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德育资源开发与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互动

2023-02-23

社会转型期,高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精神、观念上的困惑,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文化作为价值的源头,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体育文化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陶冶情操、砒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概念与功能

对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目前尚不统一。本文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通过师生的体育行为得以显现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精神结构,以及对校园人的行为方式发生重要影响的体育制度系统、体育组织系统与体育物质环境,它是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

“和谐”理念下的校园体育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功能。首先是整合功能。校园内部不同个体由于文化差异、信仰差别、思想认识的分歧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会产生利益上的矛盾,而体育通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取长补短的互补融合,使不同文化、不同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在特定的情景下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根本性、持久性文化和精神的整合。其次是凝聚功能,指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较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激发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建立起和谐、信任、理解、团结的群体关系。再次是创新功能,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其独特的作用培养非智力因素,能使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潜能、创新方法得到萌动、激发和开发。

2 体育特色德育资源内容剖析

体育,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身体的教育”。其本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成为传播价值观的理想载体。高校的体育德育资源可分为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三个层面。

物质形态的体育德育资源是指一切影响学生政治认识、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心理素质、法纪观念等方面的体育物质的总和,包括学校体育环境、体育建筑和体育设施等。精神形态的体育德育资源包括学校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资源。如体育精神中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发展自我的超越精神、竞争精神等,都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身体、心灵、精神的和谐发展,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制度形态的体育德育资源指体育道德、体育制度、体育规则、体育规程、体育交往等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直接的约束和教养,它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协调与凝聚。

3 建设和谐校园理念下体育德育资源开发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互动的模式创新

3.1 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层面,以和谐的环境陶治人

体育建筑、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标识、体育服饰以及标志性的体育人物不仅是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其本身也是一种体育文化内涵的反映,体现着特定的价值取向。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得以开展和校园体育精神得以体现的基本条件,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系统必须基于此而正常运行。首先,体育物质文化层面的谋划要以和谐思维方式对其要素构成、结构形态以及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统一布局,形成寓意明确、层级合理且各组成部分之间互渗互动、有机结合的体系。其次,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提高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和谐价值和教育性,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使之受到感染。

3.2 完善体育制度文化层面,以科学的管理塑造人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作为介于体育物质文化与体育精神文化之间的文化形态,是校园体育文化系统正常运行的支持和保证体系,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规章制度以及体育活动、体育传统等。加强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首先要建立能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营造作用的领导体制。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加强体育德育的“立法工作”,通过激励和引导,从权力层面对其作用的发挥进行保障,将体育德育资源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从理念转化为现实。其次,要加强规划,将校园体育文化置于校园文化的整体之中加以统筹规划和建设。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具体的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落脚于良好、有序的体育活动实施机制之中,保障和促进校园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再次,要建立加强体育德育理论研究的机制,健全校园体育文化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保证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序、健康、协调、有效地发展。

3.3 凝炼体育精神文化层面,以先进的文化激励人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集中反映了校园内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是其发挥育人作用的核心部分和灵魂所在,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居中心地位。首先,必须实现传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换,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一致的校园体育文化价值体系,并通过对其整理、分析、甄别,做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诠释。由于体育文化内涵构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中应关注不同体育价值取向的整合和各种体育精神追求的取向,对体育精神文化内涵要兼收并蓄,多元整合,使校园体育文化成为主动汇聚、选择、整合、提炼、创新和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不加选择的多种体育文化堆积物。其次,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弘扬体育为国争光的主旋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用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高校体育目标理念作为指导体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应凸显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把融入体育理念的运动哲学、体育口号作为学校特色体育文化的反映。

4 体育德育资源开发与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互动模式的实证分析(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个案)

4.1 素质教育——体育德育资源开发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在素质教育中推进德育工作,将素质教育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首先,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学校制定并颁布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细则》,将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这是在新形势下落实中央“1 6号文件”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次,重点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将“八荣八辱”与体育基本道德规范相结合,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学生体育活动之中,引导学生从身边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第三,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教务处和学生工作部门结合我校体育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索把一些素质教育内容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开设必要的课程和专题讲座,通过建立健全教育体系、评价机制和对学生的激励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体育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中的作用。

4.2 和谐校园——体育德育资源开发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

和谐校园理念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求从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构建与学校类型、体育资源、办学条件相一致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首先,学校实现体育办学理念上的和谐,提出了“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于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其次,构建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各类体育活动为媒介,充分的发挥体育的交际功能。校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及各种以主题教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将学生之间、职工之间以及学生和职工之间联系起来,拉近了校园成员之间的距离,润滑了人与人这间的关系,使校园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氛围。再次,促进资源配置的和谐。为增强学校内部有形体育资源和无形体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学校加快了各种体育管理职能的转变,逐步理顺关系,树立为和谐校园服务的意识,在体育资源配置中做到以育人为重。

4.3 思政教育——体育德育资源开发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办学与体育工作的整体框架。根据“1 6号文件”要求,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学校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对体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创新。其次,利用学校各种体育媒介资源,积极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信息网站(页),使其成为学校最重要的体育信息宣传和德育阵地。根据体育学院的德育队伍大多有着丰富体育经历的优势,通过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使其成为学生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4.4 体育实践——体育德育资源开发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首先,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以体育社团为载体,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多年始终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把校风、干部作风、教风、学风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风气。学校以每年一届的“体育文化艺术节”为龙头,并通过“武术文化节”把公民道德教育与体育道德、“武德”教育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各种实践活动中。

其次,以体育学科教育渗透为基础,把学生的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无论从时间、空间、容量上看都是最大、最广泛的教育途径。不仅教材本身和教学组织过程有所蕴涵的德育内容,教师的表率作用及在言行中所表露出来的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有着比任何语言都巨大的感染力。而且,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育人相比,体育教学育人带有隐蔽性,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学校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督促教务处、督导室进一步改进体育专业课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份量。各教研室也组织力量挖掘各门体育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示范教学。广大专业课教师更是自觉增强了德育意识,切实把德育渗透到各项专业课教学之中去。

摘要:体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体育人文环境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德育的良好载体。本文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对体育德育资源开发与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互动路径选择及模式创新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体育,德育,和谐校园,文化

上一篇:网络内容审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下一篇:保险欺诈的原因与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