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2024-05-13

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精选八篇)

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篇1

关键词:经后腹膜,腹腔镜,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外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微创技术和无痛技术也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1.6±6.4)岁。全部患者中,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28例,行输尿管取石术30例,行肾囊肿去顶术20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在腋中线髂前上嵴上方2-3cm的位置做一个切口,切口长度为1.5cm,经过后腹膜腔深入到腹膜,之后把腹膜推向腹侧,在腹膜后间隙放置气囊,注入一定量的气体,在5分钟后拔出气囊,放置30°镜和Trocar套针,之后在腋前线肋缘和腋后线12肋下放置Trocar套针,二氧化碳的压力要保持在10-15mmHg,最后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合理的手术方式。

1.3 围手术期护理

①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让患者对手术存在的顾虑能得到有效缓解,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手术方式,告知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让患者的信心增强,从而来更好配合治疗和护理,让手术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

②临床护理:术前12小时患者要禁食,术前4小时要禁水,术后在肛门排气之前不能进食和进水。患者在进食时应该要严格按照流食、半流食和普通食物的顺序来进行,术后要严格遵照医嘱来对导尿管进行拔出。术后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1]。术后如果患者没有清醒,则需要让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避免出现窒息。患者在清醒后,护理人员要协助其叩背、翻身,从而来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护理人员还要对引流管进行检查,保证其通常,对引流袋定时更换,避免出现感染。

③并发症护理:术后患者会因为组织内部渗血或者手术钛夹脱落导致出血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穿刺孔和引流液的情况进行仔细观

采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能够缓解鼻腔、鼻窦察,在患者出现出血情况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下降以及心跳加速等情况,则可以考虑为患者出血。术中如果注入的二氧化碳进入到腹腔间隙,就会引起皮下气肿[2]。在使用二氧化碳时,如果没有控制好压力,导致二氧化碳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就可能导致酸中毒。所以术后要加强患者的呼吸系统护理,对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进行监测,看患者是否出现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患者出现异常状况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及时处理。对于输尿管手术患者来讲,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引流液的量和性质进行仔细观察,保持患者尿道口的清洁,避免出现术后感染。

2、结果

全部8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为(66.78±4.62) ml,平均手术时间为(51.75±20.74)分钟。术后2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1例患者出现漏尿,经对症处理,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

3、讨论

在临床泌尿外科中腹腔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腹腔镜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微创、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同时对手术功能重建和器官保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很多隐患,例如如果患者体位配合不好,就会损伤患者神经;如果手术器械污染磨损也会对患者造成危害;术中应用二氧化碳也可能导致气腹征象、肺栓塞等。所以护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来让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避免手术护理安全隐患[3]。

总之,要想保证经后腹膜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成功,就需要在围手术期给予合理和科学的护理干预,从而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1]夏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4)

[2]王淑艳,苏靖涵.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9)

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篇2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膽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在接受了经腹腔镜手术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和体会。方法:收集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转开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胆管受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经腹腔镜手术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恢复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囊炎 胆囊结石 腹腔镜手术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60-02

胆囊结石属于混合结石,主要是胆固醇性的结石和其他结石的混合,成年女性是高发人群[1]。而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通常会感到腹部和右上腹部的疼痛和不适,同时会有撑胀和饱满的感觉,因此容易和胃病相混淆[2]。目前对于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来说,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最好,但是在手术后,针对性的护理才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对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实施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共72例,其中,男20例,女52例;年龄在20岁-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9±13.1)岁。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具体的护理路径如下:

1.2.1 术前护理。由于疾病的影响和对治疗的担心,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通过及时而有效的沟通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消除他们的顾虑,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行手术前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肺功能等常规检查,对患者会阴部和腹部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清洁,注意保证表皮组织的完整度。手术前6小时对患者禁食禁水。

1.2.2 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的12小时内要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进行严密监测。如果患者的血压处于了平稳状态,可以在5小时后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大活动量,帮助促进肠胃的蠕动,达到减少腹胀、尽早排气和排便的目的。

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不要对创口进行挠抓,对伤口部位进行定时的清洁,防止细菌的进入,保证伤口处的卫生,预防出现炎性反应或流脓感染。提醒患者多漱口、多刷牙,从而避免口臭,维持口腔部位的运作。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轻咳、深呼吸等动作,从而帮助呼吸道内的脏物和痰液及时地排出体外,保证患者呼吸的畅通。如果患者咽喉部出现严重不适,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雾化治疗。

注意黄疸等并发症的预防。如果患者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并根据诊疗的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开腹手术。在饮食方面,要叮嘱患者注意饮食的清淡和营养的均衡,但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存在损伤,那么应该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从而避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中转开腹发生率、胆管受损率和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转开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胆管受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地运用在了各项手术操作当中。这种治疗方式具有创口小、患者的恢复期短、出血少、痛苦小等优势,能够较快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次研究发现,通过对行腹腔镜手术切除术的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痊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是因为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当中,通过亲切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和配合度,从而建立起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服务中的口腔护理、呼吸护理、伤口护理等均有助于减少炎症和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痊愈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经腹腔镜手术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恢复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郦萍.胆囊炎、胆囊结石经腹腔镜手术切除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z1):190-191.

[2] 韩海霞.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外科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14):179-179.

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篇3

关键词:开放式经腹膜后腔镜,肾脏手术,护理对策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腹腔镜因其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疼痛程度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1]。而这其中的后腹腔镜手术更是因其避免了损伤腹膜以及腹腔内各个器官的优点而被绝大多数的泌尿科患者所接受。另外该种手术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但是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在开放式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速度[2],因此本文将就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基于开放式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3(53.2±2.1)岁,其中行肾被膜下血肿清除6例;肾切除术例;肾上腺肿瘤切除12例;肾实质切开取石8例;手术时间1~4.5(2.3±1.1)h;术后住院时间7~17(10.3±1.5)d;除对照察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并未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2)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控制患者饮食,嘱其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在手术之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为患者创造舒适、整洁、卫生的治疗环境,并要留意患者是否出现尿路感染症状,保证引流管的畅通。在术后1w以后调查患者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以痊愈加恢复良好计算总恢复率。(2)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共分为四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康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χ2=7.645;P<0.05

2.2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比较

护理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χ2=14.247;P<0.05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对策

因为腹腔镜手术属于新兴技术,因此很多患者因为缺乏了解,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一定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并向患者详细解释该手术的优缺点,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另外也要控制好患者的饮食,嘱其多摄入些高热量、低脂肪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以此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3]对于营养不良或者是有低蛋白症的患者要经由静脉滴注的形式为其补充蛋白质、能量合剂等(在本次研究当中,共有2例患者接受了营养注射治疗)。

3.2 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后严密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保证每隔1h测量1次血压、脉搏,待患者情况平稳之后(一般为术后6h以后)可以间隔2h测量1次;鼓励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早下床活动,这样有助于术后恢复;因为术后患者会留置导尿管,因此一定要确保患者不能出现尿道感染(这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证),同时要密切注意引流管的畅通性[4]。

3.3 并发症的护理

3.3.1 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是腹腔镜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该病症属于腹腔镜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因为手术过程中气腹的压力过大、手术时间较长等原因导致二氧化碳气体被过多的残留在患者体内,从而致使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4]。因此对于术后出现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对适当降低患者的氧气流量(以为高流量吸氧会加重患者的高碳酸血症病情);同时也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SaO2的变化情况。一但发现患者出现呼吸过缓、血气分析中的PO2下降、PCO2升高则要对立即联系主治医师,以便尽早对其进行诊疗。

3.3.2 皮下气肿、气胸

皮下气肿、气胸也是腹腔镜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导致该类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二氧化碳溢进人体的皮下引起的[4]。一般来讲该并发症多发于手术数小时后,且患者会出现创口附近疼痛、咳嗽、深呼吸时表现尤为明显。且对患者进行局部检查则会发现患者皮肤呈现握雪感并具有压痛的症状。一般来讲,较小的气肿会在数日后自行消失,对于较大的气肿则要在无菌的条件下刺破患者的皮肤,并用双手将气体轻轻推出。如果气肿严重或者是出现气胸症状则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在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并继续加大对护理工作的完善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旭,朱庆国.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技术改进及临床效果[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17(8):402.

[2]游云梅,郑玉琴,张敏卿.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的护理[J].引进与咨询,2004,6(10):80-81.

[3]赖凤新,黄碧芳.开放式经腹膜后腔镜肾脏手术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6(18):44-45.

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并行相关检查诊断明确为无功能肾者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6~60岁,平均43.5岁,术前经B超、CT、IVP、ECT等检查,判定病肾无功能,对侧肾功能正常,肾最小5 cm×3 cm,最大18 cm×21 cm。本组病例无肾脏肿瘤,诊断明确,各项辅助检查未及手术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健侧全卧位,第1个穿刺点在腋中线髂前上棘2 cm处,横行切开10 mm,用血管钳钝性分开各层肌肉进入后腹腔,食指插入向上可以摸到光滑的12或11肋骨即证明进入腹膜后脂肪组织,并于腹膜后脂肪分离出一间隙,将腹膜推开,在手指引导下分别在腋前、后线与第12肋下缘放置第2、3个穿刺点置10 mm及5 mm Trocar。1例积水巨大肾者术前先经皮细针穿刺抽掉大部分液体。观察镜置于腋中线切口,充入CO2气体至15 mm Hg。进入后腹腔,以腰大肌作为解剖标志,用电钩或超声刀切开肾周筋膜,分离肾周脂肪,到达肾表面,沿着肾表面逐步分离肾脏的各个面,最后汇合到肾蒂部。因肾积水使肾脏体积增大,占用空间多,在分离出部分肾表面后,选择较薄的肾皮质处刺破放水吸干,增加了操作空间,操作钳直接夹提皱缩的肾皮质便于手术操作。在肾下极和腰大肌之间找到输尿管,向远端分离,在输尿管狭窄及结石下方游离离断,离断处远端上两道钛夹,近端一道。肾蒂血管充分游离后,动静脉分开处理,近、远心端各上三道和一道钛夹后离断[1]。最后肾脏标本从腋后线的小切口取出。

2 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0~22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80~150 ml,平均120 ml;术后住院5~7 d。

3 讨论

1992年Gaur[2]报道用气囊扩张法人工制造后腹膜腔,并于次年首次使用该技术经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下肾切除术获得成功,开创了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历史。腹腔镜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分腹腔途径和腹膜外途径。泌尿外科善于腹膜外途径,虽然操作空间小,但只要解剖层次及部位准确,镜下分离技术并未受到明显限制;相反,由于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对某些部位的解剖比开放手术还要清楚,如肾蒂血管的解剖,完全可以在腹腔镜下配合超声刀的快速切割和止血。随着技术熟练程度提高及经验增多,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对巨大积水肾功能评价无统一客观标准,导致判断其保留与切除的困难,一般认为,肾皮质厚度<0.5 cm,患肾分肾功能<10%或肾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81时,肾功能基本不能恢复[3]。随着国内外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巨大积水肾腹腔镜切除已有成功报道,但其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肾体积大,术中分离困难[4]。本组病例最短仅用90 min,已不逊于传统手术。传统开放性肾切除术腰部切口长,手术空间狭窄,观察角度单一,而腹腔镜技术则因其具备微创特点,具有可多视角观察、术野放大和精确操作的优点。腹腔镜入路途径可依术者经验和习惯而定,由于后腹腔入路较为直接,泌尿科医师对此径路熟悉,且该入路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所以目前我国泌尿外科主要采用经后腹腔术。国外学者根据大样本腹腔镜切除经验,认为经腹比经腹膜后途径手术更具有侵袭性。本组35例经后腹腔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快,随访期间未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等。同时笔者认为,术中对后腹腔隙内解剖标志的界定,如后腹膜返折Gerota筋膜,膈肌顶、腰大肌、肾脏上极和下极等,有助于为后腹腔手术提供良好的解剖定位。腹腔镜肾切除手术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国内外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表明,经腹腔镜肾切除术较传统的开放手术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5]。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技术熟练后明显优于传统开放切除手术,值得在泌尿外科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膜后腹腔镜单纯性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行单纯性肾切除术35例,经后腹腔操作,分离出输尿管,显露肾蒂,肾动脉、肾静脉钛夹夹闭后切断,单纯采用钛夹处理肾蒂,切除肾脏。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022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80150ml,平均120ml;术后住院57d。结论:腹腔镜单纯性肾切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显著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无功能肾,单纯性肾切除

参考文献

[1]卢亚利,冯兴宇.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2):247-248.

[2]Gaur D D,Agarwal D K,Purohit K C.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ectomy:initial case report[J].J Uro,1993,149(9):103-105.

[3]张杰,何上进,陈孝义,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积水不显影的肾功能评估及其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6(3):551.

[4]Challacombe B,Sahai A,Murrhy D,et al.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nephrectomy for giant hydronephrosis:when simple nephrectomy isn’t simple[J].J Endourol,2007,21(4):437-440.

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2例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年龄22~76岁,平均40.1岁。其中,结石位于左侧39例,位于右例34例,位于双侧9例。按照结石位置,输尿管上段结石71例,中段结石11例,结石体积为2.6 mm×1.6 mm~1.0 mm×0.8 mm。患者发病时间为2周~8年。55例患者术前经ESWL术治疗1~3次,碎石效果欠佳。

1.2 方法

术前常规行KUB定位片,拍片后患者即平卧于车床上,等待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插导尿管。可按照“IUPU”方法建立腹腔后腔[1,2]。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取健侧卧位,手术床折刀位。铺巾消毒。首先于腋中线髂嵴上一横指处,横行切开1.5 cm切口,用中弯钳钝性分离肌层,弯钳锐性刺入腰背筋膜后,食指伸入后腹腔间隙,将腹膜向前内侧推开,置后腹膜扩张器于腹膜后间隙。扩张器注入500~600 ml空气,充分扩张后腹膜腔,分别于腋后线及腋前线置入5 mm及10 mm工作曲卡,通常情况将术者右手侧曲卡插入10 mm,腋前线穿刺点应稍低于腋后线,而稍高于第一穿刺点水平。术前仔细阅定位片,根据KUB所示结石位置,以腰大肌、肾下缘及后腹膜腹壁交界为标志,仔细游离暴露结石所在位置的输尿管,腹腔镜直视下于结石上方约0.5 cm处纵行切开输尿管管壁约1 cm大小,采用腹腔镜分离钳沿输尿管管壁向外剥离结石,结石离开管腔后,用腹腔镜勺钳确切钳夹后取出。置双J管于切开之输尿管内,上方留置于肾盂内,下方置入膀胱,4-0可吸收微桥线缝合输尿管3~4针,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创面,于腋中线髂嵴上穿刺点置入伤口负压引流瓶,全层缝合各切口。

2 结果

本组共82例,手术均顺利取出结石,手术成功率100%,其中5例伴发输尿管炎性息肉者,行息肉切除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均显示为良性炎症反应;1例患者伴PUJ纤维束带予以常规切除,解除外源性压迫。手术时间60~16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50 ml,平均为20 ml。术后3~7 d无异常情况,拔出导尿管。术后仔细观察伤口引流管,保持其通畅,记录每日引流量。如2~12 d后未再发现有引流液引出,则拔出引流管。其中有8例并发轻度尿漏,均于7~10 d后自行痊愈。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病。尤其在南方广大地区,受气候及饮食饮水影响以及医疗条件限制,结石较为高发。其中,输尿管结石占所有泌尿系结石的30%~60%。而各种类型输尿管结石中,大约60%~80%可自行排出。对于某些质地相对坚硬、体积偏大(直径8 mm以上)及因长期梗阻导致结石被炎性息肉包裹,经各种微创治疗方法无效而需要考虑开放手术者,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1]。腹膜后腔隙,原本为一潜在的腔隙,通过腹膜后扩张器人工扩张的空间缺乏明显的解剖标志,杨江根等将腹腔镜下腹膜后腔的解剖学特点归纳为“一肌二线三带”[1],术中分离并暴露输尿管是此种术式的关键所在。一般认为,沿着腰大肌边缘,肾下缘以及后腹膜腹壁交界寻找输尿管及结石,既安全又快捷。在输尿管切口缝合中,一般采用“彩虹桥”式缝合法(带针线头缝绕线尾)的方法打结,可以有效提高缝合速度。在某些情况下,采用腹腔镜手术与输尿管镜取石结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3]。通常对于结石直径大于1.2 cm、结石存留时间大于3~6个月、同侧肾脏伴发较严重的肾积水或者输尿管结石形态呈不规则状、结石下方有炎性息肉形成、输尿管迂曲明显以及输尿管内结石边缘锋利粗糙可能损伤管壁者,首选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4]。由于腹腔镜管腔相对较粗,无法插入肾盂而进一步发现肾盂肾盏结石,而输尿管镜相对较为细长,可进入肾盂肾盏,且腹腔镜手术已建立较为方便的操作通道,可以直接取石,故可将输尿管镜经穿刺点直接插入腹膜后间歇,在腹腔镜显示器监视下直接进入肾盂肾盏,通过输尿管镜取石钳将结石取出。必要时甚至可考虑加用钬激光行肾盂肾盏碎石术。本组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在取石时,结石向上进入肾盂内,采用上述腹腔镜结合输尿管镜术式,成功取出结石。本组所有82例患者均采用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既往的常规经腹腔途径相比较,本术式不受腹腔内脏器干扰,避免了尿液(特别是梗阻导致的脓尿)污染腹腔,避免了损伤腹腔内脏器的可能,减少了术后发生腹腔内感染和腹膜及腹腔内脏器术后粘连的机会。经腹膜后途径目前的局限性是腹膜后间隙相对较狭小,如操作不熟练则可能发生解剖标志欠清晰,空间立体感相对较差。同时,经腹膜后途径术式,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操作较为困难。通常情况下不宜行双侧同时切开取石,而经腹腔径路则手术空间大,解剖标记清晰,操作时对于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都较为方便,亦可选择同时行双侧输尿管的切开取石。综上所述,后腹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是目前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结合具体病例,可与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互补应用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祖雄兵,张晓波,齐琳,等.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2):104-106.

[2]Preminger G M,Tiselius H G,Assimos D G,et al.2007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ureteral calculi[J].Eur Urol,2007,52(6):1610-1631.

[3]李逊,何朝辉,曾国华,等.上尿路结石的现代治疗方法的探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6):325-327.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62例 篇6

关键词: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

目前认为:腹腔镜是治疗肾囊肿的最佳方法之一[1]。与经腹腔途径的微创手术相比,后腹腔途径进行治疗过程中,并不会对腹腔产生侵袭现象,由此能够最大可能避免内脏受到损伤及污染,术后可以及时恢复[2]。我院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患者,男32例,女30例,年龄在28~74岁之间,平均47.8岁。病史3~15年,平均7.6年。所有患者均在超声、肾脏CT扫描、IVU(静脉尿路造影)的检查下明确诊断,同时确定囊肿大小、数量、位置及与肾盂的关系。囊肿直径5.0~12.1厘米,平均7.5厘米,左肾囊肿38例,右肾囊肿24例。手术前常规心肺功能检查及化验检查,注意有无手术禁忌症。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全麻,健侧卧位,腰桥垫高或折刀位,应用Olympus腹腔镜及设备。第一个穿刺孔在第12肋下缘2厘米骶棘肌外侧交界处,横行切开1.5厘米,在腰背筋膜下与腹膜后脂肪间用食指尖分出一腔隙,插入自制的气囊扩张器,注入空气500~600毫升,持续1~2分钟后放出,插入10毫米trocar,注入CO2,压力12~15mmHg。置入镜头,直视下插入第2个10毫米trocar,位置一般选在髂棘上缘或髂前上棘内上方2厘米。第3个穿刺孔位于腋前线与肋弓下2厘米交界处,置入5毫米trocar。然后将镜头换至髂前上棘trocar,另外两个trocar接超声刀和吸引器。操作空间建立后,仔细分辨腰大肌、腹膜外脂肪、腹膜、肾周筋膜。首先清除腹膜外脂肪,然后剪开肾周筋膜背侧,找到腰大肌作为解剖标志,根据术前肾脏CT检查结果确定囊肿部位,解剖分离肾脏相应部位(下极囊肿分离时注意保护输尿管),寻找囊肿。找到囊肿后清除表面脂肪,显露囊肿边界,然后囊肿中央戳空,吸除囊内液体,提起囊壁距肾实质约3~5毫米切除囊壁,囊底不做处理,可用肾周脂肪填塞囊腔。取出囊壁标本后,经5毫米Ttrocar置入带侧空的引流管一枚,关闭气腹,撤出所有器械,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

2 结果

62例肾囊肿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58~110分钟,平均82分钟。术中出血量10~60毫升,平均35毫升,术后4例当日应用止痛剂,余58例未使用。所有患者均术后1~2天下床活动。术后8例体温偏高,最高达38.7℃,1~2天后恢复正常。3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3天后自行吸收,术后1~3天拔掉引流管,术后3~7天出院,平均住院日4天。无术后出血、尿漏等并发症发生。62例术后3~4天病理报告均为良性病变,随访4~14个月,超声检查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单纯肾囊肿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肾脏囊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中年发病率达到25%[3],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较大的囊肿表现为肿块伴疼痛、血尿、高血压等。通过超声、静脉肾盂造影、肾脏CT可以明确诊断。一般认为体积较小,而且没有症状的单纯性肾囊肿无须治疗,但肾囊肿直径大于5.0厘米时都有手术指证。若囊肿不大,症状明显,尤其合并疼痛、血尿、感染、肾盂或肾盏受压、高血压、尿路梗阻及怀疑有恶变时必须治疗。

腹膜后存在潜在间隙,建立腹膜后操作空间的方法很多,有通过镜体扩张即可建立腹膜后操作空间,还有通过自制气囊或水囊扩张建立的。由于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者要求高,术中操作应注意:①术前明确囊肿位置、大小、数量及与周围血管、肾集合系统的关系。术中解剖分离肾脏相应部分,寻找囊肿,避免分离范围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将肾囊肿遗漏。②从腋后线肋缘下切口伸入手指应尽量向前推开腹膜,以免在腋前线穿刺trocar时贯穿腹腔。③术中游离肾囊肿时操作要轻柔,使用分离棒或吸引器钝性分离。④手术中及术后出血主要来自肾周脂肪囊内小血管及囊壁残缘。用超声刀切割时可以同时对血管起到封闭作用,止血效果较好,用电钩操作时,虽然具有切割速度快、易于操作的特点,但要注意在囊壁残缘适当电凝止血。⑤处理肾下极的囊肿要首先分离出输尿管,避免损伤,处理靠近肾盂的囊肿时要注意鉴别,防止误伤肾盂。

总之,腹膜后腹腔镜技术与传统的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同时也可以达到标准的囊肿去顶减压,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宇军,王国民,孙立安,等。后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180例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3):136~137

[2]陈小艳,9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护理[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3):329~331

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85例行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85例, 其中男58例, 女27例, 年龄26~69岁, 平均年龄 (46.5±2.3) 岁, 患者入院均经临床症状、腹部CT等影像观察确诊, 其中左肾上腺瘤28例, 右肾上腺瘤17例, 肾囊肿患者40例。

1.2 方法

40例肾囊肿患者采取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33例患者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12例行肾切除术。术后共出现6例后腹腔感染患者, 对患者采取积极抗感染及充分引流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拆开缝线后, 沿着穿刺口, 沿缝线进行穿刺, 引导陈旧性积血流出约300~350 m L, 沿穿刺点重新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 维持2~3 d, 观察患者引流液变成脓性后, 将维生素注入定量抗生素, 并对引流管进行冲洗, 对脓液培养结果进行观察, 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 术中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后腹膜腔感染6例, 发生率为7.1%, 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时间35~130 min,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0~145min, 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10 min,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约为 (136.8±23.8) min, 术中失血量为15~110 m L, 平均失血量为 (50.26±6.13) m L。给予患者充分引流及积极抗感染治疗后, 患者均痊愈。

3 讨论

泌尿系统包括肾、膀胱、输尿管及尿道, 是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系统, 传统开放手术切口较大, 对周围腹腔脏器影响较大, 腹腔污染较为严重, 同时术后感染风险较大, 延长患者康复时间, 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近年来, 随着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逐渐推广, 手术方式更加符合泌尿外科手术的特点。肾脏及肾上腺均在腹膜后腔内, 位置较深, 暴露难度较大, 经腹腔途径进行手术距离较远, 会对腹腔造成一定的影响, 影响患者术后修复。而后腹腔镜手术是在腹膜后间隙进行操作, 能够对患处进行直接治疗, 机体损伤较小, 同时不会对腹腔脏器造成干扰, 减少体内感染的发生, 同时手术切口小, 患者出血少, 并发症发生率低, 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降低了术后腹腔粘连及感染发生率[2]。然而由于受到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及患者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术后仍然会出现一定的感染率。因此在手术操作时, 应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腹腔感染的发生, 具体如下:在对腹膜后间隙进行扩张时, 应该严格控制间隙, 保证手术操作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切口的扩张, 临床医者多采取先用小切口切开腰背筋膜并用手指伸入扩大腹膜后腔隙, 再用水囊扩张法[3], 虽然此方法操作方便, 然而随着切口的扩大, 患者术中出现皮下气肿的几率也随之增加。部分学者认为一次性扩张水囊过大会造成患者腹膜后腔部分组织结构出现撕裂, 同时造成表面粗糙, 导致出血, 而手术后期采用小水囊扩张法能够保证手术操作视野更加清晰。腹腔镜手术操作中常见出血症状, 本研究术后腹腔出现感染患者4例与出血有着直接关系, 由此可知, 术中止血是否彻底对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术中在电凝止血效果不佳时, 采用双钛夹钳夹, 保证彻底止血。另患者是否肥胖也是导致术后腹腔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对肥胖患者进行手术时, 为保证视野的充分暴露, 常将肾周围脂肪进行切除, 然而脂肪清除不彻底导致脂肪留在体内发生液化, 从而导致腹腔感染。因此手术操作时, 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患者入路的解剖, 保证手术熟练操作, 减少手术时间, 避免切口的过分暴露。陆曙炎等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采用“一肌二线三带”方法, 保证患者脚侧处于显示屏下方, 在肋缘下前线及后线分别建立两个穿刺通道后, 将操作仪器置入, 进而对病变组织进行操作, 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术后引流管曲折、堵塞等也是导致腹腔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临床研究显示, 术后引流管是否通畅对于患者后腹腔内积血排出是否彻底有重要作用, 因此术后要保证引流管的通畅, 感染发生后通过引流管将抗生素注入腹腔进行冲洗亦能够改善感染状况, 缩短感染时间。

本研究中患者共出现6例腹腔感染, 给予患者充分的引流及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均痊愈, 手术时间、患者机体情况、手术止血是否彻底、引流管是否通畅等均是感染发生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进行手术操作中, 医护人员要严格控制手术时间, 保证操作的熟练准确, 彻底止血, 保证引流管的通畅, 从而减少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孙国锋, 吴士良, 王义, 等.泌尿外科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 2006, 22 (4) :15-16.

[2]李进红.TUR手术后尿道狭窄原因及预防分析[C].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

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篇8

关键词:腹膜后入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研究

腹膜后间隙是非自然腔间隙, 解剖标志未明确, 操作空间比较小, 在腹膜后间隙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难度较大[1]。临床上,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主要入路方式为经腹膜后入路以及腹腔入路。现将10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究腹膜后入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接收治疗的10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实验组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8~73岁, 平均年龄 (57.39±8.48) 岁;肿瘤直径2.34~5.64 cm, 平均直径 (3.45±0.72) cm。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龄28~74岁, 平均年龄 (57.36±8.49) 岁;肿瘤直径2.34~5.64 cm, 平均直径 (3.43±0.75) cm。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 3点法将Trocar置入, 从结肠脾 (肝) 曲开始手术, 在升 (降) 结肠旁沟用超声刀或者电凝钩将侧腹膜切开, 将外侧部分脾 (肝) 结肠韧带离断, 在肾上极内上方找寻瘤体或者肾上腺, 沿着周边将周围疏松组织进行钝性分离, 在肾静脉上方或者下腔静脉外侧找肾上腺中央静脉, 给予双重结扎并将其剪断, 将瘤体或者肾上腺提起来, 将瘤体或者肾上腺完全游离, 取标本, 对手术视野进行检查, 将气腹压力降低, 止血, 经此切口留置硅胶引流管。

给予实验组患者经腹膜后入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 患者的体位为健侧卧位, 3点法将Trocar置入, 第1点在十二肋缘下2 cm以及腋后线上;第2点在十二肋缘下2 cm以及肋前线上;第3点在髂嵴上方2 cm以及腋中线上。沿着腰大肌将前方进行分离, 将肾周筋膜向前方推移, 向上游离到膈肌, 向下游离直到肾下级。与膈肌前面将肾周筋膜切开, 于肾脏上方找到瘤体或者肾上腺。沿着周边对周围疏松组织进行钝性分离, 在肾静脉上方或者下腔静脉外侧找肾上腺中央静脉, 给予双重结扎并将其剪断, 将瘤体或者肾上腺提起来, 将瘤体或者肾上腺完全游离, 取标本, 对手术视野进行检查, 将气腹压力降低, 止血, 留置硅胶引流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中的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的发展, 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肾上腺外科领域中, 腹腔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基本可以代替常规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被认为是肾上腺良性肿瘤治疗的金标准[2]。临床上, 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入路方式为经腹腔入路以及经腹膜后入路, 临床上对这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争议。为探究这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价值, 观察对比两种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恢复情况, 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经腹腔入路是最早的入路方式, 该种入路方法穿刺点的选择较多, 具有手术视野大、操作空间广、解剖标志清楚的优势, 可较快的找到肿瘤以及肾上腺, 暴露下腔静脉、肾血管以及脏器, 可有效的避免损伤。且该种方法有利于对双侧病变进行处理, 对肾蒂前方或者下腔静脉的肿瘤进行切除[3]。而腹膜后入路被认为解剖层次不清晰、操作空间窄。但是, 随着泌尿外科医生对腹膜后解剖结构以及标志的熟悉、掌握, 该种入路方法直接入路, 比较容易对肾背侧的病变进行处理, 手术过程中仅仅只需要对胰尾、肾上极、肾上腺本身进行牵拉, 无需对多数器官进行牵拉, 减少了对肝胆等重要器官的干扰, 也减少了手术对器官功能造成的影响, 减少了内脏损伤以及器官粘连的几率, 降低了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由于外伤、手术史、感染等病史导致的粘连严重, 腹腔镜的使用受到限制, 但是腹膜后入路这种手术方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局限性。

综上所述,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 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与经腹膜后入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敬峰, 朱江宁, 侯平英, 等.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特点探讨.宁夏医学杂志, 2012, 34 (12) :1246-1248.

[2]王雷.36例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2, 6 (3) :182-184.

上一篇:任务实验下一篇:资本市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