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法律问题论文

2022-04-18

摘要:地下钱庄因“地下”性而神秘,近年来,活动频繁,对社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我国将其界定为非法金融,是打击的对象。文章研究了我国地下钱庄的存在和业务特征,并剖析危害性,展示了地下钱庄的运作实际,最后提出治理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反洗钱法律问题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反洗钱法律问题论文 篇1:

反洗钱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洗钱基本概念及性质的分析,阐述洗钱的危害及金融业反洗钱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我国金融业反洗钱法律漏洞的分析,得到其应对方法,最好进行总结。

【关键词】 洗钱;反洗钱;金融;法律

一、洗钱的定义及性质

“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法律意义上的洗钱的含义是洗钱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最早正式出现在1988年12月19日《联合国反对非法交易麻醉药品和精神病药物公约》。该公约把洗钱定义为:“为隐瞒或掩饰因制造、贩卖、运输任何麻醉药品或精神药物所得之非法财产的来源,而将该财产转换或转移。”金融机构反洗钱比较权威的机构巴塞尔银行法规及监管实践委员会,从金融交易角度对洗钱进行了描述:犯罪分子及其同伙利用金融系统将资金从一个账户向另一个账户作支付或转移,以掩盖款项的真实来源和受益所有权关系,或者利用金融系统提供的资金保管服务存放款项。

二、洗钱的危害及金融业反洗钱的必要性

从法律角度看,洗钱成为一种“犯罪屏障”,既妨害了司法活动,也助长犯罪分子有恃无恐的气焰, 促使他们不断实施犯罪。从金融管理秩序角度来看,洗钱行为隐蔽复杂,属危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暗流,洗钱活动往往借助于合法的金融网络清洗大笔黑钱,这不仅侵害了金融管理秩序而且也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规则,破坏了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从而对正常、稳定的经济秩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洗钱是犯罪分子非法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也是引发洗钱上游犯罪的重要因素。如果洗钱行为成功,就会使犯罪分子实现其犯罪的经济目的、造成犯罪行为的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洗钱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制止并严加防范。

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机构,拥有各种金融工具,提供各种资金转换手段,是资金流动的载体和媒介,洗钱者利用现金交易、账户往来、离岸业务等方式,将违法犯罪收益通过金融机构的服务进行保存和划转,使其合法化。即使不是直接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洗钱,在其洗钱的某一阶段,还是会利用到金融系统存储或划转资金的。可见,金融业和金融机构对洗钱行为的防治是控制洗钱违法犯罪活动的中心环节。

三、我国金融业反洗钱法律漏洞及其应对方法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和国际范围内的洗钱活动日益猖獗,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洗钱的主要渠道,防止洗钱者利用金融系统洗钱成为建立和完善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和内容。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将会逐步加快、程度也将逐步加深。但是我国金融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反洗钱法律制度。完善金融领域的反洗钱法律漏洞将极大促进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发展。

1、金融业洗钱的法律规制缺陷

我国目前对金融业洗钱违法犯罪活动进行规制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建了我国反洗钱工作预防、控制和打击的基本法律框架和监控制度体系,为我国金融业开展反洗钱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等制度框架上的保障。但是我国反洗钱法律法规和规章仍然有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刑事法律制度的缺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规制洗钱罪的一部重要法律。该法第191条对洗钱犯罪进行了专门的规定。但是该法的规定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狭窄。现行刑法对洗钱罪的规制是在2006年刑法修正案的基础上完善的,通过该修正案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由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组织犯罪和走私犯罪四种变为七种,但是除以上八种犯罪以外,我国刑法并不能通过对洗钱罪的规制遏制其他财产性犯罪。

(二)现有法律规定的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存在一些缺陷。第一,一些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是预防和治理洗钱违法犯罪行为的一部基础性的法律。该法第15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对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该条文赋予金融机构制定反洗钱内控制度的权力,但是却没有相应监督机制,在如何及时探索并建立新的、有效的反洗钱制度方面缺乏制约机制,这必然影响到反洗钱的效果。第二,反洗钱激励、补偿机制缺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章规定了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追求高效益是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但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义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并没有给予金融机构相应的补偿或者奖励。因此,在现有制度下,金融机构从事反洗钱工作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小于付出的成本。这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参与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

2、金融业洗钱的完善措施

(一)扩大洗钱行为的上游犯罪。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对洗钱犯罪的规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规定狭义的上游犯罪,即仅规定一种或几种犯罪作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另一种是规定广义的上游犯罪,即对所有犯罪所得的洗钱行为或超过一定社会危害性的犯罪所得的洗钱行为进行惩处。例如,根据七国集团反洗钱金融行动工作小组对洗钱的定义,以及瑞士刑法典对洗钱罪的规定,所有的犯罪均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刑法的发展趋势都是惩处一切犯罪所得收益的清洗行为。如果我国效仿这一趋势,在刑法中对洗钱行为的上游犯罪进行扩大规定,不但有利于有效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且也有利于我国法律制度与国际的接轨。

(二)制定统一的内控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由金融监管机构制定统一的内控制度,进而形成相应的实施细则,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控力度,进一步指导金融机构合理设置反洗钱工作岗位,明确反洗钱内控制度的制度内容,取得反洗钱工作的良好效果。针对金融机构参与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相关立法或者金融监管机构在制定相关的立法和制度时应当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成本补偿机制。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的法律制度会越来越成熟,在反洗钱方面的监管和惩治措施会越来越完善,更多的洗钱犯罪活动会绳之以法,我国的金融秩序会得到改善。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朱林旭 黄苏越 邱梦

反洗钱法律问题论文 篇2:

我国地下钱庄的发展实际与治理

摘 要:地下钱庄因“地下”性而神秘,近年来,活动频繁,对社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我国将其界定为非法金融,是打击的对象。文章研究了我国地下钱庄的存在和业务特征,并剖析危害性,展示了地下钱庄的运作实际,最后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地下钱庄 存在 实际 治理

我国地下钱庄的存在由来已久且数目相当、活动频繁,但因“地下”隐蔽性,监管部门难以查明其资金转移路径,具体规模多大难以考察。目前,无人知晓地下钱庄的贷款总量,据业内人士预计,总规模有可能已达数万亿人民币。巨额资本长期游离于国家监管之外势必给社会、国家和人民带来不稳定因素,那么我国的地下钱庄到底现实何如、如何运作、有何危害呢?有必要就我国目前地下钱庄的存在与实际做进一步探讨并提出治理对策。

一、我国地下钱庄的历史回眸

1.明清的旧时钱庄。钱庄是为了适应货币兑换的需要而产生,源于我国明清时代。当时,货币制度是以银两、制钱(铜钱)为平等本位,大额交易用银两,小额零星交易则用价值量较小的铜钱;国内交易与居民日常生活中频繁存在着对银两和铜钱两种货币的兑换需求,钱庄应需而生,专门为商人和居民兑换货币,导致商业资本直接从商品经营资本中分离出来成为货币经营资本。据记载,最初钱庄被称为钱肆和钱桌,进入乾隆时期,才被称为钱铺、钱庄、钱店。往后,钱庄不仅是经营白银和铜钱置换的场所,规模较大的钱铺还开出具有信用票据功能的钱票,业务范围不断拓展,钱庄一度繁荣。

2.近代钱庄的衰退。近代,随着外国经济入侵的加深,外国银行想方设法收买利用钱庄招揽业务,经办银钱往来,令其成为在中国的买办,最大限度地榨取超额利润进而控制我国的金融。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原来控制在洋行手中的汇兑业务已成为外国银行的专项业务,中国钱庄大量使用外国银行资本做生意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从1873年起,外国银行开始明目张胆地操纵上海金融市场。就这样,我国钱庄经历了对外国银行由半依附至完全依附、由半对抗到完全合流的过程。辛亥革命后,新式银行的产生促使本身有着不可克服缺陷的钱庄在大金融风波的冲击下一蹶不振。新中国成立后,国有经济体制让私营经济淡出,国家取缔钱庄。至此,旧时钱庄退出历史舞台。

3.现代地下钱庄。计划经济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家对商品等资源实行严格管制,地下钱庄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的日渐活跃,“抬会”、“邀会”等地下钱庄的最初形式在江浙一带出现并盛行。目前,对“地下钱庄”的界定尚存在不同角度定义的方法,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地下钱庄在手段、形式等方面也出现了新变化。但不论怎么界定,其基本特征都是民间的游离于正规官方金融管制之外的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自发的巨额资金的非正常流动行为且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并要坚决打击的对象。

二、地下钱庄的运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形象的指出资本的本质:“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地下钱庄的存在是客观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资金的供需矛盾,需求创造了供给,往往银行不干的业务钱庄干,由此冒险的资本取得超额收益。

(一)业务范围

第一,非法买卖外汇、黄金以及保证金业务。非法买卖外汇是大部分地下钱庄的主营业务,指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外擅自进行外汇买卖的行为。包括: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或者倒卖外汇的行为。地下钱庄非法提供外汇买卖业务,涉及英镑、欧元、美元等多种外币,并收取手续费。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境内机构获准参与国际黄金市场,不允许代理其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国际黄金市场,而地下钱庄未经过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开展网络炒汇、炒金业务,将投资者提交的保证金通过隐蔽渠道汇往国外账户,用于网上境外外汇、黄金买卖交易,并从中收取高额交易佣金。通常情况下,投资者交存一定数额的存款作为保证金,就能以较大的杠杠比例将保证金放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金额买卖外汇或黄金。

第二,非法套汇、骗汇、逃汇。地下钱庄在从事非法买卖外汇或变相买卖外汇过程中,时常伴随有非法套汇、骗汇和逃汇行为。套汇主要表现为替境外机构或个人支付在境内的人民币费用,而由对方给付外汇,利用不同市场的汇率差异,在汇率低的市场大量买进,而在汇率高的市场卖出,利用贱买贵卖,套取投机利润,地下钱庄外汇来源不足时,非法套汇行为也有可能表现为以虚假或者无效的凭证、合同、单据等向外汇指定银行骗购外汇,可分为两角套汇、三角套汇和多角套汇。骗汇是指违反国家外汇管理法规,使用伪造变造、重复使用由海关签发的报关单等核准件凭证和单据,或者以其他方式骗购数额较大的外汇行为。逃汇是指公司、企业等其他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将境内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

第三,洗钱。洗钱是地下钱庄的重要业务之一,有的地下钱庄甚至是单纯为了洗钱而设置。一个完整的洗钱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入账阶段,将存款、电汇等途径把不法钱财放入一个金融机构。分账阶段,通过多层次复杂的转账交易将犯罪活动得来的钱财脱离其来源。融合阶段,借以表面合法的转账交易为掩护,隐瞒不法钱财。通过以上几步将非法资金合法化,将黑钱洗白。

第四,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高利贷、借贷拆借、典当担保。一方面,地下钱庄许诺给予拥有闲散资金的民众比银行同期利率更高的利率,从而吸引公众把大量资金存到地下钱庄。另一方面,地下钱庄把這些存款以更高的利率贷给那些急需资金却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满足的企业或个人,赚取利率差,伴随名目繁多的典当担保业务。

第五,诈骗活动。地下钱庄有时还从事诈骗活动,如某庄主与专搞偷渡活动的“蛇头”合作,欺骗偷渡者将钱存入地下钱庄,承诺出境后以外汇支付,偷渡者到达国外后,“蛇头”谎称地下钱庄已被警方捣毁,钱被没收,偷渡者无计可施。此外,还曾出现过不少地下钱庄庄主携巨款失踪潜逃的情形。

(二)常用的运作模式

为了避免金融管制与公安部门打击,地下钱庄设计的运钱线路构思巧妙,远非常人想象,通常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从组织方式讲,有家族型、壳公司型和网络型三种。地下钱庄多为家族式经营,成员间大多单线联系,以开设一个批发部、商店、茶庄为掩护,家庭成员全职或兼职从事非法汇兑活动,并收取手续费。在境外的合作伙伴也多数是该家族的直系亲属。壳公司型地下钱庄往往以注册咨询公司、投资咨询管理公司、电子科技公司等名义,用电话、传真等办公工具从事交易,依托银行的公转私业务平台完成,费用通过个人账户与企业账户转账。当一家地下钱庄规模壮大到到无法用血缘关系来组织的时候,便会分离出几家下线钱庄。一两个资金雄厚、信誉好的地下钱庄便成为主体,拖带若干个小型的彼此独立的地下钱庄作为卫星钱庄, 而形成网络集团型的地下钱庄。庄主一般只负责联系业务和幕后操纵,具体交易则由其他成员完成,过程严密精细,有的地下钱庄还为客户先垫款后收账。

2.从资金运作方式上看,有无跨境资金流动、资金跨境流动、境内与境外地下钱庄勾结等方式。洗钱、非法买卖外汇时通常在境内外开设对冲账户,采取明、暗两条线独立操作,两头结算,人钱分离。暗线由境内地下钱庄控制完成外汇的直接独立境外循环;明线完成境内人民币在境内企业和银行之间循环,常表现为其账户人民币大进大出、快进快出而账户余额极少。在国内账户存人民币、国外账户存外币,各自分别对应循环的幌子下外人难以发现破绽。虽然国内、外账户资金不直接往来且拥有相对独立的清算系统但仍需要定期秘密对账,实现账户平衡。之间采取轧差清算,当外汇头寸不足时,地下钱庄通过“换汇专业户”兑换后汇给境外合伙人。

3.按资金交易的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现金交易,外币现钞起到了重要的载体作用,最后被集中送往边境地区等待转移。第二种是柜台过数,不法分子在银行网点与客户进行柜台交易,凭借“四联张”的交易凭证,证明买卖双方于同一时间进行交易。第三种是通存通兑,异地存取资金。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通知异地交易人利用通存通兑的方式将资金存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中,作案人通知国内客户将大量资金分散存入其指定的账户;另一种是互换存折以跨地区收付资金,将在A地买入的外币存入自己在B地开立的通存通兑账户,由第三者持该存折在B地提现。同样,人民币资金反向操作。第四种是跨境支付。

4.近年来,地下钱庄非法交易向更加隐蔽的方向发展,如减少银行转账,进行现金交易,使用虚假的或者借用不相关人员的身份证件开立银行账户并频繁更换等手段,使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洗钱行为则借助于越来越多的利用金融领域的高科技手段实现。比如,通过电子支付方式可以绕过银行及其工作人员提供的中介服务而直接通过互联网在数家银行的不同账户间自由地转移或者进行购进外汇或者向商家支付货款交易,还可以通过银行的汇差和返利优惠来赚钱。除此,地下钱庄经营模式在向“撮合式交易”方向演变,自身不再直接参与外汇资金买卖,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作为中介联系、撮合买卖双方进行非法外汇交易,只进行资金转存等工作并不动用自有资金。此外,还涌现了以“担保公司”、“典当行”与“行业互助会”等新形式,业务在不断拓宽,难以识别,甚至出现银行的票据贴现中间业务。

三、地下钱庄的需求者分析

1.境内中小企业者: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在夹缝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受银行借贷的制约,迫于正规渠道的程序繁琐、额度受限等困难,中小企业不得不投靠地下钱庄拆借资金。

2.三资企业:我国的外汇管理规定实行个人结汇年度总额管理,经常项下与资本项下的都要核准。有些三资企业为了逃避外汇管制、套取外汇利差选择把钱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还有一些来料加工企业,往往是和当地村镇进行合作,付给合作对象的费用常常是按照加工额来计算,外方就会通过地下钱庄打款降低营业额。

3.国内外向型企业:急需国外的配件,按照正常的海关程序,很难一两天到达。为此,采取了国际快递公司将货物送上门等变通办法,由于该货物没有在海关备案,货款无法寄出。每次一两万美元,积少成多达到几十万美元的时候,企业迫于压力只好通过地下钱庄方便快捷的将钱汇到对方。

4.国家公职人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许多贪官已经以各种方式完巨额“资本原始积累”,这些“黑钱”不得不借助于地下钱庄转出去。至今,有几千名携巨款而逃的官员在国外。

5.客户因偿还境外赌债、向境外个人或银行借款、走私外汇、改变贷款用途、将银行划转至企业账户的贷款转移出来挪作他用、将资金转移至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区、用于买房、炒股、变相入股等其他需要。

四、地下钱庄的危害

首先,存在诈骗陷阱,窃取百姓的血汗钱,损害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也多方面受到损失:扰乱正常的金融与外汇秩序、逃避了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监管造成税收损失,侵蚀了国家的财政基源;巨额外汇资金冲击外汇市场,并用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有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既协助本国资本逃出境外,同时也是境内外商投资企业抽逃资本和非法转移利润的主要途径,严重浪费国家资源。

其次,为热钱进出、投资移民提供非法途径,导致银行统计的外汇流入口径与实际流入之间有很大误差;破坏国际收支平衡,导致经济统计指数失真,对冲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甚至导致政策调控失灵,极容易造成地方经济发展格局的畸形重复建设;有可能进一步把房价、股价推上新高出现涉及操纵楼市、股市、人民币升值等大问题。

再次,现代地下钱庄逐渐走向产业化,且与腐败和黑恶势力逐渐合流向社会各个角落渗透,腐化了一大批人而成为一股看不见的黑色势力,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滋生走私和贩毒、变相助长贪污、骗税、侵吞国有资产等上游犯罪行为,造成社会大量不稳定因素,犹如一颗“定时炸弹”。

五、地下钱庄的治理对策

我国经济开放度的增加促进了地下钱庄需求,眼下,地下钱庄活动猖獗,当务之急是要采取科学而合理对策杜绝地下钱庄。

第一,建立一系列能够有效疏散、科学引导地下钱庄大额资金的投资利用的机制。为此要切实加快改革我国金融改革,尽快建立健全与我国市场经濟发展要求相统一的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体系,规范民间大额资金的信贷等流动,开辟多种投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市场经济主体的正当利益需求得到及时、平等的满足。

第二,建立打击地下钱庄犯罪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联合防治、综合治理的格局。为此,人民银行、公安部门要配合安全、商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工作,完善金融体系,还要制定打击治理地下钱庄的多方位、全角度的具体立法;同时要加强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等国际组织合作,让“黑钱”无路可逃。

第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地下钱庄的宣传,提高公民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民营资本活跃的江浙、内蒙等地更要因地制宜的加快关于地下钱庄的应对政策细则,一方面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各行业和领域;同时,要保证政策实施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参考文献:

1.王少华.中国社会洗钱现象与反洗钱法律问题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4(1)

2.刘慧明.试论我国洗钱产生的条件及其危害性[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5)

3.谢珍,段宁戎.我国地下金融发展状况及理论思考[J].特区经济,2007(1)

4.黎友焕,郭文美.当前地下钱庄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5)

(作者单位:胡芳,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贺向泽,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责编:贾伟)

作者:胡芳 贺向泽

反洗钱法律问题论文 篇3:

中国反洗钱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在“反洗钱”越来越受重视的国际趋势下,中国若在加强反洗钱制度建设及工作力度上稍有懈怠,就会落后于其他国家,成为洗钱罪犯青睐之地。

2016年2月17日,西班牙国民卫队以打击洗钱名义,对中国工商银行马德里分行进行了搜查,带走包括行长在内的5名管理人员,并将银行临时封锁。

工商银行马德里分行相关人员被有关部门指控,在没有根据法律查清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向西班牙的中国犯罪团伙提供金融服务,将他们通过走私、逃税、欺诈和剥削劳工等非法所得的钱用看似合法的方式“漂白”转回中国。

工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证实,工商银行马德里分行正在积极配合调查。该负责人强调:“严格执行反洗钱规定,严格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基本经营管理原则。”

这一事件使得洗钱犯罪再次成为热议焦点。在洗钱行为逐渐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及在“反洗钱”越来越受重视的国际趋势下,中国若在加强反洗钱制度建设及工作力度上稍有懈怠,就会落后于其他国家,成为洗钱罪犯青睐之地。

为了搞好中国反洗钱工作,必须不断完善反洗钱立法,同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自《反洗钱法》颁布近十年以来,中国的反洗钱工作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为此,在不断完善中国《反洗钱法》的同时,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洗钱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加强反洗钱工作。

电子洗钱方式逐渐增多

为了做好中国反洗钱工作,必须认清现阶段洗钱行为的主要特性和发展趋势。所谓“洗钱”,是指将严重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清洗为表面合法所得的行为,通俗地说,就是将“黑钱”漂白清洗为“白钱”的犯罪行为。现阶段洗钱活动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一是预谋性。洗钱往往是有预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洗钱犯罪分子一般都是经过精心策划,不仅明知或应知是犯罪所得,而且每一步都有明确的部署、目标和报酬;

二是特定性。洗钱针对的特定资金或资产,几乎全部来源于各种严重犯罪所得,如走私、贩毒、偷税骗税、贪污贿赂、金融诈骗、地下钱庄、恐怖主义活动等;

三是隐蔽性。为了变违法所得为表面合法所得,消灭犯罪线索和证据,洗钱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洗钱活动的过程越来越趋于复杂化、隐蔽化。

目前国内外洗钱活动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严重性。洗钱活动逐步与上游犯罪相分离,与金融产品紧密结合,发展成为独立的犯罪行为,有的甚至为恐怖组织活动融资或提供资金来源,并对金融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二是专业性。利用计算机、网络金融、移动支付等高新技术,利用金融、财务、会计、律师、信托、典当、评估、拍卖等专业服务进行洗钱,一些专业人员如金融职员、律师、会计师、评估师、拍卖师等参与洗钱过程,使现代洗钱活动更具专业化;

三是复杂性。为了改变犯罪所得的原有形式,消除可能成为证据的痕迹,为犯罪所得营造假象,使犯罪所得与合法所得融为一体(如网络金融),迫使采取的洗钱过程更为复杂化(如金融衍生工具),以达到外表合法化的目的;

四是多样性。洗钱活动出现多种多样的方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利用进出口物流、投资贸易、对外经贸合作、借用金融服务、利用地下钱庄、空壳公司、伪造商业票据、使用网络电子产品、金融衍生工具、通过各种各样的中介机构等方式洗钱。

据最新的有关调查显示,目前通过典当(占1.2%)、信托、拍卖机构(占0.8%),对艺术品(占1.9%)、贵金属(占13%)、古玩珠宝、高档用品(占7.4%)进行投资洗钱成为犯罪资金洗钱的新重要方式。

此外,以移动支付、网上银行(占39.6%)为主要途径的电子洗钱方式也愈益增多。

反洗钱立法高效历史罕见

了解中国反洗钱立法的概况和意义,对于搞好反洗钱工作非常必要。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要求,《反洗钱法》起草工作小组于2004年3月23日成立,共有18个部门参加(国务院主要财经部门和公检法部门),标志着反洗钱立法工作正式启动。

在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和《反洗钱法》起草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反洗钱法》起草工作小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洗钱犯罪分子一般都是经过精心策划,不仅明知或应知是犯罪所得,而且每一步都有明确的部署、目标和报酬。

2004年,起草工作组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的立法资料,进行反洗钱立法调查研究,开展立法比较研究;二是组织召开反洗钱立法调研会和国际研讨会,深入系统地研讨与反洗钱立法有关的主要问题;三是多次组团赴国外进行反洗钱立法考察,研究和借鉴国外反洗钱立法的经验和立法成果;四是多次召开立法座谈会,反复研讨和修改立法中的有关重大问题、法律草案的框架结构大纲。

2005年,起草工作组又增加一个部门(中纪委和监察部门),变为19个部门。

2005年2月,开始起草《反洗钱法草案》的内部试拟稿,试拟稿经反复研讨修改后,于8月形成了《反洗钱法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向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司法部门、各省的人大常委会,以及领衔提出有关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共发出75份征求意见稿。然后,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11月份,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征求国务院有关各部门的意见。

2006年3月下旬收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反馈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再次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形成《反洗钱法》的草案,于4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初次审议,根据审议意见又经过多次修改后,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再次审议,并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一部专业性极强、非常复杂的法律起草审议工作,在中国立法史上是罕见的。

制定和实施《反洗钱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监控洗钱活动,追查并没收犯罪所得,遏制洗钱犯罪及其上游犯罪,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有利于消除洗钱行为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三是有利于发现和切断资助犯罪行为的资金来源和渠道,特别是切断恐怖主义融资,防范新的犯罪行为;四是有利于保护上游犯罪受害人的财产权,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正义;五是有利于中国参与反洗钱国际合作,使携款外逃贪官和犯罪分子无处躲藏,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自《反洗钱法》制定出台至今已近十年,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反洗钱法》还有一些缺陷和不足。如《反洗钱法》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机构的范围较窄,只规定了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尚未规定一些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及其监督管理;又如反洗钱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宽、非常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反洗钱工作协调配合机制,但《反洗钱法》尚未对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作出具体规定等。

为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完善《反洗钱法》,以便提高执法的质量和效率,有效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

建立新的可疑交易分析模型

现行《反洗钱法》重点规定了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而对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的范围、其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具体内容和对其如何监督管理暂无规定。

随着洗钱活动和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反洗钱活动的逐步深入,应当加大特定非金融机构,特别是海关、经济、贸易、商务、项目审批、房地产业、博彩业、艺术品、古玩珠宝、贵金属交易业、典当业、租赁业、拍卖业、财政、税务等机构反洗钱的义务,加大对利用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对外投资、对外经济合作、招标投标、房地产买卖、彩票投资、艺术品古玩交易、典当质押、租赁拍卖、政府采购、避税安排、偷逃税收等方式进行洗钱活动的预防和监控。

同时,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反洗钱法》,要尽快制定颁布《反洗钱法实施细则》或者实施条例,还要及时制定反洗钱各有关行业可疑交易的识别指引。

在不断积累反洗钱经验的基础上,反洗钱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根据破获案件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洗钱类型和指标,应及时制定各行业可疑交易报告标准的识别指引,如适时制定艺术品、古玩珠宝、贵金属投资拍卖等可疑交易的报告标准和识别指引,并且根据新出现的洗钱类型和新业务开展特点定期修订、更新和增加。

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是,尽快建立网上银行和手机支付等业务可疑交易的报告标准,制定网上可疑交易的识别指引,切实加强对网上银行和移动支付的反洗钱监控力度。

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改善可疑交易监测报告系统。分析和报告大额可疑交易是中国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重点。

目前中国反洗钱的检测分析技术比较落后,可疑交易监测筛选系统也不完善,其中大部分工作是由金融机构人工进行的,这不仅使系统监测筛选的运行效率降低,而且使可疑交易报告中漏报、错报、误报的概率增大。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可疑交易分析技术,如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和可疑交易模型,研究提高中国的可疑交易监测分析能力,同时不断总结由不同上游犯罪诱发或恐怖融资派生洗钱交易的资金流向、流量规模和分布模型,在现有的各种类型可疑交易基础上增加新的可疑交易类型,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将某些非特征型的可疑交易提炼为特征型的可疑交易,形成新的可疑交易分析模型,当再次出现相同特征交易时就能及时发现。

在此基础上,改善可疑交易监测报告系统,不仅有利于提高可疑交易程序监测筛选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可疑交易人工甄别报告的准确率。

加强反洗钱国际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贪污腐败分子携带巨款逃到国外的案件屡有发生。他们逃到国外,把国外看作逃避打击的天堂。

中国现行的《反洗钱法》,在反洗钱国际合作方面只有三条规定,内容较少,也比较原则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近些年,中国反洗钱国际合作虽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由于目前反洗钱的国际合作仅限于反洗钱的信息交流和司法协助两方面,这种国际合作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建立健全反洗钱国际合作机制,与其他国家加强反洗钱的信息交流和司法协助,有利于把这些逃到国外的贪官污吏缉拿归案、遣送回国,没收和追回其犯罪所得,并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为了加大反洗钱国际合作,特别是通过反洗钱的国际合作机制,加大对外逃贪官的打击力度,必须在现行的《反洗钱法》中,充实和细化反洗钱国际合作的内容,除了要明确规定反洗钱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则,细化已有反洗钱有关的信息共享和司法协助等机制外,还要扩大和加强国际合作的方式途径。

在《反洗钱法》中要明确以下内容:一是对洗钱犯罪的调查取证、账户的查询和冻结、资产的扣押等法律互助,在主要内容和执行程序上作出相应规定;二是增加对洗钱犯罪收益没收后实行分享制度的规定,对没收的洗钱犯罪所得或资产的处置、返回顺序和合作方对没收财产的分享作出规定;三是对引渡作出原则规定等,在国际合作的联合打击下,使洗钱罪犯和外逃贪官无处逃遁,极大地震慑洗钱犯罪及其上游犯罪分子。

加大对公众人物的监测力度

为了加大对贪污贿赂等腐败分子的预防和打击力度,必须健全完善反洗钱的预防监测机制。

同时,为了与国际反洗钱通常做法接轨,在《反洗钱法》中,还要增加以下有关规定: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社会公众人物(如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等)和国家公职高官(如国家和政府及其重要部门领导人)和国企高管(如董事长和总经理等),对他们的可疑资金账户及其资金往来要加大监测力度。

特别是有下述两类情形的需要重点监测:一类是已经被检察机关、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另一类是对发现的可疑交易,或者接到举报后,经过国务院监察机关批准的。在此类情况下,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应该把有关的情况告知反洗钱有关部门,并且通过金融机构,或者特定非金融机构,采取上述重点监测的有关措施。

尽快采取措施遏制网络洗钱犯罪

目前,洗钱犯罪分子以网上银行(占39.6%)、移动支付为洗钱主要手段,电子洗钱方式越来越多。

为了抑制网络洗钱的犯罪行为,一要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办制定一个审批办法,设定新的证明客户身份的程序,注意屏蔽技术的应用;二要在有关的电子立法中,明确对电子交易的计算机记录、卡片数据的法律价值和举证责任的倒置等法律问题;三要加快相应指导性规范的制定步伐,在保障网络银行发展的前提下对现有网络银行进行初步梳理,登记备案,规范运行;四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海选发现网络洗钱的犯罪线索,查找确定网络洗钱的犯罪证据,打击遏制网络洗钱的犯罪行为。

中国反洗钱中心要尽快建立起权威性的网络银行信用披露中心或网站,提供可供客户查询合法的网络银行名单及其相关资料,防止金融欺诈与网络诈骗。

同时,还要完善信用报告和备案制度,确立网络银行外部审查的评估原则和标准,修改不适当的有关法律规范等,以便尽快有效遏制网络洗钱犯罪。

作者为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反洗钱法起草工作组组长

作者:俞光远

上一篇:西方心理学发展论文下一篇:电视剧思考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