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开放技术

2024-05-04

腹腔开放技术(精选七篇)

腹腔开放技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阑尾炎患儿74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和观察组(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每组各37例。所有患儿在入院时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右下腹部存在明显按压疼痛等症状,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的阑尾炎诊断标准,且符合手术指征[2,3]。对照组患儿中男23例,女14例,患儿年龄3~8岁,平均年龄(5.43±1.20)岁,病程1~5天,平均病程(2.5±1.0)天;观察组患儿中男25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岁,平均年龄(5.97±2.05)岁,病程1~4天,平均病程(3.0±1.0)天。两组的年龄等基线资料对比并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入选患儿均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且均自愿入组,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

1.2方法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手术,详细手术步骤参考相关文献进行[4]。观察组予以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即要求患儿取头低足高体位,全麻后于脐部左旁0.5cm行弧状切口1cm[5],建立人工气腹并维持气压10~12mm Hg,置入腹腔镜后对腹腔详情予以探查;若存在较多腹腔脓液则应首先吸取脓液,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后,沿结肠带定位阑尾,将阑尾头端和尾部固定后,分离组织粘连后将阑尾系膜离断开,并对阑尾残端予以结扎;再将阑尾脱出腹腔,并按照常规手术方法对阑尾进行切除,将阑尾残端消毒后不行包埋;同时将阑尾残端与盲肠置放回腹腔,至创面无出血症状后解除气腹,关闭手术切口。手术后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抗生素、止痛药物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表1。

2.2 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数据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缩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中有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率为2.70%(1/37);对照组中3例切口感染,2例腹腔脓肿,1例肠梗阻,并发症率为16.22%(6/37)。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4,P=0.112)。

3 讨论

考虑到小儿的生理学解剖特征,即小儿阑尾壁很薄且为细长状,分布着丰富的淋巴组织,容易受到纤维性增厚等因素影响而导致阑尾排空不畅引起阻塞,受到细菌入侵时致病,故小儿阑尾炎的发病率高;加上小儿的大网膜发育不良,很容易引发阑尾穿孔而引起阑尾周围脓肿。对小儿阑尾炎予以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虽然说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在100多年的临床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不错成绩,各项手术方式、手术经验方面已经形成了成熟完整的治疗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阑尾炎的效果仍会受到术后肠粘连等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对患儿的术后生活质量和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在传统的开放手术中,由于手术创口大,往往会出现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康复时间长等问题,导致患儿的术后恢复效果不满意,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生理痛苦。应用微创手术对小儿阑尾炎予以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共识。腹腔镜手术利用光学原理和电子技术,协助手术医师在冷光源照明下,借助腹腔镜和摄像系统详细了解腹腔内具体情况[6],避免造成不必要损伤。相比于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切口相对较小,能有效避免在手术中出现肠管牵拉和翻转;加上由于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因阑尾炎所导致的脓液和炎症容易扩散;腹腔镜能够帮助彻底清除腹腔隐匿部位的脓液,尽可能多地清除感染病灶。加上腹腔镜微创手术切口小,患儿在手术后能够及早下床活动,对于避免肠梗阻、腹腔粘连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积极意义。另外,腹腔镜手术中能够确保阑尾切除后标本保存于套管中,在体外取出,不会引起病灶与腹腔内脏和筋膜产生接触而导致其他感染[7],有利于降低腹腔脓肿、窦道等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比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和传统开放手术(对照组)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也有研究认为,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8],与本次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矛盾,推断本次研究中的结果与手术医师的操作熟练度存在一定相关性,需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在阑尾炎患儿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时,也要注意复杂阑尾炎、全身麻醉中度风险者为手术禁忌证,且手术后的腹腔脓肿率略高,故在临床研究中也开始不断缩小开孔数量,单孔腔镜和两孔腔镜也在不断推广和使用,效果满意,在后期研究中需进一步分析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并不断积累经验,以便取得更好救治效果。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效果确切,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康复,手术医师需提升自身素质,进一步缩短腹腔镜手术时间,为患儿康复创造更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罗启军,肖远朝,秦开崇,等.经麦氏切口双氧水腹腔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112例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5):464-466.

[2]王鑫,刘远梅,马洪,等.腹腔镜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34-35.

[3]强锦辉.腹腔镜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5,21(19):45-46.

[4]王红根.腹腔镜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19(7):54-55.

[5]王胜义,陈勇.腹腔镜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15-1316.

[6]侯崇智,冯雪.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穿孔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29(15):1306-1309.

[7]刘俊国,陈玉琢,孟祥朝,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1):1088-1092.

腹腔开放技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小儿非腹腔型隐睾患儿90例, 均经超声影像学检查临床确诊。入选患儿随机均分为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两组患儿年龄、隐睾位置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手术方法

开放手术组患儿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组患儿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即排空膀胱后行全身麻醉, 以足高头低位做脐上切口, 长度一般为0.5 cm;置入5 mm腹腔镜建立人工气腹, 压力8~10 mm Hg;腹腔镜下探查确定隐睾位置, 再于脐旁置入3 mm腹腔镜2个, 分离腹膜、输精管及血管, 松解精索后将睾丸牵拉入阴囊内;再次探查腹腔, 确定无异常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 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 (2) 注意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切口感染、阴囊水肿及睾丸回缩等; (3) 炎症细胞因子检测于术前1 d和术后5 d抽取外周静脉血10 m L, 采用双抗体夹心美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进行白细胞介素6 (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 (P<0.05) ;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腹腔镜手术组患儿切口感染及睾丸回缩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 (P<0.05) ;两组患儿阴囊水肿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但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治疗后提高程度低于开放手术组 (P<0.05) , 见表3。

3 讨论

隐睾在1岁以下儿童中发病率约为0.8%~1.0%, 且右侧多发[1]。小儿隐睾不利于生育, 且睾丸扭转发生概率较高, 部分患者出现癌变,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外科治疗隐睾应早期干预以避免高温导致睾丸功能受损或恶变。开放手术治疗因患者身体发育限制, 精索及腹股沟管结构不完善[2], 手术损伤大, 时间长, 瘢痕严重, 故术后切口感染、睾丸回缩等并发症报道较多。近年来腹腔镜下睾丸下降术开始在临床得到应用;能以小切口找到隐睾位置, 一次性牵拉睾丸进入阴囊[3];由于手术切口小, 美观性良好, 已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中, 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 提示腹腔镜手术在促进隐睾患儿康复, 减少创伤方面具有优势;腹腔镜手术组患儿切口感染及睾丸回缩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 提示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远低于开放手术;而腔镜手术组患儿治疗后提高程度低于开放手术组, 则进一步说明腹腔镜手术可改善隐睾患儿术后炎症严重程度, 这与手术创伤少密切相关。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相较于开放手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创伤及炎症反应, 促进术后康复, 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小儿非腹腔型隐睾患儿90例,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 分别采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并发症发生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等。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 (P<0.05) ;腹腔镜手术组患儿切口感染及睾丸回缩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 (P<0.05) ;同时两组患儿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但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治疗后提高程度低于开放手术组 (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相较于开放手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创伤及炎症反应, 促进术后康复, 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小儿非腹腔型隐睾,疗效

参考文献

[1]邹晓峰, 张国玺, 袁源湖, 等.耻骨上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价值 (附57例报告) [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1, 26 (11) :481-484, 487.

[2]于文涛, 苏海龙, 穆林松.微型腹腔镜治疗可触及睾丸的腹股沟型隐睾的体会[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1, 32 (12) :949-950

腹腔开放技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腹壁切口疝患者56例,将行OVHR的2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行LVHR的2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53~86岁,平均年龄(69.34±14.13)岁,腹壁缺损大小:疝环内径6~17 cm,缺损面积31~253 cm2;实验组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54~88岁,平均年龄(70.13±14.26)岁,腹壁缺损大小:疝环内径5~18 cm,缺损面积29~233 c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取患者俯卧位,行全身麻醉,远离原切口择穿刺孔进行穿刺。将Trocar予以安置,气腹压力保持12~14 mm Hg(1 mm Hg=0.133 k Pa)。对腹腔进行探查,将疝环周围粘连仔细分离,对疝环大小和位置进行了解。在腹腔镜监视下将疝环位置于腹壁上标示,选择适合的补片。补片周边需超出疝环5 cm,采用四点固定技术将补片预先留置缝线,折叠补片后置入腹腔。将四角预先缝合好的缝线采用钩针钩出腹于皮下进行缚结。在疝环边缘和补片边缘采用疝钉合器固定2圈,间距为2 cm。检查穿刺孔处及腹腔内无活动性出血后,将气腹解除,切口予以缝合。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将原手术瘢痕和多余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行梭形切口切除,分层切开至腹外斜肌筋膜或腹直肌前鞘,把疝囊颈部切开,游离后鞘与腹直肌或腹膜与腹直肌之间的间隙。多余疝囊予以切除,将腹横筋膜及腹膜关闭,采用补片于腹膜前间隙中或腹直肌后鞘将缺损覆盖,补片边缘位置缝合于腹直肌后鞘上,使腹壁与补片双重固定,止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皮下、皮肤。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②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中出现7例血清肿,4例切口感染,21例疼痛;实验组中有1例肠漏,3例血清肿,7例出现疼痛,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复发率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对照组中3例复发,二次治疗后痊愈,实验组无复发患者,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切口疝与腹腔压力异常增高和切口愈合不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4]。目前临床治疗腹壁切口疝多采取补片的治疗方式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LVHR治疗手术操作简单,治疗过程中出血、积液、疼痛及感染等情况明显较轻,手术适应证相对更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5,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治疗患者疾病,且LVHR创伤更小,留院时间短,患者疼痛感较轻,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LVHR与OVHR治疗老年腹壁切口疝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可有效治疗患者疾病。

综上所述,LVHR与OVHR治疗老年腹壁切口疝效果显著,相对而言LVHR创伤较小,术中出血少,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国纪.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效果对比.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274-276.

[2]杨清羽,张贤坤,贺春燕,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对比研究.现代肿瘤医学,2015,23(20):2997-3000.

[3]郭军,康英杰,秦亚东.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对比研究.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5,9(3):216-218.

[4]李亮,安伟德.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研究.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电子版),2013,7(1):60-63.

[5]耿兴隆,秦伟,戴勇.切口疝腹腔镜与开放修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35(4):632-640.

腹腔开放技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09年6月—2011年6月来该院的104例胆囊疾病患者,有64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8.7±10.3)岁;有60例病人为慢性胆结石,32例病人为胆息肉,12例病人为急性胆囊炎;6例病人并发心血管性疾病,7例病人并发糖尿病,11例病人并发呼吸道疾病。全部病人都已确诊,适合手术治疗,随机将104例患者分为传统开腹手术组(OC组)70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74例。

1.2 手术方法

病人入院后给予相应的检查,对症支持治疗,明确诊断、无手术禁忌后予以手术治疗。术后常规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3 d。

1.2.1 LC组

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3孔法(如病变粘连较重选择4孔法)。先在脐下取1 cm左右切口,行CO2人气腹,建造成功后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监视下在于剑突右下方肝圆韧带处做第2孔、在腋前线和肋弓相交位置做第3孔,将手术器械放入腹腔,行胆囊切除术,将病人头部抬高,通过腹腔镜去除胆囊管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观察胆囊区的解剖特点,将胆囊管与血管分离开,将胆囊动脉与胆囊管用钛夹及合成夹夹住并剪断,将胆囊切除并取出,观察手术区域是否有异常情况,若有需要则可进行冲洗清理,将CO2气体放出体外,将穿刺管取出,若腹腔内有较多的渗出粘连则可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然后进行切口缝合处理。

1.2.2 OC组

将病人头部抬高,连续行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在腹直肌位置切开12 cm左右的切口,先观察各个器官的解剖情况,注意胆囊三角、胆总管及肝总管位置,将胆囊动脉与胆总管夹住,切除胆囊并取出,对胆囊床进行止血处理并缝合,根据情况冲洗清理手术区域,若腹腔内有较多的渗出粘连则可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术毕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即为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统计包处理所得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与χ2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情况

LC组病人的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及住院时间均少或短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LC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OC组5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手术切口局部血肿,两组均未见其他并发症,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微创手术运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也被运用到胆囊切除手术方面,成为重要的手术方式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开放胆囊切除术具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该组研究也显示除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及住院时间均少或短于传统开腹手术,与国内研究相一致[1,2]。

关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报道也不少,该组研究腹腔镜组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开腹手术组5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手术切口局部血肿,结果尚属满意。这与该院手术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谨操作是分不开的。腹腔镜手术术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病情资料,仔细检查腹腔镜相关设备,术前对患者合并的其他疾病要妥善处理治疗,以进一步避免手术治疗效果,产生较多的并发症[3]。

手术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胆囊区的解剖位置,正确的分离出胆囊管与胆囊动脉,手法一定要快、准、轻、柔,不要粗暴解剖、暴力操作[4,5]。术中辨清胆管,以免将胆总管错看成胆囊管切断。在手术操作中,要谨慎钳夹,避免过度牵拉胆总管。腹腔镜手术操作中,对于腹腔内粘连渗出较重,胆囊三角关系复杂或者胆囊管与血管出现变化等情况,这就需要有较高技术水平与较多经验的术者进行手术,能够灵活应对术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若手术过程中发现行腹腔镜手术后其治疗效果可能较差,则应明智的选择开腹手术,以免延误病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手术医生一定要认识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为开腹手术是一客观存在的情况,切忌一味追求腹腔镜手术成功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较,其降低了病人损伤程度、加快了术后恢复速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较好的手术方式,临床应该借鉴应用。

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手术(OC)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分为LC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4例和OC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7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LC组病人的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及住院时间均少或短于OC组。LC组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OC组5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局部血肿,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结论 LC与OC相比较,降低了病人损伤程度、加快了术后恢复速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LC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较好的手术方式,临床应该借鉴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功能恢复,传统开放胆囊切除术,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王文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开腹手术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27-128.

[2]罗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3):46-47.

[3]谭洪亮,李永寿,倪玲芬,等.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7):16-17.

[4]王平.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87-188.

腹腔开放技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都经过MRI、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耐受性差、良性前列腺增生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5例观察组和25例对照组,年龄范围在45~75岁,平均年龄为68岁,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时,选择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患者姿势为仰卧,在其盆部垫枕,保持头部在低位处。采用常规的气腹针对患者脐部进行穿刺并建立起15 mm Hg的气腹,同时在患者下腹置入5块Trocar镜,将其保持为弧形。对盆腔淋巴结进行常规清洁,将病理组织取下送往病理室检查。以Montsouris七步法实施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术后按照常规放置盆腔引流管引流。

对照组的麻醉方式与观察组相同,首先对盆腔淋巴结进行清洁,将病理组织取下送至病理室检查,清除前列腺表面的脂肪组织,将盆内耻骨前列腺韧带、背深静脉潜支以及筋膜充分暴露,用剪刀剪断耻骨前列腺韧带,对伤口采用3-0无损伤线贯穿缝合2针,再切断背侧深静脉和尿道。充分分离筋膜和直肠前组织,把膀胱连接部分切开至黏膜层,将双侧输尿管的开口正确定位,离断膀胱颈后壁。最后以组织钳牵拉膀胱颈后壁至头侧位置,切断后方的输精管,游离精囊,尿道断端用吻合缝线进行6~7针的缝合。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采用抗感染、止痛和静脉补液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以及详细记录下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个月PSA的水平,接受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若差异比较(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相对对照组手术时间要长,但是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出现尿道狭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对照组患者有2例手术切缘阳性,3例精囊腺受累,2例尿道失禁,并发症发生率为21%。因此,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信息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在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下,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以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逐步发展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根治性手段[3]。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适用于患者局限性的前列腺癌治疗,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采用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安全可靠且出血量极少,同时术野成像清晰,减少术中的误伤情况,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01.5±219.4)m L,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743.6±367.5)m L要低。但是就手术时间而言,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主要还是因为对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的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其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但随着大量临床经验的累积可以提升其操作水平,腹腔镜前列腺癌的切除术时间会越来越短。前列腺癌根治术最主要的目的是肿瘤学控制效果,有关研究表明,腹腔镜与开放前列腺癌切除术有着相类似的肿瘤学控制效果,腹腔镜和开放前列腺癌手术的切缘阳性发生率也基本一致[4]。总的来说,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不仅是因为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术野,具有视野的放大作用,还能够更为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的变化情况,暴露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5]。因此,采用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好,符合微创原则,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训,于德新,谢栋栋,等.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与开放术式的疗效比较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6):4773-4778.

[2]江上军,汪朔.腹腔镜与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2):133-136.

[3]李雪梅,季惠翔,潘进洪,等.开放和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差异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5):1061-1063.

[4]梁朝朝,周骏,叶元平,等.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4,6(3):150-153.

腹腔开放技术 篇6

收治结肠癌需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 试验组60例患者, 男33例, 女27例, 年龄25~78岁, 平均 (47.2±2.2) 岁;对照组60例患者, 男30例, 女30例, 年龄23~79岁, 平均 (47.5±2.3)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对比分析。

病例选择标准:120例结肠癌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均符合结肠癌需手术治疗的临床诊断标准, 年龄23~79岁, 平均 (47.2±2.2) 岁。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 均为自愿参与本次试验, 能配合复查随访工作。

方法:给予试验组腹腔镜手术。在腹腔镜下用内外侧结合法, 清除区域淋巴结, 完整切除发生病变的结肠组织, 病变组织切除后, 冲洗腹腔, 放置引流管, 关闭腹腔。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 行常规手术措施。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第1年、第3年和第5年的平均生存率, 5年内两组不同结肠癌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死亡率。5年内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以及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癌症转移情况。

结肠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如下[1]: (1) 临床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大便带血, 便质改变, 排便时伴有里急后重。严重时出现尿急、血尿、尿痛、消瘦、贫血、水肿等。 (2) 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的数值出现异常, 血沉增快,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组织活检发现癌细胞。 (3) 影像学检查:X线表现见结肠肠道充盈, 肠黏膜缺损。结肠癌的临床分期见表1。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 (%) ]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第1年、第3年和第5年的平均生存率, 见表2。

比较两组患者第1年、第3年和第5年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的死亡情况, 见表3。

5年内不同癌症期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以及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癌症转移情况:5年内试验组患者中Ⅰ期和Ⅱ期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 (3.4±0.5) 年, Ⅲ期患者的平均无瘤生存期 (3.2±0.6) 年, 其中有15例患者发生癌转移。5年内对照组患者中Ⅰ期和Ⅱ期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 (3.1±0.2) 年, Ⅲ期患者的平均无瘤生存期 (2.5±0.1) 年, 其中有21例患者发生癌转移。

结果

结肠癌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 大便带血, 便质改变, 排便时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等排便异常的改变, 同时这也是结肠癌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的主要方式。结肠癌症发展到晚期, 癌细胞可迁延至多个器官。手术治疗是早期结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5]。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身体损伤较为严重, 术中出血量多, 术后引流量大, 创口较大, 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且术后癌症转移率高。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视野清晰, 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可清晰观察腹腔器官和组织的病变程度, 对癌细胞组织分辨率高, 操作更为精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患者5年内平均生存率均比对照组高, 且无瘤生存期比对照组要高。术后癌症转移率比对照组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对结肠癌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 术后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复发转移率,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江弢, 孙晶, 裘正军, 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J].复旦学报 (医学版) , 2011, 38 (3) :211-215.

[2]周海生, 黄华东.浅谈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效果比较[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 (12) :105.

腹腔开放技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后腹腔镜组(A组):共7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18~76岁,平均(52.6±9.84)岁;病变位于左侧36例,右侧32例双侧10例;囊肿直径4~14 cm,平均(5.66±1.73)cm。

开放组(B组):共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19~65岁,平均(53.2±8.16)岁;病变位于左侧29例,右侧28例,双侧8例;囊肿直径4~15cm,平均(6.18±2.13)cm。

术前经泌尿系彩超、静脉尿路造影(IVP)、CT或增强CT等检查后诊断明确,并且确认囊肿与患肾集合系统无交通。病史7 d~12年。术前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等排除手术禁忌症。无严重心、肺、肝、肾、脑等重要脏器疾病。

术前A组和B组比较性别、年龄、囊肿直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A组

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位,选择腋中线髂嵴上方1 cm、腋后线肋缘下和腋前线肋缘下三孔穿刺,气腹建立后,用超声刀或电凝钩切开Gerota’s筋膜,吸引器或超声刀分离肾脂肪囊,分离暴露肾脏及囊肿后去顶减压,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

1.2.2 B组

采用硬腰联合或全身麻醉,选择11肋间或12肋缘下斜切口,Gerota’s筋膜切开后,分离暴露囊肿并去顶减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未发生死亡病例。

A组:平均手术时间(55.19±3.67)分,术中平均出血量(10.35±5.23)mL,术后平均下床时间(30.2±6.55)h,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62±0.82)d,肛门平均排气时间(28.17±2.97)h,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42.35±3.52)h。术后出现尿瘘1例,经留置患侧输尿管双J管、腹膜后肾周引流后痊愈。

B组:手术时间(72.71±4.62)min,术中出血量(45.24±8.72)mL,术后下床时间(47.2±9.39)h,术后住院天数(6.23±1.17)d,肛门排气时间(29.91±7.64)h,引流管拔除时间(43.92±6.68)h。无中转改开放手术。术中损伤胸膜2例,术中行胸膜修补;术后2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经止血、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治愈。见表2。

3 讨论

以往肾囊肿患者大多因为出现腰部疼痛、不适等症状时才发现,而近年来体检的普及,B超、CT等影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肾囊肿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目前因其他原因而做检查或在体检时被发现的肾囊肿占绝在绝大多数。肾囊肿直径<4cm,无肾实质或肾盂明显受压,无感染、高血压、恶变等症状的肾囊肿,可无需治疗,定期随诊,观察其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的变化。对于肾囊肿直径≥4 cm,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而直径<4 cm出现肾脏或肾集合系统明显压迫、尿路梗阻、肉眼血尿、腰部疼痛、尿路感染、高血压、怀疑有囊肿恶性变时亦是手术指征[3]。该组患者多为出现腰部疼痛、不适等症状,或体检B超发现肾脏囊肿≥4 cm,或肾脏囊肿<4 cm,但合并肾脏及肾集合系统受压、无痛肉眼血尿、高血压等症状。

以前临床上治疗肾囊肿往往采用经皮穿刺抽吸注射硬化剂和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等方法。但是两种方法都存在明显的缺点。经皮肾囊肿穿刺治疗虽然创伤小,但效果较差,复发率高达17%~44%[1],并且穿刺腹侧及肾上极的囊肿易引起大出血等并发症,即使在CT定位下穿刺操作亦比较困难,而对肾盂旁边靠近肾集合系统的囊肿,硬化剂若出现外渗,则可渗入肾集合系统,产生出血、尿路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虽然开放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恢复较慢、手术伤口愈合时间长、并发症多,相对于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增加了感染、出血、损伤周围脏器、尿漏等机会。该组中开放手术组术中出现损伤胸膜、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注:A组和B组比较,*P<0.01,**P>0.05。

经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小切口,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Binsaleh等[4]报导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相对于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创口小,术后疼痛减少、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安全可行。对该研究统计分析显示,经后腹腔镜与开放组虽然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等影响手术效果较小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主要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后腹腔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那彦群等[2,5]认为经后腹腔镜创伤小、疗效确实,术后恢复快,已成为治疗有手术指征的肾囊肿的“金标准”方法。

在经过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治疗过程中,我们认为注意以下几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术前需要进行的周密的准备,应行彩超、CT、IVP等检查明确肾囊肿的大小、所处位置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助于术中判断囊肿精确部位,手术操作过程中才能方向明确,直达囊肿,明显节约手术操作时间。(2)若为双侧肾囊肿,应该优先治疗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一侧,首先解除患侧的症状,或影像学发现有肾盂压迫、尿路梗阻一侧,而不是以囊肿的大小或数量为依据。(3)手术操作中,找到肾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首先辨认腰大肌,分离腰大肌侧的脂肪组织,较易找到肾脏。切除影响视野的腹膜后脂肪,可清晰显露出肾周脂肪囊易于寻找肾脏及囊肿,同时减少腹膜损伤的发生率。肾盂旁囊肿是手术操作的难点,术中注意识别,精细操作,如不仔细分辨,易损伤肾盂,可能出现尿漏,感染等并发症,同进囊肿基底不宜电灼以免损伤集合系统而导致漏尿。该组术后出现尿瘘1例,为肾盂旁囊肿,可能术中肾集合系统损伤所致,经留置患侧输尿管双J管,腹膜后肾周引流后痊愈。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点,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并逐渐取代开放手术治疗。但如果术中发现解剖结构关系不清、周围明显粘连分离困难、损伤腹膜等周围邻近脏器、大出血不能有效控制等情况时,应及时中转改开放手术。

参考文献

[1]黄健,李逊.微创泌尿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8.

[2]那彦群,郭震华.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5.

[3]吴斌,袁军,赵虎,等.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27例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7,27(11):1312-1313.

[4] Binsaleh S,Luke P P,Nguan C,et al.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and open nephrectomy for adul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operative challenges and technique[J].Can J Urol,2006,13(6):3340-3345.

上一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下一篇:职教语文课堂导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