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

2024-05-17

腹腔镜手术治疗(精选十篇)

腹腔镜手术治疗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2008年4月在我院拟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80例, 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 (观察组) 和开腹手术组 (对照组) , 每组90例, 两组年龄17~43岁, 平均30岁, 其中, 经产妇109例, 初产妇71例。有人流史82例, 盆腔炎史90例, 不孕症史25例, 结扎史10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138例, 峡部妊娠32例, 伞部妊娠10例。两组在年龄、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奥林巴斯电视腹腔镜及手术器械, 患者取膀胱截石、头低臀高位, 放举宫器, 取脐轮下缘横切口10 mm, 气腹针穿刺, 注入CO2气体, 建立气腹, 压力维持在12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由原穿刺口刺入10 mm Trocar, 放入腹腔镜, 探查盆腹腔, 在麦氏点及对侧相应部位做第2、3穿刺孔, 放入5 mm Trocar及手术器械, 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及输卵管破坏情况决定手术方式:输卵管部分切除术, 电凝切断病灶两端输卵管及系膜, 电凝止血。输卵管开窗术, 于输卵管破口或输卵管妊娠部位管壁最薄无血管处电凝切开1.5 cm, 取出妊娠物, 生理盐水冲洗, 创面电凝止血, 创口不缝合。输卵管妊娠物挤出术, 适用于输卵管伞部妊娠, 用血管钳自妊娠部向伞端挤压, 将妊娠物及血块挤出, 电凝止血。术后生理盐水冲洗盆腔, 置海洛特或甲硝唑防止粘连、抗感染,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感染。90例中行输卵管部分切除术15例, 输卵管开窗术65例, 输卵管妊娠物挤出术10例。对照组常规开腹准备, 行下腹正中纵切口6~8 cm, 进入腹腔, 90例中行输卵管部分切除术35例及输卵管开窗术55例。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而在术后瘢痕方面, 相对于对照组腹部切口较长, 愈合后难免留下瘢痕;在观察组中, 由于我们采用了腹腔镜技术, 只有一个10 mm和两个5 mm的切口, 术后伤口愈合好, 几乎不留瘢痕。

本研究中, 虽然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这主要与手术者的腹腔镜操作熟练程度有关。笔者根据时间先后, 对观察组前后各45例做了比较, 结果表明前后45例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52.36±18.52) min、 (36.27±12.25) min, 统计学分析表明前后45例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发病率约为1%, 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1]。近年来,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 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由于传统开腹手术损伤较大, 手术前要有明确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指征才能施行, 目前对异位妊娠的治疗, 趋于采用创伤小, 恢复快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技术是近年来诊断、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手段, 其能够在及早、准确诊断的同时, 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从而避免了由于误诊、漏诊造成的腹腔内大出血。本研究通过对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比较, 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几乎不留瘢痕等优点, 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患者乐于接受。

由于异位妊娠的日趋年轻化, 这些患者除了对美观方面的要求外, 大多数要求保留生育能力。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更易于保留输卵管, 并且操作中对组织损伤小, 可以防止纤维素的渗出、沉积, 从而减少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3], 为今后生育创造有利条件;据报道, 腹腔镜手术后有较满意的输卵管再通率[4,5]。因此我们认为, 腹腔镜手术可以作为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各90例, 并对其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较开腹手术组明显缩短,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异位妊娠,腹腔镜,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乐杰, 谢幸, 丰有吉.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姚书忠.腹腔镜诊治异位妊娠43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3, 9 (1) :33.

[3]吕伟超, 郑红枫, 许琴仙.出血性宫外孕腹腔镜手术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 12 (9) :62.

[4]苏雅琴, 王惠兰.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治疗手术及药物介入治疗后输卵管再通率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11) :687.

腹腔镜手术治疗 篇2

摘要:总结180例宫腹腔镜联合下异位妊娠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经验。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完善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护理措施。

关键词:异位妊娠;宫腹腔镜手术; 护理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重者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轻者贫血、继发不孕等并发症。近年来,宫外孕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宫外孕的早期诊断已经成为可能,患者不但希望得到良好的诊疗服务,而且渴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正常妊娠率,降低宫外孕再次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在提供正常的护理服务的同时,还担负着心理护理和相关知识宣教的重任。我科是从2000年开展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现将2010年1月1日~2010年9月30日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80例,进行分析、对照、有效的进行有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及时的减轻患者痛苦及抢救生命。现将护理报道入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80例患者年龄在20~35岁,平均29。2岁,妊娠次数1~5次,经产次0~2次,无子女者135人(占75%)。输卵管切除63例,保守手术治疗99例,药物保守治疗18例,治愈6例,失败12例,后又选择宫腹腔镜手术。患者都是自愿选择手术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

1.2 手术方法:经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且有内出血的患者。经腹腔镜保守性手术 ;适用于有生育要求且输卵管无破裂的患者。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取仰卧位,留置气囊导尿管。常规制备气腹。吸净盆腔积血,提起输卵管,用单级电钩沿输卵管壶腹部包块处纵形切开一长约1cm切口,吸引管置入切口处增加水压将妊娠物自行排出,两把无损伤钳自输卵管切口逐步向伞端挤压,挤出伞端妊娠物,并吸入吸引瓶内。PK刀电凝创面止血。局部注射氨甲碟呤注射液40mg,依次用生理盐水及防粘液冲洗盆腔,检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缝合各穿刺口。转阴道操作,常规消毒阴道、宫颈。行诊刮术,刮出脱膜样组织与吸引瓶内出妊娠组织一起,送病理检查。手术结束。

1.3 结果:162例手术时间均在2小时以上,出血量200~810ml,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3例,术后3天引流液减少,即拔出引流管。术前宣教讲明利弊,让患者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取到满意效果,病人出院的血压、体温、血色素正常。病人及家属能复述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及时就医的必要性。

2 讨论

宫外孕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患者的预后,尤其是能否再次正常妊娠和降低宫外孕的发生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宫外孕的手术治疗相对于保守治疗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应当提倡更加积极的早期予以手术治疗,而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过分的依赖保守治疗有可能加重盆腔已有的粘连及炎性反应,加重输卵管管腔瘢痕的形成,影响再次妊娠、加重再次宫外孕的可能,同时由于管腔积水和盆腔的粘连的慢性腹痛,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在开始治疗前将这些情况告诉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做到知情选择。

在患者入院时应当向患者强调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对于患者能否再次妊娠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应当在宫外孕包块未发生破裂时手术,这样保留输卵管的几率较高效果较好。如果考虑手术,在确诊的前提下越早手术干预预后越好;同时告知患者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手术的原理和手术的效果上无明显差别,但腹腔镜创面小、恢复快、无明显瘢痕,对未婚者可以更好的保护其隐私。

腹腔镜是利用人工气腹、光学透镜和光导纤维将体外冷光源导入盆、腹腔供作照明,然后在盆、腹内进行观察和治疗。对某些病因不明疾病可以通过腹腔镜检查即可作出诊断。根据有关文献统计此法正确率在96%以上。并配合辅助器械,还可以进行治疗。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情绪不稳定。其原因为当心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惧怕手术疼痛、出血或出现意外,顾虑疾病预后及手术的费用会增加负担。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应用解释、鼓励、支持、暗示等心理治疗手段来纠正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经常巡视病房,主动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起得其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向家人和医护人员说出自己的忧虑和对于疾病治疗效果的顾虑,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设身处地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给予理解、同情和安慰。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并讲解手术的简要过程及有关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即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请术后痊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治疗信心。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尽量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3.1.2 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常规检查,了解心肺重要脏器功能。术前日备皮,包括胸腹部、会阴、腹股沟、肛门及肛周,用消毒棉签蘸松节油清洁脐部污垢,清洗擦干,再用碘伏消毒。术前1d进食流质,如急诊手术,术前6小时,应禁饮、禁食。

3.2 术后护理。

3.2.1 体位及生命体征观察:按全麻后护理常规进行。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h后协助翻身并取半坐位。12~24h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3.2.2 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并妥善固定,定时挤压,避免打折、扭曲、堵塞,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a。导尿管;术后一般留置导尿12~24h

b。腹腔引流管;有少部分患者腹腔积血、积液较多,腹腔引流管可以引流出盆腔渗血、渗液。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术后24h内引流量应<100ml,色为深红色,以后逐渐减少,3d左右引流液<10ml/d即可拔管。

3.2.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①术后出血。术后24~48h内易发生出血,需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引流管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症状,注意有无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②高碳酸血症。由于腹腔镜手术是在气腹下完成,且手术时间长书中吸收大量CO2可引发该症状。观察患者有无烦躁、疲乏、呼吸浅慢、肌肉震颤等症状。术后常规持续吸氧6h,2~4L/min,以提高氧分压,促进CO2排出。

③皮下血肿。因人工气腹CO2残留于人体疏松的组织所致,多发生于胸腹部、会阴等处,局部表现为有握雪感,捻发音,患者可有肩痛、背痛和胸腹胀痛。吸氧后可自行消失,及时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

④腹腔镜手术大多采用全麻插管,但插管后,气管粘膜比较敏感,常出现不适反应为咽喉部干痒、疼痛、粗糙感,痰液分泌增多,个别可因声带水肿而声音嘶哑。我们采取早期预防为主,用0。9%氯化钠40ml+地塞x松10mg+庆大霉素8万单位,雾化吸入,1次/日,连续3天。有咳嗽、痰多并伴有喘息型气管炎者,给复方棕色合剂,含服。用0。9%氯化钠40ml+地塞x松10mg+氨溴索30mg,雾化吸入,1次/日,连续3天。取得满意效果。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尤其是避孕的方法和避孕的时间,以及再次妊娠前后的注意事项与患者能否在出院后有效地避免再次宫外孕和提高正常妊娠息息相关;宫外孕患者出院后应受到专业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当提倡绝育或工具避孕,以避免面对再次妊娠而带来的可能危险;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孕前的输卵管通夜及孕后的早期B超检查,有助于评价及早期诊断再次宫外孕的可能性,从而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降低再次宫外孕而带来的可能风险。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当在整个患者的住院期间针对患者的情况提供个体化的健康宣教或专业的理论指导,协助医生为患者做知情选择,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如下次妊娠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输卵管妊娠的预后据文献报告10%的可再发生率;50%~60%的不孕率,因如实告知病人及家属,帮助病人及家属度过这一令人沮丧的时期。

参考文献

[1] 刑淑敏.新编妇产科临床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415起得满意效果

[2] 周昌菊.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1

[3] 姜玲,126例宫外孕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文献,2000,19(6):988

作者单位:650000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 产后出血的护理论文

★ 肝癌患者护理体会

★ 怎样护理脑血管疾病患者

★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 慢性肾炎患者护理健康教育论文

★ 护理在预防患者压疮实践经验

★ 妇科手术患者个性化护理应用论文

★ 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 头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讨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体会 篇3

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是共性的。Calots三角区的处理仍是手术的核心部分,所不同的是技术上有差异。【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65-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黄金标准”,手术效果除受麻醉、手术操作、病情等诸多环节影响外,手术室认真而正确地配合同样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随着技术的成熟,胆囊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胆囊萎缩、有上腹部手术史者等,已成为LC手术适应症。我自我院收治多例手术,就手术方法、技术难点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本组220例中,男性80例,妇性140例,年龄26-79岁,平均44岁。病史3個月-32年,合并糖尿病36例,高血压52例,有腹部手术鸣12例,胆囊结石嵌顿12例、急性胆囊炎72例,胆囊萎缩16例,胆囊化脓12例。1.2方法 全麻下行LC手术,手术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常规切除胆囊。1.3结果 248例完成LC,均治愈出院无合并症。4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出血较剧,2例粘连严重、1例腹腔探查合并腹腔恶性肿瘤。2、讨论LC与OC

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是共性的。Calots三角区的处理仍是手术的核心部分,所不同的是技术上有差异。2.1胆囊萎缩Calots三角粘连的处理 胆囊萎缩的LC手术成功率一般在80%-95%。手术中应特别注意观察胆囊壶腹内侧的致密粘连。为避免肝胆管损伤,应从壶腹内侧上下两个方向的三角区解剖,一般仍有间隙。如粘连致密,质硬固定,不可盲目分享。可先放入取物袋,行胆囊大部切除,敞开胆囊、电灼或石炭酸烧灼后残端缝合,局部放置引流管。2.2急慢性胆囊结石嵌顿

仍以壶腹部开始,切开浆膜层,钝性分享,遇有条索仔细辨认,切、凝或上夹,要靠近胆囊管及壶腹进行。如仍困难较大可行胆囊大部分切除,缝扎胆囊管,放置引流。处理此类患者嵌顿为小结石者尤其应注意,一是胆囊管增粗结石进入胆总管需行胆总管内取石;二是合并胆源性胰腺炎,应在胆囊管内留置导管以便充分引流。2.3预防胆管损伤 完成每1例LC必须遵循确定胆囊壶腹,找出胆囊壶腹与胆囊管的汇合部。然后向上、下、左侧方向游离出胆囊管,充分解剖出汇合部四周。敞开Calots三角区。三角区内的异常管道应特别重视。一是右肝管低位汇合。二是副肝管从中走行。因此紧贴壶腹及胆管,避免向内过多解剖,不盲目追求“三管一壶腹”的解剖关系,这并不增加胆管损伤的机会。相反,既省时又安全。2.4出血的处理 LC出血主要是胆囊三角区血管出血、胆囊床渗血和穿刺孔出血三种。要遵循:①看清了胆囊动脉后,稍作分离即可上钛夹,不要使其“骨骼化”,用电钩切断时尽可能离钛夹远一些,以防夹闭不紧或钛夹滑脱。②在胆囊切除过程中,对怀疑有出血可能而且必须处理的索带,尽可能上钛夹,以减少出血。③胆囊切除时,先沿胆囊前后壁近肝脏处进行,再有两侧向胆囊床中心方向切除,以防肝脏处进行,再有两侧向胆囊床中心方向切除,以防肝脏撕裂。④在胆囊切除过程中,遇胆囊床间隙不太明显时,可将牵引的胆囊“一松一紧找间隙”(即一松一紧便可辨清胆囊和肝胆囊床之间的界限),以防切除过深引起肝脏出血或切除太浅分破胆囊。⑤一般渗血经过纱块压迫可短时间止血,遇有较大静脉血管,钳夹失败者,亦可多块纱布压迫,必要时应用止血盐水纱布,一般10min左右即可,可减少开腹机会。但不可一味地追求微创而延误开腹机会。3、体会

3.1 医院在初始开展腹腔镜手术时,应固定专人巡回及洗手,待成熟及其他护士得到帮教后,护士才能轮流进行手术配合。

3.2 与普通手术器械相比,腹腔镜器械如镜子、摄像机、气腹机、冷光源、监视器,均精密而尖端,需特别注意爱惜和保护。为减少摄像头的擦拭次数,每 次用罢都用干净塑料袋包好。镜片用擦镜纸擦拭。

3.3护理差错的发生都与责任心有关。应加强管理,强化训练,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减少差错、杜绝事故发生。

3.4 强调术后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重要性。

腹腔镜手术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肠穿孔患者62例, 其中男35例, 女27例, 年龄18~71岁, 平均 (42.3±10.8) 岁;空腹穿孔48例 (77.4%) , 饱餐后穿孔14例 (22.6%) ;X线片示有膈下游离气体52例 (83.9%) ;十二指肠穿孔46例 (74.2%) , 胃穿孔16例 (25.8%) ;其中3例 (4.8%) 病理检查证实为溃疡型胃癌穿孔, 2例行胃癌根治术;腹腔积液200~1000ml, 平均 (480.2±120.5) ml。将观察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 每组3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穿孔位置等各方面大体一致。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关于胃肠穿孔的标准[3], 患者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 肠鸣音消失,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X线腹部平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排除有上腹部手术史、幽门梗阻者及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手术方法

1.3.1 腔镜组

常规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 体位取头低30°, 左侧倾斜30°, 平卧, 脐部穿刺点常规消毒后插入腹腔镜, 气腹压力设置为1.33k Pa。镜下于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分别置入10mm、5mm套管针 (Trocar) , 以10mm Trocar为主操作孔。用冲洗吸引器清除腹腔内渗液, 显露穿孔位置, 作穿孔部位活检后, 固定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后缝合。缝合时沿穿孔两侧纵轴方向全层缝合, 并在腹腔镜下打结, 覆盖大网膜于穿孔处后固定、关腹。术后以0.9%氯化钠注射液 (生理盐水) 反复冲洗, 以清除渗液、食物残渣、腹腔脓肿, 必要时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常规缝合伤口和应用抗生素。

1.3.2 开腹组

常规全身麻醉, 取上腹正中切口, 于孔边5mm处, 沿胃十二指肠纵轴方向缝合。缝合后覆盖大网膜于穿孔处, 打结。术后处理同上。

1.4 统计指标

术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d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 (CRP) 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经课题组人员检查核实后, 均以双录入方式录入到Epi Data软件中进行比对, 核查无误后导入SPSS 19.0软件中,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按实际发生数表示, 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比较 (表1)

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治疗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RP比较 (表2)

两组患者CRP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3d两组CRP高于术前, 但腔镜组CRP上升程度小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开腹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 (51.6%) , 其中疼痛13例, 需使用镇痛类药物;手术切口感染3例, 给予抗生素后治愈。腔镜组术后疼痛4例 (12.9%) , 需使用镇痛类药物。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63, P<0.0 1) 。

3 讨论

胃肠穿孔治疗首要原则为修补穿孔, 阻止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4]。目前常用救治方法主要有[5,6]: (1) 胃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术; (2) 连续胃肠吸引减压加药物治疗; (3) 穿孔修补术。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方法主要适合于情况较好、无严重感染患者, 而胃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 同时由于手术创伤较大,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医疗负担。随着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及质子泵阻断药的广泛应用, 穿孔修补术后药物治疗已取得较满意效果, 从而为胃肠穿孔的微创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7]。

本文结果显示, 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优于开腹组, 开腹组患者术后CRP恢复慢, 说明开腹手术作为一种不良应激, 能够刺激机体炎症反应, 使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而腹腔镜手术对腹内脏器干扰小, 对胃肠循环刺激小, 这与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8]。在术后并发症方面, 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文结果表明,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1) 操作简单, 创伤小; (2) 手术视野大, 可以彻底清除膈下、盆腔积液, 防止术后残余感染的发生; (3) 可以探查原因不明性腹膜炎, 以明确病灶, 及时诊断。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略有不足, 所获结果并不完全肯定, 尚需同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周洪泽.急腹症的诊断与处理原则[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5) :372.

[2]韩晓鹏, 柳万忠, 刘宏斌.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40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12, 40 (6) :1294.

[3]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85.

[4]聂文.老年人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1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2) :1671.

[5]孙卫东, 邰智慧.一孔腹腔镜行穿孔修补术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0, 32 (7) :856.

[6]解寒冰, 孙德利, 夏云展.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1) :2556.

[7]罗华立, 李慧, 林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 2010, 17 (10) :7.

腹腔镜手术协议书(最终版) 篇5

科别床号住院号

姓名性别年龄

入院日期手术日期

术前诊断

手术必要性

拟施手术:手术者1.2.3. 麻醉方式 :

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特向家属说明。

1.麻醉意外

2.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并发症。

(1)术中出血,严重者休克乃至死亡。

(2)误伤病变部位周围脏器(实、空腔脏器)。

(3)术中发现异常情况,如病变为肿瘤,大血管及周围脏器损伤,腹内粘连严重需要中转开腹。

3.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戳孔感染。

(2)术后腹腔内出血,必要时输血或二次手术。

(3)胆漏、肠瘘等。

(4)粘连性肠梗塞。

4.术中术后诱发隐匿性疾病。

5.其他。

以上并发症均可在术中、术后发生,重者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如出现上述并发症,望患者及家属予以谅解,协助治疗。如同意手术,请签字,立此为据。

家属签名及与病人关系:

病员签名:

腹腔镜手术治疗 篇6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开放手术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手术能够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应激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应激

中图分类号:R57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77-01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急腹症,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手术方式。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工作中选择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确诊,共入组160名患者。收住院完善各项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6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名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80名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2手术方式

1.2.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患者全身麻醉后采用三孔法建立气腹并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首先探查胆囊周围的解剖结构并进行妥善的分离,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切下胆囊,妥善止血并放置引流管。

1.2.2开腹胆囊切除术:

患者全身麻醉后取腹正中切口进入腹腔,探查胆囊周围的解剖结构、暴露胆囊三,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切下胆囊,妥善止血并放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

1.3.2两组患者的生理应激状态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应激指标,包括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检测时,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5 ml,离心后收集血清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应激指标比较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术后排气时间(d)血糖水平(mmol/L)胰岛素(IU/mL)观察组81.32±9.3251.23±7.9332.32±4.843.13±0.534.35±0.5714.05±1.53对照组93.3±19.8282.23±11.4253.25±7.217.22±0.985.97±0.7810.81±1.18T值5.9856.2835.8378.8347.2477.842P值<0.05<0.05<0.05<0.05<0.05<0.05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统计,相关研究显示急性胆囊炎手术约占消化道手术的10%。急性胆囊炎的发作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胰液反流、胆囊供血不足密切相关。其中,胆石症引起的胆囊管梗阻是造成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最主要原因,超过90%以上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胆石症。胆道系统存在结石会导致胆管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胆囊动脉受压,进而引起胆汁淤积、细菌逆行性感染、胆囊局部血供不良,最终导致胆囊炎的急性发作[1]。

基于对急性胆囊炎发作的认识,目前针对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多通过手术来进行解除胆道梗阻、切除病变胆囊的治疗。过去,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术方式,而腹腔镜下手术将急性胆囊炎作为禁忌症[2]。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操作者能够通过腹腔镜获取更好的图像信息、进行更为精细的手术操作,因而也被逐步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3]。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工作中选择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对于开放式手术而言,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切口小、视野清晰、解剖结构分离彻底,能够在对组织器官损伤较小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4]。我们首先观察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所受到的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更快。为了进一步明确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情况,我们还检测了应激指标。由于机体的受到手术创伤、发生应激反应的过程中,胰岛素活性会受到抑制、血糖水平会发生升高,因此上述两项指标可以反应机体的应激程度和损伤程度。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血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的应激水平较弱。

综合以上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腹腔镜下手术能够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应激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2]孙凯,龚自启.急性胆囊炎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

[3]宋建宁,罗玉政,洪明.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130例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

[4]刘颜良,丁佑铭,王纯涛.胆囊结石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

腹腔镜手术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19~42岁, 平均 (32.75±8.10) 岁。已婚37例、未婚3例。经产妇21例、未产妇19例。停经时间51~63 d, 平均 (57.29±4.78) d。包块直径2.9~4.0 cm, 平均 (3.27±0.46) cm。异位妊娠部位:左侧输卵管19例、右侧输卵管21例;壶腹部25例、峡部11例、伞部3例和间质部1例。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17例、未抽出不凝血23例。对照组:年龄18~40岁, 平均 (32.26±8.03) 岁。已婚36例、未婚4例。经产妇23例、未产妇17例。停经时间52~61 d, 平均 (57.02±4.71) d。包块直径2.6~4.0 cm, 平均 (3.21±0.44) cm。异位妊娠部位:左侧输卵管18例、右侧输卵管22例;壶腹部24例、峡部12例、伞部2例和间质部2例。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18例、未抽出不凝血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入组标准: (1) 经超声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检查确诊为输卵管异位妊娠; (2) 腹腔内无出血或出血量<500 m L, 无休克症状; (3) 无法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者; (4) 无盆腔手术史; (5) 同意进入本研究, 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 如宫角部妊娠、宫颈部妊娠等; (2) 严重心血管 (如II°以上的心脏左束支传导阻滞) 、呼吸系统等疾病, 不能耐受麻醉者; (3)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4) 凝血系统功能障碍; (5) 依从性差, 不愿配合随访者。

1.3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 患者取平仰卧位, 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手术部位常规消毒, 在脐耻之间开长约5 cm横型切口, 逐层开腹进入腹腔, 充分暴露患侧输卵管 (有积血者先将其清除) , 对无生育要求者行输卵管切除术, 对有生育要求者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术, 缝合止血, 逐层关闭腹腔。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手术, 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常规消毒、铺巾, 于脐上或下缘弧形切开约15 mm, 刺入气腹针, 注入CO2气体, 维持腹腔压力14 mm Hg左右。拔出气腹针, 置入10 mm troeor穿刺进入腹腔, 置入腹腔镜, 观察子宫及双侧附件, 明确输卵管异位妊娠类型。在左下腹部麦氏点及右下腹与其相对应点放入腹腔镜操作器械。对无生育要求者行输卵管切除术, 对有生育要求者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术, 确定输卵管妊娠部位后, 电凝做纵行切开1~2 cm, 取出孕囊, 反复冲洗手术创面, 电凝残余的绒毛组织以及出血点, 缝合切口, 手术结束。

1.4 观察指标

(1) 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2) 术后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3) 随访情况: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在术后月经干净后3~7 d, 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 观察输卵管是否通畅;采用电话方式随访2年, 了解其妊娠情况。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用 (±s) 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用n和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生育要求保留输卵管者28例、对照组26例, 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异位妊娠的病死率约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10%, 是早孕期间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严重威胁孕妇的身心健康[3]。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但异位妊娠常发生于输卵管, 保守治疗风险较大, 所以手术治疗才是最可靠的方法, 也是抢救异位妊娠大出血的最有效手段[4]。近年来,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 异位妊娠也得到尽早明确诊断, 治疗方式也从过去的挽救患者生命转变成保留其生育能力[5]。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广泛应用, 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已日趋成熟。该研究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 (观察组) 与开腹手术 (对照组) 治疗异位妊娠,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 (50.24±10.72) min, 术中出血量 (67.93±14.95) m L, 均低于对照组的 (82.39±15.80) min和 (99.14±20.83) m L;并且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果进一步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明显的优势, 如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

异位妊娠术后受孕与患侧输卵管的通畅情况关系密切, 但也有文献报道[6], 输卵管异位妊娠术后生育状况更多取决于对侧输卵管功能, 而与手术途径无关。但是, 该研究显示, 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术后输卵管通畅率 (92.86%) 及宫内妊娠率 (85.71%) 均高于对照组的69.23%及61.54%。这一观点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 在排除不良病史及输卵管本身病变等因素对生育结局的影响后, 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宫内妊娠几率更高, 还可降低重复性异位妊娠的风险[7,8]。主要原因: (1) 腹腔镜下手术, 不仅可以避免开腹手术缝扎止血所引起的输卵管缝扎部位狭窄, 还可以在完全封闭的空间进行行手术操作, 有效组织盆腔脏器在空气中暴露, 降低盆腔炎症的发生, 减少术后输卵管周围粘连。 (2) 术中止血不需要纱布等, 有效减轻手套、纱布等对组织的损伤;手术时间缩短, 术中出血少, 减轻手术对脏器的直接损伤。 (3) 腹腔镜放大功能下可以更加彻底的清除输卵管内的胚胎及绒毛组织, 避免术后胚胎组织机化导致输卵管的堵塞[9,10]。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宫内妊娠率高、异位妊娠复发率低等优势, 尤其适合有保留生育要的异位妊娠患者。如果患者术前已失血量较多、血液动力学已有改变, 选择腹腔镜手术时应谨慎,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寻找最佳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 比较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 (50.24±10.72) min, 术中出血量 (67.93±14.95) m 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 (82.39±15.80) min, 术中出血量 (99.14±20.83) m 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有生育要求保留输卵管者28例、对照组26例, 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异位妊娠, 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宫内妊娠率高、异位妊娠复发率低, 尤其适合有保留生育要的异位妊娠患者。

关键词:异位妊娠,腹腔镜,开腹手术,术后受孕率

参考文献

[1]陈少书.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4) :68-69, 71.

[2]阎臻.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8) :172-173.

[3]Mac Rae R, Olowu O, Rizzuto MI, et al.Diagnosis and 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11 consecutive cases of cornual ectopic pregnancy[J].Arch Gynecol Obstet, 2009, 280 (1) :59-64.

[4]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51.

[5]宋秋佳.药物与腹腔镜两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5) :41-42.

[6]Savaris RF, Cavazzola LT.Ectopic pregnancy: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aparoscopic surgery through a single cutaneous incision[J].Fertil Steril, 2009, 92 (3) :1170-1175.

[7]施建红.异位妊娠药物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再通及再孕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 2012, 18 (8) :1111-1112.

[8]周晓红.腹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2) :1832-1833.

[9]卢芷兰, 高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 22 (6) :427-429.

腹腔镜手术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确诊为异位妊娠的住院患者50例, 所有患者 (1) 有停经史。 (2) 伴或不伴腹痛和/或阴道流血。 (3) 术前尿h CG阳性或血β-h CG≥18 KU/L, B超见宫腔内无孕囊, 一侧附件区混合性包块或盆腔少量或中等量积液。经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好两种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注意事项后, 患者签字同意手术, 其中同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7例, 同意剖腹手术的患者23例。按照手术种类分为腹腔镜组27例和开腹手术组23例。腹腔镜组年龄22~45岁, 平均 (27.2±4.8) 岁, 停经时间 (10.9±3.6) 周, 5例有腹部手术史, 已婚已育18例, 已婚未育5例。开腹手术组年龄20~43岁, 平均 (27.4±5.1) 岁, 停经时间 (11.2±3.9) 周, 7例有腹部手术史, 已婚已育14例, 已婚未育9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腹腔镜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 术前准备同常规开腹手术, 患者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应用电视腹腔镜, 于脐孔下缘弧形切开皮肤1 cm, 气腹针由此孔穿刺进腹, 腹腔内注入气体, 腹压达1.4~1.47 k Pa, 于脐孔行第1 Trocar穿刺, 置入腹腔镜, 观察盆腔情况, 然后镜下指引分别于左、右麦氏点行第2、3 Trocar穿刺, 置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对于妊娠直径>5 cm, 无再生育要求者, 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对包块<5 cm者, 有生育要求者, 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术毕尽量排空腹腔二氧化碳后, 创口贴拉紧戳孔皮缘, 留置导尿管6~12 h.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2 d, 术后2~3 d出院, 门诊随访血β-h CG至正常。剖腹手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应作子宫角部楔形切除及患侧输卵管切除, 必要时切除子宫。需保留生育功能者可切除患处后将输卵管移植于宫角处。若遇间质部妊娠破裂, 应尽快手术抢救, 常是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 先钳夹骨盆漏斗韧带及子宫角部止血, 切除间质部妊娠, 应注意充分止血、缝合, 不留缝隙。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 特别是对侧输卵管有明显病变者。应根据受精卵着床部位及输卵管病变情况选择术式, 若为伞部妊娠可行挤压术;壶腹部妊娠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峡部妊娠行病变节段切除及端端吻合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留置导管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导管留置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P<0.05, △P<0.01, 与开腹手术组比较

3 讨论

宫外孕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有3%~5%的女性由于炎症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宫外孕的发生,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死亡的发生[3,4,5]。宫外孕的治疗方式很多, 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而手术治疗主要分为根治性手术或保守性手术[6,7,8,9], 一般情况下临床主要根据就诊患者的生育要求进行选择术式, 但是传统的手术不能确保育龄期妇女继续怀孕的需要, 因此, 选择快速根治而又能保障妇女生育需求的手术方式成为主要考虑的内容[10,11]。近年来, 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 使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宫外孕逐渐成熟起来。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具有传统手术不具有的优势, 它能够在保证妇女输卵管, 满足生育要求的情况下, 使创口面积大大减小, 创口的纤维素减少可以降低盆腔粘连的几率, 减少出血和炎症的发生, 为再次生育提供了机会[12,13,14]。

腹腔镜手术的操作很简单, 在腹腔部选择三个5 mm的小孔进行探查, 腹腔镜的运用可以放大手术视野, 对腹腔其他部位的病变组织进行观察, 必要时可以一起进行治疗, 有关文献认为, 腹腔镜治疗失代偿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也是安全有效的[15,16]。由于术区范围小, 因此, 对腹壁的腹腔的损伤极小, 患者的创口类似于普通的割伤, 创可贴就可以覆盖创口, 手术第2天就可以正常进食, 因此, 对患者的良好预后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发现,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导管留置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治疗异位妊娠可选择腹腔镜手术, 该术式易于保留输卵管, 其损伤小, 减少盆腔粘连, 减少输卵管阻塞, 更适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确诊为异位妊娠的住院患者50例, 按照手术种类分为腹腔镜组27例, 剖腹手术组23例,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留置导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导管留置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治疗异位妊娠可选择腹腔镜手术, 易于保留输卵管, 其损伤小, 减少盆腔粘连, 减少输卵管阻塞, 更适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腹腔镜手术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胃癌患者, 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经电子胃镜或超声胃镜检查, 并进行病理活检确诊为早期胃癌。观察组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25~71 (48.6±7.9) 岁;肿瘤部位位于胃窦部27例, 胃底及贲门部13例, 胃体部14例, 全胃受累6例;对照组中男34例, 女23例;年龄21~74 (49.1±8.3) 岁;肿瘤部位位于胃窦部26例, 胃底及贲门部13例, 胃体部13例, 全胃受累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全胃切除术, 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全胃切除术, 在游离大网膜组织后, 清扫相关淋巴, 分离结扎血管, 直线切割吻合器由主操作孔进入, 自十二指肠球部切断。切断前后迷走神经干, 释放气腹, 保护切口后拖出全胃, 并按常规行食管空肠吻合术, 缝合各切口和穿刺孔, 重建气腹, 于上腹部置引流管[2,3]。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手术指标的差异, 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一般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手术指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应用价值评价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6%;而并发症发生率为8.33%,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 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1) 。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而胃癌的发生率也日趋严重。目前,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胃癌的首先和主要手段, 但基于传统开腹手术方法的效果欠佳, 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4]。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在早期胃癌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且接受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也越来越多, 该法因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而且并发症少等优点, 已被列为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5]。本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 腹腔镜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并且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其效果更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7例胃癌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全胃切除术, 而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全胃切除术,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手术指标的差异, 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手术指标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6%;而并发症发生率为8.33%,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 数据分析发现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1) 。腹腔镜手术具有减短手术和住院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点, 其效果更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且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胃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Fujiwara M, Kodera Y, Misawa K, et al.Longterm outcomes of early-stage gastric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y assisted surgery[J].J Am Coll Surg, 2008, 206 (1) :138-143.

[2]石国豪, 陈平.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0, 13 (9) :716-717.

[3]郑民华, 藏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现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 (3) :161-163.

[4]黄鹤, 武健, 梁林虎, 等.腹腔镜辅助和开腹在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的初步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 2011, 13 (1) :12-13.

腹腔镜手术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行宫外孕手术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2例, 观察组, 经产妇41例, 未产妇27例, 平均年龄 (27.3±6.2) 岁, 对照组, 经产妇38例, 未产妇26例, 平均年龄 (26.8±5.9) 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为输卵管切开取胚胎术, 并根据患者生育情况、临床表现、自身要求等因素, 决定保留或者去除患者侧输卵管。观察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方法, 操作机械, 对孕囊进行清除, 并用生理盐水清洗局部;对照组患者采用联合麻醉, 按照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1.3 观察和评价指标

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评价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表示。显效: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 恢复较快;有效:手术后恢复比较快, 无明显身体不适;无效:术后并发症, 恢复慢。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7.4%,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为6.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少, 且在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

3 讨论

宫外孕是常见的妇科急症, 有着较高的死亡率, 加之近些年来, 宫外孕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多, 且越来越年轻化, 对临床治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的手术方法对疗效有很大影响[2]。传统治疗采用开腹手术, 手术存在较大的风险, 术后也常会出现很多并发症, 加大了患者后期恢复的难度, 同时, 治疗时间长, 出血风险较大, 严重影响到患者后期的康复甚至是今后的生育情况等。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 宫外孕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手术, 能大大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 减少手术切口, 并且在术中能通过屏幕更清楚地看到输卵管, 更彻底地清除管腔中的绒毛组织, 保证其清洁, 减少切口边缘出血, 手术环境封闭, 减少了与空气的直接接触, 从而也就降低了感染和术后并发生的几率[3]。同时也减少了对患者生育等方面的影响, 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组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2.5%, 较对照组的77.4%高, 同时,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4%, 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1%;术中情况对比中,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宫外孕治疗中, 腹腔镜手术疗法较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 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 同时能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在临床推广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宫外孕手术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2例,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5%、6.1%,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77.4%, 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出血量) 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手术损伤性较小, 较开腹手术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宫外孕,疗效

参考文献

[1]许小平.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保守治疗对宫外孕术后受孕影响的Meta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33 (06) :121-122.

[2]刘惠芬, 纪燕琴, 黄凤英,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07 (15) :109-110.

[3]丁燕燕.宫外孕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09 (11) :133-134.

[4]钟娜莲, 莫小宇.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致不孕症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22 (11) :13-14.

[5]何健峰, 雷培芸, 钱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代谢紊乱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12, 29 (3) :151-152.

上一篇:在线化学清洗下一篇:高校学生预备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