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11

1 有关赏识教育的研究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是爱的教育, 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学记》中说过“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者失也”。《左传·襄公十四年》中也说过:“善则赏之, 过则匡之”。这里的“赏”, 就是赞赏、表扬的意思。德国的卡尔·威特、我国的陶行知等都有曾经应用过这种方法的经典案例。

1.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 其中也包含着一种赏识教育的理念。他批评不懂孩子的父母、老师对孩子造成的严重束缚、压抑、伤害—“你这糊涂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陶行知是中国最早应用赏识理念教育儿童的教育家, 目前公认赏识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2 周弘赏识教育思想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 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周弘曾经是一位普通的工厂工人, 初中毕业生, 但他用二十多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 不仅让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走上了一条超越所有健全同龄人的辉煌道路:全国十佳少年。第一位聋人大学生、留美硕士、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等等, 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式“海伦·凯勒”.而且也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 使一个周婷婷成长为一批周婷婷。周弘本人也被称为“赏识老爸”、“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

1.3 卡尔威特的赏识教育观

卡尔威特是世界上最早应用赏识教育法培养儿童的人, 小威特幼小的时候, 反应比较迟钝。但老威特坚持以激励、表扬为主要手段对儿子实施早期教育, 结果小威特成了天才。5岁记住了3万个单词, 8岁会六国语言, 9岁考上大学, 14、16岁分别获得哲学和法学博士学位。

2 高职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培养生产, 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 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层次。但是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 总觉得自己比本科生低, 学的又是职业教育, 在心理上感觉低人一等, 在学习中容易造成自卑心理和破罐破摔的做法。具体问题如下。

2.1 学生对学校有排斥性, 觉得这是无奈的选择

高职院校的学生以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 学习成绩较差, 自卑感较强, 觉得是自己无奈的选择, 或者是父母的选择。因此, 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再加上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 而学生对这一培养层次缺乏理解, 对此有排斥心理。很多学生入学后情绪不稳定, 或想通过自考等其他方式获取更高的学历, 有的甚至想退学。

2.2 角色转变, 无所适从

进入大学, 由于学习模式的转变, 很多同学变得无所适从, 表现得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中学阶段, 迫于高考的压力, 老师们都会给学生安排各种辅导和练习, 引导学生复习和消化, 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完成老师安排的各项任务, 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到大学以后, 没有老师的压力和指导, 学生就茫然不知所措, 不知道重点难点在哪, 更不知道要怎么自学。

2.3 学习习惯不好, 对学习没有信心

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就不够好。学习不好不是他们智力上有问题, 而是方法和心态问题。有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不注意听讲, 爱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 如手机上网、电子游戏、看小说、吃东西、讲话、睡觉等。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独立完成, 日积月累, 慢慢地学习就跟不上了。而有些学生则对学习没有信心。他们也试图努力听讲、课后复习, 但总觉得没有收获, 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是迎刃而解, 去思考去探索, 而是害怕困难, 避而远之。不少学生的自卑心理在学习上也有所体现。他们认为自己在高中阶段就学得不好, 大学阶段肯定也不行, 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日下。

2.4 缺乏奋斗目标, 不知前途在何处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曾问过学生几个问题 (你的兴趣是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大学中要学些什么?) 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一脸茫然, 齐声说:“不知道, 没想过。”这一现状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学生缺乏奋斗的目标。高考结束后进入大学, 目标就突然失去了, 不知道读大学为了什么。

3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践赏识教育

面对这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该做些什么呢?是扶他们一把, 让他们从考试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重新获得自信;还是不管不问, 放任自流, 抑或冷嘲热讽、很显然, 只要是有一点点责任感的教师, 都会想方没法帮助学生, 让他们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教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答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核心是赏识, 它要求教育者用赞赏的跟光, 去肯定受教育者的闪光点, 用表扬激励的方式方法, 调动受教育者心理上的积极性, 使其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3.1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作为任课老师而言, 要尽早尽快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才能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赏识评价。

3.2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发现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信心, 要尊重学生, 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 重视学生的情感。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中学阶段, 较少受到老师的关注, 如果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的关注, 还可以体现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上。教师的评语可以个性化, 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鼓励。动机方面, 教师要拓宽学生对英语的认识, 而不仅限于找工作上。为此,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兴奋点。

3.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学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满信心, 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 敢于质疑, 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英语学习中, 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开口说。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信任老师, 不怕在老师面前出口, 才会开口练习。

3.4 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 可以多设置一些小组讨论。以小组策略为切人点,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锻炼学习能力。通常, 一个小组活动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工作, 包括计划、收集整理资料、讨论、撰稿和演示等, 其中大部分的工作是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完成的。对于每个任务, 要求学生自行分工、合作完成。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监控, 并提出一定的意见。教师要注意, 一是设计任务时应从学生兴趣出发, 强调有趣性。二是要注意实用性, 即所设计的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最后, 教师要对整个任务进行评估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听力教学上, 可以鼓励学生写听力日志, 首先让学生确定一周听力的数量和内容, 他们要监控自己的学习的过程, 每完成一项, 就要做好评估。二是要分析自己的问题。“今天的听力难还是简单”、“为什么错那么多”等等。老师在一开始对日志可以作定期检查, 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了不使学生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日志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途径, 而不是硬任务。

3.5 给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

教师要给予学生尽量多的机会去锻炼其语言能力。除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多说多练的机会, 课后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的英语角或英语竞赛活动, 把握尽可能多的机会。另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现代的通信手段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比如:MSN、QQ等聊天工具, 进行交流和讨论。另外,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在QQ里写日志。教师可以通过浏览学生日志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4 结语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是爱的教育, 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 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会使每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有效的利用。这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和动力的教育方法本文就高职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来帮助学生。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学生,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艾治琼, 雷芳.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2] 李乐萍.关于赏识教育的现实研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7 (3) .

[3] 刘寅齐, 沈悦.英语口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 .

[4] 苏霍姆林斯基, 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21.

[5] 秦妍.赏识教育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2008 (s2) .

[6]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7] 朱海天.高职教育中的“鼓励式”教学方略[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 (12) .

上一篇:例谈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多角度德育渗透下一篇:浅谈电力调度数据网组成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