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在写作中的作用(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

2024-04-14

赏识在写作中的作用(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通用12篇)

篇1:赏识在写作中的作用(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

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鼓励性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

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就是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给予重视和赞扬溶入到教学过程中。《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的作者周弘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就是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缺乏自信心是学生无心向学的学生的主要障碍。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信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教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发掘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进行表扬。

篇2:赏识在写作中的作用(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

赏识教育(又称激励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捕捉、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不断地赞扬、鼓励,使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持理解态度,先扬后抑,善于引导,使其内心产生一种改正错误,要求进步的愿望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我国著名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经过了20多年的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所摸索、并结合众多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教育模式。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身为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应努力去欣赏去激励我们的学生。我理解的赏识教育就是真心理解学生,用心欣赏学生,适时表扬学生,精心引导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把这个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把赏识的目光投向那些特殊的学生。

这里所说的特殊学生就是班级里最调皮捣蛋,经常违纪,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差的那些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学生。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个班级是否稳定,关键在于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在班级里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如果我们的教育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在学习上,有明显的进步,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们不能抛弃他们,也不能总用批评指责的方式说教他们。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指责批评,早已是刀枪不入了。用理解宽容的态度,给他们一些赏识的目光,他们也能给点阳光就灿烂。因为他们同样是青少年,是可塑性极强的孩子。

1、了解学生是欣赏教育的前提,尤其是特殊学生。每一个特殊的学生,都有他们之所以特殊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单亲家庭,有的是因为父母溺爱,有的是因为受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则因为自身心理因素,或者不习惯等。在我们对他们施教之前,先把脉,像医生那样明晰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2、用慧眼去发现特殊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表扬鼓励。

有一次在班会上,我给我们班的一个月中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学生发奖状。其中有一个孩子是出了名的闹将,经常损坏公物,迟到早退。但这个月里,他做的比以前的确好了一点点,尽管和别人比还有差距。我给他发了一张小奖状,表扬他的转变。他回到家里,高兴的赶紧把奖状拿给他父母看,因为他从一年级到初二,没得到过一张奖状。这是后来这个学生的妈妈打电话告诉我的,说他特别高兴,特别兴奋。我知道这事以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再给他这样的奖励,这样,他至少能体验被承认的快乐。在这种老师同学的激励下,他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学习成绩上,也从倒数,前进到班级中等生的水平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激励学生,不但能激发他们进步的愿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3、激励特殊学生在自信中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于班级里的那些特殊学生来说,他们经历过太多的失败,无数次的批评,他们对于学习,做人,还能有多少的自信?所以,一定要采取一些方法,使他们重拾自信。班里有个学生,成绩总是在倒数十名内,座位也总是在角落里,在教师和同学的眼中是“灰色人物”,是“差生”。其实我觉得自己除了学习成绩

差点外,其他方面也挺不错的,性格开朗,球技也蛮高超,歌唱得也很棒,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不一定比别的孩子差。我就让他当我的课代表,帮助我组织早读,或者检查背诵等。他很负责任,学生们都听他的话。后来,我就慢慢要求他自己还得做个内行,他说他恐怕不行,落下的功课太多了,我说,我相信你可定行。他后来,通过努力,真的慢慢赶了上来。因此,鼓励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是使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尤其是那些几乎满身都是缺点毛病的特殊学生。欣赏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能够赏识那些“差等生”才是真正爱学生,更是一门艺术。

二、采用赏识教育促进中等生的全面发展。

中等生在一个班集体里占大多数,他们遵守纪律,比较爱学习,行为习惯,为人处世都还不错。他们不会给班集体惹麻烦,但也不能做出很漂亮的成绩。实际上他们是一个班集体核心,是完成学校各项活动的主要力量。

首先,赏识中等生们体现出来的不平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质和特长。他们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他们有某一方面一定是比较突出的。我在教育教学中,很注重这些孩子们不平常的地方,给予点拨激励,使他们这方面的特产有长足的发展。比如,历史学的好的学生,就经常让他们搜集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事件,让他们讲给大家听,并让他介绍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心得体会。相信,有了这样的经历,他对这一学科会更感兴趣,可能这种爱好会伴他一生。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我就鼓励他们努力学好英语,争取能名列前茅,成为这一学科的尖子生,这对于他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没准英语就成了他的特长。

其次,要努力激励有潜力的中等生,促使他们走向优秀。中等生和优等生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有的学生,素质非常好,只是由于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毅力,上进心不如那些优等生强,造成了他们总是徘徊在优等生的门槛之外。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采用重用他们的办法,比如在班级里让他们担任班干部,团干部,学习组长等,告诉他们老师期待他们能给其他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学生会非常负责,在干好自己的班级工作的同时,成绩也有了稳步提高。另外,帮助他们设立小的学习目标也是很好的方法,他们一旦达到了目标,会劲头更足,这样的良性循环能促使他们进步。

赏识中等学生,就是重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这个层次学生的进步,就能使班集体有良好的竞争力和浓厚的学风。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不只顾少数学生,而忽略大多数,相反,我会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有进步的渴望,有努力学习的动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有点懒惰,或者散漫的学生,一旦帮助他们改掉了小的缺点毛病,他们就能长足发展。

三、采用赏识教育培养得心应手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制度。

班干部一定是学生投票选举出来的,这样他们更便于开展班级工作。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他们成功了,他们有了自豪感和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因为得到了学生的承认。

2、班干会是鼓励和指导他们进行班级工作的良机。

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他们也会在工作总提高能力,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收获一份快乐。

3、注意小事的处理,为班干部树立威信。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应私下。而对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们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周围,服从班干的管理。

四、采用赏识教育打造优秀班集体。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的班级体也一样,也是夸出来的。首先,赏识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如果在班会上,我们让学生合理的制定班级目标,并且通过努力,学生们达到了这个目标,就一定要鼓励学生,你们是最棒的。当班级出现小问题的时候,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学生。当参加运动会等比赛的时候,一定鼓励学生为集体增光。有了集体荣誉感,能帮助学生更遵守纪律,更努力学习,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有了集体的利益。其次,赏识教育可以帮助教师创建良好班级学风。在一个人心齐,团结向上的班级体里,学生会有自豪感,利用这种自豪感,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是创建良好班级学风的关键。我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小组竞赛,向优胜组发奖状,贴在班级荣誉墙上。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喜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给那些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发表扬信,让他们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进步而快乐,这种快乐也能传递给学生,促使他们更上一层楼。

篇3:赏识在写作中的作用(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成人有很大差距, 而且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差异也很大, 如果教师居高临下, 用成人的眼光和语言习惯去看儿童的作文, 或者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这会让很多学生感受到压力, 产生挫败感, 没有成功的体验, 更何谈写作的兴趣了, 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以及作文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利的。下面是学生作文《我们班的男子汉》中的一个片段:

“我在班里学习成绩不好, 虽说最近也在努力, 但也不会一口吃成个胖子。每次看见得高分的同学乐滋滋地把试卷捧回, 我就嫉妒地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我旁边坐了阮宇灏, 他学习成绩很好, 一有空就复习做作业, 我也以他为榜样在勤奋学习。他在上课时认真听课、记笔记, 自习课上不会的就问班长。虽然他一直瞧不起我, 虽然他有时还骂我, 虽然我心不甘情不愿, 但还是给他“男子汉”这个称号了。第二个男子汉。”

显然, 这位学生写作水平一般, 语言很平淡, 心理也较为稚嫩, 然而, 我在评语中对这篇作文大大赞扬了一番, 还给了高分。因为这是一篇真实的作文, 作者写的完全是“自己所想”, 而且立意也很好。更难得的是, 这位学生平时作文常常只能写三四百字, 还是东拼西凑而来的, 而这篇文章他写了三位“男子汉”, 结构和谐, 层次清楚, 表达清晰。当学生想要表达的时候, 教师需要给予的就是赞赏和鼓励, 如果老师批改和指导的时候仅仅是细数其缺点, 那么学生这点可贵的表达需求也许就这样熄灭了。其次, 写作首先是情感表达的需求, 而人的表达习惯千差万别, 教师要用心体会学生的真实表达, 肯定学生各种表达方式, 使学生乐于写、敢于写。

二、用心批阅, 善用评语来激励学生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 也许在教师眼中是平淡无奇, 甚至是文理不通的, 可圈可点之处甚少, 需要修改之处极多, 因此, 老师在批阅的时候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然而笔者认为, 在指导之前, 老师必须首先要用心阅读、认真体会, 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 才能敏锐感受文中精彩之处, 在这个基础上的评语才能真正触动学生, 才能有针对性的激励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一个学生在一次班级征稿中写了一篇题为《卑微中的光芒》的习作, 整篇文章更多的是内心独白, 她忆起了让自己信心有一点增长的几件事。作为一篇记叙文, 文章议论抒情太多, 叙事过于粗略, 然而, 我在批阅的时候, 没有直接指出其写作技巧上的问题。我从她的文章中读出了她的不自信, 一位美丽清秀的女孩, 却盛赞好友的容貌气质, 并流露出望尘莫及的失落;自己数学学科稍稍薄弱, 就让她每一次考试都患得患失, 在羡慕其他同学的同时, 抱憾自己的不够聪慧。因此, 每一个小小的肯定, 都能瞬间照亮她的内心。其实, 我早已感知到她内心的不自信, 于是, 我首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还记得初一军训的那几天, 你的清秀、端庄, 还有沉静的气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认真的态度, 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每一个降临人间的天使都不是卑微的, 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你更是一位优秀的女孩, 我已感受到了。”

所以教师往往更多的在评语中提出修改意见, 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得更好些, 然而, 在撰写评语的时候, 肯定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 那些作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总也不能体会到成就感和认同感, 写作积极性也就必然消失殆尽。

三、分享交流, 让赏识成为讲评的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 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反之, 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被老师赞赏, 甚至在讲评课上读出来, 对他而言, 该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有了成就感, 写作的兴趣就会被进一步激发, 也会乐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因此, 笔者认为, 作文讲评课上的“赏识”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仅仅是班上作文写得好那几个学生;要肯定学生作文语言、构思、选材等任何一个方面的优点, 哪怕只有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 甚至只是一个精致的词语, 也要不吝赞扬, 即使对待较差的作文, 也应坚持以欣赏的眼光来寻找“亮点”。

篇4:赏识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赏识教育 成长 孩子 作用

或许是从孩子迈进小学的那天开始,或许是从孩子在小学的第一个家长会开始,我们的耳边不再有孩子嘻嘻哈哈的玩闹声,更多的是父母一声高过一声的责备:“你怎么还没……?”“你看看×××,他比你要……”“×××家的孩子这次考试考了100分,你怎么考得比他低?”“你要……你不能……”或许父母们会很坚决地说:“我说的、我做的,都还不是为了他们好,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他将来能……”可是反过来想一想,当我们在给孩子们下达这些命令的时候,有没有问过他们的意愿,有没有考虑他们的感受。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优秀的,只是我们没有耐心去发现而已。孩子的年龄都还小,思想比较单一,你对他说什么话,反应到他们的脑海里就是什么话。所以我们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恰当适时地运用鼓励和表扬,激发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让他们能够在自信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他们的成长需要在平时的点滴之中慢慢地去蜕变,这个过程痛并快乐着,需要我们所有的家长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

我们好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是强调反面批评、教育,而忽略从正面积极地引导、激励的作用,低估了赞美孩子达到教育目的的力量。说到底,其实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只是把自己看作是孩子的衣食父母,而没有真正懂得怎么去尊重孩子。

所有的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尤其是处在童稚未脱阶段的孩子们,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似懂非懂,但是内心又对社会充满了渴望和好奇,不断地模仿成人的动作,迫切地需要得到父母、老师的认可。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以孩子的年龄小为借口,忽略他们内心的渴求,而是要适时给予孩子需要的在乎,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爱好取向。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尊重,得到父母的信任和爱。若没有对孩子的尊重,就没有对孩子爱的情感,就不会在意孩子的感受,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孩子虽小,但也都有自尊心,而且他们的内心简单而又脆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呵护、去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平时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赞扬、鼓励,也许自己说过就忘,但听者都会铭记在心,有时旁人一句话,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女孩,从出生时就被重男轻女的父母遗弃,由一位独身的爷爷抚养长大。因为生长环境的影响,她从小就比较自卑,但又要强,不想让别人笑话自己的出身,所以平时抵触别人,而且好多习惯都不是太好。当我见到她的第一面时,感觉就好想怜爱这个聪明又矛盾的孩子。后来一次当她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没有像别人那样狠狠地批评她,只是轻轻地拉着她,在她平息了自己的情绪后,聊了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最后她终于卸下所有的戒备,主动地向我诉说起她的过往,字字句句中都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个孩子幼小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孤单、自卑、伤心、无奈,还有矛盾的要强。

为了能让她快乐起来,我试着在平时的点滴中抓住她聪明要强的特点,有意无意地在好多场合夸奖她,并时常给她安排一些多与他人交流的事去做,慢慢地,不仅是我,周围的好多同学和老师都发现了她的变化,属于这个年龄的笑容终于出现在了她的脸上,而且性格也越来越活泼了。后来她如愿地考入了大学,快乐地走向社会……

这件事虽然很平常,但是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去呵护、期待他们的成长。也就是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这个过程需要爱心,更需要耐心,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由于我们的孩子受年龄的限制,各个方面的认识发展还不够完善,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迷惘、困惑甚至挫折,他们需要老师、父母的理解和帮助。每个孩子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作为老师、父母,不应该以一个尺度去衡量他们的表现,而是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之处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指责,这样只会使孩子心里产生思维定式,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做什么事都做不好,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丧失自信心,甚至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我们要对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理解他们的,对他们充满信心。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孩子,鼓励他们不断地去尝试,在失败中学会进步,在成功时懂得分享,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态中不断地自信起来,快乐地成长。

篇5:赏识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李红银

在骨干教师培训的时候,老师讲到一位父亲,一位普通的父亲,他运用赏识教育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和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他叫周弘,赏识教育就源于这位伟大的父亲。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赏识促其成功。那么什么是赏识教育呢?我认为赏识教育就是发现学生“闪光点”而给予肯定、重视和赞扬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语言、学习行为及生活行为习惯从正面进行肯定、重视和赞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激起的积极状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赏识教育对学生充满尊重、信任、宽容和激励,与当前的教育教学宗旨方向相一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应用呢?结合自己6年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赏识教育有助于维护学生自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不像语文学科那样可以勤读,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我认为在课堂上构建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即时的鼓励与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一。因为赏识能抓住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说的很到位,你真棒!”“你分析的问题很出色!”“这办法真妙!” “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课堂上把握教育的契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每位学生同样有他与别人不同的闪光点,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及时表扬,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接手新班的第一次布置作业,因为对新科任老师有新奇感,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有些学生虽然还不能按时交作业,但能交上作业,批改下来虽不理想,但我并没有生气,没有责怪学生,而是以赞赏的口吻对学生说:“同学们都能独立完成作业,不错,老师很高兴,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都想进步,都有进取心,你们有信心,老师也就有信心了,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做出优秀的作业交给老师。”能独立完成作业,能交给老师,这不就是学生的闪光点吗?此时的赞扬、鼓励,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感觉到我能独立完成作业,能交给老师批改,初步体验到“我能行!”。在这里,有效的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赏识教育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他们都是一座蕴藏无限潜能的宝藏。每个学生潜能能发挥出多少关键在于教师能给他创造出机会让他们展示。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要学会赏识学生,给予学生肯定,不断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境,逐渐养成勤于动脑、动手,敢于提出不同的建议,能够发现错误,并能够改正错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而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我们有些老师在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种言语:“别做梦了,看你像这块料子吗?”“别异想开天,管好你的学习,考到高分才是正事。”也许老师们没有想过这样的一句话,可能会抹杀了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并正确引导,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由于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炼,给其勇气、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这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分析,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在近几年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去年我刚接手教学的四年级班里有一位男生,他很聪明,但是他的数学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因为他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我在解决问题的教学时发现他能发散自己的思维,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就是他自主探究发现和得到的学习成果,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我当堂就给予他肯定,表扬他爱学习,很会动脑解决数学问题的好学生。自从我表扬和鼓励他以后,他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开始自主学习了。像他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去关注,发现他们,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正确地引导他们将自己的长处用到学习上,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在赏识鼓励中养成独立性,促使潜在的学习潜能发挥出来,逐渐学会自主探索知识。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的新理念,是一种激励性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在教学中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学后进生、学困生,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赏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予以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转化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就会不断被强化,他的自尊、自信也就会逐渐提升。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我们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

赏识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平阴县夏沟小学

篇6:“赏识”在教学中的作用

刘庙学校许纯

在教育教学中“赏识”很重要: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下面是它在我的一位同事的教学中产生的作用、出现的奇迹。

2011年七年级一班有个名叫李琦的男学生。他头脑聪明却调皮好动,经常欺负同学;在班内没有朋友,只好跟低年级的同学交朋友;他有上进心却极贪玩,经常不写作业,忘带书。总之,他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又颇为头疼的问题儿童。有时他在我的政治课上还能够主动举手发言,但更多时候,他都是随意歪着身子,吊儿郎当,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它同学回答问题时他就不屑一顾地说:“这些我都会!”齐读课文时他要么扯着嗓子喊,要么干脆不读。上课捣乱挨批评时他总是显出无所谓的神情。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在他貌似无所谓的表像下面隐藏着一颗极强的自尊心。他上课故意捣乱、读书高声喊其实是渴望能引起老师的关注;不读书只是想证明他已经学会了;挨批评时他那副不服气的样子,是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心里难过;由于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看不起他,这同样也伤到了他的自尊心;为了满足自尊心,他欺负同学,妄图以暴力强迫别人重视他,看得出他骨子里有股“大男子主义”的观念。同时我又及时跟他的家长沟通,了解到,他小的时候是因父母没有孩子,而是抱养来的。他头脑聪明灵光,亲戚长辈都

对他宠爱有加,为此父母深感自豪,更是对他百依百顺,从小就在一片夸赞声中长大,这使他极要面子,虚荣心又强,渴望别人的夸奖和尊重;他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又特别溺爱他,一切都随便他。这对他来说真所谓是百分之百的自由。由于家庭教育有误,一味地放纵他,溺爱他,从来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他养成良好的习惯,结果导致他自控能力差,坐不住,玩起来就没完没了,时常把学习和作业丢到脑后;自理能力差,书包经常乱七八糟的,找不着课本和作业,上课时经常拿其它学生的书,本子和笔,其它学生也不敢说。就这样养成了无拘无束,什么都不怕的性格,也变成了班里的“小霸王”。认识到他的问题根源,我突然觉得这个孩子是那么可爱又可怜。早期家庭教育的不当和家庭情况的现状导致了他今天的问题。如果我没了解情况就去一味地苛责他,惩罚他,岂不是把他往泥潭深处推吗?而我要做的是思考怎样能够使还处于泥潭边缘的时候拉他一把,把他拉回正常孩子的圈子。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来疏导教育他。

一、给予尊重,帮他找回自信。

杜威说过:“希望得到尊重是人的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他进步,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恰当时机给予表扬是关键。

考虑到他极要面子,严厉的批评会令他更淘气,更叛逆,倒不如给他一个简单的任务,使他体验到受重视的愉悦,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冠以他一个光荣的称号,帮助他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和重视;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及时发现他的优点,在班级内表扬,从而帮助他重拾自信,重获上进的动力。别看他经常在同学面前讲大话,夸海口,貌似自信、其实他心虚,他知道自己是很渴望别人的称赞,得不到,只有自己夸自己了。至于他的毛病,我则可以私下跟他沟通,帮助他一步一步地改。于是利用课间时间我找到他,请他帮我办一件事,他根本没问是什么事就欣然答应了。我说:你能不能每次政治课前来办公室帮我抱作业本啊?他眼睛一亮,高兴地直点头。政治课到了,他果然及时地来帮我抱本子,甚至还主动帮我发下去。我由衷地夸道“你真聪明!”然后我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李琦的这个光荣的任务,并称他是我的小助手,当然还不忘表扬他任务完成得不错。在接下来的几节课里我发现他变得进步多了,似乎也懂事了许多,课堂也能努力地控制自己了。看来他是很珍惜这份光荣任务的。以后每次政治课前他都记得来抱本子,还依然把本子发下去。有的时候还专程过来向我打小报告,谁谁没带书,谁谁作业没完成,我点点头,不忘提醒他也要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我上课前就要查。他哦了一声,赶紧去补。等我查作业的时候他果然已经工工整整地写好了,信心十足地等我查了呢!我表扬他作业进步,他的兴奋洋溢在脸上。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法国教育家鲁索也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的多。”李琦的表现验证了这些名言。

二、赞赏他的点滴,培养他的积极主动性。

由于贪玩、自控能力差,他经常不背问答题。有时被我点名留下,他总是悄悄溜走。这天他和另外几位同学的问答题没背好,我没记他的名字。他放学时异常高兴,兴冲冲地把其他几个人的书包送我这来,让我把他们的书包扣下,他们就不会溜掉了。我笑了,让他把书包送回去,然后问:“你的问答题背好了没?”他做出招牌动作:不好意思地手摸头,鼓着腮帮,难为情地说:“还有两个不熟。”我笑着说:“不熟没关系,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认为你那聪明的小脑袋一定能行”。他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考虑到他是来帮老师出主意的,我得想个办法既使他有了面子,又能留下来背问答题。对,好主意!“你去把他们三个没背好的问题领过来,作为小队长组织他们背。”他好快活地把那三个人都领来了,带着他们在我面前背。他很聪明,每个问题都是他先背出来,有的是自己的语言,于是我不断地或用手势或用眼神或直接用语言表扬他。他背完了,我要他当小老师检查他的队员背。他居然能用很多的点子教他们背,效果很不错。我诧异于他的表现,平时一提背问答题,就开溜的孩子现在居然还能当小老师带别人背,俨然是老师能干的小助手。以后的背诵任务我经常采取这样的办法,一直很有效,既督促他背问答题了,又满足了他想当干部的愿望,激发了他的积极主动性。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各种不同的需要。”

在看魏书生的作品时,感觉魏老师很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教学生。现在尝试着这样做,居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他赏识性的评价,激发他的创造性。

由于来自父母的娇惯和放纵,使他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他能专心听上五分钟的课,积极地举手要求发言,如果老师立即请他发言,那么他会无比的喜悦,甚至炫耀似地扫视左右,听课时间也会延长;可是如果老师请的不是他,他会立刻泄气,开始左动右晃,做小动作,甚至捣乱他人,理由是“我举手你都不叫我!”“这些我都会了!”老师没叫他发言,他就自暴自弃,干脆不听课了。即使本小组内有同学不守纪律导致小组扣分他也会受到刺激,嘴巴还会嘀咕:反正不能得星了——意思是破罐子破摔,使劲玩吧;每次选表现突出的学生或是小组长时他会做出不在乎的样子说:反正不会选我的!其实他心底是很渴望老师的关注,只是以不同的行为和语言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当没有得到他所期望的重视时他心里就会有种失落感。知道了他的这个性格特征,课堂上我会时刻关注着他,一旦他举手了,我会优先请他发言,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得到赞赏的他,答案往往很新颖,由开始的死记硬背到后来自我语言的描述和表达,都有创新意识。对此,我在班里赞赏他是将来的演说家。从镜像性心理学理论可知,他是因为不能及时从老师的评价中看到自身行为的优劣,便失去上进的方向和动力。他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关注和评价。得到了发言机会或加了颗星,他的虚荣心就会得到满足,得到自我肯定,否则便失去了动力,迷茫不前。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现在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能够与同学和睦地相处;重新找回了自信,老远看到老师就主动打招呼;学习变得努力了,成绩也提高了很多,由过去的不及格进步到现在80多分了。看到他的进步,我庆幸自己没被他的那些淘气的表像蒙住眼睛,没对他失去信心和希望。其实每位教师只要能透过孩子糟糕的表现发现问题的本质,而对症下药,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斯普朗哥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类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的根。”

篇7:赏识在写作中的作用(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

作文是一种受情绪、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可以这样说:没有情感参与的作文教学,是没有灵性的也是不完美的。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某日心情好时,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一发而不可收。某日情绪欠佳,脑子里就一片空白,随便怎么“挤”,怎么“憋”,也写不出几个字。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通过自己的诱导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奋和激情。从而使学生的感情冲动起来,甚至于达到“不吐不快”、欲罢不能的境地。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我国作文教学可谓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但现实中却有90%左右的中学生不喜欢作文,小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同学也未必会少于这个比例。究其原因不但有因科举取仕而形成的八股文的历史阴影的笼罩,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而导致教学模式的呆板、僵化等原因,也有作文教学时因教师缺乏对学生情绪、情感的激发而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厌恶、应付的心理。例如:有的教师教学时过分强调所谓的作文的主题思想,造成学生作文时拼命往老师规定的主题上凑;有的教师过分看重范文的作用,造成学生拘泥于范文的形式;有的教师过分重视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学生现实生活的积累,而造成学生作文时说假话;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急功近利而舍本逐末,表现在为了使学生在考试能取得高分而让学生背作文,以应付考试„„所有这些都使学生越来越觉得作文真是一个“怪物”,产生畏惧、厌恶的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的学生的情绪、情感,使他们以轻松自如、愉快的心境投入到写作中,让情感起到类似于“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呢?本文试图从命题、指导、学生作文三个环节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作文时的情感的一些想法。

一、命题——触发联想、激活内驱力。

命题作文是传统写作训练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好的命题,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一下子触发起学生的种种联想,启发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感,激活学生写作的内驱力,有利于学生迅速提取储存在头脑中的生活储备和知识储备,使他们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但现实中,许多教师把命题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习惯于教师命题,学生作文,而且所命之题只是一些如:记一件难忘的事、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读《××》有感„„等一些“老掉牙”的作文题。这些陈旧、老化、呆板的作文题目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情感。因此,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必须从作文题目入手。命题时要注意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按照小、新、趣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进行。如:

1、记事类:《老师,您错怪了我》、《蚂蚁是怎样搬家的》、《告诉你一个秘密》„„

2、写人类:《他为什么会坐牢》、《一位慈母般的老师》、《爱唠叨的奶奶》„„

3、活动类:《第一次游览双龙洞》、《一次难忘(或遗憾)的比赛》《我亲身经历的一次活动》„„

4、读书笔记类:《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难忘的一部电影》、《向你介绍一部动画片》„„

此外,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灵感,命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大的范围,由学生自己去拟题。比如:要学生写一篇关于“一节难忘的课”的作文,就可以给学生这样的提示:在常识课、生活与劳动课或者数学课上,老师一定曾给你们演示过一些新奇、巧妙的实验,选择其中给你印像最深的写下来。再如:要写一件与老师有关的事,就可以给学生以下提示:几年来,老师肯定给过你真心的表扬或者因老师不了解事情的真像而误解批评了你,选择给你印像最深的一次跟老师说说心理话。这样的命题方式避免了空泛平淡,使题目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小学作文训练》这本教材中的命题方式就比较灵活,要求学生在不偏离单元作文训练目标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拟题,特别是选练篇的命题,既有导向要求,又有发散的余地。

二、指导——开拓思路、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作文指导要分析好、解决好学生写作中遇到的疑难、困惑、迷茫之处,开拓思路,理清头绪,激发写作欲望。但在教学实际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教师容易犯性急病,作文教学时,有的老师往往出示作文题,提出本次习作要求,然后给学生一篇范文,让学生参照范文的写法布局谋篇,列出提纲。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生这样一种心理:自己的作文要尽量往范文上靠,靠得上去就是好作文,反之就是一篇差作文。这样就使学生养成了仿作、套作、说空话、讲大话的写作习惯。久而久之,写作思路就会越来越狭窄,作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淡薄。

因此,我们在作文指导时,首先要避免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现象,要组织学生一起交流发生过的事情,引导学生回顾事情、活动发生过程中的细节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主次,引导学生把主要的环节说得更具体、丰富。其次,作文指导时,要注意让学生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在互相交往、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互相补充、互相激发,在既合作又竞争的氛围中开拓自己的思路,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此外,还可以创设适当的作文情境。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作文情境,为学生提供写作依据,把学生内心的诱因和需要激发出来,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也就感到得心应手了。《小学作文训练》把教师的作文指导变为学生的作业过程。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回味自己曾经有过的喜怒哀乐,而且在作业的过程中明白了写作要求、写作思路。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完成作文的自信心。

三、学生作文——诱导最佳心理状态。

我们都知道运动员参加运动会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竞技状态。同样,学生要想写出出类拔萃的作文,也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去诱导。作文前,为了诱导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有意无意地暗示:上次的作文不太容易写,但大家写得很不错,这一次的作文比上次容易多了,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得更棒。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多加巡视,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及时用语言、眼神、动作加以肯定,表示赞赏。如果发现有的学生作文时“卡壳”了,可以通过表扬其他同学来促使他赶快进入状态,如:“哇,真了不起,某某同学五分钟不到就写了四五行了,真了不起。”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促使那些“卡壳”的同学心情亢奋,而迎头赶上;那些被表扬的同学更是“沾沾自喜”,而一发不可收。

此外,对一些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作文题,如:《记一次难忘的活动》、《记一个熟悉的人》„„可以借鉴曹丕要求曹植七步成诗的做法,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兴奋的状态。相信,这样的训练,肯定会造就一批具有“一挥而就”、“倚马可待”的作文能力的学生。而对于一些需要学生再观察,再研究的作文题,如:《我喜欢的小动物》、《我的爸爸》„„则可以把作文放在课外,让他们去亲身观察小动物,让他们去采访妈妈、邻居,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小动物,更详细地了解自己的爸爸,这样就能写出一篇篇生动、有趣、真实的作文来。

篇8: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开始的几分钟给学生留下印象的好坏将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以赞赏的话语开始一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发现学生纪律涣散,精神不振,往往采用扣操行分、罚学生站、抄笔记、抄书本等,但都收效甚微。如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渴望被别人尊重和理解。看到学生不乖的时候,我们就横加批评、指责和抱怨,这样做不但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反而招致学生的怨恨;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使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受挫,人心涣散。长此下去,会使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教学效果越来越低下。如果教师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对他们好的方面用真诚的态度加以肯定和赞赏。也就是说,把对他们的批评和责备变成一种对他们的期待,并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值得别人有所期待的人。这时候,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地接受你的指令,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你身上,哪怕有个别同学还想说话,也会受到这种氛围的感染,迅速地、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做好学习知识的准备。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位心理学家说:“赞赏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的心情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赞赏效应。”当今的中学生更需要教师对他的理解和尊重,更需要教师对他的赞赏和关注。在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使用赞赏、表扬、鼓励的话,将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回答问题的时候受人表扬,能使人感受到动力和自身的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什么样的态度,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求知的欲望和潜能的激发,同时,也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要慎重地评价他们,及时地给予赞赏、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不失时机给予赞赏、表扬和鼓励,这样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释放他们的潜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 (10) .

[2]梁丽萍.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智商、情商及情商教育[J].教学与管理, 1998 (5) .

篇9:浅谈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赏识教育;尊重;表扬;激励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尊重需求是比生理等需求层次更高的需求。尊重需求包括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在职业学校中,大部分学生为中考落榜生,成绩差、习惯差、自信心差。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老师们“恨铁不成钢”,往往批评居多而表扬类的赏识教育较少,这使得职中学生的尊重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自信心严重不足,甚至破罐子破摔,形成恶性循环,既不利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赏识教育人们并不陌生。所谓赏识教育,是指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对于两个水平相近的班级,一个班专门批评,另一个班专门表扬,结果,受表扬班级的学生的智力水平、成绩状况均好于另一个班级,而且受表扬的班级仍在持续进步中,呈现良性发展态势。赏识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由此可见一斑。那么,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赏识教育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赏识教育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在受人尊重的环境下发展。相信任何学生,相信他们有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用赞赏的语气、欣赏的目光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赏识教育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需求。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做过研究,受过激励的学生的能力是没受过激励的学生的能力的3~4倍,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无激励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一个生活在鼓励中的学生是自信的,一个生活在认可中的学生是自爱的。赏识学生,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情的可贵。

二、因材施教,在赏识教育中培养中职学生的责任感

中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发展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命运。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因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而失去目标,变得迷茫,缺乏创造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在优越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得到了家长们的溺爱,缺乏必要的劳动和磨炼。中职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操作者,若缺少劳动的观念,缺少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对自己负责,为自己的进步而喜悦,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立、自律、自主、自强;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尊老爱幼,促进其家庭责任心的形成。

三、以表扬为主,表扬与批评并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赏识教育”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需求出发,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是一种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体现了一种新兴的教育新模式。而渴望被信任、被重视、被尊重是职业学校学生最需要的心理需求之一。中职学生处在成长高峰,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好感和赞扬,希望得到老师、家人和同学的尊重。然而古板的教育模式批评多于表扬,容易打击学生,压抑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动性,所以赏识教育显得更为迫切。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以表扬为主,即使是学生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肯定長处和闪光点的同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寓批评于教育中。事实上,赏识教育也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学生接受,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面对迟到、旷课的学生,老师的一句“很难相信你会做这样的事情,相信你一定会改正,老师会为你高兴的”等都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表扬是强化、是激励,效果优于批评,但完整的教育必须是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自我监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赏识教育能更好地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如何最大化地提高班级凝聚力,一向是职中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即使是班风优良的班级,其班级凝聚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未必会强。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上班会课时,惯于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而对班中存在的好现象却一语带过。古板的教育模式错误地认为,对学生的严格程度和班级的良好程度是成正比的。事实上,只要班集体有了较强的凝聚力,学生有了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其行为自会规范有序。让学生学会赏识别人,自我完善,意识到集体中他人的重要性,为他人忧而忧,为他人乐而乐,从而产生对集体的归属感至关重要。目前中职生普遍缺乏学习他人优点、正确认识自身缺点的优良素质。要改变现状,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善于诱导,多赏识他人的优点,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有利于班级凝聚力建设和集体荣誉感培养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赏识教育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上远强于批评教育。

总之,若能将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有机结合,赏识为主,批评并举,就能重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责任感,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篇10:赏识在写作中的作用(小学教育论文免费下载)

谈谈阅读与写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随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国内有关科学教育的研究日趋活跃,不同领域的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科学教育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我们也发现,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依然是相对薄弱的。诸如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及目标体系的建构等一系列问题,都因被人们忽视而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这样极易使中小学科学教育脱离基础教育改革走向素质教育这一时代的轨道,脱离学生的个性、潜能尽可能得到发展这一基础教育的基本理想,脱离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要求,从而与教育的价值、理想相背离。因此,对科学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进而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仅就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作初步探讨。

把科学教育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联系起来,是确立其应有地位的第二个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广泛共识,但是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命运。中国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键在科学技术,基础在教育。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宗旨正是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公民,这是一项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奠基性事业。我们深信,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科学和有效的科学教育,中国的强盛、综合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作为基础教育基本内容的科学教育。如果说专业教育、高等教育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构筑创新人才培养高地的话,那么,中小学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则为高地的构筑提供坚实的地基,这并不是说基础教育只作为高等教育的升学预备,而是通过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公民,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篇11: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个人发展,对于缺乏自信的中职学生来说,进行主体意识教育。积极地鼓励学生的个人发展,唤醒学生的内在。所以中职学校的政治教育上,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从赏识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积极进行鼓励与引导,强化学生的个体,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深入挖掘,尊重学生的生活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

二、积极鼓励学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中职生对价值观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言行与对事物的评判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与教师的思想产生了不一样的判断,是教师在思想理论上过于传统,还是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过于片面,如何辩证的判断两种情况,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不能仅靠自己的主观意识直接否定。现如今,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的发展下,单纯依靠对与错已经是能评判事物的标准了。所以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积极接受新事物的出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深入探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根据每个人的差异,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进行教育

在中职学校的政治教学过程中,采取赏识教育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允许存在不同的见解。正处在中职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对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兴趣爱好与个人能力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还是沿用统一的赏识教育,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主动的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主观意识与思想道德观念,区别对待,积极采用赏识教育,注意对度的掌握,因人而异。

四、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激发学生的潜能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赞赏。赏识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物提出赞扬,这种赞扬是对学生的肯定。另一种是对没有发生的事物先提出赞扬,这种赞扬是对学生的鼓励。在实际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激发学生的潜力,最终实现学生成才目的。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成功的理论基础,把对学生进行的赏识教育看作为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向学生介绍他们自身与达到目标之间的差距。教会学生承担责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在不断的展示自己的过程中,接近目标,最终实现目标。

五、致力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对中职生进行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始终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潜在的能力,都是极具创造力的学生。在发现学生的潜能后,积极鼓励学生,赞赏学生的个人兴趣,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鼓励学生在面对教材中的误区进行大胆的质疑,制定目标,不断的进行自我超越。且在中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中职教育的同时,探索学生的内心,在学生面对问题时及时进行引导,把对学生的赏识教育看做对学生的激励教育。

六、提升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人格魅力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对中职生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在人与人的实际交往过程中所逐渐建立起来的,它对于学生有着号召力与吸引学生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或者评判时把握好尺寸,依然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的自信心不受到任何的损伤,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身为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以及自己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在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达到相互信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威信,且身为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还应当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让自己始终高于学生,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能够及时的解答出学生疑惑,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的思想,吸引学生,感召学生。

七、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师生合作

篇12: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赏识教育;运用

一、提倡课堂分层分组,培养学生自赏能力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力找出学生的优点,并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增强自信心。为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尽量给学生提供培养自信、享受成功的学习环境、条件和机会,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我班学生进行了如下分层或分组:

1.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分层。

A层:领悟差,厌烦英语;B层:学习不主动,成绩不稳定;C层: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兴趣浓厚。这样分层之后,我就很容易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如在教牛津英语comic strip中的对话时,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的要求:A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对话,明白其意思,努力消除学英语的恐惧心理;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一种我也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B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对话,掌握其中的useful expressions,以此来培养英语学习的习惯、认真听讲并运用规律的能力,达到一种学好英语其实也不难的境界。C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对话,掌握其中的useful expressions,并能举一反三。这样,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这种分层主要是把学生的大目标化为小目标,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

2.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性格进行分组。

A组:有组织才能的学生,可以负责活动的安排及开展;B组:性格内向、善于写作的学生,可以负责书面作业;C组:性格活泼、大胆的学生,可以负责口头作业;D组:擅长美术的学生,可以进行美术设计。这种分组方法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也符合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学生在我能行!我真棒!我很出色!这办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二、改变教学方式,创设群体赏识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出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尽量采用启发式,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自己推测、发现、归纳、注意、联想、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存在方式得到了改变。他们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参与学习,以更饱满的精神和鲜明的个性体验创新、分享快乐。

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在校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因素。其中,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如何通过课堂中的教达到不教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效果呢?下面以牛津英语8B中Unit One为例加以说明:在学习Reading部分之前,把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组各推一名代表,并布置各组任务:1.调查自己的父辈以前家乡的面貌、交通、人们的居住等情况,并能展示相关的图片。2.观察家乡的现状,跟过去做出比较,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写出。

上课时,每组的代表以记者的身份上讲台,对本组的成员进行采访。小组成员向全班展示图片,用英语陈述家乡过去的情况以及现在的改变。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这项调查活动,因此,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兴趣盎然。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给学生设计任务,使学生在任务中探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使他们不时产生一种成功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参与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做到人人参与。最后,通过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参与的成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常写作业评语,及时赏识学生

教师在为学生写作业评语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优点放大法的原则。或许学生当时会离老师给他的评价有一定距离,但绝大多数的同学会朝着这一目标努力的。正如《英语新课程标准》所说: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这样做,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时时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二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真情投入。

四、注意方式方法,实施赏识教育

1.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应对学生具有真诚的爱、科学的爱。

这种爱包藏了热爱、理解、尊重、依赖、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的情绪体验,同时也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英语的喜爱。

2.赏识教育强调正面强化,但要讲究分寸。

①不要虚假表扬。表扬和鼓励要求发自内心,要让学生感到他们是值得表扬的,不是故意讨好。

②不要笼统表扬。不着边际的空泛表扬不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喜悦和激动效应,只会产生疑惑。

③不要事事表扬。要让学生逐步体验做事本身的愉快,学会自我肯定,而不是一味希冀得到别人的赏识。

④把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行动做出恰当的评价。

3.赏识教育同样强调严格。

上一篇:板带厂学习型班组创建自查情况申报下一篇:区上半年财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