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法律问题

2024-05-06

反洗钱法律问题(精选十篇)

反洗钱法律问题 篇1

一、我国反洗钱立法的现状

我国反洗钱立法体系主要由《刑法》、《反洗钱法》等部门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等构成。

早在1997年刑法修订的时候, 我国刑法《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设立了洗钱罪, 其“上游犯罪”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走私犯罪, 根据罪行法定的原则, 即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这四种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 使其在形式上合法的行为是洗钱罪。虽然刑法第191条为我国打击洗钱, 开展国际反洗钱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但是该法条仅仅规定了四种犯罪作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对于诸如在金融等领域内的洗钱打击显得十分薄弱。

因此, 200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六) 》, 将第191条修正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可见, 我国将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扩大为七种, 将破坏金融秩序、金融诈骗、贪污贿赂等犯罪也作为了上游犯罪, 扩大了洗钱罪的打击范围。

同时, 2006年10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以下简称《反洗钱法》) 颁布, 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反洗钱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反洗钱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反洗钱法》共分七章, 对洗钱监督管理和调查, 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的权利义务, 以及反洗钱的国际合作做了详细的规定。虽然该法附则中将金融机构的范围包括了保险公司, 但是对于保险公司的责任义务, 尤其是保险公司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的责任义务在该法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

另外, 作为《反洗钱法》的配套部门规章,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年11月6日通过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并于2007年1月1日与《反洗钱法》同时生效。该部门规章明确了我国反洗钱的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国人民银行, 并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的权利义务作了详细的规定, 但是笔者认为该法重点是赋予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和责任, 以及处罚措施, 但依然没有明确突出保险业作为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作为反洗钱主体的责任以及权利和义务。然而作为保险业反洗钱的专门规章《保险业反洗钱规定》, 早在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在社会中征求意见, 但是至今依然没有正式颁布实施, 这不得不说是我国反洗钱立法的一个缺憾, 也使保险业成为了洗钱的高发领域。

综上,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保险业反洗钱立法的缺失, 我国发洗钱立法体系的不完备造成了保险业成为洗钱违法犯罪的高发领域, 并且作为受害方很难得到相应法律的救济, 而许多进行洗钱行为的违法犯罪人员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正如上文所述的案例, 正是由于法律的缺失, 作为受害者的世都百货只能通过《合同法》、《保险法》等法律类推适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作为胡某等人却只能追究他们的职务侵占罪。

二、我国保险业洗钱现状及分析

正如上文所述, 由于反洗钱立法的缺失, 保险业已成为洗钱违法犯罪行为的温床。保险业洗钱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团险业务洗钱。

用这种方式洗钱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避税, 年终企业为职工办理保险业务, 下年初就退保, 扣除了手续费等费用得损失, 依然比缴纳税收的费用要低, 所以许多企业趋之若鹜。二是为了贪污或侵占公司资产, 以公司名义购买团险, 用支票划转巨额资金, 并虚列被保险人名单, 待保险合同生效后申请退保, 保险机构扣除相应费用后, 按事先约定, 将退退返还投保人指定的账户。这样就成功的将公款或公司财产转移给了个人, 达到了洗钱的目的。

2、利用违规退费洗钱。

投保人通过购买商业保险, 向保险机构索取各种非法保费回扣或其他利益, 变相将公款化为私款或达到逃避纳税义务目的的行为。投保人的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串通, 便可以通过修改保单等方式, 降低保单上的保费, 将实际收取的保费和保单上保费的差额便退还给了投保人的代理人。投保人便通过这种方式将公款或企业财产侵吞给个人财产, 达到洗钱的目的。

3、利用保单质押洗钱。

所谓利用保单质押洗钱是指投保人将银行指定的保险公司开具的, 具有现金价值的人寿保险保单做质押, 并可以从中获取最高80%的保单现金价值。洗钱者可以用“黑钱”购买保险然后再通过保单质押的方式重新取得现金, 这样一来“黑钱”便漂白成了合法收入了。这无疑给洗钱者提供了绝佳的洗钱途径, 并且对于银行而言, 用“黑保单”作质押也无疑增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

4、利用地下保单洗钱。

利用地下保单洗钱是指境外保险机构非法入境后, 通过人民币投保, 美元理赔的方式, 将黑钱流出境外, 而通过理赔获得的美元便在境内成为了合法的财产。这种洗钱方式危害性极大, 不仅非常隐蔽地让洗钱者成功的完成了漂白的工作, 而且破坏了金融秩序, 更严重的干扰了我国正常的外汇管理秩序。

在保险业, 洗钱者主要通过以上四种方式将非法所得转换成合法财产。

三、对于完善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的法律的思考

在保险领域洗钱操作手段极其隐蔽, 并且在寿险领域内洗钱更为普遍。因为根据我国新修订的《保险法》相关规定, 人身保险合同解除, 投保人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 因而洗钱者只需要那么洗钱者可以利用保险合同中此条款, 将赃钱、黑钱作为保险费交付保险公司, 然后通过解除合同的方式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 如此一来改变资金的直接来源, 达到洗钱的目的。然而在财产险中, 投保人应当支付从合同生效到合同终止期间内的保费, 因而成本较大。另外又由于保险机构不尽责的处罚并不明晰以及保险监管部门对于洗钱行为的不重视, 也是造成保险业洗钱行为高发的重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保险业反洗钱法律体系:

1、修改保险法, 从源头上遏制保险业的洗钱行为。

保险法是保险业的基础性的基本法律, 保险法中应当包括有关反洗钱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在《保险法》第六十八条保险公司设立条件中增加一项有关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价, 以保证保险公司在开业之初就对反洗钱保持高度警惕并且在发现投保人具有洗钱行为时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另外我国《保险法》规定对于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的费率和是否承保的, 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笔者认为赋予保险人权利的同时, 也应当课以保险人相应的义务。保险人在投保人投保时应当对投保人的意图以及异常行为做到审慎的审查义务以遏制目前在寿险中严重的洗钱行为。

2、出台与《反洗钱法》配套的保险业的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已有反洗钱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反洗钱条例, 但是这两部法律法规仅仅从原则上确立了我国发洗钱的大致方向和体制, 在保险业这个行业中, 保险人的反洗钱责任与义务, 保险人在处理洗钱行为时的权利, 以及保险业中洗钱行为的监管等方面的规定都散落在各部门法律中, 并且十分稀缺。因此目前急需出台一部在保险领域内专门适用的反洗钱规章。然而笔者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06年就已经对《保险业反洗钱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 但是至今没有正式颁布。

3、建立严格的客户识别制度和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所谓客户识别制度是指是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 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进行核对并登记, 且不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等的制度。我国《反洗钱法》第十六条规定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第九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实施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保险法》第十八条规定, 保险合同应载明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名称和住所, 人身保险还应载明受益人的名称和住所。因此在投保时保险人应当对保证投保人身份的真实性, 同时在赔偿或给付时, 保险公司也应核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 确认被保险人、受益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资金划拨账户, 尤其是团险业务中, 退费时应当退回原账户中, 不得擅自退回退保人指定的其他账户。在建立严格的客户识别制度的同时, 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也要严格保存。我国《保险法》第八十七条:“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妥善保管业务经营活动的完整账簿、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前款规定的账簿、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的保管期限, 自保险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 保险期间在一年以下的不得少于五年, 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不得少于十年。”洗钱者通过保险机构洗钱的目的就是混淆视听, 掩盖其犯罪收益, 使犯罪收益“合法化”。因此, 保存交易记录和客户资料, 还原犯罪收益的性质和来源, 是成功制裁洗钱犯罪分子的关键。

另外, 笔者认为在税法中应当明确企业为职工投保的投资性商业寿险应当在税后列支, 并且该应当对职工征收“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由保险公司作为代扣代缴人。

除此以外, 笔者认为, 作为保险业的监管部门——保监会, 也应当将保险业反洗钱的监督管理纳入管理范畴, 并与央行建立联动机制, 更好的防范监督并遏制在保险业的洗钱行为。

综上, 完善我国反洗钱法律体系, 尤其是保险业反洗钱法律法规, 建立完善的反洗钱法律制度, 以遏制目前保险业高发的洗钱违法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强力.金融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年.

[2]、江尉.我国保险业反洗钱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 2007年.

[3]、姚旭辉.保险业反洗钱机制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 2008年.

[4]、耿琳.我国反洗钱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07年.

反洗钱法律问题 篇2

【中文摘要】反洗钱已经成为作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可以发现反洗钱关系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国家金融安全的成败。本文试图按照洗钱产生的原因——洗钱的治理——洗钱的预防——国际经验的思路进行研究。从洗钱者、金融机构和政府的角度分别研究外部性对反洗钱的影响,揭示反洗钱供给不足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通过对反洗钱的外部性和成本收益的分析,可以发现只有政府充分介入,通过各种手段降低反洗钱的成本,增加洗钱犯罪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洗钱供给不足的状况。第一章介绍了洗钱基本背景。先从概念入手进而研究了洗钱的具体形态,强调了洗钱的危害性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指出了我国反洗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力求从发现问题开始确定研究的目标。第二章运用了法经济学知识对洗钱产生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寻找到根本的解决之道。通过犯罪经济学和洗钱的成本收益的分析不难发现,洗钱犯罪如此猖獗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丰厚的收入按远远大于其付出的成本。紧跟着第二章得出的结论,第三章主要运用了外部性来对洗钱及反洗钱做出经济学的分析,得出洗钱是具有负外部性而反洗钱是具...【英文摘要】Anti-money laundering has become a hot and difficult issues in society today, has attracted national

attention.By constantly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can be found between the fight against money-laundering crime, maintain public order and the success of the national financial security.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ause in accordance with money launderingPrevention of Money Laundering-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thinking.From money launder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go...【关键词】洗钱 外部性 补偿 反洗钱法 【英文关键词】 【索购全文找

】***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

【目录】反洗钱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4-59

Abstract5-6

引言9-12

论文摘要

Ⅰ.问题的提出

9-11

Ⅲ.Ⅱ.反洗钱问题经济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的价值11-12反洗钱问题概述12-2212-16

第1章 洗钱犯罪与

1.1 洗钱犯罪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1.1.2

1.1.1 洗钱与反洗钱的概念及渊源12-13

洗钱的运行机制及表现形式13形式和特点13-15国反洗钱的现状16-1919-22

1.1.3 洗钱犯罪在我国的主要

1.2 我1.1.4 洗钱的危害性15-16

1.3 反洗钱工作面临的问题

1.3.1 反洗钱监管模式遭遇挑战19-201.3.2

反洗钱监管思路有待进一步转变201.3.3 金融机构在反洗钱

中也面临着种种矛盾分析22-26

20-22第2章 洗钱问题产生的法经济学

2.2 反洗钱的犯

2.1 法经济学概述22-23

罪经济学分析23-242.3 洗钱的成本收益分析24-26

3.1 反洗

第3章 洗钱犯罪预防与治理的法经济学分析26-38钱的外部性分析26-3127-28

3.1.1 洗钱外部性的具体表现

3.1.3

3.1.2 反洗钱外部性的具体表现28-29

反洗钱外部性补偿的必要性29-31度选择31-32国际洗钱现状3333-3636-3838-4238-39

3.2 预防与治理洗钱的制

3.3.1

3.3 国际反洗钱背景分析32-383.3.2 各国反洗钱监管模式比较

3.3.3 各国反洗钱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发第4章 建立反洗钱工作激励机制的若干建议4.1 加大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成本4.2 建立反洗钱工作奖惩机制39

4.3 建立反洗

钱奖励基金和建立税收优惠系统39-4040-42

参考文献42-44

4.4 结论

金融机构反洗钱问题透视 篇3

当前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9.11”事件之后,国际社会纷纷成立反洗钱体系,希冀从经济源头上打击恐怖主义。我国也不例外,而且反映十分迅速。200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专门成立了一个反洗钱领导小组;2002年4月,公安部在经济犯罪侦察局内部专门设立了洗钱犯罪侦察处;200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交易监测处和反洗钱工作处挂牌,并成立了由有关司局参加的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统一协调、组织、指导反洗钱工作,这一阵容构成了我国银行业反洗钱组织机构的框架,标志着中国正式拉开了反洗钱大战的帷幕;200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颁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一规两法”)等三项法规,并于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至此,我国关于反洗钱工作的机构和法律体系已基本完善,由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反洗钱工作全面启动。但是,我国反洗钱工作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基层金融机构在工作开展中仍然面临一些法律、技术、机制、管理方面的难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反洗钱与商业银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相悖,导致银行反洗钱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反洗钱体系的建立需要商业银行投入较大的成本,但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与银行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悖,从而使银行对反洗钱工作缺乏动力。其次,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强化反洗钱可能造成市场、客户和存款的流失,导致部分基层商业银行一叶障目,过分注重反洗钱给银行经营及个体利益带来的负面影响,故意放松对反洗钱规定的执行。三是责权利不统一。反洗钱不仅会增加一线员工的工作量,而且若对洗钱行为判断不准,工作人员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工作压力加大。但是目前的有关制度对反洗钱工作有成效的商业银行及其员工的奖励问题却无任何规定,银行担心干得越多,成本越高,甚至对反洗钱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二)反洗钱监管技术落后,影响了反洗钱工作质量

首先,作为金融机构,对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的识别主要依靠临柜人员的主观分析和判断,在社会经济活动日趋活跃,交易资金流量大、流速快、类别繁杂的情况下,难以严格按照“一规两法”中列举的数十项报告标准和识别标准进行甄别筛选,错报、漏报现象在所难免。其次,对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的登记、统计、汇总、报送主要依靠纸质材料,传递速度慢,数据准确性差,降低了反洗钱的有效性。三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的执法检查,主要依靠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不足,无法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有效监控。

(三)反洗钱合作机制运行跛脚,对洗钱活动的调查取证困难重重

反洗钱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金融机构虽处于核心地位,但若无司法部门和财政、税务、工商、海关等多家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将难以奏效。但从实际情况看,反洗钱工作的社会协调机制十分缺乏,金融机构与财政、税务、工商、海关等政府部门在反洗钱层面上的沟通、协调、配合的合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即使在金融系统内部,由于各部门的利益驱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之间反洗钱的协调、互动关系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金融机构内部衔接机制不畅,反洗钱体系亟待完善

首先,反洗钱内控制度较为欠缺,使反洗钱工作失去了操作规范。其次,反洗钱报表统计手工操作,与银行业务操作、会计处理相分离,使反洗钱统计人员缺乏对客户背景和可疑支付交易背景的了解,信息采集难度加大,情报交流渠道不畅。三是银行营业网点的临柜人员反洗钱专业技能参差不齐,对相关报告标准和识别标准理解不透,报告的流转程序不清,成为反洗钱工作的瓶颈制约。

(五)会计核算体系和模式的变革,增加了反洗钱工作的难度

随着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金融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和核算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存通兑、数据集中、网上支付等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传统的手工操作的会计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目前,金融业通过网络通信和计算机自动完成账务处理,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数据集中、账户集中和事后监督集中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在实行票据截留,只需确认电子信息就可轻松完成账务核算的情况下,即使是银行一线人员所掌握的支付交易信息也十分有限,根本无法对每笔支付交易进行分析和判断,很容易给洗钱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六)反洗钱法规的效力不高,且与有关法律相冲突

《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为存款人保密,对个人储蓄存款,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查询、冻结和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单位存款,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查询,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由于《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低,且反洗钱规定中的某些条款与《商业银行法》规定的保密原则相冲突,势必会妨碍反洗钱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反洗钱专业人才奇缺,对可疑支付交易的界定困难

目前,针对洗钱犯罪借助各类支付工具,在异地异行甚至境内外频繁进行资金运作、专业化程度很强的犯罪活动,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反洗钱专业人才。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对洗钱犯罪案例接触得很少,普遍缺乏反洗钱工作经验,即使发现了一些涉嫌洗钱的可疑支付交易,往往因为难以界定而作罢,直接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加强反洗钱工作策略的选择

(一)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为金融机构反洗钱提供制度保障

反洗钱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一般都有专门的反洗钱法律,如美国《反洗钱法》、日本《反洗钱法》、瑞士《反洗钱诈骗法》等。虽然今年初人民银行出台了“一规两法”,但这只是部门规章,只对银行系统有约束力,调整范围具有局限性。所以应结合我国实际,对《刑法》中关于洗钱罪的条文予以整合,扩充内容,拟定专门的《反洗钱法》。这部法律应明确我国反洗钱的定义,确立国家反洗钱机关及其地位、任务、职能配置,国家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公民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金融机构存款保密设限等问题。以便形成以反洗钱法为核心,以刑法、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为补充的多层次、完善的反洗钱法律法规体系。

(二)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的法规体系,尽快制定统一的、切实可行的反洗钱操作细则,对具体的条款尽可能细化,以利于基层金融机构在执行法规过程中能准确把握政策尺度,提高工作质量。要完善反洗钱的组织体系,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理顺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进行细分,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优势。要整合内部规章和操作流程,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防范体系。反洗钱工作要与存款实名制、银行账户管理、大额现金管理、支付结算管理、信贷登记咨询管理以及外汇账户管理、外债登记、进出口外汇核销等紧密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形成部门联动机制。要引入利益机制,改变目前反洗钱的成本和收益失衡的现状,充分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要对反洗钱卓有成效的商业银行或其他部门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商业银行内部对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有功的个人也要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构筑切实有效的社会协调机制,形成打击洗钱犯罪的合力

打击洗钱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金融安全,是社会各部门应承担的共同责任,在此项工作中,社会各部门都应依据各自的职责而有所为。人民银行应负责监督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情况,监测分析交易报告,协助司法机关侦破洗钱案件;工商机关应审查公司注册申请,杜绝洗钱者通过注册空壳公司转移黑钱;税务机关应加大税务稽查,并从中发现违法资金的流向等;司法部门应加强立案、侦察和审判工作,加大打击洗钱犯罪的力度等。

要尽快建立社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协调和沟通机制,比如建立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该会议应由金融、公安、财政、税务、工商、海关、司法等部门负责人定期参加,统一协调、讨论、研究和制定反洗钱的战略和政策,磋商有关反洗钱工作的重大和疑难问题,形成强有力的部门分工合作的反洗钱机制。

(四)加快开发信息智能化监测软件,提升反洗钱技术条件

人民银行应加快本外币收付系统建设,统一银行本外币账户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信息智能化监测软件,与银行业务系统链接,建立银行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监控平台,以提高反洗钱的技术手段。同时还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我国银行系统反洗钱情报收集和分析中心,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全国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各金融监管机构的数据库联网。该中心的职能是分析、研究和整理金融机构及其监管部门报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利用计算机系统找出任何看似毫无联系的工商企业与银行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洗钱线索,对有犯罪嫌疑的向公安、司法部门报告。该中心应设在负有反洗钱组织协调职能的人民银行。

(五)改革现金管理制度,堵塞利用现金洗钱的通道

一般来讲,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其初始形态往往表现为现金,犯罪分子洗钱的目的就是对其非法获得的现金来源进行掩饰或隐瞒,因此遏制洗钱的关键在于切断违法犯罪分子获得现金来源的通道,规范现金管理,尽量不用现金或者少用现金。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已实施10年有余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尽快修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将自然人纳入现金管理的范畴,将非银行系统流转的现金纳入现金管理范围。加强存取现金的管理,鼓励单位和自然人通过转账结算方式支付交易款项。应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从账户提取现金收费制度,包括大额现金提取收费和预约制度。通过以上现金管理改革,规范单位和自然人现金收支、存取行为,在保证合理的现金需要的基础上,限制或控制不合理的现金使用,防止利用现金从事洗钱活动的发生。

(六)加强反洗钱培训,切实提高银行员工反洗钱的自觉性和业务水平

中国反洗钱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4

世界各国和各组织对洗钱的定义范围不同, 如国际性反洗钱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定义为凡隐藏或掩饰因犯罪行为所得的财产的真是性质, 来源, 地点, 流向的称为洗钱。通常我们定义的洗钱, 是指将非法资金合法化的过程, 是洗钱的组织或商业机构利用金融系统将非法资金通过保管, 投资, 账户间的转移支付等手段转化为合法资金;然后使“合法资金”进入正常的流通领域, 为其犯罪所用的过程。广义的洗钱还包括合法资金非法化;合法资产非法转换等。目前, 洗钱的特点表现为:较常发生于金融监管薄弱及经济转轨型回家, 如瑞士;洗钱活动呈现跨国性;洗钱活动逐步呈现大宗化趋势;洗钱手段多样化;现代高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洗钱活动。这也就增加了反洗钱监管的复杂性和难度。

二、中国反洗钱监管面临的问题

1. 我国目前是经济转轨型国家, 法制建设仍任重道远

中国目前是经济转轨型国家, 面临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流失金额巨大, 流失渠道多样化, 且资金流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时, 我国的现金流通量也是非常庞大的, 人们普遍习惯于使用现金, 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高, 所以, 我国的经济运行中现金的流通量十分庞大。以上所述原因都为反洗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 我国的法律体系很不完善, 法律效力与反洗钱所承担的任务极不相称, 特别是对洗钱犯罪的惩罚方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机构的竞争不利于金融机构开展大力度的反洗钱工作;其次反洗钱监管体系不完整, 不能协调配合, 主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和保险业没有涵盖在任何法律体系之中;最后, 我国对洗钱犯罪的惩罚远远比不上洗钱犯罪可能带来的收益。

2. 贪污腐败等犯罪层出不穷, 是洗钱的主要源头

我国目前虽然对贪污腐败问题进行了大范围的严惩, 但由于我国国情及相关历史原因等, 贪污腐败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由此引起的洗钱犯罪仍是我国洗钱的主要源头。随着洗钱活动的国际化, 很多贪污腐败官员将非法收入通过洗钱转移到外国, 例如, 瑞士, 瑞士十分注重对客户的保密工作, 一旦客户将钱存入银行, 除本人之外任何人不能调查其交易的金额等。有专家指出,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洗钱犯罪的高发期与危险期, 我国反洗钱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大陆, 香港间的资本流动为洗钱提供了天然屏障

香港是国际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因此也就成为了大陆招商引资以及合法引入国际资本的不可替代的中转站。在资本流动中藏匿黑钱是犯罪分子惯用的伎俩, 于是, 大陆, 香港之间的资本流动就为洗钱犯罪提供了天然屏障。目前, 在所破获的香港洗钱犯罪中, 绝大多数是内地的黑钱通过香港洗白。

4. 缺乏反洗钱经验

目前, 隐蔽性, 创新性, 专业性和高科技化成为了洗钱犯罪的主要特点, 由于我国缺乏反洗钱的经验和相关实践, 所以现有的标准无法或是说很难适应我国当前反洗钱工作的需要。这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反洗钱工作只能在不断努力和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慢慢前进。

三、中国反洗钱监管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的反洗钱体制为, 以有效预防和遏制为反洗钱的主要目标, 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反洗钱的行政主管机关, 以金融机构为反洗钱的核心主体。为促进我们反洗钱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证金融秩序, 维护金融安全, 我国的反洗钱工作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 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系统

我国目前反洗钱的法律框架包括, 2006年颁布并在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2006年11月颁布并在2007年1月1日实施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2007年3月1日实施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但完善的法律框架或系统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反洗钱法律;反洗钱行政法规;各部门内部的指导性行业规范, 更要包括我国金融领域的各个行业和部门, 如上述所论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和保险业。

2. 发挥金融机构的核心主体作用

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包括:第一, 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并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第二, 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第三, 建立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第四, 严格执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第五, 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工作, 银行业人员应积极学习反洗钱的知识和技术。

3. 加强反洗钱的国际合作

由于存在某些制度上的问题, 暂时无法加入有些国际反洗钱组织, 从而不能利用其提供的反洗钱互助协定等平台来处理跨国洗钱犯罪, 但是,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反洗钱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力的打击洗钱犯罪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我国必须做出国际合作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林光平:银行业反洗钱初探.2004

[2]吴志明江涌:我国反洗钱的形势及对策研究.2004

反洗钱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篇5

随着保险业洗钱活动频率的日趋增高和洗钱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业已然成为我国反洗钱工作的重点领域,通过保险业进行洗钱的方式呈多样化、隐蔽化、专业化趋势。保险洗钱危害极大,不但会影响保险公司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还直接为其上游犯罪提供了资金通道和便利,无形中助长纵容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会对国家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产生多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防范和打击保险洗钱行为是当前反洗钱工作的重点之一。虽然保险业已经被正式纳入反洗钱工作范畴,但在实际工作中,保险机构存在着片面重视保险主业发展,忽视反洗钱工作,人民银行对保险业的监管要求与保险行业自身要求存在偏差,反洗钱工作成效不佳等情况,所以说保险业反洗钱工作亟待加强。

一、目前保险业反洗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反洗钱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还不够健全完善。具体表现为反洗钱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与日常业务办理相脱节,造成了反洗钱工作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反洗钱义务履行不够到位;没有根据反洗钱工作要求对现行的有关规章制度和业务系统进行修订,妨碍了反洗钱工作开展,如客户身份资料与业务人员相分离,业务系统的交易记录保存时间短,一些交易记录保存不全等;各机构网点主要依据各项业务规定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而未按照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对各项业务的相关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造成了部分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的缺失;未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身份识别档案,分属于不同部门的客户身份信息资料缺乏相互之间的核对、印证,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未建立客户身份信息登记制度,一旦业务人员离职或岗位变动,就会失去很多重要情况和线索;客户身份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因客户身份信息资料由专人管理,并在一定时间后上交上级单位,一线业务人员不能方便地调用客户身份信息,严重影响反洗钱工作开展;对客户身份证件的核实缺乏有效措施,目前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大多没有规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措施对客户身份证件进行核实,很难确保客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甚至存在客户身份证件失效后仍继续办理业务现象。

(二)保险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开展反洗钱工作的主动性。保险机构的业务人员作为反洗钱工作中客户身份识别基础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没有履行客户身份尽职调查义务。目前,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准入门槛较低,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反洗钱工作系统培训和学习,对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很少,又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不能较好的履行反洗钱职责。同时,保险业实行个人所得和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使保险业务人员为了促成保险业务,在有限的市场中争取到更多的份额,追求最大利润,很少考虑投保人的资金性质和来源,甚至认为反洗钱工作可能引起客户流失,导致反洗钱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保险业反洗钱宣传培训力度不够,缺乏畅销机制。正是因为投保客户对于保险机构反洗钱工作不理解,更加说明保险业反洗钱宣传力度不够,普通群众对反洗钱工作的基本知识及职责不了解,对反洗钱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认知匮乏,没有形成主动配合保险机构反洗钱工作的觉悟和意识,未形成全民防范洗钱犯罪,打击洗钱活动的氛围。

二、针对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端正认识,树立正确的反洗钱工作理念

我们已经清晰的看到,监管部门在早期对保险业的反洗钱工作要求较低,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保险公司的反洗钱责任和义务会越来越明确和完整。且目前保监会也强化了反洗钱监管控制。反洗钱义务履行不到位,我司此前打下的合规工作的基础可能会付之东流,关于到公司的利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工作主动性,脚踏实地的做好反洗钱工作。

(二)完善内控制度,认真落实

目前,保险公司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集中在制度的细化完善和落实执行上,不但要使直保业务核保、保单管理、理赔等业务流转环节更符合反洗钱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的有关要求,还要进一步规范银行、中介机构等的代理销售行为,确保在代售过程中切实履行了相应的反洗钱义务,特别是在客户身份识别的环节上,要认真执行相关规定,不能再将客户开户时的身份识别作为客户身份识别的最终结果,必须要进一步了解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指定受益人的真实情况,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情况,确保业务交易的可追踪性。

(三)形成反洗钱培训学习的长效机制 要通过为反洗钱工作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反洗钱知识的渠道,尽快培养一批具有反洗钱专业技能的业务骨干,全面提升公司反洗钱工作水平。一是要结合国内外反洗钱工作形势和各公司实际运营状况,编定一套《保险业反洗钱工作培训教材》,作为今后反洗钱工作的基础教材;二是要进行反洗钱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反洗钱日常工作处理,还要包含当前国际国内保险业反洗钱的理论和实践;三是要建立反洗钱内、外交流机制,鼓励和引导反洗钱工作人员自发地参与各种反洗钱工作探讨和经验交流。

(四)防范风险,统一监管

要制定《反洗钱工作内部审计方案》,针对组织机构建设、工作流程设定、关键业务点管控措施、工作人员管理等反洗钱工作要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将反洗钱工作统一纳入公司内控管理体系。

(五)专项调研,重点整改

要在一些经济外向度高、经济结构特殊、反洗钱任务较重的区域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要解决保险公司与中介公司、保险公司与银行间如何建立反洗钱工作联动机制等,排除保险业反洗钱工作阻力和压力,争取反洗钱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分公司

浅谈完善我国反洗钱的法律体系 篇6

关键词:金融反洗钱反洗钱法完善法律

1我国反洗钱的现状和薄弱环节

1.1相关反洗钱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虽已出台了《反洗錢法》,但需要整合的法律法规体系共同配合实施完善。我国本次《反洗钱法》看点之一就在于,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范围,但是,《反洗钱法》却未定义或列举此类机构的范围,也未详细阐述它们的反洗钱义务。

1.2公款私存现象屡禁不止,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有待加强金融机构在反洗钱方面的人员配备上相对薄弱,缺乏经验和专项监管的有效措施,对地下金融监控力度不够,“地下钱庄”已经成为黑钱洗白的重要渠道。

1.3金融业从业人员和反洗钱犯罪的专业人员缺乏反洗训练根据国际经验,须对金融业从业人员和反洗钱犯罪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金融机构是反洗钱的第一步。我国公安机关给予的极大关注,但是队伍中需要选拔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计算机、侦察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反洗钱案件的侦察队伍中。

1.4网络银行洗钱苗头显现网络在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使相关的的法规建设跟上金融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网络银行的安全隐患较多,存在高科技犯罪问题,商业银行目前还缺乏充足的准备。我国的反洗钱工作的前提是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机制作为基础,而我国反洗钱的制度的不健全必然会这一工作带来障碍,因此应当完善反洗钱法律体系,为杜绝洗钱行为打好法基础。

2我国与发达国家反洗钱法律体系的比较

我国应在借鉴世界范围内反洗钱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我国的反洗钱工作,通过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反洗钱法律体系可以完善我国的反洗钱法律体系。

2.1美国的反洗钱法律体系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洗钱活动进行

法律控制的国家。为了打击洗钱活动,1970年通过了有组织犯罪控制法》,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提出“禁止非法资金投入合法企业,不允许通过法律禁止的犯罪行为获得、维持和控制合法企业”,并通过著名的《1970年银行保密法》,建立了以大额现金交易报告为核心的反洗钱体系。1986年,该国又通过1986年洗钱控制法。为防止利用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洗钱,1994年再次通过了《禁止洗钱法》。“9.11”事件之后,为全面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美国于2001年制定了最重要的反洗钱法一《美国爱国者法》。该法案规定执法部门与情报机构就恐怖主义有关金融活动进行广泛的、新的调查和情报交流。

2.2英国的反洗钱法律体系1986年,英国出台了1986年贩运毒品罪法令》,该法是英国最早的对洗钱犯罪进行规定的刑事立法;1990年为履行作为(《联合国禁毒公约》签约国的义务,颁布了《1990年刑事司法(国际合作)法令》,以法律的形式来促进英国反洗钱的国际合作;1993年为了适应国际反洗钱潮流,颁布了《1993年刑事司法令》,它对《1986年贩运毒品罪法令》进行大幅度修正,洗钱犯罪的处罚扩大到一般犯罪《2002年犯罪收益法令》进一步扩大了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将任何犯罪受益的洗钱行为都作为洗钱犯罪,“9.11”,事件后,英国也制定了相关法律遏制恐怖主义。

2.3中国反洗钱法律法规体系中国反洗钱刑事立法与国际反洗钱立法的发展基本是同步的。根据打击犯罪的需要,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禁毒的决定》,在其第四条首次将洗钱活动规定为犯罪。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191条,以专门条款规定了洗钱罪。2003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主要针对金融系统反洗钱工作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三部规章。2006年制定《反洗钱法》,为我国反洗钱工作奠定了法律慕础。

3完善我国反洗钱法律及监管制度

借鉴英美国家反洗钱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情,笔者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3.1加快金融业反洗钱法制建设以单行的反洗钱法为核心,构

建多层次的全面的反洗钱法律体系。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三个层次的全面的反洗钱法律体系。第一个层次是法律层面上的,建议制定反洗钱法、银行保密法、现金交易法、外汇管理法。第二个层次是根据法律,由国务院颁布有关反洗钱方面的行政法规,如制定国家反洗钱战略,修改现金管理条例和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等。第三个层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有关反洗钱的政策指引,完善与洗钱有关的金融规章制度。

3.2构造反洗钱监管技术平台一是尽快开发和建立金融机构

人民币和外汇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监测系统,并实现与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网络对接,以便于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监测。二是建立外汇大额交易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和识别标准的参数系统,优化反洗钱各项识别指标。三是建立分层次和中心区域的大额和可疑外汇交易汇集分析系统,以利于将监测成果运用于指导打击洗钱犯罪的行动。四是对现有我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技术平台进行改造,与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的数据库相连,自动接收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

3.3加强国际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反洗钱法》的顺利通过,意

味着中国具备了成为国际金融行动特别行动组织(FATF)正式成员.的条件。在洗钱中心严重往海外倾斜的条件下,与其他国家联手共同打击洗钱犯罪自然尤为关键。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妥善处理反洗钱跨国行动中的财产没收、扣押与返还等敏感事项,对国际合作打击洗钱犯罪更为有效。

现行刑法已经扩大了洗钱的上游概念,不再仅限于毒品、黑社会性质等犯罪,增加了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贪污贿赂犯罪,为打击洗钱活动提供了刑法依据。在健全我国的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前提下,我国应编织反洗钱网,如建立反洗钱机构的沟通合作制度,提高整体打击洗钱的能力,强化对洗钱的监管力度,保存客户信息和交易记录信息作为侦察洗钱线索的手段等,以更有力打击洗钱行为。

4结语

反洗钱法律问题 篇7

一、云南省反洗钱工作概述

(一) 背景资料

2005年以来, 云南各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针对反洗钱工作的要求, 在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跨部门沟通合作和信息上报等多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 推动了反洗钱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云南省反洗钱工作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1. 云南省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组织机构。

云南省人民银行按行政级别分为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州市中心支行和县支行。昆明中心支行于2005年2月1日成立反洗钱处, 内设综合科、信息管理科和政策监督科, 现有工作人员11人。当前, 州市中支及县支行均未设立专门机构, 反洗钱工作由会计财务科和基础业务股负责, 现有工作人员100人左右。

2. 云南省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监管范围。

昆中支反洗钱处依法对辖内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和信托公司等六类非银证保企业开展反洗钱监管工作。其中, 银行类26家、证券期货类33家、保险类27家、信托公司等六类非银证保企业5家。上述机构建立了反洗钱组织机构, 配备了数百名专职或兼职的反洗钱工作人员, 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内控制度。随着反洗钱工作的不断深入, 在未来几年将对房地产、珠宝、律师等非金融机构行业开展反洗钱监管工作。

3. 云南省反洗钱可疑交易报送情况。

几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疑交易信息报告量成倍增长。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为2381笔和51571笔;2006年各级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信息报送量增长迅猛, 全省收集可疑交易报告就达638964笔, 在全国名列前茅。2007年后全国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报送采用人总行对金融机构总部的报送方式, 人民银行省一级机构不再负责该项工作。

4. 金融机构反洗钱现场检查情况。

2005年云南人民银行履行反洗钱工作以来, 监管范围逐步扩大, 2007年后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到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和部分特定非金融机构。2009年云南省各州、市中心支行共成立了22个检查组, 抽调相关人员428名, 2009年应检查74个金融机构, 其中, 检查银行机构60个, 保险机构11个, 证券业机构3个。针对2009年8月出现在中缅边境的

突发事件, 昆中支追加了省内边境地区47个县级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专项现场检查。全年共对违反反洗钱规定行为的3家金融机构、3位高管或直接责任人实施了行政处罚。

5. 建立了多层次反洗钱协调机制。

2005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 建立了由省政府余云东副秘书长为组长,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杨小平行长任副组长, 22个相关厅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云南省反洗钱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建立了由昆明中心支行为召集单位, 云南银监局、云南证监局、云南保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为成员单位的反洗钱工作协调小组。并且在人民银行内部建立了反洗钱工作内部协调制度。

(二) 反洗钱案件工作基本情况

与其他省份相比, 云南省地理位置较为特殊, 全省16个州市中有8个州市、25个县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 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 且与“金三角”毒源地直接接壤, 是全国受毒品危害最重的地区之一。针对云南省属贩毒洗钱高风险地区的实际, 人民银行昆明中支在不断摸索总结涉案资金监测和分析方法的同时, 也逐步扩大合作侦查机关的范围, 合作部门逐渐由禁毒、经侦扩大到海关、反贪、纪委、网侦和反恐等部门, 增加了查询案件的种类, 有效地提升了案件查询能力。

1. 反洗钱案件工作基本概念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省一级分支机构承担的反洗钱案件工作主要分为两大类, 反洗钱调查和反洗钱协查。反洗钱调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针对特定的可疑交易活动, 依法向有关的金融机构进行核实和查证的行政行为。反洗钱协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洗钱部门协助侦查机关调查涉嫌洗钱案件的行为, 涉嫌洗钱案件是指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的洗钱犯罪案件及上游犯罪案件。本处所称侦查机关, 包括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缉私部门、军队保卫部门和监狱。

2. 2009年云南反洗钱案件工作在全国的横向对比情况。

(1) 可疑交易线索上报情况。2009年度,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共发现和接收可疑交易线索10317起, 平均每个分支行287起。云南人民银行发现和接收可疑交易线索234起, 位列全国第八位。

(2) 反洗钱调查情况。2009年度,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各分支行对1082起重点可疑交易线索实施反洗钱调查3149, 平均每个分支行调查重点可疑交易线索28起, 实施行政调查86起。云南调查重点可疑交易线索19起, 实施行政调查21次, 位列全国16位。

(3) 报案情况。2009年度,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各分支行共向侦查机关报案654起, 涉及金额3711.7亿元, 去除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对外移送的156份线索, 平均每个分支行报案13起。云南报案13起, 位列全国第八位。

(4) 反洗钱协查情况。2009年度,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各分支行共协助侦查机关调查涉嫌洗钱案件970起, 协助调查2914次, 涉及金额3012.3亿元, 去除总行协查的228起案件, 平均每个分支行协查案件21起。云南协助侦查机关调查95起案件, 涉及金额21亿元, 位列全国第二位。

(5) 协助破案情况。2009年度,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各分支行共协助侦查机关破获涉嫌洗钱案件195起, 涉及金额418.9亿元, 平均每个分支行破获5起案件。云南协助侦查机关破获6起案件, 位列全国第九位。

3. 近年来云南反洗钱案件工作发展情况的对比。

(1) 反洗钱协查。2007年至2010年间, 云南省反洗钱协查案件数量及协查次数逐年上升, 由2007年一年协助查询65件案件、协查229次, 到2010年仅前11个月就协助查询153件案件、协查1287次, 年查询案件量翻了3倍, 年查询次数翻了6倍 (详见图1) 。同时, 协助查询的案件种类由单纯的毒品犯罪扩大到了地下钱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2011年第11期中旬刊 (总第462期) Times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等, 几乎涵盖了所有洗钱上游犯罪。

(2) 反洗钱调查。反洗钱调查的线索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 该报告都经过金融机构一线工作人员的主观分析, 与一般可疑交易报告相比可疑程度更高, 实用价值也更大, 但数量也就较少。2007年至2010年间, 云南省反洗钱调查案件数量及协查次保持平稳, 平均每年的调查线索数在19条左右, 这与昆明中支谨慎使用反洗钱调查权有关, 只对可疑情况最高的线索展开调查程序, 因此在反洗钱调查结束后向侦查机关报案的线索数与开展调查的线索数相当接近, 对比详见图2。

二、从案件工作看反洗钱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一) 反洗钱案件工作办理流程介绍及对比

1. 反洗钱调查办理流程。

反洗钱调查程序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实施细则》 (银发[2007]158号) , 根据实施细则规定, 反洗钱调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和调查结束阶段, 具体如图1所示 (注:图1来源于《反洗钱调查实用手册》) 。

在反洗钱调查的准备阶段中, 主要包括对可疑交易活动的登记备案、调查审批、成立调查组、拟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方式、事先通知金融机构等工作。

在调查实施阶段中, 主要包括书面调查、现场调查两种调查方式以及询问、查阅、复制、封存、临时冻结等调查和保全措施。

当将需要调查的内容均已调查完毕, 调查组就可以结束调查实施阶段的工作, 进入调查结束阶段。如果是现场调查, 调查组此时就应当撤离金融机构现场。在调查结束阶段, 调查组要对调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及时制作反洗钱调查报告, 并提出处理意见。根据调查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要决定结束调查或者向有管辖权的侦查机关报案, 最后将所有案卷归档。

2. 反洗钱协查办理流程。

反洗钱协查程序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协助调查涉嫌洗钱案件程序规定 (二次征求意见稿) 》, 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3. 反洗钱调查与反洗钱协查的对比。

对比反洗钱调查程序示意图和反洗钱协查程序示意图会发现反洗钱协查会使用到反洗钱调查的部分程序, 但反洗钱调查与反洗钱协查是存在许多不同的, 主inance NO.11, 2011 (CumulativetyNO.462) 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查权来源不同,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反洗钱调查权来源于法律授权, 而反洗钱协查来源于侦查机关的委托;二是责任归属不同,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反洗钱调查时, 行使的是法定的行政调查职权, 因此应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调查行为的法律后果。而反洗钱协查实质上是基于侦查机关的委托, 因此应由侦查机关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三是客体不同, 反洗钱调查的客体是可疑交易活动 (根据《反洗钱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 反洗钱协查的客体大多数是已经立案或准备立案的涉嫌洗钱案件;四是目的不同, 反洗钱调查的目的是通过收集资料、核实信息, 来确定可疑交易活动是否属实、是否涉及洗钱犯罪。而反洗钱协查则是为了协助侦查机关查询涉案账户资料和资金交易, 以便为刑事起诉或法庭调查提供线索;五是两者的发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 反洗钱调查是人民银行为核实查证可疑交易而开展的活动, 发起人是人民银行, 调查后能排除可疑情形的则“结束调查”, 不能排除则向侦查机关“报案”。反洗钱协查的发起人是侦查机关, 结束协查时向侦查机关反馈协查结果。

反洗钱调查与反洗钱协查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不同, 但两者都以“金融机构”为共同的实施对象, 且都需要与侦查机关合作, 以深入处理案件。因此在反洗钱调查与反洗钱协查工作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在呈现差异的同时也必然存在许多共同点。

(二) 云南反洗钱案件工作分析

1. 反洗钱案件调查情况分析。

(1) 可疑交易线索来源分析。2009年至2010年9月末, 云南人民银行共发现或接收线索535起, 平均每个季度76起;其中, 金融机构报送重点可疑交易报告477份, 占总线索数的89%。目前金融机构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已经成为云南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线索的最主要来源 (可疑交易线索来源情况如图所示) 。从金融机构具体行业来看, 云南重点可疑报告主要来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量只占总报告量的4%左右。这与证券业通过银行实施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和保险业普遍通过银行收取保费并开展礼赔业务有关。

(2) 可疑交易线索的价值分析。从可疑交易线索的价值看, 有535份线索中有39份线索较为可疑, 进入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调查程序, 约占总线索数的7%, 其余线索需要继续关注。39份进入反洗钱调查程序的线索中有23份向侦查机关移送, 约占总调查线索数的58.9% (可疑交易线索向侦查机关移送情况如图所示) 。

云南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调查的次数在全国的排位相对靠后, 以2009年为例, 云南调查重点可疑交易线索19起, 位列全国16位。但云南人民银行移送线索在开展反洗钱调查线索中的占比高达到68%, 移送13份可疑交易线索的绝对数量也位列全国第八位, 高于许多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从这个角度看云南反洗钱调查工作的开展效率是比较高的, 在投入相同工作量的情况下工作成效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反洗钱案件协查情况分析。

2009年至2010年9月末, 云南人民银行共协助侦查机关调查涉嫌洗钱案件248起, 开展反洗钱协查1861次, 涉及金额81.4亿元。云南反洗钱案件协查工作在全国排名居前, 且协查案件数量及协查次数逐年上升, 由2007年一年协助查询65件案件、协查229次, 到2010年仅前3季度就协助查询153件案件、协查1287次, 年查询案件量翻了3倍, 年查询次数翻了6倍。协查案件类型除洗钱犯罪七类上游犯罪以外, 还包括了第三百一十二条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及第三百四十九条的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脏罪涉及的犯罪类型。

(1) 协查案件来源。云南人民银行协查的涉嫌洗钱案件主要来源于公安机关, 约占协查案件总数的46.4%, 其中昆明市公安局和安部门约占1.8%;其次是反贪部门请求协查的案件数, 约占协查总数的22%;武警边防和海关分别占7.6%和6.8% (协查案件来源分布详见下图) 。

(2) 协查案件地区分布。从协查案件的地区分布来看, 云南人民银行案件协查涉及的省内地区主要集中在昆明市, 约占协查总数的57.32%;其次是文山和德宏两个与边境接壤的州市, 分别占22.78%和13.82%, 其他州市占6.1% (案件协查地区分布详见下图) 。

(3) 协查案件类型分布。云南人民银行协查案件涉嫌犯罪类型多样, 主要有贪污贿赂及其他职务犯罪、金融诈骗犯罪、毒品犯罪、走私犯罪、地下钱庄、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犯罪和赌博犯罪等几类。其中涉嫌贪污贿赂及其他职务犯罪的案件最多, 约占总协查案件数的27.02%;其次是金融诈骗和毒品犯罪, 分别占25.81%和21.37%;其它类型案件占25.81% (协查案件类型分布情况详见下图) 。

(4) 协查案件涉及金融机构分布。从云南反洗钱案件协查工作涉及的金融机构分布看, 目前绝大多数案件协查都集中于银行业金融机构, 涉及证券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的情况非常少。据统计, 排除回复结果为“未开户”的协查, 2010年1月至11月间共查询银行业金融541次, 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合计占总协查次数的46.48%;其次是交通银行、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和招商银行, 分别约占总协查次数的7.02%、7.21%和7.02% (协查案件涉及金融机构分布详情见下图) 。

(三) 反洗钱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风险

反洗钱案件调查及案件协查在具体操作环节上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但涉及对象基本一致, 都涉及到人民银行、侦查机关和金融机构, 三方的反洗钱案件工作关系可简化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人民银行在反洗钱案件工作中类似一个信息分析和流转的中枢, 通过发挥央行的职能优势, 在顺畅侦查机关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通道的同时, 对可疑进行分析, 并将可能涉案的可疑交易移送侦查机关, 有效的降低了侦查机关办案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但三方分属于不同类型的机构, 在管理和工作重心上各有不同, 在反洗钱这一个需要三方协作配合的工作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风险点,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民银行与执法机关间信息沟通不畅。侦查机关作为国家执法部门, 是反洗钱案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 人民银行以预防洗钱犯罪为主, 而侦查机关则承担着打击洗钱犯罪的职责。

在反洗钱案件协查工作中侦查机关发现案件线索, 并向人民银行提出协查请求, 然后依据人民银行反馈的涉案人员交易信息等线索对犯罪嫌疑人采取进一步措施。在反洗钱案件调查工作中, 人民银行发现线索后将其移送给侦查机关, 侦查机关针对线索做进一步调查, 以决定是否立案侦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上述信息沟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单向传递的问题。例如, 案件协查中侦查机关在人民银行的帮助下取得案件信息, 推动案件审理完结后侦查机关极少主动向人民银行反馈案件。以云南为例, 2009年至2010年3季度间, 人民银行协助侦查机关查询案件248起, 最终收到反馈18起, 占比7.25%。从上文案件协查来源分析和地区分布分析可以看到, 公安机关请求协查案件数约占协查案件总数的46.4%, 昆明地区案件协查数占全省协查数的57.32%。假设以2007年昆明市公安部门刑事案件现案破案率92%计算, 248起协查案件中昆明地区公安部门破获的案件数至少为60起, 占总协查数的24.46%, 远高于7.25%的案件反馈比率。

通过上述数据的对比, 可以看出侦查机关向人民银行反馈协查金融案件破获数远低于实际已破获的案件数, 在案件调查工作中也存在类似情况, 导致反洗钱案件协查后续工作开展困难, 反洗钱案件调查线索难于成案, 对反洗钱工作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

2.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时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点。金融机构是反洗钱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 是反洗钱工作的“前沿阵地”,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当地反洗钱工作的优劣。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金融机构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风险:

(1)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发展不均衡存在风险隐患。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发展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时间不一致。银行业金融机构从2004年开始开展反洗钱工作, 经过近6年的努力, 银行业金融机构无论是在反洗钱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上, 还是在可疑交易报送及案件工作上都较为完善了。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从2007年起开始开展反洗钱工作, 时间相对较短, 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二是金融机构的规模存在差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机构规模和业务范围上都远远超过证券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 因此在反洗钱工作上投入的资源也较多, 在人力配置和系统建设方面都要优于证券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三是金融机构承担的洗钱风险也存在差异。这一情况直观的体现在反洗钱案件协查的分布上, 从前文分析中可看出, 侦查机关案件协查涉及的金融机构集中在银行业, 而银行业金融机构间也存在差异, 四大国有银行合计占总协查次数的46.48%。这种情况会对协查较少的金融机构形成一种心理暗示, 让这类机构工作人员产生侥幸心理, 觉得洗钱案件离自己很远, 容易放松警惕形成新的风险点。

反洗钱工作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对于预防洗钱犯罪是一个隐患, 随着时间的推移犯罪份子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较严, 不利于清洗黑钱, 为规避监管, 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渐渐进入犯罪份子的视线, 在云南铜业腐败案中就出现挪用巨额公款用于购买股票的情况。因此, 不能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而放松薄弱环节的反洗钱监管, 相反应该提高警惕, 关注潜在风险。

(2) 反洗钱案件协查和调查时效性差。反洗钱案件协查和调查是一个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工作, 信息反馈的延迟也许就意味着犯罪资金的脱逃, 因此金融机构在协助人民银行进行反洗钱调查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反馈调查内容, 但由于以下两个因素常导致调查信息反馈的延误。

第一, 金融机构非业务部门负责反洗钱工作效率低。根据《反洗钱法》的要求, 各金融机构需指定部门负责反洗钱具体工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 大部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分管部门为“法律合规部”等非具体业务部门, 此类部门接到调查要求后, 需到其他部门查询数据, 工作效率低, 如果两个部门协作力度不够, 还容易出现人为耽误调查工作的情况。同时, 非业务部门管理反洗钱工作, 容易出现反洗钱联络员不了解银行一线业务的情况, 不利于反洗钱调查的开展。

第二, 金融机构采用数据集中的管理模式, 分支机构数据查询难。为便于管理, 当前各金融机构的各类数据常集中于机构总部或专门的数据中心, 大部份分支机构只保留本区域、近期的交易数据。如反洗钱调查需查询异地或较长时间段的交易数据, 则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需向其总部或数据中心提交查询申请, 经过较长时间等待后才能收到查询结果。

(3) 网银交易查询不便给反洗钱协查和调查带来困难。2007年12月13日,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07年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 个人网上银行成长指数为62.07, 比2006年的58.33增长了6.4%。同时, 有58.6%的企业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 整个市场处于不断的成长过程中。网上银行具有无纸化、瞬时性等特征,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极有可能会被洗钱份子利用。

目前各银行机构网银基本上采用大机记账, 省级金融机构往往只能取得当天网银交易的汇总对账单, 无法查询各笔交易明细和交易对手, 为反洗钱调查带来困难。

此外, 网上银行交易过程中不通过银行柜台, 拥有密码或密钥即可控制资金流动, 犯罪分子可以匿名进行交易, 银行无法了解账户实际控制人的身份, 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反洗钱调查的难度。

(4)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和保密工作存在风险隐患。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金融交易时, 应通过合法证件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 同时了解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及资金来源等。目前,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停留在通过合法证件确认客户真实身份的层面, 通常无法获取客户的职业情况、交易目的和资金来源等信息。导致反洗钱调查仅能获取资金交易信息和账户信息, 但在不了解客户本身的背景及相关信息的情况下, 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难于通过资金交易发现异常。

保密工作是开展反洗钱调查工作的基本前提, 也是及时有效调查的基础, 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保密工作仍然存在隐患。反洗钱调查中结历经的中间环节多、线路过长, 任何疏漏和泄密都会增加工作难度和安全威胁, 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既不利于涉密信息的安全, 也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3.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1) 人民银行内部信息共享存在困难。人民银行作为央行, 掌握着结算账户系统和征信系统, 在开展反洗钱案件工作时需要了解涉案人员或公司的背景情况, 上述两个系统无疑可以提供大量有用信息。但系统信息是否能用反洗钱案件工作、如果能用需要如何用, 都没有明文规定, 造成人民银行内部信息共享存在困难, 不利于提高反洗钱案件工作效率。

以反洗钱案件协查为例, 很多情况下侦查机关向人民银行发来的协查请求只包含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证号码或涉案单位的名称, 然后请求人民银行查询账户交易信息。由于不能使用账户系统和征信系统查询上述人员或单位的账户开立情况, 只能查询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 导致大量无效查询。2009年至2010年3季度间, 云南人民银行共协查1861次, 其中有效查询574次, 占总查询量的30.84%无效查询占总查询量的69.15%。

(2) 人民银行反洗钱职责定位与工作突破之间存在矛盾。人民银行反洗钱职责定位于预防洗钱活动, 打击洗钱活动的职责则由侦查机关承担。但为了提高办案效率, 在案件工作上取得突破, 人民银行难以避免更为深入的参与到案件工作中去。具体表现形式多为参与到部分大案要案的专案组, 协助侦查机关开展案件工作, 帮助协调金融机构积极配合案件查询。工作的深入也带来了安全风险隐患, 特别是云南地处边疆涉毒案件众多, 毒贩穷凶极恶, 与公安禁毒、边防武警发生冲突的事件并不罕见, 对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形成威胁。

三、政策建议

(一) 协调关系规范程序畅通信息通道

人民银行与侦查机关间信息沟通不流畅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归结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多部门协调难度大。在反洗钱案件工作中人民银行需要面对多个执法部门, 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反贪部门、纪委监察、海关等等。而在实际工作中, 每个执法部门中又有多个分支部门与人民银行发生直接往来, 例如公安机关中的禁毒、经侦、网安等等, 加上办理不同案件的具体部门和人员也不同, 为沟通带来了困难;二是案件办理周期长。许多案件的办理周期以年计, 存在人员变动或遗忘等客观因素;三是侦查机关缺乏反馈案件后续进展的动力。侦查机关破获的案件后工作即告一段落, 向人民银行反馈后续进展是一个“额外”工作, 对案件本身不会有影响, 特别是具体的办案人员在任务紧的情况下, 常会忽略这一工作。

要避免因为上述原因导致信息通道阻塞, 需要明确对口部门、细化人民银行与侦查机关和协作环节, 从制度上强化信息沟通, 并NO.11, 201主动加强侦查机关的联络沟通, 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 明确对口部门和联络人员。

避免对口部门过多、交接人员变化的不利影响,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明确对口部门和联络人员。以禁毒部门为例, 可以明确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情报处为对口部门, 由情报处指定人员负责双方联络。禁毒局下级机构的案件协查请求需通过禁毒局转到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不直接接受其下级机构的协查请求。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信息沟通的顺畅性;另一方面由于禁毒局对下级请求协查案件做过一次审核, 可以减少人民银行反洗钱案件工作法律风险。

2. 订案件协查及调查协作制度。

明确各侦查机关的对口部门后, 人民银行可以与其签订案件协查及调查协作制度, 明确侦查机关及中国人民银行在案件工作中的职责。

在制度中可明确人民银行负责对全省涉嫌洗钱的可疑交易线索按有关程序移送侦查机关, 并依法协助配合侦查机关办理涉嫌洗钱案件查询。而侦查机关负责对中国人民银行移送的可疑交易线索进行核查, 并适时将案件进展情况反馈中国人民银行;侦查机关从人民银行获取的反洗钱协查反馈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等等事项。

3. 动沟通提高反洗钱案件协查和调查成案率。

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反洗钱监管、预防洗钱活动, 案件线索是否能成案需依赖侦查机关。由于洗钱罪属于一种较新的罪行, 侦查机关对其了解程度有限, 加之洗钱罪同窝赃罪等罪名表现形式相近, 且确认洗钱罪的“明知”要件确定困难, 因此以洗钱罪起诉并成功宣判的案件较少。加强同公安等执法机关的合作, 加深案件参与度, 及时了解掌握案件侦破、审理情况, 主动为公安机关、检察院补充洗钱案件起诉所需证据或线索, 对提高反洗钱案件协查和调查成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严格监管完善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建设

金融机构对反洗钱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是推动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向前发展的动力, 严格监管则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均衡发展的保证。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加强反洗钱监管促进反洗钱工作薄弱机构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投入, 从提高反洗钱调查反馈的时效性、规范分支机构反洗钱网银调查程序、加大反洗钱宣传和培训力度等方面入手, 着力配合好反洗钱案件协查和调查工作。

1. 加强监管推动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均衡发展。

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为核心, 利用云南省反洗钱工作的现有资源,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针对不同组织机构和业务类型所面临的洗钱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决定监管资源的投入方向和比例, 以确保有限的反洗钱监管资源优先投入到反洗钱工作较薄弱的金融机构, 促使其重新审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 消除潜在的洗钱风险。

2. 完善人员配置与制度, 提高反洗钱调查反馈的时效性。

要避免非业务部门负责反洗钱调查工作时效率低的情况, 金融机构应从工作人员配置和制度上着手。例如, 安排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人员为反洗钱联络员, 并从制度上确定金融机构反洗钱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对部门间的信息反馈时间做具体的规定, 这样环环相扣以减少部门间相互推诿的可能性。

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 只能查询近期、本区域的资金交易, 查询其他地区或较长时间的历史数据需层层上报申请, 时效性差, 且容易出现上级部门以内部规章为由拒绝查询的情况, 给反洗钱调查工作增加了阻力。出现上述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一个较好的解决方式是金融总部建立跨地区反洗钱调查机制, 以使分支机构有规可寻。

3. 规范分支机构反洗钱网银调查程序。

网上银行洗钱行为使资金变得更加难以追踪, 网上银行反洗钱则显得更加复杂和特殊, 金2011年第11期中旬刊 (总第462期) Times融机构可组织自身力量, 加强对网上银行反洗钱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建立规范的网上银行调查流程。该流程应重点注意增加保密机制、操作规范, 畅通网银的调查通道, 从根本上改变金融机构网上银行反洗钱调查难的现状。

4. 加大反洗钱宣传和培训力度。

一是要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渠道强化保密意识。反洗钱调查工作常常会涉及金融机构一线员工, 但该类员工通常与大客户联系较为频繁, 不利于反洗钱行政调查工作的保密性。金融机构应在反洗钱培训中强调调查工作保密的重要性, 一方面提高调查经手人的警惕性, 增强反洗钱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另一方面在调查工作中要尽量缩小知情范围, 避免向下级机构泄漏调查的真实意图。此外, 金融机构可指派工作人员专门配合调查工作人员, 责任清晰, 可以提高专职人员的保密自觉性。

二是要继续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反洗钱综合素质。金融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 制定培训计划, 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反洗钱培训。对反洗钱工作人员, 要加强反洗钱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反洗钱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培训, 有针对性地提高全员执行反洗钱规章制度、履行配合反洗钱调查义务的自觉性。对一线员工, 在强化反洗钱意识的同时, 还要重点加强客户身份识别方法以及反洗钱案例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反洗钱分析能力, 以帮助其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更多可疑情况, 并将客户身份识别落到实处, 为反洗钱调查提供信息保障。

三是要加强客户宣传, 争取客户对反洗钱调查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金融机构在进行客户尽职调查的过程中, 需要详细了解客户的职业情况、交易目的和资金来源, 涉及客户隐私, 容易引起客户的抵触心理。金融机构要把反洗钱宣传教育贯彻到日常工作中, 要让客户充分了解洗钱的社会危害, 了解客户身份识别的重要性和合法性, 要争取更多客户对反洗钱调查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以保障反洗钱调查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四是要持续深入的进行反洗钱培训。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员工流更换率在50%左右。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更换频繁为做好反洗钱调查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人员更替时做好交接工作是降低此类影响的关键。反洗钱岗位人员变动时需对接替员工进行系统的反洗钱培训, 同时在新员工接替业务后由老员工做适当的工作指引, 以帮助其迅速适应反洗钱工作。

(三) 明确制度共享信息提高反洗钱案件工作效能

人民银行内部信息共享存在困难, 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制度明确内部信息共享的范围与方式, 同时规范程序, 确保信息安全。

1. 制定信息共享制度。

人民银行内部信息共享主要涉及支付部门、征信部门、反洗钱部门和科技部门, 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全国人民银行, 因此需要从人民银行总行这个层面制定相关制度、协调各方关系。

信息共享制度主要需要确定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共享信息的范围及使用范围;二是明确信息共享的管理方式;三是明确涉及部门的职责分工;四是明确信息共享中出现问题的问责方式等等内容。

2. 建立信息系统。

基于网络交易途径的反洗钱问题研究 篇8

1 我国目前网上银行业务的特征

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 金融便利性大大增强, 支持7*24小时不间断、无地域限制的服务。无需与客户当面办理就能办妥相关手续, 同时网银业务在成本、服务质量、业务功能全面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网上银行交易的特征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开户的便利性;二是交易的隐蔽性;三是环境的虚拟性;四是跨区域的自由性。

2 利用网银交易进行洗钱的典型犯罪形式

2.1 网银交易成为地下钱庄的主要结算手段

时至今日, 我国仍有不知其数的地下钱庄在实质性地非法开展金融经营活动, 成为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之外资金暗流的载体和渠道。与此同时, 我国所面临的客观形势也更为复杂。在2007年6月,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和深圳市公安局展开联合行动, 成功捣毁一个组织分工严密、经营规模较大的地下钱庄。据调查, 犯罪人在香港的身份为“杜氏人民币找换行”董事长, 该“找换行”共有六间分店, 分布在香港旺角、佐敦等地, 更在深圳控制多家公司, 并以这些公司同全国31个省市的众多公司进行地下金融交易。在深圳的杜氏地下钱庄中, 平均每天都要发生约800万元的交易, 其中最大的一笔将近有3000万元。地下钱庄主要是靠网上银行经营业务, 利用大量的身份证和银行卡, 开设银行账户, 查获卡90张, 网上银行密匙40个, 存折67张, 用于转账的身份证11张。即使代理完成一笔转账业务也会按照1.5‰至2‰的标准收取手续费。以此计算, 杜氏地下钱庄2006年至2007年5月期间交易金额达43亿元, 其手续费用收入估计超过了千万元。通过这起案件描述可以清晰地看出, 网银交易对于地下钱庄来讲, 已成为其进行洗钱的主要金融结算手段。

2.2 网上购物存在的网银洗钱风险

当下网络十分普及, 网上购物也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网上购物广泛采用加密技术, 虽然加密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客户的隐私和资金安全, 但是也给反洗钱的资金交易监测、可疑支付交易行政调查带来障碍。2009年初, 北京市破获的一起采用网上购物作为掩护进行诈骗行为的案件, 就是比较典型的通过网上购物交易行为实施洗钱犯罪的案例。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快捷的同时, 其暗藏的各种风险也悄然而至。商业银行一定要提高警惕, 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手段, 保护好客户的信息, 以免被犯罪分子利用, 造成重大商誉损失。

2.3 公转私的网银交易隐患

在实际工作中, 从对公账户向个人账户转账的交易大量存在。2010年河南洛阳警方破获一起利用网银为地下钱庄进行公转私的案件。经审查, 专案组发现, 犯罪人以自己和亲戚名义先后在洛阳、深圳等地注册成立了20余家“三无”公司。他们内部分工明确, 有人负责在深圳招揽需要从对公账户进行资金套现的客户;由另一些人利用网上银行进行具体的资金转账操作。经过深圳、洛阳、深圳这一系列的转账手续, 客户从对公账户中成功套现。通过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 公转私的交易确实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在商业银行的实际工作中这种代理行为也是比较普遍的, 仅从金融机构角度判定被代理人的真实性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2.4 其他利用网银进行的犯罪行为

利用网银交易进行洗钱犯罪行为的案例近年来不断增长, 涉及金额也在不断增大, 所涉及上游犯罪的类型也各有特点。通过以上介绍的几个案例, 已经了解了通过网银这种交易渠道进行洗钱的几种犯罪形式, 也使人们认识到在金融领域存在着诸多洗钱风险。如果我国不能适时更新监控手段, 不能提高忧患意识, 对犯罪分子不加以提防, 我国的金融机构乃至国家和社会就会出现巨大的风险, 人民群众的财产就会发生难以弥补的损失。但是作为金融机构的商业银行单位, 由于所在行业和地位, 就网上银行的反洗钱工作来讲, 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

3 电子银行反洗钱的风险点

3.1 客户身份识别方面

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存在不足, 处于初级阶段, 客户尽职调查的措施不够彻底有效。一是银行以金融业务为中心, 虽然网上银行创新不断, 但是基层经办行各项电子银行产品营销任务繁重、人员紧缺, 对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工作缺乏主动性。二是客户证件的真实性辨认识别难度较大, 证件种类繁多, 柜面人员缺少有效识别手段。三是基层行人员少、年龄相对偏大、工作量大, 了解客户主要以客户开户环节为主, 对客户开户后的重新识别工作重视不够, 忽视了对客户的后期跟踪调查, 没有实行动态了解。

3.2 客户网上交易判断甄别方面

目前经办电子银行专业反洗钱工作借助工行风险监控系统, 每天甄别并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 交易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不高, 可疑交易报告注重数量, 没有注重质量, 无法筛选真正的可疑报告, 形成许多垃圾数据;同时, 反洗钱工作人员 (都是兼职) 每天要从大量的交易中发现和认定可疑交易确有困难, 各种业务创新也使识别可疑支付交易的困难加大。

3.3 电子银行反洗钱基础管理方面

电子银行反洗钱基础性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金融机构竞争加剧和无序, 存在注册把关不严等现象, 制度执行不到位;二是员工反洗钱意识和警惕性不高;三是基层电子银行反洗钱教育和培训不到位, 缺乏反洗钱经验, 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四是基本上对企网证书进行公转私的业务不能有效对网上银行大额和可疑交易及时进行监测、记录。

3.4 电子银行反洗钱激励机制方面

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一套较详细的反洗钱考核激励机制, 其中包括电子银行专业反洗钱工作, 工作付出的成本没有得到补偿, 影响参与反洗钱的积极性。

4 现阶段针对网银反洗钱采取的措施

为了化解网银业务中存在的洗钱风险, 各家银行在工作实践中反洗钱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但总体而言相对于日新月异变化升级的支付手段, 反洗钱水平还相当薄弱。目前银行大多采取的是数据采集和人工识别两种, 利用数据主动采集系统对各种金融数据进行分析, 设定相应的大额和可疑交易识别指标、模型, 对客户交易信息进行检索、汇总及分析, 然后由反洗钱经办人员根据对客户账户的了解和经验, 确认客户交易是否合理, 对客户交易行为明显背离其合理交易的, 向上级行、人行反洗钱部门报告。

网上洗钱活动往往采用高端技术手段进行, 传统的监控方法已经不能对其进行监管。此时就急需较为高端的手段对其进行监控, 为准确监控网上洗钱犯罪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再次, 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网银公转私交易的监测及管控工作。针对公转私活跃的账户交易设定一定交易限额, 针对经办业务部门明确反洗钱职责, 制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网络银行的特点建立反洗钱系统, 保证在网上银行业务全程都能够有效预防反洗钱, 保证网上银行业务客户信息的准确性, 为侦破洗钱犯罪提供线索。

5 关于规范网银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5.1 从国家宏观管理层面

(1) 健全相关处罚制度。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网上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因而国家需要进一步研究网上银行业务的特点和洗钱犯罪活动的特征, 制定严密有效的网银支付管理条例, 加大网上银行洗钱犯罪活动的处罚力度, 预防网银洗钱行为的发生。

(2) 推进金融利率市场化进程。国家金融监管机构要逐步推进金融利率市场化, 从本质来说, 金融利率市场化能够拓宽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增加中小公司融资渠道,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地下钱庄的生存空间。

(3) 规范网上购物行为。对于日益增长的网购业务, 国家目前并未出台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 对网上出售商品的商店也并未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这才导致网上购物引发的欺诈、盗窃等案件频发。因此, 国家层面应近早制定相关法律、法令, 对网上购物行为进行必要规范。

5.2 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层面

(1) 不断完善网上银行反洗钱内控制度, 真正识别客户身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针对网上银行和网上洗钱犯罪活动的特点建立起系统化的网上银行反洗钱内部工作机制, 以保证反洗钱全过程有效涵盖网上银行业务。金融机构应通过实地调查等措施, 掌握客户的真实情况, 包括住址、经营规模、主营业务及业务收入等。

(2) 加强电子银行反洗钱培训工作, 提高全民对网上银行洗钱危害的认识。洗钱犯罪是一种智力型、知识性、隐蔽性的犯罪, 对国家政治稳定与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必须加大电子银行反洗钱专门训练, 提高反洗钱人员的理论水平和识别能力, 增强电子银行反洗钱工作人员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 确保熟练掌握有关反洗钱操作程序, 提高防范电子银行洗钱风险的技能。

(3) 采用科技手段加强对洗钱行为的数据甄别。现阶段网上银行洗钱犯罪活动往往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 现有的反洗钱监控系统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要。银行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监控系统, 对网上银行业务金钱交易进行监测和记录, 进一步智能监控网上数据, 科学开展反洗钱工作, 鉴别异常的网络交易信息, 提升网络洗钱犯罪活动鉴别的准确性, 为进一步预付网上洗钱犯罪活动提供支持。

5.3 从网上银行参与方层面

(1) 将反洗钱监管的范围扩展到网上支付服务组织, 要求网上交易采取严格的身份认证措施, 明确其作为特定非金融机构所应承担的反洗钱义务以及确保客户资料真实的义务。建议针对网上交易客户数量庞大、身份认证困难的现状, 可对网上支付组织通过银行帐户来认证绑定的注册帐号的做法进行可行性研究, 并加强对信息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

(2) 加大宣传, 提高对电子银行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加大反洗钱宣传力度, 印发反洗钱资料, 散发传单, 广泛宣传反洗钱法律、法规, 使广大社会公众、有关部门充分了解和支持电子银行反洗钱工作, 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公安、司法执法机关、税务、海关以及广大开户单位、个人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打造良好的反洗钱工作环境, 让社会各界都知道反洗钱不只是金融机构、人民银行的事, 全社会公众、有关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开展反洗钱工作。

参考文献

[1]贾拓.浅谈网上银行反洗钱工作[J].上海金融, 2006 (6) .

[2]魏岩.电子银行业务领域反洗钱工作对策[J].现代金融, 2010 (6) .

[3]章有军.网上银行反洗钱的风险研究[J].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9 (3) .

反洗钱法律问题 篇9

一、存在的问题

(一) 反洗钱意识淡薄, 内控制度未落实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没有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 日常工作中反洗钱岗位与业务岗位混同, 反洗钱职责不清, 内控制度建设内容比较粗糙;反洗钱意识比较薄弱, 绝大部分管理人员与员工对反洗钱认识不够, 对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不太熟悉, 反洗钱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 致使相关职责不明确, 制度不完善;形成反洗钱制度只是写在纸上, 挂在墙上, 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 很难真实地“了解客户”

“了解客户”是金融机构打击洗钱活动的基础工作, 反洗钱工作要求相关银行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客户。目前, 邮政储蓄银行主要从两个方面执行“了解客户”制度, 一是对客户进行审查, 获取客户有效的身份信息。就身份证明而言, 公民可使用的实名证件有多种, 网点工作人员难以有效识别其真伪, 因而难以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二是掌握客户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经营特点及资金流量流向规律等。这类监督行为, 往往客户认为涉及商业机密, 不太理解也不予配合支持。况且银行单靠柜面审查和询问了解, 没有专职的反洗钱部门和人员, 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深入调查, 很难获取银行需要的完整的客户信息。

(三) 反洗钱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没有技术支持, 加之可疑支付交易报告标准比较原则, 可疑报告完全依赖于临柜人员的柜面审查, 导致报告基本上是出于应付, 在具体业务操作中就容易出现纰漏和脱节, 不适应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加之这几年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猛增, 接收了大量青年人进入金融从业队伍, 业务一线新人员较多。虽然自己可以做到不违法、不犯罪, 但由于没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 即使面对可疑的金融交易或者明显与洗钱有关联的交易, 也难以进行甄别。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有章不循, 结果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实施洗钱等金融犯罪轻而易举, 根本无法有效防范和查处洗钱。

(四) 反洗钱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没有一套运用与实践的反洗钱监控软件工具, 数据甄别分析缺乏高科技化和智能化, 大多仅靠手工采集以及经验识别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 加上“一个规定、两个办法”缺乏可操作性, 不仅造成工作人员工作量大、效率低下, 而且不同程度导致差错, 无法做到对大额、异常支付交易进行及时监测、记录、分析。

二、成因分析

(一) 重视程度不够, 对反洗钱工作认识存在误区

大多数从业人员觉得洗钱犯罪离我们很遥远, 有的认为反洗钱工作只是为外部监管机构而做, 对企业本身没有意义, 有的认为反洗钱工作耗财耗力, 与业务工作相比可以缓一缓。正因为如此, 邮储银行有关人员、设备配备不到位, 分、支行普遍没有专职反洗钱岗, 兼职人员经常变动。

(二) 外部环境影响, 对反洗钱制度落实存在异议

邮储银行的网点及客户很大部分分布在乡镇, 客户对办理存折和存入大额款项须出示身份证的做法很难接受;加上乡镇个别金融机构对反洗钱制度规定执行不严, 客户对邮储银行严格执行制度存有怨言, 势必会影响反洗钱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 制度体系分散, 内控体系仍存在空白点

目前的反洗钱规定存在一些制度空白, 如反洗钱保密制度、客户风险分级制度及审计检查制度等, 在文件的下发转发过程中, 未结合邮储银行业务实际给予细化,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理解分歧及标准不一。如对“一次性金融服务”只理解为储蓄转账业务, 未包含传统汇兑业务, 对“开立账户”只理解为活期账户等。

(四) 客户身份识别、证明文件留存等制度执行不到位

如在业务旺季及大宗业务方面制度落实明显存在不足。在业务高峰期, 大多数网点排队现象严重, 营业人员无暇顾及替用户留取身份证复印件, 同时代发工资、养老金等因工作量大, 对方单位不配合等原因, 制度难以落实。此外, 客户资料的留存只注重事前环节, 对后续资料补充、更新没有系统支撑, 没有形成动态的管理机制。

(五) 资源未能整合, 大额可疑交易甄别渠道分散

目前, 邮储银行对大额可疑交易的甄别分三个层次开展:网点层面, 设有大额可疑交易登记簿;审计电子稽查系统, 限额以上的大额可疑交易, 稽查人员给予核销;反洗钱人员通过反洗钱系统上报的数据。整体来看, 有较多的人在不同的环节进行大额可疑交易的处理, 不利于集中整合力量开展反洗钱工作。

三、对策及建议

(一) 大力宣传, 加强沟通, 管理及工作人员高度重视

要通过学习、宣传、教育, 使储蓄银行干部职工认识到洗钱犯罪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反洗钱工作是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途径, 是企业的基础工作, 从而加大人员及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

(二) 加强对客户的引导, 做到反洗钱工作与业务经营两不误

储蓄银行在印制业务宣传单的同时, 可加印实名存款及身份资料留存的宣传内容, 使客户在办理业务时注意带好相关证件, 以免客户办一次业务多次往返, 引起对邮储银行工作的不满;同时, 储蓄银行各网点要整体联动, 按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 采取多种方式, 加大对反洗钱制度规章的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客户。

(三) 健全制度体系, 及时梳理各项反洗钱制度

及时对制度进行补充完善, 如反洗钱工作保密制度、检查工作制度、审计工作制度及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制度等。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理解分歧的, 及时与人行及上级行沟通, 在得到明确答复后及时以文件形式进行规范。

(四) 灵活应变, 实现“了解你的客户”的要求

邮储银行在“储蓄统版系统”中的客户资料栏内应增加身份证留存记录的项目, 以解决目前系统客户资料查询需要综合柜授权、手续较繁琐的问题。可通过增加快捷查询方式等, 直接获取是否留存过客户身份证明文件的记录。

(五) 有效整合资源, 进行大额可疑交易数据甄别

反洗钱法律问题 篇10

(一) 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制度执行力度有限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内控制度陈旧, 可操作性差, 大多照抄照搬已有的反洗钱法律法规, 未能从实际出发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反洗钱预防、监测、分析报告体系。二是虽然建立了反洗钱岗位职责, 但执行力度不够, 落实不到位, 如存在大额可疑交易不报、漏报、迟报或集中报送的现象, 而根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 大额交易应在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可疑交易在发生后的10个工作日内上报。三是反洗钱工作人员对反洗钱相关制度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充分。

(二) 缺乏专门的反洗钱工作部门及专职工作人员

由于基层金融机构并未设置专门的反洗钱工作部门, 反洗钱工作通常挂靠支付结算、会计财务或保卫等部门, 而反洗钱岗位多由兼职人员担任。反洗钱工作的开展通常需要通过对异常交易进行分析、追踪和调查来判断是否涉嫌洗钱交易活动。然而, 支付结算、会计财务部门日常业务较多, 难以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反洗钱工作上, 而保卫部门的首要任务是实施安保, 导致反洗钱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反洗钱相关制度的落实基本处于被动和应付状态。

(三)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信息主要靠人工筛选, 工作量大

基层金融机构人员数目较少, 兼岗情况普遍, 随着业务量与交易额的快速增加, 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监测的工作量增长迅速。目前, 基层金融机构主要通过与日常核算系统相联接的风险监控系统中提取可疑交易信息, 风险监控系统虽能自动甄别部分可疑交易, 但仍需要人工对可疑交易进行进一步地手工筛选, 才能剔除大量冗余的可疑交易信息。

(四) 提交的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不高, 反洗钱监测效果不明显

基层金融机构对大额支付交易的报告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 未按要求对可疑交易报告的概要、细节信息、可疑企业或个人信息、临柜人员发现的可疑细节等进行描述和分析, 且对可疑交易缺乏事前客户身份调查、事中支付交易识别和事后综合分析, 提交的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不高, 对反洗钱调查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和取证等工作的指引作用有限。

二、基层金融机构做好反洗钱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 提高对反洗钱工作之重要性的认识

基层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反洗钱工作,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认真组织员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法律法规, 并依据有关规定, 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内控制度及岗位职责, 确保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落实。

(二) 适时成立专门的反洗钱工作部门

基层金融机构, 应争取成立专门的反洗钱工作部门, 配备专职反洗钱工作人员, 这样才能确保人力物力的充分到位, 促进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宣传培训等工作的深入开展, 并落实大额及可疑交易的汇总、分析、报告等职责要求, 确保反洗钱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

(三) 健全风险监测系统的相关功能

金融机构现有的风险监控系统已实现了对可疑交易进行风险提示的功能, 然而其对高可疑洗钱交易的鉴别能力有限, 提示的可疑交易数目庞大, 反洗钱工作人员需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 极大地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效率。健全现有系统功能, 特别是将具有典型洗钱特征的交易数据模式编织到系统功能中, 有助于反洗钱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和优先关注到高可疑交易信息, 对有效缩小可疑交易的调查范围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四) 提高识别、分析和报告可疑交易的能力

基层金融机构应积极提高反洗钱报告的质量, 从为了避免受到反洗钱管理机构的处罚而采取“防卫性”报送相关报告转变成“主动性”报送, 并努力学习和掌握新时期洗钱交易的特征和模式, 增强识别和分析高可疑洗钱交易的专业水平。

(五) 建立业务指导、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

基层金融机构应明确反洗钱相关人员和部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当地人民银行反洗钱机构的联系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当地人民银行汇报反洗钱工作动态, 通过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 及时了解和掌握反洗钱工作动态, 提高反洗钱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旸.《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亟待改进》.商场现代化, 2007年17期.

上一篇:高校教师课堂教学下一篇:呼吸机质量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