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2022-07-03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高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能否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并在对21名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师访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篇1:

浅议国情社情观察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辅导员工作

G642.4

摘要:本文从某医药类高校“药者·企行”国情社情观察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个案出发,尝试剖析此类实践类项目的意义,并反思辅导员对于此类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与推进。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国情社情观察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辅导员工作

有数据显示,每年全国约有500万名大学生参与到各类暑期社会实践中。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活动载体,在引领广大学生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方面,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深入了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现状以及现实意义,反思一线辅导员工作重点,对于落实团中央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精神,培养时代青年,是非常重要的。

一、实践现状

(一)实践背景

据《关于开展2016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精神,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应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衔接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志愿服务、专业学习、就业创业。医药类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本覆盖理论普及宣讲、国情社情观察、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美丽中国实践、爱心医疗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甚至一些专项领域(如关爱老兵)等。但是就衔接专业知识与社情体验而言,走访药企类实践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实践内容

2016年7月2日至7月15日,某医药类大学共50余名学生赴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开展“药者 企行”暑期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线路涵盖南京圣和药业的联合厂房、研发中心、新制剂大楼、立体仓库以及质量部实验室等。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对厂区的硬件设施(产房、设备)、工程环境以及企业的成长历程以及未来规划有了初步了解。在活动后期团队成员与企业的质量管理部沈菊平副总经理、研发中心赵立文常务副主任等诸多高管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就药业行情、发展前景、所需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极大地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国情社情的了解。

(三)实践成果

“药者 企行”作为医药类大学生深入药企,了解未来工作领域,加深自我认知,衔接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的重要举措,对参与其中的学生群体有着自内而外的教育引导意义。在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自发就活动开展中规划性、参与性以及收获、感悟及未来规划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终形成团队图片展1次,校级调研报告1篇,相关论文成果1篇。并建立了核心队伍,拟定了未来三年的活动计划及相关制度。

二、实践意义

(一)衔接专业学习与岗位需求

药学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以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验为主,虽然工作领域可能覆盖到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政策修订等诸多环节,但是对于通识类的本科教育而言,仍然难以避免割裂专业学习与社情考察。此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以我国医药500强企业为走访对象,是药学类大学生毕业去向中的主要单位。工作岗位基本覆盖了药学类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是微观“鸟瞰”药学专业知識与岗位需求的一个有效窗口。

(二)了解国情社情与行业动态

此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获悉我国较具代表性的药企发展现状后,让同学们对于我国医药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经济发展带动力依然强劲、医药产业优势明显、国家政策扶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等,这些对于学好专业知识、确定职业目标、把握行业脉搏、了解国情社情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三)推进职业规划与自身发展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相关企业对药学类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同时对其素质的要求也愈渐提高。然而,对药学生自身而言,其实践能力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要求,且自身发展也有所限制,真正了解实践并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提升药学生实践能力与基本素质,拉近其与企业等实践单位的距离,使其能够适应发展的需求,并成为真正的社会所需的药学人才是迫切需要的。此外,当代大学生目前所具备的能力及素质与企业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也成为药学生难以适应企业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药学生对企业文化背景的不够了解,对企业文化背景的了解也是作为药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因此,对于药学生而言,将自己锻炼成为企业所需人才,尤其是具有针对性专业技能的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成为我们大学生的同等大事,而企业参观、学习与交流是为之有效的方法。

三、工作反思

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主体力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是辅导员的责任使命,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以灵活的方法教育引导学生衔接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落实推进团中央教育“五有”青年的指示,是辅导员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一)结合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

指导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是每一个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并深知社会人才需求,才能更好的践行本职。学校与企业作为人才输送与接收的两个端口,需要一种衔接方式,才能更好的达成彼此的社会责任。提前规划、有意引导、及时总结此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辅导员群体真正的了解到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同学们了解自身使命,修炼自身本领。

(二)融汇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

新时期下雇主与员工的关系,是辅导员应及时传达给学生的观念。与传统的观念不同,中国现有药企中,组织和员工的关系更像是合作者,企业向员工提供横向、纵向的职业发展,而员工则在接受新的工作或任务时能够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以适应公司需要,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以恒瑞医药为例,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曾阐述了这样一个实例:在公司中,本科生经过3年内发展与当年招聘研究生,就同一工作岗位来说,是不相上下的。所以及时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和就业观非常重要,学习型社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以及方法是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就业和职业也绝非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好的平台、好的规划,才是应有的职业态度。

(三)贯通职业规划与专业教育

在衔接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新动态下,落实到辅导员工作上,则是帮助学生贯通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用新生职业生涯信念武装学生:即提醒学生谦虚学习、积累资本,主动地为自己的生涯负责,在雇佣不稳定、竞争不确定的情况下,积极培养个人就业竞争能力,把握个人发展,掌舵人生之帆。

作者:王静 孙振淋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篇2: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师资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高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能否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并在对21 名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师访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建设;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内指导教师成分的单一性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功能都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和丰富,已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共青团的活动,但绝大多数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承办者仍然是高校团组织。长期以来,轻实践重理论的教育观在高校许多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认为实践环节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或补充,因而高校中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多数不愿意担当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这使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几乎清一色是由的高校专职团干部和学生政治辅导员组成。从而形成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内指导教师的“三多三少”现象,即行政干部多,业务教师少;年轻教师多,年老教师少;低职称教师多,高职称教师少。这种单一成分的师资队伍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中缺乏各个专业领域人才,缺少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因此,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不够合理,使其缺乏生机与活力。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内指导教师激励的低效性

根据笔者对21 名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访谈,可以得出结论:多数学校对指导教师的激励存在内源性激励缺乏、外源性激励低效。无论政府、企业、高校,还是家庭和大学生本身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都存在相当程度的轻视。尽管每年各地政府都鼓励各大专院校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是具体措施却不多,资金投入也有限。企业往往将一年一度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企业获取廉价劳动力的机会,或者将社会实践当作企业正常工作的额外负担,因而并不积极配合。在高校,从管理者到教师普遍存在重教学和科研、轻社会实践的思想。家庭出于对孩子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对暑期社会实践也持有不支持的态度。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也存在片面认识,没有将社会实践摆在与课堂教学同等的位置。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很难激发社会实践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由于工作本身所激发的内源性激励也就无从谈起。从外源性激励看,高校普遍存在激励的非针对性和非系统性的现象。

(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内指导教师发展的非持续性

从目前高校的职称系列看,有与教学相对应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系列,也有与科研管理相对应的研究员、副研究员职称系列,却没有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相适应的职称系列。有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没有规定学时和学分,没有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使很多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对这一职务有一种临时职务的感觉。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培训看,缺乏系统性、连贯性,没有成熟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内容,很多学校存在培训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外指导教师配备的随意性

从目前国家、省、高校所建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运行机制看,高校与社会实践基地处于一种平行的关系,因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外指导教师的选拔与配备上,高校没有更多的发言权,往往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单位自行配备。而实际上,很多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刻意义缺乏深入的了解,大多数时候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当作本单位的额外负担,在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存在轻视的思想,因此,所配备指导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思想品德等方面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这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观念,强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面对新世纪和知识经济的挑战,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回归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大学生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高校加速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而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是与高校的科研、教学、管理并重的一项活动。我们在重视高校科研、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高校的社会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建设高水平大学不仅需要教学、管理、科研方面的大师,同样也需要社会实践的大师。

(二)落实措施,提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激励的科学化

根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风险性、复杂性、创造性的特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的激励应以内源性激励为主,以外源性激励为辅。

首先,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应享有相应的工作量及相应的津贴,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与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挂钩,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应深入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激励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标准、考核办法,使激励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其次,要激发教师工作的自主性,提高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工作的兴趣;对指导教师的工作及时给与肯定、奖励或及时指出缺点与不足;在工作设计时,尽量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更丰富、更具挑战性。

(三)体制创新,实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领导运行机制的社会化

可以借鉴国外已经运行比较成熟的非盈利组织的经验,建立专门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非盈利组织,作为联系高校与实践单位的桥梁,同时将高校内部的指导教师与实践单位的指导教师同时纳入该机构统一规范管理。由非盈利组织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对指导教师进行统一的选拔、培训、使用、考核、奖惩等。也可以根据国家现行的具体规定,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有权限全部转移到高校,由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内、校外指导教师进行统一的选拔、培训、使用、考核、奖惩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再根据国家的具体规定,在履行自身义务的基础上,获取国家的某项补贴或优惠。具体到高校内部的社会实践领导运行机动性制,应打破共青团唱“独角戏”的局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发展呼唤学校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秀成.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建设[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张跃聪.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8).

[责任编辑:王洁]

作者:安 颖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篇3:

2019年“深度贫困地区青春行”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启动

7月8日,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主办,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共青团陕西省委学校部、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承办的2019年“深度贫困地区青春行”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出征仪式暨专题培训班开班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交流中心成功举办。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副部长刘钢出席活动并讲话,团陕西省委副书记黄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吕卫东及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来自143所高校的2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仪式由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秦涛主持。

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副部长刘钢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当前,距离打赢脱贫攻坚战只剩不到一年半时间,深度贫困地区仍然是最薄弱的地方、最突出的短板。在共青团改革再出发的大背景下,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团中央组织开展“深度贫困地区青春行”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通过开展“文艺科技下乡”和“童心港湾·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班”两个扶贫实践项目,引领高校学生深入深度贫困地区,以实际行动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深远。他强调,同学们要在实践锻炼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实践锻炼中培养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对基层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在实践锻炼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练就過硬本领。希望同学们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宗旨,坚持从需求出发的问题导向,秉承“帮忙不添乱、增彩不增负”的原则,积极配合当地开展扶贫工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争取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副部长刘刚讲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吕卫东致辞

启动仪式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吕卫东致欢迎辞,东北林业大学王可、南开大学许克分别代表实践团队指导教师、项目负责人上台发言。与会嘉宾为即将出征的暑期实践团队代表授旗。

据悉,本次专题培训班为期两天。中国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闫拓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征兵等专家学者,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河西村第一书记李晨宇,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团委书记、原梁家河村第一书记杨宝剑等一线扶贫工作者,将就文艺下乡、科技下乡、留守儿童关爱、实践方案与实践项目设计等主题做专题报告、交流,帮助和引导实践团队师生提升思想认识、明确任务要求、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实践技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编辑 陆思寒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投资决策论文下一篇:感情朗读之语文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