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程序

2024-05-07

确认程序(精选五篇)

确认程序 篇1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中第二十九条规定, 由于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检验结果滞后, 企业必须建立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质量合格确认制度, 经确认合格后方可出厂。我公司把有效的执行质量传递信息制度、运用出磨水泥Ca O回归法控制水泥混合材掺量、建立出厂水泥质量确认点检表、积累岩相分析数据、水泥颗粒分布及磨机管理系统数据, 作为水泥质量确认依据。本文针对水泥企业优化出厂水泥质量确认程序进行探讨。

1 出厂水泥质量确认方式的选择

我公司年生产水泥1 200万t, 6台4 500t/d窑 (目前生产的有4台窑, 5号、6号窑基本建好, 2015年10月投产) , 8台水泥磨 (Ф4.3m×13m) , 均化设施先进完善, 有6个熟料库 (20万t/个) , 18个水泥库 (2万t/个) , 熟料、水泥库可分别互通搭配。化验室采用了试验积累数据、水泥质量检验站对比数据、出磨水泥指标和出厂水泥指标相结合确认出厂水泥质量。

2 出厂水泥质量确认程序的优化

2.1 有效执行质量信息传递制度

2.1.1 制定严于国标的企业标准

为确保出厂水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 集团公司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内控标准指标, 基地公司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要求, 同时还制定了有效的质量信息传递制度, 见表1。部门每月组织员工学习该表且考试, 纳入月度绩效考核。

2.1.2 运用先进信息平台

我公司还运用ERP (企业资源规划) 系统, 对水泥质量确认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公司的ERP系统是IBM公司的系统软件,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目前主要涵盖HR (人力资源系统) 、成本核算和质量管理等模块。

ERP系统的出厂水泥质量管理模块工作流程见图1。

公司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登录账号和密码, 用密码登录自己的账号后, 各岗位录入各自的检验数据, 控制组员工 (员工有权限级别) 要创建出厂水泥取样编号, 确认取样时间、地点、运输方式、班次、品种规格、其他检验有效性和批量都由系统自动管理, 如:抽样取样时间不超过3天、批次小于4 000t等。分析、物检的员工根据各自分工检验项目将检验结果录入到对应的出厂水泥编号检验项, 如果输入不正确或者超出国家标准 (公司内控要求) 系统将自动报警, 由上级领导决定处理。出厂水泥确认必须由出库主管完成, 出库主管根据水泥品种、出库比例等一一确认方可打印报告单或者数据报表分析。报表分析有变异系数分析、1d与3d强度、3d与28d强度回归分析。

ERP质量模块还有配方管理和配煤任务管理等 (根据自身要求研发) , 在此就不介绍了。

2.2 建立出厂水泥质量确认点检表

出厂水泥指标过程检验确认, 即依据各水泥品种的LOI、SO3、比表面积和细度控制范围, 确认水泥品种。见表2。

我公司位于西江边上, 90%以上的出厂水泥都是散装, 每天要装3~4万t水泥, 而水泥输送斜槽呈网状交错, 24个水泥库与5个泊头可互通, 更换码头、转换水泥品种是不可避免的, 为提高装船效率, 确保输送设备斜槽等是否清洗干净, 只有严格按照以上点检表进行抽查监控, 才能100%保证出厂水泥质量。如:有一次装一船P·O42.5R水泥, 出厂检验水泥LOI为4.86%, 质量调度员立即汇报出库主管, 主管要求停止该船开出港口, 并且要求人员在船上取多个样检验水泥LOI都在4.6%~5.5%之间, 立即要求卸船回磨粉磨搭配, 杜绝了一次质量事故 (经查是库底闸板窜料所致) 。

为保证水泥不窜料, 公司还制定了相关措施, 如:固定码头水泥品种装船、固定磨机生产水泥品种和同一斜槽水泥库装同一水泥品种, 目前水泥窜料现象得到杜绝了。

2.3 运用出磨水泥Ca O回归法控制水泥混合材掺量

目前, 水泥磨台时产量都较高, 实物标秤和静态或动态标秤都是不可靠的, 水泥组分测定也滞后, 应用X-荧光仪或钙硫仪测定水泥中Ca O控制水泥混合材掺量, 稳定水泥强度, 效果显著。

我公司水泥混合材主要有石灰石、铅锌尾矿、火山灰、炉渣。每天根据出磨水泥Ca O、SO3、LOI含量的日平均值, 由出库主管进行回归推算水泥混合材掺量做好台账, 混合材搭配比例按照给定比例或单独计量时按照计量比例, 水泥强度可以得到控制, 混合材掺量波动范围可以控制在0.5%, P·C32.5R水泥28d强度变异系数可以降低到2.0%, P·Ⅱ42.5R水泥28d强度变异系数可以降低到1.3%以下。每月与运行部盘点数量相差都在0.5%以内。

3 出厂水泥确认的依据

1) 依据出磨水泥的Mg O、SO3、LOI三项化学指标达到公司内控要求, 判定出厂水泥的化学指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2) 依据出磨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以及其他用户要求的指标达到公司内控指标或用户要求, 判定出厂水泥的相应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依据出磨水泥的1d和3d强度值, 利用回归方程, 推测出厂水泥的3d和28d强度, 达到企业内控要求, 即判定出厂水泥的相应龄期的抗压强度达到国标要求。3d及28d抗折及抗压强度值预测公式确认:y=a+bx。在抗折和抗压预测值都大于内控指标的前提下, 当抗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偏差连续多个>7% (抗折>9%) 时对公式进行修正, 调整a及b;根据出磨水泥1d强度与3d、28d强度关系规律推算出一个1d强度最低值, 当1d强度达到推算的强度最低值或3d强度达到产品标准的规定值, 并确定28d强度完全达到要求;当1d强度达不到推算的强度最低值或3d强度达不到产品标准的规定值, 则在与高库搭配后且1d、3d强度达到要求、并确定28d强度完全达到要求后方可出厂。

4) 依据出厂水泥过程检验的比表面积/细度、SO3、LOI和Ca O四项指标达到公司内控要求, 判定出厂水泥的化学指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在以上均达到企业内控要求时, 即可判定出厂水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由质管部出具出厂水泥通知单, 方可进行包装或散装出厂。

4 注意事项

1) 质量信息传递制度的执行必须与企业文化、绩效考核相结合, 否则会形同虚设, 起不到效果。

2) 出厂水泥指标过程检验确认可根据企业自身设置具体检验项目, 主要选择能区分水泥品种的关键指标。

3) 用出磨水泥Ca O回归法控制水泥混合材掺量, 必须稳定混合材品种、石膏来源, 且每月要与物料平衡对比验证, 超出1%范围要找原因。

5 结束语

1) 水泥质量确认程序优化后, 水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质量投诉大大减少, 水泥28d强度变异系数稳定下降。

2) 严格执行质量信息传递制度是水泥质量确认程序的关键。

3) 建立出厂水泥质量确认点检表, 可以大大降低出厂水泥混料几率。

4) 控制出磨水泥Ca O, 可以稳定水泥混合材掺量在1%范围内波动。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 篇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已于2011年3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3月30日施行。

为了规范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结合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当事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二条 当事人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的,由主持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管辖。

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委派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由委派的人民法院管辖第三条 当事人申请确认调解协议,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司法确认申请书、调解协议和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以及与调解协议相关的财产权利证明等证明材料,并提供双方当事人的送达地址、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第四条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司法确认申请,应当在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的,应当编立“调确字”案号,并及时向当事人送达受理通知书。双方当事人同时到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的,人民法院可以当即受理并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或者不属于接受申请的人民法院管辖的;

(二)确认身份关系的;

(三)确认收养关系的;

(四)确认婚姻关系的。

第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司法确认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前,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撤回司法确认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第六条 人民法院受理司法确认申请后,应当指定一名审判人员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通知双方当事人同时到场,当面询问当事人。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如实陈述申请确认的调解协议的有关情况,保证提交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人民法院在审查中,认为当事人的陈述或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不完备或者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陈述或者补充证明材料。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未按时补充或者拒不接受询问的,可以按撤回司法确认申请处理。

第七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调解协议效力: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二)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侵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

(四)损害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内容不明确,无法确认的;

(六)其他不能进行司法确认的情形。

第八条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调解协议符合确认条件的,应当作出确认决定书;决定不予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的,应当作出不予确认决定书。

第九条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确认决定后,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条 案外人认为经人民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确认决定。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办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不收取费用。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可以将调解协议不予确认的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通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和相关人民调解委员会。

确认程序 篇3

关键词: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本质

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是首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为程序的性质决定了程序的构造。[2]所谓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指的是从程序类型的角度看,民事司法确认程序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程序。[3]目前学界对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界定存在较大的分歧。

(1)学者观点。非讼程序说。这种观点是当下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其主要理由是:民事司法确认程序的适用以当事人双方对需要确认的调解协议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争议为前提,没有被申请人,双方均为申请人,表明不是诉讼案件;[4]民事司法确认程序不解决纠纷,而是在确认诉外调解协议的效力,确认相关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预防纠纷的再发生;[5]再者,民事司法确认程序以迅速简便为价值目标,不同于诉讼程序的公平、正义价值目标。[6]

诉讼程序说。此种观点认为民事司法确认程序是一种简化的加快的争讼程序,[7]其理由是:《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第23条明确强调,人民法院审理申请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参照适用简易程序的规定。而且,德国将宣告律师和解协议可执行的程序视为加快的、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8]

独立程序说。这种观点认为,民事司法确认程序采用审查的方式,而诉讼程序、非讼程序、特别程序均采用审判的方式,故该程序为不同于诉讼、非讼、特别程序的独立的程序。[9]

(2)传统的民事诉讼法理上的“程序法理二元分离适用论”认为,民事案件分为诉讼事件和非讼事件,相应地,民事程序也分为诉讼程序和非讼程序,诉讼事件根据诉讼程序审理,非讼事件适用非讼程序审理。在这种非讼程序的本质特征有两个:一是非讼程序的程序保障相对弱,即将迅速裁判置于主要地位,而程序保障的则置于次要地位。二是非讼程序不解决纠纷,只发挥许可、确认等功能。随着诉讼法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交错适用论”产生,该理论认为,诉讼法院在运作诉讼程序中,于特定情形下,可能且应该并用非讼法理审理民事案件,非讼法院在运作非讼程序中,于特定情形下,可能且应该并用诉讼法理审理民事案件。[10]在“交错适用论”影响下,有学者提出“形式界限说”,该理论认为,诉讼事件与非讼事件的界分只是立法政策的问题,法律规定采用非讼程序审理的就是非讼事件,反之为诉讼事件。[11]不可否认,按照“形式界限说”的观点,对于某个程序是诉讼程序还是非讼程序,区分非常容易。但是这恰恰出现了逻辑错误。本质决定现象(内容决定形式),现象反映本质,诉讼事件与非讼事件的界分是本质(或是内容)范畴,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是现象(或是形式)的范畴,所以正确的逻辑是诉讼事件就适用诉讼程序,是非讼事件就适用非讼程序,但是按照“形式界限说”,先根据法律规定确定是诉讼程序还是非讼程序,再界定诉讼事件还是非讼事件,这明显不妥。根据“交错适用论”,在审理民事案件时,无论是诉讼程序还是非讼程序,都可以交错适用诉讼法理与非诉讼法理,而适用诉讼法理较多的就是诉讼程序,当然包括完全适用诉讼法理的程序;适用非讼法理较多的就是非讼程序,当然包括完全适用非讼法理的程序。

(3)依据上述论述,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应该属于非讼程序,所以《民事诉讼法》将其规定在特别程序一章也是合理的。理由如下:第一,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不允许当事人提起实体抗辩,换言之,该程序不具有诉争性。此为非讼法理。第二,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的目的是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使其转换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裁定,并且起到预防纠纷的作用,其只是解决纠纷的一个环节。此为非讼法理。第三,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具有一定的程序保障目标。在法院司法确认程序中,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程序保障以维持程序快捷、迅速,并不能提供類似诉讼程序的保障,此为非讼法理。综上,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为非讼程序。

参考文献:

[1]潘剑锋:《论司法确认》,《中国法学》2011年第3期。

[2]廖中洪:《民事司法确认程序若干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3]潘剑锋:《论司法确认》,《中国法学》2011年第3期,占善刚:《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之定性分析》,《法律科学》2012年第3期,洪冬英:《论调解协议效力的司法审查》,《法学家》2012年第2期。

[4]胡辉:《人民调解协议之司法确认程序再探》,《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5]刘敏:《论诉讼外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江海学刊》2011年第4期。

[6]郭小东:《民事诉调结合新模式的探索》,《清华法学》2011年第3期。

[7]周翠:《司法确认程序之探讨——对〈民事诉讼法〉第194-195条的解释》,《当代法学》2014年第2期。

[8]参见邱联恭:《诉讼法理与非诉讼法理之交错适用——从民事事件之非讼化审理论程序保障之机能》,《民事诉讼法之研讨(二)》,台北:三民书局1990年版,第445页,转引自白彦、杨兵:《论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3月第52卷第2期。

[9]郝振江:《德日非讼程序审理对象介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作者简介: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与执行程序的衔接 篇4

一、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审查机构的分析

(一) 立足法律层面,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审查主要是由审判庭担任, 突破审判和执行机构的限制。首先, 针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而言, 不管立足于何种理论, 它都是纠纷处理程序的类型, 甚至可以与诉讼程序实现平行地位。

(二) 其次, 对于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目标而言, 私权争议借助诉外调解实现解决, 各个相机构都希望通过司法实现对民事法律关系的确定, 避免争执的发生。

(三) 再次, 就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主要作用来看, 实现了对法院内外纠纷的有效处理形成机制, 有效减轻诉讼案件的压力。由此可见,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隶属于审判权的范围, 本质是终止纷争, 由此可见,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隶属于审判权运行的领域。执行权的本质是注重强制性, 以权利人的立场为前提。执行权与司法确认不存在共性。而立案工作, 是审判程序的一项, 本身不进行纠纷的处理。

二、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审查范围的介绍

司法确认制度的目的是给予调解协议以强制的执行能力, 立足司法确认程序的以及执行的相互衔接来分析, 需要对调解协议的可执行性进行全面审查。一旦有违法律或者不能显示自愿的原则, 就不具备可执行性。对于形式上的可执行性, 是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主要审查范围, 允许被修正和补充。对于不具备执行性的调解协议主要体现在:首先, 相关文书没有按照规范进行书写和制作。其次, 即使按照规范进行文书的制作, 但是, 在内容方面存在不明确性, 模糊概念存在。再次, 只是规定了调解的内容, 但是执行内容不清楚。第四, 规定了明确的调解内容, 到那时, 不具备执行的条件, 不应给予司法确认。

三、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执行依据的介绍

司法确认裁定是执行的主要依据, 地位更加恰当。首先, 司法确认裁定赋予调解协议以执行权, 调解协议不具备直接作为执行依据的能力。其次, 借助司法确认的程序, 实现调解的内容变为司法确认的内容, 其裁定书有权对其可执行性进行补充。第三, 调解协议作为执行依据的行为不具备法律根据。第四, 一旦在执行过程中要进行撤销, 那么, 撤销的是司法确认裁定。

四、对执行法院相关内容的分析

对于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管辖法院, 存在诸多解释和做法, 不尽一致。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 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执行法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由调解组织所在的地基层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不进行协议管辖、级别和专属的问题。结合新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裁定应当有出具裁定的基层法院抑或是被执行的地基层法院来执行, 不涉及协议、级别及专属管辖的问题。

五、对事后救济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 对于执行程序中,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有误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违背自愿性的原则、调解尤为法律、当事人出现虚假、串通等情况, 违背相关机构的利益。在新的诉讼法中, 如果司法确认进入了执行的程序, 不执行救济的途径, 但是, 在执行中, 一旦发现错误, 没有明确的规定进行约束, 但是, 要探讨其与司法确认裁定的既判力具有一定的关系。

(二) 调解司法协议司法确认裁定不具有既判力。立足法理, 司法确认案件不存在审理、判断的实体法理关系, 也就是说, 司法确认裁定没有形成裁判的积极效力, 也不具有消极效力。立足现实, 司法确认程序利益对抗不明显。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规定, 司法确认申请之后, 一旦不合法规, 裁定驳回申请, 可以借助调解的方式进行协议的变更, 形成新的协议。

(三) 对于执行中发现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裁定错误的时候, 需要进行撤销, 主要发生在如下几种情况:法院发现确认出现错误, 进行主动撤销;但是人进行出具撤销申请;案外人进行撤销的申请;相关国家机构进行撤销的申请。

(四) 针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尚不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因此, 需要将其与救济途径进行相互协调。首先是与案外人异议制度进行有效协调;其次, 实现与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配合;再次, 无效制度协议、诉请履行、变更等协议制度进行配合应用。

六、结语

综上, 司法确认程序是进行调解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其程序的确认是实现调解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要对其法律性质进行分析, 全面探讨审查机构、审查范围和执行依据, 对执行的法院进行明确, 与相关救济制度进行有机结合。在具体调解执行过程中, 要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形成专业化的水准, 借助司法程序确认, 加固调解协议的效力, 为其有力执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微娜.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研究[D].浙江大学, 2014.

确认程序 篇5

(4)《更新标准审批表》(5)《标准变更确认记录》 1 目的

为确保本中心在检测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地扩大检测服务范围,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制订本程序。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3 职责

3.1 常规检测项目由综合业务室负责接待客户,协商选择适用检测方法。

3.2 新项目由综合业务室主任和检验室主任共同负责接待客户,所选择的检测方法,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委托方书面确认后,由检验室主任编制检测实施细则并实施检测。3.3检验室主任负责对非标准方法和本中心制定方法进行验证及负责审核。3.4 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自制定方法的立项、管理和审批。4 程序

4.1认可范围内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程序如下:

4.1.1认可范围的标准,由检验室负责跟踪,检测主任应向检验室提供有关标准的编制和修订信息。

4.1.2 认可范围的标准更新后,检验室主任应及时收集并发至技术负责人和相关检测负责人。4.1.3根据标准的变化对环境条件和检验设备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可由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论证,并填写《标准一般变更备案表》,报省质监局认证处备案; 4.1.4标准发生重大变化,使现有环境条件或检验设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实验室需填写《标准重大变更审批表》,由省局认证处指派评审员进行现场或书面确认后,予以批准。4.2 新增项目的选择和确认程序如下:

4.2.1当本中心管理层根据市场需要决定增加检测项目,或产品标准修订增加了新的检测项目,或客户提出认可范围以外的检测项目时按新增项目进行选择和确认。4.2.2检验室主任填写“新增检测项目审批表”,并报技术负责人审批。

4.2.3 新增检测项目获批准后,由检验室主任安排专人研究有关技术标准,编制检测细则、设计原始记录格式;检验室负责编制检测报告格式。

4.2.4检验室主任负责配置所需要的设备、环境设施,并对检测人员按《人员培训程序》进行培训。

4.2.5 技术负责人对检测细则、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格式进行审批。4.2.6 在完成全部准备工作后,由主任负责组织资质认定的扩项工作。5 相关文件

(1)《设备使用程序》

上一篇:外伤结肠破裂下一篇:分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