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动态管理

2024-05-06

全过程动态管理(精选十篇)

全过程动态管理 篇1

1.1 应收账款的含义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属于企业的债权性资产[1]。应收账款作为债权性资产, 而非实质性资产, 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债权的能否取回, 关键在于对方的资信程度和经营状况。

1.2 应收账款的分类

按照应收账款的内容划分, 可分为应收票据、应收垫付款、应收补贴款、预付款等;按照应收账款形成后能否逾期划分, 分为未到期应收账款和逾期应收账款;按照应收账款的期限性划分, 分为短期应收账款和长期应收账款;按照不同期限内的应收账款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同影响来讲, 应收账款可分为日常性应收账款和资本性应收账款。

1.3 应收账款的利弊分析

应收账款的形成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加销量, 开拓市场;减少库存,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增加竞争力。

应收账款的形成同样具有一定的弊端, 主要体现在:虚增业绩, 增大风险;加速现金流出;延长营业周期[2]。

2 鱼刺图分析法介绍

鱼刺图亦称因果图, 因其形状似鱼刺, 故而得名。该方法源于日本, 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后移植过来用于安全分析, 现已成为事故分析的重要方法。首先确定影响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再以每个主要原因作为分支逐次向下分析, 由次因、再次因, 直到基本原因为止。全面了解造成危险的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 依次用箭头标出, 如图1所示。

3 基于全过程的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基于全过程的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是以时间为主线, 对某项应收账款形成之前、之中和之后三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逐一分析, 运用头脑风暴法和鱼刺图分析法, 辨别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因素, 涵盖企业内部、外部风险因素及显性、潜在的风险因素。

3.1 应收账款形成之前的风险分析

3.1.1 外部风险分析

应收账款形成之前外部分析主要集中在产品市场的考察, 运用SWOT分析法, 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状况。如果产品供小于求, 销路尚好, 客户处于相对被动地位, 企业尽量采用现款销售的方法, 反之, 产品市场较为疲软, 为扩大销售不可避免采取赊销等促销方式, 企业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3.1.2 内部风险分析

产品竞争力不足。企业过于追求利润, 大量生产产品而忽视产品竞争力, 导致大量产品积压, 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很被动, 在销售过程中做出种种让步, 如赊销、延长还款期限、扩大赊销额度等, 不仅在应收账款总量上, 而且在时间上均增加了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风险防范意识差。首先表现在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 失信行为惩罚机制不健全, 其次企业对客户信用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缺乏足够的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 缺乏对还款流程的有效控制等。

考核制度不合理。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往往注重销售的总量, 对销售的质量关注较少, 企业部分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 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 片面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 采用大量赊销方式, 导致应收账款大幅上升。

3.2 应收账款形成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缺乏客户资料档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想在一项交易中获得成功, 不仅要将产品销售出去, 更重要的是将货款收回来。款项能否收回来, 一是看客户的财务状况, 二是看客户的信用状况, 若不能对客户资料有全面了解, 就可能在产品交易中产生一定的风险。

合同订单管理混乱。产品销售流程不规范, 往往导致合同、订单管理无序, 相应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就会出现混乱。倘若出现诉讼等问题, 不但无法收集完整的资料, 还有可能出现各部门互相推诿现象。

没有明确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应收账款作为企业重要的流动资金组成部分, 且自其形成到收回往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 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账龄分析、催收、核销及坏账处理等, 但大多数企业没有明确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

3.3 应收账款形成之后的风险分析

没有定期清查制度。企业在商品转移出企业后, 没有专岗负责对应收账款进行专项管理, 清查每一年度应收账款的增加、回收情况,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针对各项应收账款应当实行的催帐措施, 对发生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清算, 形成帐外债款。

缺少合理的催收程序。多数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缺少严格的债权催收责任制度, 销售人员多重视产品的销售, 而忽视款项的回收, 对应收账款的催收方式也比较单一, 主要通过电话、传真及上门讨债等方法, 效果甚微。

缺乏坏账核销管理制度。企业对长时间无法收回, 已成为坏账、呆账的款项, 年年挂在账上, 不给予及时核销, 降低资金利用率, 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 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4 基于全过程的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

4.1 事前预防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开展风险防范培训, 实行全员风险意识管理, 引导员工积极采取合理方案保障企业有效销售。其次制定有效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销售人员的业绩不止与销售量挂钩, 更要与企业实际销售收入挂钩。

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搜集新老客户经营、财务、负责及信用等相关信息, 建立客户资料档案, 管理客户信用, 进行信用风险分析, 对提出的赊销申请, 应根据事前制定的授权审批制度进行审批。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首先, 确定恰当的信用期间, 由于信用期间的长短对企业有利有弊, 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销售对象确定恰当的信用期间组合, 其次, 采用正确的信用标准评定客户, 以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 此外, 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 以保障企业资金较好收回。

4.2 事中控制

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门联动管理, 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各司其职, 完善销售管理流程, 保障产品销售信息顺畅, 建立高质量的应收账款信息系统, 掌管好合同、订单、销售凭证等各项证据, 以备查阅。

设立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应收账款管理部门的设立, 是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全面管理的部门, 其职责是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定期清查应收账款情况, 催收款制度实施, 坏账准备金的提取及坏账的核销等。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将统计各客户应收账款的金额、时间及变动情况, 提供给企业管理层及相关的销售、市场部门[3]。针对已经产生的欠款, 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应加大催收力度, 特别是对一些信誉较差, 欠款时间长, 金额大的客户, 必要时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明确销售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定不同级别销售人员的赊销审批权限, 各级销售人员只能在相关范围内办理, 超过限额须报上级领导审批, 不能越级审批。同时各级销售人员负责回收经办业务的款项, 加强货款的收回。

4.3 事后监督

启动监控程序。在企业商品发出后, 启动监控程序, 根据不同企业的资信状况, 实施不同的收账策略, 对每一笔交易进行详尽记录, 对每一笔应收账款进行分析, 启动监控程序。

定期清查账款。对所发生的应收账款, 应对定期进行核对清查, 详细记录每笔货款的回收情况、账龄分析, 明确每笔账款的时间、金额、期限及收账措施, 对已成为呆账、坏账的款项, 及时做核销处理, 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账款回收措施。应收账款的回收措施主要有信函通知、电话传真催收、面谈催收及诉讼。应根据客户拖欠货款的主观意识, 确定货款回收措施, 对信誉良好的客户, 可采取妥善友好的回收措施, 对恶意拖欠的客户, 必要时可采用法律诉讼手段。坏账准备制定。无论企业制定多么严格的信用制定, 只要商业信用存在, 就不可避免出现坏账损失, 企业应根据谨慎性原则, 以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大小确定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 建立完备的坏账准备金制定。

售后回款考核机制。建立回款考核机制的目标有两个, 一是作为企业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的证据之一。二是对客户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反馈, 将客户的资料档案不断完善, 为日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应收账款风险转移。应收账款风险的转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企业和客户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二是投保信用险转移风险。三是采取通过无追索权让售方式, 将应收账款售于金融机构, 从而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

5 结 论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持续的工作, 对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安全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文章是基于全过程的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从一个动态和系统的角度, 全面分析应收账款风险因素, 分析的结果并不完善, 并且由于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环境有所不同, 也不能套用于所有企业, 在此只是提供了一种指导思想和分析方法, 以促进企业流动资金的循环运转,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解决企业因应收账款过高而抑制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保障企业经营有序健康发展。

摘要:基于全过程的风险动态管理的思想, 结合企业应收账款工作实际, 运用头脑风暴法和鱼刺图法, 全面分析应收账款形成之前、之中及之后存在及潜在的风险因素, 并对应提出事前预防措施, 事中控制方案和事后监督策略, 以保证企业应收账款的顺利回收, 保障企业资金的良好运转。

关键词:应收账款,鱼刺分析法,风险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旭文.化解应收账款风险的途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 (1) :41-45

[2]刘庆锋.浅议出口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天惠公司案例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 2009

全过程动态管理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全过程动态控制

1.对工程进度进行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必要性

工程建设有三大关键:经济、质量、安全,这三个关键点是相互影响的。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经济,即工程造价。工程问题之所以涉及面广,难度大,就是为了平衡质量安全和造价之间的关系,即用最低的价格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安全功能。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提出了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方法,对如何更好的控制工程的进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是指建设过程中按照已经确定的进度计划对工程的进度定期进行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引起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协助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方案及时调整工程计划,使整个工程的进度有效的提高。

2.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原因

2.1设计问题

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如果设计方案不合理甚至出现设计错误,比如查错规范、图纸绘制错误,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进度产生极大的影响,严重的还可能会对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问题。

2.2安全措施

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养才能保证整个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工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有可能让承建单位无法承担后果,对整个工程的进度也将产生无法估计的影响。

2.3沟通不当

当工程设计出现变更以及图纸出现问题时,如果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反馈,就是工程的沟通出了问题,这可能会导致工程停滞不前。

2.4工程队效率低

选择经验足的施工队也是影响工程进度很关键的因素。

3.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关键点

3.1图纸设计

设计是基础。整个工程的进度是否能够连续均衡的进行,都以设计为依据,和设计息息相关。管理部门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控制设计进度,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要选择具有承担资质的单位对工程进行设计,不应该为了贪图价格的优惠去选择不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只有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才能保证设计质量,避免出现设计的问题。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幸出现图纸的问题,就需要及时与设计单位协调,对图纸加以改正,这也将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产生影响。所以选择一个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很重要。

(2)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设计单位.招投标的方式可以增加各个设计单位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在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的同时降低整个工程的成本。

(3)阶段性的设计成果应由专业人员审批盖章。在设计的过程中,管理单位应当请相关的专家对设计阶段性的抽查审批,加强对设计图纸质量的监督。

3.2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组织流水作业时,应保证施工连续均衡的进行。关键的任务要保证连续施工,也要保持每个不同的施工队能够尽可能的不间断施工,避免窝工对整个项目造价带来影响,其他非关键的任务可以有所间断。影响组织流水的因素主要有:

(1)图纸设计有所变更,具体的施工方案需要时间进行进一步探讨。

(2)部分施工队的进度跟不上。

(3)施工的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变更。

参照以上几点影响因素,有几条建议可供参考:

(1)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就应该进行阶段性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将施工过程尽可能全面的考慮进来,除了关键任务要保持连续且有质量的进行以外,其他施工项目可以安排的稍灵活一些,方便在特殊情况下不影响人员的调动,而且还能保证工期完满的结束。

(2)可以组织各个不同工作队的成员来一起进行探讨,这样可以将组织流水设计的更加详细,还可以避免只有少数人在做决策时候的失误。

3.3施工过程

施工现场的控制是整个工程进度管理中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部分。施工现场不仅仅要讲施工人员管理到位,还包括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的运用。这些因素都将对施工过程产生影响,也将对整个工程的造价产生增大的可能性,所以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控制进度非常的重要,站在现场管理人员的角度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技术要过关,工程质量才能过关。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工程质量的不合格,工期也将受到影响,轻则返工重建,重则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管理人员也将承担很大的后果。所以在选施工队的时候就应该要小心谨慎,选择有经验口碑好的施工队。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如网络进度计划的设计,先进施工机械的采用。而且随着工期的不断进行,还可以在不同的时候采用更加合理的施工方式,这样还可能有助于工期的缩短。

(2)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价格,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节约材料的浪费。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要的材料都要及时到位,采购部门应随时关注材料价格的最新信息,购买性价比高的材料。不仅仅是控制材料价格的因素,材料浪费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应当从现在开始就培养节约意识。而且材料的节约还能够使整个工程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3)施工人员要到位。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随时关注各个单位的施工人员是否到位,工程进行是否连续,各方协调是否合理。总分包之间、建设单位与承包商之间要增强沟通,在施工的过程中遇见问题才能及时反馈,问题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管理部门要随时对工程的进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采取适当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4.结论

以上就是笔者对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进行的浅显的研究。在工程管理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的今天,不断的更新管理水平,更新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全过程动态控制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还是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更多更详尽的方法还有待后辈们的研究。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不仅仅是质量安全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应当将进度管理也放在一个与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做到有效的控制了建筑工程进度,才能从根本上节约建筑工程成本,才能提高企业在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科]

【参考文献】

[1]陈志,李邵春.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动态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2008,02(1):85-88.

全过程动态管理 篇3

关键词:全过程动态控制,建筑工程,进度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来说,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成本、进度以及质量, 这几个目标之间存在互相制约的关系, 然而这三者又都是属于一个体系的, 在管理工作中占有同样的位置。但是, 在我国建筑行业中, 有些单位一般都会对成本、质量引起高度重视, 而往往忽略了进度。因为经过一些工程的时间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 施工的整体水平会在某种程度上大于成本和质量, 这是因为随着施工进度的不断进步, 所产生的问题也会变得尤为突出, 包含外界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周围环境的繁琐性和没有办法控制进度等问题, 工期没有按时竣工还可能会带来其他不能把握的问题, 从而对建筑工程带来不利影响。

1. 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措施和影响因素

由建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可以将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处理、质量事故的调查、安全事故;无法按照施工现场情况对施工机具和劳动力进行及时调配;施工方案不得当、施工进度计划不合理、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劳动力及施工人员水平、经验、资格无法满足施工需要;项目部人员经验和管理水平不足等等几个方面。

2. 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

2.1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评审和计划编制

由于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施工的特点, 因此进度计划要尽可能制定得更加全面。与此同时, 因为工程项目存在特殊的特点, 所以施工企业在对进度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 应当依据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施工单位应当站在施工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角度出发, 从而可以制定出详细的进度计划, 将控制功能加以提高, 依据不同的时间以及资源对进度计划做好相应的制定工作。

(1) 建筑工程进度计划主要内容。第一, 进度控制工作规划。建筑工程实施阶段的进度控制工作需要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而这也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事实进度控制的基础和根据, 能够为管理工作计划中有关进度控制总体部署提供指导。第二, 进度计划。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和控制目标在于保证建筑工程按时完成, 因而整体进度控制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和协调。

(2) 进度计划的评审。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需要加以评价的原因包括:一方面是进度计划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局限, 另一方面是进度计划, 尤其是大型建筑工程的综合进度计划, 工程进度计划在编制完成以后要经过各个过程专业、公司的各个管理层次人员参与的详细评审。

2.2 动态评审和项目实施的控制

(1) 施工单位应当依据季度计划来落实进度管理工作。第一, 做好流水作业, 为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环境, 倘若有特殊要求, 那么可以将其中一部分的作业适当地缩短进度, 进而按照工程计划顺利地开展施工。然而, 有一部分是压缩的作业就需要增加施工进度, 这样就会使整体的施工进度受到影响;第二, 施工单位不管是在哪种天气, 都应当做到连续施工。不同的施工企业在施工中难免会遇到恶劣的天气, 这样会给施工进度带来影响, 特别是处于露天作业的状态下, 在确保施工水平的同时, 还应当确保工程能够如期竣工;第三, 施工单位对设备的配置情况。建筑的施工水平会受到设备带来的影响, 从而决定着施工进程的快慢;第四, 现场对使用材料的供应状况。为了确保施工能够如期的竣工, 相关人员应当事先将施工流程中的构件、材料等方面置办妥善, 确保使用的材料能够满足检查要求;第五, 应当对人员配置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施工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 培养这些员工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制定恰当的劳动计划, 确保不同岗位的人员能够处于充足的状态。

(2) 纠偏。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 应当将全过程动态控制有效地落实到施工中, 这也恰恰是进度计划能否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然而, 施工单位在对项目工程进行施工时, 因为施工进度会受到不同因素所带来的干扰, 这样就会出现工程进度和实际的具体进度情况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性。这时就要求相关人员需要对具体的情况做好检查工作, 倘若制定的方案和实际情况不相同的情况, 那么就要立即查明原因, 并且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 将出现的偏差进行处理, 确保工程进度能够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

(3) 进度计划调整。致使工程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之间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将管理制定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另一种是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发生了改变。所以, 施工单位要对曾经制定的计划加以完善。因为工程项目没有确切的稳定性, 同样进度管理也属于一种动态的状态, 所以施工企业需要对制定的方案以及工程进度之间所出现的差异性进行调整, 做好相应的改善。从上面内容可以看出, 进度控制的改变是随着动态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的, 需要做好完善工作。进度计划的完善还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相关单位应当依据施工的具体状况对其进行改变。

2.3 建筑工程竣工后的进度管理

当工程项目完成以后, 就需要将资料进行归档储存, 与此同时对监督管理工作以及相应的控制进行评价与分析。其中, 评价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进度管理工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进度计划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的评价。这样就能够找到解决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企业可以慢慢掌握经验, 进而提升进度管理的工作水平, 为后期项目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结语

总而言之, 就施工单位来说, 进度管理工作和成本以及质量管理都处于相同的地位。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及措施来提高进度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加快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 对全过程动态控制目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而得到最好的施工效果, 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

参考文献

[1]李君.浅析工程进度管理[J].才智, 2012 (13) :269.

论体制转轨的动态过程论文 篇4

近年来,中国的国有企业严重亏损,债务/资产比高达80%以上,欠银行的坏债越来越多;而国家银行由于本身一直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支持国有企业为其政治任务,相应的不良债权越来越多,自己也进入了亏损的阶段。结果,当“坏债”累积到难以为继的水平时,便出现了“银行惜贷”、“信贷萎缩”、“通货紧缩”的情况,使经济的正常增长受到影响。国企改革、银行体制改革和政府改革虽然叫了多年,但时至今日,仍然困难重重,显然不会在短期内彻底完成。

正因如此,国内外的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对中国改革与增长前景的怀疑不断加重:中国的银行坏债问题比东南亚各国更加严重,中国问题严重的是国有企业,而其他国家无论政府如何保护,还是私人企业,而银行坏债和企业效率低下使东南亚各国陷入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国会不会不久也会陷入危机,使经济陷于萧条、经济增长陷于停顿?中国能否继续通过“渐进式改革”逐步走出当前的困境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些问题似乎成了世界所关注的焦点。

这些问题必须从一些基本经济关系出发系统地加以回答。本文就试图从经济的“体制结构”和“体制风险”的角度,对以上的问题作一些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经济能否持续增长,还取决于许多其他的因素,本文分析的只是“体制”这一个因素的.作用。

一、渐进改革与经济的“体制结构”

1.1 渐进式改革与国有企业地位的改变 “渐进式改革”的特点,不在于其“慢”,而在于最先实行的改革,不是立即取消旧体制,而是在暂不触动旧体制的情况下,先发展“新体制”,然后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逐步改革旧体制。

中国过去,渐进式改革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发展起了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非国有经济”,包括外资合资企业、私人企业、个体劳动、股份公司、合作经济以及合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主要是以社区所有制为特征的乡镇企业)。到,这个非国有经济部门已经创造出7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65%的GDP,95%以上的新增长就业和80%的经济增长(见表1)。

而这就意味着,无论国有企业无效率的问题多么严重,尽管它仍占用着70%以上的银行信贷资源,但在工业总产值中它的贡献率已不足30%,对GDP的贡献率不到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20%。也就是说,国有部门问题再严重,它从统计上说只关系到20-30%的经济收入与经济增长。只要占70-80%的非国有经济仍能增长并越来越发展、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中国经济就仍然能够成长。

这里的第一个政策含义就是:要想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必须着眼于发展非国有经济。在这个方面,我们在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对历史遗留下来的产权不明问题的清理、平等竞争与产业准入、金融业非国有机构的发展等许多方面,都还大有文章可作。比如在当前我们若能通过发展非国有银行和银行业的竞争,将金融资源更多地从国有部门转向非国有部门,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就能因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这种因改革带来的增长,是我们当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分析的另一个含义是:要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还能持续增长,不仅要观察国有部门的状态,还要观察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趋势,观察两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1.2 经济的“体制结构”

我们现在就来将一个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经济分为两大部门,国有部门S和非国有部门N;将它们所创造的国民总产值之间的比重,定义为“经济的体制结构”,用J表示。

J0 指的是在任一初始时点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改革初期)经济的体制结构。在中国改革初期,这一指数大约为900%(90 / 10)左右,而现在按工业总产值算约为35%(26/74)(见表1)。最近几年按工业产值计算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一直以每年高于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见图3)。 体制改革的原因是因为旧体制的效率较低而新体制的效率较高。我们假定效率的差别在长期内体现在各部门的增长率的差别上。正因如此,非国有部门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才能不断地加大。定义gs为国有部门的增长率,gn 为非国有部门的增长率,

爱情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篇5

人们通常这样来描述浪漫的爱情:少女有一颗白玉无暇的心,它生来就在等待着另一颗心的呼唤;到了妙龄时期,神秘的事终于发生了。她遇到了本该属于她的"白马王子",两颗心强烈碰撞,使他们坠入了爱河;他们爱得那样狂热,仿佛只有同爱人在一起,天空才如此蔚蓝,仿佛只有爱的魔力,才使阳光如此灿烂;她心中只有一个爱人,别的一切都可抛弃;而他也把爱人奉若神灵,仿佛没有她世界就会失去光亮。

追求浪漫爱情的人,若被某位异性的外表强烈吸引,常觉察不到对方的缺点,从而使爱情的画面完美无缺。而被爱的人,自然受宠若惊,竭力把自己乔装打扮起来,迎合对方的需要。待双方感情发展到如火如荼时,就再也无暇去考察对方的真实面目。像这样受感情摆布和欺骗的事比比皆是。浪漫爱情的"魔力"如此惊人,它可以使实际上根本不般配的男女结为夫妻。当婚后才识庐山真面目时,双方就后悔不已。如果这时采取严肃态度,面对现实,则可抛弃幻想,努力去建设实实在在的婚姻,或许可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如果轻率从事,便会迅即分手,一方或双方都可能再度去追求浪漫的爱情,甚至在随心所欲之中度过飘忽不定的人生。

有些夫妻婚前有长时间的交往,对爱情的责任再三思考过,作出结婚的决定也是很慎重的。尽管如此,他们仍可能遇到婚姻危机。究其原因,可能是对爱情的动态性认识不清,没有应变的思想准备。要知道,两个相爱而结合的男女,即使曾经有过山盟海誓,也无法保证未来不发生挫折。

结婚不可能给爱情打上句号。结婚证书不过是对夫妻关系的法律认可,对爱情的微妙变化并无多大约束力。随着夫妻婚后经历的增加,见识的扩展,交往范围的拓宽,家庭生活及事业前途的变化,双方对于爱情总会有新的需求和更多的期待。

回头看去,从恋爱到结婚那一段感情,未免过于简单、贫乏、陈旧过时,后来理应得到发展充实,以适应心理和环境变化的需要。如果一方或双方忽视了这一动向,不能及时捕捉对方感情基调的变化,就会"琴瑟不调",也无法做到"鸳凤和鸣",甚至造成双方隔膜,使昔日的爱情成为泡影。有的夫妻在婚前小心翼翼地培育爱情的幼苗,惟恐它不能茁壮成长,可是婚后却不再去浇水、施肥,让它夭折。这种教训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少的。

一位漂亮的女士曾倾诉她被丈夫"抛弃"的苦恼。她与丈夫在大学里恋爱了4年,毕业后结了婚。她想他们的爱情是"铁"的,夫妻定能"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工作后,大家都想趁大好年华干一番事业,决定暂不要孩子。这位女士本职工作就很忙,又挤出时间拼命攻读外语。丈夫理解妻子的事业心,但似乎又不能适应这种"各管各"的生活方式。

他曾多次提醒她要照顾他的情绪,可妻子总想考完"托福"再去偿还丈夫的"相思债",过高地估计了丈夫的忍耐心和承受力。结果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会因此而移情别恋。当她突然发现丈夫同单位的一位女士交往密切时,才生了疑心,抱怨丈夫背信弃义,并对他来了个"约法三章":周末不许他出门,平时有事外出要向她"请示汇报"。

半年之后丈夫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囚徒似的"禁闭",索性翻脸,明确表示他已另有新欢。这位妻子仍不相信事态发展会如此严重,提议先分居一段时间,以为丈夫会回心转意。没想到刚一分开,丈夫就投入了"第三者"的怀抱。这位妻子感慨颇深地说:"离婚就像一场醒不过来的恶梦。"可见,由情侣之爱转变为能经受时间和空间考验的夫妻之爱,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变化过程。

全过程动态管理 篇6

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包括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每个阶段对建设项目造价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据统计,投资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占30-75%,施工阶段占5-25%,竣工结算阶段占0-5%。同时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重要的是促进建设、施工、设计等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就是在批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以内,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最终实现竣工决算控制在设定的目标值内。

1 决策阶段科学地编制投资估算

项目决策阶段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而且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因此,做好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

1.1 收集详实、准确的基础资料

要做好项目的投资估算需要很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基础资料主要有: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及大宗材料的采购地等;现有已建的类似工程的经济指标和市场情况等;项目设立地的经济发展前景、周边的环境、同行业的经营情况等资料;国家和地方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1.2 编制投资估算

在投资估算编制中,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设计内容。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这既是编制投资估算工作的关键,也是下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

依据收集的基础资料,同时广泛调研、比较同类项目,认真进行功能分析、多方案筛选,经过充分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后,最终确定最合适的方案,从而计算出切合实际的投资估算额,使工程造价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水平上。

2 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合理地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在市场经济下,要做到设计经济合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推行设计招标和设计方案竞选方式选择设计单位

积极推行建筑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法,进行多家竞投、由专家组评定,遵循科学方法,按照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以及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满足建筑节能和环境等要求,综合评定设计方案的优劣。同时中选方案的投资估算在建设项目的投资范围内。这种方法既有利于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竞争,保证选用的设计方案技术先进、新颖独特、适应性强,又能控制工程造价。

2.2 设计合同采取限额设计指标及奖罚措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重视设计合同的签订条款,在合同中明确限额设计指标。如某小区24-33层住宅设计合同限额设计指标为:预应力管桩工程指标70元/m2,钢筋工程指标地下室200kg/m2、上部75kg/m2,砼折叠厚度指标地下室1.3m3/m2、上部0.42m3/m2,同时增加了设计变更的费用额度限制条款及限额设计的奖罚条款等,该工程目前已经竣工,工程造价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2.3 对设计进行全过程跟踪,优化设计

为使设计图纸满足适用、经济、美观和可施工性的要求,尽量避免在施工中发生设计变更,业主应派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对设计进行全过程跟踪,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缺陷。

(1)业主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利用各种指标对总平面图设计、空间平面设计进行分析比较。

(2)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等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造价人员须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对比,反馈造价信息。能动地影响设计,优化设计,以保证有效地控制投资。

(3)对内外装饰有特别要求的建筑项目,在做建筑设计时就要着手二次装饰的设计,这将有利于建筑设计与二次装饰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也有利于项目的水、电、暖通、电讯、建筑智能化等设计,有利于控制工程变更。如:精装小户型工程、酒店工程等。

(4)施工图在招投标前,必须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业主的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尽量在施工中不变更。

2.4 合理编制和分解设计概算,编制精确的施工图预算

(1)在设计阶段应要求设计单位努力将概算控制在拟定的投资估算内。

(2)在编制过程中将设计概算的投资额和工程量进行分解,先分解到各个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通过层层分解,实现对设计标准、工程数量、概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如:某小区18-25层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16.2万m2,外墙保温工程采用加气砼砌块保温层,平米指标为77元/m2,造价高且质量不易控制,设计单位根据业主的意见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外墙保温工程改为采用EPS保温板,平米指标为59元/m2,共节约了292万元投资额。

(3)在工程招投标前应根据施工图编制精确的施工图预算。

3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合理确定合同价与结算价

施工图预算是工程承包合同价的控制目标,承包合同价是分阶段结算价或竣工结算价的控制目标。要做好这一工作,关键要做好下面几个阶段的工作:

3.1 招标投标阶段

通过招标投标形式选择好的施工队伍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实行招标发包,按照公开、公正、诚信、平等竞争的原则,实行专家评标的办法,以合理的低价中标,并根据企业的业绩、信誉、资质、管理水平等因素,择优选定施工队伍。实践证明,通过招投标择优选定施工队伍,使业主与施工队伍在工程造价的管理目标上趋向一致,缩短了工期、提高了质量、降低了造价。

3.2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变成具有使用价值的实体的过程,也是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原始依据的过程。

(1)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是施工队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合同管理贯穿工程实施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合同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施工队伍全面地、有秩序地完成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它是承包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合同应明确承包范围、承包方式、工期、质量要求、付款方式、结算方式、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方违约条款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程序及计价的标准。同时应正确预测施工中可能引起索赔的因素,尽量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

在合同签订后,在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合同、补充合同协议和经常性的工地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等作为合同的一种延伸和解释,必须完整保存,同时建立技术档案,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积极主动措施。

(2)加强对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对施工方案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对比评价,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质量、工期、造价三项指标比较,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加强设计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在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监督的同时,重视节约投资。

(4)加强材料、设备采购供应管理

在工程造价中,材料、设备费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建筑材料、设备的性能质量及材料设备的供应、管理不仅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因此,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实行科学管理将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①首先对建筑材料的货源、质量、价格建立一个能及时反馈、灵通可靠的信息网。

②提前做好材料计划,掌握市场行情,并按施工图纸和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采购计划,争取在材料价格波动的低谷时,购进材料、设备。

③综合考虑材料的采购、运输、损耗、保管费用,就地就近采购、严格进行材料、设备管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④对于差价大的大宗材料或价值大的设备尽量采用甲供,业主直接与厂家订货,若由施工队伍采购,应经业主看样定货认定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又节省了造价。如:电梯、入户防盗门、防水卷材等。

⑤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在施工前,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及时变更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中图纸变更。对确系需要变更的,变更前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且应尽量在该分项工程施工之前决定,避免发生返工而增加费用。

⑥加强现场经济签证工作的管理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签证,这是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工程造价动态调整,是对已签订合同的弥补。一旦有签证发生,工程师必须根据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核,严格各级签字审核制度,做到签证及时准确,同时正确把握签证的计价原则,严格按合同约定计价。

⑦严格控制工程付款

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支付工程款,对于超合同范围和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不予付款,同时应及时扣回各种应付款项,避免工程款超付现象发生。

⑧对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所发生的工程造价增减及时审核,分阶段进行结算,做好造价动态管理。

4 竣工验收阶段认真做好竣工结算价的审核工作

工程竣工结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程序,合理的结算能正确反映工程实际造价,也关系到业主与施工队伍的切身利益,必须要高度重视。

4.1 熟悉全部结算资料

(1)结算资料包括合同条款、招标投标文件、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布的计算规则调价规定、材料信息价、竣工图纸、标准规范、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熟悉结算资料并审核其有效性。

(2)将各类工程费用进行归集和整理,这对于工程竣工结算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工程量审核

依据合同条款认真审查所报工程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工程变更、现场签证所要求的工程量一致,超出图纸等要求的工程量不予认可。

4.3 单价审核

加强对工程定额的理解,造价审核人员应对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十分熟悉,防止施工队伍将一项定额子目的内容拆成多项计算或将同一分项工程多次分别混入其他工程进行结算的情况。

4.4 税费审核

应注意合同约定税费所包含的工程范围,并严格按合同约定的费率计取各类税费。

总之,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审核人员应坚持以合同为依据,熟悉计算规则和政策法规,把握签证的合理性,严格把好审核关。

5 建设项目后评估阶段

后评估作为对整个建设项目的一次综合性评价,也是对该项目工程造价的总结,总结在整个项目建设期中造价全过程控制的经验与不足之处,找出影响造价管理的因素并加以克服。

6 结语

从以上几方面看出,整个工程造价控制过程是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到深,最后确定工程实际造价的动态管理过程,“四算两价”环环相扣,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这就需要业主对工程造价的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的全过程,管理既要合面又要有侧重点。因此为了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需要各个部门的领导和工程造价、技术人员的综合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在各个建设阶段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较为理想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增强建设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是个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作,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是一个逐步确定、逐步细化、逐步接近项目实际造价的动态管理过程。本文提出通过工程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以期达到预期效益。

关键词:动态管理和控制,投资估算,合同管理,竣工结算

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4月

[2]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投资控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1月

高校实验室设备的动态过程管理 篇7

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和运行水平,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成为高校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探索仪器设备管理规律,加强资产归口管理和制度管理,制定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和构建仪器设备的动态过程管理体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

1 资产清查

全面掌握我校仪器设备的现状,是实现设备动态过程管理的关键。通过学校设备清查,可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转让、借用、损坏、丢失、是否上账等信息情况。通过这些信息,不仅能及时规划和调整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及时对设备进行处理、调整,达到仪器设备动态管理,也有利于控制实验室经费的投量和投向,为设备的合理采购,避免设备重复购置情况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因此,加强仪器设备的动态信息管理,可实现对我校设备信息的利用和控制,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共享和综合利用。

2 环节控制

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由多个环节相互结合,可分为申请与论证、购置、验收入库、报废等。

2.1 申请与论证

仪器设备购置前要进行立项,要依据学校发展和学院发展规划以及学科建设和重点实验室需要,依据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实际要求,对仪器设备采购进行科学合理论证,保障经费的利用效益,避免重复购置和防止设备闲置。申请购置设备由使用单位负责人主管,使用人具体落实各项申请工作。本着谁使用谁申请,使用人全程参与的原则,使用人需做好设备申请阶段的前期调研,确定符合使用要求设备的规格、型号并提出相应预期绩效、具体使用情况预期,避免利用率过低现象发生,使用人依据论证报告要求做好论证前的工作是保证设备使用效益的出发点。论证实施阶段由学校相关部门组织院、系、部及熟悉该类仪器设备的专家组成论证小组对项目设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严格地项目论证和审核。

2.2 购置

采购是对设备购置申请的落实执行,通过引入价格、质量、服务竞争,为仪器设备的后续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学校已建立了规范的采购工作程序,实现了管理制度化、程序规范化。依据设备申请的类型,确定具体的采购方式,如政府采购、学校采购、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比价、询价等采购方式。专项设备购置由国资办、财务处、纪检审等相关部门共同监督指导,用户在设备性能方面加以确定。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坚持“性价比,售后服务”的原则,坚持“产品性能、功能用途”指标、从性能、价格、信誉、售后服务及供货保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择优选择供应厂商。

2.3 验收入账

验收工作是保证设备质量的关键环节,验收工作要规范明确。设备到货后,使用方协同厂家技术人员进行开箱验收,检查核对仪器设备型号、规格是否与合同一致;对照装箱单检查核对各种主附件数量、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所到货物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缺陷等;仪器设备使用负责人组织使用人、设备管理员及有关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进行场地、水电设施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试、运行一周以上,完成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做好记录。准备工作就绪后,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由国资办组织该项设备的采购负责人、厂商或经销商的技术人员,请熟悉该类设备的校内外专家以及使用单位的实验室负责人、设备使用人和设备管理员及有关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计财处、纪检审组成验收小组,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召开验收会,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采购负责人介绍采购情况,厂商或经销商的技术人员介绍公司情况和设备构造、原理、性能和功用等,依据合同、说明书和有关技术标准当场进行所有性能指标测试和功能用途展示,同时熟悉该类设备的校内外专家询问使用、保养、维修、售后服务等问题,最后验收小组形成验收结论等。验收过程中,使用单位设备管理员在验收组负责人的指导下认真如实填写验收报告的各项内容,验收组成员签字。验收流程如图1所示:

抓好仪器设备的验收环节,使设备能尽快应用于教学科研,为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入账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一环,仪器设备纳入国有资产管理渠道,需要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价值和类型进行入账。入账时,要把该设备的名称、型号、厂家等相关内容填写清楚,为后期管理打好基础。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需严把入账关。入账流程如图2所示:

2.4 报废

仪器设备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不宜继续使用,可做报废处理。设备报废由国资办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我校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具体的报废制度。首先由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提交报废申请,国资办做好报废设备的鉴定审批工作。对因超过使用年限不宜继续使用,因技术落后不能满足现有要求,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使用的设备予以及时报废。已经通过报废审批的仪器设备由财政局指定相关公司进行处理。报废管理如图3所示:

3 加强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维护贯穿于整台设备使用期,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设备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是仪器设备管理的目标。我校建立“校院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建立设备共享平台和有效的开放机制,实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同时我校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团队,管理队伍组成结构合理、专业突出、学历比例平衡、职称稳定。

3.1 保管与使用

仪器设备保管与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利用率,而实验室人员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实验人员尽心做好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创造研究成果,是管理的关键。对于仪器设备的保管,管理人员要加强账目和实物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建立操作规程,借用制度等。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人员要加强日常使用,建立设备使用档案,上机学习机制,设备使用过程中,实验人员完整如实填写使用记录,运行状况,以便充分了解设备的使用状态。

3.2 维修

设备维修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行,要做到及时性和效率性。对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和技术水平测试,可满足设备基本维修的定期保养;供应单位、厂家的技术人员与使用人员的不定期联系,可满足设备软件和硬件疑难故障处理;设备的配件修理与更换由学校维修中心归口管理,最终由使用人员调试完成维修。

加强日常管理,挖掘仪器设备的潜力,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益。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升管理人员思想认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可顺利解决仪器设备在使用、养护、维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

4 结束语

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新形势下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设备管理工作涉及申请、论证、采购、验收、保管、运行、维修、报废环节的具体工作,建立良好的动态过程管理体系,加强仪器设备的全程管理,不仅有利于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善于运用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强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摘要: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高校仪器设备不断增多,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成为高校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阐述了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体系,实现仪器设备的全程可控管理和高效管理。

关键词:高校,仪器设备,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宋波.高校现代仪器设备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3~5

[2]王全喜,倪锋,吕铁军,等.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4:179~183

[3]石映国.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53~254

[4]李跃文.高校仪器设备购置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4:12~13

[5]彭伟利,王增才,张小印.高校实验室设备的全程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62~164

全过程动态管理 篇8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多目标系统, 横向上有多元化项目参与主体各自不同的经营目标, 纵向上, 项目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要素, 由此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多目标体系框架。

要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需要将各相关要素有机地协调、综合调控, 并在各干扰因素频繁出现的过程中, 及时纠偏, 进而实现项目目标。

本文以全过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为例, 浅析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优势和遇到的问题, 以及各种情况下, 该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所发挥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2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服务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 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 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 为业主提供政府报批、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 (竣工验收) 等服务;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一般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多目标系统。项目法人委托工程项目管理单位承担项目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合同支付等目标控制和施工安全、施工环境保护等目标监督职责。构成项目管理目标系统的主要内容。

3 工程建设项目通常遇到的问题

1) 项目全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由于项目任务的承担者 (承包商和业主代表) 不进入项目的前期策划过程和项目的运行过程, 造成项目的前期策划、建设过程和运行3个主要阶段的脱节, 造成管理的不连续性。

2) 参加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建设项目有自己的总体目标与要求, 特别是承包商, 作为工程的具体实施者, 工程的成功依赖其能力、努力、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其一直被放在被动的、被束缚的地位上, 项目的最终效益与其无关。

3) 项目管理职能的割裂。项目的各个职能管理子系统与人员承担着不同的工作, 各自有不同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侧重点, 所以到目前为止, 在项目管理领域大量的研究和开发都定义在某个阶段和某个职能上。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项目实施中过程的障碍、职能之间知识的障碍、信息流通的断裂和信息孤岛现象, 整个建设项目缺少统一的计划和控制系统。由于信息不全、参与者注重局部利益, 常常只能达到局部优化, 无法实现全寿命期的优化。

与此同时, 当前及未来建筑工程项目的下列新特点, 也是全过程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 大型、特大型、复杂、高科技的项目越来越多。 (2) 现代建设项目高科技含量较高, 是研究、开发、建设、运行的结合, 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 特别是施工过程的重要性、难度相对降低, 而项目投资管理、经营管理、资产管理的任务加重, 难度加大。 (3) 建设项目越来越是一个投资行为, 需要全过程的控制, 已经改变过去那种以建设过程为重点, 以建筑工程状况为评价指标的“为建设而建设”的观念。建设过程风险和施工技术的风险相对减小, 而金融风险、市场风险加大, 人们越来越要求对项目进行早期预测和全过程的风险控制。 (4) 人们对建设项目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在现代建设项目中, 从构思、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造, 直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一体性要求增加, 必须将项目全寿命期纳入一个总系统中统一地计划和控制。

4 全过程项目管理的解决方式

4.1 工作关系及基本的组织架构 (见图1)

4.2 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

以施工过程为例, 工程实施的过程中, 各参与的要素, 既是参与主体, 同时也是需要控制的项目要素, 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 均会带来工程成本、进度、质量等多方面目标的变化, 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如图2所示, 通常而言, 业主方的各职能部门 (设计经理、合约经理、项目经理, 及其财务经理等) 会各司其职, 对所负责的要素做必要的调整和控制。

面对众多繁杂的信息, 需要有规划的梳理, 才能针对性地得出项目执行中的偏差, 了解偏差原因, 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纠偏措施和方案, 报送业主审核、决策。后续执行的纠偏过程, 同时也成为后一阶段的信息源。再次循环、跟踪、检查、执行。如图3所示。

5 不同业主的差异化问题及其解决案例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并非一刀切, 而是根据业主的要求来确定。这个过程也主要是以业主的意图、效益、目标为出发点, 维护业主利益。工作的架构及其实际运转的模式也在弹性范围内调整。但其核心仍然是:扎实有效的执行工作要求;及时、准确收集信息;全面系统地分析偏差;综合全面地提供纠偏措施和建议, 确保过程误差在合理和可控的范围内, 并最终实现项目目标。

此管理模式并非新生事物, 已经在国内外有几十年的历史。从笔者的工作经验和体会中, 深切感受到, “平衡”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 需要平衡参与方之间的关系, 业主与设计/监理/施工/设备供应/政府机构, 各个参与主体之间乃至业主内部多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平衡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均衡;平衡项目执行中主要干扰源、次要干扰源均衡等;这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既是控制方法, 更是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这个过程也如同骑单车, 平衡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但平稳的前进也需要可控的平衡。

5.1 全过程项目管理系统中, 需要平衡和协调的因素多, 内容细

A业主为长期从事大型超市经营, 由于项目管理公司与A业主间已经长期合作, 彼此建立了信任的合作关系, 同时也形成了较成熟、完善的项目开发模式, 包括选址标准、内部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供应商资料库、各个阶段的工期要求等。A业主组织架构图如图4。A超市标准化单个超市项目的建筑面积约3.5万m2, 2~3层。从打桩开始到开业, 通常的工期在10~11个月。从结构封顶至开业, 在这4~5个月时间, 也是表1中的约40余家参建方密切配合的阶段。任何一个单位的拖延, 均会对整体项目的工期形成风险和影响。

作为项目管理公司及项目负责人, 在实现上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 无论是工期, 成本, 质量还是其他相关的目标要素, 大体都遵从以下的管理步骤和方式: (1) 客观合理的目标分解, 即将整体目标分阶段、分专业进行细化, 并保证互相衔接和搭配的合理和客观, 既满足要求, 又有可实施性; (2) 定期对比分析, 及时纠偏; (3) 专项任务、目标由专人负责, 并保证团队的合作和互相支持;做到凡事有人管, 互相不扯皮; (4) 定期、客观汇报工作, 且有重点突出需要业主决策的问题, 不回避问题, 不夸大风险。

以超市中的冷库系统进度管理为例, 简要说明项目执行情况。通常在A超市中冷库区域面积约2000m2, 需要参与的供应商有: (1) 土建总包; (2) 机电安装; (3) 冷库地坪系统专业供应商; (4) 冷库设备及保温系统供应商; (5) 防水施工单位; (6) 消防施工单位; (7) 制冰及饮用水供应商; (8) 冷柜供应商; (9) 安保监控。施工周期约80~100d。

为如期顺利实现上述的施工配合, 相关的工作环节主要如下: (1) 各相关施工单位提前召开协调会, 将各单位的独立工期计划在协调会议中共同核对, 并经各方协调确认的工期安排、前序工作配合条件、成品保护等因素作为子项目计划各方签字确认; (2) 同时安排专人 (1人) 对此环节协调跟踪, 避免责任不清、任务不明、跟踪执行不利的情况; (3) 每周将实际进度计划与计划工期情况对比, 误差超过2d则要求相关环节前后的施工单位/供应商协调施工安排; (4) 相关工序的检查、协调。比如, 在防水施工前, 要核对土建施工条件是否完成, 要检查需要楼板开孔的消防水管, 给排水孔口是否均定位并无遗漏;同时更要监督施工单位的成品保护环节, 尤其后续的地坪施工、冷库库板施工等工序, 很容易造成防水层破坏, 且不易发现。否则微小环节不注意会造成工期延误、返工和费用增加。

上述具体要求的有力执行是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但任何一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又随着时间、地点和外界环境的不同也有所变化, 因此即使是熟悉的项目和工序, 也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做好施工前准备、施工中配合, 要全面体现为了整体目标来协调、沟通、平衡以使得问题得以解决。

5.2 业主团队内部组织机构的协调和平衡

A业主的项目管理过程, 侧重外部参与团队的协调和管理, 是基于业主内部的部门之间工作关系相对健全、稳定。但也有些, 甚至大多数业主的情况, 项目沟通和协调的重点和难点, 却更集中在业主团队的内部即部门之间。如S业主, 其参与项目的人员/部门组织如图5所示。显然, 在S业主项目机构中, 彼此之间多为平行工作关系, 各个角色更倾向于组织制衡原则, 过于强调组织制衡和过多的制衡措施会使项目组织结构复杂、程序繁琐, 会产生沟通的障碍, 产出效率却很低, 有许多工作和费用都在组织制衡中消耗掉了, 例如:过多的责任连环造成项目组织责任的不完备、不连续和不统一, 责任落实的困难和争执。项目管理公司会站在为业主整体目标和利益的角度对各个信息、资源、目标值进行对比分析。但毕竟业主不同于职能部门和角色各自的职责范围和权限, 会影响项目的决策和执行。

具体来说, 该公司某大型商业中心项目, 建筑面积50余万m2, 单层建筑面积14×104m2, 幕墙面积约11×104m2, 幕墙工程合同额为1.08亿元, 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图节点深化及施工。幕墙施工单位于2013年5月完成样板区施工, 对于样板区的不同方面的意见分别如下:

1) 境外的建筑方案设计师对样板区提出修改意见, 但调整意见会增加费用约800万元;

2) 设计经理/区域设计经理对费用问题需要协调合约经理;

3) 合约经理认为增加的数额巨大, 超出该子项预算, 公司报批流程复杂, 通常没有充分的、必要合理的解释, 无法获得审批, 且周期不短于30d;

4) 建设副总裁希望能内部协调沟通, 寻找折中的方案。

几方的意见并不统一, 若业主不尽快给予明确的决定和方向, 会有两方面主要的影响: (1) 幕墙单位工期及其费用索赔, 幕墙外立面施工单位现场100多人处于施工暂停状态, 仅仅人工费用就超过3万元/d;且工期因素不可控; (2) 相关机电、消防等施工单位的工期及费用索赔, 因为外墙不能封闭, 各内部机电设备安装等工作无法全面展开, 所拖延的工期和施工费用的增加不仅仅是幕墙工程, 而是后续各个施工面的工作。作为项目管理公司, 我们客观汇报相关的影响, 并将估算此工作延期一个月的费用损失等因素也一并汇报业主集团总部, 经集团总裁授权并要求, 项目管理公司协调建筑设计师、业主设计经理、施工单位确定可行方案, 不希望增加合同成本。经管理公司与幕墙施工单位协商, 拟定如下的执行建议报业主批复后执行: (1) 将境外建筑设计师的意见局部纳入图纸优化的因素, 增加费用很多的要求不予全部考虑; (2) 优化的图纸需要质量、安全达标; (3) 施工图需要取得设计院的认可; (4) 之前拖延约一个月的施工单位费用成本增加可以通过施工单位对图纸节点进行优化的方式平衡费用; (5) 保证将延后的工期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完成, 从而满足质量、工期、费用的要求。

5.3 案例小结

两案例均显示, 在图3中的第二个环节是项目有效执行的核心, 即项目管理公司通过信息对比、信息分析, 发现偏差, 并预估产生的 (工期、费用) 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纠偏措施/方案, 体现在项目各个阶段, 尤其体现在专业交叉相互相应的过程中。同时, 也是因为管理公司的角色和职责要求, 使得其能淡化业主部门之间的单一目标状况, 而从整体权衡利弊, 进行统筹协调和管理。

6 结语

概述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的同时, 结合两个业主公司的案例, 既能体现项目管理公司发挥的有效作用, 也客观坦诚地面对项目管理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现实因素的约束。但仍然可以看出, 项目管理公司在此过程中以项目利益和目标为出发点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以及对改进业主内部工作流程及其责权关系积累的经验和努力。并认为:从客观、全面的角度来对待项目管理公司在全过程的建设进展中发挥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同时也有针对性地认识具体项目中该管理方式有待改进和提供的环节;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业主、适合项目的管理模式, 以实现质量、进度、成本的平衡, 业主目标与参建方目标的平衡, 分包模式与项目特点的平衡, 业主公司内部组织架构的整体平衡, 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的平衡等, 并取得项目目标的实现和利益的最大化。

摘要:论述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实施中对目标的控制和管理, 概述了项目各目标、要素的动态平衡是项目得以完成, 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多目标,动态过程,平衡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李义华.资源约束条件下工期-质量-成本综合均衡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6) :101-105.

全过程动态管理 篇9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深刻地影响着医院信息化发展进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有用的决策信息,做出正确及时的管理决策[1]。从医院管理运营的角度看,现代医院管理决策分为3个层面,即业务分析决策、一般管理决策和核心决策。简单说就是医务人员业务决策、职能部门管理决策、领导层决策,3个决策层次依次递进,环环相扣,层层升级。

一般管理决策属于中层决策,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需要多视角地统计、对比数据信息,结合管理指标对一些规范性、时效性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从而起到对上反映、对下监管的作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一般管理决策比较容易实现,其数据规范性较强,是医院整体运营状况的多视角反映。一般管理决策对数据的再组织与规范都有章可循,不受管理者的意志影响,也不因医院的自身条件因素的制约而改变,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任务。一般管理决策通过确立主题要求、创建数据模型、创建数据仓库、创建指标体系、抽取源数据和结果呈现分析等过程实现。

1 系统要求

合理用药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部门对医生开具处方规范药品使用的一项管理要求,特别是抗菌素类药品的应用受到普遍关注。加强对药品使用环节的管理,通过决策系统实现医院抗菌用药动态监测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手段。采用药物利用指标,建立合理用药动态监测分析,通过直观反映一般管理决策对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动态监测,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干预,可实现对医院非常态化用药现象的及时发现、提示、预警、纠错和规范,防范大处方等问题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及诊疗水平[2,3]。

2 实现过程

2.1 创建数据模型

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必须对每个医生、科室病区乃至全院的药品处方情况按照月、季、年时间段回顾,对每个药品品种及品规使用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个品种及品规的药品适应病种范围有所了解,对药品在患者费用支出中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医院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时间—医院(科室、医生)—处方—药品类—药品数(药品金额)。

(2)药品类—药品—医院(科室、医生)—时间—处方—药物指标。

(3)疾病—药品种类—药品金额—各类指标。

2.2 创建数据仓库

根据现有患者的医疗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知识库,分析患者的疾病特征、用药特征,根据患者的病症信息进行分类,从而找出针对该类疾病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通过对医生的处方进行对比,分析患有某类疾病的患者的处方数据,找出处方数据中各项之间的关联。

2.2.1 从HIS中创建格式数据

处方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处方编码、录入时间、药品编码和名称、规格、用药剂量、单价、药费类别,对于门诊患者包括门诊号、门诊科室、门诊诊断,对住院患者包括患者住院号、入院时间、住院科室、临床诊断;药品信息:包括药品编码、通用名、商品名、药理分类、剂型规格、单价、生产厂家等;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ID、性别、出生地、出生时间、职业、工作单位、军人、医保状态、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临床诊断、手术情况等。

2.2.2 创建非格式数据

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分级信息(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及相应分类药品目录。

2.2.3 确立边界条件

有关规定的体系指标信息包括限定日剂量、月消耗某药品量、药物利用指数,每处方以限定日剂量为单位的用药天数、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处方药物符合医保目录的比率、用于治疗的单种药物平均使用天数、医生使用抗菌药物通用名处方的比率、用药日剂量DDD指标、药物利用指数(DUI)指标等。门急诊用药缺乏处方用药天数信息,无法计算DUI,只能通过计算每张处方的用药天数考察其用药剂量的合理性。

2.3 创建指标体系

抗菌用药动态监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限定日剂量(DDD)、月消耗某药品量/DDD值、药物利用指数(DUI,其值为DDDs/总用药天数、DDDs/处方数,含义为每张处方以限定日剂量为单位的用药天数)、医生使用抗菌药物通用名处方的百分率、手术患者为预防感染接受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及为预防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处方中抗菌药物符合医保目录的百分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的抗菌药物平均品种数及平均费用、全部抗菌药中针剂所占比率、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用于治疗的单种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天数、抗菌药物的费用占医院总药费的百分率。

2.4 抽取源数据

以临床抗生素用药的动态监测指标体系为标杆,从已创建的数据仓库中分别筛选门急诊处方信息、病区用药信息、药品基本信息和其他信息库信息等[5]。

(1)门急诊处方信息:包括门诊号、患者性别和年龄、处方编码、录入时间、药品编码和名称、规格、用药剂量、单价、药费类别、用法(每次用药量、每日用药次数)、临床诊断等。

(2)病区用药信息:包括患者住院号、患者性别和年龄、入院时间、住院科室、临床诊断、处方医生、发药时间、药品编码和名称、用药单位和数量、用药单价金额、用法(每次用药量、每日用药次数)等。

(3)药品基本信息:包括药品编码、通用名、商品名、药理分类、剂型规格、单价、生产厂家等。

(4)其他信息库:为适应合理用药分析的需要,研究人员需补建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分级信息库。

2.5 结果呈现分析

主要依据合理用药调研的国际指标进行,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用量分析、科室用药分析、医生用药分析等[6]。

2.5.1 抗菌药物用量分析

(1)用药金额排序。同时对每种药品进行DDDs和DUI分析,为用药的合理性评价提供初步的依据。

(2)特定药品用药分析。详细地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在科室的具体医嘱/处方数量、用药金额、DDDs和DUI值等,为监管提供更为充分的参考依据。

2.5.2 科室用药分析

(1)抗菌药物用量排序。依据不同药物在临床上的具体使用情况,对各科室的抗菌药用药金额、平均医嘱/处方金额等进行汇总排序。

(2)科室分级用量分析。根据相关规定的具体要求,将各临床科室的抗菌用药按非限制性、限制性和特殊使用的分级原则进行分类统计,以达到了解科室合理选用抗菌药的目的。

(3)疾病抗菌用药分析。针对不同的诊断疾病,分析有关科室的抗菌用药品种(分级)、医嘱次数、DDDs、DUI和用药金额等因素。

2.5.3 医生用药分析

(1)抗菌药物用量排序。汇总各个医生的用药金额、平均处方金额、处方数等具体数据,并进行排序。

(2)用药分级明细查询。详细分析单个医生的临床抗菌用药明细,例如抗菌用药的品种、平均处方用量、DDDs/处方、平均处方金额等。

3 结语

结果呈现分析是一般管理决策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之前的5步全是为呈现最终的动态监测结果而服务。通过以上6个过程对临床抗生素用药实现动态监测,可及时调整管理决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及诊疗水平,实现决策支持系统对一般管理决策的支持,帮助医院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提升医院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质量,为医院决策者在制定更高层次的核心决策,即医院发展规划和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及诊疗水平,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方法:以临床合理用药的动态监测为例,直观反映一般管理决策对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动态监测过程。结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论: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动态监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及诊疗水平,提升医院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决策支持系统,一般管理决策,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谢榕.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框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4):27-30.

[2]蔡芸,王睿.信息及决策支持系统在合理用药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06,17(18):1424.

[3]赵志升,李静,叶云龙.面向药品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仓库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51-53.

[4]王炳胜,刘爱兵,石德光,等.合理用药诊疗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与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8):778-779.

[5]邓艺,彭柳芬.临床用药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J].医学信息,2007,20(10):1 746-1 750.

全过程动态管理 篇10

关键词:重视细节;动态生成;共同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28-0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知道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重视细节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之一)一书指出“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关注教学的细节,注重过程的动态生成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实施的《调查方案的设计》案例,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确定活动主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来学校上学,老师想了解一下我们的午餐问题怎么解决?谁在托管吃饭?谁自己买着吃?谁中午回家吃饭?(边问边记)

指一生问:昨天午餐吃什么?

(这个同学的午餐营养均衡,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小结:同学们,刚才老师的这个小调查就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调查方案的设计》。出示课题,齐读。

过渡: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老师做的小调查。

引导学生:老师做的这个小调查是针对哪方面的?(我们可以把它确立为调查主题)

知道这样做的目的吗?(了解同学们的午餐情况,重视合理饮食,保证身体健康,我们把它作为调查目标。)

老师从哪些方面了解大家的午餐情况的?(午餐地点、午餐内容)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调查内容。

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查的?(提问)这就是调查方法。

老师调查的结果呢?

小结: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板书:调查方案)

老师这有一个调查方案,(出示范例)

调查主题我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调查目标了解我班同学上网情况并引导他们健康上网,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调查对象黄浦江路小学四年级一班

调查时间2010年3月

人员分工组长记录拍照

调查准备调查表笔

调查方法访谈

容上网人数:( ) 占班级人数%( )

人数占上网人数%

平均一天上网2小时以上

平均一天上网1—2小时

平均一天上网1小时以内

查资料

游戏

聊天

上网

地点

在家里

网吧

其它地方

上网

时间

双休日

放学回家

其它时间

调查结果

这是一份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表格内容,看看调查方案由几部分组成?(老师根据回答板书:主题、目标、对象、方法、内容、结果)

我们再来看这张表格,小组讨论一下:做这个调查方案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直接说)

引导学生分析:主题要范围小(我们班),贴近生活(上网情况)。

调查目标明确:了解我班同学上网情况并引导他们健康上网,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针对这些目标,在设计调查内容时,从上网时间、上网内容、上网地点这些方面来考虑。

这次调查老师采取了访谈的方式,其实调查方式有很多种,你知道还有哪些方式?(上网、短信、电话、参观……)

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调查方案的设计,以后我们可以按照刚才的方法去设计调查方案,选择合适的调查主题、恰当的调查方法进行社会调查。

二、开展小组讨论,制订活动方案

通过分组讨论确定活动的方案,小组在汇报方案时,其他小组进行质疑和完善。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不能只是“好!”“很好!”要有内容上的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范围小(我们班)贴近生活、内容明确(课外阅读情况)

教师引导大致为:了解班级同学课外阅读情况,引导同学们多看好书,提高班级同学的阅读、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从看书的时间、喜欢看的书的类型、是否有写读后感、对写作是否有利等方面去考虑。

最后,要求每个小组课后对本组的方案进行完善,完善后展开实施并及时与老师联系。(学生们跃跃欲试,非常兴奋。)

三、分组调查活动,实施活动方案(略)

四、整理活动资料,课堂交流讨论

实施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整理,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小组合作展示调查过程拍到的照片,一人播放,一人讲解,其他同学对他们调查的过程有疑义的地方进行提问,小组人员进行答辩,师生共同讨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同学们调查的结果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我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思考,针对问题向我班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

上一篇:文化艺术人才工作下一篇:快速识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