学习“大榕树”, 再研读“鸟”这部分) 来设计, 而是先抓住课文中学生喜欢的“鸟”这部分内容展开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由于找准了学习这篇长文的切入点, 学生兴趣盎然, 积极性很高。在此基础上, 教师淡化讲解, 顺学而导, 在设计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首先快速默读该段, 初步感受“鸟多而欢快”;接着, 引导抓住重点句段, 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比较阅读等方法反复研读、品味, 学生纷纷发出“难怪作者说这是‘鸟的天堂’”的感慨, 可见学生是真正读懂了“天堂”;同时, 教师选择和确定了有一定训练价值的言语训练点, 如“有的……有的……”, 在领悟并内化课文语言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学习表达方法, 尝试模仿迁移, 切实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四、探究原因, 初步感知“鸟的天堂”——大榕树

1.为什么鸟儿们能生活得如此幸福快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9自然段, 找找原因吧!

【点评:一句“为什么鸟儿们能生活得如此幸福快乐”, 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始探究, 长长的课文此时在他们眼里不再是问题。短短的时间内, 他们初步理解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生态环境好 (榕树很大, 很茂盛, 周围是河流, 气候适宜) , 这儿的人好 (农民不许人捉它们) , 既有客观原因, 又有人为因素。】

2.学生找出相关段落, 教师引背:

正因为榕树大而茂盛——生背:鸟儿们让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

正因为榕树大而茂盛——生背:鸟儿们让我的眼睛应接不暇, 看清楚了这只, 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了那只, 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正因为榕树大而茂盛——生背:鸟儿们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

正因为榕树大而茂盛——生背:连一只小小的画眉鸟也飞了出来, 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 那歌声真好听。

……

3.这株大而茂盛的榕树不正是鸟的天堂吗?难怪作者在最后说道—— (出示课件: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 并加以理解。

【点评:声声诵读中, 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达到了熟读能诵的课堂效果。】

五、小结

篇4:《雨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反应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冰心。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设计理念

①随文识字;②情景说词;③开心诵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和新词,认识新偏旁。

3.体会夏日儿童玩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學习、体会小哥哥和小妹妹的愉悦心情,并能将自己的体会带进课文朗读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夏天”一词。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说说在夏天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2.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镜头找寻夏日里最美好的记忆吧(播放孩子雨后广场踩水玩耍的视频)!师:他们在做什么(板书:踩水)?从他们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快乐)?

3.师:也是这样的一个夏日雨后,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一群正在踩水嬉戏的孩子。她被眼前的情景逗乐了,不禁提笔写下了一首有趣的小诗。题目是——雨后(出示课题,学生齐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过渡。师:这首诗着重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自由地读读课文吧。

2.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⑴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字典。⑵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汇报。这首诗着重写的是小哥哥和小妹妹雨后踩水的故事,体现了广场上一群孩子雨后玩水的快乐。

三、识字学词、诵读课文

1.过渡:小哥哥最淘气,让我们先去看看描写小哥哥的段落吧!

2.出示第二节。⑴慧眼识生字。①师:“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本小节生字。”②学生汇报并读生字。③分析“劲”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去掉拼音,指名读。⑵动脑学生词。联系生活理解“使劲”的意思。师:生活中你做什么事会用上“使劲”这个词?能用动作表现吗?练习用“使劲”说完整的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师: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突出“使劲”“溅起多高”,指导学生读出踩水时快乐的心情)。

3.出示第三节。过渡:正当小哥哥使劲踩着水花时,突然意外发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小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指名找生字。②请小老师带读生字。③分析“奋”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指导认识“身字部”及“射”字书写,比较“身”字与“身字部”的区别,教师范写,并指导学生认真书写。⑤出示去拼音的生词,请学生齐读。⑵动脑学生词。①理解词语。②练习用“糟糕”这个词说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①指名读。②齐读。

4.出示第四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教学方法同上。②学习“矢”字部,学习“短”字书写。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词义。⑶用心读课文。表演读。过渡: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风光(出示雨后美景图片)。课文如何写雨后美景呢?出示第一节。⑴慧眼识生字。教学方法同上,分析“梢、赤”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树梢”的意思、练习说话。⑶用心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听师范读,提出质疑

过渡:看见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加入进来,欢迎吗?

1.师生配乐轮读。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学贵有疑,相信课文读到这,大家一定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地提出来。学生汇报。为什么小哥哥嘴里说着“糟糕……糟糕!”可心里却那么兴奋与骄傲?为什么小妹妹怕自己摔跤,还希望像哥哥那样摔上痛快的一跤呢……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小问号留到下一节课再学习吧。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方法。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习了这首有趣的诗歌,是你们让我知道了,拥有一双慧眼可以发现那么多生字,动脑筋学新词原来那么有趣,用心读课文才能发现文字的美,学会质疑才能收获更多,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在以后的日子它会一路伴你我同行,给予我们更大的帮助!

篇5:《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痢?lt;BR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重点学习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篇6:《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2.搜集巴金的资料和与“鸟的天堂”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百鸟朝凤》音乐。)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谈一谈?

2.同学们很有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文章。(板书: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5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2.检查反馈。

(1)学习字词。(可以参考前面备课方案中的“备生字新词”进行教学。)(2)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3)个别读课文,通过读文检查预习情况,师生交流有关资料。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①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②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1)自己读读、画画、想想。(2)同桌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2.检查反馈:

(1)“榕树”和“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特别喜欢的语句就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2)根据读文理清段落:

第一部分(1~4段):写“我们”出去游玩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第二部分(5~9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近看大榕树的情景。第三部分(10~13段):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群鸟欢腾的景象。

第四部分(14段):写“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教师相机板书: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群鸟)

四、通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思考: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读出榕树的静态美和百鸟齐飞的动态美。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为下面疑难问题的解决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

/ 5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加引号呢?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让我们再次通过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精读理解,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仔细品读描写大榕树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全班交流:

(1)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你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或内容?

师根据生回答相机板书(干 枝 根 叶 不可计数)。“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生介绍大榕树的有关资料。)师相机板书(枝上生根)。

(2)(出示多媒体课件里的榕树近景。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写榕树“大”,除这两处外还有什么地方呢?(生找到第8自然段这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师相机板书(直垂地上 充满生机)。

①重点读课文第8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树茂盛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抓住“似乎”“新的生命在颤动”进行启发想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围绕描写榕树枝干多、叶子密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师相机板书:静态的美。)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吧!

/ 5

2.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鸟的天堂里怎么会一只鸟也没有?)可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又有什么感受?(感到一点留恋。)作者的感受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情景如此不同?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画一画,并在旁边注上批注。

师巡视并指导。全班交流:

(1)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明白了吗?谁来谈一谈。(作者第一次去是傍晚,那时鸟儿都休息了。而第二次作者是早晨去的,鸟儿都出来活动了。)

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师相机板书:到处鸟声,到处鸟影 多 叫 飞 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

(2)和榕树比较,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师板书:动态的美。)作者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

师:“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练习用这个词语说话,体会群鸟纷飞的景象。请同学们欣赏这部分内容的录像。(播放多媒体课件:群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闹。)

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为什么作者在第一个鸟的天堂上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加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3)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里,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肯定和赞美的感情读读最后这句话。把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教师小结: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 5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有关语段,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快速默读课文。(1)思考:“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2)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2.反馈交流:(1)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起到特指作用,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的鸟的天堂,所以不加引号。(2)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所以会说这里是鸟的天堂。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4.观看《鸟的天堂》的完整的多媒体课件,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查找的资料,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

5.小结: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我们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

篇7: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材:语文出版社S版第七册第25课。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静动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师:咱们先进行一个小测试,检查一下孩子们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

① 听写词语。

请听词语:逼近、涨潮、应接不暇。②辨析多音字。

枝干的数(shù)目不可计数(shǔ)。

这的(dí)确是鸟的天堂,我不禁(jīn)这样想。③学生齐读复习内容。逼近

涨潮

应接不暇 枝干的数(shù)目不可计数(shǔ)。

这的(dí)确是鸟的天堂,我不禁(jīn)这样想。

2、(回顾课文内容)《鸟的天堂》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课文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

师: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在傍晚,只看到一棵大榕树,没有看到鸟;第二次在早

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相机板书:树

二、读“树”,品味写法

师:伴着夕阳的余晖,我们一起走近鸟的天堂,走近这棵美丽的南国的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你从文字中,读出了榕树的哪些特点?用波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词语,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学生读书、勾画,教师巡视。学生汇报:

生:“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大)

引导学生两种方式读句子(分别强调“一株”、“大树”;理解“逼近”,明白观察顺序是从远到近;理解“不可计数”,枝干多,换词“数不胜数„„”)

师: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 生:摇头。

师:这株榕树覆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那么大。生:哇!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大)

学生谈体会,品“卧”字。

学生朗读句子(惊喜、惊讶、兴奋)。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茂盛)

学生谈体会,品“堆”字。

你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描述绿叶的茂盛吗?

相机板书:密不透风、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密密麻麻、挨挨挤挤„„(学生把词语积累在书上)

引导朗读。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学生谈体会。(生机勃勃)

师:榕树叶子绿得闪亮,绿得耀眼,绿得可爱,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学生读句子。

师:巴金爷爷由远到近,抓住榕树的主干、枝干以及叶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棵独木成林、枝繁叶茂以及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丽的南国的树!

相机板书:大、生机勃勃、茂盛„„

师:我们一起读读第7、8自然段,“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起——(生接)

师:好的语言我们要积累下来,内化成我们自己的语言。给大家一点时间,看谁能够试着背下来。

(课件)填空式背诵。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师:第二天清晨,巴金爷爷再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起——(学生接读)。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相机板书:多、自由、快乐„„

假如你就是一位小导游,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吗?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语言和动作。

抽生介绍,教师适时引导、点评。

师:巴金爷爷为什么对一只画眉鸟来了一个特写镜头呢?这就是我们曾经学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请读读描写画眉鸟的句子,(生读)巴金爷爷原文是这样写的:“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

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谈体会。(“唱着”,才能对应后面的

“歌声”,而“叫着”只能对应“声音”。巴金是我国文学界的泰斗,他的语言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品味!)

师:画眉鸟真可爱,歌声真好听,巴金爷爷对画眉鸟“一见钟情”。学生美读画眉鸟的句子: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那歌声真好听。

读出画眉鸟的可爱。读出对画眉鸟的喜爱之情。„„

眼前的群鸟纷飞,主要是动态描写,前面的大榕树主要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相机板书:点面结合动

四、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起——(生接读)讨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 学生汇报。

(视频)http://video.sina.com.cn/v/b/8353226-1455048677.html 师总结:是啊!大自然是慷慨的,它把一株独一无二的大榕树赋予了天马村,天马村的的人也爱大榕树,爱榕树上的鸟儿。鸟的天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杰作!

五、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

[静]

鸟:多、自由、快乐

[动]

篇8:《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在花哨的包装下语文的工具性似乎被淡出了课堂。语文教学正面临着失去本真的现实已引起众多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因此, 本教学设计意在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使学生围绕语言、写法去品味和揣摩,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个性得到张扬。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揣摩“应接不暇”、“卧”等词语的意思,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语的品味, 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以及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鸟的天堂》这篇文章, 并且通过朗读课文跟随着巴金爷爷一同坐在荡悠悠的小船上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感受了“鸟的天堂”那和谐而独特的自然景观。那么, 谁来告诉大家, 巴金爷爷在“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你们想不想看一看鸟的天堂那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呢?

2. 多媒体播放众鸟纷飞的画面, 感受小鸟的欢快场景。

3. 学生谈感受, 师随机引导学习文中描写鸟的一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使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 激发起求知欲,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此教学环节的设计投学生之所好, 从描写鸟的一部分入手, 在多媒体影音的刺激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感受鸟的动态美

1. 出示自学要求, 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找出文中描写小鸟的段落?把你喜欢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然后跟小组同学谈谈你的感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3. 交流讨论。

4.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语句体会鸟的动态美。

(1) 感受鸟多:到处、到处、大、小、花、黑、应接不暇。

(1) 学生畅谈。

(2) 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接不暇”并造句。

(2) 感受鸟的欢快:有的……有的……有的……;兴奋地叫。

(1) 学生畅谈。

(2) 如果你是那只画眉鸟, 你会唱些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本环节的设计意在依托文本, 围绕文章思想内容, 引领学生抓住“应接不暇”等词语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鸟的天堂”那众鸟纷飞的欢快场面写出来的,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授“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 指导朗读。

(1) 12自然段应该围绕哪个词来朗读, (热闹) 为什么?

(2) 13自然段应该围绕哪个词来读, (应接不暇、兴奋、好听) 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离不开读, 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 让学生带着兴奋的、欢快的心情来读显然有些灌输。“围绕哪个词来读, 为什么?”这一问题的巧设, 则是依托文本, 让学生个体的思维火花再一次产生碰撞, 从而达成全班学生的共识, 学生方能入情入境的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

(3) 指名读, 边读边指导。

(4) 推荐优秀同学读, 其他同学模仿小鸟配声音和动作。

过渡语:刚才, 同学们再现了众鸟纷飞, 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学到这里, 老师不由得想问一句, 这些快活的小鸟生活在哪里, 是什么具有如此魅力吸引着小鸟在这里栖息、繁衍、生活。 (大榕树)

三、感受大榕树的静态美

1. 出示大榕树图片学生观看。

2. 学生谈感受。 (榕树大、茂盛)

3. 巴金爷爷又是怎样来描写这棵茂盛的大榕树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那部分内容, 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 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观看大榕树图片, 让学生在感官上先得到震撼, 然后再抛出问题“巴金爷爷又是怎样来描写这棵茂盛的大榕树的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是那么的自然贴切, 同时又是那么的富有诱惑性和科学性, 使得教学自然地过渡到了学习语言文字上。

4. 根据学生的汇报品味重点词句。

(1) 感受树大:不可计数、卧。

(1)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不可计数”的意思, 强调“数”的读音, 并练习用“不可计数”造句。

(2) “卧”是怎样的一种姿势, 这个词通常是用来写什么的? (有生命的) 用来写这棵树, 你觉得好在哪里? (形象) 如果用“躺”或“趴”也很形象, 但作者为什么用“卧”? (感受作者用词之妙)

(3) 指导朗读。 (围绕“大”读)

(2) 感受榕树的茂盛。

(1) 句子一: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缝隙。

A:猜一猜“一簇”会有多少树叶?几百片的树叶相互堆积在一起什么感觉?

(2) 句子二: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翠绿”是一种怎样的绿?

B:当微风拂过, 绿得发亮的叶片照耀着作者的眼睛, 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 指导朗读。 (围绕“茂盛”)

过渡语: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群鸟纷飞?有没有听到鸟儿啼鸣?是的, 此时四周寂静无声, 作者只是看到这棵茂盛的大榕树静静地笼罩着小岛, 静静地展示它的生机和美丽, 榕树静止不动。这与作者第二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景象完全不一样。让我们对比着读一读, 感受一下这两种景物有什么不同。

四、对比朗读, 揣摩写法

1. 男生读描写鸟的一部分, 女生读描写榕树的一部分。

2. 这两种景物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静态、动态)

3. 师总结写法: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众鸟纷飞的欢快场面, 那是一种动态美, 把这种状态写出来叫做对事物的动态描写;而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榕树是静止不动的, 那是一种静态美, 把这种状态写出来叫做对事物的静态描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是语文学习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本教学环节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使学生自然地领悟到了写作方法。可谓是教师引导的轻松, 学生学的快乐。

五、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 突破难点

1. 多可爱的小鸟呀!多美的大榕树呀!难怪巴金老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发出如此感慨 (屏显)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 生齐读, 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 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这句话是文章的难点, 如果学生不能深入研读文本, 是不可能理解其真正含义的, 所以把这个难点的教学放在学生深入学习之后, 自然是水到渠成。

六、拓展延伸, 加强环保教育

1. 这里之所以能成为群鸟栖息、繁衍、生活乐园的原因是什么呢?

2. 学生畅谈。

(1) 生态环境好。

(2) 人们环保意识强。

3. 师总结:是呀!正是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好, 人们的环保意识强, 才使得这里拥有树的奇美, 鸟的欢乐;才使得这里拥有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 所以才使得这里成为真正的鸟的天堂。那么, 人间天堂何在呢?我想:这还需要你, 需要我, 需要他, 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去创造那更美好的人间天堂。

七、作业菜单 (任选两题)

1. 摘抄本课中的好词好句或精彩片段。

2. 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给家人听。

3.“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 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 为导游写一篇题为《请到小鸟天堂来》的简短导游词。

4. 读下面的补充资料, 以《救救小鸟》为题写一篇短文。

人们最近前往“小鸟天堂”观鸟, 却颇感失望, 绕小岛两圈, 没有见到小鸟群飞的盛景。据当地人介绍, 由于小鸟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即小鸟周边被开发, 原有的农田、水塘被破坏, 环绕小岛的天马河的水质遭到污染, 小鸟不断地飞到其他地方觅食, 不再回来, 护鸟措施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板书:

榕树:大、茂盛 (静) “鸟的天堂”

的确是

篇9:《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课堂 目标 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8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事件的发展进程,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读懂人物的内心是学习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学写“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等词语,积累描写灰雀的句子。

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揣摩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列宁对灰雀的爱护。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在积累

1.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我们学了这个字,(板书“雀”)谁能为它找个好朋友?(孔雀、灰雀……)

2.(补充板书“灰”)让我们记住这小家伙的名字吧!(学生齐读)

3.你能用一个词夸夸它吗?(漂亮、美丽、惹人喜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经过预习,我们已经把生字学会了,把句子读通的同学请举手。

2.这个故事,除了灰雀,还有谁?(板书:列宁、男孩)

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公园的白桦树上有三只( )的灰雀。一天,列宁发现( ),原来是小男孩( )。后来,小男孩又( )。”

(三)再读课文,聚焦“喜爱”

1.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个词——“惹人喜爱”。(齐读)

2.默读课文,找找灰雀惹人喜爱的句子。

3.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非常惹人喜爱”。

(1)指名读,并正音。

(2)灰雀的胸脯在哪?观察“胸脯”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非常惹人喜爱。”)指名读,教师示范,指导“声断气连”的方法。

5.灰雀的什么非常惹人喜爱?

(1)随机板书:粉红、深红。

(2)小结:抓住了灰雀胸脯的颜色来写。

(3)板书:婉转地歌唱

教师引读:“它们在树枝间婉转地歌唱,那歌声真好听。”“婉转”用来形容声音好听。

(4)小结:抓住灰雀的动作来写。

6.作者李声权抓住灰雀的特点,通过颜色、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勾画出这惹人喜爱的灰雀,让我们带着情感读一读。(齐读)

(四)三读课文,解读动作

1.你们喜爱灰雀吗?列宁喜爱它们吗?(喜爱)老师发现文中没有一句是说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的,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2.读第一自然段,找到描写列宁的句子。(随机出示:“列宁每天……他每次……”)

(1)“仰望”:抬头向上看——仰望。拓展:向远处看——远眺 / 远望;向四周看——环视 / 环顾;从高处向下看——俯视 / 鸟瞰。

(2)“渣”:指名读,随机正音。

(3)“每天”“每次”:跟着老师一起在这两个词的下面画小黑点。小黑点的作用可大了,它告诉我们就是这个词让我们读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出示标注框)让我们把“喜爱”写在这两个词的边上。

(4)再读一读,从哪个词能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仰望)。

(5)通过解读列宁的动作,读懂他内心对灰雀的喜爱。

(6)难怪列宁(引读)——“每天到公园散步”,难怪(引读)——“他每次走到白桦树下……”

3.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笔,学以致用

学习作者,抓住小动物的特点,通过颜色、动作等写出它的可爱。

篇10:《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

范读法、点拨法、动作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自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当巴金爷爷游览完鸟的天堂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总结。)

二、分组学习,完成任务

师:哪些自然段写了榕树美,哪些自然段写了鸟的多?

(小组协商选择学习的内容。)

1、出示各组学习目标:

⑴ 学习榕树美的部分。

⑵ 学习鸟多、快乐的部分。

2、学习要求:

⑴ 默读课文:

标画能体现榕树美的语句并在句子旁批注感受。

⑵ 把你标画的语句用心多读几遍,感悟榕树的美。

⑶ 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谈感悟。

三、交流汇报,深谈感悟

1、感悟榕树美的有关句子:

⑴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⑵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突出树的奇特。)

⑶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汇报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谈感悟。

师小结:大榕树不仅美丽,生命力也是如此旺盛,因此巴金爷爷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感悟鸟的欢乐场面的有关句子:

⑴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师:仅仅两句话作者就抓住了鸟的叫声、形状、颜色等特点,突出了一个众鸟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刚到这儿就看到这样的场面了吗?

(师生表演鸟儿一只只飞出的情景。)

⑵ 我们注意地看着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⑶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师:画眉鸟会唱什么歌呢?

(生汇报:歌唱环境美、生活幸福、人民爱护)

师总结:是啊,榕树因为有了鸟儿显得更加年轻,鸟儿因为有了榕树显得更加快乐,这里的人们很懂得爱鸟、互鸟,他们说: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于是一只小鸟飞来了,两只鸟儿飞来了,成千上万只鸟儿来到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思想渗透,激发情感

师:文章学到这儿,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想说,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展示学生的感悟)

【课后反思】

每节课后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找到差距,弥补不足。讲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想用切身体会对我们的老师说:大胆地放开你的羁绊,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空间吧!

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想省点力气,因为以往的课堂,我细致入微的讲解换来的总是学生的昏昏欲睡,这节课我就决定少讲,看看这帮孙猴子有多大的能耐。课上我让生分组学习课文内容,并出示学习目标,让生自己标画有关语句写出感悟。任务下达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默读,有的已经开始标画语句,我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但汇报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还能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感悟更具说服力,如生1说:从一簇簇这个词让我感到了榕树叶子的多,而树叶真绿得可爱拟人的手法,让我感觉到叶子的青翠欲滴,我很喜欢这绿色。生2说:我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感受到榕树叶子重重叠叠,枝繁叶茂的样子,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又使我感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感觉到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活力,好像无数的精灵在跳舞。多精彩的发言,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解决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篇11:《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 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 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写话练习:

这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仿佛……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这是一棵已经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榕数,而此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榕数的___,而是它的___。

师:是啊,榕树的叶子太绿了,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在微风的吹拂下,我们仿佛看到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精灵在跳跃,是那么的充满活力,那么的生机勃勃。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那种勃勃生机的赞美,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旺盛生命力的高度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一句。

3、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美丽奇特)

五、拓展延伸,丰富语感

1、朋友说,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栖息生活。真的如此吗?请你读读课文第三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并能用这个句子说一说:

啊!这的确是个“鸟的天堂”,你看: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群鸟欢闹)

3、同学们,你想感受一下这群鸟欢闹的热闹景象吗?课件展示,音乐欣赏。

4、配乐朗读。谁想跟着音乐来朗诵。

5、课文学好了,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想对大榕树,对鸟的天堂,对鸟说些什么吗?有感而发,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这幅画的下面。

六、总结

篇12: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茫、浆、律”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朗读学过的文段。

2、过渡:“鸟的天堂”真的没有一只鸟吗?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快速朗读第十至十四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研读第十二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研读第十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要求读出当时群鸟纷飞的欢快情形。(2)这么多鸟,你看得过来吗?(理解“应接不暇”)

(3)作者为什么特别写一制画眉鸟呢?你能理会画眉鸟的心情吗?(4)指导朗读,读出兴奋的心情。(5)齐读12~13自然段,加深感悟。

4、师:鸟的天堂里有这么多快乐无比的鸟儿啊!巴金爷爷还真舍不得离开呢,齐读第14自然段。

5、用一句话赞美鸟的天堂。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作者为什么发出如此感叹?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三、有感情地朗读,开展比赛。

1、课文写得很美,你特别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五、抄写精彩句段,积累语言。

把描写大榕树生命力旺盛及描写群鸟纷飞的情形的句段朝在积累本上。

六、布置综合性作业。小练笔。“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根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写一篇导游词,再交流。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大榕树

大 : 枝干 不可计数

(喜爱)美:

垂、卧、堆

多:

热闹

到处…到处

应接不暇 欢:

叫、飞、扑

篇13:《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会认6个字, 会写“丹”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 请同学们猜一猜。

出示:解落千秋叶, 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2.指名答。 (板书:风)

3.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是风的。

4.它不仅是一个谜语, 还是一首诗, 诗名就叫《风》。诗人全文没写一个风字, 却句句藏风, 多妙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诗人把风藏在诗句里, 有几位小朋友把风藏在了画里。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画风》。

二、识字、写字

1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句子:

陈丹说:“风, 看不见, 摸不着, 谁也画不出来。”

宋涛想了想……说:“下雨了, 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呼呼地转。

(2) 指名读, 小组读, 男女生赛读。

3.三个句子, 同学们读得真好。课文中是哪几个小朋友在画风?他们的名字中还藏着六个淘气的生字宝宝呢, 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4. 这六个生字中有三个是《百家姓》中常见的姓氏呢, 谁找到了?

5. 我们周围有姓这三个姓的人吗?

6.看看剩下的三个字, 你还在哪些词语里见过它们? (组词) 这里面有一个字笔画特别多, 你怎么记住它?

7.指导书写“丹”字。怎么把这个字写正确呢?教师范写, 学生临写。

三、学文朗读

1. 默读课文 4~8 自然段, 用“_________”画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2.学生交流勾画的句子, 教师相机指导。

银赵小艺:

(1) 是谁先画出风来的?

(2) 学生读句子, 教师板画。

(3) 出示句子:“只见她在……旗子在空中飘着。”

(4) 怎样才能读出风的感觉?赵小艺第一个画出风, 她的心情怎样呢?

(5) 思考:赵小艺的画中风藏在哪里?

语句训练:风来了, 风把__________吹得____________ , 风藏在里________________。

(6) 赵小艺只画出飘动的旗子吗?

出示句子:“她画了个拿风车……地转。”

风又藏在哪里?谁能读出风车呼呼转的感觉来?

语句训练:风来了, 风把____________吹得_____________ , 风藏在里____________。

银陈丹:

(1) 赵小艺画出了风, 陈丹也会画风了。她又是怎样画风的? (板画)

(2) 出示句子:“说着……弯弯的小树。”

同桌互读, 把“风”读出来。

指名做动作读。

(3) 陈丹也画出了风, 她心情如何? (练读)

(4) 语句训练。 (同上)

银宋涛:

(1) 宋涛又是怎么画风的? (板画:直直的雨丝)

(2) 看看老师画得好不好?

(3) 出示句子:“宋涛想了想……吹斜了。”

生齐读, 师画斜斜的雨丝。

(4) 指导朗读。

(5) 语句训练。 (同上)

轻声读小诗。

不知不觉间, 我们将课文内容写成了一首小诗。一起读一读, 让风藏在你们的朗读中。

4.小结:让我们带着对小朋友的夸奖读最后一段吧!

5.齐读全文。

四、拓展

1援他们会画风了, 你打算怎样画风?

2援写一写:把你画风的想法写下来吧!

五、总结

篇14:《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映示视频、解说)同学们,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一种庞然大物,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恐龙》。(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 (课件映示“漫游”)谁来读读这个词?什么叫“漫游”?你知道它的意思吗?是啊,自由自在地随意地游玩,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这就是——漫游。

2. 齐读第1自然段。要求:注意读准文中带拼音的几个生字。

3. 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它向我们介绍了两亿年前恐龙生活的环境。(板书:生活环境)

4. 分别读课文第2—6自然段,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第2-6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哪些知识?

5. (出示“型”)谁再来读一读这个生字?(强调后鼻音要读准)“型”字是上下结构,土字底,上面这个是“刑法”的“刑”字。

6. 文中用“型”字组成的词语有两个,(出示:脸型、轻型)这个“型”是类型的意思。比如,脸有不同的类型吧,有圆脸、方脸、国字脸等,各具特点。像飞机根据它的结构重量等特点可分为轻型和重型的。

7. 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一个字也读“xínɡ”呢,是哪个字?(出示:形态)这里的“形”字,就是形状的意思。

8. (出示:匕首、利剑)谁会读这两个生词?匕首和利剑都是武器,(课件映示图片)这两张图片中,哪一把是匕首?剑有长短之分,短而锋利的剑或者刀,就称为

“匕首”。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采用“以一带串”“画面比较”“联系语境”等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识字,联系实际、联系文本,准确理解、积累、运用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感受汉字学习的趣味。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 快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相机板书: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2. 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四种恐龙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恐龙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雷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有什么特点?谁来说说?

①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理解“庞然大物”)(板书:大)

② 还有什么特点?(重,板书:重)从哪些词句看出它的重?“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究竟有多重?(师说明:一头成年大象约重6吨,那6头大象重36吨,相当于1500多个像你们这样的学生加起来的体重)作者在这里把雷龙与大象作比较,写出了它的重,这样的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板书)一起来读出它的重。

③ 播放雷鸣,感受雷龙步伐之重。作者把雷龙走路时,发出的声音比作雷鸣,多形象生动啊。这个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板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感受雷龙又大又重的特点。

▲梁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又大又重,作者通过打比方、作比较,把它的特点写得形象生动。那么,梁龙的形态有什么特点呢?

① 体长“足有二十多米”:有五间教室连起来这么长。(板书:长)

② 哪里还写出它的长?“它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映示吊桥图片)梁龙的身体就像是悬吊在半空中的一座巨大的桥梁,所以,给它取名为——梁龙。

▲剑龙。(出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梁龙的特点与众不同,所以,人们给它们取的名字和它们的特点紧密相关,剑龙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剑龙背上长着像剑一样的板和尾刺,非常奇特,所以,科学家根据这一形态特点,给它取了“剑龙”这个名字。

▲三角龙。(映示图片及文字)三角龙的外形奇特是什么呢?

① 演示一米的长度,感受角的气势。

② 看着三角龙这样的脸型,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害怕)一看到它就害怕,这叫“望而生畏”。哪个字是“害怕”的意思?(“畏”,课件变红色)“畏”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田”在古时候,人们用它表示“鬼的脸”,下面部分表示“老虎的爪子”,鬼脸虎爪的样子,你见了肯定“害怕”吧。

③ 指导读好“望而生畏”及所在句子。

3. 小结:课文第2自然段围绕着第一句中心句,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恐龙的形态特点,它们真是千奇百怪呀。在说明它们各自特点的时候,作者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这样一说明,就非常形象、生动、具体了,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一是紧扣教材特点,选准“语用”训练的内容:1. 典型的总分结构形式;2. 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3.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二是激活学生思维,丰富“语用”训练的形式。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10个生字,(亿、漫、吊、剑、型、畏、猛、齿、匕、谜)这10个生字按字的间架结构特点,可以分成哪几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独体字)每一类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重点指导:“畏”和“齿”这两个字的长横写法。

“畏”:一横写得舒展些,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到横中线上方收笔。

“齿”:一横要写长些,从横中线上方起笔,向上略斜收笔。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畏”字上部的“田”字,书字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齿”字下半部分写的时候,要注意先写中间一个“人”字,捺改成点,最后写竖折竖时也要从上往下收紧。

3. 教师示范、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写字和教写字的过程不是“一对一”的,可以是“以一带十”,即举一反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后,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畏、齿”两字,正确把握“横”在不同的字中的布局和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更为端正、美观。

篇15: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热情。)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

(傍晚)[静]

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

上一篇:党员学习教育培训记录内容下一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