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中的运用

2022-12-24

赏识教育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 其并不是指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表扬与鼓励, 但是指对学生的行为过程、结果等予以赏识,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高等教育中, 赏识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进步来说也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所以,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 便需要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 然后找到与专业教育实现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赏识教育

对于赏识教育, 部分教师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根据实际情况来讲, 部分教师认为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多加鼓励与表扬, 少进行批评。这种观点虽然不能算错, 但是也不是完全正确, 具体来说这种观点有些狭隘, 未能全面理解赏识教育的内容。赏识教育不仅仅包含了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 更关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强化学生的意识理念。赏识教育的根本内涵可以总结为12个字, 即:承认差异, 允许失败, 无限热爱。承认差异就是要理解并且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 不能按照相同的模式和标准来教育学生;允许失败则是要正确理解学生出现的失败或是错误, 不能学生出现失败就直接批评;无限热爱则是要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爱,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赏识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 充满了爱与人情味, 富有生命力和成长性, 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理解、欣赏与关爱。对于步入成年人行列不久的大学生而言, 其正处在一个人生发展转型的关键期, 做好赏识教育, 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二、当前高校学生教育存在的不足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高校在学生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导致教育活动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不仅如此, 作为学生转型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这些不足更可能导致学生成长发展上出现偏差。具体而言,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学生的教育活动缺少称赞。从教育实际来讲, 教师给予学生的称赞偏少, 不论学生做得好还是不好, 称赞都是很少出现的, 尤其是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 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批评。教育活动中的称赞缺失, 导致学生得不到积极的促进, 难以形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这样一来便会制约教育活动的发展进步。

对于学生的批评过度, 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高校教师一般很少批评学生, 在课堂上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知识传授上。但是, 不少教师一旦批评学生, 那便是一场狂风暴雨式的教训, 不给学生留面子, 也没有顾虑到学生的心理情绪。这样的一顿批评, 往往会让学生觉得丢了面子, 心中对教师产生负面情绪, 从而对课程学习也出现抵触的行为, 这样一来便会对教学活动形成阻碍, 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进步。

缺乏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时代在不断变化, 学生也在不断变化, 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跟随时代的进步一同发展。然而目前不少高校教师忙于科研, 对于教学活动的关注不够, 日常工作中对教育教学的研究甚少, 这就导致教育活动长时间局限在一种模式当中, 这样便会造成教育活动的僵化。就比如赏识教育, 目前在大范围的展开, 但是一些高校教师对此却没有形成认识, 没能将其渗透到教育活动之中。

三、赏识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教育价值

要对高校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其具有非常显著的教育价值, 这一点高校教师一定要形成认识, 只有清楚把握赏识教育所具备的价值, 那么才能找准赏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途径, 对其实现有效的运用。赏识教育所具备的教育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赏识教育肯定了学生之间所具备的能力差异, 能够让教师切实认识到学生相互之间存在的区别, 然后教师便可以立足于此对专业教学实现层次化、个性化的构建, 这样便可以推动高校专业教育的发展, 让学生可以到教育活动中得到切实的进步。

其次, 赏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在高校专业教育中, 教育效果的好坏, 与学生的学习自信与积极性是紧密相关的。部分学生在遇到一些较为困难的课程时, 经过几次失败就失去了自信, 从而对课程学习没有了耐心。而还有部分学生则是在学习中较为懒散, 缺乏积极性。通过赏识教育, 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肯定与称赞, 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被认可的成功感受, 进而学习自信与积极性都会得到提升。

最后, 赏识教育可以拉近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教育氛围。在高校教育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复杂, 尤其是在现在的新媒体时代, 学生受到很多网络信息的影响, 导致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从教师方面来讲, 不少教师对于师生关系的构建也没有形成重视, 上完课就离开, 平时和学生也没有什么交互, 这样就导致师生关系较为淡薄。而赏识教育, 则创造了一个教师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途径。赏识教育的渗透, 可以让教师对学生形成深入的认识, 尤其是了解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这样一来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互, 推动教育氛围的发展。

四、高校学生教育中对赏识教育的有效应用

将赏识教育应用到学生教育之中, 需要找到合理的方法与途径,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 抓住二者的契合点, 将赏识教育有效应用起来。

(一) 因材施教合理进行赏识教育

要将赏识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 那么就需要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差异化的赏识教育。因为从赏识教育的本质内涵来讲, 承认差异就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所以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育, 也正好契合了赏识教育本身的内涵特点。所以, 在学生教育中, 就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家庭情况等, 了解学生的个性, 然后针对性融入赏识教育。比如对于外向型的学生, 公开性的表扬与称赞就比较容易发挥作用。而对于内向型的学生, 则适合进行一对一的表扬与称赞, 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赏识教育依照学生的差异特点来进行, 可以提高针对性。不仅如此, 还可以给学生设定不同的层次化标准, 以此实现层次化的赏识教育, 进一步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二) 科学辨证开展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开展, 除了因材施教之外, 还需要立足科学辨证的原则。所谓的科学辨证, 就是要从不同的层面来对待一个事件。具体来说, 赏识教育虽然主张多表扬少批评, 但是部分教师在实践中将少批评简化成了不批评, 这样一来反而容易让学生盲目自信, 无法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言是不利的。因此, 开展赏识教育, 就要科学辨证地看待问题, 该表扬就要表扬, 该批评也要批评, 不能模糊了二者的界限。总的来说要秉持赏识与批评对立的基本原则, 二者共同存在, 缺一不可, 关键在于要精确把握赏识与批评之间的度。具体而言, 七分赏识三分批评是一个较好的度, 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错误, 同时又能受到鼓励。

(三) 真诚深入开展赏识教育

在学生教育中融入赏识教育, 需要真诚深入, 也就是教师要融入自身的情感, 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进来, 一切从学生的成长发展出发考虑,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表扬或是批评, 从而形成清楚的感受。比如, 在对学生进行表演是, 就需要立足实际合理表扬, 如果表扬言过其实, 那就变成了吹捧, 这就导致赏识教育的本质变味了, 会让学生形成负面的思想。所以, 在对学生进行赏识表扬的时候, 一定要出于真心, 要真切认识理解学生值得表扬的地方, 合理送上表扬, 绝对不可盲目。而对于学生的批评, 也不能口诛笔伐式的大力鞭挞, 需要柔风细雨般地向学生娓娓道来,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通过真诚深入的赏识教育, 可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 尊重互信渗透赏识教育

在对大学生渗透赏识教育的过程中, 还需要关注尊重互信。所谓的尊重, 就是要对大学生给予对等的地位, 因为大学生基本已经是成年人, 不能像面对小孩子那样面对大学生, 需要尊重大学生, 放到平等的地位上对大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不仅如此, 还需要对大学生保持信任, 对于他们的言行都要给予足够的信任, 不能轻易产生怀疑。只有给予大学生足够的信任, 那么他们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 从而双方达成一种互信的关系, 从而为赏识教育的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 赏识教育在一种相互信赖的环境中有效开展, 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五、结束语

对大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具有深厚的内涵, 高校教师需要形成清楚的认识, 结合当前的实际教学工作, 将赏识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教育之中,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 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信任, 通过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真诚深入的开展赏识教育, 推动学生取得长足的发展。

摘要:在高校学生教育中融入赏识教育, 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 应当对此形成一定的认识, 在教育活动中将赏识教育有效融入进来。对此, 本文首先针对赏识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然后探讨了在学生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的具体方法, 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一些参考。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校学生教育,融入应用

参考文献

[1] 赖贵珍.现代高职教育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有效运用的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 2017 (11) :2-2.

[2] 冯晓星.赏识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5) .

[3] 钟霖瑜.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明日风尚, 2017 (8) .

[4] 陈萍.浅谈赏识教育在大学生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以艺术类学生为例[J].中国文艺家, 2018 (1) .

[5] 胡启桂.浅谈赏识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施[J].考试与评价, 2017 (9) .

上一篇:针对旅游公司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下一篇:网络营销技术在保定市农产品电商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