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健康宣传工作

2023-02-10

第一篇:如何做好健康宣传工作

如何做好社区老干部健康保健服务工作

各位同仁:

首先,非常欢迎大家加入到老干部工作的行业。老干部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当然也更是一项很辛苦、很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有9年老干部工作经历的同志,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把这些年来,在老干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感受体会以及具体做法,和大家进行交流分享,希望对大家以后具体从事老干部工作,能够有所裨益。

老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既要重视和关心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也要落实兑现老干部的生活待遇,还要充分调动老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发挥余热;既要注重对老干部的节日慰问,也要注重平时的服务和照顾。因此,我们老干部工作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宽泛的,也是非常丰富的,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项复杂的工作讲透彻、讲全面,是不现实的,只有择其重点和关键进行 1

交流。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做好社区老干部健康保健服务工作。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一是因为在座的,都是将要从事这项工作的新同志,迫切需要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知识积累、经验借鉴;二是因为社区是老干部生活、学习的根本场所,社区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老干部生命、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离退休干部各项生活待遇的具体体现。所以,探讨这项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从概念、特点、目标、内容、要求等四个方面(十个字)来阐述社区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

一、概念

要了解和探讨社区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首先需要弄清楚与其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社区卫生服务:按照卫生部等十部委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中的定义: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中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服务,是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会参与下,在上级卫生机构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残疾人、低收入居民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 2

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这个概念定义得比较长、比较复杂,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归纳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几个特点:1.服务范围:社区;2.服务导向:社区居民(当然包括老干部)的需求;3.服务内容:全方位(六位一体),它既面向社区人群又重视个体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基本照顾,覆盖了二三级医院院内服务以外的各种卫生服务;4.服务人员:以社区卫生人员为主体;5.服务重点:七类人群(老、小、妇、病、残、弱)。

(二)社区保健:以人体健康的新概念出发,研究人体健康,同疾病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对个人和群体采取预防与保健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以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延长寿命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社区保健的目地的其实就体现在四个方面:保护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延长寿命。

另外,从比较平实的角度来说,社区保健就是充分利用社区的人文环境、医疗卫生资源以及专业人员的平台落实保健计划。社区保健的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教育人们如何照顾自己避免生病、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采取预防措 3

施避免在工作和家庭中发生事故、防止交通事故等等,老年人的家庭护理、慢性病病人的社区照顾等等。在欧美一些国家社区保健已经相当完善,并有专门机构及专业护理人员。而在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还不太到位,特别是在社区与医院护理相衔接方面还不够完善。比如住院病人在医院期间,根据医院护理计划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而出院后就会出现因患者文化水平不太高,保健知识缺乏,接受能力差,年龄较老等原因,而难以坚持科学服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等。

(三)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保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简单的说,就是为老年人提供保健服务的,目的在于促进老年人健康。老干部工作很重要甚至是最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做好老干部的保健服务工作。

我们只有弄明白这几个相关的概念,才能深入了解老干部工作,也才能为做好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二、特点

要做好老干部工作,首先就必须深入了解、准确掌握老年人以及老干部的一些主要特点。

(一)老年人的特点

1.生理特点:老年人群年龄跨度大,个体差异大,整体 4

来讲,衰老的机体有共同的生理特点,如衰老过程中组织器官逐渐萎缩;更新修复能力明显低下;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代谢变得缓慢;免疫机能下降;应急能力日渐减弱。等等。

2.心理特点: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满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

(1)感知方面: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的老化。视觉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在45岁之前有一个和缓的下降过程,45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语知觉障碍,不仅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嗅神经的神经纤维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同样味觉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视觉注意更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注意转移的灵活性也变差。

(3)记忆方面: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加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意义识记减退较少,机械记忆减退较多。总体上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当然,下降的程度和速度,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个体差异。

(4)思维方面:总的来说,老年人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 5

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也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常言道:转不过弯来,容易形成“一根筋”。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加明显;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6)情绪方面: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以及心理机能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我们有句俗话说:老小老小。就是说,人越老,就越像小孩子一样,出现害怕、容易赌气呀等等这些情绪上的变化。在对待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过程中,注意把握他们的这一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情绪变化主要在4个方面:

① 失落感:由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负担加重,疾病困扰等因素,都会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感。因而可能出现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比如,有的人在退休前,脾气、对人都非常好,但退休以后却容易发脾气,求全责备,让人觉得很难 6

伺候,实际上是没有把握老年人的这个特点。

② 孤独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小型化、儿女与老人分居、丧偶、因疾病不能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等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特别是我们的空巢老人,这方面最为明显。我们不是有首歌吗?叫做《常回家看看》,实际上就是倡导儿女多回家,和父母聊聊天,拉拉家常,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感受到亲人的关心重视,从而解除内心的孤独感。

③ 抑郁感: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离退休之后,接触社会经济工作的机会少了,与人交流的时间少了,信息的来源渠道少了,加之衰老造成的沟通障碍,会使老年人产生抑郁感,表现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人冷漠,不爱讲话,等等。

④ 焦虑感:很多老年人担心患病,担心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给儿女加重负担,这种担心会随着衰老和疾病而加重,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恐惧,表现为冷漠或急躁。

(7)性格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特点既有持续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波动的一面,而稳定多于变动。容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保守、猜疑、心胸狭窄等。

3.社会角色特点: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年人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人,一旦从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一下子不知道做什么了,不知道怎么过了,感觉很难适应没有事情的日子。

(2)从主体角色转变为依赖角色:老年人在离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是家庭的主体角色,退休后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随之丧失,逐渐从主体角色演变为依赖角色。

(3)从配偶角色变为单身角色:老年夫妻同日而死的情况极少。人到老年期,失去配偶的可能性日益增大。一旦配偶丧失,剩下的一方即进入单身角色。

(二)老干部的特点

离退休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他们除了具有一般老年人共同的特点以外,还有一些独具的特点,掌握老干部这些特点,才能真正做到对老干部了然于胸,对社区老干部保健 8

服务工作成竹在胸:

1.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一是政治观念强。他们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养成了关心政治的心理活动方式,爱看报纸,爱议论国家大事,有很强的政治嗅觉,政策观念强,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责任心强。许多老同志离而不休、退而不歇,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奉献到老,做到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余热生辉,以各种形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自尊心强。长期以来老干部在社会上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在革命队伍中是受人尊敬的首长,在家庭中又是“一家之长”。他们组织观念强,对自己要求严,遵纪守法,遇事不愿麻烦别人。四是自信心强。长期的领导工作经历,为老干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促使他们产生了自信的心理。一些人在与别人相处,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时,总是强调个人的意见,总是用过去的经验来对待新发生的事物,有的甚至达到了固执的程度。

2.具有获得社会认可的成就感。从大的方面来讲,老干部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社会和人民的功臣,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从小的方面来说,老干部们为我们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操劳了一生,是我们各项事业的实践者和奠基者,不能忘记。因此,从岗位退下来以后,老干部们 9

内心都有一种成就感,也有一种得到社会和人们认可的强烈心理愿望。

3.老干部群体容易产生很强的反差感。老干部们在退休以前,工作安排非常紧张,生活也过得非常充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紧张的工作和各种活动中度过,他们更多的作为一种公众人物、公众形象、公众姿态出现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也是各方面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一旦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老干部们前后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等方面,就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其中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公众性迅速减小,关注度迅速降低,这很容易导致老干部们心理上出现很反差。

当然,老干部的特点表现还不止这些。作为从事老干部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掌握好老干部的这些特点,才能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促使他们保持心理健康,愉快安度晚年,颐养天年。

三、目标

开展老干部健康保健服务工作,其根本目标:就是不断提高老干部健康生活质量,使老干部延年益寿。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因此,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交往和主观满意度等几个方面是生活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因此,社区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目标可以归纳为“五个改善”:一是改善生理状态。是个人体能和活动能力的反映,改善生理状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通常包括活动功能、体力活动适应能力、卧床时间、自感体力状况等。二是改善心理状态。指通过引导,改善老干部情绪反应与控制、心理感受、意识等状态,如记忆力、应变力、推理能力、意识、机智、自信心、压抑、忧虑、恐惧、痛苦、孤独感、自卑感、对人和疾病的态度等。三是改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时人类生活在社会上的一种基本需要。能否通过实施社会交往活动来满足社会交往需要,是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通常包括人际关机、社会适应度。四是改善环境状况。生活质量环境因素中包括了身体安全、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经济环境、精神文化活动等内容。五是改善总体感受。指自身生活状况主观满意程度及幸福感,包括对目前及将来健康状况的认识,如满意程度、自信心等。

四、内容

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的内容比较丰富,围绕其“五个改善”的目标,作为从事社区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的人员,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工作需要扎实做好,总结起来,就是搭建“四个平台”:

(一)搭建卫生平台,促进老干部健康长寿。老干部的卫 11

生保健是老干部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对危害老干部身心健康的疾病和治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医疗、康复和其他有关的医疗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老干部就医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为辖区内离退休干部建立健康档案、确定联系医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简化就诊流程,对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干部,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充分利用社区紧急救助网络,为突发意外情况的离退休干部提供紧急救助服务。

2.开展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对老干部进行健康体检,有利于早期发现疾病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防止疾病侵害或病情发展恶化,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治疗得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市级机关厅局级以上老干部每年体检一次;处级及其以下老干部每二至三年体检一次。

3.加强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充分利用社区教育教学、卫生服务等资源,针对离退休干部的特点,开展老年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基本药理知识等科普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老干部乐于接受,如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保健讲座,开设板报、墙报,开展保健咨询等。开展老年保健活动,组织各方面的保健科技专家、学者、老年疾病防治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保健技术 12

和咨询服务。

(二)搭建服务平台,满足老干部日常生活需要。把为离退休干部居家养老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放在突出的位臵上,充分利用社区和社区以外的社会服务资源,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通过建立离退休干部档案、设臵救助电话、办理爱心卡片等形式,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解决在衣食住行、保健等方面遇到的难题。要特别关注进入“双高期”和身边无子女、单独居住以及鳏寡孤独的离退休干部,把他们作为社区老干部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社区已有的条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为其“救急、劫难、排忧”上多下功夫。定期登门看望老干部,重大(传统)节日看望老干部,经常与老干部谈心交流,为他们提供生活帮助和精神慰籍。

(三)搭建活动平台,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根据老干部生理、心理特点,积极组织引导老同志开展各类科学、文明、健康的活动,是提高老干部身体素质,增强对疾病抵抗能力的重要方式。要融娱乐、教育、服务于活动之中,增强吸引力,抓好如唱歌、跳舞、集邮、书画等文化娱乐活动,门球、桥牌、太极拳等体育锻炼活动。要充分发挥活动室、老年学校等阵地优势,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组建各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促进交流,愉悦离退休干部身心。对“空巢”老人,要想方设法多组织他们参加文体活动,引导他们做一些 13

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情,发挥他们的热能,搞好适量健身运动,为提高他们的健康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四)搭建奉献平台,引导老干部发挥余热。按照“尊重医院、量力而行”的原则,鼓励和引导老干部运用自身优势,在和谐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情民意上传下达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建言献策、帮智出力、作出贡献。一是发挥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当好社区文化“宣传员”。组织引导老教授、老领导积极参与到关心教育下一代、科普宣传、法制教育、文体娱乐等社区工作中。二是发挥威信高和科技能力强的优势,当好社区环境的“治理员”。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德高望重、说话有分量、干事有威望及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优势,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治理社区环境,以此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三是发挥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当好社区建设“服务员”。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主动协助社区,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各部门的赞助、支持,完善社区基础实施建设,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五、要求

社区老干部保健服务工作是一项服务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上级要求高,而且服务对象的期望也很高。我认真思考总结了一下,我觉得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到“三心”、“五到位”:

(一)“三心”:是指耐烦心、博爱心、平常心。

(二)“五到位”:是指认识到位、学习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创新到位。

(一)认识到位。广大老干部为我国革命和改革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尊重、学习、关心、爱护老同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工作,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同志,以满腔热情、深厚感情为老同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为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条件。

(二)学习到位,注重学习,业务过硬。社区老干部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工作服务技能,与老干部交心谈心,深入老同志中间,把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和生活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活,为提高老年人健康的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责任到位,强化责任,加强沟通。加强对民政、社区、老干部原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支持,密切配合

(四)管理到位,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努力为老年人提高提供更多亲情化、个性化的服务,使他们不仅能得到政治上的关心,而且能得到生活上的更好照顾、精神上的更多慰籍。

(五)创新到位

二、要加强老干部思想教育。任何干部,不管老干部、新干部,大干部、小干部,都要加强思想教育,否则就容易出问题。这是干部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老干部是我国社会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人数越来越多。老干部的政治态度、社会影响需要重视。从政治上考虑,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像在职的时候一样,成为积极的政治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领导发挥积极作用。这要当作大事来抓。要形成经常给老干部作形势报告的机制,形成在任领导与老干部沟通的机制。要大力宣传老干部的先进典型。像吴大观同志,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先进典型,也是老干部的先进典型。上海的徐素珍同志把房子都捐献出来作为党费上交,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干部典型,对她的宣传还不够。老干部中先进典型很多,要注意去发现,把他们宣传出来,不仅在老干部中而且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学习先进的好风气。人老了,年纪大了,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思想也容易滑坡,所以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教育作保障。服务是必要的,但不能只讲服务不讲教育。有条件的可以办老干部网站。老干部有时间,很多老干部都在上网。有的地方老干部网站办得红红火火。怎么把老干部网站办好?你们要琢磨一下,这是个加强思想教育的好办法。

三、提高服务水平。要整合资源,使老干部服务工作社区化。现在社区都在建活动中心,可以把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牌子挂上,许多社区活动中心建起来后去的人主要是老干部。办社区老年学校,也是一个好经验。老干部服务工作社区化,是实现“四就近”的重要途径。还要研究一下支持发展老年产业问题。老干部与一般社会老人不一样,第一有稳定收入,第二有文化,发展一些老干部服务产业能更好地满足老干部的需要。比如,老干部旅游业现在就搞得很好。老干部越来越多,现在全国有老干部工作人员10万人,再增加力量也不容易。老干部服务工作也要创新,能交给社会办的事要交给社会办。发展老年产业也会的利于老干部服务工作社会化。再有,要尽快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提高对他们的服务水平。

四、发挥老干部的积极作用。要从老干部实际出发,发挥好老干部的作用。比如,关心下一代,和谐家庭建设,在社区带头学习、带头开展健康文娱活动等。赞成开展“五好支部”创建活动。对老干部个人,能不能再搞一个“三好老干部”评选活动。“三好”可以叫“学习活动好、教育后代好、家庭关系好”。现在,家庭教育也挺要紧。有些材料反映,干部后代犯错误的不少,这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把创“三好”作为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形成一种荣誉机制,使老干部有新的追求。

五、加强对老干部问题的研究。目前老干部有1600多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但研究老干部现象、研究老干部政策、研究老干部问题的文章少。你们除了把服务工作做好,还要加强对老干部问题的研究。比如,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这“五老”就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包括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老龄化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世纪挑战,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你们可以召开理论研讨会,把老干部、老干部工作者和专家学者请来,共同研究探讨。

要加强对社区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提高老年保健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素质,真正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老年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探索老同志生活质量与健康等问题,让老干部幸福地安度晚年。

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在工作思路、工作措施上及时进行调整。因此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扎实的工作队伍,这是新时期搞好老龄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干部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新的问题:老干部群体越来越多,离休干部年高体弱、居住分散,“空巢”、独居已成为老干部群体的具体困难,社区已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地,当然也成为老干部工作的有效延伸和拓展。按照中组部指示精神,为了确保离退休干部能够就地学习、就近医疗、就近开展活动、就近发挥作用,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委老„2010‟141号文件),明确了我市开展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具体要求。社区老干部工作服务人员成为一支新生的、与老干部接触最直接的老干部工作队伍。

邻居王阿姨刚刚退休,与她共同生活了40年的老伴因突发脑出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张老师的精神当即崩溃了,她和丈夫恩恩爱爱、感情甚笃,如今人去楼空,使她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她原本就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总害怕治不好,现在却企盼着病情恶化, 18

好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重新团聚。

李某的老伴去世以后,为了尽早继承父母的房屋和积蓄,其儿子和儿媳合谋,经常对李某使用暴力。开始是恶言恶语,拳打脚踢,后来发展到不给饭吃。儿子经常为一点小事就破门而入,找茬打骂李某,并抢夺、破坏屋内的财物。对此,李某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第一、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广泛、方便群众、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也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利于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第二、是深化卫生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社区

卫生服务可以将广大居民的多数基本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调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为预防、保健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

第三、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可以为参保职工就近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帮助参保职工合理利用大医院服务,并通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增进职工健康,减少发病,既保证基本医疗,又降低成本,符合"低水平、广覆盖"原则,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长久稳定运行,起重要支撑作用。

第四、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社区卫生人员与广大居民建立起新型医患关系,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德政民心工程,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5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人群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社区健康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利用社区资源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

社区健康教育是全科医生进行社区动员的主要手段,也是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联系、对社区居民的健康进行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既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可以通过引导社区居民采取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个投入小而收益大的卫生服务项目

1) 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和需求。

2)

首先通过社区调查了解社区疾病谱、死因谱和主要健康问题排序,并分析导致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通过健康教育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按照普遍性、严重性、可干预性、有效性、经济性、可接受性等原则,针对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客观需要进行分析和排序。然后,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主观需求,分析其普遍性、重要性、迫切性、可干预性、可接受性、有效性等要素,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排序。最后,结合需要和需求的排序情况,列出需要优先开展健康教育的问题(疾病)及其相应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或原因,这些问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3)

4)

(2)对选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的观念、知识、技能、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而开展的,因此,要分析每一种问题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找出每一种问题的教育和干预重点,并根据各因素的特点分析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5)

(3)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6)

明确目标——在多长时间内,在什么地方,由谁来组织,针对哪些人,采用什么方法或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指标。确定主要活动和时间进度——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主题是什么,多长时间,由谁负责,哪些人参与,场地、设备和经费如何解决。

7)

组织协调——涉及哪些部门和人,由谁出面组织和协调,是否需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可以利用哪些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需要落实什么政策、履行什么职责、采取什么形式。明确街道、居委会、社会团体、组织、社区领袖人物、全科医生以及健康教育机构和专家的作用。在社区中有影响的志愿者参与组织和协调将更有成效,要把健康教育活动办成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而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相情愿组织的活动。

8)

质量控制——分析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针对每一种因素,制定应对策略。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通常包括宣传发动的力度、内容的吸引力、方式方法的生动性、居民的参与程度、组织管理的严密性、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和魅力等。

9)

(4)效果和效益评估。首先要评估目标是否达到或达成的程度怎样。效果评价包括观念转变的程度、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关技能的掌握率、不良行为改变率、环境改变程度、有关危险性降低的比例、问题发生率的改变、问题严重性的改变等。效益评价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包括居民的参与率、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变等,经济效益包括居民相对节省的费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政府得到的经济效益、医疗保险部门得到的经济效益等。

10)

(5)信息反馈和进一步激励。应该把健康教育效果和效益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的机构和人员,如社区居民、街道和居委会、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部门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断增加投入,积极参与,充分合作。

6.

21

第二篇: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而95后作为出生在信息飞速发展、改革深入、社会转型加剧的重要时期的年轻一代,他们既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网络时代的体验者,也是社会不良风气和多元文化传媒的受害者。因此,95后的价值观、思维、行为和认知方式不同于前人,他们以睿智而轻狂,成熟而盲目,理性而躁动为显著特征,成为高校校园中的主力军和主旋律。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校园中的极端事件频发,让人们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也只有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也只有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足够的研究,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如自杀、伤害他人这些原本不该出现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里的悲剧。

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者以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探讨和分析导致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以进一步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法。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一阶段,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普遍存在问题为情绪不稳定,比例高达到56.6%,情绪不稳定的原因是不太适应大学生活和无法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大一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77.63%的人会选择憋在心里,73.68%的同学选择向朋友倾诉,56.58%的人选择向父母求助,只有21.05%的同学会选择向老师或学校寻求帮助。大二阶段,62.67%的学生存在学业压力大的问题。学业压力大的原因有三个点:家长期望过高(93.62%)、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87.23%)和自身基础较差(82.98%)。在遇到该问题时,84%的同学会选择憋在心里,73.33%的学生选择向好朋友求助,45.33%的人选择向老师或学校寻求帮助,20%的人选择寻找父母的庇护。大三阶段,心理问题多发期,98%的学生有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94%的人有学业压力,58%的学生有就业方面的顾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求助的对象也更加多样化,除69.62%的人会选择憋在心里之外,向父母、学校或老师、好朋友等寻求援助的比例也持续走高。大四阶段,调查发现,该阶段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最关注的问题为就业问题,所占比例高达85.9%,学生普遍认为由于就业人数多(97.01%)、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89.55%)、自身就业技能匮乏(88.06%)和就业目标不明确(86.57%)是造成其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时,选择憋在心里的学生人数大大下降,除了征求好朋友和父母的建议之外,81.01%的学生会选择向学校或老师征求意见。

在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特征具有差异性。大一阶段:情绪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无法独立的处理人际关系。大学生活不似高中“三点一线”,大一阶段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但这种充足的时间和基本无限制的自由使得许多学生惶惶然,不知该如何度过,由此造成心理上的茫然和不知所措。与此同时,大一新生还发现自己与同学相处时,也与中学阶段有所不同,不似中学时期那样亲密无间,大学除了同寝室的人关系比较亲近之外,与班级内其他同学之间往往很难交心,由此带来了孤独感和寂寞感。(2)大二阶段:学业压力大。大二阶段,普遍在学业方面感到吃力,学业压力大导致部分学生感到焦虑、浮躁、厌学和紧张等。学业压力大的原因分为三点:其一,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其二,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中学阶段的课堂多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被动推拉式的学习方法为主,大学阶段,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方式自主化,管理模式自由化,使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不知所措。其三,原本基础薄弱造。大学的有些课程相对较难,使得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不会而产生厌学情绪。(3)大三阶段:心理问题井喷期。大三是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峰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随之出现,学业压力还是像大二阶段一样,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和不知所措。除了学业之外,这个阶段的情感问题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98%的受调查者声称自己有情感方面的困惑,在恋爱中的失恋、吵架、冷战等都会导致其出现失落、抑郁、焦虑和消沉等心理问题。58%的同学已有就业方面的顾虑,担心自己将来的就业问题。大三阶段,人际关系问题依然存在并持续走高,宿舍和班级同学经过两年的相处磨合,团体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多,有的宿舍甚至还出现了不同的小派别。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学生感到人心复杂、难以交到知心好友,进而产生孤独感,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4)大四阶段:就业压力大。“毕业即失业”是很多大四学生的噩梦,调查发现85.9%的大四同学有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四点:第一,毕业生人数多,竞争压力大。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比2016年增加16万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82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第二,社会对较低等级高校毕业生的歧视,许多单位在招聘时存在歧视的现象,任职要求中明确提到“985或211院校毕业生优先”。第三,自身就业技能匮乏,求职岗位要求与自身具备技能存在偏差。第四,就业目标不明确,不少大四学生在择业时容易被社会舆论、同学和家人的意见所左右,非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既不利于择业,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对此提出建议,高校大学生在不同年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解决时可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1)重视对大一新生的适应性引导。大一新生极容易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针对该问题可在大一的课程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心理卫生学》等课程,使其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改善在大一阶段遇到的不适应问题;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专题小组的课外训练改善该问题,如进行“适应性培训”“独立能力训练”和“野外生存演练”等提高大一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一学生在遇到问题时,77.63%的人会选择憋在心里,针对这种情况,可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匿名填写问卷的形式,调查大一新生产生问题的缘由,邀请有关心理学专家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座。除了选择憋在心里之外,大一新生还会选择向朋友和父母倾诉,在学校构建以宿舍为单位的心理健康小组,在校外,鼓励家长多多引导大一新生,帮助其尽快适应全新的生活学习。(2)对大二学生进行学业减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业问题,学习虽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学习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大二学生在两年后最终是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不能只做埋头学习的书呆子,学业方面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好即可,切忌出现焦躁和厌学情绪。在学习之余,可以多参加社团活动,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跟不同类型的人沟通交流,不断磨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3)针对大三学生,多方合作,共同应对。大三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期,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自身共同努力应对。学校方面: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完善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方面:积极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方面给孩子减压,生活感情方面结合自身经历,给孩子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社会方面:对较低等级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一定的关注,做到公平对待,不歧视;自身方面:发现有心理问题时,及时向老师、同学或心理咨询师求助,切忌讳疾忌医。(4)提升大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四学生就业压力大,除了每年增长的毕业大军之外,自身职业技能的匮乏也是重要的原因。在课程教学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根据就业目标,结合岗位要求进行“沟通交流能力、领导能力、自信心、团队合作、办公软件使用和自律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帮助其在就业中获得竞争优势。希望社会群体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民办高校毕业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支持。

第三篇:做好企业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文章标题:做好企业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创建卫生城市的目的是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职工是人类社会中最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部分,他们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因此,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的健康素

质,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健全组织网络,制定计划,保证企业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依赖健全的组织网络,并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作为企业,从组织网络看,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应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爱卫办、工会、共青团、安全和后勤等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健康教育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明确健康教育责任部门和专兼职人员,形成了建设公司──二级公司──作业处(车间)──班组、建设公司——直属项目经理部——作业处——班组的健康教育网络。同时,为加强教育业务指导,应考虑在百人以上的单位中聘请一名兼职的健康教育指导员,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教育计划、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好教育的组织工作。

公司爱卫会每年要制定明确的教育计划,召开专门的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布置当年的健康教育工作,明确各部门、各单位教育任务。通过组织网络迅速行动,使企业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推进。

二、建立健康教育工作责任制,加强企业健康教育规范化建设

在有了组织保证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提出企业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规定企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制订出单位健康教育达标要求,由公司爱卫办定期组织检查。通过边检查边指导,使各单位基本能做到领导重视,责任到位。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知识及职业卫生、女职工和上岗前的健康教育培训;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健康教育专栏(橱窗或局域网上设置专栏)或黑板报,并坚持及时更换内容。保证教育工作的经常化。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广大员工的健康意识,维护身心健康。为了解企业职工健康需求,帮助职工获得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我们必须注意经常地对职工健康知识需求和行为习惯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职工的卫生科普知识的需求率,了解他们最想了解的是自我保健、防病治病和中老年保健、妇女保健以及急救知识。针对这些需求,一是积极开展针对性培训、讲座和妇女保健图片展等活动,大力普及防病保健知识。二是经常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防病治病的《员工健康教育》专题电化教学。组织员工观看。三是开展健康知识的学习和考核活动。及时印发《员工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问答》手册,根据创建卫生城市的要求,组织广大员工学习。通过强化学习,提高企业员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四是各单位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利用厂报搞知识竞赛,举办讲座、讨论会等,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

《做好企业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来源于,欢迎阅读做好企业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第四篇:关于认真做好收押健康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县公安局、分局:

为进一步推进看守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据公安部监所管理局制定的《看守所执法细则》,现就收押健康检查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看守所新收押人员必须由医生进行健康检查。健康检查项目为:血压、血常规、心电图、B超、胸片等。问诊项目为: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病史等,对女性人员还需询问有无怀孕等情况,并进行妊娠检查。目前没有健康检查所需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单位要积极争取,尽快落实到位。在设备和人员没有到位之前,由办案单位将拟关押人员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看守所医生负责问诊,并根据医院出具的检查结果提出收押与否的意见。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看守所可以不予收押:

(一)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急性传染病;

(二)具有《保外就医疾病伤残范围》所列疾病,在羁押中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以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因涉黑、涉恶、涉及暴力犯罪等不羁押对社会有危险性而必须羁押的,应当由看守所所属公安机关主要领导书面批准;

(三)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百色市公安局

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促进信访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法学、文学、史学、政治学、行政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吸取营养,提高我们做好群众政治思想工作的政策素养和理论水平。要着力群众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的工作人员队伍,做到心诚、脑灵、腿勤、口利、手快。脚踏实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二、群众思想工作是信访工作的重要前提,依法依政策办事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做好信访工作,必须依法规范信访秩序。

作为信访活动主体的信访人,通过来信来访向有关机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是国家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但是,信访人的具体信访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能保证信访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公民的民主权利才能得以真正实现。长期以来,由于法制不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淡保重复缠访、闹访、冲击机关、围堵交通栏截领导座车,越级上访屡屡发生,致使信访秩序比较混乱,甚至发生群体性冲突,危及社会安定稳定。所以,必须提高信访工作的法制化水平,依法规范信访秩序。

1、正确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引导信访人克服“信访唯上”、“专找大官”的趋上心理;克服有了问题专找党委、政府而不找问题管辖的有权机关的传统心理;克服上访层次越高问题,越容易得到解决的错误心理。引导信访人员逐级上访,合法文明上访,走访必须到行政机关设立式指定的接待场所,不得拦截公务车辆,围堵党政机关,缠访领导,阻碍交通。同时,要根据现行法律,对违法上访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对挑头~者依法给予必要的打击。依法规范信访秩序。

(二)做好信访工作,必须依法依政策处理信访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涉及法律内容的问题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复杂,其中涉及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的信访问题占相当比例。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依法调处依政策处理,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合理。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纠纷问题。

1、聘请法律顾问,开展法律咨询。有些信访事项完全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但由于信访人法律意识不强,对法律程序不熟悉,对党下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和权限不够熟悉,习惯于遇到问题找党委、政府帮助解决,致使大量应由司法途径解决的问题涌入信访渠道。这些需要我们给予引导分流,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向群众义务提供法律咨询,解惑释疑,帮助消除思想疙瘩,同时,给予提供必要的法律援组,帮助上访群众解决告状的现状,以此来解决大量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2、与司法部门推行联合办案制度。“信访救济”是“司法救济”的必要补充。司法和信访工作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在目的统一的基础,加强互相配合相互补充,充分发挥综合效能,协调联动来解决信访问题,使信访部门从单线依据政策处理信访问题,逐步过渡到既依靠政策又依靠法律、法规来处理信访问题上来,以提高信访问题的办理水平。

3、与相关部门实行联合办案制度。有些信访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多个行政机关,如果单由信访部门来处理这些问题,既缺乏权威性,又缺乏强制性。实践证明。仅仅依靠信访部门按政策来处理信访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农村建房纠纷问题,就需要信访、土地、建设、司法等部门来共同处理。如群体性纠纷,就需要政法、公安、法院、司法等来共同处理。因此,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主动牵头会同有权机关联合办案,共同办理复杂信访问题,提高信访件的办结效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信访事项的办理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委、政府的形象。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和一贯作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信访工作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就不能正确处理人民来信来访问题,就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所以,第上处理信访问题,要尊重事实,根据事实,依照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规,对应该解决而又可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虽应解决,但还不具备条件,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如实说明情况,作出解释、讲清道理,对不正确,不应该解决的过高要求,无理要求,要明确答复,并加以引导。其次,要加强调查研究,实践证明,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大部分是属实或基本属实,但也有不实的。因此,既不能不信,也不能轻信,认定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唯一的科学方法就是深入调查研究,以求实事求是。第三,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应依照政策、法律实事求是加以处理,不能讲人情话、办人情事。是党政机关的过错,也要实事求是加以纠正。

(四)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在政策、法律范围内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处理信访工作要掌握好“度”,就是在党的方针、政策允许的限度内尽量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地掌握就高处理的原则。因此,一要严格把握临界点,任何越出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范围的处理办法,都不具有实施的可能性,都会产生消极作用,形成不良影响。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尽可能地为群众想方设法,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灵活解决问题的方式。生硬处理照搬套就可能激化矛盾,酿成新的问题,两者要有机统一起来,即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是信访工作者对群众要求“恰当处理”的基本态度。

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高度的原则性,是在宏观上调节人们的行为准则。然而,政策法律的原则性并不排除在原则允许的限度内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的灵活性。我们在处理一些特殊的信访问题上,要敢于和善于把原则性和灵活恬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变通,合情合理地加以解决。在不违背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挥

信访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极力寻找适当的途径,为群众排扰解难,以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收获,切忌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

1、由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各级信访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很大的变化,担负日益繁重的信访任务,它已成为党和政府领导下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综合性职能部门,信访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只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信访队伍,才能完成这一特殊的任务。一是要切实加强信访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及时宣传和表扬先进、鞭策和淘汰后进。二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实行信访干部轮岗制度,克服过去把一些别处不用的干部调入信访队伍的传统思想,适时充实一些思想作风过硬,基本素质较高的干部信访队伍,树立信访干部廉洁高效,公平公正,爱民亲民的良好形象。三是要加强理论业务学习,特别是法律、经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信访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在人民群众中塑造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做一个群众能信赖的信访好干部,为我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稳定的环境,社会稳定的根本是人心的稳定,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能做群众思想工作熟法律、懂政策、敬业爱岗、热心为民的干部队伍,是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构筑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就能全面推进我区“三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把我区建成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

上一篇: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下一篇: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