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研究论文

2022-04-2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将战略管理的因素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中,从而将其逐步推向战略会计(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ing,SMA)的新阶段。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是以企业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强为背景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研究论文 篇1: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的作用分析

【摘 要】在财政部2014年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在国家大力推动管理会计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在大数据不断影响财务管理模式,改变管理会计分析数据的方法、要求存储数据的工具大规模增强的社会背景下,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作用的方式方法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分别针对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的关系、大数据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的作用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对管理会计的要求展开分析,最后得出在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会计;财务管理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从学科内容角度看,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有交叉重叠的方面,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两者在最终目的、资料共享等方面有一致的地方,而在服务对象、研究的范围、工作内容等方面又有区别。

1.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共性

(1)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会计通过成本控制、业绩评价、责任考核等方法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财务管理则通过对资金和财务活动的管理决策提高企业效益、降低财务风险。两者最终都是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服务。

(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共享会计资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会计资料是用数据反映企业过去经营情况的详实资料,管理会计通过分析会计资料出具内部报告,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财务管理的基础和来源就是会计资料,通过对过去经营情况的分析,预测未来资金需求,找准财务管控的方向和内容。

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1)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服务的对象不同。管理会计可以对整个企业,也可以对企业中的一个部门、一个班组或一个个体。财务管理则是以整个企业为核算主体,来管理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

(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有区别。管理会计可以对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的环节、单个项目等进行研究。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和财务关系。

(3)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研究范围有区别。管理会计主要着眼于企业内部的直接经营环境,而财务管理不但要涉及企业内部经营环境,更多的是涉及到外部政治、经济等环境。

二、大数据环境下的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起源于上世纪初,西方企业对科学管理的迫切需求背景下,经历了管理现代化、作业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等阶段。管理会计的本质在于利用数据,通过数学模型等分析工具,得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内部报,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数据体量和类别庞大。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文中提到的,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资本,一项重要的经济投入,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

在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会计所使用的数据不再仅仅是会计数据;用于分析数据的方法不再局限于样本,而是全部数据;工作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收集数据,更重要的是挖掘、甄别数据背后的现象;得出报告的时间不再是月报、周报,可以实现及时报告。由此,管理会计将能更及时、全面、深入地向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信息,辅助企业经营决策。

三、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回收、分配。关注的主线是资金进入企业再生产过程周转、沉淀、分配脱离生产过程结束。管理会计则可以关注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大数据环境下,可以自生产开始到结束实现全过程收集分析。因此,这样背景下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就可以增加财务管理的维度、提高财务决策的精度,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1.增加了财务管理维度

财务管理依据的主要资料主要是会计信息。一是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过去发生的事项所形成的结果,信息本身滞后。二是信息经过了其他部门的过滤,属于间接信息来源。三是信息本身体现结果,无法反映信息形成过程。依据这样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会出现一些偏差。大数据时代的管理会计信息来源就不局限于会计信息,利用互联网等技术,管理会计可以收集到企业生产经营每个环节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甄别、分析,得出的结论更详实、丰富。这样,财务管理运用这个结果决策,增加了管理的维度。

2.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

会计信息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形成财务报告,财务管理依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往往使同类事项对决策的影响产生不同效果。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会计可以将财务管理需要的资料及时汇总,如存货库存、生产进度、市场销售的即时情况,这样在没有完整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也能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得出资金的需求状况,及时安排筹措,从而提高管理效率,节约资金成本。

3.降低了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经营状况,更要了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同行业的状况。但是行业状况中准确、及时信息的搜集是现阶段的财务人员难以做到的。而管理会计本身服务于企业的各个管理层级,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及时调整工作内容。收集同行业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并通过其工作方法进行提取,能为财务决策提供准确量化的支持,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

四、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对管理会计的要求

大数据的特点决定了管理会计面对的数据庞大、复杂、无规律。如何从这些数据中客观分析、解读、显化还原“真相”,为财务管理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支持,是管理会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高对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及时性

在大数据环境下,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和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仅靠传统的数据收集分析方法费时费力不出成果。正如《大数据》一书中提到:“人类存储信息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快4倍,而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则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9倍。”这就需要配备专门的数据存储库和数据处理系统,能将这些数据及时进行甄别、分析,形成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提高对非结构性数据的分析力度

非结构性数据是相对于结构化数据而言,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这类数据的特点是相关性而非因果性、量大而无序、是什么而非为什么。以往的管理会计通过寻找数据的因果关系来进行成本分析、业绩评价、责任考核等工作。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非结构化特征明显,在海量庞大的非结构性数据面前,寻找因果关系变得非常困难。同时,不再需要通过抽样统计的方式收集数据,是全部数据而非样本。所以,管理会计更多应注重分析这些数据本身意味着什么,数据呈现的现象说明什么。就像世界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发现每当飓风来临时,不仅手电筒的销量增加了,而且蛋挞的销量也增加了。因此,当季节性飓风来临时,沃尔玛会把库存的蛋挞放在靠近飓风用品的位置,以方便行色匆匆的顾客从而增加销量。

3.提高管理会计人员解读大数据的能力

《指导意见》提出:中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在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师。这也说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人才短缺。在中小企业中,几乎没有管理会计岗位和人员。据相关报道,大型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工作多是传统的月度出具报告,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模型分析。在大数据来临时,这些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因此,现有的财务人员转型、培养、提高他们解读大数据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谈荣霞.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关系探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4期

[2]王一帆.大数据视角下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中外企业家,2014年第14期

[3]耿云江,赵晓晓.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挑战与应对.会计之友,2015年第1期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8页

作者:牛爱红

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研究论文 篇2:

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探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将战略管理的因素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中,从而将其逐步推向战略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SMA)的新阶段。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是以企业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强为背景的。展望21世纪,这种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加大,战略管理会计也必将会有长足地发展,使战略管理会计理念完全渗透到21世纪的管理会计领域中,成为支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涵义

战略管理会计可以被描述为“提供并分析有关企业和竞争者的管理会计数据以发展和监督企业战略”,它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它从战略的高度,围绕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即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借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本企业价值链的改善,保持并不断创新其长期竞争优势,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地向前发展。

管理会计师特许委员会(The Associ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CIMA)的正规定义:“战略会计(SMA)”是这样一种管理会计形式:在战略管理会计理念下,企业在重视其非财务信息和内部提供信息的同时,涉及企业外部因素的信息也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战略会计(SMA)一改传统管理会计只注重内部而忽视环境变化的弊病,从全球范围和长期发展来看待企业的行为和目标,时刻关注跟企业信息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我们可以将战略管理会计概括为以下特点:

以外部信息为核算重点,以取得长期战略竞争优势为核心目标。重视分析研究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组成的“战略三角”,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多样化信息。强调价值链分析法,既强调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也强调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和同业竞争优势价值链分析。不仅重视对财务资料的分析,更重视对其他相关的非财务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为最高目标。以战略目标为预算编制的起点,统领企业各项工作。注重企业整体性,提倡团队精神。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SMA)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制订、执行和考评企业的战略及战术,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科学,我们将其主要内容归结如图1: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由于我国管理制度的基础比较落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程度不够,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全面应用的条件尚不成熟,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尽如人意。由中国会计学会组织冯巧根等人对我国200家企业进行了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近几年的管理会计实践,一些常用方法如预算、绩效衡量、责任会计、存货规划与控制均得到广泛认可,超过半数企业操作使用。涉及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却很少被企业所运用。如:目标成本法、战略成本法、EVA分析、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分析、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这些方法中,应用比例最高的目标成本法,应用比例达到21.2%;应用比例最小的是平衡计分卡仅为1.7%。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实践中的推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度大、时间长、任重而道远。

五、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问题的分析

实施战略管理会计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战略管理会计从需求到理论探索,到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目前还处于摸索探寻的阶段,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引进时间较短,理论知识普及程度不高

我国开始系统地学习、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通过这20多年时间的理论知识引进、介绍、普及,大部分会计人员已掌握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因此在企业中传统的管理会计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战略管理会计是伴随战略管理的出现而产生的。一般认为战略管理是由美国的安索夫于1972年提出的,战略管理会计是由英国学者西蒙斯于1981年提出的,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是从1997年开始才陆续在专业期刊上介绍引进的,距现在不过10年左右的时间。

(二)管理者缺乏战略管理理念

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后,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相关因素,制定达到目标的战略并加以实施的过程,是一种“谋深计远”的高层次管理,是企业的高层领导战略管理思想的具体化。正确的战略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科学的战略管理对企业至关重要。在实际生活中,某些经营管理者比较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利益。而战略管理会计遵循长期性的原则,立足长远,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各种管理策略,注重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这样经营管理者所追求的短期利益与战略管理会计注重的长期利益必然就会发生矛盾。一些经营管理者为了短期利益,放弃应用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

(三)管理会计应用的环境因素有待改善

环境因素是导致会计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因,会计环境对会计的作用发挥有着一定的影响。战略管理会计产生于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企业制度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企业承包和转换经营机制3个阶段,但这几种制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管理会计的普及应用。另外,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重点仍在财务会计上。尽管传统的会计体系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但是在国内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仍然是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这种现状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实践的环境,人员得不到实践锻炼,战略管理会计很难开展。

(四)缺乏高素质战略管理会计人员

战略管理会计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除了要具有会计知识外,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及企业文化等等。这就要求从事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对战略管理会计还没什么认识,缺乏超前意识,也就无法开展广泛的研究。依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素质来看,普遍没有认识到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不能自觉地学习研究和应用。

六、推进我国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建议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应用条件,应积极推行战略管理会计,引进、吸收和创新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努力加强和改善战略管理会计所需的环境,以使其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效。鉴于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健康地发展应用。

(一)改革管理会计教材,加大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的力度

教材是将理论进行有效推广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教材的成熟性、规范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该学科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理论研究的结论均是来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因此,对于战略管理会计教材的研究编写,要在实践中多做调查,选用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方法,并要多运用有效而典型的案例来加以论证,提高教材的应用性,从而提高学生和企业会计人员的实践水平,使管理会计教材更具推广性,形成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二)帮助管理者树立战略管理会计观念

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许多传统的会计观念必将受到挑战和冲击,一些传统的会计概念、原则、方法都要从新的角度加以认识。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分支,无论是其理论基础,还是其对象、内容和方法都与传统会计大相径庭。因此,在建立战略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力宣传战略管理会计的先进性、优越性,强调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这对明确它在会计的发展、企业行为的调整、会计的转轨变型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必须在企业界广泛开展战略管理的学习和讨论,使企业经营者树立起战略管理意识。

(三)努力营造适合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健全,从制度上引导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根本利益趋向一致,只有当企业经营者能切实地承担起对企业的受托经营责任,才能对包括战略管理会计在内的经营管理科学产生发自内心的需要。应优化市场环境,实现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塑造清晰的产权主体,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应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人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加大会计人员培训力度,培养具有战略管理会计素质的人才

在现今的信息技术时代,人才资本不再是战略管理的外生变量,而是把人才当作内生变量加以组合的。企业要想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水平,可以通过咨询、学习、培训、宣传等各种途径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广泛地推广应用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先进经验和可行性办法加强各方面的培训。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作为财会人员要掌握更多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在管理过程中仔细分析和科学控制,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Simmonds·K.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J].Mana g em e nt Accounting(UK),1981(1).

2、余绪缨.管理会计[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3、李洁慧.战略管理会计的本质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2.

4、罗洪霞.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促进贵州企业发展[J].工作研究,2007(3).

5、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一种理论与实践综合的视角[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作者:裴明清

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研究论文 篇3:

会计人员转型问题浅析

摘 要:随着财务工作进入后集约化时代,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性转变,实务会计冗余、管理会计短缺的矛盾凸显。文章针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微观会计、前端会计转型,并详细阐述其工作内容。

关键词:管理会计 微观会计 前端会计 大会计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的不断深入推进,财务工作的领域和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原先制证的功能由系统根据前端业务自动产生,账簿自动登记,报表自动生成,原先会计的工作基本上由系统取代。财务工作从繁重的核算中逐渐解脱出来,向经济业务事项的源头延伸,核算已不再是财务的主要职能,以规划、预算、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会计职能日益变得重要起来,财务会计人员面临转型问题。

一、现状分析

据统计,我国从事会计人员约有2000万人,其中财务会计人员占90%,按照财务集约化后,约有2/3的财务会计人员需要转型或分流。按照国家人社部估计,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缺口大约560万人。因而一段时间内,财务会计人员冗余,管理会计人员短缺的现状将长期存在,形成这一现状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国家层面长期重视财务实务的引导。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来看,初级资格包含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中级资格包括财务管理、中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来看,主要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与实务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无论是从业资格还是职称资格,会计实务均占据核心内容,而管理会计的内容仅在中级资格的财务管理中有部分体现。通过政策引导,财务核算的规范化、标准化得以迅速提升,也造就了大批量技术含量较低的核算型财务人员。

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缓。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持续到90年代,在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巨大发展。自90年代后期,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发展呈现停滞不前的局面。与日臻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比较,推进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建设加快。21世纪后,随着国有大型企业,特别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中央企业开展财务信息化和财务集约化,不断增强公司总部集约化经营、集团化运作的能力,基层财务核算由系统取而代之,财务人员出现大量冗余,而资金、资产等资源的大量集中,使得省级单位和总部对管理会计特别是管理会计师、精算师的需求大量增加。另外,虽然央企在全面预算、决策控制、规划、经济活动分析等管理会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和实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行业管理会计体系。

二、财务人员转型思路探索

随着企业进入后集约化时代,企业财务正在成为衔接公司战略、经营、绩效的桥梁纽带,开展集團公司资源有效配置,并进行全面预测、衡量、控制,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职责正在发生剧变,进行会计要素准确计量、记录、报告的职能逐渐由财务信息系统取代,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应该逐渐向战略决策支持和运营过程管控转移。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需要为会计人员转型进行政策引导和理论储备。一是需要推动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适当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比重,应该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的“指挥棒”,这一转变有利于财务人员从注重实务培训过渡到实务与管理并重。二是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有利于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从实际工作层面来看,会计人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转型。从目前2000万会计人员组成来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约在16%左右。对这部分会计人员,需要经过相关培训和资格认证等,逐步向管理会计师转型,而对于其他学历较低难以承担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则要进行分流。从目前情况来看,大致有如下三个转型方向:

1.偏重向管理会计转型。这部分会计人员属于学历层次最高、管理知识储备深厚、实务经验比较丰富。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与企业规划、战略决策层面相关,一般包括公司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精算师等等,这部分属于会计人员中的精英,工作方向则侧重于决策行为会计。二是与企业运营过程控制相关,一般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资金控制、资产管理以及资本运作等,这部分人员属于管理会计中的核心,工作方向侧重于成本控制会计。三是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评价相关,一般包括业绩评价、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等,这部分会计人员工作重点侧重于研究决策行为结果,为决策行为提供有效信息。

2.偏重向微观会计转型。后集约化时代,集团公司基层单位作为会计核算主体被撤销,比如国网公司的下属县、区供电公司,但财务管理的微观工作仍然存在。一是与财务报账相关的工作,原始单据(发票、收据)的初审、整理,自制原始凭证的编制等工作。具体体现在原始发票税务网站真伪鉴别、差旅费票据收集及补助计算、工资表的审核等业务。二是与资产相关的工作,固定资产卡片的管理、房产税、土地税等与资产相关属地税费分计算及缴纳、资产实物的盘点等工作。三是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工作。非财务信息一般是指与财务预算、分析、控制相关的业务信息,与销售有关的客户信息、与生产有关的供应商信息、与期间费用相关的基层单位人员信息等。这些微观工作,虽然很细微琐碎,有的与财务核算,有的与管理分析息息相关。从事上述工作的财务人员,大抵学历层次较低、年龄偏低、工作经验丰富。

3.偏重向业务会计转型。后集约化时代,大量会计业务流向业务前端,业务经办人员接触、处理原先会计人员的业务,经办人员由于不懂财务业务处理不得当,而财务处于后端而后知后觉,造成业务处理反复,甚至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而需要引入大会计的理念,将业务前端从事与资金结算、会计事项有关的人员作为准会计人员。对于一些年富力强但又难于上升到管理会计层次的会计人员进行分流,转向业务前端,尤其是业财融合关键节点,促进这部分会计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一是与销售前端相关的工作,如国网公司的营销业务中,从事电费资金收费记账整理等工作人员,其实就是财务账务的延伸,实现营财一体化后,财务、营销记(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7页)账科目、记账规则同步产生。二是与生产经营前端相关的工作,采购业务、自营工程、物料收发货、基建工程等,这些工作通过SAP系统实现与财务核算集成,经办人员办理工程进度款、物料收发等业务时,需要按照财务规则处理。三是与技经前端相关的工作,大修工程、技术改造以及大中型基建工程造价审核,对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项目列支是否符合财务要求等内容的审核。上述前端工作,既与财务审核密切相关,同时又会直接影响后端财务的准确性,将会计人员分流到前端,既发挥了会计人员财务专业优势,同时也实现了业务财务“紧”融合。

三、会计人员转型实例研究

某单位在财务集约化工作开展前共有会计人员76人,基层单位会计核算主体26个,具有财务专业学历但从事非财务工作61人。开展财务集约化工作后,取消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主体,在财务部设置会计核算岗位13个,对剩余59个会计人员进行转型,其中设置预算管理、对标管理等管理会计岗位4个,设置基层单位微观会计52个,设置前端会计42个,其中与生产有关的20个,与营销有关的16个,与其他相关的6个。前端会计大多由财务专业学历但从事非财务工作的人员中产生。通过这次转型,实现会计人员的有效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4

[2] 郑石桥,李宇立.关于管理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财会月刊,2006(5)

[3] 彭麒麟.关于构建新的企业主导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研究.现代商业,2011(10)

(作者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口供电公司 辽宁营口 115002)

(责编:贾伟)

作者:刘玉

上一篇:会计准则制定博弈过程论文下一篇:县级财力培育宏观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