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40年我们再出发

2022-09-27

第一篇:回想40年我们再出发

2010,我们携手“再出发”

在进入新世纪的第十个年头,我们迎来了“再出发”的四岁生日。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经历了创业的艰难和坎坷,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们全体“再出发”人值得记忆的一年。我们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公司经历了重大调整和股权变更的情况下,我们不但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反而实现了业绩100%的增长。市场占有率在局部市场明显提高,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行业美誉度直线上升。逐步形成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以甘肃、宁夏为中心的西北市场;以江苏、浙江为中心的华东市场的三大核心区域市场。由昔日的“星星之火”已经形成今天的“燎原之势”,为进一步抢占全国市场奠定了基础。

正所谓“天道酬勤”,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再出发”全体员工努力地结果。我要真心感谢一年来艰苦奋斗在市场一线的销售和培训人员,感谢给我们提供一流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人员,感谢给我们支持的默默无闻的行政后勤人员,更要感谢各区域的渠道合作伙伴以及奋斗在终端店内的每一个员工。同时我还要感谢四年来曾经给“再出发”做出过贡献和付出努力的每一个再出发人,正是我们这样一个兢兢业业、潜心专研、务实拼搏、勇于创新的团队的努力,我们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果说2009年是“再出发”二次创业的话,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关键的阶段性胜利,这份荣耀属于我们每一个“再出发”人,再次衷心的感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出发”事业的发展才刚刚进入新时期,把“再出发”打造成毛发健康领域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连锁品牌才是我们的目标。有句话说的好:强者抢抓机遇,智者创造机遇。随着毛发健康行业竞争秩序的逐步规范,以及在“再出发”事业强劲发展的势头下,只要我们保持清醒,不断的创新、进取,始终坚持以一流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始终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强大的支持,我们的这个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古往今来,善谋势者,必成大事。

2010年是公司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再出发”五年战略规划的第一年。在市场规划和开发方面,我们制定了以“稳步快走”为基本经营思路,以“加盟、半自营、自营”同步发展为基本策略的经营计划:

“加盟事业部”,公司提出“重心下移、服务前移”为核心理念,把每一个加盟店当成公司的自营店来对待,专门组建了市场培训部和市场督导部,为每一个有需要的加盟店提供最大的支持。同时在巩固夯实已建立的三个核心区域市场的同时,力争再建立两个核心区域市场(东北区域市场和山东区域市场),全面实现业绩100%的增长。在部分区域市场,力争把“再出发”打造成当地毛发健康市场的第一品牌。

“半自营事业部”,公司已经和部分有实力、有能力、有远见的加盟商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共同经营市场,实现资源互补,最大程度的与加盟商捆绑发展形成真正的战略合作关系。逐步让这一部分加盟商以“市场入股”的方式成为公司的股东,实现多赢。

“自营事业部”,目前,浙江分公司和北京分公司已经组建成立,将全面负责开展自营店的开发建设以及经营管理工作。浙江分公司的首家自营店(嘉兴旗舰店)已经开业,无论从终端的硬件形象还是服务的专业性和口碑都得到当地消费者以及同行的赞誉。北京分公司的第三家自营店也已经进入装修阶段,标志着“再出发”自营计划的全面实施。

如果说正确科学的策略是我们占领市场实现目标的保障的话,产品和技术就是我们赢得市场的基础。一直以来,公司把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视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工作,一方面,我们与国内多家大学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脱发病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尝试性工作,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依托全国数以万计的在店治疗顾客群体为优势平台,在病例收集和临床治疗经验方面又给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同时,对于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提供了非常准确的指导。在现有“防脱、生发、黑发、护发”四大系列产品的基础上,今年将全面开发和推广“养发”系列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为消费者

提供更多的服务。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团队和文化的竞争。“再出发”从创建开始就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开展。确立了以“诚信、创新、奉献、合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品德大于态度,态度大于能力,能力大于学历”为企业的人才观。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再出发”特有的“感恩文化”、“吃亏文化”、“罪己文化”、“学乐文化”等。特别是随着《再出发》内刊的出版,企业文化建设将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团队建设方面,我们一直注重两个团队同步协调发展,一个是公司的经营管理团队,另一个是渠道加盟团队;我们在不断加强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渠道加盟团队的发展,始终坚持以自营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加盟店,给予各个方面的支持,提高加盟商的经营管理能力,与加盟商共同发展。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加盟商得到发展,公司才可能发展”为理念,创造了行业内平均单店服务成本最高的记录。同时,从2009年度开始,在行业内率先对加盟商实行重奖策略,甘肃的殷总;浙江的张总、杨总;江苏的顾总、吴总;东北的王总、赵总等,分别荣获公司伊兰特小轿车、欧洲十日游、笔记本电脑、台湾豪华游等奖项。

“优秀的公司是能让每一个员工最大化的实现自我价值”。在公司得到发展的同时,让每一个员工都得到同步的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股份越分,公司越大!”除了已经获得公司股份奖励的部分优秀员工外,我们将进一步给予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股权奖励,让大家真正成为公司的主人。目前,我们已经和相关私募机构在接洽,在适当的时候引进私募股权投资,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影响,加速我们的经营步伐,在行业中建立我们应有的地位。

2010年,也注定将成为“再出发”不平凡的一年,今天我们一起在这里谋篇布局,一年后的今天,我们一定会在这里分享喜悦!

第二篇:我们需要从原点再出发(暑期读书心得)

我们教育需要从原点再出发

——暑期读书心得

看到今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原点》,当时就有想写一篇《原点》的冲动,但碍于太忙的缘故,才没有提笔。暑期我又阅读了刘可钦校长的著作《从原点出发——讲述一个教师团队的故事》,这题目真的非常有意思,人生的轨迹不也是从原点出发,最后的结果不也就是回到原点吗?

《从原点出发——讲述一个教师团队的故事》介绍了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近几年所进行的“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LDC)”项目研究的内涵及研究价值,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故事更是让我看到了他们在管理研究、团队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和策略研究的过程中所闪现出的教育机智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人颇有感触。

今天,教育面临着一个“再出发”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应该进行教育的启蒙,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重新认识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的使命。现在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中小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教育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教育的精神价值的失落。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教育原点上来,追问我们办教育是干什么的?大学是干什么的,中小学是干什么的?如果这些根本的问题不解决,其他的枝节问题就无从谈起。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似乎全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素质教育的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讲了多少年,似乎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路径。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分数,而要为孩子的生命奠基。但是,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生活中,分数恰恰成为教育至高无上的追求,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标准。在我们的大学,就业成为最急迫的任务,成为判断大学最关键的指标。分数与就业,成为我们整个教育的原点,成为教育的重要追求。

1 夜深时我不时地追问自己: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在成就孩子,还是在摧残孩子?我们都从童年走来,在今天的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我们又是什么样的角色?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成功地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逐步从一个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教育面临着一个“再出发”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应该进行教育的启蒙,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重新认识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的使命。

我非常信奉朱永新教授的观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我们主张,应该让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好的人性,应该从幸福的童年开始。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人的一生其实是围绕童年展开的。教育不仅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教育生活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不是简单的感官的快乐,而应该是完整和谐的。因此,给孩子多样化的教育,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世界,帮助他们获得多样性的发展,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我们呼唤充满人性光辉的教育,我更期待着自己能够从夹缝中的教师迅速成长为一名充满人性光辉与力量的真正的教师。

第三篇:2018年,整装再出发

2018年3月23日下午14:00,熔铸车间党支部召开扩大会议,重点宣传“公司2018年党建纪检工作会议、二届七次职代会”会议精神,支部党员及班组长以上人员共二十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支部书记赵全章要求全体党员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在工作中注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完善支部监督机制,做好支部建设工作,更好发挥支部“以党建促生产”实际作用;在大安全大环保前提下,督促全员转变思想意识,抓好生产细节,把质量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员工心中,共同守住安全环保的红线和底线。他要求班组长从管理细节着手,努力增强班组凝聚力,重视产品质量,班组间注重团结协作,直面工作中的难题,以钉钉子精神,认认真真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讨论环节,各位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形势召唤着我们,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必须有所作为的紧迫感和有所担当的使命感;公司领导在报告中描绘的发展蓝图激发着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力量,促使我们下决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有主人翁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透过公司领导的工作报告,我们感受到了充足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快速行动起来,带着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积极应对工作中的难点和瓶颈,深入挖潜全力解决;安全环保工作是公司目前的重点工作,公司上下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我们必须将压力化为动力,守住安全环保的红线底线,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切实加强安全环保工作,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改进操作方法,确保安全环保工作不出疏漏。

最后,赵全章再次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我们善于从方方面面着手,无论是节能降耗还是产品质量,各项工作必将取得一定成效,让我们齐心协力,抓好各项工作,在逆势追赶超越的浪潮中,努力做出成绩,实现更大突破。

2018年,让我们整装再出发,共创锌业公司美好的明天,用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想要的幸福!

第四篇: 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 ——2013年课改现象观察

改革从来不属于某个特定年代,它是联结每个年代记忆片段的核心线索。改革之于教育同样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意蕴,每一个人都身处改革之中,都可能是改革或被改革的那一部分。

对于那些心怀理想并具有行动力的人来说,每一年都可能被定义为关键年份,2013年也是一样。当我们再次站到一个的节点,回顾并整理这一年的课改记忆时,往往会习惯性地将那些具有意义的概念、事件、成果和现象放置在全国乃至更大的背景下去打量和解读它的意义。

于是,那些在实践领域已经深度发生的课改图景再一次一一呈现。我们姑且沿着课改的轨迹截取其中的片段加以梳理。

第三代课改,应该是这一年的一个教育概念。这一概念是从实现人的完成成长的角度把课改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课改是以“改结构”为典型特征的,即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为切入点,实现课堂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第二代课改是以“改关系”为典型特征的,即在“改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实现课堂从“教中心”到“学中心”、从“师中心”到“生中心”的跨越;第三代课改则是以“改意义”为典型特征的,即在“改结构”和“改关系”的基础上升华教学的意义,摆脱知识对教育的束缚,打破课堂边界,实现课堂从关注知识和能力到关注智慧和生命提升的跨越。

如果说第一代课改和第二代课改是基于课堂改革,把课堂的育人价值加以放大的话,那么第三代课改则是从关注生命的高度切入,把一切资源都整合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实现学生生命的完整成长。从第三代课改开始,学校教育的改革逐步从课堂走向课程,从教学走向教育,改革目标从“指向能力”走向“指向智慧”。客观地说,这样的划分没有经过学术论证,但是对课改实践具有实际的引领意义。三代课改的厘定就是让课改的路径可视化,它让迷茫者借此看见方向,让行动乏力者因此更加有力,让在课改路上大步前行的路径由此更加清晰。正像失去了方向的航船,任何方向的风都可能是逆风一样,课改也需要不断校正自己的方向,擦亮前行的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以未来的视角和建设者的姿态,深入课改现场,关注意见领袖,洞察课改现象,最终选择如下关键事件和现象作为观察的素材。我们相信,每一年那些勇于探路的基层实践者都会被致以敬意,他们的行动不仅标志着课改进程的不断演进,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教育秩序的建立。

从课堂跨界到课程跨界

在过去的一年里,当“第三代课改”被正式提出的时候,“跨界”一词也开始作为第三代课改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概念引发关注。

有人这样定义“跨界”,是指不同领域的合作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和新模式,也有艺术界称之为“混搭”,在更多的时候则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这样的解释丝毫与教育无关,但今天的学校教育改革同样需要跨界思维来推动。

在第三代课改背景下,跨界不仅仅指向课堂边界的打破,还指向课程界限的打破,最终让教师具有交叉学科的整合能力,让学生从碎片化学习走向系统化、整体化学习。

体现在课堂跨界上,就是打破班级、教师、学科之间的界限,充分相信学生,解放教师,强调管理和教学的双重跨界,实现班内“走组”,校内“走班”,实现“1托N”和“N托1”的授课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最大限度地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跨界大课堂”,山西泽州一中的“无界课堂”,湖南株洲景弘中学的“拼教”探索,都在不同程度地打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和班级之间的界限。

体现在课程跨界上,旨在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界限,以课程整合为策略,跨越空间和时间维度,比如,以电影或电视片为载体,搭建跨学科的学习平台,同样打通了学科之间的界限。重庆巴蜀小学过去的一年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跨界思维和跨界视野。他们从融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重生活的角度思考课程整合,那些能突破传统课堂的边界的“特供”课程,犹如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营养均衡、风味独具的菜点,正逐渐凝练出学校“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校长马宏希望全体教师借跨界思维碰撞出跨学科视野下的崭新洞见,呈现出师生成长的新气象。

教室承载未来

第三代课改的一个重要论断就是,从重建教室开始开启第三代课改,让改革的重心从“改课堂”走向了“改教室”。如果说“改课堂”是通过教和学方式的变革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效益的话,那么,“改教室”则是改变教学空间的“社会性、精神性和文化形态”。

所以,在过去的一年里,“教室重建”成为本报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有人说,教室不应该仅仅是一间HOUSE,更应该成为HOME;有人说,教室是一段旅程、一缕记忆。当我们重新审视教室的时候,在思想深处会遇到N个未知的教室。过去那个叫做教室的地方,可能更多地被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室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喜欢的去处。教室首先是学习的场所,但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问题是你能不能把学习本身变成生活。

我们把教室定义为一个可以让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地方。教室是图书室、展览室,是探究室、操作间,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人格成长室,是师生共同生活所,是生命的栖居地。教室应该是学习场、生活场和精神场的集合。教室应该是一个微社会,这个微社会里要有自己的班本课程、组本课程:随着政府规范办学力度的加大,传统课程的授课时间会大大减少,这为班级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新教室的宽松和现代化环境,为班本课程和小组课程提供了可能,为民主生活提供可能。

一间教室里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学校开始启动“幸福教室”、“最美教室”建设工程,发动学生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其实这样的建设不只是改造环境,环境变化的背后是学校对学生成长需求的深切关注。我们看到,本报战略合作单位“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全国各地捐建“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在梦想教室,墙壁可以涂上孩子的想象,桌子可以摆出童话的堡垒,图书和互联网是开放的,孩子们在这样的教室里可以探究未知的世界。梦想教室让教室成为点燃孩子梦想的地方。他们的梦想课程主张,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作为一个全新教育概念的提出,新教室意味着课改“从课堂到教室”的飞跃。重建教室就是重建一种教育秩序,让发生在教室里的改革从碎片化走向整体化;重建的起点是文化,是精神,是交往,是课程,而非知识,教室里不缺知识,缺的恰恰是精神,所以重建教室就是在教室里打捞精神。

高效课堂与高效读写联姻

在过去的一年里,阅读立法备受关注,阅读一旦立法就意味着要把阅读指数纳入文明城市指标。而作为学校,阅读不仅仅需要环境,更需要机制和方法。给孩子创造阅读的环境和机会,通过改善阅读方式来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让优秀读本成为孩子童年生活的重要影响,让更多的孩子远离网络,爱上阅读,让阅读为他们的成长打下生命的底色,最终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充满书香味道的校园。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发育史,一个人的写作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在过去的一年里,“高效读写”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成果与高效课堂正式联姻,为推进第三代课改注入新的活力。

读写困难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困难,很多有读写困难的孩子,都被误以为是懒惰和不专心。读写困难会让学生的其他学习过程极其艰巨,如数理计算能力、反应理解能力、推理想象能力明显不足。除非解决读写问题,不然这些人很有可能会避免所有与阅读、书写或拼字相关的事,疏于开口表达,懒于下笔成文,不能正常与人交流,并逃避交际,远离人群。

“高效读写”就是专门解决“少慢差费”的读写困难,提高读写效率和品质的教学方法。其独有的“学习成长三原力(感知力、思维力、创造力)”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大量实践证明,在不增加课时负担并保证理解率不低于80%的前提下,一个人一年的读写总量可以达到500万字以上。

高效课堂领跑学校——河北围场天卉中学、湖南株洲景弘中学先后引入“高效读写”课题成果,学生读写素养明显提高。如果说高效课堂通过放大学生的展示,撬动了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话,那么,“高效读写”通过阅读和写作则进一步打通了学生输入和输出的通道,进而实现学生学习的双高效。

慕课:可能带来的结构性影响

目前,学校教育正面临着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变革。2013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20慕课联盟”的成立,让“慕课”一词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热词。“慕课”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曾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远不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那么深刻。这一次,“慕课”的到来能否对学校教育产生结构性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认为,“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以后最大的一次革命,它使教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得优质学习资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但也有人认为,“慕课”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学校的围墙,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推进尚待观察和研究。“慕课”最大的威胁在于,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保持以及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们给予“慕课”的期待,显然远超它所能达到的高度。推动教育进步的力量有三个:一是教育内涵价值的提升,二是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三是教育内外技术的进步,而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体制、机制的变革,才是促进先进教育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作为第三股力量的慕课,只有和前二者相结合,才能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最终汇成巨大的改革洪流,推动教育现实的彻底改变。

且不论“慕课”会对学校教育产生多大的影响,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慕课”来了,它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本是教育变革的应有之义。

重提“全课程”

当第三代课改迎面走来的时候,“全课程”再一次被认识并置于一个全新的高度。“全课程”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思想,即用课程意识重新审视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一切资源,换句话说,就是把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资源都当作课程资源来开发和使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早在9年前,时任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局长张欣就提出了“全课程教育”思想。按照他的解释,所谓“全课程教育”,即把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每项活动都视为课程,并像对待学科类课程一样去对待其他课程。这一带有草根智慧的教改命题,一下子把素质教育的实施阵地,从课堂拓展到了校园乃至家庭和社会。

2013年9月,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正式开学,校长李振村领衔启动了“全课程”教育改革。在亦庄实验小学,“全课程”教育是针对持续十年的课改都是单学科推进、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弊端提出来的概念。它以培养“全人”为目标,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面向与教学相关全部要素(包括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式、评价方式、教学组织形式、行政管理体制、学校环境等)的综合性课程改革。其唯一指向就是培养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儿童。

李振村说,“全课程”教育绝对不能演变成一个“大而全”的课程改革,不能成为一个不断做加法的课程改革,恰恰相反,它的特质应该跟它的名字构成“悖论”——“全课程”教育,反倒是一个更加简洁清爽、负担轻效益好的课程体系。于是,他们提出“全课程”的减法思维,让已经构建起的日益丰富的课程体系变得更简洁,更高效。

今天重提“全课程”,因为背景不同而意义不同。有人把课堂比作药品,把课程比作营养品,想疗救已经生病的学校教育,首先要敢于在课堂上动刀子,想让学校教育走得更好,就要有更丰富的可供多元选择的课程。在迈向第三代课改的进程中,当课堂系统建设好了,无论植入什么样课程,无论是教室重建还是读写工程,都可能产生更大的效应。所以,重提“全课程”意味着课改的换代、行动的升级

第五篇:2015年6月1日2015年国务院全面大督查再出发

破梗阻,追落实——2015年国务院全面大督

查再出发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记者 韩洁)2014年6月,国务院启动本届政府成立以来的首次全面大督查,向外界展示了“言必信、行必果”的施政新风。

一年后,国务院再度亮出督查之“剑”--6月1日起,国务院派出11个督查组赴35个国务院部门和单位、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打破阻碍政令通行的“肠梗阻”,推动重大稳增长改革政策尽快落地尤为重要。为期15天的督查中,新华社记者全程跟随11个督查组,直击力度空前的大督查,见证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落实的决心。

部级领导带队 超百人督查团在行动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督查不要怕得罪人!督查组下去要担负这个责任,该办就办,奖罚分明!”5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下达了2015年对地方和部门开展重点督查的命令。

几天后,国务院下发通知,围绕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对重点督查工作做出周密安排。6月1日当天,11个督查组全部就位,拉开了新一轮督查的大幕。

与去年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赴27个部门和单位及16个省份督查相比,今年督查组增至11个,督查范围扩大到35个部门和单位及18个省份,时间安排上也比去年督查时间长。更大规模、更豪华阵容凸显国务院抓落实的决心。

11个督查组中,前5组重点“督部门”。组长分别由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江小涓、丁向阳、王仲伟、江泽林担任,重点督查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证监会、民航局等国务院部门和单位。

后6组重点“督地方”,全部由部委“一把手”带队。组长分别是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督查地点涉及东中西部地区,既有东北三省、河北、山西等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地区,也有上海、广东等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地区。

国务院为每个督查组配备了10人的规模,超百人督查大军分赴各地,查什么备受关注。国务院通知列出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事项,每一项都对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增加合理有效投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促进国有企业稳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情况。 --落实促改革政策措施,把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的情况。

--落实调结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情况。

--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注重形式创新 广听声音聚民意

去年国务院督查首次引入第三方督查等创新形式,迈出了推进政府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一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今年的国务院督查同样注重形式创新,强调更广泛倾听民意。

广泛深入座谈是了解掌握整体情况的重要方式。6月1日至4日,第五组先后来到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督查。每天,他们都按照“1+3+1”模式深入督查,即听取一次部门汇报,召开3场不同层级干部座谈会,召开1次全体会议,并安排专人全天查阅、审看文件资料。

和第五组一样,早上8点多进入部委开始全天座谈,中午放弃休息查阅文件资料,下午5点部门下班后督查组继续留在那里举行全体会议……这一高强度工作时间表几乎是所有在北京督查组的工作写照。

俯身基层实地督查,是各督查组查找问题的重要举措。第四组在3日结束同质检总局座谈后,部分成员便赶赴天津,走访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报检大厅,对通关便利化措施落地情况进行实地查看。而对奔赴基层的6个督查组来说,县乡基层、企业和工地现场正是他们督查的主战场。

6月1日中午,第六组一抵达云南昆明就投入督查调研全省总体情况,2日即兵分两路赴玉溪和曲靖,棚户区改造、信息消费……两地共选择了20个点实地调研。

第七组选择督查头五天“扎根”甘肃。1日全天在省里调研后,2日一早不到8点,督查组成员便坐上火车驶向数百公里远的酒泉市,来到部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东洞滩光电示范园区、巨龙现代农业物流港等点深入督查。

除了在督查中广泛听取民意,今年督查一大亮点是在中国政府网专门开设“督查进行时”意见箱,从部署督查之时至6月15日实地督查结束,面向全社会直接征询对稳增长政策和简政放权等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民众与国务院直接“对话”,提高督查的针对性、实效性。意见箱开通以来,已收到1100多件群众来信。

用好督查之“剑” 政策追落实动真格

此次国务院督查,除了全力推动重大政策落地生根,还要着力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切实推动地方和部门履职尽责。

坚持问题导向,是记者对各督查组的共同印象。在了解落实成果的同时,各组都不回避问题。

“为什么金融政策不断出台,企业还是不断喊渴?问题出在哪里?”第三组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

收费公路、互联网的应用……6月4日,第二组赴交通运输部实地督查时,提出了一个个公众关心的问题。

善于听取企业声音,是各组摸清问题症结所在的关键。第三组在6月4日分别召开金融专家座谈会和京津地区进出口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问题,更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下一步还将组织召开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座谈会。

锁定东北三省的第八组,首站来到黑龙江,围绕经济下行和大庆油田产量下降双重挑战,走访了省住建厅、电力公司、农垦总局、水利厅等部门,并召开煤炭和林业两个困难行业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心声。

为确保督查有实效,各督查组在准备每项工作时力求细致和务实。第一组出发前多次开会,制定详细督查方案,5月29日还专门听取所督查的教育部、保监会等七个部门自查情况汇报,确保督查取得成效。

第十一组抵达山西太原后,针对了解的地方最新情况第一时间召开全体会议,对督查方案做“增减法”调整。新增6场基层座谈会,重点了解基层的难与易;将督查点由49个减至16个,防止督查“蜻蜓点水”,并重点了解山西煤炭行业困境和改革。

此外,第九组5月31日晚一抵达河北石家庄市便进入工作状态,为全方位了解河北经济最新变化,还安排三路人马深入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等多地实地督查;第十组则在上海走访了地铁11号线、上港集团洋山深水港、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基地等多地,全方面调研上海经济结构呈现的新变化……

发现问题,推动整改,是此次督查的核心目标。与去年督查相比,今年国务院对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追踪落实更动真格。

“该处理的要处理,确实不作为的,国务院通报批评,责令他向国务院做检查!”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督查组要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大局的心,用好督查之“剑”,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上一篇:it产品销售工作计划下一篇:空之轨迹fc图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