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创新授信管理论文

2022-04-17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和谐社会构成的重要部分的企业,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是当今企业界讨论得比较热烈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以科学的经营战略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基业常青,百年昌盛的必要途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力创新授信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力创新授信管理论文 篇1:

立足学生发展需求 做好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建设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纪律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素质越来越重视,立足于此,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创新学生管理以适应市场要求,成为目前中职学生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相应,如何创建一支适应市场、适应当前学生发展需求,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综合素质、具有强力学生工作指导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的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职生;自主管理;中职自主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纪律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素质越来越重视,立足于此,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创新学生管理以适应市场要求,成为目前中职学生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问题,与此相应,如何创建一支适应市场、适应当前学生发展需求,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综合素质、具有强力学生工作指导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的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已势在必行。

从现实的调查走访中发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尚停在口号式实践层面,学生总是教师管理和控制的对象,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导致学生厌学、甚至对立,也让教师自身陷入到班级、学校杂物中,以致无暇钻研管理业务,影响个人管理水平的提高。其二,中职学生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心理指导、市场预测、就业指导及适应学生当下发展的活动设计等方面尚存在不足,需进一步提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管理队伍必先成为有“鱼”和“授渔之法”之人,如何建设管理队伍,成为我们中职学校当务之急之事。

一、立足市场和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聘”等方式,多措并举,建立一支对学生工作能组织、能分析、能指导、能协调、能说会做、专兼互补的学生管理队伍。具体建设目标为:

(一)建设三级人才梯队:

1.骨干管理人员:解决自主管理理论的研究及方向的定位、指导,到企业适度兼职,具一定企业经验。

2.骨干德育指导教师:能领略学校自主管理主髓思想,正确指导 专业部、学生会、班委会开展工作。

3.专业管理指导教师:

心理干预师:从学生心理出发,对管理和活动进行论证和心理干预指导,保证管理可操作和持续。

兼职德育辅导员: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为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做准备。

程序开发人员:借助网络为管理服务;参与管理,为学生评价的信息化和研发自主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做铺垫。

(二)以团队建设为着力点,加强班主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团队精神,提高管理效果。

(三)加强自主管理机构队伍的师德建设,培养其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互相合作、勇于奉献、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为目的,做好“三平台、五支撑”队伍建设

立足管理队伍德才兼备、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工作要求和中职教育的特点,在多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三平台、五支撑体系的建设方案----师德建设平台、业务能力建设平台、实践能力建设平台,学历教育支撑体系、团队进修支撑体系、团队培训支撑体系、团队科研支撑体系、团队实践支撑体系,根据三平台、五支撑体系的内在要求,加大管理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力度,构建适应社会、市场发展、适应学生当前发展需求的合理管理队伍梯次结构,完善培训制度和评价考核机制,注重专业培养和团队建设,加强队伍人员能力培养,从师德教育、学历教育、业务进修、分模块专业能力培养以及校本教育培训、成长数据库建立、组织考察、企业锻炼、校企互聘、社会实践等途径全面落实队伍建设。

(一)重视管理队伍师德平台建设,建设一支讲政治、讲奉献、为人师表、勇于进取、全身心投入管理的德育队伍。

为进一步增强管理队伍教师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学校建立了师德培训制度,精心设计师德建设内容,大力实施“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教育活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培训工作,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从教乐教的职业道德观。过程中,注重思想建设和个人作风建设想结合,把学习教育贯穿年度始终,做到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做笔记与撰写心得体会集合;同时,通过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切入点,加强师德考核,明确师德行为“十不准”,签订师德建设责任书,实施师德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落实师德承诺。利用例会、寒暑假、周末等时间,举办师德讲座、师德先进人物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心理学、教育学等校内培训,做好市级、校级师德标兵的推举工作,师德建设的常态化开展,有力提高了管理队伍的政治素养和教育理论水平,培养了良好的师德师风,保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多途径搭建管理队伍业务能力建设平台,完善管理队伍知识结构,提升德育队伍业务能力。

1.创设条件和环境,多措施鼓励管理人员业务进修,提升业务能力。

(1)对德育管理队伍分模块实施专业能力培养 。

在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大前提下,以人为本,从学生管理方向定位、校企文化结合、心理在团队中应用、工作方法指导及管理的信息化五个模块着手,分门别类实施、培养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支持、选派管理队伍人员到业务模块相应的国家大学进行进修,参加专业能力相应的国家、省地级学术会议、培训;鼓励管理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师学习与考取,选派管理人员到企业顶岗实习、适度锻炼。教师培养形成梯队,管理队伍业务素质明显提升。

(2)做好以专家引领、经验交流、自我研修为路径的校本培训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队伍培训思路,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严格落实培训责任,通过外出学习听专家讲座和邀请知名专家进校指导和示教,立足、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定期下载专家视频,不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探讨,利用好班主任经验交流平台,案例共研、交流反思,同时,协同教导处制定教师学历提升方案,引导管理队伍加强自我理论学习和管理学习,通过结合实际的培训,管理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3)加强团队科研,推动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

我们把科研能力和水平作为提高、促进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承担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创新的课题研究,藉此,我校也要求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管理者全员参与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创新课题建设中,其中,机电部、计算机部负责学生自主管理有效载体子项目的建设工作,数控部负责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子项目建设工作,幼师部负责特色班级建设工作,各部建设卓有成效,在合力之下,各部共同编写《中职生实用礼仪与训练》读本1套,《中职生国学诵读》德育教材1套,促进了管理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团队和谐与合作,提升了管理队伍的科研素质,为指导学生提供了能力基础。

(4)加强团队建设,培养管理队伍团队合作精神。

日常管理中,学校在班主任层面建立“政教处—专业部—班主任”三级管理网络,学生层面建立学生会、班委会及学生社团。通过制定共同的、可提升的愿景和目标,开展各级层面的培训,增强团队成员间认同;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聘请专家来校讲座,企业锻炼、外出学习,大力推进演讲、知识竞赛、征文、趣味运动等丰富多彩的学生集体活动,培养有效的沟通、合作及相互信任。过程中,推行团队合作、加强团队竞争、借助团队活动、做好团隊评价,通过健全考核,利用激励机制等手段,积极创建“团队一体化”格局,形成“队荣我荣,队耻我耻”的工作风貌,促使班主任和学生会(含班委会)两个管理团队,目标一致、精诚合作、团结互助、攻关克难、愉悦成长,从而全面指导、落实、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2.立足学生创业需求,构建管理队伍实践能力平台,提升管理队伍实践能力。

为适应学生创业需求,学校大力提升管理队伍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指导、服务于学生。

(1)行业培训 在校企合作的理念下,与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相适应,选派骨干管理人员行业培训,到企业适度锻炼,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方式及方法,从而为更好的指导学生适应企业而提升能力。今年来,我们尝试外派老师参加行业培训,熟悉行业制度、了解行业用功需求,从而为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中职人才而积蓄知识和能力。行业培训知识良好反馈于日常的管理实践,成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启蒙之灯。

(2)校企互聘 与行业培训并行,积极构建校企业合作的途径与方式。通过积极需求企业合作,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为我校学生自主管理队伍的兼职管理人员,把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企业对人才的用工要求及企业管理的方法与经验引入学校,在引入企业文化同时,模拟实践企业管理方式,既增强了对校内学生的企业适应指导,又增强了学生对企业及市场的认同,极好地适应了学生创业基础需求。

总之,我们应当重视企业和社会发展对学生能力的影响,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入手,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养成入手,以服务为己任,以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学生能力为目标,构建学生自主管理队伍素质。

作者:徐峰

大力创新授信管理论文 篇2:

用科学的经营战略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和谐社会构成的重要部分的企业,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是当今企业界讨论得比较热烈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以科学的经营战略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基业常青,百年昌盛的必要途径。

一、创新企业管理思路,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拥有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近几年提出的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湖南永利化工公司自2002年组建以来,便着手创新管理思路,进行管理流程再造,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近五年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思路。如:“人流、物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公司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把人才的进出和物质的进出厂以及资金的收支平衡等三个企业管理的关键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严控制。以“三个到位”——职责到位、管理到位、考核到位为标准,大力推行管理流程再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此项成果获得株洲市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向株洲市企业界推荐学习。再就是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管理、经济、技术”全员参与的“MET”创新创效管理活动。公司发动全员从管理、经济运行、技术改造等方面集思广益、出谋划策。通过此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些日常视而不见的问题得以暴露并得到解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成果获得株洲市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2006年,该公司又实施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案,即商帐管理制度。该管理制度从创新客户信用管理、建立客户授信和资信评价体系、应收帐款的管理、合同管理、逾期帐款清理等方面入手加强商帐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和降低了企业商帐风险。从而全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全面提升。该项成果获得株洲市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株洲市企业管理协会将该成果放在网上供全市企业学习参考。由于大力推行一系列创新管理思路,企业的经营业绩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企业运行模式进入到良性的发展轨道。

二、构建全新的企业文化、塑造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

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方面,抓好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的建设,是以内容和形式建设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企业稳定快速发展。永利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公司通过精心设计并请专业策划人员策划,针对从国有老企业改制出来的新型股份制特点,建立起C1视觉识别系统和V1理念系统。提出了“开放竞争、合作创新、义利兼顾、共同发展”经营理念等一系列符合企业本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确立了企业徽标,统一了企业基调颜色,企业面貌焕然一新。该公司在企业文化工作方针中明确提出:以人才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创一流现代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的传载和深入,极大地凝聚了全体员工的合力,形成了和谐共事的人文环境。企业兴衰的关键在于拥有人才的质和量,该公司在企业文化中提出“公司是企业与员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大家庭”。并承诺无论员工职务高低、地位如何只要对公司做出贡献,都一样被认同的理念。同时推出每季的优秀员工评选,星级员工评选和总经理特别嘉奖等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分配制度上,不仅仅以劳动量为标准,而按最终产品的质量、效益以及科技进步过程中的智力投入的价值为标准。在用人制度上,正确处理资历与水平、文凭与水平的关系。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使人适其职、人尽其才。该公司始终认为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是融为一体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脉络,同时也须通过企业管理的推行得以贯彻并形成氛围。通过构建全新的企业文化,在公司内部形成了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和谐共处的良好工作环境。

三、以技术领先为依托,打造环保清洁型企业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能否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关键的一点在于该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技术和科研水平。永利公司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始终把技术领先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了使自己的科研开发项目始终处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主动地位,保持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公司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工作。通过自行摸索和研究,成功地掌握了金红石钛白粉生产技术,成为国内第六家、湖南省第一家生产金红石钛白粉的企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项技术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效益为中心,继续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投入力度,优质高效建设好重点工程和创效工程。2006年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兴建20万吨/年硫磺制酸工程,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07年10月份投入运行。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市场供需关系得到了优化。环境保护问题曾一度困扰着该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经过凤凰涅磐后的痛定思痛之后,公司在环境治理上可谓是花“血本”治污,立志打造清洁文明生产。近几年来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和填平补齐,在环保治理上注入资金近亿元。先后完成了硫酸水洗改酸洗、钛白废酸浓缩、电除尘、钛白清污分流、硫酸尾气治理、硫酸和钛白污水综合利用等环保项目的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投运,极大地减少了污染物的外排,发挥了巨大的环保效益。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目前,公司正在按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综合利用。为员工提供环境整洁的就业环境,为社会树立清洁文明生产的典范。

四、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和谐共赢的经济环境

由于我国企业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买方市场和信用交易方式成为必然的和主导的趋势,但是尚不健全的宏观信用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管理上对信用风险控制能力的严重不足必然带来巨大的市场信用风险。为此,永利公司成立以来,就开始对不同用户进行调研整合,根据不同客户的经营现状、经营目的和经营方向进行全面了解,本着实现共赢的目的和原则,有选择性地与之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不同的客户进行资信评价和授信测试。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客户资信评价和授信体系。该公司现在正致力于与广大供应商、销售商逐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开展合作、互惠互利、共图发展。在正确处理与客户的关系上,该公司始终坚持:尊重客户与合作伙伴的合理利益是永利人神圣的经营使命。与客户共成长与伙伴同发展是永利人永续的经营思想。针对目前该公司原材料市场资源性紧缺的不利局面,该公司采取一定授信和合资控股的方式建立原材料基地。如针对钛矿资源的严重不足,在攀枝花、郴州等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基地和供货渠道。此外,对磷矿、硫矿等原料也采取同样的方式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确保了生产经营工作稳定高效经济运行。现在该公司已与200多个大客户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向战略合作伙伴提供近2000万元的信用额度。特别是已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大客户,给予比较优惠的信用政策,通过优质的信用服务和双方的精诚合作,该公司与用户之间的合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了和谐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地把握建设和谐企业这一主旋律,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战略来指导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葆旺盛的生机并立足于不败之地。

作者:唐臻科

大力创新授信管理论文 篇3: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建设的基本思路

【摘要】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响应国家加强信用建设的号召,但是不同地区间信用管理的建设思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旨在为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建设提供一个符合现实要求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用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信用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信用管理建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上建设日程。企业家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信用管理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效益,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江苏省地处经济发展迅速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服务业相对密集,企业间交易频繁。在这种频繁的交易下,信用管理尤为重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个失误的、缺乏诚信的交易很有可能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迫使企业退出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适应江苏省现实的信用管理建设思路尤为重要。

一、明确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建设思路的重要性

据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对江苏徐州、无锡、苏州、淮安、南京等城市187家企业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有37%的企业已经在进行信用管理的相关工作,比如在政府建立信用档案,按照政府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资料,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52%的企业表示对信用管理这个概念很陌生,虽然对于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客户诚信档案等工作都有涉及,但是管理者不知道这些工作是属于信用管理的范畴,认为只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而进行的活动。11%的企业几乎没有从事信用管理的相关工作,而这11%的企业大都发展缓慢、维持度日。由此可见,开展信用管理工作的企业,发展呈现日趋壮大的趋势,加强信用管理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必要手段。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有些企业有加强信用管理的意识和愿望,但对如何加强信用管理没有明确的思路。因此,寻找一条符合江苏省目前现状的信用管理建设思路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江苏省众多企业的命脉与发展。思路是建设的前提,只有思路明确,建设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课题组从江苏省企业特点出发,探索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建设的基本思路,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参考,使企业能够明确建设思路,防范信用风险,避免信用损失。

二、江苏省信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组走访的江苏省企业中,可以毫不客气地说,100%的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观念扭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诚经营的意识薄弱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言,真诚是信用的一小组成部分,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有17%的公司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往往为了眼前的利润,夸大产品功能、售后条件。企业要开展信用管理,首先应该在自身真诚、信用的前提下进行,这样才能使企业向着良性的发展方向循环发展。如果企业自身都不能真诚经营,那么也就无法要求对方企业真诚经营,更无法建立失信企业的约束机制。

2、对信用不重视

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客户、供应商信用档案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规范市场秩序。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有11%的企业不知道信用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甚至认为进行信用管理仅仅是纸上谈兵,空喊口号,没有实际的效益。面对这样的问卷结果,我们只能审视我们是不是对信用的研究不够,没有把信用管理的真正效益体现出来,没有找到适应江苏省企业现实的管理之路。

3、缺乏信用管理的專门人才

信用管理是一个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但目前全国各大院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非常少,导致这方面人才出现空缺。目前从事信用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都是从事财务的人员,而信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信息管理、法律、财务管理、营销、统计等相关专业知识,仅仅具有财务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4、缺乏相应的职能部门

调查的所有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信用事项没有进行专管专设,有的仅仅是在财务管理部门或者销售部门顺便进行的管理登记。这样不清的信用职能设置容易导致职权不明确,管理出现偏差等现象。例如信用管理中的应收账款管理会涉及销售、财务、仓储等部门,应收账款如何管理、如何设置客户信用级别每个部门站在自己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说法。因此,设置专管部门,明确信用管理的职责、权限是企业的明智之举。

三、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建设的主要模式

企业信用管理的顺利实施,仅仅靠企业单方面是不够的,需要有政府、社会的参与和管理。信用管理是一种社会机制,关系到全社会的市场氛围与经济运作。课题组总结了国内外先进的信用管理模式并根据江苏省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的“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四位一体”主要是指以下内容。

1、银行

就目前而言,银行是信贷信用信息最全的单位。因为在企业、个人信贷过程中,银行会将信贷、还款全过程都实时记录在全国联网的数据库网络系统中,对企业信贷信息实施全过程的管理。但是银行的信用管理仅仅涉及到银行需要担心的信贷问题,而其他商业诚信、商品质量等信息在银行的系统中毫无涉及。因此,企业的信用管理建设仅仅依靠银行是远远不够的。

2、政府

政府是企业信用管理建设的保障,只有政府的大力推动、支持,企业才能找到信用建设的方向与目标,才能领会信用管理建设的切实意义。目前各地政府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社会信用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全面提高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大力拓展信用信息和产品应用,加快构建信用联动奖惩机制,深入开展示范和试点工作。江苏省围绕“诚信江苏”目标,不断建立信用示范企业、信用试点单位,完善信用相关制度,建立信用体系,其信用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如苏州市出台了《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建立了诚信网站,企业的信用评级、诚信记录都可以在该网站上查询。

3、企业

企业是信用管理建设的主角,有了银行、政府、社会外界的扶持与监管,剩下的就需要企业自身来完善、实施。信用建设的主要工作都是由企业自身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的,具体包括建立组织机构、创建信用信息、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约束、严格自我监督、培养信用人才。

4、社会

主要是指商业征信公司为主体和广大社会群众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我国的商业征信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这类公司的职责主要是进行资信调查、资信评级、资信咨询、商账追收等业务,但不同地区征信公司的职责、收费标准、出具信用报告格式、标准都有所不同,还需要不断地改进。

四、江苏省信用管理建设的基本思路

明确模式、找对思路是开展信用管理建设的前提,课题组经过四个月的调查研究,根据江苏省企业的特点,提出了江苏省信用管理建设的基本思路。

1、政府扩大宣传与要求力度

政府在企业和老百姓心中的权威性是不言而喻的,任何管理建设的长远发展都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需要加大信用管理的宣传与要求力度,比如举办相应的信用讲座、在网站上发布相关信用文章、举办相应知识竞赛、对企业提出相应的应用要求等。宣传是要企业自发的开展信用,要求是政府对企业的硬性规定。只有外界要求和企业自发双管齐下,才能使企业信用建设更为长远、健康地发展。另外,政府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有了制度才能明确要求。

2、企业内部加大信用管理建设力度

(1)建立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明确职责。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江苏所有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没有做到信用事项专管专设,往往都是通过销售部门或者财务部门代为处理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等相关工作,因此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信用管理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包括征信管理(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账户控制管理、商账追收管理、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或推销信用支付工具,相关工作都和企业利益挂钩,所以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非常有必要,只有企业重视了,专事专管了,企业利益才能保证并且稳步前进。

(2)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企业的规矩,有了规矩员工才能更好地执行,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管理。目前江苏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相关的信用管理制度,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加快制度建设,包括资金信用管理制度、合同信用管理制度、服务信用管理制度、财务信用管理制度、人力資源信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制度等的建设。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企业信用全过程管理。信用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实施全过程管理,做到各个环节、各个步骤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采取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内部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每个环节的目标、控制管理重点各有不同。事前主要是指客户信用档案的规范管理,事中主要是指销售、生产过程的管理,事后主要是指应收账款的监控。

3、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建立诚信江苏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的积极配合,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包括信用中介公司和广大人民群众。

信用工作的大力开展,必然会构建出新型的经济模式,这个经济模式是健康的、积极的、上进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见,信用与经济密切相关。江苏省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基本思路的研究仅仅是工作的第一步,需要我们继续完善、探讨、研究,构建出更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注:课题来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2013SJD630100,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1411054009Y,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改项目(研究性课程)SZDYKC-140203。)

【参考文献】

[1] 孙伟、程江宁: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方法的探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 盛世豪:浙江省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J].浙江社会科学,2002(1).

[3] 戴成诚:上海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探讨[J].商业经济,2014(4).

(责任编辑:刘冰冰)

作者:陈婧 葛普荣

上一篇:虚拟社区调查管理论文下一篇:商贸企业库存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