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2023-02-05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和公约的总称。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唐山高路通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部分做高品质企业

GLT-GS-12-001员工进、退场程序及有关规定 ............ 014 GLT-GS-12-002员工手机话费补助管理办法 .............. 021 GLT-GS-12-003年度路费报销规定 ............... 023 GLT-GS-12-004劳保福利用品管理制度 ........... 011 GLT-GS-12-005工地考勤制度 ............ 006 GLT-GS-12-006延期归队管理规定 ............... 007 GLT-GS-12-007员工家属探亲的管理办法 ................ 018 GLT-GS-12-008工地伙食管理制度 ............... 024 GLT-GS-12-009公司图书管理规定 ............... 025 GLT-GS-12-010简报管理制度 ............ 027

第二部分做高素质员工

GLT-GS-12-011员工守则及八荣八耻 ............. 002 GLT-GS-12-012签字人员签字九律 ............... 004 GLT-GS-12-013清廉工作“五不准” ............. 005 GLT-GS-12-014员工风气管理导向 ............... 029 GLT-GS-12-015管理人员导向 ............ 0311

第二篇:公司发展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准则。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运行制度和管理制度。其中,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基础管理不可替代的工具。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以及企业发展壮大,过于陈旧的“硬”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多的制度应逐渐“软”化,符合企业的变革与创新。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一)强制制度

麦格雷戈的“X理论”以及泰勒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天生是懒惰的,没有责任心,只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劳动,甚至不愿意工作。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也只会考虑到以怎样的方法强迫员工进行劳动。所以,在工业经济初期,管理制度是强制性的“硬”要求,严格规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甚至对员工完成某项工作的动作都有要求。这种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完全没有对员工的关心,只是一味地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员工迫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只能服从这种强制制度。

(二)约束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改变,员工渐渐会反抗过于苛刻的制度,争取自己的权利。相应地,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修改的制度,出现了“软化”的趋势。正如“人际关系之父”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童工法、缩短工作时间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见的。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措施的提出,已经不再把人当作“经济人”,而是一种“社会人”来看待了。此时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对人本身有了关心和思考。

现在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制度。从员工来看,管理制度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但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中也有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和对劳动环境的改善。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

否则会如强制制度那样压榨员工,使员工心存不满。此时的管理者不再把人和机器等同,管理制度也不会像机器的使用说明书那样严格教条了。可以说,现在的这种约束制度在管理制度上还是有一定的软化的,但无论从力度还是范围的角度看,都有一种“杯水车薪”的感觉。

二、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企业的发展,陈旧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看似“严格”的管理制度却不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国企改革几经波折,终于逐渐确立了以“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制度也将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沿袭了多年的管理制度终究不能再顺应企业的需求,而将渐渐成为企业的绊脚石。因此,软化企业制度、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企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且,它的生存和发展还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近几十年来,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超市都是用电脑结算,顾客不必等很长时间,收银员也比较轻松。但如果某个超市仍采用20年前商店的收款方式,要收银员用算盘一项一项地算,那这家超市恐怕是无人问津的。

2.内部环境。企业内在的环境是指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因素。如果说外部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影响作用,那么内部环境对企业来说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同时,内部环境也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同样要求管理制度的软化。例如,库存是企业生产运作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库存管理制度不能适情况而定,则要么付出不必要的成本,要么影响生产,导致流水线的停工。所以,内部管理制度也是一定要软化的,根据内部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人需求的改变决定了软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5种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经济人”的假设仅仅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社会人”的假设最多也只满足到人的社会需求。如今,现代

人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人首肯的是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席之地,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促使现代人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在现代人这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制度也必须有逐渐软化的趋势。如果还是以一种硬制度强制员工的行为,员工则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抗议,甚至跳槽,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正是由于需求引发动机,动机又决定行为,如此看来,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促使员工真正地发挥才干,为企业服务。

(三)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逐步向厂长制发展,以前的政企不分、企业完全是一个行政单位的企业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中,体现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具有独立财产权力、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同时,“质量为上、效率优先”逐渐成为各个现代企业追逐的目标。在生产方面,企业希望的上是降低成本;在销售方面,又希望提高利润。兼顾两者的企业,必须以适应其目标实现的制度做为指引企业行动的“风向标”。制度不是僵硬的,而是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创新,制度制定地得体,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一个企业的发展,成败不仅仅在于它的技术,而在于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制度合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引入“引导”机制的实现方式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引入一种“引导”机制。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强制”也好,“约束”也罢,都是对员工行为的束缚,说到底还是由管理者制定并要求员工无条件服从。而现代企业倡导的应该是这种“引导”机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生产的指挥者、调度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员工说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向规范的行为方向发展。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需要“抛砖引玉”,真正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还是员工。企业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应视环境、发展状况而定,总的来说,是让员工体会到一种氛围。这里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方式有几点建议:

(一)以道德为导向,倡导人文精神,实现人性化管理

1.以道德为导向。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中不仅有理有法,更要体现情的存在。正如现在倡导由以法治国向以德治国转变一样,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应以道德为导向。管理者犹如一场音乐会的指挥,在工作中只有统筹各方、协调发展,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

2.人性化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管理了。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说:“企业是否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蓬勃发展下去,关键取决于人”。所以,人的作用是万不可忽视的。在倡导人文理念的今天,对企业的管理更要提倡一种人文精神,强调人性化管理的方法,甚至可以说,人本管理意识是企业的管理之本。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管理,它必须调动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对人的关注去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人性化管理便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将现有的“约束制度”甚至“强制制度”软化,让员工在企业中切实感觉到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这种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内不难做到,现在许多公司都会在员工生日时送上一份礼物,这一小小的举动便会让员工倍感温暖,因为他认为收到的不仅是公司给予的礼物与祝福,更是公司对自己的肯定,在日后的工作中定会更加努力地回报公司。相反,强制的硬制度会让员工对工作失去耐心,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

(二)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实行自我管理

1.标志着员工地位的提升。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地位越来越高。工业经济初期,员工只是企业的受雇者,甚至仅仅被看作是劳动机器,而现在许多企业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这种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是企业倡导的,另一方面是员工希望得到的。然而这种变化不应仅仅是口头上说说就了事的,员工的确从内心希望成为企业的主人,这不仅是一种地位的提高,同时也是企业对员工自身价值的肯定。因此,让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是大有裨益的。

2.制度制定妥当,便于自我管理。以往的制度由管理者制定,但实际的一线工作中必然有一些困难是管理者了解不到的,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容易让员工认为管理者不了解一线员工的疾苦,对制度不免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让员工参与

到制度的制定中,便可以使各种难处得以体现,制度制定地恰如其分,员工也便于自我管理。在制定制度时,可以向企业内的员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或是成立一个由员工组成的制度委员会,及时了解员工对制度的感受。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让员工更容易接受。

(三)营造良好氛围,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不单单是指企业提倡的厂旗、厂徽之类的表层文化,更应该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对于管理制度这种中层的企业文化而言,倡导通过明确员工的职责来推动文化的进步。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发展,员工亦不是在真空中存在,只有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导致一致的行为规范,即良好制度的产生。

(四)及时修改不合适的制度

企业是在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着的,制度也不可能是静止的。用新的情况去套用旧的制度,必然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只有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管理制度,才能使之与企业的运行相适应。远大集团的制度化生存,崇尚的是制度,提倡的却是创新,任何员工如果发现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改正。这种制度的改变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更新制度的过程体现出的是企业民主管理方式和随机应变的管理方法。

当然,管理者在决定充分引导员工的时候,还应做好一些前提工作:设法为员工发挥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等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进行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前面提到的“人性化管理”、“员工自我管理”等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方法,是引导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将这些具体的工作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

四、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一)视企业发展情况而定

这里倡导的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前提是运作了一段时间、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备的企业,并不是说任何企业都应采取软制度。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在制定制度时就不能一味追求宽松,否则不仅制度不能建立起来,反而使管理者日

后的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在企业文化尚未初步确立,员工还没有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时候,最好不要软化制度。

(二)采取逐渐软化的方法,适可而止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也不是说今天还在强制管理,明天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软化管理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管理者不仅要明白何时软化制度,更要清楚软化的程度。软化的力度不够,相当于没有做工作,软化地过分,则对管理制度是一种破坏,以前建立的制度体系不仅会土崩瓦解,更会让企业呈现出一盘散沙、无人管理的局面。只有管理者把握适度,软化地恰倒好处,才能使制度真正地为企业服务。

(三)不能脱离科学管理的大前提

制度软化,并不是说要脱离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前提。从现代企业的角度看,科学管理理论是有一定的弊端,它过于忽视人本身的感受,但其提出的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许多理论在当今的管理工作中仍应严格遵循。如果抛开科学管理谈“人性化管理”或是“自我管理”,无异于不打地基直接建高楼,其结果是不得而知的。

综上所述,企业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管理,使工作有效地进行。在管理工作中引入“引导”机制,逐步实现管理制度的软化,必然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全面进步。

第三篇:公司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与实施规划方案

目录 公司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与实施规划方案 .............................................4 一、建立管理体系的意义 ...........................................................................4 二、制度体系建设概述 ...............................................................................4 1、四个内容和五个阶段 .....................................................................4 2、五个问题 .......................................................................................5 三、制度体系的四个内容(体系建设导向)

..............................................5 (一)战略管理层面内容:

................................................................5 (二)企业文化层面内容:

................................................................5 (三)组织架构层面内容:

................................................................6 (四)业务流程层面内容:

................................................................6 四、五个阶段(具体实施阶段介绍及实施规划方案)

................................6 (一)救火阶段: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规划化起步阶段)

6 (二)规范化阶段:完善与管理相关的各种制度,并培训实施 ..........7 1、制度化管理总目标:

..............................................................7 2、制度化管理首要任务 ..............................................................7 3、制度化管理工作框架 ..............................................................8 4、建立制度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11 5、制度化管理的完成周期 .........................................................11

6、制度化管理的运行周期 .........................................................11 (三)理性化阶段:企业已能按照既有制度及流程自动运作 ............12 1、理性化阶段工作内容 ............................................................12 2、理性化阶段具体实施方案 .....................................................12 (四)文化性阶段:企业形成自有的企业文化并根植每位员工的心中,并为公司长期战略共同努力 .......................................................22 1、企业文化性阶段内容:

.........................................................22 2、领导体质:

...........................................................................22 3、组织机构 ..............................................................................22 4、管理制度 ..............................................................................23 5、企业文化性阶段的要求 .........................................................23 6、打造企业文化的方向 ............................................................24 7、具体工作内容:

...................................................................24 8、文化性阶段周期 ...................................................................25 (五)人性化阶段:企业超越理性约束,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简要,暂无具体实质内容)

..................................................................25 1、人性化管理的实质和必要性 .................................................25 2、构建企业特色的人性化理念 .................................................26

公司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与实施规划方案 一、建立管理体系的意义

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公司经营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对投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保障资金的合理安排使用,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公司的经营不同于一家一户式的个体经营,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这一系统的高效运转,就要对这一系统的各个环节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协调联系机制、相互制约机制,同时辅之以奖惩机制和保障机制,因此公司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公司的运转有章可循、有迹可查,保证公司对外是一个整体形象,对内充满生机、活力。

公司应当建立以高效管理为先导的岗责体系,建立以合理分配收入为促进的绩效考核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储备和后勤保障体系,保证公司的规范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制度体系建设概述 制度体系建设包含四个内容,五个阶段,目的在于解决五个问题。

1 、四个内容和五个阶段

战略管理层面 企业文化层面 组织架构层面 业务流程层面。

五个阶段:救火阶段、规范化阶段、理性化阶段、文化性阶段、人性化阶段 2 、五个问题

问题一:每个人应该干什么——目标

问题二:应该怎么样去干——组织执行

问题三:怎么样干好——控制及思考

问题四:怎么样才算干好——考核 问题五:干好怎么样,干不好又怎么样——奖惩 )

三、制度体系的四个内容(体系建设导向)

(一)战略管理层面内容:

1、目标制定

2、建立完善考核系统 3、奖惩机制建立 (二)企业文化层面内容:

1、建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规定

2、员工能力开发

3、公司福利体系(非现金形式)

(三)组织架构层面内容:

1、组织架构图

2、工作分析

3、招聘管理系统

4、培训管理系统

5、薪酬管理系统

6、绩效管理系统

7、职业生涯管理系统 (四)业务流程层面内容:

1、拆分制度汇编,形成人力资源及行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具体实施细则三个部分。

2、梳理工作、业务流程。

3、建立健全协调联系机制、互相制约机制。

)

四、五个阶段(具体实施阶段介绍及实施规划方案)

(一)救火阶段: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规划化起步阶段)

1、针对各分公司、各部门出现的具体问题,公司决策层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处理意见。行政部门根据决议,拟定具体章程并执行。

2、“高端设计、重点突破”企业管理者要进行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设计、明确管理模式和机制,规范核心能力、核心业务的相关制度。

(二)规范化阶段:完善与管理相关的各种制度,并培训实施 1、制度化管理总目标:

1.根据董事长、总经理的战略规划,我们公司的管理体系的建设的方向,是将行政、人事、销售、采购、质保、信息、技术、财务等各个体系纳入高效的信息化平台流转管理系统。

2.“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建立科学的制度化管理体系是实施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可以协调与控制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职务规范,促进企业的整体优化。

3.为企业实现文化性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2、制度化管理首要任务 一、据此,我们当前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

1、分析整个现有资源,现在在做什么,怎么做,问题在那里,目前怎么解决的,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2、建立健全母目前各体系的架构、岗位和编制、职能、流程、制度、规定、标准、程序、表单、QA 工作流等,特别是各个体系中应有的相关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

3、由行政部门牵头,各单位、部门通力合作,为公司实现从管理出初级向中级跨越打下基础并创造条件。

二、统一认识,协同合作

1、建立制度必须全员高度重视,持续不断改进,作为公司管理的核心依据。

2、行政部门牵头,主要针对整个体系建设工作和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所有职能部门精诚团结、协同合作,各公司负责人,各部门管理者完成制度具体落地实施,做好相关培训,而不是宣贯。

3、岗位技能,业务熟练程度必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4、执行力纳入绩效考核制度,并作为重要一项。企业制度体系建设的成功是公司全体员工不折不扣地执行各种规定和指令。

5、部门互评将是公司一项长期政策,是否对兄弟部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将直接影响上级对该部门的满意度打分。

3、制度化管理工作框架

一、组织系统(由行政部门负责)

1、公司介绍

2、公司大事记

3、公司章程

4、公司组织架构

5、公司各部门职责

二、行政系统

1、办公室管理制度

2、出差管理制度

3、会议管理制度

4、文书管理制度

5、档案管理制度

6、保密管理制度

7、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8、车辆管理制度

9、安全保卫制度

三、人力资源系统

1、人力资源制度基础文件

A、组织机构图

B、各部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

C、公司级别层次表(含薪金等级表)

D、岗位职责

2、考勤及休假管理制度

3、招聘管理制度

4、晋升及调任制度

5、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6、薪资管理制度

7、员工福利制度

8、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9、奖惩制度

10、合理化建议制度

11、员工离职管理制度

四、财务系统:(待补充完善)

1、资金管理制度

2、财产管理制度

3、财务控制制度

4、报销管理制度

5、会计档案制度

6、审计工作制度

五、市场管理系统:(根据各企业实际业务补充完善)

六、物采原料购系统:

1、仓储管理制度(含货物进出程序,手续,流程图)

2、盘点制度

3、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七、各分公司管理体系:

1、需和总公司用同一制度的,统一发放

2、和公司制度差别不太大的,在公司制度基础上修改

3、差别较大部分,由各分公司自行编制

4、各分公司管理体系相应部分的协助编制和监督由总公司相应部门负责;各分公司的管理体系在总公司行政必须有备份,并在调整时随时上报。

八、梳理全公司各岗位工作业务流程 4、建立制度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1.节约时间金钱

2.改善工作质量

3.固化企业流程

4.流程自动化

5.向知识型转变 5、制度化管理的完成周期 内容 一-七 八 时间 5 个工作日 1 个月

(*奖惩制度实施条例延期)

6、制度化管理的运行周期

内容 一-七 八 时间 2 个月(试运行阶段)

长期

(三)理性化阶段:企业已能按照既有制度及流程自动运作 1、理性化阶段工作内容

1.目标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2.导入绩效管理模式

3.整合内控,建立员工职业规划

4.制度创新带动企业创新 2、理性化阶段具体实施方案 一、目标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1、目标化管理

公司目标: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智能信息系统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为社会提供信息系统集成、软件研发、产业孵化等一体化服务。

个人目标:在遵守公司各项规定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良好的履行岗位职责,为推动公司发展作出贡献。

2、精细化管理

“精确定位”每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能职责都要规范清晰、有机衔接;

“精益求精”对待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做到尽善尽美;

“细化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

“量化考核”考核时,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

3、实行目标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需要:

3.1 强化领导,健全制度、从严考核。领导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织者、指挥者,在企业实行目标管理与精细化管理,需要组织职能,同时指挥协调各个部门相互关系,调动各个利益群里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完成企业制定的各项目标、计划等。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补充管理工作内容及标准,保证目标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性与有效性 3.2 安全管理。安全问题是智能信息产业的头等大事,要不断健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举措,研发安全防御手段,加强网络安全检查力度,及时消除隐患。

3.3 重点强化细节的管理力度、能力。对岗位技能与业务熟悉程度要进行有效的培训及考核,把握各个环节的要素,提升细节管理能力。

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4、实行目标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目的:

4.1 科学安排,提高质量,降低损耗。

4.2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强化技能、业务能力。

4.3 持续创新、持续改进,增加企业发展后劲。

5、施行目标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周期 内容 时间周期 目标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2 个月后(运行制度管理)

二、导入绩效管理模式

1、绩效考核建立的目的

1.1 绩效考核是在一定期间内科学、动态地衡量员工工作状况和效果的考核方式,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基本素质;

1.2 绩效考核使各级管理者明确了解被考核者的工作状况,通过对被考核者在考核期内的工作业绩、行为以及能力的考核,充分了解公司员工的工作绩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薪酬调整、职业发展等激励手段。

2、考核系统建立的用途

2.1 了解员工的工作行为、能力以及对组织的业绩贡献;

2.2 奖优汰劣,为员工的薪酬变动、晋升、降职、调职、解职和培训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2.3 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方式,对员工工作进行奖惩,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3、考核方式方法

缺失。(参照公司现有考核机制并结合上次会议内容补全部门互评机制)

4、奖惩机制建立

4.1 总则

4.1.1 加强经营管理,明确奖惩的依据、标准和程序,鼓励和鞭策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

4.1.2 奖惩制度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以严密、公正的考核为依据。针对员工对公司贡献的大小,采取不同形式的奖励;对违反规定的,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员工,要给予严肃的处罚。

4.2 适用范围

除董事长、总经理外,全体人员。

5、完成周期:

内容 时间 绩效考核系统 5 个工作日

(*奖惩制度实施条例延期)

考核周期 内容 月度考评 季度考评 年度考评 时间 每月月底 季度月月底 每年 12 月月底 对象 全员 经理级、主管级、部门级 全员

三、整合内控,建立员工职业规划

1、把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规定纳入汇编中。

2、总则

为有效开发与利用公司的人力资源,激励员工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自身职业目标,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公司根据员工所处岗位类型制定相应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规定。

3、原则

系统性原则: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设立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长期性原则:职业管理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

动态原则: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员工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4、岗位分类

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差异,将公司所有的岗位划分为三个职系,即:经营管理职系、职能专业管理职系和操作职系。

5、职业发展通道

每一职系分别对应一种职业发展序列(下图为内蒙古智信)。根据具体岗位的性质、经验技能、职责大小等的不同,每个职业发展序列都分布有相应的层级,不同层级对应不同的工资待遇,员工在各自的序列通道内享有平等的晋升机会。

职级 职业发展通道 经营管理序列 职能专业管理序列 操作序列 6 总经理

5 经理/总工程师

具备高级技能 4 主管 中级业务 具备中级技能 主管 3

初级业务 具备初级技能 主管 专员

2

中级业务 操作人员 专员 1

初级业务专员

6、职业发展方式

公司鼓励员工向与公司发展战略相符的方向努力工作,设计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种途径,帮助员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纵向发展是指员工在所属职业发展序列内获得职级的晋升。

横向发展是指员工在满足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的条件下,在不同的序列之间进行转换,包括丰富工作内容、换岗等。

7、晋升

员工在本岗位所属序列发展通道内,实现岗位层级的上升,包括职级和职档的晋升。

7.1 考核指标:

评价因素 评价标准 分值分布 学历 硕士及以上 20 分

本科 16 分 大专 12 分 职高/中专 8 分 高中及以下 4 分 公司司龄 5 年及以上 20 分 3—5 年(含 3 年) 16 分 2—3 年(含 2 年) 12 分 1—2 年(含 1 年) 8 分 1 年以下 4 分 年度绩效考核 优秀 20 分 称职 10 分 年度所获荣誉 国家级 20 分 省级 16 分 地区级 12 分 公司级 8 分 安全或单项奖类 4 分 技能证书/职称 公司评审或鉴定颁发的证书 20 分 国家认可的专业资历证书 16 分

省级认可的专业资格证书 12 分 地区级认可的专业资格证书 8 分 其他类型的专业资格证书 4 分

7.2

晋升流程:分提名、审核、审批三个步骤。

提名:符合晋级条件的员工,,由公司“规划小组”进行初审,原则上不允许越级晋升。

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评估审核。

审批:审核通过后,经部门分管领导和人事分管领导审定,报董事长、总经理签发后次月生效。

8、降职、降挡

对于降职、降挡的人员考核结果划分为基本称职、不称职、连续两年基本称职、连续两年不称职。(年度考核)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考核结果 级档调整(自下年度起)

基本称职 岗位工资下调一档 不称职 只发岗位工资,部门待岗 3 个月 连续两年基本称职 岗位工资下调二档对应下一级 连续两年不称职 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考评结果按公司绩效考核的相关规定执行。

内容 时间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规定 长期

四、制度创新带动企业创新 1 、内容和目的

企业本身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制度组合起来的。

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理念等规划性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

企业制度的创新目的在于建立更优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掘本企业人员的能力,使其主动的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从而增加企业活力。

员工能力开发 2 、培训计划管理与实施

1、培训管理的原则与分类

采取分类分层培训原则,分为主管级及以上的员工培训、一般员工培训、新入职员工培训。

主管级及以上员工培训

1、公司行政部门拟定章程,原则上主管级及以上员工每年不少于参加 1 次社会性质的培训(包括业务技能培训、各类职称考试培训等),并获取相应的结业证书或职称证书。

2、主管级及以上员工要拟定安排下属部门的相关培训,要求每季度至少 1次,全年不少于 5 次,行政部门全程参与并做记录报给董事长、总经理查阅。

一般员工培训

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手段,培养各自团队的内部讲师或领袖。团队协同能力及人员素质提升作为依据,公司行政部门拟定开展相关活动,对优胜单位或团队发放奖励,并记录到绩效考核中。

新入职员工培训

行政部门负责告知员工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分管领导针对性培训。如: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信息化建设、安全知识、基本产品知识、岗前培训等。

类别 周期 主管级及以上的员工 1 年至少 1 次 一般员工 1 年至少 5 次,每季度至少 1 次 新入职员工 入职起

(四)文化性阶段:企业形成自有的企业文化并根植每位员工的心中,并为公司长期战略共同努力 1、企业文化性阶段内容:

1、领导体质

2、组织机构

3、管理制度 2、领导体质:

1.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上述三者,构成企业的制度文化。

2.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其中主要是领导制度。在企业制度文化中,领导体制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3、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为了有效实现企业目标而筹划建立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组织机构是否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4、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职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5、企业文化性阶段的要求

1.制度体系建设同精神文化的一致性。企业文化系统中,精神文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同精神文化相一致的制度文化能够强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反之,同精神文化相背离的制度文化则减弱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因此,制度文化的诊断、提炼和创新,都要以企业精神、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要契合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并充分体现企业理念。

2.制度体系建设要“以人为本”。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由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3.制度要调整、变革。制度化过程既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又可能成为阻碍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制度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相对固化的过程。我们要密切关注原有制度对新文化的负面影响,做到及时纠正、调整。

6、打造企业文化的方向

1.打造核心团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团队精神、团队理念)

2.公司各个层面人员要参会公司项目活动。多开会、多协调、多配合。要有工作计划且分工明确,配置有效的监管措施。(管理领导理念)

3.标语、口号。精炼出公司的口号,正面且积极。(经营服务理念)

4.统一公司制服、LOGO、办公用品、对外名片等。(对面宣传)

7、具体工作内容:

1.确定企业的价值核心。编写企业各类资料。如:公司简介、公司资质、发展规划、员工情况、年产值等。

2.确立企业发展目标和追求: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智能信息系统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为社会提供信息系统集成、软件研发、产业孵化等一体化服务。

3.“以人为本”,重点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达到聚人才、共发展的经营理念。

4.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或服务品质。企业的产品要与宣传相一致,要有明确的产品标识与公司标识。深度强化服务意识,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企业文化特性。

5.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造制度文化。办公区域的卫生保持,开展多种文体艺活动,待人待事文明礼貌等。

6.工作内容时间:

内容 周期 编写企业各类资料 2 天(完成制度内容)

企业形象及提成服务品质 长期 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 长期

8、文化性阶段周期

需要规范化阶段、理性化阶段平稳过度,制度化阶段施行 1 年以上。

(五)人性化阶段:企业超越理性约束,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简要,暂无具体实质内容)

1、人性化管理的实质和必要性

1.人性化管理的实质。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把人的因素提升到主动性的位置,高度发挥人的能动因素。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尊重人的本性,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力。

2。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人性化管理有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人性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构建企业特色的人性化理念

文化性阶段发展后期,逐步实现人性化管理,马斯洛理论的最高价值体现,实现本我及自我超越。即在严格的制度下,施行:

1.情感化管理:定期定向的管理,达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因素。

内容包括:社会公益活动、励志讲座、电影文献、领导心理辅导

具体时间安排:

活动名称 时间 社会公益活动 1 年至少 2 次 励志讲座、电影 每季度 1 次 领导心理辅导 视情况及时

2.民主化管理:员工参与决策。管理层在做决策时,多听取参与决策人员的意见。当然,真正的管理民主化,还需要建立一种企业与员工的关联机制,如: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

3.自我管理:个人事业的成功的核心,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自主定制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

4.能人管理:企业激励和保护人才,使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等工作科学化、合理化,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5.文化管理: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推进,使员工统一思想,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表现行为。

第四篇:融创项目计划体系及成本管理制度建设

一、环环相扣的项目计划

融创的项目计划制定,聚焦项目目标,以销售为核心,以设计为源头,过程中进行合理穿插,整个项目计划执行非常流畅。 项目计划形成如下图:

1

其中尤为重视销售开盘的关键节点:

2

融创的项目成本构成如下:

而环环相扣的成本管理则主要体现在如下10点:

第一,项目公司在项目前期应及时了解当地政府的规费情况,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和资源,努力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第二,由运营部门来统筹目标成本控制,及实际发生成本的有效监督。

一方面,所有与项目开发相关的直接成本支出(不含贷款利息)必须经运营部审核,管理费用及贷款利息支出必须经财务部审核。天津公司的销售费用支出必须经过集团运营中心审核,异地公司的销售费用支出必须经过公司运营审核。

4 另一方面,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公司运营部人员持续参与各阶段活动,统计分析项目成本变化,及时发现、纠正异常成本情况,以保证对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第三,对于已经市场化、社会化的设计费用,研发部门必须严格控制,确保设计费支出标准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第四,成本动态控制上,项目公司运营部必须参与和控制所有影响项目成本的业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方案优化、业务分包(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比价和限价、合同签订、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合同付款等。项目公司运营部负责建立动态成本台账(包括合同台帐、设计变更台帐和现场签证台帐),项目公司财务部负责建立管理费用支出及贷款利息成本台账,集团运营中心销售管理部建立天津公司销售费用台帐,登记、审核实际发生成本是否在成本控制指标规定范围内。

第五,项目成本一旦超支,则相应进行以下处理及调整:不使用不可预见费,拟采取降低成本措施补救,由公司总经理审批;拟使用不可预见费弥补,调整细项成本,报集团运营中心成本管理部审核后由运营中心总经理、集团主管副总裁审批;需要突破项目目标成本时,必须经集团运营中心管理部及运营中心总经理审核后,报集团主管副总裁、集团总裁审批。

第六,项目公司在完成《成本差异分析表》的同时,应提出上月成本核算意见,以供进行项目经济分析使用。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直接成本和非直接成本上月的总体变动情况(超支或节省)及趋

5 势判断;直接成本和非直接成本在上月发生较大变动(超支或节省)的成本细项的变动情况及趋势判断;实际发生成本与成本指标的比较和说明及控制成本的建议。 第七,经营情况分析的主要内容:

融创项目公司运营部对预算外工程成本增减情况分析,包括变更设计、现场签证、材料差异调整、工程补充协议、甲供材料价格变动等方面的控制情况。

项目公司财务部统计核算期内实际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贷款利息,比较与月度计划的节超情况并分析节超原因。

异地公司运营部统计核算期内实际发生的销售费用,比较与月度计划的节超情况并分析节超原因,集团运营中心销售管理部统计天津公司核算期内实际发生的销售费用,比较与月度成本计划的节超情况并分析节超原因。

第八,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发生了原先预见不到的事项或者因管理不善,导致成本细项即将发生或很可能发生超出目标成本时,由预警人向项目公司总经理发出警讯,进行成本预警。 不可预见的事项范围:

发生工程事故或其他经营活动中的事故;发生法律诉讼;因经济合同的对方不履行合同或与我方在履行合同中有纠纷;因政府或其他单位突然以行政手段(如制定法规、政策)调整收费、税率、利率标准;发生原先未预见的情况而增加了经济合同的补充协 6 议、对外承担新的责任;出现了未计划的对外捐赠;目标成本预测时不准确;发生重大设计变更;其他经营过程出现的意外情况。 此外还有管理不善的情况,如作业现场管理松懈,导致物料被盗或被抢;计算不精发生多余采购物资;为无效劳动支付了劳动报酬;工作质量低劣引起的返工开支;使用过程中的浪费;非必需的计划外开支;未能以市场最合理的价格购物或价与质不匹配;工期拖延造成的费用增加;其他管理不严的情况。

第九,规定了目标成本调整的范围。因经营计划调整引起成本细项的目标成本的增加或减少,如:

由于市场因素或公司主动调整竞争策略、项目产品定位发生变化而引起增减;

调整销售计划而使广告费、样板房、代理费等发生增减; 贷款额度调整导致财务费用增减;

发生机构重组、公司合并、产业调整引起增减。

第十,目标成本调整由项目公司运营部组织,与总经理确定处理,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不使用不可预见费,采取有效措施在成本细项内调整或消化,由公司总经理审批。

二是使用不可预见费调整目标成本,报集团运营中心成本管理部审核,由运营中心总经理、主管副总裁审批;

三是不可预见费已用完,或将不可预见费留做它用而不能在不可预见费内调整时,即意味着项目目标成本将被突破,此时应编制

7 项目目标成本调整的专题报告,报集团运营中心成本管理部备案,经运营中心总经理审核后,呈集团主管副总裁、集团总裁审批。

二、渐进明细的设计阶段管控

融创的设计管理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做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防灾抗灾、环境协调”。

部门归口上,天津地区项目由研发中心设计部负责完成规划、方案及扩初阶段的设计管理工作,施工图部分的设计组织由天津地区各项目公司研展部负责管理完成。规划、方案及扩初阶段的设计成果经方案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即移交项目公司研展部,并填报《方案成果移交施工图交接单》,由项目公司研展部配合项目公司开发部进行报建工作,并完成施工图组织设计,研发中心设计部提供相关设计技术支持。

设计进度上,必须严格按照研发中心时间计划执行,保证工程、营销的时间要求。如有重大变动,必须报集团研发中心备案。 设计委托上,项目公司研展部须将项目整体设计费用预算及各阶段设计费构成(规划、方案、扩初、施工图阶段等,含景观设计、室内设计部份)上报集团运营中心审批,经集团运营中心审批通过后方可签订委托设计合同。

方案设计上,研发中心对于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建筑的单体设计方案的审核,对于重要公共区间、部位的建筑效

8 果、装饰效果进行监督、把控。对于天津本地项目,负责整体规划设计、景观以及重要建筑的单体的方案设计,对于重要公共区间、部位的建筑效果、装饰效果进行监督、把控。

单项工程设计审核上,影响营销的样板房、售楼处、示范单位,必须由项目公司研展部组织方案设计单位进行汇报,并由项目公司的策划、销售、工程、运营等部门及项目公司总经理进行评审、会签,最终方案以及评审意见以书面形式上报研发中心审批,二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其他单项工程,如住宅大堂、电梯厅等装修设计由项目公司研展部组织本部门专业人员、运营部、销售部、工程部等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审核结果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并由相关部门存档备案,上报研发中心备案,2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

设计及施工交楼标准上,项目方案设计经审批最终完成后,住宅、会所、住宅大堂、电梯间、 走道等重点部位的施工图设计与施工交楼标准,首先由项目公司研展部初步制定,并牵头组织项目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初步评审,形成初步评审决议后报集团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在接收审批申请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最终审批,3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意见。

交楼标准审批由集团研发中心、项目公司领导、集团运营中心组成方案评审小组。运营中心审核方案是否符合国家规范,选用材料是否超出成本预算,并有权建议设计人员使用集团采购中标产品;研发中心审核方案是否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最后形成审批

9 意见。项目公司研展部依据集团审批意见形成最终设计与施工交楼标准,报研发中心确认备案。

初步设计上,所有大型项目工程,如大型商业设施、写字楼、星级酒店等各类大型公建),必须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深度应符合地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住宅设计原则上也须进行建筑初步设计。如由于其他因素,项目公司决定不做初步设计,需向研发中心提交情况说明,核准后方可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报建图上,报建后如政府部门提出修改,按如下程序管理: 修改对公司利益损失不大的(五十万元以内),项目公司开发部必须送主管领导及项目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修改。

修改对公司利益损失较大的(如容积率、层数降低或五十万元以上),由项目公司提交研发中心审核后,集团相关部门会签,方可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重新报研发中心及集团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五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后,再进行报建。经政府部门批复的报建图及文件,由项目公司及时归档。

施工图上,设计单位完成的施工图,必须符合施工图的深度要求。 专业配套图纸的设计(如:综合管网)的设计由项目公司开发部全部完成,项目公司研展部配合并提供相应技术支持;钢结构、幕墙、栏杆等分项工程的设计应由设计单位统一完成,设计单位 10 作为设计主负责人的原则不变,一般不进行设计分包。如必须进行分项工程的设计分包也由设计单位牵头并最终负责。 设计质量把控上,首先,方案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及设计效果和图纸出图质量,是设计质量的主要管理内容;其次,方案设计应以其安全性第一,其合理性、经济性、设计效果应以其具有的商业价值衡量,以为公司创造最大价值为目标;再次,出图质量应保证其设计深度符合要求,减少专业矛盾,避免设计错误,杜绝设计事故。

设计变更管理上,施工图纸的设计变更需由项目公司上报集团运营中心审批,一般设计变更一个工作日反馈意见,重大设计变更五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关于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后面有详细阐述。

样板房施工完成后,必须由项目公司研展部组织营销部、工程部门进行评审,其工程质量、设计效果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交给项目公司或营销部门管理。

三、巨细靡遗的设计变更与工程签证

由于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而调整的工程造价占整个单位工程竣工结算的比例较高,设计变更、工程签证是施工图内容的完善和补充,也是承包商的主要索赔手段,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对工程安全度、使用功能、外观造型、付款、造价等均会产生直接影响。为保障工程的顺畅进行,达到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目标,融 11 创将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强化管理作为从集团到项目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可谓巨细靡遗。

设计变更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 1.融创设计变更与工程签证管控原则

工程签证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含有而施工中又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如由于施工条件的变化或无法遇见的情况所引起工程量的变化。

融创在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方面的管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所有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在于其必要性由提出部门说明;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相应的经济变更,分别由甲方或承包商(供货商)作出有效证明;

所有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的经济否决权在集团运营中心成本管理部,所有设计变更签发权在集团运营中心工程管理部;工程签证的签发权按变更金额分别由项目公司总经理及集团公司签发。 工程开工前,项目公司(包括集团运营中心工程管理部、运营中心成本管理部、研发中心、销售、物业)、设计单位、监理公司与承包商(供货商)

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应认真审阅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和交底,减少设计修改和图纸补充,降低因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而增加的工程造价。

12 所有的设计变更(含工程签证),必须由项目公司工程部所有专业工程师、研展部建筑师会审并签字,确保所有的变更(含签证)的连锁变更(签证)一次性完成,必须避免某专业变更带动的其他专业变更不同步,反复变更及返工。

所有变更或签证的每一单(以后称单项),均指有此项变更或签证所包含的所有需涉及到的全部工程,非指某单位工程。 2.设计变更的变更程序

首先,因设计单位认为施工图设计不合理,设计单位要求变更的,由设计单位填写《工程设计变更通知单》,经运营中心成本管理部进行经济变更可行性认定、运营中心工程管理部批准后作为技术文件实施,其设计变更损失按设计合同规定处理。对于不涉及经济的设计变更及洽商,要注明技术洽商字样;

其次,因项目公司研展、工程、销售、商业、物业等部门及领导认为原设计不合理,认为有必要变更的,首先经项目公司工程部所有专业会签、确定所有专业的连锁变更均完成后,然后进行项目公司各部门内部会签,最后经项目总经理审批;项目公司审批后的变更文件须报集团运营中心,由成本管理部进行经济变更可行性认定后,工程管理部通知项目公司进行设计变更; 再次,因施工单位认为原设计不合理(如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等),施工单位提出《工程变更申请》,并说明工程量及价格,变更内容、原因,由项目工程部初审、经项目公司相关部门审核变更费用,项目总经理审批;项目公司审批后的变更文件须报集团运营

13 中心,经运营中心工程管理部、成本管理部、研发中心研究,进行技术经济变更可行性认定确认后,按以下程序处理: 不影响使用功能、设计效果及结构安全的,由运营中心工程管理部在《工程变更申请》表中直接签章,项目公司按工程技术文件处置;影响使用功能、设计效果及结构安全的,由工程管理中心签署意见,项目公司通知设计单位进行修改。

此外,所有的设计变更必须写明产生的原因、变更内容、技术要求,能用图示的必须用图示说明,文字及图示均要表达清楚,以达到设计变更及工程签证的准确性,并由项目公司工程部统一编号下发。所有的设计变更均采用电脑打印,但不得打印姓名,姓名部分必须由本人亲自签字。 3.工程签证签发原则

首先,严格现场经费签证。凡涉及经济费用支出的停工、窝工、用工签证、机械台班签证等,由项目公司现场工程师认真核实、工程副总经理审定后签证,并注明原因、背景、时间、部位等。例如:由于业主或别的非施工单位的原因造成机械台班窝工,我司只承担租赁费或摊销费而不是机械台班费。

其次,应在合同中约定的,不能以签证形式出现。例如:人工浮动工资、议价项目、材料价格等;合同中没约定的,应以补充协议的形式约定。项目公司现场工程师不能以工程签证的形式取代。

14 再次,已在投标报价方案中明确的、或在施工组织方案中审批的内容,不能做签证处理。例如:临设的布局、塔吊数量、挖土方式、钢筋搭接方式等,已在投标方案中明确、在施工组织方案中严格审查,不再做工程签证处理。

此外,工程签证单必需采用打字文件并即时统一编号报审,以避免重复签证和添加涂改等现象。材料价格的确认要注明采购价还是预算价,以避免采购保管费重复计取。 4.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的经济处置 设计变更经济处置程序如下:

单项变更损失(含返工)在5万元以内(含5万元)的,由运营中心工程管理部确认是否变更;

单项变更损失(含返工)在30万元以内(含30万元)的,由工程总监确定是否变更,送集团运营中心成本管理部备案; 单项变更损失(含返工)在30万元以上的,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方可变更。

工程签证经济处置程序如下:

单项签证工程造价在5万元(含5万元)以内的,由项目工程部填写《工程通知单》,项目运营部核价后,报项目公司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施工,送运营中心备案。

单项签证工程造价在5万元~30万元(含30万元)的,项目运营部核价、项目公司总经理审核同意,报运营中心成本管理部核价、工程管理部批准后,方可安排施工。

15 单项签证工程造价在30万元以上的,经项目公司总经理同意、运营中心总经理批准并集团总裁批准后,方可安排施工。 对于处理紧急情况和抢险、救灾,项目公司可突破5万元的限制,但须事中(事后)补办相应审批手续。 5.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审核签发时限

一般的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应在提交之日起5日内审核签字下发(其中包括经济变更认定)。

对于事关工程进度须加急办理的洽商,由承办部门注明,运营中心工程管理部负责在标定时间内审核签发。

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将根据进度确定下发时间,一般控制在15日内(其中包括经济变更认定)。 6.加强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管理措施

首先,严格遵循企业的管理制度。各级领导、施工技术、予结算等有关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必须明确,只有责权利明确了,才能规范各级工程管理人员在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管理行为,提高其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其次,建立合同交底制度。让每一个参与项目管理的人了解合同,并做好合同交底记录,必要时将合同复印件分发给有关人员,使大家对合同的内容做到全面了解、心中有数,划清甲乙双方的经济技术责任,便于实际工作中运用。

再次,严格区分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根据我国的现行规定,设计变更与工程签证是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的。属于设计变更范畴

16 的就应该设计单位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所发生的费用按设计变更处理。属于工程签证的由现场工程管理工程师签发,所发生费用按发生原因处理。

第四,提高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严把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关。有关人员每接受一项工程时,首先要对施工图及合同等有关规定进行认真学习和了解,其次要经常深人施工现场,了解施工中的异常情况或施工工艺的变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最后,加强奖惩管理,对在设计变更的审核及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的人员,按企业的相关规定予以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设计审查不力、签证事实不符、造成企业损失的管理人员,将严厉追究其责任;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营销——要效率,也要控费用

首先了解一下融创的销售费用组成,以明确口径,如下图:

17

融创的费用预算编制及评审小组架构如下图:

1.费用预算编制步骤

首先,集团领导下达该集团项目销售费用总指标,销售费用总指标是指销售费用占项目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其次,集团运营中心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天津地区各类单项销售费用标准,以供项目公司编制预算方案、费用结算之用;异地项目公司运营部确定所在地各类单项销售费用标准;

再次,项目公司根据运营中心确定的销售费用指标,并根据各类单项费用标准进行测算,每年一月中旬前拟定销售费用预算,报集团备案;

此外,同一季度三个月的销售费用可相互挪用,但须做好整季度的费用计划工作,同一年内上一季度节省的销售费用可结转至下一季度使用。 2.预算编制

19 首先,运营中心、财务中心对项目公司拟定的预算方案进行会审,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其次,项目公司根据建议对原方案作出调整;

再次,经调整后的预算方案由运营中心及项目公司再次组织预算评审小组对新方案进行二次会审,最终决定预算方案; 最后,预算方案确定后,项目公司与集团签订《全年销售费用计划责任书》,作为考核项目公司的依据。 预算表头如下图:

3.月度预算编制

首先,预算单位根据预算计划,于每月20日之前拟定下一个月的预算计划;

20 其次,天津项目公司每月20日将拟定的月度预算计划报送运营中心会签;异地项目公司截止在每季度最后 5 天之前向运营中心上报下季度费用计划,运营中心每季度前5天审计异地项目上季度费用使用情况。

再次,天津项目公司编制的月度预算计划经运营中心及项目总经理会签后,报主管副总裁审阅;天津项目公司计划经主管副总裁审阅后返回预算单位。

月度预算方案实施流程如下:

此外,预算单位根据月度预算方案,确定近期即将开展的销售推广项目,即立项,并针对每一个立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1 销售费用立项的具体内容主要分如下几类:

计划类:主要是指媒体广告投放计划,如: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广告投放计划。

合同类:开展促销活动、制作、印刷宣传物料等所需签订各类合同。

说明类:是指无须以计划或合同形式操作的立项。 审批时间的规定上:

计划类立项,经办单位须于每月 20 日前制定月度费用计划,其中包含下月的媒介投放计划,并送至运营中心,经运营中心会签后报主管副总裁审阅。

合同类、说明类立项,待月度计划审批通过后,则根据具体时间要求开展工作,原则上不允许在合同、说明通过审批之前发生业务。

计划类立项按上述程序会签后,根据会签意见落实;合同类、说明类,经上述程序会签,按会签意见执行。

结算上,计划类费用结算按样报或播出证明凭实结算有关款项;合同类、说明类费用结算:则根据《验收制度》验收,按合同条款如实结算款项。 4.预算方案调整与执行监督 预算方案调整的操作流程如下图:

22

在具体的操作规定上,首先,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预算方案调整,或运营中心、财务中心、项目公司运营部、财务部等有关单位在监督预算执行时提出修改建议; 其次,评审小组对预算调整方案或建议进行会审,会审通过后预算单位调整原方案,并按调整后方案执行。

预算执行监督方面,各财务部门及费用使用单位应分别设立预算监控台帐如:《预算执行情况登记表》(如下),用于掌握预算执行情况、使用进度。

23

每月1~2日费用使用单位(项目策划部)将上月《预算执行情况登记表》报所在单位的财务复核,每月 3 日各单位财务部门将复核无误的《预算执行情况登记表》报运营中心,抄报财务中心,每月 5 日运营中心将编制好的《预算执行情况汇总表》报主管运营副总裁。

24

每月费用统计区间为:每月1日至月末最后一天,由运营中心、财务中心联合对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根据实际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

预算制订后,要求每季度费用支出不超出预算,上月余额可结转下月使用,各类别可相互挪动,但不可挪作销售费用以外的用途。 5.预算编制考核

预算单位必须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下预算方案报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必须及时组织会审,并在12月20日前完成各预算单位的初审工作,12月31日前完成二次会审,1 月份签订《预算责任书》;

预算单位收到已经批复的预算方案后,1 个工作日内将预算方案复印件送项目公司及地区公司财务部备案;

25 对于未能按规定时间拟定、报送、会签预算方案的单位或部门,每延迟一天,扣罚单位或部门责任人当月奖金的 5%,超过三天,且无正当理由的,扣罚责任人全月奖金。

销售费用预算列入年终奖金考核内容,按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节约有奖,超支惩罚,具体在后面有详述。 6.销售费用奖励与处罚

在销售收入、销售率、目标实收均价三项指标都达标的情况下,可获得营销费用节约奖励:

奖励以奖金形式发放,作为集团已有奖金制度的补充; 奖金来源为每年在完成任务情况下节省的销售费用,奖金总额提取比例为该所节省销售费用的10%;

奖金与年终奖一起发放,各公司将发放情况报集团运营中心和人力资源部备案。 处罚分季度和: 季度考核上:

超出部分≤季度预算 10%,扣发考核对象当季度最后一月 50%效绩工资;

季度预算 10%<超出部分≤季度销售费用预算 30%,扣发考核对象当季度最后一月 100%效绩工资;

季度预算 30%<超出部分≤季度预算 50%,扣发考核对象当季度最后一月全部工资。 考核上:

26 超出部分≤预算的 10%,扣发考核对象 10%年终奖; 预算 10%<超出部分≤预算 30%,扣发考核对象 30%年终奖;

预算 30%<超出部分≤预算 50%,扣发考核对象 50%年终奖。

五、融创的工程结算审核与管理

项目公司合同履行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合同主办部门向承包单位发放结算通知书;承包单位收到通知后在约定时间内向主办部门提报竣工结算书及相关结算资料;主办部门将以下相关资料汇总后,填报结算申请单:

合同工期的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判断;现场签证单、技术核定单和设计变更台帐的比较核对;设备、材料数量统计;工程款支付情况的确认;业主索赔资料的整理统计;业主索赔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减帐指示、信函、备忘录、声明等;索赔类别包括减帐、漏做工程、质量不合格工程、拖期、扰民、闹事、员工停工、不配合工作、不协调、偷工减料、代替品…… 及竣工图纸的审核确认。

主办部门将核查完毕的结算资料及核查结果连同承包单位提交的结算书,提交运营部,运营部根据结算资料,编制结算书。 结算资料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招投标文件有关资料;工程施工总、分包合同、补充合同或施工协议书;工程竣工全套图纸(土建、安装等);设计变更图纸、设计变更签证单、技术核定单、

27 图纸会审交底纪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双方签证资料(甲方认可的);地质勘探报告;工程预(结)算书(加盖编制单位公章、预算员签章);甲供料、甲控材清单;主要材料分析表;主要材料差价证明材料;施工形象进度月报表;其他。 运营部预算工程师根据编制的结算书对承包单位的结算进行核定,并确定结算价款报部 门负责人审核;运营部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后,将结算书及结算资料一并报公司总经理审批;结算书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报集团运营中心审核;异地公司结算书及相关资料一般情况通过快递方式报送集团运营中心,特殊情况另议。

审查项目公司结算流程执行情况及结算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工程量计算误差超过1.5%,材料、设备及取费标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结算,有权要求项目公司重新结算。

经运营中心审核后的结算,满足如下额度的要报运营中心总经理审批:

销售费用中与工程相关的,如售楼处及样板间建安工程、现场围档、装修工程、钢结构工程)结算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经运营中心审核后,报运营中心总经理审批;

其他合同结算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结算书,经运营中心审核后报运营中心总经理签字审批。

28

第五篇:规章制度体系建设

[摘 要]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管理的难点。本文从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建设的管理体系和内容体系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集团公司 规章制度 管理体系 内容体系

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管理的难点。在集团公司转变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从企业整体角度来看,规章制度的集合是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内容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其中,规章制度内容体系是制度建设的本体系统,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是制度建设的保障系统。鉴于此,我们认为规章制度建设应从体系入手,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内容体系。

一、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

规章制度建设是集团层面的涉及全局性的一项工作,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建立制度建设组织体系。

首先,建议成立以公司级领导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制度建设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集团公司规章制度体系的规划、建设、评价、改进决策,对规章制度计划和制度报审稿进行评审。

其次,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的二级管理体制。所谓二级管理体制,即由一个职能部门对公司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公司层面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而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对本职能领域规章制度的垂直监督与管理的职能。通过这种二级管理体制,将有利于实现制度建设与集团公司总体目标、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形成制度的合力。

在分工方面,运行管理部是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归口管理部室,负责规章制度年度计划的汇总,组织对编制的规章制度进行专业评审、报批,组织对已发布的规章制度进行定期评价和修订完善,组织并参与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和反馈工作。有关职能部室是本系统规章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组织本系统规章制度的宣贯工作,按集团公司要求对本系统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评价;会审、会签其他部门相关规章制度。

第三,建立规章制度建设工作联络网,明确各单位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职能管理部门均设立规章制度建设联络员负责本部门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沟通、协调。

通过以上措施,建立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

2.宏观层面,做好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

规章制度建设涉及公司各个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因此,在宏观层面我们认为要做好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通过系统的规划,推动集团公司整体规章制度的建设。建议以年度为时间单位编制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规划工作既要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也要兼顾集团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年度规划也可作为制度建设监督、考核的依据。具体操作中,以职能部室为单位,结合部室职责编制本部室的规章制度建设年度计划;由集团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综合、平衡各部室的制度建设规划,形成集团公司的年度制度建设规划。

3. 微观层面,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

在制度的微观管理层面,涉及到对具体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管理。一个制度

的生命周期要经历起草、审核、会签、颁布、实施、宣贯、监督、评估、修订等阶段。制度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要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制度生命的更新或延续。这里,我们认为可借鉴管理手册,对每个环节制定工作流程,提出具体要求,尽量细化。

二、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

制度内容体系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层面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对于内容体系的宏观层面,主要考虑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如何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适配。不同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意味着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重点是不一样的,必然会体现在不同的管理职能上,并最终落实到规章制度里面。根据公司章程,集团总部定位于战略规划、资本运营和决策中心。集团公司管理的重点是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和投资等方面,制度建设要与这些管理重点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各职能部室在制定本部门规章制度时要结合集团发展战略,体现管理重点。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对规章制度评审时,从宏观层面也应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审。

对于内容体系的中观层面,主要考虑构建支持集团各项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并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某一项职能,需要建立若干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制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分层级的制度集合。各职能部室首先要结合部门职责,从内容体系的要求出发,规划本部门的制度集合。因此,中观层面的制度内容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力求做到不遗漏、不重叠。若干项职能制度集合组合在一起,就形成集团公司的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制度内容体系架构。

对于内容体系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构成制度内容体系的基本单位---单体规章制度。单体规章制度内容建设我们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从形式上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这里可借鉴管理手册对行文要求、条目表达等方面提出具体、详尽的要求;另一个是各职能部室要从内容上对单体规章制度进行优化,每个规章制度都应包括目的、基本原则、使用范围、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相应配套措施等方面,使单体规章制度更具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综上,通过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集团公司的管控职能,推进集团公司系统管理的思想。

上一篇:企业基层工会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初探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