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音主持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壁垒逐渐被打破,转而形成更具有聚合力的传播形式。在此背景下,全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为适应融媒体时代社会生产对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岗位职能需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改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播音主持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播音主持论文 篇1: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要:本文以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为分析对象,首先概述了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内容,接着分析了高校播音组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对策,以便提升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育的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播音主持人才。

关键词: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播音主持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高校播音组织专业革新人才培育模式,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一、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概述

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是指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高素质的播音组织人才,以提升组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栋梁之材。在培育播音主持人才时,高校不仅仅需要提高播音主持人才的理论素养,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人的实践能力,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人才才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二、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雷同狭窄。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大致相同,几乎都是为社会培育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更加重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是并没有重视人才的职业道德和文化内涵的培育。与此同时,不同城市不同类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趋于相同本科层次的高校和专科层次的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趋同,并没有突出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没有构建符合自身学校人才培育的培育体系,培养目标雷同且狭窄。

第二,课程设置单一。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置了播音主持专业,播音主持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内容大部分雷同,主要包含有播音发声、语音通话、语言表达、电视播音主持、演讲与口才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大部分都是以我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为模板。在播音主持行业雷同化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发挥不同院校的资源优势,同时也不符合广播电视节目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千篇一律的课程内容设置导致所培养的人才素质大致相同,无法满足播音主持节目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第三,专业教材内容滞后。目前,很多高校所使用的播音主持教材都是02年所出版的播音主持课程教材。众所周知,随着社会技术快速发展,近10年来我国播音主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新的技术新的理念都已经运用到播音主持工作之中。整个播音组织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播音组织行业所使用的教材依旧滞后于行业发展的步伐,制约了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同时也会影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四,欠缺专业实践性教师。目前,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在播音主持行业从事具体工作,其对播音组则认知也是基于理论和感性的认知,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提升专业实践性,最终会影响到播音主持的质量。正是由于教师队伍的不足,直接影响到波音组织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第一,基于需求确定播音主持人才培育方案。随着整个播音组织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于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方案,除了要求播音主持人才具有发音准确、口头表达清晰等基本素质之外,同时还需要强化播音组织人才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培养播音主持人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不同层次的高校也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满足社会各个不同层次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

第二,明确学科定位,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为了提高播音主持人才培育水平,高校需要明确播音主持学科的学科定位,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学科的课程体系。例如,一些学校将播音主持專业定位于语言学专业,而另一些学校将波音组织专业定位于语言传播专业,两个不同的专业定位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育的质量。为此,高校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同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明确自身的学科定位。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根据教学的要求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在教学中融入艺术、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等各种不同的学科内容,以此提升人才培育的质量。

第三,把握行业发展规律,科学设置培育课程。近些年来,播音主持行业正朝着频道专业化节目类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播音主持人的要求更高,要求播音主持人具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为此,高校在培育播音主持人时需要权衡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关系,不仅仅需要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拓展学生们的事业,为播音主持学生的发展注入动力。与此同时,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也需要剔除重复的课程,例如一些院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主持人语言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相对重合,因此可以给予剔除。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专业还可以增设娱乐节目主持、体育解说等多元化的播音主持节目训练课程,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特色喜好选择主攻方向。

第四,不断强化教师综合素质,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为提升波音组织专业人才培育质量,高校需要不断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需要丰富之称的实践经验,了解播音主持一线的发展动态,以便为高校教育工作服务。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调整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播音主持人才。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属于自身的播音主持教材,以便不断完善播音主持教材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第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例。为提高播音主持教学质量,播音主持专业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例。为此,高校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探索校企结合的教育模式,引导高校学生到波音组织企业中实习锻炼,同时也可以邀请播音主持企业为高校教学提供方向,以此强化教学内容,提升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高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育质量高效,需要基于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育方案,同时还需要明确学科定位,完善课程体系,把握行业发展规律,科学设置培育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例,以此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强佳妮, 阮益君.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 No.511(06):239-240.

[2] 陈姝睿. 融媒体视阈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传媒论坛, 2019, 000(002):P.105-105.

作者:奴日曼古丽·阿不都热曼

高校播音主持论文 篇2: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2.0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壁垒逐渐被打破,转而形成更具有聚合力的传播形式。在此背景下,全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为适应融媒体时代社会生产对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岗位职能需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改变。基于此,这篇文章以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2.0模式为研究内容,探析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媒体融合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青年专项)课题“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2.0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JX2020D275

在瞬息万变的媒介发展洪流中,任何一种经典的媒介内容生产形式都有可能被时代的巨浪淹没,甚至淡出大众传播的历史舞台。在融媒体时代,媒介内容生产的形式随着大众审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受众对主持人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字正腔圆”“端庄大方”逐渐转变为更具个性化特征。但当下,我国诸多高校对主持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因此,想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全能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就要改变教学理念,从而让播音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如同傲雪寒梅般实现“内部生长,外部绽放”的教育与教学效果。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学科课程单一化

播音与主持艺术虽隶属13个一级学科中的艺术学专业,但其与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乃至广播电视学的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播音员与主持人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及新媒体节目内容与受众间的桥梁,肩负着信息交互的重要使命。因此,培养播音员与主持人,应当让他们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播音基本功和深厚的知识底蕴,具备较高的临场应变、即兴发挥能力和控场能力,具备独特的个性特征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笔者在参与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当下,我国传媒类高校主要开设的播音教学课程仍旧停留在“理念创新”阶段。多数高校虽然在教学体系上设置了与媒体融合相关的课程内容,但仅仅停留在浅层的理论教学层面。学生课上所学的媒体知识与当前新媒体发展产生了严重脱节,如播音教学中常见的礼仪、配音、节目主持等模块的教学实践中,授课内容仍旧以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形式为模板,缺乏融媒体环境下所需的内容生产与实践课程的指导。

(二)教学理念保守化

在高等教育与教学体系中,教学理念常常被提及,却往往得不到大刀阔斧的创新,多数高校的播音专业教研组仍然持有“宁可落伍,绝不试错”的保守心态,导致当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播音与主持教学研讨会上,笔者发现,虽然很多教师能够认识到当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但很多教师仍旧存在从众心理,不愿意破釜沉舟,只愿随波逐流,这也就造成了播音教育与教学理念改革上的阻塞。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理念虽然常常被提及,但在高校的播音教学体系当中,缺乏一个能够培养众多新媒体实践人才的体系作为鲜明、典型、具有参考价值的经典案例[1]。因此,高校播音教学理念创新就搁浅在诸多不愿意尝试改变的沉默中,形成了“沉默的螺旋”。

(三)實践教学薄弱化

相较于理念创新,在播音与主持人才培养的改革道路上,实践方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下,诸多高校虽然设置了诸如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等融媒体时代内容生产所需的配套课程,但其仍旧与播音与主持专业贴合度不高。这些非媒介与专业课程的内容应当与播音创作本身形成“互为表里”的依存关系,但当下多数高校与内容生产相关的课程设置仅仅停留在独立阶段,并没有让其成为媒体融合背景下全能型主持人提升个人从业竞争力的附加条件,也自然没有让此类课程的设置产生对人才培养结果导向赋能的结果[2]。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2.0的具体任务

(一)理念创新:让改革理念成为教育教学升级的“先行军”

在过去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高校课改思维往往是随着融媒体环境下媒介内容生产变化而变化的,这种思维固然不会让高校教育与教学体系出现方向上的偏差,但也会产生一个弊端,即理论发展、思维认知严重落后于社会生产。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2.0计划的首要任务就是打破传统,看到更多属于播音教学专业之外的边界内容,让融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创新思维与改革理念成为教育教学升级换代的“先行军”。

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2.0体系建设下,高校教师应当注意到媒介发展的趋势与变化,将目光投向媒介发展的洪流当中,并大胆提出创新的理念,鼓励教学试错,提升课程设置的科研能力,从而让高校教学体系能够实现自主创新的功能,应对可能发生的机遇与挑战[3]。

(二)素质提升:培养学生媒介内容生产“四力”

在媒体融合视角下,采编播一体化的全能型主持人被很多研究者的文章提及。笔者通过知网文献检索发现,以“采编播一体化”为标题的文章有123篇,以“全能型主持人”为核心标题的文章有61篇。此类文献披露了当下播音教育与教学的主要任务,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是当下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指标。

除以往经常提及的“采”“编”“播”一体化人才的培养理念外,高校的课程教育体系还应当着重培养教育教学理念中的媒介内容生产“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能够有纵观媒介发展格局的眼力,以应对媒介内容生产环境的变化;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脚力,做到脚踏实地,躬耕一线,专心为内容生产做调研工作;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笔力,能够担任采访与内容撰写的工作;更应当有面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脑力,让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变化清晰地呈现在主持人的脑海中,形成睿智、锐利的评论,引导社会公知[4]。

(三)跨界发展:培养学生“跨媒体”业务能力

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除“全能型主持人”成为社会传播发展所需的主流人才外,更催生出了许多“专家型主持人”。各行各业从业者跨行进入媒体内容生产领域,让自身“声音”形成一种品牌印象,导致主持人的就业与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虽然此类IP的创设压缩了本应该属于“媒介内容传播及形象担当”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就业空间,但新媒体领域内同样出现了一批能够实现跨界生产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内容生产者。如抖音平台的流量IP“笑起来没眼睛的播音生”,坐拥527.1万粉丝,视频总获赞近9000万。其主要展现的内容多与社会热点话题相关,侧面表现了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新媒体跨领域环境下的发展潜力。

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还应当放到跨媒体内容生产的思维上,让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为内容生产赋能。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增设与当下社会热点话题以及生产需求相关的兴趣课程,如体育、舞蹈、美食制作、影评、文学乃至美妆等多种具有流量与讨论价值的课程,结合学生扎实的播音功底,让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课程与兴趣课程结合,实现专业与生产的深度结合。除此之外,还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锻炼学生自主经营新媒体账号以及创作融媒体节目的能力,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因材施教:建立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筛选与新闻传播学的人才筛选模式有较大的区别,其主要的考核内容为“艺考”。在“艺考”的人才选拔视域下,能够进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习的学生通常具有闪光点。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建立更适合多种人才发展的课程培养体系,将一个笼统的、模糊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体系打破重组,重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细分专业内容,重新构建属于融媒体环境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例如,部分学生的天然优势为灵活多变的声音,其声音的可塑性极强,适合配音工作,高校则应当将此类人才的培养重心放到影视作品配音与动画作品配音上,让其拥有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非随波逐流,使学生成为千篇一律的“模式化”人才。再如,部分学生虽然声音条件欠佳,对播音教学的专业课程也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其拥有睿智的思维和独特的见解,高校则应当将其培养成“评论类”人才,让此类人才能够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方向,以白岩松作为对标人才,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媒体人。

综上所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2.0时代的培养计划,应当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细分主持、配音、新闻、记者以及新媒体内容生产者的教学方向,让播音与主持艺术成为一门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学科,塑造“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从而让教学模式成为雕刻多种类型人才的“艺术家”,而非只会创设“模板”化教学课程的教学“流水线”。

(二)依托科技:智能设备助力学生培养融媒体思维

在媒体融合的初级阶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维主要放置于“全民直播”以及“网络综艺”的媒介内容上。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科技的进步,“VR”“元宇宙”等接踵而至。虽然当下“元宇宙”还没有与媒介生产产生极为紧密的联系,但其同样会影响未来媒介生产格局,因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应当考虑到科技发展的因素,锻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媒介内容生产格局变迁,塑造能够独立思考的融媒体播音人才。

在媒体融合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当将科技发展与播音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依托科技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融媒体思维,让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未来内容生产的影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其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初期,中传讲堂的视音频及灯光系统帮助播音与编导专业的学生有了更多关于舞台演播与灯光布景、4K直播的科技认知,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最佳的舞台演播环境,还让学生能够看到当下科技发展的技术成果,从而引发学生萌生出更多与媒介內容创新的思维雏形[5]。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媒介内容生产出现在公众视野。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课程体系应当把人工智能转向作为开启传媒教育改革的动力新引擎,提出“人工智能+”理论教学改革、“人工智能+”实训教学改革、“人工智能+”实验教学改革与“人工智能+”实践教学改革“四位一体”的教育改革模式,以期更好地回应和解决新时期传媒人才输送与智媒行业、智能产业需求脱节的现实困境。

(三)校台合作:理论创新与实践认知助力学生提高从业竞争力

让实践与认知结合,让理论与从业内容相依,是当下培养融媒体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目标。在高校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中,应当增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课程比重,让电视台、电台以及网络新媒体平台提供的实习岗位帮助高校培养全能型、复合型人才,助力高校培养更具有实践价值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

在校台合作、理论与实践相融的课程创设过程中,校方可以先行创设与传媒内容生产有关的“播音专业融媒体中心”,帮助学生找到实现自主创作的组织与队伍,在老师带领下,培养学生融媒体节目、融媒体视频、融媒体图文内容的生产能力,塑造学生对融媒体时代内容生产逻辑的认知。随后,将“播音专业融媒体中心”中的优秀学生送至电台、电视台以及新媒体平台担任实习编辑、实习记者以及实习播音员,让更多人看到高校课程改革体系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果。除此之外,还应当聘用更多与新媒体内容生产有关的客座教授,帮助学校破除固化的教学思维,树立传媒产业全领域的人才引进计划,俯瞰更为广阔的媒介内容发展格局。

四、结语

媒体融合是媒介发展所要经历的必然阶段。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2.0培养模式的制定,能够解决学生对融媒体理念认知浅薄,对全媒体技能缺乏锻炼的学习环境,其旨在改善单一化的教学环境、保守化的教学理念以及薄弱化的实践课程。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人才培养已经从过往的固化思维升级为当今“业”“教”融合的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紧密联系科技发展的背景以及社会生产的内容,并考量受众审美理念的变迁,塑造学生更为全面的“融媒体”思维、“全媒体”技能以及“跨媒体”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J].传媒论坛,2021,4(22):77-78.

[2] 张宇楠.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输出培养的创新分析:谈“就业优势强化”模式[J].传媒论坛,2021,4(22):79-80.

[3] 刘婷婷.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课教学中实践比重分析[J].传媒论坛,2021,4(18):163-164.

[4] 王杨.重塑价值,赋能未来(一):网络直播视角下播音主持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价值赋能的对策思考[J].传媒论坛,2021,4(17):20-21.

[5] 曾丽红,李萍.人工智能时代传媒教育改革研究[J].传媒观察,2021(9):69-74.

作者简介 杨锡,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作者:杨锡

高校播音主持论文 篇3: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探析

【摘要】近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这位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新媒体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二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播音主持专业与人们的审美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几年,播音主持专业存在显著问题。高校是培养播音主持的重要场所,但是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些显著问题。为了保证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要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措施,面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这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篇文章简要的分析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必要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高校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播音主持;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的发展中,电视广播行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我国大多数的高校中都设置了播音主持专业,由此可以看出其重要性。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电视广播专业的发展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新媒体时代为电视广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对电视广播行业的改革发展是一种机遇。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学方式存在明显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并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的新要求。为了促进电视广播行业的发展,要更加重视高校对广播主持专业学生的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电视广播行业持续输出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广播电视专业的持续发展,保证其顺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1. 新媒体教学信息传播的特点

1.1 互动性

信息的传输极为重视互动性,但是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仅为单向传播,制作的广播视频在特定的时间进行放映,受众只能别动的观看视频,并不能反馈自己的意见,所以主动性不强。甚至广播食品不能重复播放,受众若是无法按时观看,便无法观看回放。这种单一的传播方式,虽然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但是信息的传播效果有限,手中的参与度不强。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受众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这种环境下,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诞生了,即直播。直播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采用直播的方式可以實现实时播放,播音主持工作人员不需要提前录制节目,可以现场进行播音主持工作,通过直播的方式,受众可以全程参与直播的过程,对于播音主持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节目可以及时进行改进。直播是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更讲求互动性,这不仅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更可以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跟可以让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将的感觉。但是直播不可以重来,这对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播音主持工作人员要有着专业的主持素养以及过硬的专业技术,以防止直播的过程中出现差错,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1.2 共享性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输渠道变的更加多元化,各种自媒体和新媒体应运而生,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进行传播,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通过各种媒体的传播可以事先信息的共享。不同的媒体平台对同一信息的传播方式不同,对信息的认识也不相同,因此最终信息的播放效果也是不同的,除此之外,受众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这对播音主持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要够运用不同的播报方式,寻找不同的播报角度,实现信息的多方位传播。

受众对信息的认识是不相同的,但是播音主持人员不可以,播音主持人员在播报新闻传递信息的时候,要注重公平性以及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减少自身的主观性,以免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收。

2.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

在时代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变,高质量的生活导致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播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所以电视广播媒体急需要改变自身的发展方式,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播音主持与电视广播媒体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但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一直以来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够,教学内容也并未发生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电视广播媒体的发展。

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各类电视节目逐渐涌现出来,不同的节目对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主持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针对节目的变化,播音主持工作人员要根据节目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这对专播音主持人员的工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存在显著的问题,高校播音主持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尤其是教材多年来未进行改进,这与当代的发展情况明显不符。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的专业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要以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融入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的专业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重理论、轻实践,会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无法应对紧急情况,应急能力不够,因此教学内容陈旧是当前较为显著的问题,这极大的影响着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着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2.2 专业的师资力量结构复杂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都设置了播音主持专业,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播音主持专业的热度越来越高。为了服务更多的学子,各大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师资力量都有所提升,为了给予学生更高质量的教学。但是当前各大院校明显进入一个误区,大量的引进高质量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并没有对具体专业的理论进行全面的学习,仅仅是之前的教学经验累积,但是个人的实践经验经验极为缺乏,所以教师的专业相似度较高,但是师资力量仍无法支撑教学的需求。

除此之外,一些高校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往往会聘用一些电视台的主持人,来充实教师队伍,这是一种新的引进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还是也具有显著的问题。这部分人的实践经验固然丰富,但是理论知识并不系统,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无法掌握系统理论知识,而仅仅是学习经验,无法打好基础,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会借鉴老师的经验,而放弃自己的创造性,这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部分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也会聘用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但毕业生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并不丰富,其教学效果也无法保证。这将会严重的影响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师资队伍构成复杂是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显著问题,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帮助学生适应是媒体的需求。

3. 播音主持专业新媒体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3.1 转变教学内容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播音主持教学存在显著的问题,课程设置中往往会出现课程重叠的现象。这不仅会浪费学生的学习精力,更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高校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对播音主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转专业的教学内容要及时进行变化,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往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重点也是理论知识上,并没有体现出本专业的特性,因此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再适应新媒体环境,要及时改进教学内容。

3.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种自媒体和新媒体的数量不断增多,为了获取受众的关注,各媒体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因为受众的数量是固定的,只有高质量的内容才能留住受众。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各媒体不断的引进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高校在开展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能力。播音主持专业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组织各种比赛,帮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比赛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单纯的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高校广播主持专业的教学目标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为新媒体的發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之新媒体时代悄然而至。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播音主持与新媒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存在显著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学习效果,要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电视广播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龙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探析[J].传媒论坛,2021,4(12):163-164.

[2]马恬婧.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分析[J].焦作大学学报,2020,34(03):131-132.

[3]李诗涵.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8(09):51-52.

[4]黄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J].长江丛刊,2017(09):42.

[5]陈佳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双语播音主持教学模式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5,1(04):104-106.

[6]刘舒慧.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4):68-69.

[7]董婷婷.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4(13):152.

[8]赵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J].新闻知识,2013(09):70-71.

作者:赵燕玲

上一篇:改革预算会计论文下一篇:地铁消防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