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华师版

2024-05-04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华师版(共7篇)

篇1: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华师版

第四章 电与电路

第一课时 自然界的电现象

1.物体因摩擦而带电叫做摩擦起电。相互摩擦后的两个带电体上所带电荷的性质是不同的,用手帕摩擦过的塑料细丝上带有同种电荷,他们会互相排斥;用锯条锯开泡沫塑料块时,锯条和泡沫塑料细屑带有异种电荷,它们会互相吸引。

2.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过程中两个物体所带的是等量异种的电荷,电荷总量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电荷是守恒的。

3.除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外,还可采用带电体接触的方法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同种电荷。

4.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大气中常见的气体放电现象。闪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剧烈的放电现象。为了避免落地雷对房舍的破坏,人们常在屋顶最高处安装金属制的避雷针和避雷带,并通过金属导体与大地相连接,利用尖端放电,使建筑物上方积聚的电荷迅速入地,以避免建筑物受到雷击。第二课时 电路

1.从材料的导电性能的优劣来区分,可以把材料分为两类:容易导电的材料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叫做绝缘体。

2.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至少应有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部分。

3.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关系的图叫做电路图,利用电路图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实际电路用最简单明了的图来表示。

4.绝缘体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容易导电的,但在某些条件下绝缘体会转变为导体。

5.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两种:使小灯泡依次相连接的方式叫做串联;使小灯泡的两端并列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篇2: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华师版

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正弦和余弦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和探索研究相结合,尝试成功教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相互讨论,动手感知,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疑点: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4.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解决重难点和疑点。

四、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一副三角板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为30°靠在墙上,则、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间距离为2米,则倾斜角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教学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3.练习:教科书P3练习。此题为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四)总结、扩展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下、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篇3: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华师版

一、走进生活, 感知建模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还不完善, 好多数学内容的学习必需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之上. 学习的数学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精神.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 来分析, 来解答.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选取也是以生活中的一些原型来设置的. 这些问题的呈现方式具有生活情境化, 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来安排的, 教材中的画面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也正如新课标中所阐述的那样, 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模型, 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比如, 在教学这一节课时, 教师营造了一个让学生买铅笔的情境. 买铅笔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事情, 所以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情境产生兴趣. 教师再引导学生走进情境, 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而教材中看似简单的两只小动物在一起对话的画面, 却蕴含着一个数学信息资源, 学生通过观察便能简单地获取一个数学信息, 即15支铅笔, 被小花兔买去9支, 那么还剩多少支呢? 这样, 学生就在一个生动形象的现实情境中经历了建模的感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发现了数学问题, 为下面如何解答这道题的策略和数学建模奠定了基础. 如果我们直接让学生来计算15-9, 由于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铺垫, 所以对这两个数字也许就不感兴趣, 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但如果营造了一个生活情境, 那么学生马上就会意识到计算15-9是为了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并且从生活中建立了15-9的数学模型.

所以,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内容进行有效建模时, 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真看图, 弄清楚教材中图的意思, 这为学生理解题目奠定了基础, 可以让学生准确、快速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为下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 形成建模

受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 学生思维的发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才能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学生只有通过操作, 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有条理性, 才能让自己的数学建模有序.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看到数学问题时, 连题目还没有看完整就马上开始解答, 结果造成了许多错误, 特别是一些题目的数量比较复杂, 中间有很大的跨度, 学生错误的现象更是普遍. 这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缺少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 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建立数模思想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找寻一条捷径, 看看哪个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并初步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计数棒来代替铅笔, 每人拿出15根计数棒来自主操作, 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建模过程. 生1:我是一根根数的, 当数到第9根的时候, 我就把它放在一边, 看看还剩下6根. 生2:我是把15支铅笔分成10支和5支, 然后拿10支来减去9支还剩1支, 再加上旁边的5支, 就得到还剩6支铅笔了. 生3:我是把要买的9支铅笔分成5支和4支, 拿15支减去5支得到10支, 再拿10支减去4支得到6支, 所以还剩6支. 生4:我是这样想的, 9加上6等于15, 所以15支铅笔减去9支还剩6支. ……

这样,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许多学生形成了15~9的数学建模思想, 从而获取自己的解答策略. 然后, 我把这些解答方法列举投影出来, 让学生在一起小组讨论, 看看哪一种解答方法更好, 更简便, 从而达到最优化的建模思想, 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策略. 所以, 学生通过操作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也是学生获取数学建模的过程. 这个过程, 对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应用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实践应用, 内化建模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的建模思想与解题策略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应用才能得到内化, 才能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建模思想, 而让学生实践应用是学生对数学建模的一个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 所以, 在学生完成数学建模思想之后, 我们还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应用中加以内化. 只有这样, 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才能更加完善.

篇4: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华师版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知道水的密度,知道密度表中的一些规律,理解密度的物理含义.

2.能根据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分组实验来构建密度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描点法绘制图像,在图像中找规律从而构建密度的概念.

2.能根据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只随物态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密度——学之旅》活动单,JPT-2型架盘天平(量程200 g、感量0.2g)、砝码,体积分别为6 cm2、8 cm3和10 cm3的长方体铝块组和铁块组、体积为6 cm3的长方体塑料块,质量相同的一瓶水和一瓶食用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设置神奇的液体小实验(1分36秒)

(视频链接)

问题设置:多彩的液体分层是如何实现的呢?

学生活动: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惊奇、猜测.

答案预设:可能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可能沉下去的液体比较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科学课堂的魅力,引导学生明确科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

过渡设置:这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密度》这一节课.(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传授新课

1.实验探究

(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关系(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

引导操作:用天平称量体积均为6 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将实验测量数据填入表1.(所用到的实验仪器均展示给学生观察,铁块1、铁块2、铁块3和铝块1、铝块2、铝块3的标签均贴在它们的表面,便于学生操作)

活动预设:教师巡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适度指导,称量完成后随机取两张记录单进行投影交流,在过程中强调不同组称量出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的质量会略有不同,这是机器在切割器材时引起的不同(图1),数据差距在1 g以内均可以接受.

结论呈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相同体积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来比较它们质量的大小关系,通过实际的天平操作,比较归纳出实验结论.

(2)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关系(演示实验)

过渡设置: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那么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实验器材:两瓶相同质量的水、食用油,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胶头滴管.

演示操作:把水放置天平的左盘,食用油放置右盘,此时天平平衡(图2),意味这瓶水的质量等于这瓶食用油的质量,那么它们的体积一样吗?哪瓶的体积多一点呢?

设计意图:首先明确每个烧杯的质量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只烧杯,添加液体直至平衡这个误差过大.笔者采用两只原本装话梅的透明塑料小瓶来进行实验,从而减少实验源头上的误差.

活动预设:事先准备好的两瓶相同质量的水、食用油,若在实际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用胶头滴管在较轻的瓶内慢慢滴加液体即可,直至平衡.

结论呈现: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3)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分组实验)

过渡设置:我们已经探究了相同体积、相同质量的情况,现在继续来探究同种物质的情况.

实验器材: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三块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组和铝块组,刻度尺(图3).

①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存在什么关系?

②建立猜想:同种物质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学生对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在前概念中是完全空白的,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进行猜测,这在很大程度上抹灭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该过程中出示两只大小不同的实心铁球,通过轻重的演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③进行实验,检验猜想

引导操作: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之前已经测出铁块1、铝块1的质量,直接填写就可以了;对于长方体组块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就可以了,也可以观察长方体组块盒子外观上的信息,其实它们的长宽高都已经告诉我们了,直接计算也可以.

过渡设置:为了方便大家记录和分析数据,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表2,大家只需要测出铁块2、铁块3、铝块2、铝块3的质量,并写出它们的体积就可以.

过渡设置:实验完成的小组将自己所得的数据,用描点法绘制铁和铝的图像,在绘制的过程中要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活动预设:经过引导操作,学生在测质量和写体积的环节应该没多大问题,用描点法绘制铁和铝的m-V图像时,强调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并说明当物体的质量m=0,它的体积V=0,在图4上作m-V图像原点也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④得出结论

过渡设置:你能通过m-V图像得出实验结论吗?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CD#3],即比值是[CD#3];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CD#3].

过渡设置: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不同,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就叫做密度,强调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板书定义).

2.自学乐园

过渡设置:自学课本P60-62,完成以下题目

(1)密度的计算公式[CD#3].

(2)密度的国际单位[CD#3],常用单位[CD#3],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3)水的密度是[CD#3],其物理含义是[CD#3].

(4)观察固体、液体、气体三张密度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答案预设:

(1)密度=[SX(]质量[]体积[SX)],ρ=[SX(]m[]V[SX)].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是g/cm3,

单位换算:1 g/cm3=[SX(]10-3 kg[]10-6 m3[SX)]=1×103 kg/m3(强调单位换算)

(3)水的密度是1.0×103 kg/cm3,其物理含义是单位体积水的质量是1.0×103 kg.(强调物理含义时可类比之前学过速度的物理含义)

(4)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态有关;一般来说ρ固>ρ液>ρ气(通过密度表中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规律)

三、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1.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CD#3],那么体积为2 m3的冰的质量为[CD#3]kg.

2.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一种物质的密度不会随状态变化而改变

C.物质的密度与体积的大小无关

D.纯水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相同

四、课堂小结,收获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2.公式:密度

4.物理含义:单位体积物质所含的质量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密度的概念教学课,物理概念的构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直接灌输或强加给学生,本节课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热情,全课紧抓新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篇5: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全等三角形(1)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3角平分线的性质(1)4 第十一章小结(3)1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2)14.3.1等腰三角形(3)14.3.2等边三角形体(212.3课题学习(2)第十二章小结(2)平方根3 立方根3实数3 第十三章小结(2)段考 变量与函数3一次函数3 方程与不等式5 课题学习3第十四章小结(2)15.1.1整式(1)15.1.2整式的加减(2)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15.2.2幂的乘方(1)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15.2.4整式的乘法(2)15.3.1平方差公式(2)15.3.2完全平方公式(1)15.3.2完全平方公式(2)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15.4.2整式的除法(2)15.5因式分解(1)15.5.1提公因式法(1)15.5.2公式法(3)第十五章小结(3)总复习总复习考试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本学期全书共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约9课时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约9课时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约15课时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约17课时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约12课时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学后总结,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9、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努力做好教学八认真工作。把教学八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新教材,并根据新课程标准,认真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探究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9、培养学生学习。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努力做好教学八认真工作。把教学八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新教材,并根据新课程标准,认真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探究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9、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运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加强“应用数学”的教学。

2.习题的训练,要努力做到适量,、适时、适合大多数,教学实例的展示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广泛性,不可盲目追求“量”。

3.教育学生合理地安排好学习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讲究学习方法,尝试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大胆探索,确实提高效率。

4.教学过程中,生活行为上都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真诚的友爱学生,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有心人,以身施教,让学生愿意走近并融入到我们共同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质量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

2006级全年级人数为121人,2004年下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分,总体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还有所倒退。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完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由于缺少三角形全等与勾股定理的相应知识,学生在推理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学生对四边形中的相应的数量关系缺少更深入的认识。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行的教材降低了孩子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在知识上学生对不等式、整式的乘法、公式、机会、平移与旋转、四边形的学习,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会这一学期孩子们在代数中无理数与实数的学习,对数的认识上一个台阶,函数的学习,比例与相似,也会使孩子们在数学的认识上来一个飞跃,前面的学习为这一期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最令担心的是班级中的差生的学习,无论如何要尽可能的使他们跟上班级体整体前进的步伐。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前一学期鼓动孩子们去买自己喜欢的参考书,通过自己的努力,一部分孩子的数学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本学期也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孩子们在这个初中阶段这个最重要的一年:初二,还剩下一期的时间里能更上一层楼。更多的希望他们能买买有趣的课外读物。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用面积来证题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前一学期由于在实验不向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课外的活动多了,孩子们长得更结实了,是令人高兴的,这也带来了负面的作用,就是来自老师的任务少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前一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与不布置作业有一定的关系,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懒惰,给自己的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己是在进行实验,自己是在探索而进行开脱,实际上上期比以前更忙碌了,是没有偷懒的,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实验与探索而让孩子一生的成长而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本学期务必完成自己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数的开方 本章主要学习方根与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四则混合运算,实数与数轴及其相关知识。这一章是孩子们初中学习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将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实数是后继学习内容的基础,直到复数的引入是学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归纳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进而展开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接着前进到实数,完成对数系的扩充。本章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实数的概念。要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 本章的学习会带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又一大飞跃,学生要从常量的学习中进入到变量的学习中,是继方程和不等式之后的深入学习,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探索和实践等。本章的重点是函数的定义(也是整个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其难点是函数定义的理解(这个理解的过程将一直延伸甚至大学),实际应用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应用,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比如由一次函数解析式迅速转换为其等价的图像,以及由函数图像迅速转换为其等价解析式,或者不能看到函数解析式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这个图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十八章 图形的相似 本章的学习将使得孩子们对几何的认识也来一个飞跃,以前学习主要是全等变换,无论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平移还是旋转,其本质是全等变换,对线段之间关系,大多数涉及两条线段的关系,进入这一章之后,很多时候要涉及到四条线段间的相互制约与和谐的关系,其证明题的难度显著增加,随着知识前进到圆后,其很多知识要都依赖于相似的基本理论,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相似是关键”。本章的重点是相似图形的性质与特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直角坐标系研究图表变换。难点是比例线段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其应用。要通过观察、测量、画图与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合情推理,给学生注入对称的思想(这里的对称非几何中的对称,是广义的对称),注重特征图形的使用,对知识的记忆注重图形的位置记忆,而非字母的记忆,这样能极大限度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对比例式的变换要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这些工作要在课堂中解决。

第十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本章是三角函数的基础,本章知识更直观的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一个深化过程。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的关键是熟记特殊的锐角三角形函数,熟练进行三角函数定义的变形及其应用,充分运用本章中的两个特征图形,能极大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并能让孩子把知识掌握牢固。教学中即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对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第二十章 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其计算,理性分析机会大小。难点对选择好的图形准确的画出图形,方差的计算,机会大小的分析。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选取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计算器处理相关数据。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习方根与立方根的相关知识,学习实数;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或化简,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六章 数的开方  4 第一周四~第二周三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 25 第二周四~第五周一

第十三章 图形的相似   28 第五周二~第十周一

半期考试

第十四章 解直角三角形 24 第十周四~第十五周一

第十五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14 第十五周二~第十七周二

期末总复习第十七三~期末结束

篇6: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式中出现带分数时,一般写成假分数形式。

3、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如:电费、水费、出租车、商店优惠-------。

4、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若①分母中不含有字母,②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不要漏负号和分母)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注意指数1)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选代表);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篇7:华师大八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计划

迎接镇初级中学

一、班级情况分析:

班人数为40,上学期优秀人数为10,优秀率为 25,及格人数为 20,及格率为,50大多数学生基础不好,不主动学习,缺乏上进心,有厌学情绪,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氛份较沉闷。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搞活课堂氛份。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三、教材分析

第12章 数的开方:本章主要学习习近平方根与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四则混合运算,实数与数轴及其相关知识。这一章是孩子们初中学习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将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实数是后继学习内容的基础,直到复数的引入是学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归纳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进而展开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接着前进到实数,完成对数系的扩充。本章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实数的概念。要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13章: 整式的乘法: 本章是整式的加减的后续学习,首先,从幂的运算入手,逐步展开整式的乘法运算;接着,在整式的乘法中提炼出两种特殊的乘法运算,即两个乘法公式;最后,从整式的乘法的逆过程出发,引人因式分解的相关知识.乘法公式本身也是特殊多项式的乘法,因式分解则是整式乘法的逆过程.所有这一切都让学生自己进行体验、探索与认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整式的乘法”是整式的加减的后续学习从幂的运算到各种整式的乘法,整章教材都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依据原有的知识基础,或运用乘法的各种运算规律,或借助直观而又形象的图形面积,得到各种运算的基本法则、两个主要的乘法公式及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学生自己对知识内容的探索、认识与体验,完全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14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本章知识是为后继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做铺垫。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不仅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数学及其它自然科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呈现方式上,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如:对勾股定理是通过问题引出加以探索认识的。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勾股定理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在问题的选取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第15章:图形的平移与旋。本章内容与教材中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与轴对称、探索图形性质密切相关;具体过程:观察现实中的平移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出平移的整体规律和基本性质;观察现实中的旋转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出旋转的整体规律和基本性质。然后在平移、旋转的图案设计等简单应用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的理解和认识。各节内容为:第一节:生活中的平移:第二节:简单的平移作图:第三节:生活中的旋转:第四节:简单的旋转作图:第五节: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 第六节:简单的图案设计:通过观察现实中的平移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出平移的整体规律和基本性质;观察现实中的旋转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出旋转的整体规律和基本性质。然后在平移、旋转的图案设计等简单应用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的理解和认识。

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通过运用图形的变换探索图形性质与性质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材特点本章涉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较为主要的四边形,通过图形的变换熟悉图形的性质,继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本章有以下的主要特点。

1、本章教材留意强化图形变换的理解,并通过图形的变换得到图形的主要性质。

2、图形的有关结论都是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得到的,教材中辅以一定的数学说明。

3、与传统教材相比大大降低了对推理的要求。留意让学生运用直观确认并辅以数学说理所得到的一些结论,解决简单的推理与计算题目。

4、教材通过设置”探索”、“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以及恰当的旁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流的空间。

四、教学目标

12章 数的开方

1、掌握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能及时通过平方运算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理解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会根据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学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通过学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学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掌握实数的分类,能够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第13章: 整式的乘法

1.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能够运用法则准确进行幂的乘方运算。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来获取新知的意识。

2.让学生体验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适当尝试,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体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规律,总结运算法则;认识到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仍是多项式,积的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是相同。使学生能按步骤进行简单的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使学生能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探索中进行新知识的比较,理解因式分解的过程,发现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概括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14章:勾股定理:

在探索基础上掌握勾股定理。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边关系和三角之间的关系。.通过拼图,用面积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经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究过程,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与勾股定理的互逆性.通过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通过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第15章:平移与旋转:

一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二是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三是要明确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不少平面图案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着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变换,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的平移旋转,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旋转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过程,在探究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在观察、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活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重视课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11、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

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12、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成功教育等,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每周及时参加教研组活动。每周一篇小字,几篇学习笔记,定期到图书室看书学习等。

六、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第12章 数的开方:7 课时

第13章: 整式的乘法18 课时

第14章:勾股定理:9课时

第14章:平移与旋转:16 课时

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2 课时

期末总复习15课时

机动课20课时

七:重点培养人员:唐雪梅,陈欣意;张美丽;任浩东;唐倩;

上一篇:詹天佑教学设计一下一篇:冬至活动方案怎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