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

2023-01-21

第一篇:蒙台梭利教育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育

——农村特色的区域环境创设初探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出发打好基础。”农村幼儿园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备差,体育活动设施少的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幼儿园幼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因此,农村幼儿园要发挥农村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开发民间教育素材,丰富农村幼儿园幼儿活动内容,创造性的组织和开展幼儿园幼儿活动,根据我园的环境,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的同时,注意尽量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制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努力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农村特色 创设 区域环境

正文: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皮亚杰认知理论也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那么,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活动区是我们活动区开展的重要内容,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景及相应的活动中。我园地处农村,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铸就了乡土的形成,乡村中的一条路、一条水沟、一丛野草、一块泥地、一块石头、田野里的萝卜、青菜、水稻、小麦、瓜果等都能成为孩子活动的游戏材料。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充分利用这种乡土资源来开展活动,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随着区域活动的逐步开展,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探索如何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在区域活动中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体现园本特色,使其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农村特色进行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区域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使幼儿教育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全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根本性变革,推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环境及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基础,是幼儿构建知识的依托,良好的环境还容易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实践意义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区域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其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二、活动区创设的依据

(一)结合本园实际进行区域创设

幼儿园应该根据本地、本园的实际,进行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比如,我园周边竹园较多,就本园内就有一个小竹园。于是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竹资源,创设有特色的区域活动环境,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各种竹制品,如:竹篮、竹筐、竹匾、竹筒、竹席等,并展示在区域环境当中,让幼儿粗浅的了解竹子的用途,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此外,春天,带领幼儿到竹林里去挖竹笋,带回来以后投放在数学区,让幼儿比大小、根据大小排序;投放在生活区,教师用竹笋做成各种菜肴让幼儿品尝。此外,将收集的竹叶投放在美工区,指导幼儿创作竹叶粘贴画。通过这一系列的区域创设,使活动更加丰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再如,农村幼儿园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备差,体育活动设施少的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幼儿园幼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因此,我们坚持收集废旧物品,充实活动区的材料和制作体育活动的玩具。如:收集饮料瓶制作成神奇的魔术瓶、套圈玩具、障碍物、靶子等;收集各类大小不同的纸盒、纸箱,制作成电视机、小动物、小火车等,为幼儿增添了活动的材料。同时也起到了环保的教育作用。

(二)结合本班主题开展创设

主题活动是一个整合性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学习、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结构。而区域游戏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有计划地将主题内容有机渗透到区域活动之中,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将教育要求巧妙地带入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利用随机教育分层次个别辅导,小组等方式帮助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的需要。

比如:在“利用农村资源提高集体教学质效”的专题研究中,我们结合主题对活动区进行创设,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丰富活动的内容,满足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能力。例如:小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动物花花衣”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奶牛场、养鸭场、种植园等,并注重资料的收集,以拍摄照片、幼儿绘画、报纸剪贴等形式展示在区域环境中创设科常区——“动物的家”, 孩子们在这个区域中根据动物的皮毛、特征进行分类;美工区——“给动物穿花衣”,孩子们可以用涂色、撕贴、手指点画等方法来给动物穿衣服;益智区——“动物拼图”,孩子们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进行拼图游戏。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的认知、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以很好的发展。并结合此主题,创设和生成区域活动丰富主题内容。

又如: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娃”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米筛、竹篮子、扁担、水筒、蓑衣、纺车等各种民间的劳动用品,在角色区创设“农家乐”,让班级充满着浓郁的农家风情,让幼儿感知家乡的民俗民风,同时,提供各种“食物”,让幼儿学做农家菜,这些对幼儿来说新奇又陌生的物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此外,还可以收集一些土布及土布衣服,创设“染布坊”、“布衣店”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来染布;尝试当一回商店营业员,推销服装等,让幼儿在情景中尽情地玩耍。

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区域活动创设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特别是我们城乡幼儿园,在这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

(一)自然角:农村幼儿园设置自然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室的一角、窗台或廊沿上放置一些小动物、

植物,供幼儿学习、探索,让幼儿喜欢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到蝌蚪怎样变成青蛙;小鱼怎样游泳、呼吸;螃蟹怎样行走;龙虾怎样繁殖的过程;种子怎样出土、发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和阳光。捉些蝴蝶、蜻蜓扎在泡沫板上制成动物标本,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制成植物标本供幼儿展览。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发现,开阔了视野,懂得了节约,并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生活角:如今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特点,特别像小班幼儿更为突出。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小朋友的小鞋子、小袜子、毛线、钮扣、布条,投放在区域内,让幼儿学系鞋带、区分左右脚、编小辫、学扣钮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小肌肉群,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三)语言角:根据农村幼儿园存着教育经费不足以及农村幼儿的口语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创设语言角。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图片,投放在语言角,让这些图书、图片,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四)数学角: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强的特点,因此,利用数学角辅助幼儿学习数学,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非常重要。农村丰富的自然物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幼儿操作学习提供了廉价的教具学具。例如小班幼儿可利用实物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按种类、大小、颜色分类、认识1和许多;中班幼儿可进行数数、一一对应、排序、分类练习;大班幼儿可进行数的组成、加减运算、逢双数、逢五数的练习。还可以利用石子、果核、松球进行大小、颜色分类,用废旧毛线进行自然测量,用火柴棒进行拼图,在串珠、串纽扣活动中进行数数……幼儿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既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逐渐对数学方面有所了解,同时又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

(五)美工角:农村用来做美工的材料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如:玉米缨、小麦杆、花生壳、狗尾草、树叶、果壳、石子、种子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手工材料,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例如:用高粱杆制作的眼镜、用地瓜叶柄制作的耳坠、手链,用麦杆编制的戒指、烟袋,用狗尾草编成的小兔、小狗,用树叶、种子粘贴各种小动物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蕴涵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的一切绘画活动都可以在这些废物中得到体现,幼儿在操作中学会了剪、团、粘、贴、撕、画等技能,锻炼了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布置

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他们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获得各种直接经验。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和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比如我们在区域环境创设时,可以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想表达的内容,主动收集有关资料,准备材料等,激发幼儿布置区域环境的积极性。例如:在区域活动的各个区角张贴各种标志,引起幼儿兴趣。区角中投放可操作的半成品材料,更易产生探索的愿望。并根据活动内容的更换进行适当地调整。在这过程中,幼儿学到了手工、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环境布置好以后,幼儿向同伴、家长讲述创设的内容。随着环境内容的不断变化,幼儿的口语及动手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五、挖掘民间游戏,拓宽活动天地

民间素材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积极的开发会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培养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一)游戏类:民间游戏广为流传,深受幼儿喜欢。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探索利用民间游戏的角色、规则、动作 ,初步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传统的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游戏中促进幼儿 小肌肉发展的有:抓石子、弹核、拾核、转陀螺、打瓦等游戏;发展幼儿智力的有:跳棋、飞行棋、国际象棋等多种棋类游戏;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的游戏有:踢毽子、跳房、捉迷藏、丢手绢、拉大锯、切西瓜、贴烧饼、跳皮筋等游戏。有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平衡性。如:买锁、瞎子摸瘸子、警察抓小偷、猫捉老鼠、老鼠钻洞、老鹰捉小鸡、盲人捉鱼等等。幼儿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容易收拢的民间游戏,如:翻绳、捉猴、冰糕化了等游戏。这些民间游戏可以较好的发展幼儿走、跑、跳、钻、动手等基本能力,科学的开发利用,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手工类:土生土长的孩子们在土里滚打跌爬,泥巴是陪伴他们的最好游戏材料。摔泥巴、捏泥人、捏大炮、捏个黄鼠狼赶鸡跑一跑,娃娃家里的幼儿用泥巴制作糕点、糖果、面条、水饺、小锅、小碗、捏个磨来磨“粮食”、捏群鸡、鸭、鹅来做客……而蔬菜玩偶中用各种蔬菜经过粘贴、拼插与绘画,辣椒变成了小老鼠、胡萝卜变成了小鱼、洋葱变成了小娃娃、土豆变成了小肥猪、芸豆变成了蚂蚱,甚是可爱。麦秸、芦杆、稻草等本土化低结构的材料制作的小作品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沙泥画、树叶粘贴画、各种种子粘贴画、利用费纸撕贴、印泥画等,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操作,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三)歌谣类:传统的民间歌谣语言幽默、诙谐、简练、易记,如:拍手对对歌游戏:你拍一,我拍一,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

六、二五

七、二八二

九、三十一……九九八十一,幼儿在拍手游戏的过程中练习了数数。而儿歌“五个兄弟在一起”:老大矮胖子,老二有主意,老三个儿高,老四心儿细,老五最最小,是个小弟第,五个兄弟在一起,团结起来有力气。幼儿在学说儿歌的同时,学会了点数,激发了幼儿对数数的兴趣,形成了团结友爱的品质。

农村自然资源与民间教育素材还有许许多多,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弥补农村幼儿园金费的不足,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给农村孩子带来无限快乐、情趣。附: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途径

途径一:通过幼儿收集

途径二:通过家长收集

途径三:通过教师收集

途径

四、通过社会收集

第二篇: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概述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定义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幼儿园教育环境是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质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幼儿园教育环境则是指幼儿园的内部环境,幼儿园内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

幼儿园教育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的小环境,更要从整个社会系统来考虑幼儿园教育的大环境。

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使幼儿耳濡目染,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如幼儿对图书、玩具等都有放在一个地方固定的印象后,若哪天有东西放置不符合秩序,幼儿就会责查:“是谁把图书放在积木里?”“为什么搞乱?”,这说明原有的“整洁”的环境,形成了幼儿对“整洁”的要求。幼儿吃饭不用桌布,汤、菜在桌上不易觉察,也不易引起老师的重视,同时也不易引起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责备感。而铺上干净的桌布,幼儿吃饭的行为和动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较快地形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幼儿园教育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开发、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陶冶和增强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二、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特点

(一)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其环境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幼儿的特点而精心创设的。遵照《规程》“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的要求,幼儿园将各种条件加以优化、合理组合,“使幼儿园的每一个平方都发挥其教育功能”,把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之中。如有一个幼儿园,进门是一条“之”字形的弯曲小路通向教室,路边有小水池,其旁有一个江南农村常见的小水车,水车旁连着一个儿童乐园里常见的脚蹬滚筒。这样一个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特点:幼儿走直路也喜欢拐来拐去的,那就让弯曲的小路去满足他们;造型优美的水车既美化环境又让城市的幼儿大开眼界、而且不光让其看,还让幼儿自己操作,有趣的蹬滚筒游戏使他们能亲眼看到水车怎样把水运到另一个地方;游戏之余,腿部肌肉力量不强的城市幼儿又能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由此不难看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是其它非教育机构难以比拟的。

(二)环境的可控性

如上所述,幼儿园小环境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精心设计的,因此,它是一种高度结构性的组合,不仅教育性强,其可控性也很强。表现在: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必须通过筛选,选其精华作为教育内容组织到环境中。教师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类要素,维持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而幼儿园的外环境,这是教师难以控制的。环境的可控性和环境的教育性之间相互促进,可控性保证了教育性,教育性使可控性有明确的标准和方向。

(三)影响幼儿园环境的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物质条件。物质环境好比是幼儿园教育赖以展开的舞台。没有舞台、或舞台太小的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演出精彩的剧来。二是人的要素。舞台是静态的,其布景再好,如果没有人去使用,那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人的因素是最宝贵的,当满足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可以说,人的因素是决定环境质量的关键。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园长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水平,教师的观念、人格、专业水平和行为等是环境中对教育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有的教育家把教师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作为决定环境效能的一个维度,认为越是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理论基础的教师,越可能提高环境的效能。这一观点在实践中不乏例子,比如不少贫困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地提高教育质量,使幼儿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有的物质条件很好的幼儿园,却由于教育观念、工作态度不正确,结果使物质上的高投入并没有转化为教育效能上的高产出。三是幼儿园文化。相对于人和物等可见因素,文化较为抽象,似乎难以捉摸。但它对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由于我国社会的大变革,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正面临互相交织、互相冲突、互相取长补短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五光十色的文化现象正在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由于文化与教育的特殊关系,教育受到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对幼儿园教育来说,社会文化主要通过园长、教师、家长等作为载体,以及可见的物质形态(比如物化的精神产品,书、文艺音乐作品、各种工艺装饰品、建筑物等)和不可见的观念形态(如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等),直接或者间接地成为幼儿园的文化构成。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对社会文化作出正确、自主、明智、有远见的选择和追求,而不是盲目地赶潮流、良莠不分、急功近利,这主要取决于幼儿园人的因素,决定于园长、教师、家长的综合素质。选择和追求的不同会使幼儿园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出现高低之分、文野之分、雅俗之分,从而使幼儿园环境的氛围和布置及环境的教育也随之迥然不同。

三、幼儿园内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围绕教育目标创设环境,并随着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使环境适合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如:为配合刚入园的幼儿顺利地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教师在活动室内为幼儿设立了宠物角,准备许多鲜艳、个大的毛绒玩具和有趣的电动玩具,并请家长配合为幼儿带来他们在家最喜爱的玩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到在幼儿园也有许多他们喜欢的东西。

在创造环境时应目标明确,对干扰环境教育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要坚决抵制,比如环境的商业化色彩、不良文化的侵入等。

(二)安全、卫生、便于活动的原则

安全、卫生是幼儿生活的环境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在对室内外进行安排和布局、挑选各种玩具材料、安放各种活动器材时,安全和卫生两个因素是教师的基本考虑。教师要注意检查活动室的温度、湿度、通风情况,检查桌椅用具的边缘是否尖锐、是否有松动,检查玩具材料是否经过消毒和日晒,是否有幼儿能吞得下去的或尖利的玩具,检查各种卫生剂、电源是否置于远离幼儿的地方等。但也不能因强调干净、秩序安全而限制了幼儿的活动,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应压缩室内桌椅所占的面积,尽量把空间留给孩子,使他们不局限于座位上,可以在活动区之间自由走动,自由选择材料和伙伴。丰富的玩具材料吸引幼儿动手操作。他们的手脚放开了,获得了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敢于大胆尝试和探索,便于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和谐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充满爱、温暖和相互尊重,这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改变教师不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人格的做法,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幼儿的意愿,给予幼儿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幼儿都相信:“我是好孩子”、“老师喜欢我”。不仅如此,幼儿园的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都应建立一种和谐的、相互尊重的关系。

(四)主体性原则

幼儿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中主动构建的过程。牢记幼儿是自己发展的主体,环境的创设是为了教育幼儿,为了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注意观察了解不同孩子所处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需要,充分利用多种环境材料,使幼儿都得到活动的机会,主动参与环境创设。例如:请幼儿与教师共同组织以“美丽的夏天”为主题的一面壁画。教师引导幼儿收集关于夏天自然环境变化的经验,对布置的内容提出建议,并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的材料供他们选择来剪桃子、做荷花、折扇子等,并将做好的布置在墙壁上。从一起讨论到一起欣赏,整个过程都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幼儿在参与创设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他们对自己创造的美就会格外地珍惜。

班级学期教育教学计划是每学期开始前,由幼儿教师根据本学期园务计划和全园学期教育教学计划。按照《纲要》对所在年龄班规定的教育内容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的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它反映班级学期教育教学的具体项目、内容、要求和工作重点等,是各年龄班教师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班级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 本班情况分析,包括班级人数、男女比例、幼儿智力水平,道德、健康状况、个性特征及其家庭教育状况等。

2. 对本班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要求,对个别幼儿教育教学要求。教材内容的确定以及按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家长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联系方式。

3. 班级学期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包括身体发展目标、认知发展目标、社会性发展目标以及个别教育目标等。

4. 新班幼儿的接待工作和大班幼儿的结业工作。

(五)因地制宜,注重效用性的原则

效用性原则就是以最小的投资生产出最大的效用。 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各幼儿园都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教育环境的创设,显示出独有特点和地方特色。为使幼儿园环境产生最大的效用,在环境装饰时应注意:应该强调实用,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不应该盲目攀比,追求豪华,而应充分利用现有物质条件,创设适宜环境,提高环境利用率和使用价值。如某园面积小、条件差,便将四个班教室分别作为“角色区”、“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各类材料集中摆放,既避免了一起玩玩具不足,又避免了空间不足。游戏时,全园打破班级界限,共同游戏,大大提高了空间和材料的利用率,满足了幼儿的需要。而条件很好的幼儿园,除各班设活动区外,还可设立专门的科学游戏室、角色游戏、音体活动室、图书室、电教室等专用教室,供全园轮流活动。

第三篇:幼儿园自然角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及策略探讨

【摘要】自然角是幼儿学科学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场所,能够方便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和长期的观察活动。幼儿在自然角,既不像集体教学,要在统一计划和指导下活动,也不像科学室,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入活动。他们随时有机会去观察、触摸和探索各种物品,还可以对某个对象进行长期的观察。丰富的自然角环境可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热情,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大自然,走进科学,增进爱科学的情感,增强意志品质通过丰富的自然角活动区和“多元材料”诱趣,我们发现自然角的环境开阔了幼儿的眼界,增长幼儿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健康向上的美好情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大自然这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很值得我们用心挖掘和利用。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角环境;教育价值;创设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自然角环境也是幼儿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是幼儿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知识的窗口,蕴藏着无限的教育契机。透过自然角这块小小的天地,可扩大孩子的视野,去开阔幼儿的眼界,增长幼儿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孩子们去参与实践,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注意力,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情感、美感和品德方面,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当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社区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素材,我觉得作为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农村优势,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将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蔬菜、水果交朋友,创造性的组织和开展幼儿园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劳动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环境意识等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使幼儿的活动充满农趣与生机。

一、幼儿园自然角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并饲养动物等„„”自然角正是这样一个科学环境,是幼儿学科学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场所,能够方便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和长期的观察活动。幼儿在自然角,既不像集体教学,要在统一计划和指导下活动,也不像科学室,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入活动。他们随时有机会去观察、触摸和探索各种

物品,还可以对某个对象进行长期的观察。现在的幼儿园对自然角价值的认识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

(一)认识大自然、走进科学

在寸土如寸金的当今,接近大自然已经不是以前随时可以的事情,而是要去主动寻觅的事情了。因此在班内可以有这样一块微型自然界,尽管只有方寸之地,却也是自然界一部分的展现。在这里,幼儿可以对自然物进行短期或长期观察,也可以进行对比观察和植物生长条件的探索等等,还可以进行向光实验、种植地点实验、喝水实验等等。在这里,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并习得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科学方法。甚至是在出现“我们怎么知道已经给小植物浇水了呢”的困惑时,大家会共同讨论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决定做个水滴插到花盆里就表示小植物已经喝过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怎会不惊叹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二)多种途径,增加爱科学情感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人工设计的室内微缩景观,教师作为一位引导者,可借此指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感官去感知动植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及生长发育过程等,了解物与物、人与物的密切关系,满足好奇心、求知欲。

1、通过观察,获取知识。幼儿通过对自然角中动植物的观察,可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空气、泥土、养料等,并且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了解小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掌握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及物种的不同生存方式,激起幼儿进一步探索生物科学的愿望。

2、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物品的分类,渗透集合、子集的科学概念。幼儿对物品的分类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来完成,幼儿可以通过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区分物品,并在分类中了解分出的每一类都是原集合的子集,都包含在原物品中,掌握分类的有关科学知识。

3、通过扦插花草、制作标本、记录天气、记录动植物生长、做小实验等途径,增长科学知识。春天教师可带领幼儿春游,并采集一些花草,放在自然角里,让幼儿学习扦插花草的常识;秋天教师可带领幼儿捕捉蝴蝶并同幼儿一起制作成标本,作认识蝴蝶的教具;日常生活中,可指导幼儿通过有趣的方式不间断地记天气日记,掌握天气的变化,知道适时增减衣服等等,使幼儿在玩中学知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引导幼儿从身边的科学小常识入手,不断获取新的更多的科学知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三)持之以恒,增强意志品质

幼儿因为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开始管理自然角时的动植物、记录动

植物的生长时兴趣较浓,但时间久了,幼儿的兴趣便会转移。教师要首先自己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针对幼儿的特点,不断地寻找自然角里动植物的新变化,巩固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责任感。如幼儿饲养的小蝌蚪,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不同的变化,教师当发现小蝌蚪长出第一条腿时,可以用惊奇的语气告诉幼儿,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幼儿继续留心观察,看小蝌蚪还会有什么变化。也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管理、发现并获取答案,如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之前先长出了什么、后长出了什么?最后有什么变化?等等。

再如引导幼儿记天气日记,可以让幼儿在记录过程中对不同季节的气温、天气变化进行比较,让幼儿得出结论:夏天气温普遍高,且雨水多;冬天气温普遍低,较干燥,等等。同时可以引导幼儿探索风、雨、雪是怎样形成的,四季的特征及人们的衣着变化等等.

教师通过不断地设疑,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解疑,获取有关知识,同时圆满地完成对自然角的管理。自然角管理告一段落时,教师要及时地对管理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幼儿对动植物的责任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强化幼儿做事要持之以恒的观念。

(四)家园互动的小窗口

在这里,不仅有一起收集的过程,更有带回家照顾的过程和一起寻找资料扩充知识的过程。此外,众人拾柴火焰高,班内的自然角逐渐变得无比丰富。比如,当教师请家长带来一些花卉时,可对带来的花卉进行分类,同时可进行多样性的比较(多样的叶形、叶脉、茎、花、果实、种子等)。

二、当前幼儿园自然角环境创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一)自然角中幼儿的角色被动

现在的自然角基本上是以老师的意志决定着自然角的主题与构成,幼儿则往往是被动的执行老师的指令,他们的意志是不受重视的。如:春天到了老师会要求孩子带春天种植的种子种在自然角,很少让孩子自主的带来种子种植,从中得出结论:什么是适合春天种植的种子,没有提供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二)自然角环境看似摆设

班级自然角对孩子究竟起到什么作用?自然角的创设看起来只是一个情景的摆放,一个区域的布置,孩子们很少与自然角进行互动。有的根本就是形同虚设,或者只是教师和保育员的一个额外任务。花拿来了,该怎样照顾呢?种子种下去了,该怎么管理呢?自然角创设后,孩子们很少和自然角进行密切的“沟通”,只是单纯地观察,没有去进行自主观察、自主管理,自主探究,更没有去深入地发现自然角里的变化,以及自然角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等。

(三)自然角的整合教育价值没有充分挖掘

在自然角环境创设方面往往只注重了幼儿园自然环境与主题活动的整合利用,而对网络资源与自然角的整合利用没有充分挖掘,也没有关注到孩子在自然角环境中利用网络资源给孩子的自主发展所带来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资源以它特有的功能与优势,为幼儿在自然角环境的创设中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运用网络资源(如:录像.、图片、收集网上资料等).更能引发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从而让幼儿在自主观察、自主实验、自主表征等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发展。.

三、实现自然角环境创设价值的策略

(一)创设丰富的自然角活动区

1、“创意、科学性”引趣

自然角是为幼儿提供认识自然界的窗口,通过组织自然角的活动,能够增长幼儿的知识,而且又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通过对自然角的管理,能使幼儿学到简单的劳动技能,陶冶他们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在我们的自然角里,不但种植了各种不同的花草,养过小鱼、小螃蟹、小螺丝等小东西,而且也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材料。如:我们引导大班孩子将小麦分别种在土里、水里 以及漂浮在水面的海绵上,孩子们很快发现:沉在水中的小麦一个个变成了小胖子却怎么都发不了芽,而撒落在海绵上的小麦却最先发芽了。从中孩子们懂得了水、阳光、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中班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多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创设了“种子大聚会”观察角,孩子们在课余都可以来看看说说,交流自己认识的种子„„这些富有创意的自然角便成了孩子们探索的乐园,成长的乐园。

2、布置墙饰

我园地处农村,让环境与孩子们说话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之一。为了将幼儿熟悉的、具有农味的资源充实到幼儿园来,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上独具匠心,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的特色。看,从藤上摘下的丝瓜、葫芦,枝上摘下的辣椒、茄子,地下挖出的、山芋、大蒜头„„我们把它们一串一串地挂在走廊上,配以书有“丰”字的红色的盖塑板,一幅幅秋意浓浓的秋收图挂满了走廊。成熟的果实、农作物的种子、麦秸等材料制作了《中国地图》、《美丽的五亭桥》等。走廊的橱窗里,孩子们和老师用芦苇、红豆、蚕豆、白瓜子、贝壳、菜籽制作了《游来游去的鱼》、《可爱的小喜鹊》、等。这些环境的创设我们始终遵循一个原则:环境创设不再是简单的图案组合而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共同制作,将幼儿的想象和创作放大,并张贴在醒目位置,让幼儿产生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

3、玩具

虽然乡镇园经济落后,缺少玩具,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大自然赋予的优势,

积极利用自然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如用石头打水漂,玩游戏“抓石子”“跳房子”等,又如:泥工课时,虽然没有彩色的橡皮泥,但可以就地挖一些泥土,撩起小河的水,开始和泥。干了加水,稀了加土,然后,团—搓—捏,萝卜就做好了,再顺手拔下几根芨芨草做萝卜叶子,树皮、石子、野花都也都成了极好的辅助材料。从中,孩子们一样能学到相关技能,学会大胆创造。

(二)“多元材料”诱趣

1、饲养小动物

小动物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它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孩子主动去观察、去探究。在我们班的动物角里有孩子们自发带来的小蝌蚪、小乌龟、小鱼、小虾„„.孩子们常常在游戏活动时去给它们喂食,和它们说话。有一天不知是谁喊了起来:“快来看呀,小蝌蚪长腿了。”孩子们一窝蜂的跑了去看,“老师,小蝌蚪怎么就长了两条腿呢?”“小蝌蚪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从孩子们的问话中我发现他们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还是似懂非懂,于是我就边带领幼儿每天观察记录蝌蚪的变化,边生成了新的活动《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在观察和交流中幼儿知道小蝌蚪不容易捉住,又滑又软,没有骨头;掌握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没了——变成青蛙。我们在观察饲养的后期还组织孩子把蝌蚪送回家,这样不仅让孩子知道了蝌蚪生存的最佳地点,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孩子们对小动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让这种感情延续下去,我园在种植园地旁开辟了童话般的饲养区,在那儿我们喂养了小鸡、小兔、小猪、小鸭子„„„.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常给小动物喂食,和小动物玩耍,孩子们不仅和小动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

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次还有:

2、植物类

选择常见的、易于生长的、好照管的植物。如观赏类的仙人球、仙人掌、文竹、凤仙花、秋海棠、三色堇等;蔬菜类的萝卜、葱、蒜、土豆、白菜、芹菜、菠菜、茄子等;农作物类的棉花、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水稻、绿豆、红豆、地瓜等。

3、水果类

如苹果、梨、香蕉、桔子、杏、李子、柿子、椰子等。

4、干果类

如大枣、银杏、核桃、葡萄干、桂圆等。

5、特产和工艺品

可选择当地的一些特产和工艺品陈列在自然角。如沂蒙山区可陈列银杏、金银花、八宝豆豉等特产,陈列徐公砚、燕子石雕等工艺品;也可以陈列中国或世界上一些比较著名的特产和工艺品,如:青岛贝雕、杭州扇伞、海南珊瑚、日本木偶娃娃等;也可以陈列幼儿制作的小玩教具,如传声筒、纸折飞机、贝壳粘的小动物、用各种废旧物品粘贴的小工艺品等。

6、无机物及其它

如沙、石头、磁铁、放大镜、各种布头、毛线头、温度计、日记本,以及陈列标本的小纸盒、小玻璃瓶等

我们将多彩的大自然、大社会景观微缩搬入幼儿园,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等 ,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获得更多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我们发现自然角的环境开阔了幼儿的眼界,增长幼儿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健康向上的美好情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大自然这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很值得我们用心挖掘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M].1987年

[2] 学前教育学[M].梁志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0年

[3] 朱慕菊等.新纲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M].2002年4月

[4] 张成霞.关于幼儿园活动区活动质量的调查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M].2005(07)

[5] 郦燕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1年

[6] 周蔓.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区域互动: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7] 李全华.幼儿园环境创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第四篇:大班环境创设

大三班环境创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是孩子们的乐园。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体现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让幼儿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是文明的校园,生活的校园,孩子的乐园。

我班的幼儿年龄均在5——6岁之间,在这时候的孩子表现为好奇、好问、好学,有意注意开始占明显优势。凡事都爱围着讨论,问个为什么,更爱参与其中。5——6岁的孩子能够表现较丰富多彩的形象和色彩,传达内心的愿望和情感,向人们述说自己的存在。利用这一特点,我班的环境创设都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根据以上总的指导思想,我班的环境创设总目标为:

1、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优良环境,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对幼儿能起良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 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艺术欣赏中进行艺术创作。

3、锻炼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作用。

二、走廊布置:幼儿作品展

走廊是孩子们和家长朋友们每天经过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布置了孩子们的作品展示栏,这样,孩子们每天经过走廊时,都可以互相评价、分享一下小朋友的作品,家长们在每天接送孩子时,也可以看一看自己孩子的作品,了解孩子们的进步。

三、 室内饰创设

1、主题墙:活动室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墙饰布置重点是特色化和主题化。我们根据每个月的主题教学内容,将主题墙分成几个小的板块,不定期的更换内容,在教学活动后,与幼儿一起创设出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可感知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语言区

目标:在丰富的语言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听、说、读、讲的兴趣。发展幼儿语言的联想能力及创造能力。 共分三个区:

(1)英语角:粘贴26个人英语字母,便于孩子们复习,在外教课上,也帮助外教进行授课,起到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2)识字角:字卡、拼音卡、量词练习、交通标志等。 (3)声母表:大班开始学习声母了,所以,增设了此栏。

四、 区域创设

1、阅读区

为了进一步加大幼儿的阅读量,创造更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在大量的阅读中,增加知识,得到精神需求。对文学作品产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我们准备了各种图书,包括:故事书、走迷宫、找不同、猜谜语、科技百科等等,让孩子们在书的海洋中徜徉、学习。

3、 建构区

操作各种建构材料,能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力,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让幼儿获得自由和快乐。

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玩具,有积塑玩具、大块积木、拼插雪花片、各种纸箱等等。

4、 益智区:棋类世界

大班孩子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也喜欢玩竞赛的游戏,而下棋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坚持性,训练幼儿的思维,增进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竞争意识。所以,我们准备了各种棋类,包括“五子棋、象棋、飞行棋、数字棋等等,供幼儿学习、探索。

5、手工区

勤动手,手灵巧,思维也就发展的好,手工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多种感知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启发幼儿的想象创造,培养他们的美感,所以,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剪刀、画板、水彩、胶棒、蜡笔、废旧图书、各种豆类、毛线等等各种工具、材料及半成品,以供幼儿随性操作。

6、数学区:

通过试题操作,看图计算,进行到10以内加减答的学习,加深幼儿对数之间转变和格式的印象。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能够自觉收拾操作材料,爱惜公共用品。

我们准备了各种数字卡、点算工具,10以内的数组成、10以内树的加减、5以内的连加连减等数学题卡,以供幼儿操作。

7、社会生活体验区:

这里有“爱心医院”、“理发店”、“美食天地”,完全按照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接触到的社会机构设立,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来体会大人的世界,了解社会的构造与分工。

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有医院的、理发店的各种物品,在美食天地,还根据主题活动“茶文化”设置了品茶区,孩子们非常乐意去玩,也达到了体验的目的。

活动区是孩子们的乐园,它的利用率非常的高,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也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参与情况不断更换,做到有层次,有难度,有挑战,让孩子们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学习与人合作、分享,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真正达到活动区的目的。

第五篇:环境创设小结

莲花英语幼儿园环境创设小结

环境是儿童成长、学习的资源,是儿童心理、行为成长的背景,是儿童与周围人与物相互作用的平台,我们大一班按照《环境创设计划》圆满的完成了环境创设工作,获得了同事们的好评。在10月12日园内参观、展示中,我发现其他班级的环境创设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值得我学习。

大二班的活动室墙面和主题紧密结合,设计饱满,主题鲜明,体现了师生共建,师幼互动。如十月份的主题是:“奇妙的大自然”,教师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大自然风景的图片进行张贴,教师在风景图片下折叠了一些郁金香,然后将幼儿的作品有机的整合,天空是“多变的云”、“彩虹梦”、“五彩的风车”、地上有“恐龙”、“水果”„„又如在活动区墙面上教师制作了“奥运五环”、男孩、女孩在摇旗呐喊、更多的是张贴着收集的奥运冠军的图片,方便了孩子们互相交流认识世界冠军。

中二班的活动室整体布局合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在教室门口创设了“医药箱”,方便家长将幼儿每天需要服用的药放在里面,并进行服药方式和时间的登记,这一创举得到许多老师们的认同。

中一班的盥洗室文化环境的创设有教育性,墙上、地下都有排队的影形提示,细致到每个蹲位的提示,孩子们可以宽松自如地如厕。

小二班的活动区里教师利废利旧制作了许多精致的成品和半成品玩具,材料丰富、量足、安全、卫生、能让幼儿自由取放。如用大号雪碧塑料瓶剪的张大口的各类娃娃,还提供了大量勺子和纸团,方便孩子给娃娃喂食物。

小一班整个环境感觉干净、整洁,简洁,明快,整个环境布置采用浅色系,非常温馨,为幼儿所喜爱。

小三班的家长园地版面充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动性得到较好的体现,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亲子游戏”,给家长们介绍各类亲子游戏。

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依据主题不断充实环境创设内容,更好地使环境起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支持作用和教育作用。

上一篇:美食街文化节活动方案下一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