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管理工程造价论文

2022-04-18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相较于传统的造价控制管理方式更加有效,更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更能提升建筑企业的投资效益。本文将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内容和意义,立足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动态管理工程造价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态管理工程造价论文 篇1:

探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

摘 要:本文以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为基础,首先对其管理原则和意义进行分析,然后对管理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成本管理措施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成本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控制措施;造价动态管理;建筑工程

1 对建筑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1.1 责权对应原则

在对建筑成本进行管理过程中,会涉及采购以及会計等方面,因此通过对成本进行管理可以使建筑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而为了使管理任务进一步明确,施工单位应以责权对应原则为基础,将责任和权利具体到个人。

1.2 经济原则

在实施造价管理时,施工单位应以经济性原则为基础,对建设项目物料和技术进行管理,使管理效果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2 对建筑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管理的主要意义

2.1 动态管理的主要内容

造价管理水平会对建设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对传统建筑项目实施造价控制时,所采用的方法通常为静态控制法,由于该种方法综合性和系统性相对较低,因此其管理和控制效果都不尽人意。通过动态管理,可以使静态成本控制的缺陷得到有效的缓解。通常情况下,有效成本管理和动态管理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对工程实施管控。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项目大小和数量进行实施控制,避免出现无效建设活动,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应对建设活动内容进行选择,使项目成本进一步降低。第二,对资源进行合理控制。物流成本和物流管理是项目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资源分配更加优化,施工单位应对项目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目的。

2.2 动态管理的主要意义

在进行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需要对专业人员、政策和技术进行整合。通过对项目成本实施动态管理,不但可以对项目投资和成本进行控制,还可以使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可推动市场良性竞争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实施造价管理和动态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及时了解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对建设成本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波动幅度的目的。除此之外,通过动态管理,还可以对建筑工期、建筑成本等内容进行调整,使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3 造价动态管理过程中的不足

(1)缺乏动态管理意识。当前,大部分建筑项目在对造价进行控制和管理时,不具备长远性,这主要是因为,在实施造价管理时,施工人员没有对管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导致成本超过计划,使企业和业务发展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实时工程造价管理时,只注重预算,不注重过程,导致管理缺乏动态性,使管理效益受到影响。

(2)造价管理人员信息交流不畅通。在对工程造价实施管理时,为了使建筑成本管理科学性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应以标准为基础进行管理,但是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导致各参与公司的造价管理人员无法对数据进行实时分享,使管理准确性受到影响。

(3)忽视了投资决策的重要性。在实施建设过程中,投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建设的经济性与决策准确性之间息息相关。但是,在实际施工之前,管理者往往忽视了投资决策,导致其决策准确性不符合要求,传统的以静态为主的造价形式,往往会出现实际成本高于预算成本的现象,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4)各造价管理阶段之间严重脱节。在对建筑项目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通常可以分为最终价格、结算价格、合同价格、施工图预算、设计预算以及投资预算几个阶段。各阶段之间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因此在实施造价管理时,应以这几个阶段为依据,严格实施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各阶段之间严重脱节,导致造价科学性受到影响。

4 对造价实施动态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提高对造价动态管理的重视度

在实施建设过程中,由于发展壁垒的存在,导致我国大多数建筑公司所采用的管理方法都较为落后,缺乏先进技术的指导,因此为了使企业对造价动态管理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应对动态管理概念进行积极宣传,提高企业对动态成本管理的认识,做到与时俱进。若企业对动态管理认识不足,会使其管理效益受到影响,进而使公司利益受到影响,制约建筑企业的发展。不利于建筑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建筑公司应对自身造价管理进行改进,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培训和管理,使其了解企业利益和动态管理的主要含义;第二,对动态成本控制方式进行设计,并积极对员工实施培训,使各施工人员明确管理进度和有效性;第三,国家应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使企业造价动态管理有法可依,使企业进一步发展。

4.2 对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制定

建筑企业应对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合理制定,使动态成本控制和管理更加规范,与此同时,在对特定项目实施成本管理时,建筑企业还应对动态概念和思想进行总结,使其有效整合。为了使造价动态管理的进度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企业应以项目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其实施动态成本管理,并对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合理的制定,使管理科学性进一步提高,达到提高成本管理有序性和明晰性的目的。除此之外,成本管理人员应对项目性质进行合理分析,对目标成本管理的影响以及准确性进行总结,及时了解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制定措施加以解决。

4.3 对造价动态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

为了使造价动态管理活动更加顺利的完成,施工单位应对造价动态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首先,企业应加强对造价动态管理的认识,对操作流程进行开发,使实施准则和工作内容更加明确,使造价动态管理的有序性进一步提高;其次,企业应对造价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技能和知识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造价人员还应对统计知识和建筑技术进行灵活应用,以市场价格波动规律为基础,对项目造价动态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最后,在对造价进行管理时,为了对紧急情况和各项事务进行有效处理,造价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灵活性,使管理系统适应性进一步提高。

4.4 对总成本进行动态控制

在对建组项目进行动态成本控制过程中,企业应对总成本实施动态控制,主要控制和管理方法为:第一,对决策阶段进行控制。在实施决策之前,施工单位应对动态成本控制进行及时分析和审查,并对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使投资回报率估算更加准确,并以此为基础,对长期投资方案进行编写;第二,对设计阶段进行控制。在此过程中,造价人员应对投资成本进行评估,并对设计计划进行控制,使设计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第三,对建设阶段进行控制。企业应对现场施工条件和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并对动态成本控制方案进行制定,使其符合预算要求。

4.5 对竣工验收阶段进行控制和管理

在对施工完成之后,企业应实施结算。在此过程中,企业应以验证要求为基础,对项目的总体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并对竣工报告进行合理的编写,使其符合成本管理的审查要求,若存在变更,造价管理人员则应先对变更进行分析,明确其变更理由和内容,并对其进行建档记录,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其进行核查和控制,使成本动态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项目实施造价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以经济角度为出发点,对施工前后的资源成本和人力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对建设项目成本加以控制,使项目利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应以技术角度为基础,对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并对设计变更内容进行记录,达到动态管理的目的。除此之外,企业应以工期和数量为基础,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优化,使其符合成本控制要求,提高项目造价动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媛晖.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20(10):240-241.

[2]陈君.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的分析[J].居舍,2019(25):127.

作者:倪丹

动态管理工程造价论文 篇2: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相较于传统的造价控制管理方式更加有效,更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更能提升建筑企业的投资效益。本文将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内容和意义,立足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有效控制措施

引言

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重要部分。建筑企业造价成本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地理环境、市场经济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固定的造价管理不足以解决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可以提升造价的准确性和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内容

首先,在招投标阶段开展造价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要重视对标书的编制,从编制开始就要有造价成本意识,将成本、利润等内容都考虑进去,编制合格的标书。企业在得到标书后,要对标书中的内容一一阅读,明确建筑企业的责任和价格,对于标书中没有解释清楚的部分要做好记录,便于在招标会上提出问题。对招标单位而言要对与施工材料有关的各项费用、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施工设计图纸等内容要十分熟悉,便于在招投标过程中进行议价。其次,在施工期间开展造价管理。实际施工期间对造价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在设计过程中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对方案实施的监管力度,从而有效控制施工期间的造价管理。最后,在项目竣工阶段开展造价管理。在最后的项目阶段环节,要对各类费用支出、费用差价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对于变更的内容还要进行现场取证,完成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2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意义

首先,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过程,成本控制管理会涉及到整个施工环节,如在设计环节中虽然不会使用较多的资金,但是设计方案关系到随后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安排,而动态管理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费用支出,可以减少医院浪费,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其次,可以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指标。建筑生产过程中从品质、进度到经济性等涉及到工程建设指标,这也是工程管理的目的所在。造价控制管理模式是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也就和建筑工程的各项指标相关联,因此,通过对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可以在降低成本费用的基础上,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按照优化后的施工管理方案进行施工还能提升施工安全性,从而使得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能够提升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3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现状

3.1 缺乏全面管理意识

全面的全过程造价动态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对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从而减少建筑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管理人员对缺乏全面管理意识,更不具备去全面造价管理的技能,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目标。特别是对施工阶段以外的环节更是缺乏造价管理意识,对其他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只重视施工环节的造价管理会导致实际成本和预算之间的差距较大,影响全面造价管理目标的实现,也会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影响。

3.2 造价人员素养不足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是一项对专业技能要求高、涉及内容较多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因此,也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造价动态管理技能。而现阶段的造价人员素养不足,难以完全胜任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更难以运用造价动态管理模式有效管理建筑工程造价,造价管理的优势不能发挥,很多管理细则和实际施工要求不相符,不能有效控制资金浪费,从而影响企业的造价管理效率。

4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措施

4.1 设计阶段的造价动态控制

建筑施工都是根据设计方案执行的,设计方案的优劣决定了施工过程的顺利与否。很多管理人员会忽略对设计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但只有设计方案中落实造价动态管理理念,才能作为随后施工过程的有效依据,同时设计环节的造价动态管理也是整个造价动态管理的重要部分。首先,设计人员要根据企业施工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在控制费用的情况下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搭配。其次,管理人员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实现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这一步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方案变更,能够减少因方案变更带来的资源浪费。

4.2 招标阶段动态管理控制措施

招标阶段中造价动态管理主要是提升招标文件的质量,也就是重视标书的编制工作。在编制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若是清单内容短缺或不清晰会直接影响招投标工作的开展,从而使得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不到位。因此,在标书编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结合行业的相关标准或要求,全面收集工程信息,并在制定完成之后,加强审核工作避免出现漏洞。通过对标书编制的监管有效降低招投标的风险。

4.3  组织与合同管理措施

在建筑企业充分认识到造价管理的意义之后,为了提升组织管理效能,就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造价动态管理体系,在组织管理体系中要明确工作人员技能和素养的培养计划,通过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来提升施工效率;同时还要根据施工任务设置奖惩制度来激发组织效能,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此外,还要加强合同的审查,在签訂合同之前对合同中出现的问题或表述不清的内容要进行沟通解决,确保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在随后的施工过程中合同中对建筑工程的要求标准就是施工管理的标准。

4.4 施工进程中的造价动态管理

施工阶段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部分,对这一阶段造价的动态管理也尤为重要。施工阶段遇到的不确定因素会更多,若是管理不到位极容易出现工程费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的现象。因此,施工前加强对施工设计方案的审查就十分重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审查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并对有问题的部分进行修改。在施工过程中,要落实工程任务责任制,将工程任务细分化,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管理,各个施工小组之间要做好协调配合,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管,一是按照方案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从购买源头上控制成本;二是在材料购买之后要按照相关要求合理存储和使用,避免材料的浪费,从而降低材料成本。

4.5 竣工阶段造价管控

竣工阶段的造价管控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方案的审查,查看施工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是否有出现违规操作或使用不合理的部分,并分析建筑施工实际花费和设计方案之间的差异,发现建筑企业在中在造价动态管理中的不足,通过优化改正,提升管理效率。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相关管理人员要通过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招标阶段、组织与合同管理方面、施工阶段以及最后竣工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对建筑工程资金使用进行严格把控,促进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杰.工程造价工作中的动态管理控制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10):27-28.

[2]刁敏.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方法[J].四川建材,2020,46(09):212+214.

[3]邓子青.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04):71-72.

[4]董春盈.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0):20-21.

[5]黄倩.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1(34):31-32.

作者:陈瑜

动态管理工程造价论文 篇3:

初探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

【摘要】社会发展进步会衍生出新的行业环境,建筑行业成本管控也是越来越趋于市场化方向发展,为了保持建筑企业在行业中地位,应不断加强对施工环节的成本造价控制,做好资金流向管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是保证项目顺利进展的前提,也是工程竣工结算的后续资源。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应加强建设过程中资金审查力度,做好工程预算编制并控制资金流向,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提高工程预算监管水平,促进施工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章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7.041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大,工程成本也日益增多,加强全过程工程造价审计也愈发重要。所谓全过程造价审计就是指将造价审计融入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之中,从而更好地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做好工程成本的管控工作。

1、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概述

对于建设项目,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对于整个项目的顺利执行至关重要,并且成本经理通常会在执行建设项目之前估算项目的成本。但是,由于建设项目的性质,在实施过程中会导致成本波动的因素很多,例如人工成本的价格波动,机器使用费的价格波动,天气情况、自然灾害和施工方法。材料价格波动和设计变更的存在会使项目的最终成本非常不确定。传统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措施更加注重预算和结算,但是这两个阶段的控制和管理不能完全反映建设项目成本的构成和变化,缺乏实际的适应性。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情况来看,因为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从工程立项到竣工验收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且不同施工建设环节所涉及的造价内容不同,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的整体性指导方案,主要包括施工组织、技术方案以及成本控制等多项内容,科学完善的工程设计方案,能够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基础,因此必须做好工程设计工作,在设计阶段中明确影响造价的因素,从而提高造价管理工作质量。2.技术方案。现代建筑工程对施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采用不同的技术需要消耗的造价成本不同,因此在确定技术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造价管控。3.成本控制方案。因为建筑工程施工所包括的项目较多,在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等方面支出较多,如果不做好施工成本方案编制,会导致成本支出增加,不利于造价控制,所以需要做好成本管控工作。4.施工项目。不同施工项目所产生的成本不同,因此在进行造价控制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项目的单价、工程变更等,从而采用科学的造价控制方案。

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3.1决策阶段

设计人员、施工人员、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在准备阶段做出决策。决策阶段不但要充分收集好物资基础资料,还要收集整理资产评估基础数据。为此,成本控制是决策阶段造价动态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保证成本计划和实际情况尽量协调一致,保证正确地控制每个项目的材料价格,还要将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地点、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做好市场上合作制造商的确定。投资银行可以利用收集后的数据进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预算结果可以支持施工企业开展投资和动态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合理编制预算方案,一方面要保证混凝土、钢材等材料符合市场价格,保证编制信息完整。另一方面,要选用具有专业资质、经验丰富的预算编制人员进行预算编制。

3.2设计阶段

工程建设的设计环节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到的作用是引领性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将会直接决定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所以造价人员必须与设计部门相结合,实际参与设计工作,为设计部门提供经济方案选择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并且,在对各种备选设计方案进行对比时,工作人员应当将工程的成本和效益考虑在内,既要考虑工程质量和功能,也应当考虑其所需耗费的资金数额,使二者达到平衡。针对设计工作的前瞻性,设计前应对工地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判断,从而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方案。

3.3招投标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结束后,就要开始进行项目招投标阶段。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包含勘察、设施、材料、施工等各个方面,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严格筛选投标单位及相关文件,中标单位应当在各个方面综合满足项目需要,中标文件中所包含的各个指标费用不偏离市场实际。最后,还需要拟定合同来为招投标阶段的各项造价控制措施获得法律支持。

3.4施工阶段

首先,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加強对签证及设计变更环节的造价管控,例如,施工前期没有深入勘查现场实际情况,导致施工过程发现施工现场地形地貌不符合施工方案设计,导致既定方案出现设计冲突,或者工程设计人员缺乏足够设计经验,设计过程中只注重视觉审美,而忽略了现场的实用性,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项目方案预期要求,应采购另外一种材质原材料,需要对当初设计方案加以调整,此时会增加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因此要做好相关工作的现场签证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做好材料进场的管控工作,提高该环节造价管理水平。同时,要严格审查设计变更,对于此环节涉及的现金流向问题应做好记录以备调查,努力减少一切不相关费用发生。工程在施工环节,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人员要根据各利益方意见并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法控制资金的流向。

3.5完成链接

按照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的原则,完成环节也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步骤。成本控制过程的控制方式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因此应积极寻求有效控制方法。在完成阶段,开展业务费用结算工作,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审核,以确保最大的科学绩效和准确性。此外,在选择审计机构时,需要全面的管理,从可靠性和专业知识的水平开始,尽可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确保付款资金的真实性。在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后,要做好合同评审,确保项目能够满足合同要求,并做好各种材料的评审与控制,避免影响控制的错误。

4、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保障措施

4.1严格审核工程预结算方案

预结算审核是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的核心。在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的环节中,审核人员应深入落实全方位的工程套用单价金额审查工作。工程造价管理负责人员针对工程预结算的总体规划方案展开审查判断,确保工程项目的造价资源成本得到最优化利用。预结算审核人员则要针对工程套用单价金额进行确认,在套用既定的工程单价金额审查确认标准时,应当运用严格的对比方式来判断工程图纸以及工程套用单价的指标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相符性,充分保证现有的工程单价金额能够达到最优的控制。

4.2创新造价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想得到进一步管控,就要对造价管理的模式进行升级与改良。为提升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要创新内部的工作系统,建设信息化的造价管理管控模式,借助建筑单位的监督职能,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的同时还要对施工设备和材料进行管理,并对收集到的建筑工程各部门的信息和反馈进行分析,利用得出的信息分析结果提高造价的管控质量。对于提供造价管理服务的企业来说,其应购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配合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将信息技术与造价管理工作进行有机融合,为企业在信息方面的工作实现创新性转型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培训和宣传,为企业造价咨询管理业务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4.3构建信息化造价管理平台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要确保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深度落实,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构建信息化造价管理平台。平台建设应改变以财务管理软件为支撑的传统模式,而是以技术应用为导向,构建以BIM技术为支撑的管理平台。利用BIM技术所具有的3D建模、碰撞检查和数据格式统一等方面优势,将造价管理所涉及的方面纳入同一平台。在每一环节出现造价控制与设计目标偏差时,平台都能够及时显示对应信息,为造价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提供指导。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还能强化各部门间的数据对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中人工输入数据造成的信息偏差等问题,更好地提升工程造价精准度。

4.4深化对工程造价管理过程的监督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环节较多,即使在完善的造价管理体系下,也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造价管理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或安全。所以,建筑企业必须加强造价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管理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或阻止其进一步扩大化。对造价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还有助于建筑企业切实掌握实际情况,获取准确且全面的造价管理反馈,从而完成对造价管理的适当调整。比如,在造价管理效率方面,建筑企业可以根据造价管理的时效反馈,取消不必要的管理环节,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另外,监督人员需要严格落实监督职责,详细记录监督内容和结果,形成完整的监管档案,为后续的造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造价管理的监督同样要深入每个造价管理环节,根据每个环节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同时必须对环节之间的衔接做好监督,以确保环节的顺利交接。在不同的建设阶段,监督人员还需要根据建设的动态变化做好动态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效果。

4.5完善全过程造价控制制度

即使是在全过程造价控制体系较为完善,信息化平台应用模式下,受到管理理念影响,在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开展中依然会存在多种形式的人为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还应构建与项目建设相符合的管理制度,确保全过程造价控制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在控制制度中,对于造价管理水平较高,能够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提升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适当奖励,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项目经济效益受损的部门,则应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给予对应的处罚,并做好后续培训工作。

4.6政府需要加强市场投资的引导

要解决新时期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中工程成本与工程成本问题,一要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政府的角色是对建筑工程施工市场进行相关的宏观调控,同时,工程管理团队及实际管理机构的建设人员应提高专业素质,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研究与实施。与此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对其进行监督。通过完善和规范员工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提高企业对行业发展信息的掌握程度,实现施工管理与施工成本合理匹配的预期效果,以先进的科技为桥梁,将施工管理与施工成本联系起来,将经济支出与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施工目标的最大化。要牢固把握工程造价与企业利润关系这一基点,权衡两者的利益。只注重项目的质量而忽视成本预算,企业是无法发展的。如果只把发展企业的利益作为目标,也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所以必须调动各方面企业的积极性。

4.7积极提升企业造价成本控制的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管控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素养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加强造价管理团队的有效建设,明确造价成本管理目标,细化具体的工作分工,对于权责清晰划分,保障造价成本管控工作的合理有序推进。加强人资管理绩效考核,完善相应制度建设,为优秀的造价管理人员创造更多的激励,促进团队整体的专业素养提升。

4.8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造价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设计环节之中,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工程项目更应当将其实用性和经济性考虑在内,工程应当使用清单计价的模式开展招标活动,并依法按照规定设置其招标控制价。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对进度款的支付情况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对款项进行核对与支付,使其适应工程的进度状况,以避免拖欠工程款等情况的发生。

4.9明确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目标和要点

在进行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工程造价的管理目标,对整个工程目前的实际施工情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工程图纸进行充分的审核,将工程的施工清单都详细地列出来,对工程投資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将施工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分配给下面的施工部门和施工人员,引导各施工人员积极配合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投资成本管理的目标,有必要加强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和动态成本管理中,及时发现投资成本差异并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只有实现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才能更有效、及时地实现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韩宗芳.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1):157-158.

[2]岳林.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J].中国市场,2020(31):102+104.

[3]范通明.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探究[J].建筑与预算,2020(10):20-22.

[4]李媛晖.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20(10):240-241.

[5]张宗冰.关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分析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0(20):20-22.

[6]陈亮.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控制研究[J].营销界,2020(42):134-135.

[7]张牧龙,张艳君.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管控分析[J].城市建筑,2020,17(29):177-178.

[8]廖益菲.研究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措施[J].智能城市,2020,6(19):104-105.

[9]张莹莹.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J].财经界,2020(28):57-58.

作者:宋佩冬 高慧

上一篇:消防系统施工技术论文下一篇:桥梁施工安全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