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现代发展

2022-10-08

我国在民俗体育文化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到现在为止大约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尤其是近几年在这方面的研究才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然而, 民俗体育要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并非容易之事。首先是要为该学科搭建起严谨的理论框架;更要明确该学科的概念和内涵。就目前来看, 学术界给出的关于民俗体育的概念还是很模糊不清的;一方面把民间体育与民俗体育误认为是两个概念;另一方面把民族学与民俗学混为一谈, 甚至以民族学来包办民俗学。这些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而为民俗体育的长远和健康的发展打好基础。

1 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

民俗体育是对民间的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和游戏的一种总称, 与各种民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民俗体育应是由一定的民众所创造的, 能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当中, 具有鲜明的风俗特色;同时, 民俗体育可以被一定的民众所传承和享用, 并能够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集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于一身的体育活动, 可以说既是一种体育文化, 也是一种生活文化。

1.1 民俗体育的属性

民俗体育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又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也可以说, 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较为准确地把握好民俗体育的概念, 关键的是要把握住民俗体育的本体属性。民俗体育的本体属性则是在于民俗的本体属性, 目前, 很多的学者也都认为民俗的本体属性在于其“集体性、类型性、继承性和传统性”。所以, 笔者认为, 民俗体育应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 且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 并能够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 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文化。

1.2 民俗体育的特征

首先, 民俗体育是具有集体性的, 那么它就存在于一定的民众群体之中, 相应的, 民众既是民俗体育的创造者、享用者和传承者, 同时又是民俗体育传承的载体;其次, 民俗体育是一种模式化的体育活动, 民俗体育的结构和程式在一定的民众日常生活中不断的重复, 并被他们所共同遵循。如龙舟竞渡在我国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化的民俗体育项目;再次, 民俗体育还是一种较为传统性的体育文化, 它在时间上是可以作为世代延续的一种社会文化;在空间上也是可以传播的;最后, 民俗体育是非常生活化的。它是一种生活文化, 是依托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 (如传统节日、礼仪等等) 所传承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文化;民俗体育成了民众日常生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俗体育扎根于民俗风情并且以它鲜明独特的特征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而人们则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表达对神灵、祖先和自然界的崇拜, 并藉此传递着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以及抒发生活中的各种情感, 以达到满足精神生活上的需求。这也许就是民俗体育得以生生不息, 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2 民俗体育的现代发展

我国的民俗体育发展阶段经历了曲折的三个阶段, 即清末到新中国建国之初的的萌芽阶段、建国后到1991年之间的曲折发展阶段以及自1991年以后到现在的现代化全面发展阶段。

2.1 民俗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有了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城乡民俗体育活动日益活跃起来了。一方面表现在乡镇基层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普遍开展, 形式多样, 参与人数在年年飙升, 影响范围更是逐渐扩大。如我国的辽宁省所有锡伯族民族乡在每年西迁节 (农历四月十八) 都要举办摔跤、射箭、赛马等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在广西的壮族、侗族等聚集地, 每年的正月十五、二月初二或三月初三, 在许多的乡镇都要举办抢花炮赛事, 场面甚为热闹;另一方面, 许多民俗体育项目已成为了大中小城市居民从事健身活动的首选。城乡民俗体育活动的推广, 不仅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而且促进了民族团结。

2.2 人才培养的正规化

为了能够更好地继承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提高民族体育运动的整体水平, 自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之后, 许多省份已着手建立自己的民族体育基地用以培养专门的民族体育运动员。目前, 全国各个省市的高校已经建立起了大约150处培训基地。如河北省的学校基地主要负责木球、珍珠球、毽球、陀螺、蹴球、射弩、民族式摔跤、武术等项目的训练。北京市民委正式命名的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四所高校是首批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 主要负责珍珠球、蹴球、高脚竞技、抢花炮、木球、陀螺等项目的训练。民族体育基地是集运动员的选拔、培养和集训为一体的, 为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00年以来, 各民族院校和体育院校先后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一些院校还同时拥有了民族传统体育硕士或博士点。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体系的衔接为民俗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为从事民俗体育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民俗体育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 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 千百年来滋养着中华民族的传承精神并展示出了无穷的魅力。目前, 随着各式民俗体育活动的日益增加, 民俗体育似乎走向了一条越发宽广的道路;但是对于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的倾向, 使得真正的民俗体育的生存和发展变得异常的艰难。因此, 挖掘整理正统的规范的民俗体育文化、提高国民的拯救意识、鼓舞并引导走向良性变异, 应该是民俗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正确健康轨道。

摘要: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更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源”和“根”, 底蕴深厚, 源远流长;通过研究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对于更好的发展民俗体育和规划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俗体育,内涵,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 桑全喜.我国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4) :134~136.

[2] 张国栋.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C].2007年全国博士学术论坛论文集, 2007:237~243.

[3] 李先长.百年来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述评与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6) :17~22.

[4] 王俊奇.关于民俗体育的概念与研究存在的问题——兼论建立民俗体育学科的必要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 :16~20.

[5] 王俊奇.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8 (6) .

上一篇:新农村背景下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分析下一篇:试论有声教学语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