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2022-11-01

第一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2020区党建创新引领治理工作经验材料

在组织联动上“加”出城市党建最大组织力。按照“区域内自主结亲、区域外互联互动”的原则,X个街道X个社区全部与驻片单位、包联单位构建街道联合党工委和社区联合大党委,在网格、小区成立X多个党组织。针对中心城区一些单位部门规格高、影响大,联动体系“联而不动”的问题,试点开展联合党委轮值书记制,让包联单位、驻片单位在城市治理中当主角、唱主角。

依托组织联动体系,推动落实了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双向对接机制,市区两级X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分别与街道社区在党建、物资、活动、服务等方面建立资源清单X项、需求清单X项、对接项目X项。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市区两级X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常态化包联X个社区、X个小区、X栋单体楼,深入开展包联单位进小区、在职党员进社区、文明交通志愿岗等活动,实现了党组织间为民服务的“化学反应”。

在准入事项上“减”出街道社区最大凝聚力。严格执行街道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除明确规定街道社区履行的主责主业外,各部门工作需要进街道社区或需要街道社区协助办理的事项,都需经区委党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并严格按照“费随事转、人随事走、权责配套”的原则,拨付相应经费,配套相关人员,赋予相关职权后,方能进入。

比如,自来水公司将水费缴纳下沉到社区,配套了设施设备和工作人员,由社区统一管理。政法委将平安网格事项下沉社区,社工每人每月工资可额外增加X元。同时,对现有街道社区承接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取消社区承担的电梯、管网等数据统计、评比达标等X余项工作任务。通过减少街道社区不必要的“填报名、作记录”等工作,真正为基层减了负、瘦了身,让街道社区腾出了更多精力、更多时间,专心专职服务居民群众,也提升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队伍建设上“乘”出办事效能最大集合力。X区把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作为提升城市党建整体水平的“催化剂”。通过公开招录充实社工队伍×专业化系统培训×职务级别和工资待遇双提升,激发社工队伍活力,提升服务效能。按照社区书记、专职副书记、党群服务中心、智慧社区平台+N名网格长的“X+N”配置模式,经三次社会公开招录专职社工X名,其中全日制大学生社工X名。

按照“全科社工”培养模式,组织X余名社工赴北京、上海、宁波、厦门等地专题学习,联合X市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社会工作者专业,鼓励X余名社工入学再升造,通过以学代培、以赛促培、以评引培、以践带培、新老结对等方式提升社工素质,目前持证社工达到X人。建立社区工作者基本报酬与岗位等级相对应的增长机制,按照社区正职、副职和社区工作人员三大类别核定待遇,工资从X年的每月X元增长到每月X元,对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每月再补贴X元。同时,针对社区工作者晋升渠道不畅,近三年,提拔重用X名优秀社区书记,进一步营造起人从基层选的鲜明导向,也让社工更好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在办事流程上“除”出居民群众最大幸福力。X区以“智慧党建+”为突破,在主动发现解决问题上,率先在X市建成覆盖“网格(村组)—社区(农村)—街道(乡镇)—区指挥中心”和“各职能单位”的智慧党建管理服务平台,由网格员按照每月不少于X天标准入户走访排查、整理、上传辖区发现的各种问题,中心后台负责将问题向对口职能部门分类分流并跟踪督办,事项办理从接收到办结时间减少了X%,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平台自运行以来,已录入人口信息X.X万条,房屋信息X.X万条,党组织信息X条,党员信息X条,逐级上报事件X件,解决X件,办结率为X%,网格员记录服务民情日记X.X万余篇。在群众反映问题办结上,开通了“X区政府X微信”公众号和为民X小程序,增加“一键上报”功能,已受理居民群众上报各类事件问题共X余件,全部按期办结。X区把为民服务事项做“分子”,把为民办事流程做“分母”,借助“互联网”缩短为民办事流程,提升为民办事效率,除出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二篇:  2020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汇报

2020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汇报

汇报一

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抓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针对城市基层党建面对的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太原市迎泽区坚持“四个导向”,统筹“服务资源、力量、机制、重心、信息”五个要素,打出下沉一线“组合拳”,推动构建多元共治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坚持问题导向

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面临诸多新问题。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治理,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始终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

党建引领是汇聚各方力量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新阶层、新群体不断涌现,传统领域与新兴业态相互交织,社区居民群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治理的重心向基层社会转移,汇聚和整合各方力量,促进齐抓共治,必须进一步发挥党建“龙头”作用。

党建引领是化解风险矛盾的现实需要。当前,经济社会处于深刻转型与变革期,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利益格局、矛盾纠纷更加多维化,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化解风险隐患和促进各方利益协调,必须进一步发挥党建统筹作用。

党建引领是满足群众期盼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群众对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品质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需要不断增强。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更加多元,舆情发酵扩散更快。满足多元价值需求,促进社会文明法治,必须进一步发挥党建主导作用。

党建引领是创新突发事件解决方式的现实需要。面对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的趋势,深化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不断巩固基层党建工作的“网上阵地”,彰显“网上党支部”功能,始终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必须进一步发挥党建创新作用。

坚持目标导向

新时代对城市基层治理提出更多新要求。实践证明,把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让基层党组织“说得上话、插得上手、使得上劲”,才能更好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取得实效。

有利于服务资源有机整合。迎泽区在街道社区大力推行“五约”(商约、签约、亮约、履约、评约)工作法,组织社区党组织与513家驻地单位、企业签订共建协议,确定900多个共享项目,涵盖场所开放、抢险救灾、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各个方面。

有利于服务力量深入一线。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迎泽区的763名网格长、86名第一书记和街巷长、6218名在职党员、360名党代表、258名“小巷管家”深入社区一线,上门服务居民17600余次,排查安全隐患234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2200余次,实现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

有利于服务机制关口前移。迎泽区建立区直机关受理街道社区事务联系人制度,将56个区直机关承担办理街道社区事务联系人的姓名、职务、电话、邮箱、微信号和本单位受理事项等内容编印成册,下发至街道社区。街道社区遇到问题有专人咨询,遇到困难有专人帮办,全力推动机关服务关口前移。

有利于服务重心稳步下移。我们认真探索基层治理新方式,在街镇成立“五办两中心一站”,将长期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干部选派到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及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站具体负责,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全面加强基层工作力量。

有利于服务信息公开透明。我们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拓展党建服务阵地,开发“迎泽群工”APP,设立基层党建、事项反映、民事代办等12个板块,实现了“一端受理、一网联通、四级联动、限时办结、跟踪反馈”多种功能。自上线以来,累计受理居民群众反映事项255.5万余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9.81%。

坚持创新导向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基本形成了多元共治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积极探索“小网格”“大党建”,逐步实现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健全完善“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六级组织体系,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真正推动党建向楼栋延伸、向末梢扩展,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为街道社区赋能减负。

积极探索“业委会”“大党委”,逐步实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我们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协调委员会,吸纳254名驻地单位和新兴领域党组织负责人兼任街道党工委或社区党组织委员。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驻地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体系。

积极探索“红色物业”治理新模式,逐步实现居民吹哨、物业报到。我们通过“党建+物业”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业委会党支部,建立“红色物业”城市治理新模式。目前已在无物业小区成立53个业委会、15个业委会党支部,形成党建引领作用明显、行业监管更加完善、运行机制科学高效、人居环境舒适和谐的治理新局面。

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逐步实现服务吹哨、云端报到。我们通过“迎泽群工”“智慧迎泽”等平台,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信息公开、议事协商和投票表决等运转机制,让工作透明可查。疫情防控期间,依托“智慧迎泽”平台,“面对面、键对键”地让社区居民群众第一时间了解疫情防控动态,实现疫情防控“线上线下”全覆盖,凝聚起群防群控战“疫”强大合力。

坚持过程导向

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需要更多新路径。要把握好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推动互促互进、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处理好党的领导与社会共治的关系。我们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调动社区党员和辖区单位在塑造共识、搭建联动载体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时,要善于以党建带动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治理。

处理好组织群众与服务群众的关系。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突出群众主体地位,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坚持群众需求导向,从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情做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处理好刚性制度和柔性管理的关系。我们强化制度机制保障,推动基层党建制度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有机衔接,使基层党组织自觉落实基层社会治理责任制,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夯实基层善治基础,实现柔性治理,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

汇报二

xx区严格按照xx市委组织部“996”城市基层党建精准导航模式,推深做实“‘五心’聚力、‘红色’联盟,精致xx、品质xx”建设,为推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绘就创新发展“新蓝图”。区委常委会认真研究有关文件精神,专题听取汇报,提出贯彻落实意见。针对常委会指出全区党建品牌没有亮度、区委一线指挥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区委组织部精心研究制定“五心”工程及两个配套文件,细化75项重点任务,为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结合半年考核,采取实地观摩和听取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8个街道城市基层党建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召开2020年上半年工作考核集体约谈暨重点工作推进会,排名靠后的5家单位和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3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作表态发言,进一步统一思想、找准问题、剖析根源、细化举措、破解问题。

坚持完善组织体系为重点,构建党建联盟“共同体”。牢固树立“全域党建”理念,积极整合辖区各类优质资源,实现“握指成拳”的聚合效应。区委履行第一责任,成立大学生“双创”联合党委,打造“云创大学城平台”。与驻区省市单位、科研院所等24家党组织达成共识,召开全区城市基层党建联盟成立暨联席会议,搭建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融合共建平台,开创“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新局面。特别是与省委党校围绕“以党建为引领,加大合作力度”开展深入座谈交流,谋划合作项目,选派8名优秀党建专家深入街道指导开展工作。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以“三会一课”合开、主题党日联过以及联席会议等形式,常态化联系沟通,推动要事共商、大事共决。与省委党校、西北师大高校等科研院所,共建教学基地、实践基地、服务基地、调研基地。

坚持注重有机融合为突破,打好共建共享“组合拳”。依托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吸纳295名委员,签订共建协议404余份,形成单位联动贯通的组织体系。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75家区直部门与60个社区建立联系包抓制度,签订契约化共建协议,进一步抓实“双报到”“双服务”,解决群众关心的出行、就医、养老、就业等13个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办实事好事11430件,开展志愿服务21404人次。目前,区四大家领导班子建立党支部联系点24个,开展政策宣讲24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26次,列席指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12次,讲党课18次,协调解决问题或帮办实事49件。

坚持补齐短板弱项为导向,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构建“街道—社区—片区”三级网格体系,设置三级网格232个,成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223个,配备网格员3562名,以党建统领网格内各类组织、各项工作。加强阵地建设,在威廉公馆、阳光怡园等13个小区内配建社区办公阵地6235平方米。建成12家高标准区级党群服务中心、31家社区自建党群服务中心和26个党建联系点,保证党员群众享受便利服务。

同时,积极打造“红色物业”,通过发展党员、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探索“党建+物业”模式,目前全区93家物业公司,成立党组织39家,对11家物业公司党支部进行集中授牌,物业公司党组织覆盖率41.9%,建立“党群议事厅”2个,定期召开民主协商会议,推行“五步议事工作法”,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

第三篇: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的调研报告

结合建立健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探索运用法治思维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县?“党员中心户+协会”牧区基层组织工作模式的实践,就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谈几点拙见。

一、关于**县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

(一)寓党建于社会治理,明确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抓什么”的问题,全面布局牧区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强化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用系统化思维,全面构建以“1+4+*”联系服务制度为总揽的服务体系。强化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党务工作者队伍为主要内容的组织体系建设;强化以党员中心户、致富能人、“两代表一委员”、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专毕业生为服务主体的骨干队伍建设;强化以**活动阵地、党员中心户“四个中心”、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为主要平台的基础保障措施。

二是强化城乡“三到位”服务载体建设。用网格化布局,重点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构建务实有效的服务载体。构建“肩并肩”联系服务群众载体,解决群众办事 “走弯路”问题,完善党员干部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指标,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结对帮扶**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员干部结对联系牧户居民“双包四联”制度,重点做好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干部职工、**(社区)“两委”以及党员中心户、社区网格管理员、民生协理员、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党员志愿者等 5 个层面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行“一对一” 全员服务到人。

构建“心贴心” 联系服务群众载体,解决群众办事 “跑空趟”问题,整合民生事务集中办理、窗口授权服务措施,完善县级政务服务中心、**镇(场)便民服务大厅和县直机关服务窗口、**(社区)服务大厅“三级互动”,党员中心户和社区网格代办点“双延伸”服务平台功能,重点提高民生事务办理单位入驻率和当场办结率,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到位。构建“面对面” 联系服务群众载体,解决群众办事 “出远门”问题,完善县级综合便民服务队、**镇便民服务队、县直机关专业服务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和现场一日办公“队日”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与市场服务方式,重点加强流动性服务队伍建设,实行预约上门服务到户。

三是强化城乡“零距离”服务机制建设。用法治理念,健全制度化约束、契约化服务措施。完善制度措施,系统编制基层公共服务项目、社会服务项目、市场服务项目和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机制,明确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具体权限和责任主体,以“服务承诺书”的方式向群众公开承诺。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学习借鉴热线电话服务、巡回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信息化服务等方式,明确“服务主菜单”。严明服务纪律,采取向群众立下“服务军令状”、“承诺书”的办法,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效能考评制等制度规定。

(二)寓引领于行动自觉,明确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怎么抓”的问题,全面夯实牧区社会治理基石。

一是延伸党组织社会治理工作领域。综合考虑**辖区牧户分布、交通通讯条件以及力量强弱等因素,按照集中连片、就近组织、灵活设置、利于作用发挥的原则,以每个党员中心户辐射半径*公里、辐射牧户*户左右为服务区域,在每个**设置 4-5 个党员中心户,选择具备“三个合适”(地点合适、人员合适、硬件合适)、硬件条件“六有”(有单独的客厅、可供*人以上使用的桌椅、专门橱柜、

供电设备、电视机、DVD 或电脑)的牧户,设立党员中心户,实行长线组织、短线管理。同时,做到“五个规范”(统一制作配备党员中心户牌匾,以及相关制度图版、活动记录簿、宣传教育材料、远程教育设施)。

二是优化党组织社会治理资源配置。围绕拓宽“双服务”向下延伸渠道,紧密联系群众需求,统筹各级各部门开展的创建牧区文明家庭户、科技示范户、典型示范户、牧区道德讲堂等活动,按照将党员中心户建设成为牧区党员群众身边的学习议事、信息服务、维护稳定、共同致富 “四个中心”的目标,集约化利用牧民党员教育管理、培养锻炼基层干部、组织宣传发动群众、“草原 110”报警点等资源,分解县直机关、**镇站所、**“两委”承担的牲畜防疫、政策宣传、咨询服务、收集社情民意、矛盾纠纷调处、防灾减灾、互助合作、网格化管理等服务项目到党员中心户,一方面由党员中心户提供力所能及的上门服务;另一方面由党员中心户与**镇、**“两委”沟通后,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提供预约上门服务,明确涉牧项目资金重点向党员中心户倾斜、便民服务项目向党员中心户聚拢措施。

三是明确党组织社会治理功能定位。坚持将牧区党员中心户建设作为县、**镇、**三级党组织书记“一把手”工程,纳入 “双服务”工作体系,成立县、**镇、**党组织书记挂帅,县、**镇两级党委副书记协调,县委组织部部长、副部长、**镇组宣委员推进、涉牧部门配合工作机制。在县委层面推行科级领导干部联系**镇,县委组织员、组织部科室负责人联系**制度;在**镇层面推行**镇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制度,**镇党员干部联系党员中心户制度;在**层面推行**“两委”干部分片包户制度,实施“牧民素质提升工程”,把党员中心户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对象,同培训、同施教。

(三)寓管理于联系服务,明确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抓什么”的问题,不断

完善牧区社会治理思路。

一是抓管理服务。通过搭建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服务半径明显缩短,为推行上门预约服务创造了条件,既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也方便了群众办事。特别是**镇站所和**“两委”能够集中精力,将该管理服务的事情管好,该由群众自我管理服务的事情交给群众去办,既提高了牧民参与民主议事的积极性,又避免产生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如根据牧业生产特点,依托党员中心户活动日制度,通过组织县直涉牧部门和**镇站所开展“现场一日办公”活动,为牧民办理各种证照、解答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以及进行健康体检等,将服务工作变得更为直接主动,赢得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全县党员中心户组织各类小型学习座谈会、那达慕等群众性活动,及时组织牧民群众学习全会精神全文,缩短工作时间。

二是抓互助协作。通过党员中心户小型灵活方式组织牧民党员活动,实现党员教育、服务群众、民主议事的有机统一,克服涉牧部门各自为阵、自行其事,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特别是通过**镇联系干部和**“两委”干部现场说教,组织牧民群众深入交流探讨党务村务家务,能够及时消除彼此隔阂误解。牧民群众普遍反映,通过党员中心户这个平台,党员中心户内的党员群众相互了解熟悉,互相交流探讨问题没有思想顾虑,敢讲心里话,能议共同关心的事,既方便了参加活动,又加深了感情。

三是抓示范带动。通过把党员中心户作为培养锻炼牧区基层干部的重要平台,引导**党员牧民推选**干部、党员牧民代表、“双带”能力强的牧民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把需要强化党性锻炼的入党积极分子和缺乏实践经验的**后备干部放在党员中心户这个平台上锻炼,有效解决了**“两委”班子后继乏人、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和发展空间窄的问题。特别是通过搭建党员中心户协作平台,落实

**镇党员干部联系**党支部委员、**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牧民 “三联系”制度,拓宽社情民意来源渠道,在矛盾纠纷排查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牧区无职党员和致富带头人服务一方群众、先富带后进有了舞台,牧区群众学典型用经验也有了标杆。

二、关于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几点启示

(一)以“双轨并融”型组织模式促进社会治理。要强化核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一是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职能。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基层组织依法自治,各类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相互配合的组织体系。二是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架构。坚持把党的基层组织渗透到社区、企业等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社会的各个层次,成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中坚力量。三是不断改善基层党员队伍结构。要把在群众中有威信,活动能力、服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群众骨干发展为党员,特别注重把基层社会中的领导人物、**骨干发展为党员,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鼓励**和社区党组织围绕实施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民生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直接参与更多的社会管理活动,以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

(二)以“大党建”格局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必须与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夯实社会治理基础。一是继续巩固和扩大社会管理人员队伍。建立健全相应的基层社会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社会管理工作人员。二是拓展社会管理领域。在流动人口、企业、商户集中区域,及人口居住分散、社会管理薄弱区域,建立适度的社会管理队伍,提供针对性、专业化服务。三是拓展“两新”组织党建覆盖面。按照“地域相近、行业相邻、产业关联”等特点,实施“活力党建”工程,强化区域共建,带动其他组织党建工作。加快基层党组织职

能转变,着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转型。

(三)以党员示范引领促进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必须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培育群众社会管理意识。一是注重基层党员干部骨干培训。坚持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并重,把社会治理纳入基层干部培训重要内容,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二是积极培育社会自治组织。坚持以党建带群建,切实发挥社会团体、社区活动团队等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活动、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社会组织为补充、群众广泛参与的新型服务管理体系,让人民团体回归群众属性,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合法的方式、制度化的渠道有序地参与公共管理。三是充分发挥乡土人才骨干的作用。要把乡土人才、致富能手、文体骨干等力量团结到基层党组织周围,通过才艺比拼、魅力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提升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四是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实施“和谐党建”工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推进基层党务、政务公开,推行民主恳谈、民主听证、民主评议等制度。

(四)以协作纽带推动社会治理。提升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建立衔接配合机制是重要保障。一是提高协作联动水平。完善衔接配合机制,深入整合党政、社会、公众等资源,推动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工作全面融合。二是提高规范化水平。探索开放式组织生活,充分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参与社会管理重大事项、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引导党组织与党员、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三是提高信息化水平。主动适应信息化大趋势,积极打造为民、便捷、高效的市场服务、志愿服务、政务服务信息平台。

(五)以长效机制保障社会治理。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有效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一是完善民情分析研判机制。坚持完善定期召开民情分

析会制度,引导基层党组织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通报会),坚持和完善干部下基层、接地气等做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全局性的问题。二是健全问题解决机制。推行党员干部“分片包组联户”制度,健全完善经常化的服务群众体系。三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把社会治理创新纳入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考核目标,加强考核激励经费保障。健全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用人机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对特别优秀的予以提拔任用。

综上所述,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只有在社会治理中居于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社会治理方向明确,社会治理步伐稳健,社会治理资源充足,社会治理影响深远;只有以基层党建的创新引领社会治理管理的创新,才能保证社会治理创新不仅在保障方面得到加强,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方面才能有所突破。

第四篇:某某县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jsp

***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2012年4月19日,***隆重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标准着该县社会组织掀开健康快速发展新篇章。

因势利导,机制创新促突破

近年以来,***各种社会组织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2012年3月底,该县在县民政局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60家,其中民办非企业27家,从业人数640人;专业型社会团体15家,行业型社会团体18家,两者从业人数1255人。但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却存在覆盖面窄、机制不畅、活动单一等突出问题,客观上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借鉴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成功经验,在紧扣“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特色”主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模式,成立了中共***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社会组织工委是***委的派出机构,与县民政局合署办公,工委书记由县民政局局长***兼任,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党办主任等职位均有专职人员担任,机构设置健全。

社会组织工委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全县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调查研究,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党的宣传、教育、组织、纪检、统战和群众工作等,做好党员教育培训、管理服务和发展党员工作,履行同级党组织应履行的其他职责。

- 1

机制);两监督(实行社会组织注册登记监督和党务监督相结合)。成立党建工作指导站,是成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站,制定出台了《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管理办法》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职责》,抽调相关人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并对其进行了专项业务培训,派驻到各社会组织指导开展党建工作。目前,全县选派的3名“第一书记”、16名党建指导员正在组织岗位上努力工作。

激发活力,措施创新促发展

***三措并举,在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服务会员群众、助力发展等三个方面大胆创新,凝聚组织活力,激发发展活动,推动了全县社会组织健康和谐发展。

文化引领是建设和谐社会组织的永恒主题,该县围绕满足会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强化社会组织软实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业务技能培训竞赛活动、主题实践活动,规范会员群众的工作准则、从业标准,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有为的行业新风。

服务会员群众是社会组织工委及下属党组织的首要责任,***采取技能培训、联系就业、大病救助、救济扶贫等主要措施,心贴心、面对面为会员群众服务,为他们解忧。该县人社局牵头成立“***家政服务协会”,于今年8月成立党组织后,提出打造**地区第一品牌的发展目标。由该家政服务协会主办的第一期服务培训班,参训人数达189人,培训结束后成绩合格的正式家政人员30余名已赴北京就业。

助力发展是社会组织党建的第一要务,全县60余家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组织能动性,调动会员积极性,全心谋

- 34 -

第五篇:谷城县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创新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创新

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中 共 谷 城 县 委

(2011年1月)

基层党的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近五年来,谷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由全省“第三方阵”进入“第二方阵”,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8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五年增长6.5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国税收入连续七年居全市第

一、全省前列;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亿大关,总量居全市第

二、人均第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谷城县委始终以“抓基层、打基础、强基本”为根本方略,以改革创新为主基调,全方位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的组织引领和强力保证。

第一,创新基层干部选任机制,探索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激发干事创业的蓬勃活力。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能发展、会发展的干部队伍作保证。谷城县委坚持围绕推动跨越式发展选干部,选拔跨越式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把选拔干部的重点向经济一线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重点探索推行了校验干部选拔工作公信度、满意度的“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同步建立实绩考核、专项考评、年度考核“三考合一”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组织认可、干部认同、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

- 1 -

选拔到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岗位上来。五年来,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他们履职为公、勤政为民,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五年中,谷城先后荣获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全省旅游强县、全省县域技术创新示范县等省以上荣誉称号100多个,在2008年、2009年的两次民意调查中,该县干部选任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一报告两评议”转化为中央“四项监督制度”之一。

第二,创新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索推行人才引领战略,增强全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人才的风云际会,就没有跨越式发展的风生水起。谷城县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针对内陆欠发达地区人才难引、人才难留的实际,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活动为依托,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注重引进高端人才。以三环车桥公司为依托,建立了全省县级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在骆蓄公司、金洋公司建立了博士工作站和高校大学生见习基地,三环车桥公司“出口汽车前轴万吨级自动化精密锻造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得到了高端人才支持。按照立足本土、内生发展的理念,重点培育本土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先后有22人获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企业家“金牛奖”等奖励,5家企业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其中三环车桥公司跃居全国最大

的汽车前轴生产企业,锻造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汽车转向节生产企业,骆蓄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车用蓄电池生产企业,金洋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合金铅生产和出口企业,恒立公司跃居全国最大的精密铸造生产基地。按照抓总量、扩增量的理念,海量扩充基层实用人才。2006-2010年连续五年实施“六个一百”基层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使205名村干部成长为具有大专学历、懂管理、善带领的“新型村官”,185名乡村医生被评为优秀执业医师,453名农村土专家成长为种植、养殖、加工大户,237名乡村教师被评为县以上名师,145名人士成为返乡创业明星,形成了一批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等专业村和产业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创新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探索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凝聚团结向心的发展合力。党内民主凝聚党的智慧力量、决定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方向。2008年谷城被确定为全省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以来,县委以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凝聚跨越式发展合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围绕系统推进常任制工作,在制度建设上大胆探索。研究出台了《党代会年会制度》、《党代表任期制度》、《党代会代表团活动制度》、《党代表提案、提议制度》、《党代表调研视察制度》、《党代表民主评议制度》等十项配套制度。围绕扩大党内民主,在党代表产生方式上进行大胆探索。200

9、2010两年采取无候选人的“一票制”直选方式,补选21名党代表,激发了党员的政治热情。围绕发挥党代表作用,在活动方式方法上进行大胆探索。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党代表“三联四访”、视察调研

活动、质询评议活动,为县委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谋作用。围绕增强常任制功能,在党代会年会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理顺了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外三会”和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内三会”关系,党代会统揽大局、凝心聚力作用日渐凸显。

第四,创新基层组织架构,探索推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模式,整合城乡发展的最佳给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跨越式发展的桥头堡。随着农业进入无税时代,围绕更好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知识反哺资源,谷城县委探索推行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新模式,实施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强职能;实施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为内容的“三会治事”,村务决策讲民主;实施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为内容的“三联共建”,富裕路上不掉队。“三三制”模式集中了城乡各种优势资源,使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级经济发展势头进一步强劲,五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34家,建成集体经济项目447个,集体经济纯收入过5万元的达147个,占全县建制村总数的58.6%。全县实现了路、电、水、低保、教育、合作医疗、广播电视等“十个全覆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城镇化率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45%,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多元,五年分别增长84.5%、98.1%,人民信访保持了较低水平,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

第五,创新基层组织活动方式,探索推行“三分”管理办法,形成创先争优的强大动力。行行创先、人人争优,跨越式发展才有澎湃动力、显著业绩。谷城县委坚持分类施教、分层管理、分岗实践的“三分”管理办法,先后探索建立了旨在发挥农村无职党员作用的设岗定责制度、调动党员积极性的“八好”党员评比制度、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的基层党员干部巡访问事制度,开展了旨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的机关党员“三争”(争当服务标兵、争当发展功臣、争创一流业绩)活动,旨在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设岗创星、技能竞赛活动,创办以便民利民为宗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90个。这些制度、活动、载体的创新,高效组织动员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行职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真情服务群众,倾力推动发展。五年来,谷城涌现先进基层党组织250多个,党员标兵1420多名,连续三轮荣获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殊荣。

上一篇:贷款利息怎么计算公式下一篇:党建业务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