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的社会作用

2024-05-04

体育文化的社会作用(精选十篇)

体育文化的社会作用 篇1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生活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体育活动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态[1]。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及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具有较高的品味和层次,它是集教育、运动、健康、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富有校园文化气息和健康生活气息的大众文化,是以师生的体育价值观为核心,以实施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目标为主要目的,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体育行为方式、思维形式和活动方式。可见,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现代文化现象。在高校内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等文化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体育文化素养、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及精神境界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和推行“阳光体育”的辅助手段,更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眼于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社会体育专业对我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力求引起校领导的重视,支持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也更好地发挥其在校与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总结我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经验为其他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2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

社会体育专业是在我国体育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大众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自1994年教育部批准同意在部分普通高校开始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本科[3]之后,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迅速,发展势头强劲。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只有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几所高校设置了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而现在,无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布点范围还是办学规模都已迅速扩大,很多普通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的基础上率先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以社会体育专业为基础成立了体育院系,我校就是在2004年开始创办了社会体育专业,并于2005年成立了体育学院。体育学院在承担全校学生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之外,不断地努力发展壮大,加强对体育学科的发展和建设,目前体育专业在校学生已有四百多名。

3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

3.1 体育场馆的建设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成立之后,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院领导的努力争取下,我校的体育设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传统的煤渣跑道的田径场改建成了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场的新型田径场,将水泥地面的篮球场转变成了塑胶地面的篮球场,还建起了体育馆,有了室内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也有了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形体房和乒乓球馆。这些新的设施不仅满足了我院专业学生上课训练的需要,也给普通大学生们提供了优良的锻炼环境。场地建好后,不仅净化了环境,美化了校园,拓宽了群体活动的内容,而且调动了学生自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器材也不断的充实更新,大量的高规格的球类、保护垫、拳靶、起跑器等器材的使用,不仅满足了教学、课外活动、业余训练的需要,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练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喜爱体育课程。体育场馆设施的改善激发了学生们运动健身的热情,现已形成了早操满场,竞赛不断,四季不停的体育活动景象,为我校体育锻炼活动向自愿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2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和体育教学水平提升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体育教师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设计师、开拓者、具体项目的实施者,更是体育课程内容的实践者和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对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性环节,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开办后,专业教学的需要使我校的体育教师队伍得到不断的充实,新进教师的学历高,业务能力强,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是我院的师资队伍更加合理,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仅满足了专业课教学的需要,也带动和促进了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体育课的教学工作始终是我院重点抓的工作,伴随着体育专业教学的展开,也引发了体育学院的教师对公共体育教学的比较和深层次思考,教学模式、内容、手段和方法不断地改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体育组织制度的完善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社会体育专业的成立和发展使学校的各种体育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级体育活动协调机构也得到了完善,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自体育学院成立以来,我校的各项体育文化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开展的也越来越顺利。从我校的校运会来看,经过近几年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学院个数和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多,校运会的比赛项目和参与人数也不断增多,校运会的历时也从两天延长到两天半,还增加了更多的教工比赛项目,将传统的校运会由单一的运动竞赛转变为融健身、娱乐、竞技、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文化活动。虽然举办校运会的难度较大,但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在学校各机构的协调运作下,历届校运会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且影响越来越大,得到校领导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校还成功地承办了省内不同系统内的各种项目的比赛,对学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此外,学生的体育文化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校级的足球、篮球、排球联赛、武术比赛、健美操比赛进行得有条不紊,各个学院和各体育协会的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这种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与我们体育学院制定的课外活动辅导制度、体育社团成立制度、体育活动开展制度、体育场馆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完善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体育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分不开。

3.4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体育学院成立至今,已经招收了7届学生,在校学生四百多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学校的各种项活动中都闪现着体育专业学生的身影。体育学生以其阳光帅气的形象、澎湃洋溢的朝气、乐观向上的态度、开朗随和的性格感染着身边的人,为学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体院大多学生都有很强的交际、组织等工作能力,历届多名学生在校学生会担任要职,使全校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有了很深的影响和改善,对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4.1 体育专业学生组建体育社团促进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在体育专业学生的努力下,成立了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等十余个校级体育社团,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技术训练、理论知识培训、交流比赛等活动,不仅普及了各个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和知识,还吸引了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使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使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技能等得到巩固,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这既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又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与巩固。

3.4.2 体育专业学生是组织校内体育活动的主力军

在体育学院教师的努力下,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着力打造学生日常实践活动平台,成立了体育学院大学生裁判团,目前下设足、篮、排、田径和综合五个组,成员51人,均获得了国家二级裁判员证书。裁判团成员以“服务广大同学,提高自身素质”为宗旨,在校园各项体育竞赛活动中担任裁判和组织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比如每年的校运会、校级的各项球类联赛裁判和组织工作都是由我院学生进行的,有些的比赛完全是由学生来组织和管理的,他们的裁判和组织能力的提高,更利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3.4.3 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的校内外比赛成为体育文化宣传的桥头堡

体育学院内每年都会进行专业技能大赛,这是一系列的赛事,涉及项目多,时间长,在校园内的影响也很大,很多比赛都吸引很多学生前来观看,不仅提升了本专业学生的技术水平,还宣传了体育运动知识和竞赛规则,展现了各项体育运动的魅力,扩大了体育活动在校园内的影响。此外,体育学院学生多次代表我校外出比赛,在河南省大学生篮球、武术、健美操锦标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引起更多学生对体育比赛的关注和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

4 小结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成立对我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了加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专业优势,充分挖掘专业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善安,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发展刍议[J].教学与管理,2010,(1):25-26.

[2]任莲香,虎晓东.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的作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11-115.

[3]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110-113.

[4]孙文琦,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特点与作用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6):52-55.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篇2

作者/出处:中国艺术品

日期:[1970-01-01 ]

程启坤 著

国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如何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在大茶业中的积极作用,也是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历史的回顾

1、说起茶的发现,人们会自然地想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然而把茶作为饮料、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还应该从西汉算起,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和记载,充分证明了当时饮茶风俗的形成和茶叶市场的存在。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共的很多共梧甚至把茶作为贡品。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识之士“以茶养谦”巳成风气,如晋吴兴太守陆纳已养成只招待茶水的习惯,客来敬茶这也许是最好的例证。

2、唐代是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陆羽《茶径》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发前的茶叶 生产、饮用的经验,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可发说中国的茶道、茶艺从此产生。当时比屋皆饮的民间茶俗,乃至豪华隆重的皇室宫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诗词与茶书画,都是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集中表现。

3、到了宋代,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饮茶更加普及,作为贡品的建州龙团凤饼更是花样翻新。宋徽宗皇帝赵舍著《大观茶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亲自写茶书的皇帝。跟随其后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作茶画。同时饮茶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点茶”技艺进一步规范,“斗茶”之风盛行,佛门茶事兴旺,饮茶技艺也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迅速走也国门传至海内外。

4、明清时代散叶茶迅速发展,多茶类的结构逐步形成,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客来敬茶、以茶待客风气更为普及,都市茶馆林立,利用茶馆休闲、谈生意已是平常事,茶馆文化教育得到发展。

二、中华茶文化的内涵、形式和社会功能

1、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十分深远。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简而言之,茶文化教育是泄夭璧淖匀豢蒲в肷缁峥蒲Ш妥芎汀R虼耍推淠谌荻裕ú璧睦贩⒄埂⑾八缀筒璧啦枰铡⒉枋椴杌枋实任幕逃帐酢⒉栌肷硇慕】档戎疃喾矫妗?

2、茶文化教育的表现及存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

3、由于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此中华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必然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茶文化发展至现代,茶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归纳其重要方面大致有21顶: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以茶代酒、以茶倡廉、以茶表德、以茶为模、以茶养性、以茶为媒、以茶祭祀、以茶作禅、以茶作诗、以茶作画、以茶歌舞、以茶献艺、以茶旅游、以茶做菜、以茶为食、以茶设宴、以茶健身、以茶制药。

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朋友相见,饮茶叙事,新切祥和。

以茶联谊:各种联谊活动,采用茶话会的形式,既庄重又生动活泼。

以茶示礼:亲友相见、人际交往,无论是多么庄重的高级会谈或是重要会议,每人清茶一杯,显示了一种尊敬的礼仪。现代社会以工为礼品者显得高尚。

以茶代酒:从古至今,以茶代酒者不乏其人,现代人际交往,提倡以茶代酒,实在是高尚之举。

以茶倡廉:清茶一杯,以示清正廉洁,是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清廉的重要举措。

以茶表德:日本千利休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中国当代茶人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提倡的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

以茶为模:以茶的奉献精神为模,倡导做一个正直清廉的“茶人”。

以茶养性: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提倡以茶修心养性,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以茶为媒:中国历史上茶与婚姻关系密切,以茶联姻、婚嫁用茶的传统流传至今已成习俗。

以茶祭祀:中国民间的丧祭活动,很多仍流传用茶作祭品的习惯。

以茶作禅: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寺院茶道的禅茶、普茶、施茶等都是以茶悟道的重要仪式。

以茶作诗:历代诗人作茶诗者很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以茶作画:历代描绘茶会、烹茶、饮茶等内容的书画较多,艺术价值较高。

以茶歌舞:以采茶、饮茶等内容的歌舞较多,生动活泼。

以茶献艺:各种流派的茶艺表演具有欣赏价值,不少茶类、地区、民族的饮茶习俗,艺术化以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以茶旅游:茶乡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特色旅游项目,游名山、观名寺、饮名茶三位一体,很受欢迎。

以茶做菜: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以鲜茶做菜的习俗,茶文化活动频繁之地,以茶作菜的菜谱也是丰富多彩的。

以茶为食:将茶添加于食品饮料中食用,逐渐流行起来,茶叶口香糖、茶叶蛋糕、茶叶面条、茶酒等都已被人们接受。

以茶设宴:各地的早茶、夜茶,以饮茶与吃小点心结合的方式,受到普遍欢迎。

以茶健身:已知茶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功效,饮茶健身是很多饮茶爱好者的切身体会。

以茶制药:将茶叶中具有药效功能的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制成防病治病的药物,这是茶对人类健康的新贡献。

综合上述茶的主要社会功能,可以认为,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其影响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以茶会友,以茶联谊,客来敬茶,以茶示礼,提倡“和主贵阳市”,双月刊一步增进友谊,调节社会人际关系。

2、以茶代洒、以茶倡廉,提倡茶德和茶人精神,以茶养性,能担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3、经茶主媒、以茶祭祀、茶禅结合,发挥茶的媒介作用和精神寄托作用。

4、以茶作诗作画,以茶歌舞,经茶献艺,茶乡旅游,倡导高雅的艺术享受,美化人们和生活。

5、经茶做菜,以茶曾食,以茶设宴,提倡茶为国饮,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6、饮苛健身,以茶制药,发挥茶的保健功效,提高人们匠健康水平。

7、弘扬茶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21世纪茶业的发展。

弘扬茶文化的总体目的是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作出贡献。具体到茶行业本身,弘扬茶文化应该是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弘扬中华茶文化,其目标是:促进茶叶消费增长,有益人类心身健康,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围绕这个目标,当前及下个世纪初应该开展的工作主要是下列几个方面:

1、挖掘和整理茶叶史料,建立中华茶文化宝库

几千年的茶叶发展史,历代茶人著书立说,积累下来的茶叶历史资料是很多的,包括茶书、茶诗词、茶书法、茶画、茶歌茶舞、茶的历史文献、地方志中有关茶的记载等,内容非常广泛。如能下力气花工夫把它们整理出来,这将是中华茶文化教育的重要宝库,也是弘扬茶文化必需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2、发现和保护中华茶文化教育的历史遗迹,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

我国茶区辽阔、历史悠久,各地有待挖掘和保护的与茶有关的历史遗迹很多,如摩崖石刻、建筑、古墓、器具、碑、亭、井、园、树等,凡有保存价值的,都应力求保护好、管理好。而且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套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既可扩大宣传,又可增加经济收入。

3、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普及茶文化知识

弘扬茶文化,不应只局限于茶界与文化界的小圈子,而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广为宣传,使玩多的饮茶爱好者和消费者者不断增长茶文化的知识更新,从而促进茶叶消费。

4、倡导茶人茶德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的茶人精神和茶德精神,究竟应归纳为那必个字或那几句话,还没有统一的说法。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庄晚芳提倡的“廉美和敬”,笔者曾建议和“理敬清融”。虽然提法各有侧重,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应该发扬这些茶人、茶德精神,净化人们的思想意识,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5、恢复和发展历史名茶,丰富茶叶产品市场

恢复和发展历史名茶的工作,各地已经广泛开展,这项工作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不要片面追求高精尖,不要一律只采单芽茶,而是要面向大众消费,创立名牌,把高质量高效益作为追求的目标。

6、培训和规范茶艺茶道,引导茶艺馆健康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各地饮茶技艺不尽相同。目前各地涌现出来的各种茶馆和茶艺馆如雨后春笋,档次虽有差别,但都应该以满足各种消费群体的正当需求为目标,因此引导消费者如何科学地泡好一壶(杯)茶,如何欣赏饮用它,充分发挥茶的饮用价值,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至于茶道茶艺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规范可以保留,但不要提倡都得这样慢吞吞地去饮茶。中国老百姓长期沿用匠随和的饮茶方式仍然是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最好方式。

7、扩大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友谊,促进茶叶贸易的发展

中华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而且已经对世界茶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国际茶文化教育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友谊、促进和平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多种多样的茶叶产品,促进国际茶叶贸易的发展。

8、加强茶与健康的科学研究,促进茶叶消费

饮茶有利于健康,这是人们的共知。但是茶的保健功能究竟有多大,如何正确、科学地饮用才能达到吩的效果,不同消费者,身体状况不同,如何选用茶叶等等,都有待于加强科学研究。只有把这些通过研究获得的科学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到普通消费者,才能真正促进茶叶消费。

体育社会化的作用 篇3

【关键词】体育;社会化;影响;作用

体育发展到今天这样一种人们所乐意接受的一种文化形式,已经对人的社会化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体育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的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在体育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两种不一样的作用结果。一种是积极的体育效用,一种是消极的体育影响。

一、体育积极作用

1.体育教育陪伴人的一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体育已经发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基本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区域。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个体成功扮演其社会角色的必备素质。通过体育学习,学生可懂得如何与他人,以及如何与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公平竞争理念,发展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养成关心集体和社会的习惯,并将获得的合作与交往能力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体育教育对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有序的,通过对人的经验再造和适应能力的提升,体育可进一步影响并改造人的行为。

2.体育能生产出经济实体,也能衍生出无形的经济效益。体育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体育了,它所派生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应已远远超出过去,体育这一富有蓬勃气息的朝阳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体育产业所衍生出的其它辅助行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收入资金中,体育无形资产的收入占到60%之多,作用显而易见。

3.体育增进社會和谐,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体育以它独特的方式表现国家之间的公平、公正。体育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成果,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价值内涵,以其特有的价值特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生活更加和谐,为全人类所喜爱、受益,并以极强的渗透力融入社会各个人群,改变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交往方式。社会中的人在体育生活方面的融入是他们融入社会的主要途径与方式之一,可影响其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等作用。

4.体育其他社会作用。体育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社会等各个领域。体育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而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育已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社会学的概念中便构成了体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的一个部分。人的社会化是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再现社会经验,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新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过程。因此,通过体育进行的人的社会化过程是教育人们更加完整、健康、全面发展的良好领域。

二、体育消极作用

1.体育被无限的夸大而异化了体育的作用。体育在人的社会化中除了具有以上积极的影响外,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当前我国体育也存在着一些无法避免的错误且不符合当前社会规范的负面影响。这些现象我们不能简单的以体育的特“异”性来加以概述,体育何以异化,跟体育社会化的复杂性不能说不无关系,体育范围内这些所有社会不和谐问题只是由于体育异化得来的吗?当然不是,社会的大染缸将每个人改变成不一样的个体,不一样的个体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体育是与人类的生活相同步的,是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有正面的作用力当然也存在与之对应的一些负面的东西,而这些负面的东西自然地对人的社会化也会起着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良影响。

2.体育被功利后存在不公正性。体育崇尚的是在同样的规则下体现公平,但由于个体的身体条件具有先天的不同而使得竞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不完全公平,特别现在一些体育考核有部分人受先天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达到的情况下,硬性的指标,使得个体在努力达成的过程中心理产生自卑感。过渡到国际竞赛中,体育竞赛随处可见兴奋剂事件、打假球事件、暗箱操作事件,甚至有些个人或者团体为赢得比赛不择手段。这些都是体育被功利化背后不公正的体育误区。体育社会需要营造一个稳定、平等、公正、和谐的环境,让人们更愿意参与到体育中来。

三、小结

体育陪伴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使其生活发生着变化。它独特的社会作用,既有对社会产生正面的作用力,又能产生对社会负面的作用力,如何权衡两者,减少负面的影响,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长期研究过程,也是体育稳定、公平、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体育社会化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和推动力量,和谐社会理念则是体育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谐体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催化剂,为创造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体育、社会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李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李树旺.社会学视野中我国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介入[J].体育学刊,2008,15.

[4]阙贵频.简论人的社会化及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界定[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9.

体育文化的社会作用 篇4

关键词:农村,体育文化,和谐社会,作用研究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必要趋势与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在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层有关部门过于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农村文化尤其是体育文化的发展不怎么重视,导致农村文明程度提升缓慢。发展农村体育文化, 不仅仅可以提升群众的科学健康生活水平,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方式与质量,尤其是在农民身体健康方面作用与功能更大。最为关键的是,发展农村体育文化,还具有着其他文化不可发挥的作用,也就是凝聚人心、规范群体行为、增强群众心身健康的功能。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体育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讨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策略,为我国农村在农村体育文化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农村体育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 . 1形成农村体育产业

通过发展农村体育文化,不仅仅使得农村群众的体育锻炼理念得到更新,而且还可以使农村人民的体育消费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通过改善农村农民体育消费理念,促进农村体育产业的顺利开展。传统的农民对体育锻炼往往存在着“以劳代体”,树立“花钱去健康”的意识,这样可以使得农村居民对于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更深一步的认识,使得我国农村体育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形成。另外,通过更新农村体育文化观念,我国农村的体育事业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促进农村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 . 2改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

体育锻炼是我国农村居民生活重要的方式,是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体育锻炼,人民群众的营养、饮食以及锻炼等都会更加的科学,使由于生活或者工作压力导致的健康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除。体育活动通过展示自由开放精神,使农民更加开心、健康、快乐,对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尤其是开展一些种类繁多的健身项目以及体育竞赛,不仅仅为广大的农村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方式,还可以使农村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1 . 3促进农村物质基础建设

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体育文化事业,国家有关部门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等,都加大了农村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投资力度。有关数据曾经表明,近10年来,国家体育部门在全民健身计划方面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了120亿,建立了大约600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尤其是伴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国家早已经将体育活动中心、健身公园等项目列入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文化事业,不仅仅对于农村村容进行改善,而且还可以为农村的身体健康提供必要的途径,实现城乡经济与文化体育发展差距的缩减,促进农村物质基础建设进度与力度的提升。

1 . 4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

农村体育文化是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农村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与象征。农村体育的开展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与礼节的基础上的,通过对农村体育参与者的行为以及言语的规定,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面貌完全的表现出来。农村体育文化给农村居民精神文明的支柱是无法代替的,它蕴涵着顽强拼搏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体育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策略探究

2 . 1加大农村体育宣传力度

加大农村体育宣传力度,这是和谐社会视角下,我国农村发展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宣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横幅、报纸、网络等途径进行,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我国农村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与发展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更新, 认识到体育锻炼与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农村居民更好的参与到农村体育发展当中。尤其是现阶段,我国传媒市场发展极为迅速,农村当地政府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制定出完善的农村体育发展政策以及机制,从而使农村体育发展更好的符合我国农村发展需求。另外,通过多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对先进的农村体育文化进行传播,并对农村体育文化理念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最终推动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2 . 2农村本土化和现代化体育结合

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农村在农村体育方面不怎么重视,使我国农村体育一直呈现出荒废的现象,促进农村体育文化的大发展,需要从农村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入手,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纳入到农村体育当中。举例来讲,赛龙舟、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赛马等传统的体育项目,这些传统的农村体育项目具有群众基础,而且还存在着区域性以及可操作性,可以使农村体育可以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新农村政策的提出以及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农民的空闲时间也是越来越多,而且农民生活呈现出多样性、现代性,传统的农村体育项目早已经不再适应当下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农村体育本土化和现代化相结合,实现农村体育本土化和现代化的大发展,才可以进一步满足农村发展需求。举例来讲,可以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健美操、游泳等项目加入到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实现农村体育文化的交融与整合。

2 . 3加强农村体育物质基础建设

农村体育物质基础是发展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前提,只有做好农村体育物质基础建设,才可以实现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提出以后,我国有关部门都加大了对于农村体育物质基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力度,农村体育文化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农村比例较大,农民群众较多,尽管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但是还是无法满足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因此,极力解决农村体育设施需求与体育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今后国家有关部门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关键。考虑到农村体育发展的困难性,基层农民可以开展农村体育设施的租赁,或者是当地企业以及富有个人投资农村体育设施等方法,满足农村体育事业发展需求,实现农村体育设施的便利化。另外,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可以根据农村实际需求选择出一批文体中心户,加强对文体中心户的培训,提高他们农村体育开展的积极性,进而吸引其他农户积极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

2 . 4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体育活动

农村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体育活动,需要从农村的实际经济发展条件出发,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体育活动时,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极力发展农村特色的体育活动,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区域性、本土文化气息以及民族性的体育活动,通过开展特色健身项目,使农村体育活动满足实际群众需求。举例来讲,很多农村地区往往开展“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使得各个地区的农村体育文化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促进农村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可以实施“千村万户大运体育长廊”、“体育下乡”、“农村体育年”等项目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极大的吸引广大的人民群众广泛的参与, 对于推动我国农村体育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3结语

体育文化的社会作用 篇5

莫冬丽,岑 伦

(右江民族医学院体育部,广西 百色 533000)

摘 要:体育摄影用审美的视角,以其新闻性、时效性、情境性与艺术性等特征,再现体育运动的魅力,使其所

记录的各种精彩瞬间成为体育文化符号,见证、推动与提升体育文化的发展。高校体育文化因其无论在硬件、软件

以及体育科研方面的各种优势,使体育摄影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高校内部、高校之间以及各种全国性各 种大学生赛事的举办,体育摄影也在扮演着越来越多角色,为高校体育文化直至校园文化提升准备了基础性的影像 资料。本文运用文献法及体育摄影的实践,开展体育摄影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在高校体育工作的实践中,体育摄影

一般有 3 种表现形式,第 1 种是高校摄影 专业学生或摄影社团开展专业体育摄影活 动及其研究,体育摄影仅是他们工作的一 个部分;第 2 种是高校体育院系师生,作 为其院系体育工作的记录、活动与科研需 要开展的体育摄影活动;第 3 种往往是高 校师生个人活动记录,通过摄影形式把个 人的体育活动记录下来,作为一种资料或 者纪念。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表现形式,虽然基础与专业视角与追求不一样,但都 会对高校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产生积极的 影响。高校体育摄影活动的特点

在高校体育活动实践,体育摄影活动 无论出于何种需要,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大学生运动会或全国运动会摄影,由于这 种类型的赛事影响较大,各参与高校除了 派出强大的参赛队伍外,还会派出专业 性较强的摄影队伍,去记录精彩的光影瞬 间,以备各种用途。院系或班级之间学生 赛事摄影,这种比赛往往是院系或班级之 间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需要开展的,相对 而言各院系或班级师生也会组织相关的摄 影活动,作为学生们大学生活的剪影,此 类摄影对个人意义较大。高校日常体育活 动摄影主要是对学校日常体育活动的一种 简单记录,或者作为学校一种常规的档案 来存储,也可以作为一种基础的体育资料 为相关科研做准备。高校与所在地社区等 单位体育交流活动进行的摄影,这种单位 之间共建活动最终通过摄影展现。2 体育摄影与高校体育文化 的关系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倾向于内涵 发展的客观精神流,需要以各种形式展 现出来,且需要通过固定与非固定的手段 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地把相关的作用发挥 出来,尤其是在蕴含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的 体育精神,就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提炼与熏 陶,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体育摄 影进而把记录在摄影中各种形象抽象为文 化符号,去提升与改造观众等。由此,与 高校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就非常明 晰了。前者是后者发展的手段之一,后者 是前者努力的成果;前者是后者体现的载 体之一,后者是前者的工作内容。作为高 校体育文化,有无形的,如潜在师生身心 中的拼搏精神;也有有形的,即各种先进 的体育事迹等,如报道、专题记载或者各 种工作的记录,其中摄影就是一种具象的 记录形式,不仅可以展现体育活动即时的 风采、情境和环境等,更能把潜在的师生 优秀品质展现出来。前者丰富了后者的展 现形式,后者为前者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动 力。高校体育文化除了上述无形的,还有 各种有形的体现,如宣传展板,可以是书 写、绘画,也有摄影图片。但随着体育摄 影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精彩的瞬间,加上 切合的文字说明使体育文化表现形式更加 丰富多样。同样,随着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为体育摄影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提升了 体育摄影的基础理论,使得体育摄影站在 更高的基础上去发挥其对于体育文化的记 录、提升作用。体育摄影在高校体育文化 发展中的作用

鉴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尤其是各种计 算机分析软件等发明,使体育摄影的作用 更大。首先,从原来的瞬间记录向全城记 录提升。以往只是记录某个瞬间,现在可 以把各种体育活动的全程用像素很高的设 备记录下来。其次,从个人纪念与学校工 作记录向科研并重迈进。过去主要是为了 参赛者个人或者学校工作开展记录存档,现在可以运用各种分析软件,对参赛者的 各种运动系数展开研究,得出可以提升的 研究结论,进而去指导现实的体育运动教 学或训练。再次,为日常教师教学与学生 学习工作的开展作为一种总结,为以后的 教学或学习提供参考。正是立足此,体育88 Sport 2013 年 5 月总第 66期

摄影才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具有更大的推 动作用。

3.1 基础体育资料载体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性的积

极符号流,总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得以不 断地丰富。体育摄影设备的性能提升,与 体育摄影技术的提升,把这种载体的作用 发挥到了极致。如果单纯地作为文化符号 采集、存储与呈现载体,其具体地发挥了 下列作用。

3.1.1 日常体育活动记载 这种形式,就 是用最常规的视角,去捕捉日常教学、学习与生活中的细节,进而为相关的体育专 家学者等提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让他们 展开研究,去创新各种形式、氛围或途径 等,把终身体育意识与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培养起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当然,这种记载形式,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展示 中,往往作为体育剪影把高校师生的日常 体育状态、精神风貌等展现,进而去激活 师生体育的活力。

3.1.2 赛事记载 在“友谊第一,比赛 第二”思想的指导下,赛事摄影也作为日 常训练活动一种成果记载形式与训练或教 学法检验形式展现。无论大学生在参赛中 取得什么样的名次,在贵在参与精神的指 导下,高校都会加强赛事摄影工作,不仅 可以展现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也可以为 学校体育科研提供基础资料。尤其是大学 生在参赛中的各种运动细节,如比赛中学 生潜力的爆发,日常训练潜在的没有被教 师或教练发现的失误出现等将会推动高校 体育科研。

3.2 丰富体育文化形式

高校体育文化以体育摄影的形式,将 会展现得更加全面、详实、真实与精细,让体育文化的受众能更加精深地去感受体 育精深的内涵。体育摄影将会让高校体育 文化以更加精彩的方式展现。在体育摄影 实践中,会通过各种方式或技术与时间赛 跑去捕捉那些精彩的瞬间,如速度、力度、高度与难度等,通过这些影响的定格,把 人类体育的潜力凸显出来,进而激发广大 师生体育的兴趣。体育摄影会把体育运动 的拼搏精神直接提炼。体育作为一种对于 人自身极限的挑战,需要体育运动者对于 自身耐力、速度与韧性等方面的克服,在 保持自己健康安全的极限内,去挖掘与突 破自己的极限,进而去实现体育能力的提 高。体育摄影会把体育运动者坚持毅力直 观挖掘。同样,体育需要毅力作为支撑,才能让广大的师生坚持。但作为体育摄影 却能让相对定格的动作或姿势等来直观地 挖掘一个人的毅力,如汗水、激情昂扬的 表情、近乎腾飞的步伐等。因而,让体育 文化的表现形式,走向了图文、影像以及 加之各种科学分析的并茂境界,使得人们 能够站在自己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吸引自 己应该吸收的文化元素,提升自己的体育 素养。

3.3 提升体育文化魅力

体育摄影对于高校体育文化,无论是

作为载体还是一种形式,都在光、影、色、音与景或境的方式,把体育文化的魅力全 面地张扬出来。

3.3.1 美的魅力 体育摄影用直观具象 的手段,记录与提升再现了运动时的美,如力量美、速度美、线条美等,并通过这 种美的张力,去吸引更多的人热爱体育、加强体育,去开发自身的美。

3.3.2 健康的魅力 任何体育动作的完 成与技术技能的实现,都需要健康的身体 作为支撑,即健康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和结 果,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乐趣,引导广大 师生去学习、坚持与创新。

3.3.3 快乐的魅力 体育是快乐的,尤 其是在体育中身心得到了释放,潜能得到 了开发,且在与大家共享中会收获更多的 认可,如体能、韧性、速度等,并在相互 的比较中取长补短,实现自己进一步地提 升。在这种逐步成长的过程中,会享受到 自身发展进步的快乐以及与大家分享的氛 围快乐。

3.3.4 超越的魅力 体育就是一个人体 素质不断超越的过程与结果。人总会立足 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把自己的 各项素质指标提升起来,在个人能力的不 断超越中体验体验的魅力。特别是那些关 于打破各种纪录的体育摄影,更会用极限 突破的魅力达成人们对于超越的梦想实现 满足。

3.4 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 法体系

体育摄影作为基础性的资料,首先要 满足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在高 校体育摄影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两者之 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功能。例如,高校体育 教育教学为体育摄影的提升,提供了基础 的理论与体育技术技能的指导,避免了体 育摄影单纯地追求日常体育活动的记录、竞技活动中的精彩抓拍等,而是要带着体 育专业的精神去用研究探索的眼光去拍 摄。另一方面,体育摄影为高校体育教育 教学做出了基础性地丰富与完善。这种促 进作用从 3 个方面体现:(1)充实高校体 育教材体系。这种功能的充分发挥,使得 教材摆脱了基本的文字与插图的体系,根 据现有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出版与运用 以摄影为主体的教材,如影音教材、专题 图片教材等;(2)完善与提升高校体育教 材形式。随着印刷与排版技术的发展,高 校教材的配图更加真实,具有现实引导的 说服力,在丰满教材内容本身的同时,也 让教材更具有可信性;(3)提升高校体育 课堂教学手段。作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无论是技术技能课,还是理论知识课,都 会借助一定的媒体手段,如通过相关视频 或者画报向学生展示某种体育技能,如足 球的各种过人技术、篮球的篮板技术等,这种展示方式再与教师的理论讲解结合起 来,更便于学生接收与转化为现实的技术 技能。4 结 语

体育摄影作为摄影与体育科技发展 的交融产物,已经对体育与体育文化本身 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针对高校体育文 化的发展,只有继续发挥体育摄影的科技 力量、艺术力量以及摄影者知识与技术力 量,才能使体育摄影与高校体育文化相得 益彰。参考文献:

体育文化的社会作用 篇6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大学生 社会交往能力 作用

1.社会交往能力的内涵

社会交往能力是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对外界事物正确的看法,产生的观点,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运用能力及正确处理左右上下关系的能力。可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个体的良好心理是密切关联的,二者互相影响,良好的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今天的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而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所形成的地球村的生活中,交往更是在其深度和广度有不可比拟的提高,达到一个更高的、更新的层次。因此,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更应该未雨绸缪,为自己顺利走向社会而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

2.1高校体育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不同,相比而言更自由,在活动中可以促进身体与神经中枢共同发展,加强二者之间联系,个性在活动中充分发展,长期进行体育活动,有利于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责任,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且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更可以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表现的渴望,从而在证明自己实力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形成自信自强的优秀品格。在体育活动中要克服身体的不良状态,适应运动强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培养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克服自我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由此可知,体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便培养了大学生控制能力、果敢坚强、相互帮助的优秀品质,使得大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成功或失败,塑造开朗的个性,增强自身与周围人的交往关系,更培养与人为善的品格。

2.2高校体育有利于大学生在竞争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竞争与合作作为学生之间交往的主要形式。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也是一种激励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这样一种竞争模式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其所带来的乐趣。集体是体育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提高团结合作精神。只有这样的规则存在,才能使得大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真正地体会到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的可贵。而且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友爱、关心他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可贵意识。由于体育竞赛本身具有竞争、拼搏的行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个人需要显示出与之差别的能力时,利用比赛形式或手段相互之间进行竞争或比赛;许多人凝聚在一起而追求同一个目标,这样一种潜意识会促成团队内的紧密合作。体育教学活动中大学生的相互交往,不仅可以充分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3高校体育有利于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并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将爱意与关切集中到学生身上,而不因为不注意的行为而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取得不必要的负面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防止学生情绪波动过大。要以正确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并且学会控制自身情绪,这样才能拥有主动权,更好地适应客观现实,促成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平衡。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情感必须重视,因为这是决定师生是否能良好交流的媒介,而且是引发学生对教学活动兴趣的重要元素。而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有意识地对学生给予激发与鼓励,将极大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与锻炼。

3.结语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为了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与生活,大学生必须重视高校体育,增强自身的健康观念。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与别人的接触与交流,通过交往的过程,促进自身的社会适应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增强,消除孤独感,提高生活适应能力。然而,有好就有坏,在交往过程中,无可避免会出现交往不当,从而给学生带来无穷的苦恼与悲伤,严重的可能导致人际交往的冲突与矛盾。因此,高校体育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已成为体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宋丽丽.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必要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9):27-28.

[2]高光,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

[3]付治国.论国高校体育与个性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出版社,2011,24(8):28-29.

[4]王俊.浅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情商的培养[J].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报,2007(6):195-196.

浅谈高校体育社团的体育文化作用 篇7

关键词:体育社团,文化作用

一、体育社团的兴起

体育社团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19世纪末, 发端于欧洲的现代体育借助于体育社团传播到了全世界, 20世纪50年代体育社团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加之当前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 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必然凸现出来, 社团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非常的教育意义与功能。体育社团有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在高校中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能够最影响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以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体育社团文化的概念

高校体育社团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学生为主体, 在学校这个特定的范围内, 以共同目的和爱好组成的各种体育团体和组织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三、体育社团在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1、促进与提高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社团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育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种娱乐活动、场所的增加, 大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而这些娱乐活动或场所有健康的、也有消极的。现在有部分学生沉溺于男、女朋友的交往;沉溺于网吧玩网络游戏, 这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成绩, 还损坏了身心健康。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文明、健康的体育社团活动上来, 不仅是学生的主观需求, 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体育作为人类追求美和健康的手段, 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体育社团作为学校体育的分支, 它承担着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健康体魄、磨练个性和品质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将学生吸纳体育社团中来, 通过学习和锻炼。它使每名体育社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快乐的氛围, 使整个校园都洋溢健康、美好的生活情趣, 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使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更加丰富。

2、促进与提高学生体育基础水平

根据近几年的大学生体质测验的数据显示, 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虽说每所院校都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 但大部分学校安排每周2课时的体育课程远远不能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社团是有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成, 社团成员通过在社团中训练、交流、比赛或是指导教师的点拨无论是在基础素质水平、专业技战术能力、心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促进与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础部分。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和正确锻炼的习惯和方法, 因此必须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体育的基本技能技术, 才能形成某种运动能力。但是由于课时数的限制,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础理论知识较差等因素的原因往往影响着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我在足球专项课的教学过程中, 有不少学生喜欢足球, 身体素质也不错, 就是足球基础太差, 往往是这种脚法还没掌握好, 受计划的阻力不得不继续向下进行, 最后导致学生哪个动作都掌握不太好, 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部分学生踊跃的加入了足球社团, 他们还聘请我当指导老师, 通过在课余时间对他们的训练和指导发现他们无论在技术水平和足球意识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四、提高和发展体育社团的保障措施

1、学校加强管理, 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

高校体育社团要想良好的运营与发展, 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体育社团组织需要和谐、团结的校园氛围, 但科学合理的管理是社团得以健康发展的必备保障。在行政管理方面, 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体系分为团委领导下的自发性体育社团组织和相关体育部门领导下的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两种。不管哪种管理方式, 对创建学生社团的审批、登记一定要正规, 对每一个社团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作为职能部门, 不能仅作为一项备案的简单程序而草率处理。

2、保证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和使用

场地和器材是目前体育社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他们宁愿减少交流或比赛的机会以节省资金来购买器材或租用场地。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的有限大大的阻碍了体育社团活动的次数, 阻止了本打算想参加体育社团成员积极参加活动的热情。学校在忙着扩招学生的同时, 也应想一想学校本身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否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如何利用好, 为学生服务;没条件的应克服困难, 新建或修建一些场地, 可供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

结束语:高校体育社团开展得如火如荼, 它不仅促进与提高学生体育基础水平、体育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同时学校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 从而保证体育社团健康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课题编号:sz2011450)

参考文献

[1]符健.试论体育文化和学校社团文化的联系.内江科技, 2008, (8) .

[2]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应及其发展.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5) .

试论中学体育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篇8

一、拓展和升华“健康思想”, 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中学体育教学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健康是人保障优质生活的先决条件。中学体育教育在强调学科特点培养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 融合了与学生健康成长的相关知识。积极挖掘体育的精神因素, 积极稳妥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品质塑造、价值观塑造。毛泽东曾讲:“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 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 人的性格、品质、思想、习惯及生活方式等都会在这个时期启蒙和定型。中学时期通过积极规范的体育运动训练, 能磨练人的意志品质, 健全心理素质, 奠定终身体育思想。能培养相互合作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能抵御起现代生活快节奏的、竞争激烈的各种压力, 从而使人能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自由愉悦、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为成人社会生存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逐步由体质健康向精神健康层次拓展;由生理健康向心理健康层面递进;由单纯体育健康向高尚道德健康层级推动, 由个性健康追踪向社会适应层级过度, 化个人健康觉悟为全民健康觉悟。

中学体育教育应更多地考虑到体育促进健康的特征和内涵, 对全民健康承裁起促进和带动作用, 使之成为培养大众健康的体魄、健全的精神和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不断地满足人们强身健体, 休闲娱乐等多元化的需求。

二、诠释体育教育的人文情怀, 激发了社会价值的回归

中学体育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培养体育技能的同时不断地向精神层面拓展。在教学中关注各体差异, 选择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张扬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体育教育注重引导体验运动的乐趣, 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 不断地培养和谐、进取、拼搏、互助、顽强等社会核心价值及意志品质。在体育教育中, 要为每一人学生提供适合的运动项目, 完善的体育设施, 善待每一个学生, 在刻苦锻炼的同时, 顺应他们成长需要, 促使学生主动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彰显体育的人文价值, 突出体育的人文情怀。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 各类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构建了体育教育的大众性和普适性。麦考莱说过:“体育虽然含有一个健康的目标, 但更重要的是包含着和平、明朗、健全的社会性和人性涵养这一思想立场。”各类运动员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展示自己洒脱的身姿、诙谐的语言、睿智的思想、蓬勃的信心, 尊重并善于沟通的个性。这些良好形象的成功构建, 激发起人们的社会价值回归。它在关怀人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的同时, 给予人类以健康与公平、公正与文明、爱国与友善;传递着友谊、超越着快乐, 沟通着情感, 不断地满足人们追求和平幸福的需要。体育中的运动思想、娱乐精神、健康意识寓于人文关怀之中, 使得人们真切地感悟到体育智慧的真谛, 不断促进社会价值的回归。

三、传承和宏扬民族体育文化, 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 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舞狮、舞龙、踢毽子、抖空竹、竹竿舞、蒙古式摔跤、抢花炮、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中华民族历史上是多民族的融合,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 独特的体育运动项目。各民族独特的体育项目反映着本民族的历史、道德、责任;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传承着本民族的健康发展理念, 有着无限的传播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皮埃尔·顾拜旦说:“一个民族, 老当益壮的人多, 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 未老先衰的多, 那个民族一定弱。”体育运运是各民族交流和交往的平台。在地区或国际间的赛事中, 民族体育同样能为国家争得奖项荣誉。中学体育是传承和宏扬民族体育文化的裁体, 也是民族民间体育生长的文化土壤, 肩负着传承和宏扬各民族体育文化和体育项目的重任。它重视选择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 而且在保证原有体育项目的柔韧性、灵敏性、身体成分等体育技能的基础上, 更会有所创新和发展, 使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不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而且发扬起民族民间体育具有的保持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习俗、保障身心健康、促进民族间交往和民族文化交流的社会效应。

四、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了现代社会的和谐

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篇9

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倡导什么样的校园文化, 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校园文化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 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一种精神文化。从其构成上看, 它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 拓宽同学们的视野, 培养一专多能的跨世纪、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1 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作用

高等学校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群体组合:“有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有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有较发达的传播媒体;还有多种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学生社团等等。这些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既依存于社会文化, 又有着高层次文化水准并具有相对完整的文化环境, 蕴涵着巨大的文化创造功能。而大学校园又是多种新思想、新思潮、新观念、新信息最先接受、传播或诞生的场所。这种氛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它可以促进大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 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扩大知识领域。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如讲座、学术报告、知识竞赛以及各种文化活动, 对学生有直接或潜在的导向作用, 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行为规范。开发创造功能, 课余文化生活补充和丰富着课内的学习, 并有力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多方面发展, 如科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工作能力等等。除此, 校园文化氛围还具有娱乐调节功能。娱乐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活跃、调节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增添生活的情趣。”娱乐的同时也在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寓教于乐是校园文化教育功能的延伸;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格、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激励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可以提高人们对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激发师生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实际上校园文化开展的过程, 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过程。

校园文化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 可以增强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 促进自身的思想观点、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改变。可以弥补大学人文学科课堂教育的不足。加强校园文化是提供丰富自身内涵的重要形式。利用校园文化活动, 既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又促进学科专业的深化,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创造一种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环境氛围, 形成优异的校风。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但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凝聚人心, 展示学校形象, 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精神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高等院校的文化品位主要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提升。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2 校园体育文化

从社会学角度看来, 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体育已从单纯的肌肉活动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下解脱出来, 成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 既是锻炼又是娱乐, 既是运动又是教育, 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 生存着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它是整个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 也是整个教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 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 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 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世界范围内高水平竞技体育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就说明了这一点。“体育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和人们需求的多样选择性, 即体育文化并不具有统一的模式, 它是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 以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不同需要而存在的”。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 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 具有强烈的个性, 它来源于社会的大文化, 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 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 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 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 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 而把体育文化看作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 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更是在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 传承、借鉴人类社会的文明,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挖掘学生潜能、启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的广阔天地, 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群体文化, 也是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轨的助动力。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可谓是精神文化的大舞台。有了校园体育文化, 就营造出教育的氛围, 增添了学校的活力, 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有效地提高人们了生活的质量。

4 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内容, 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它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所崇尚的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强不息、自信不止的道德品质;一种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 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具有丰富体育知识, 修身养性, 传播健康方法, 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给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提高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 在忘我的拼搏中, 锻炼了意志品格, 陶冶了情操, 心灵得以净化, 人格得以升华。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5 体育文化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精神境界、人格品位乃至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念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蒙的主要形式, 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元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进入了科技时代, 技术性淡化了人性, 使人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与关怀, 只为自己的名誉地位忙得不亦乐乎。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渐被“才”的训练所取代。与此同时, 对人自身的培养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由于忽视人的素质教育, 产生了高科技与低素质的矛盾, 如一些掌握高科技的人, 由于素质上的缺陷, 个性畸形发展, 导致精神空虚, 人格堕落, 甚至异化为“经济动物”、“智能强盗”, 高科技犯罪严重的扰乱着社会秩序。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使科学教育人文化, 以培养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世界各国许多著名大学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并试图加以改造, 采取的必要措施, 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许多人都认为现今中国的大学校园变得浮躁、媚俗、功利, 缺乏诚信、缺乏人文关怀。清华大学学生“伤熊事件”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无知和对生命的漠视, 以及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有人提出“净化心理、提高德商、健全心商”是高等教育任务刻不容缓的任务。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而且更应该具有社会公德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要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 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格调和品位;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 使大学生成为富有社会竞争力的群体。

浅谈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篇10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的核心。学校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信息密集的社会群体, 它肩负着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栋梁之才的重任。所以, 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导向功能, 因此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提高学生思想的道德水平。如运用校园体育传媒, 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体育比赛中克服困难、挑战人生、为国争光的事迹, 为此激发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 体育活动的群体性特征, 为培养大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发扬团队精神提供了条件。通过群体比赛, 能教育学生热爱集体、服从集体、维护集体,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精神。

二、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精神

体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科学体系, 是学生将科学锻炼健身知识和他人的经验转化为个人的知识智慧和思想的过程, 也是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校园体育结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对体育学科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加深了学生对体育学科知识真正的认识, 不仅使学生崇尚体育的价值取向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而且激发学生去爱科学、学科学, 培养了学生科学求实的精神, 有效地打击和杜绝了社会上各种伪科学的侵蚀, 从而确保和巩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健身阵地。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大学生未来从事不同职业时所必备的基本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应起步并成型于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他们在走出校门后, 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去开展工作。虽然每个大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不同, 职业道德的要求因人而有所侧重, 但务实精神、法制精神、公正精神是职业道德中共性的内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 公平竞赛、平等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求真求实等体育道德要求, 恰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习惯提供了现实的活教材。

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鲜明个性

众所周知, 开拓精神、创新意识是学生自强自立、敬业奉献的具体体现, 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求知、就职、创业等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学校, 要培养学生这种开拓创新的鲜明个性, 当然也就离不开体育文化活动如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等等, 这是体育文化活动的一个独特的个性特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 自始至终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自己, 那就是“努力拼搏、战胜对手、成为强者”。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去战胜各种困难, 超越对手、超越自我。“鼓励创新”是体育运动的文化特质, 这种文化特质正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灵魂, 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不变的神韵。

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 人们只有具备了积极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校园体育文化的各种竞赛活动, 包含了强烈的部分精神、挑战精神、超越精神和合作精神, 这些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现代人意识, 有着独特的作用。学生可从中感悟这些精神的意义, 体味生活, 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体育课堂教学中讲解与示范方法的运用

●朱越, 刘兴吉

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 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的方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而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直接的感性经验作支持。所以, 教师讲解示范的水平与能力如何, 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讲解

首先, 教师在讲解时要根据不同项目内容和要求,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抓住动作的关键所在。讲解要精练、透彻, 讲在点子上, 使学生明确技术的关键, 务必使其牢固掌握。例如:为了巩固和提高耐力跑的能力, 抓住跑动技术的正确姿势,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的重点 (懂得处理“极点”现象) 。对于难点部分, 应有步骤地深入分别讲解, 个个突破, 帮助学生对难点部分加深理解。

其次, 讲解要准确是指讲解的内容必须正确, 具有科学性。用最精练的语言 (术语) 、最短的时间, 把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 直观形象地讲明白, 把各种活动办法有层次地交代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 便于理解、记忆。如在弯道跑的教学中, 通过多年教学积累把技术动作归纳成:“身体倾向内, 摆臂右大左, 靠过内沿跑, 脚趾均偏左。”同时, 在教学时采用“三体会”教学方法, 学生有了体会后, 再结合口诀进行讲解, 这样学生就很快掌握了弯道跑的技术。这些要点及口诀顺口、易记、易体会, 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又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达到讲解示范的目的, 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三,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讲解, 对于比较简单的动作, 可用直陈法讲解;对于复习的技术动作应用分段法讲解。可集中讲解, 也可分散讲解。讲解时不但要讲解正确的要领, 也要讲解易犯的错误动作, 同时分析造成错误动作的原因,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正确技术的概念。

二、示范

首先, 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某种动作的形象, 它告诉学生这种技能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 如初学教材, 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 应先做完整技术动作示范, 再根据教

六、增强学生情感丰富的审美情趣

美作为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标志, 广泛地孕育于体育文化之中。体育以身体运动为特殊手段, 通过动作展示具体形象, 给人以美感, 并与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 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体育文化的精神美表现在经过艰难激烈的锻炼与竞赛活动, 锤炼了人的勇敢、果断、自信、坚毅等意识品质, 培养礼貌、自制、协作、守纪的体育道德以及顽强拼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都能把人带入一个奋发向上的美好意境。

七、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

校园体育文化将文化、娱乐、卫生、保学要求讲解示范, 对关键技术动作要重复示范, 示范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观察示范的方向、部位和时间, 使学生尽快地明白如何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观察教师的示范, 达到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的目的。另外, 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务求规范、连贯、完整、优美。实践证明, 教师准确熟练、轻快优美的示范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对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要领十分重要。

其次, 示范的目的是要给学生作范例, 这就得让全体学生都听得见, 看得到。因此, 教师的示范不仅要规范, 还要特别注重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队形、动作性质以及安全的要求来选择最佳位置进行示范及带领学生练习。如在武术教学中教授基本动作时, 采用横队队形, 教师就应站在横队的等边三角顶点方位示范, 如果是复习套路, 采用横队集体练习, 教师就应站在队伍的的左前方带领学生练习。实践证明, 这几种位置的示范方法最能让学生便于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而定。教师应尽量把示范动作的方向、路线与学生跟做的方向、路线一致, 可采用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等形式。

第三, 在体育课堂上, 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感知动作外部形象的基础, 而讲解则是让学生了解动作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两者结合运用能够缩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过程。例如:在学习侧手翻时, 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感知了动作的外部结构———侧手翻的动作就像一个大圆形平面板直线向前转动。然后通过讲解, 提出手脚依次落地要成一条线, 翻转时空中的动作要成一个平面, 这样学生就能模仿教师的动作, 并领会“地上一条线, 空中一个面”。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运用, 才能让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完整、正确的概念, 形成正确的表象提高练习效果。

教师的讲解示范一般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优美、大方,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一开始, 就能受到感染, 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一种力的鼓舞, 美的熏陶, 在教师的影响下, 使学生油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始终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使学生直观感觉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 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

健融为一体, 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校园体育文化有竞技项目, 有表演、游戏、休闲等项目, 而它们普遍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寓教于乐, 这正迎合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文化的需要, 也给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娱乐。这种娱乐分为观赏娱乐和操作娱乐, 如果是观察娱乐就要成为守纪律、守秩序的文明观众, 是操作娱乐就要成为文明选手。在这种文化生活中, 个人品质、文化素养、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的社会公德得到培养与发扬, 他们的生活健康而且多姿多采。这种校园体育文化已成为人生艺术化的审美活动, 成为一种文化, 一种文明的象征, 是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八、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上一篇:质控样品的检测下一篇:执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