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处理结果记录表

2024-05-06

投诉处理结果记录表(精选8篇)

篇1:投诉处理结果记录表

医疗投诉处理记录

接待者

****年**月**日

投诉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投诉者与患者关系

联系电话 患者姓名

科别

床号

住院号 投诉者陈诉:

整改措施:

主管院长意见:

处理结果:

****年**月**日

篇2:投诉处理结果记录表

编号:GLBD40 部门/项目:

意见形式:□

口头

书面

文件名称/编号:

意见提出时间:

意见描述:

纠正:

制定人:

□ 需要开启纠正措施,见编号

□不需要开启纠正措施 验证:

验证人:

意见类型

篇3:2012年美国汽车投诉结果分析

俗话说, “浓缩的都是精华”, 但是这也不一定都是准确和适用的。至少在今天的新型汽车和卡车方面来说不是。J.D.Power做了一份最新的汽车研究, 研究表明, 小型汽车和轻型卡车的车主一般同时都会拥有另外一辆大型车,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过去的六年中, J.D.Power把车辆的吸引力也作为美国汽车性能的一个衡量标准, 这样关于汽车设计和运行的投诉就显著增加。今天, 更换小型车比更换大型车更有吸引力。

在2012年投诉报告中称, 四年前, 小型车 (微型车) 的得分是765分, 总分以1000分计算。而2012年, 同样的车得分是844分, 相当于四年前大型豪华车的得分。

J.D.Power公司的环球汽车部经理戴维·萨金特说, 现在的新车购买主不会像过去那样凑合买车了, 而是比较挑剔。所以现在的汽车厂商也都给美国市场提供一些很有吸引力的小型汽车, 让买家感受到惊喜, 甚至会有很多人惊叹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小型汽车。

2012年汽车投诉结果显示, 在更换新车的人群中, 百分之二十七的要置换新车的消费者会使用先付首付然后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新车, 这意味着他们只用先付一小部分款就买能到替换到一辆新车。相比之下, 只有百分之十三的消费者会采取零首付的方式纯贷款买车。另外还有百分之六十的人会像购买第一辆车一样一次性全部付完款。

“多年以来, 绝大多数车主对自己的汽车都不满意, 都有怨言, 抱怨的车主几乎是满意车主人数的两倍。”萨金特说, “由于大型车有更高的性能, 更美观的造型, 乘坐更加舒适, 以及还包括别的更多的功能, 因此大型汽车在投诉报告中的得分一直比小型汽车高。可是车主们也发现, 今天的紧凑车型也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种日本生产的那种经济型小车。例如, 现在大部分紧凑车型也都比原来空间大, 在道路上行驶也感觉更好, 而且也有很多以前只有在大型车上才具有的各项功能, 如导航系统以及各种娱乐设施等等。车主们也发现, 其实这也是在他们买新车时作出的一些改善和提高。”

裁员的趋势也直接影响了车主对新车燃油经济性的关注和重视。现在车辆整体性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其中最大的改进是燃油经济性, 整体满意度提高了七个百分点。在选择新车时, 把省油放在首位的车主由2011年的4%变为现在的47%。

2012年美国汽车投诉报告的其他重要发现:

雪佛兰获得所有汽车品牌中最多奖项, 其中包括正在研究的音速小子, 以及Volt and Avalanche这两款车型。

获得两个奖项的品牌有7个:奥迪 (A6和A8) ;道奇 (挑战者和Charger) ;福特汽车 (远征和Flex) ;起亚 (远舰和Soul) ;Mini (Countryman和Coupe/Roadster) ;日产 (Frontier和贵士) ;和保时捷 (卡宴与911) 。奥迪A8击败了所有车型, 在2012年的汽车投诉报告中得分最高。

同时获奖的也有宝马3系列, 路虎揽胜Evoque, 奔驰SLK级, 英菲尼迪QX56和大众帕萨特。

保时捷是连续八年排名最高的品牌。道奇, 捷豹与道奇达到了最大的汽车改进, 分别提高21, 20和19分。

消费提示:

J.D.Power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应该注意:

对您要购买的车辆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关于油耗的了解。而且要记住, 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行驶是不一样的, 车窗上标志的油耗也只是环保局提供的官方数据, 而实际情况的油耗会因为很多因素而不同的, 包括天气因素、驾驶风格、轮胎气压以及车辆总体情况等等。

了解您准备购买的新车对燃料类型的要求, 是优质无铅汽油还是柴油, 充分了解这一点并作出预算。

在您购买新车之前, 问问您的汽车销售人员关于新车上的音频、娱乐以及导航功能的正确使用方法。此外, 让销售人与帮助您连接您的移动设备或便携式音频播放器或者其他的通信设备或音频到汽车接口, 以便测试每一个连接都顺畅, 以确保汽车系统能够识别你的指令。

虽然外观造型在2012年汽车研究报告中是得分最高的, 是购车者最看重和影响最大的因素, 但是J.D.Power提醒您, 在购买新车时, 除了考虑车辆外观造型以外, 还得考虑其他的方面是否能够满足您的需求。有的车辆, 虽然外形好看, 但是可能其他方面的设计存在问题, 比如说很难看清外面或者储物空间太小难以满足您的使用需求等等。

如果您打算在新的车辆上安装儿童安全座椅, 那你在购买新车之前, 先在新车上练习安装一次, 以便确认安装的简易性以及安装之后的使用效果。同样, 如果购买有第三排座椅的车辆, 那必须确保所有物品, 如婴儿推车和一些运动设备能够在第三排座椅有足够的空间放下。

今天, 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 很多车辆都配备了自动变速器。如果你正在考虑购买配备自动变速器的车辆, 那你在试驾时确保你熟悉这些性能, 是否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如果车辆上有“运动”模式, 那开启它, 对比一下它在动力方面跟其他模式是否有明显的区别。此外, 检查齿轮之间的灵活性, 排除任何的不畅。

篇4: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分析

关键词 财产清查 盘盈 盘亏 待处理财产损溢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13-02

在财产清查的过程中,会发现单位的财产管理、保管、会计核算工作做得不够完善、健全的地方及存在的问题,在清查之后,单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手续,对清查结果进行严肃认真的总结和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程序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分析账实不符的原因和性质,提出处理建议

一般来说,个人造成的损失,应由个人赔偿;因管理不善原因造成的损失,应作为企业“管理费用”入账;因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列入企业的“营业外支出”。

(二)积极处理多余积压财产,清理往来款项

对于盲目采购或盲目生产造成的积压,一方面积极利用改造出售,另一方面停止采购或生产;同时要积极清理债权债务。

(三)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财产清查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健全财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财产管理水平。

(四)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对于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或盘亏,应及时调整账面记录,以保证账实相符。要根据清查中取得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使各种财产物资的账存数与实存数相一致,同时反映待处理财产损溢的发生。

二、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

为了记录、反映财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在该科目下应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待处理的损溢。“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基本结构如下:

(一)审批之前的处理

对于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在报经有关领导审批之前,应基于客观性原则,根据“清查结果报告表”“盘点报告表”等已经查实的数据资料,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使账簿记录与实际盘存数相符,同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将处理建议报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二)审批之后的处理

经批准后根据差异发生的原因和批准处理意见,将处理结果编制会计,并据以登记有关账簿,进行差异处理,调整账项。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举例

(一)现金长短款的处理

【例1】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库存现金短缺1000元。

(1)根据清查结果,填制“库存现金盘点表”,据此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2)经查,短款为出纳人员工作疏忽造成,应由其负责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XX 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00

如上述短款是由于非常损失(火灾、盗窃等)造成的,经报批核销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00

(二)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例2】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账外设备一台,估计原价为20000元,八成新。

(1)在报经批准前,根据“账存实存对比表”确定的固定资产盘盈数,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重置成本) 16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6000

(2)在批准后,根据批准处理意见,通过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计算应纳所得税、调整利润分配。

(2)在批准后,根据批准处理意见,转销固定资产盘亏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4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40000

(三)存货清查结果的处理(原材料为例)

【例3】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某种材料一批,价格8000元。

(1)在报经批准前,根据“账存实存对比表”确定的材料盘盈数,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8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8000

(2)在批准后,根据批准处理意见,转销材料盘盈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00

贷:管理费用 8000

【例4】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材料50000元,其中35(1)在报经批准前,根据“账存实存对比表”确定的材料盘亏数,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50000

贷:原材料 50000

(2)在批准后,根据批准处理意见,转销材料盘亏的会计分录如下:

定额内的自然损耗,属正常损失,可记入“管理费用”账户,非正常损失,可记入“营业外支出”账户,工作人员过失造成的损失,应由其赔偿,记入“其他应收款”或“原材料”账户。

借:管理费用 15000

营业外支出 3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50000

参考文献:

[1]俞正.会计原理问题解答(十三)财产清查[J].现代会计,2009,(6).

[2]李勇.财产清查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7,(28).

[3]宋永和.关于不予抵扣的增值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处购货物途中短缺、毁损和存贷财产清查中盘亏、毁损的增值税处理[J].会计之友,2005,(9).

篇5:上海大火处理结果

经调查认定,该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是一起因企业违规造成的责任事故,司法机关已对26名事故主要责任人员采取了司法措施,根据事故责任调查结果,28名相关责任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新华网上海6月9日电 国务院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公寓大楼“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经调查取证,查清了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和防范措施,完成了《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公寓大楼“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日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公寓大楼“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处理意见的请示》,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公寓大楼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灭火,千方百计搜救被困人员,千方百计做好伤员救治工作,妥善做好善后处理。受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委派,国务委员孟建柱率国务院工作组连夜赶赴事故现场,亲切慰问遇难者家属及受伤人员,指导抢险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俞正声、韩正等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第一时间全力组织灭火救援,迅速成立事故善后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伤员救治、遇难者家属安抚、受灾群众安置及人员抚恤、财产赔付等善后工作。通过积极努力,整个善后处理工作平稳有序。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经国务院同意,11月17日成立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总工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国务院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公寓大楼“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应邀派员参加调查。事故调查组经过调查取证,查清了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和防范措施。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查明,该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是一起因企业违规造成的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在胶州路728号公寓大楼节能综合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违规在10层电梯前室北窗外进行电焊作业,电焊溅落的金属熔融物引燃下方9层位置脚手架防护平台上堆积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碎块、碎屑引发火灾。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建设单位、投标企业、招标代理机构相互串通、虚假招标和转包、违法分包。二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

管理混乱。三是设计企业、监理机构工作失职。四是市、区两级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监督管理缺失。五是静安区公安消防机构对工程项目监督检查不到位。六是静安区政府对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工作领导不力。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意见,依照有关规定,对54名事故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其中26名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8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司法机关已采取措施的26名责任人员是:静安区建交委主任、党工委副书记高伟忠;静安区建交委副主任姚亚明;静安区建交委综合管理科科长周建民;静安区建交委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权;静安区建设总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董放;静安区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瞿幼棣;静安区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周峥;静安区建设总公司项目经理范玮民;静安区建设总公司项目安全员曹磊;上海佳艺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黄佩信;上海佳艺公司副总经理马义镑;上海佳艺公司项目经理沈大同;上海佳艺公司项目安全员陶忱;静安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监理工程师张永新;静安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安全监理员卫平儒;迪姆公司法定代表人劳卫星;无固定职业人员支上邦;无固定职业人员沈建丰;无固定职业人员沈建新;教师公寓节能改造项目工地电焊班组负责人马东启;教师公寓节能改造项目工地现场电焊工人吴国略;教师公寓节能改造项目工地现场工人王永亮;承揽铝门窗施工业务的杨为民;承揽外墙保温材料供应和施工的张利;上海烽权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姜建东;上海市金山区添益建材经营部经理冯伟。目前,上述人员均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28名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责任人中,包括企业人员7名,国家工作人员21名,其中省(部)级干部1人,厅(局)级干部6人,县(处)级干部6人,处以下干部8人。分别是:给予静安区建设总公司生产科科长范正荣行政撤职处分;给予静安区建设总公司安全设备科科长汤士刚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静安置业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主管、党支部委员赵雨时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静安置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静安建筑装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本部第二党支部书记龚晓栋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静安置业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静安建筑装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慎娣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静安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党支部书记、静安区建设工程服务中心主任陈邱良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静安置业集团公司上海巨星物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副书记张伯余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静安区江宁路派出所消防民警封良培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静安区

江宁路派出所副所长兼执法办案队队长孔寅翼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静安区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参谋倪彦雯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静安区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处长、党委委员白玉奇行政记过处分;给予静安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安监室主任唐亮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静安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党支部书记柴光成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静安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原站长、现静安区建设和管理服务中心工程协调部经理张家明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静安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主任、静安区建筑市场管理所所长邵振丁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静安区建交委建筑建材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静安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站长周正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副站长张常庆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上海市建交委建设市场监管处处长、稽查办公室主任曾明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上海市建交委副主任、党委委员蒋曙杰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上海市建交委主任、党委副书记黄融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社区管理工作部部长朱德富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平安工作部部长张金生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国平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静安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静薇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孙庆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上海市市委委员、静安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仁良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上海市市委委员、静安区委书记龚德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上海市副市长沈骏行政记大过处分。同时,责成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市长韩正分别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责成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事故相关单位按法律规定的上限给予经济处罚。

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吸取此次事故教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抓紧研究完善建筑节能保温材料防火等技术标准及施工安全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防止重特大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完)

延伸阅读:俞正声称至少承担三方面责任

中新网上海6月9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今日获悉,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表示,“11·15”特大火灾事故,自己至少承担三方面责任。市长韩正透露,目前,火灾善后处置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多项损失赔偿方案已依法制定。

俞正声表示,“11·15”特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和巨大损失,对上海发展和城市形象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我们“心痛不止,内疚不已”。他认为,在这起事故中,自己至少要承担三方面责任,即,虽曾察觉并提出改革建筑市场管理弊端的意见,但未能有效督导落实;作为上海党风廉正建设第一负责人,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腐败行为有失察、失职之责;对此次事故反映出的干部管理、干部培训教育中薄弱环节负有领导责任。

俞正声称,事故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安全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和施工作业现场的管理混乱,但从深层次看,反映的是宗旨意识上的欠缺,工作上的诸多不到位、不落实。他指出,要坦诚面对问题,勇敢承认错误,坚决克服工作中的不足。这位市委书记表示将按照国务院调查组提出的6条整改措施建议,坚决加以整改,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

篇6:涉案物品处理记录

共 页 第 页 时 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 地 点: 处理物品依据: 处理的物品: 处理方式: 批 准 人: 职务: 处理情况记录:

承办(签名): 物品接收人员(签名): 记录人(签名): 其他人员(签名):

篇7:QC检验结果超标处理

1.1 超标检验结果(OOS-Out of Specification)

超标结果是指检验结果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如两份平行测试样品一个合格,一个不合格,不得平均计算,即为超标。

1.2 实验室偏差

指由于任何与检验相关因素引起的检验结果的偏差,包括:取样、取样容器、存放条件、检验操作、计算过程等因素。

1.3 非实验室偏差

指在排除实验室偏差以外任何因素引起的检验结果的偏差。包括生产过程偏差(指生产工艺、设备、物料等)和非生产过程偏差(储存、流转及发放等)。

2.超标检验结果的管理原则

2.1质量控制实验室必须建立超标结果调查的管理程序。任何超标结果都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完整调查,并有记录。

2.2 出现超标结果不意味着检测对象不符合要求,而是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产品、物料的放行与否提供依据。调查处理程序

3.1 实验室阶段调查实验室阶段的调查:

3.1.1 在丢弃样品制备液和标准制备液之前,检验员应该核查数据对标准的符合性。当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且没有明显的理由时,应该保留样品制备液且检验员应该通知实验室负责人。立即开始评估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3.1.2 实验室负责人要和化验员一同回顾和深入讨论整个分析实验程序、仪器设备和所用计算过程的执行情况。评估的内容包括:

3.1.2.1 与检验员讨论检测方法,确认检验员知道并执行了正确的程序。3.1.2.2 检查分析的原始数据,包括色谱和光谱,并识别出反常或可疑的信息。3.1.2.3 确认仪器性能

3.1.2.4 确定使用了合适的参照标准品、溶媒、试剂和其它溶液,并且它们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3.1.2.5 评估检验方法的执行情况,以保证是按照标准执行并有方法验证数据。3.1.3 调查部分工作包括最初检验样品的再检验。用于再检验的样品应该是最初收集检验

的、出现超标结果的样品均质物料的一部分。该再检验应由另外一检验员完成。

3.1.4 化验员必须对实验室误差进行研究,研究在哪一个步骤操作时失误导致实验室系统误差。检查样品制备、稀释、注入过程是否正确;样品是否贮存在适宜的环境温度;检查容器封闭是否严密;有没有正确使用规定的取样容器取样。

3.1.5 化验员或分析实验过程的失误必须得到充分证实。

3.1.6 在明确确定了实验室错误的情况下需排除影响因素后,履行附件程序。再检验结果将取代最初检验结果,应该保留最初结果并做出调查结论,调查记录应该有相关人员人员的签名、注上日期,并应包括对错误的讨论、负责人的注释。

3.2 取样程序的调查:

3.2.1 当实验室阶段调查不能对超标的结果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而且对产生原因不能清晰鉴别时,进入到取样程序的调查并增加额外试验。

3.2.2.对该样品取样程序进行调查。

3.2.2.1 如果取样程序经过调查证明没有问题,从同一批样品中取等量的新样进行再试验(必要时,新的样品可取自留样)。

3.2.2.2 如果发现取样程序有错误,对样品进行加倍量重新取样后,进行平行试验分析。3.3 实验室外阶段调查:如果最初的评估不能确定是实验室错误造成了超标结果且实验结果是正确的,应进行全方位的不合格调查。

3.3.1 调查应该由QA部门和所有其它相关的部门完成,包括生产部,储运部等。3.3.2 调查应按下述程序进行: 3.3.2.1 对实验室调查结果的确认;

3.3.2.2 列出可能导致超标结果的生产步骤或因素;

3.3.2.3 将批记录文件及实验室调查报告仔细分析,缩小可能引起超标调查的范围; 3.3.2.4 调查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问题;

3.3.2.5 必要时制订临时取样计划,帮助查明制造过程发生偏差的范围及程度。3.3.3 如调查结果发现超标结果的原因是生产过程偏差造成,该调查转入偏差调查,“偏差管理规程”执行。

3.4 超标调查结果

3.4.1 在调查标明超标结果是由实验室因素或由影响批产品质量的因素引起的情况下,那么超标调查结果得到确认。

3.4.2 在得到确认的超标结果是由实验室因素造成的须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排除影响因素,启动复验程序,提供正确的检验结果。

3.4.3 得到确认的超标结果表明了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应依据“不合格品管理规程”进行相应处理。

3.4.4 同时必须进行调查以确定该结果是否影响到同种产品其它批号或其它产品。3.4.5 没有对超标结果确认的情况下:超标结果应该保留在记录中,对批处理决定做出充分的考虑。必须在确认结果清楚并得到批准后执行。调查时限

全部对不合格结果的调查应当在问题产生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且要记录和写进对不合格结果的调查报告中去。

5.调查报告

篇8:浅议企业资产清查结果及处理分析

关键词:资产清查,原因,作用,方法,会计处理,税务处理

引言

企业的财产, 通常包括其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各项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等。资产清查工作是企业根据资产清查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 查明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 确定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 确保账实相符, 以正确掌握企业各项财产的真实情况、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同时通过资产清查, 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储备利用和保管情况以及各种责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以便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有关内部牵制制度。

1资产清查的原因和作用

1.1造成财产物资的账存数与实存数不相符的原因主要有:

1.1.1财产收发时, 由于计量不准确而发生品种或数量上的差错;

1.1.2财产保管过程中的自然损耗或自然升溢;

1.1.3因管理不善而出现财产的腐烂变质及毁损;

1.1.4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行为造成财产的短缺;

1.1.5因未达账项而引起的数额不符。

1.2资产清查的作用

资产清查既是会计核算的一种方法, 又是单位内部实施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的一种活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2.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可靠。通过资产清查, 可以查明财产物资有无短缺或盈余以及发生盈亏的原因, 确定财产物资的实有数, 并通过账项的调整达到账实相符, 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 为编制会计报表奠定基础;

1.2.2充分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通过资产清查, 可以查明财产物资的利用情况, 发现其有无超储积压或储备不足以及不配套等现象, 以便采取措施, 对储备不足的设法补足, 对呆滞积压和不配套的及时处理, 充分挖掘财产物资潜力, 提高资产使用效果。

1.2.3强化财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资产清查, 可以发现财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诸如收发手续不健全、保管措施不得力、控制手续不严密等, 以便采取对策加以改进,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1.2.4完善财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促使保管人员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 增强敬业精神, 提高业务素质。

2资产清查的方法

2.1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2.1.1永续盘存制, 亦称“账面盘存制”, 是指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 平时要根据会计凭证在账薄上予以连续登记, 并随时结算出账面结存数额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盘存制度, 可以及时反映和掌握各种资产的收、发和结存的数量和金额, 随时了解资产变动情况, 有利于加强对资产的控制和管理, 但登记账薄的工作量较大。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账面期末余额=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采用永续盘存制计算的期末结存数与资产的实存数并不一定相符, 因此, 仍需定期对各种资产进行实地盘点, 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以及不符的原因。

2.1.2实地盘存制, 亦称“以存计销制”或“盘存计销”, 是指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 平时在账薄上只登记其增加数, 而不记其减少数, 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财产物资的结存数后, 倒算出本期减少数并登记入账的一种方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资产减少金额=期初账面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期末资产结存金额

采用实地盘存制度, 核算工作较简便, 但手续不够严密, 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弊端, 诸如浪费、被盗、被挪用以及自然损耗等而引起的资产短缺, 往往都视同为正常的减少入账, 从而影响资产减少数额计算的正确性, 难以通过会计记录对资产实施日常控制。

2.2清查财产物资的具体方法

2.2.1实地盘点法, 指通过点数、过磅、量尺等方式, 确定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该方法适用范围较广且易于操作, 大部分实物资产均可采用。

2.2.2技术推算法, 指通过技术推算 (如量方、计尺等) 测定财产物资实有数量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大堆存放、物体笨重, 价值低廉、不便逐一盘点的实物资产。从本质上讲, 它是实地盘点法的一种补充方法。

2.2.3函证核对法。即通过证件同对方经济往来单位核对账目的方法。如核对应收账款的实存数就采用这种方法。

3资产清查结果的会计、税务账务处理

一般企业经过周密的安排, 完成资产清查的清点工作后, 对存在的问题或账务处理不太重视, 致使清查的目的无法实现, 企业的资产仍然挂在账上, 每年清查的结果大同小异, 为此笔者认为企业每年清查后及时处理, 并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杜绝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尤为关键。制造企业尤其要关注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往来账款的清查和处理, 下面重点对这几类资产处理进行分析探讨。

3.1现金的处理

企业应当按规定进行现金清查, 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 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现金清查的结果有两种:一是现金有短缺, 二是现金有溢余。

3.1.1会计账务处理:

对于现金清查中发现的账实不符, 即现金溢缺情况, 首先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现金清查中发现短缺的现金, 应按短缺的金额,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贷记“库存现金”科目;在现金清查中发现溢余的现金, 应按溢余的金额, 借记“库存现金”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待查明原因后按如下要求进行处理:

3.1.1.1现金短缺, 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或“库存现金”等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根据管理权限, 经批准后处理, 借记“管理费用——现金短缺”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3.1.1.2现金溢余, 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 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经批准后,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科目。

3.1.2税务处理:

3.1.2.1现金短缺:

属于无法查明的现金短缺, 根据管理权限, 经批准后处理, 借记“管理费用——现金短缺”科目, 其损失处理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 才能在税前列支并予以抵扣。

(1) 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 (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

(2) 现金保管人对于短缺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3) 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4) 涉及刑事犯罪的, 应有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

(5) 金融机构出具的假币收缴证明。

3.1.2.2现金溢余:

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经批准后, 贷记“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科目, 按规定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3.2存款类资产的处理

企业应当按规定进行存款类资产的清查, 一般采用银行对账单或函证法, 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等资料。清查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存款类资产有短缺, 二是存款类资产有溢余。

3.2.1会计账务处理:

3.2.1.1存款类资产短缺, 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短缺款”或“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根据管理权限, 经批准后处理, 借记“管理费用——短缺”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3.2.1.2存款类资产溢余, 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 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溢余”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存款类资产溢余, 经批准后,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溢余”科目。

3.2.2税务处理:

3.2.2.1存款类资产短缺:

属于无法查明的存款类资产短缺, 根据管理权限, 经批准后处理, 借记“管理费用——短缺”科目, 其损失处理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 才能在税前列支并予以抵扣。

(1) 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据;

(2) 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

(3) 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况资料。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 企业可将该款项确认为资产损失, 但应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

3.2.2.2存款类资产溢余:

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存款类资产溢余, 经批准后, 贷记“营业外收入——溢余”科目, 按规定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3.3存货的处理

企业应当按规定进行存货清查, 可分为定期租点和不定期盘点两种, 定期盘点一般在月末、季末、年终进行;不定期盘点是指临时性的盘点以及发生事故损失、会计交接、存货调价等而进行的盘点清查。可采用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 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存货盘点报告单。一般存货清查后, 除了盘盈外, 还存在以下三种损失:存货盘亏损失;存货报废、毁损和变质损失;存货被盗损失。我们根据其不同分类作不同的处理分析:

3.3.1会计账务处理:

3.3.1.1存货的盘盈: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存货, 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 报经批准前, 先分别记入“原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有关账户借方, 同时还应记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账户的贷方。经批准转销后, 记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账户的借方, 同时记入“管理费用”等账户的贷方。

3.3.1.2存货的盘亏:

发生盘亏和毁损的存货, 报经批准前, 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账户的借方, 同时相应记入“原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有关账户的贷方。对于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引起盘亏存货应负担的增值税, 应一并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批准后的存货的盘亏, 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转销账务处理。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 经批准后转作管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对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 应借记“其他应收款”,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 应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对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 经批准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3.3.2税务处理:

存货盘盈的税务处理原则同上现金盘盈一致, 存货盘亏形成损失的税务处理, 要依据以下证据材料, 才能在税前列支并予以抵扣。

3.3.2.1存货盘亏损失, 为其盘亏金额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 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 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

(2) 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3) 存货盘点表;

(4) 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3.3.2.2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 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 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 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2) 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

(3) 涉及责任人赔偿的, 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

(4) 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 (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 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 下同) , 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3.3.2.3存货被盗损失, 为其计税成本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 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 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2) 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3) 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 应有赔偿情况说明等。

3.4固定资产的处理:

一般来说, 企业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以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清查中发现固定资产的损益应及时查明原因, 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一般固定资产清查后, 除了盘盈外, 还存在以下三种损失: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和;固定资产被盗损失。企业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 应查明原因, 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并写出书面报告, 报经批准后才能处理。

3.4.1会计账务处理

3.4.1.1固定资产的盘盈:

对于盘盈固定资产, 作为前期差错处理。首先应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根据确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累计折旧”, 将两者的差额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次再计算应纳的所得税费用, 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接着补提盈余公积, 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最后调整利润分配, 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4.1.2固定资产的盘亏:

对于盘亏固定资产, 应按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账户, 按已提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 按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按规定程序批准后, 按净值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账户。

3.4.1.3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般清查后, 应对固定资产的状况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 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固定资产, 其会计处理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第一,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按固定资产账面余额,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第二, 发生的清理费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第三, 出售收入和残料等的处理。企业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 应冲减清理支出。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以及残料变价收入等, 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第四, 保险赔偿的处理。企业计算或收到的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 应冲减清理支出, 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第五, 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损失,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 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3.4.2税务处理:

固定资产盘盈的税务处理产生损益补交税款。固定资产盘亏、报废、丢失损失等形成损失, 要依据以下证据材料, 才能在税前列支并予以抵扣。

3.4.2.1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 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 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 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2) 固定资产盘点表;

(3)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4) 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情况说明;

(5) 损失金额较大的, 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3.4.2.2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 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 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2) 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3) 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4) 涉及责任赔偿的, 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

(5) 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 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3.4.2.3固定资产被盗损失, 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 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1)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2) 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 涉及责任赔偿的, 应有赔偿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3.5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处理

3.5.1会计账务处理:

在资产清查中查明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可能形成损失, 经批准后, 直接进行转销, 不需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核算。

3.5.2税务处理:

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等形成损失, 要依据以下证据材料, 才能在税前列支并予以抵扣。

3.5.2.1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应依据以下相关证据材料确认:

(1) 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2) 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 应有人民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

(3) 属于诉讼案件的, 应出具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 或者被法院裁定终 (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4) 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 应有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

(5) 属于债务人死亡、失踪的, 应有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

(6) 属于债务重组的, 应有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

(7) 属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收回的, 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

3.5.2.2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 可以作为坏账损失, 但应说明情况, 并出具专项报告。

3.5.2.3企业逾期一年以上, 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 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 可以作为坏账损失, 但应说明情况, 并出具专项报告。

4资产清查的注意事项

企业在资产清查过程中, 为了使清查的结果真实、全面, 到达清查的预期效果, 特别要注意以下关键要点:

4.1严格执行清查截止时点。

资产清查的时间点非常重要, 各部门和人员一定要严格恪守制定的截止时间点, 否则在清查中时间不一, 会造成统计口径不一, 资产重复计算或漏项的可能。

4.2各种报表账册必须按要求备好。

资产清查前, 要准备好有关资产清查时使用的登记报表、账册。会计人员应将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等有关账户登记齐全;出纳对银行存款、借款和结算款项, 需要取得对账单;库管人员对所保管的各种财产物资要整理入库, 并将截止资产清查盘点前的各种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办好手续, 全部登记入账。

4.3严格执行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的界限和内容。

企业发生的损失, 应严格按税务机关的要求, 采取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的方式, 及时申报并收集相关证明材料, 未经申报的损失, 不得在税前扣除。

4.4日常工作中注意搜集证据。

企业一旦发生财产损失, 要按照税收政策规定及时注意收集相关证据, 并分项登记、分类归档。

4.5受理时间要求。

税务机关受理企业当年的资产损失审批申请的截止日为本年度终了后第45日。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申请审批的, 经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请。当然, 纳税人出现资产损失, 在取得相关证据的基础上, 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 就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税前扣除, 而无需等到年度终了后统一报批, 以节约资金的时间价值。

4.6不能伪造、变造相关证明

纳税人不得弄虚作假多报多列、虚报虚抵资产损失, 应该报批的不得自行计算扣除。国税发[2011]25号文件明确, 税务机关对企业自行申报扣除和经审批扣除的资产损失进行纳税检查时, 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有关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对有确凿证据证明由于不真实、不合法或不合理的证据或估计而造成的税前扣除, 依法进行纳税调整, 并区分情况分清责任, 按规定对纳税人和有关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企业采用伪造、变造有关资料证明等手段多列多报资产损失, 或需要审批而未审批直接税前扣除资产损失造成少缴税款的, 将按《税收征管法》处理。

结语

上一篇:北师大小语第四册第一单元《字典大楼》教学设计下一篇:文言文《学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