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船舶身份识别

2022-09-21

第一篇:rfid船舶身份识别

渔船身份自动识别系统(RFID)可行性研究报告

渔船身份自动识别系统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述

1.1项目概况

我省渔港分布比较分散,渔港监督机构人员配备不足,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对渔船的监督管理处于疲于应付的局面。

1.2.项目提出的理由

随着改革开放,科技兴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各行各业纷纷响应号召,都开始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道路,并且都得到了现代化管理模式带来的好处。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开放的渔业行业的现代化步伐稍显迟缓,与要求高技能和高专业素质的渔业捕捞行业不相适应。为更好落实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在建设瘦身型政府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走渔业现代化管理模式,以技术的创新弥补人员编制不足,切实贯彻做好渔业监督管理工作,为天津的腾飞贡献力量。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渔业是高风险行业。渔业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加强渔业船舶监管能力,是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我市渔港分布比较分散,渔港监督机构人员配备不足,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法律法规赋予渔港监督机构的职责在履行上难度很大。渔船的监督管理工作离不开船舶动态信息的掌握。目前这项工作是通过市-区-乡镇-村这一组织渠道,采用人工方式,利用电台、手机等方式逐条联系落实,速度慢、可靠性差、不确定性高,经常性的造成渔船回港情况统计不出来、上报不上去的情况,基本情况的不明确,给渔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安全隐患。如渔船的进出港签证,渔船在港情况统计,流量统计,问题渔船的跟踪,远程执法援助等日常工作难于执行,尤其是特殊时期的渔船监管就更为困难,建设现代化渔船身份识别系统已迫在眉睫。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渔船身份识别系统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不同于一般系统采用的被动式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本系统中采用的是主动式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被动式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一样,主动式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众多优点,而且,主动式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识别距离远,最远识别距离可以达到200米以上,可以有效的满足在海上或港口进行渔船身份识别的需要。RFID系统是一项能够满足我市渔业安全工作大局的先进技术,是一套符合我市渔业现代化监管需要的管理系统。

第三章 预期效果及评价

3.1预期效果。

⑴渔船进出港自动记录统计

采用港口双固定式读头方案或多读头方案,每当作业渔船在进入港口和离开港口时都可以获得船只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将传输到进出港监管系统的监控中心平台,使得平台可以立刻获得当前船只进出港的状态,同时这些信息将记录在平台上,供今后统计和查询。

⑵渔船在港情况统计

系统能快速准确地统计出当前渔船在港情况,包括渔船在各港口的分布情况。渔船在港情况统计能让渔业主管部门迅速获取目前在港渔船的统计信息、在水上作业的渔船统计信息,在出现灾害性天气时,渔业主管部门能把工作重点放在未进港的渔船上,并有效地调配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从而加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⑶跟踪问题船舶

当违章船舶、年检过期、证书过期、未办理进出港等问题渔船进出港口时,主管部门通过系统马上获得信息,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跟踪,整改,直至解决问题,及时消灭安全隐患。

⑷流量统计

系统能有效地、精确地检测到经过读头附近的船舶数量,以每天、每月或每年的形式统计渔船的流量情况。渔船流量统计能让管理部门了解渔船进出港和锚泊信息,掌握航道是否拥挤,并且能根据流量统计信息,在渔船流量大的时候加强对渔船的管理,防止由于渔船流量过大造成违法渔船蒙混出海、航道内渔船碰撞等情况的发生。

⑸远程执法辅助

渔业行政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执法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渔业执法是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渔业生产中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违法事件:违反禁渔期、违反场区捕捞、无证捕捞、违反许可证规定、外海渔船进入近海、“三无”渔船作业等。但是海洋环境的复杂性给渔业执法造成了相当大的制约性,不能真实准确、及时、全面地进行渔业执法。系统为远程执法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信息支撑,有了技术和信息的支持可以大大提高渔业执法效率,执法渔船可以同时监控多条渔船,能远程识别渔船的合法性。监控中心传递的丰富信息能为执法人员全面、高效、正确地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海洋渔业执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系统由移动式自动识别器、船载自动识别系统、监控中心、电源和信号传输系统等组成,结构图如下:

(远程执法结构图)

在执法船上安装有船载自动识别系统,执法船在海洋上巡逻时可以远程读取、识别有效范围内的一条或多条渔船身份标识信息。通过数据链路在执法渔船和中心平台之间实现相互通信,将执法船捕获到的渔船身份标识信息发送到中心平台,中心平台负责渔船的合法性判断结果反馈给执法渔船,执法渔船以中心平台反馈的结果作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执法手段。

远程执法系统可以通过数据链路连接中心平台,获得渔船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渔船是否在黑名单内,渔船捕捞许可证信息、渔船作业类型、渔船准许作业场所、渔船作业时限、渔具数量、捕捞限额是否合法等。

第四章效益分析

4.1效益分析

天津市渔业船舶身份识别系统(RFID)的建立,能有效加强我市渔船进出渔港的监督管理能力,可以满足渔港签证管理、高危渔船及黑名单渔船监管的需要。系统的建成将对进出港渔船实施“实时、有效”的监管,实现船舶证书电子化,实时检查、现场取证数字化提高技术保障。

利用渔船RFID系统,建立船舶电子身份证书,结合港口和船舶的基础信息数据和管理信息数据,不但可达到对港口和船舶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之目的,而且可实现渔政执法检查、进出港船舶的电子化管理;解决船舶套牌和遮挡、涂改、假冒船名号以逃避监管的问题;提高执法检查的针对性,解决船舶数量多、执法力量不足问题;全面统计船舶进出港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最详实基础数据。 RFID系统的建立还可以实现,将现有的船舶证书管理系统、黑名单管理系统、海事船员管理系统、海事柴油补贴管理系统、船舶图文档案管理系统、签证收费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在保证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建设成具有先进性、高效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完整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等特征的涵盖船舶管理各个方面的全省船舶管理电子政务系统;大大提高辅助远程执法效率、海事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渔港监督、渔政执法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第二篇:RFID老年公寓人员定位识别系统解决方案

关键词:RFID无线定位

养老院/老年公寓

腕表式电子标签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快,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面临着很多老年人安全管理的事宜。针对这一需求新导智能推出老年公寓/敬老院的人员健康监护与服务系统,通过为每个老年人佩戴有源电子腕带标签,实现实时监护、历史活动轨迹查询、健康档案管理、SOS紧急求救、越界报警、安保移动考勤、门禁一卡通等应用,大幅度的提升了对于老年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对老年公寓的智能化管理。

一、方案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快,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面临着很多老年人安全管理的事宜。而养老院是老年人活动、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场地,于是,对养老院老年人的安全管理问题,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针对目前敬老院等大型公共场所等对于人员的进出管理和智能化区域、定位精确定位、求助报警的需求,目前,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类别的解决方案,从最初的GPS定位管理,*管理,到后来的无源RFID,都不同程度的对养老院老年人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得到一些有效的解决,但依然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号的覆盖范围,老人的精确定位问题,需要定位到每个区域,以方便保安巡视人员在接到报警第一时间去处理,老年人无意识的跌倒求助报警问题等,以上的系统都没法解决。

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结合苏州新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有源RFID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我公司特意开发了本套系统“养老院人员区域定位管理系统”。该方案通过为每个老年人佩戴有源电子腕带标签,让管理员不用时刻跟踪就能实时、准确的知道老人的活动轨迹。每个标签都在管理系统中记录了老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病史及家属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视觉化的软件系统,便于随时定位查看,方便对老年公寓的智能化管理。同时,能够很好的解决了自动化识别人员的进出,小区安保人员与被监护的老年人所处位置的区域性定位管理,跌倒/紧急医疗求助报警等功能需求。该系统还可以实现智能监控管理,人员信息资料管理、越界报警、按钮求助报警、历史行走轨迹追踪等功能。大幅度的提升了对于老年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对老年公寓的智能化管理。

二、系统介绍

针对老年公寓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以下系统:

每个房间门口和每个楼层的出口、每栋楼门口以及公寓门口都安放固定阅读器,用来识别每位老人所佩戴的由所属楼层监控的腕带标签,使得通过楼层的监控电脑(在监控室)或管理员的随身PDA,即可掌握老人的物理位置及其他信息。从而实现了老人和管理员等的24小时即时状态监护,保障老人安全。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对老人的看护,以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提高公寓的管理水平。

通过由电池供电的RFID腕带标签带在老人身上,并且分别于每个房间门口和每个楼层的出口以及每栋楼门口和公寓门口放置识别标签的设备,并向位置软体传递定位资料,人员的物理位置即可以图形方式显示于控制软体的介面中。

该RFID老人定位系统采用RFID有源智慧电子标签,工作频率在2.4GHz,不会对医疗等其他设备造成干扰。其大小约4*7cm,厚度小於2mm,可以制成腕带、胸卡等形式。给需要追踪监护的老人佩戴上电子标签,就可以将他们的即时资讯一手掌握。通过区域网路可以监控老人的即时位置、状态等资讯,然后在控制软体中读取出来。公寓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滑鼠简单操作便可获知老人的即时位置以及状态资讯,从而迅速找到他们并对其实施相应的医疗程式。

三、系统原理

首先在楼的每个房间门口和每个楼层的出口以及楼门口安放若干个读卡器,并且将它们通过网络布线和每层监护室的计算机联网。

同时给每个老人佩带一个腕带标签(电子标签),每个老人的腕带标签和他所在房间的读卡器是配套的。当佩戴电子腕带的老人进入楼以后,只要通过或接近安置在院内的任何一个读卡器,读卡器即会马上感应到信号同时立即上传到对应监护室的计算机上,计算机马上就可判断出具体信息(如:是谁,在哪个位置,具体时间,身体状况等),并且判断老人是否走错房间,同时把它显示在监护室的电脑显示屏上并做好备份。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大屏幕上或电脑上的分布示意图点击院内某一位置,计算机即会把这一区域人员情况统计并显示出来。如果老人在规定时间内离开所在房间,监护室发出信号,并显示人员的具体情况,去向以及预计返回时间。

同样,老人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在房间或走错房间的,监护室发出警报,提示管理员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

腕带上有个小按钮,老人如果在紧急状况下可以按按钮,通知管理人员自己发生了紧急状况,需要帮助。当有老人按按钮,附近的读卡器就能识别到,并且发信号给控制中心,通知控制中心老人的具体位置。

监控室的计算机会根据一段时间的老人移动信息整理出这一时期的每个老人的各种活动表。另外一旦公寓内发生事故,可根据电脑中的人员分布信息马上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情况,然后可再用特殊的探测器在事故处进一步确定人员位置,以便帮助管理人员以准确快速的方式解决事故。

如果发生的事故监护室解决不了,监护室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通知总监控中心的人员,请求支援。根据腕带的信息,定位具体的地理位置,总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就能和视频监控相连,定位到具体的某一个监控画面,监控发生的状况,及时根据状况采取相应的下一步措施。 一楼总监控室的监控界面:

通过电脑和软件系统组成。从而实现对老人的监管,再配合相关的前端信息提取设备以及报警器实现报警功能。

四、系统功能

1)实时定位

根据老人佩戴的RFID终端设备,只要在小区内都可以定位,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在寻找某个人员的位置时,输入人员姓名或编号便可快速定位要查找的人和工作人员的的所在地点。Anywhere(任何地点),Anytime(任何时间),Anything(任何事情),保证实时移动准确可靠,为老人的安全提供保障,为工作人员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历史追踪

可在电子地图上实时动态显示人员的位置,管理人员可动态掌握人员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鼠标移至人员的图标上,便可查看人员详细信息。系统可以全天候的记录所有人员经过的时间和地点,可对人员的运动路线进行跟踪和回放,掌握其详细活动的路线和时间。

3)门禁集成

在通过一些重要的出入口的时候,人员的终端都会与RFID读写器进行通信,很好的利用RFID远距离识别的特点,大批量读取,老人不用刷卡,一切全自动的进行,每一次读取的信息都会传到后台管理系统,并在数据库中进行记录。支持高速度移动物体或人员数据的读取。

4)档案管理

从老人入住的第一天,老人的信息可以录入系统,包括基本信息,健康信息,注意事项等。分配老人的终端有RFID电子标签,标签可以存储一些信息,拥有唯一的ID号,可以根据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绑定。管理人员可以分配给工作人员不同的权限,可对老人信息增删改查,随时的对老人的档案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实现对老人的全过程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以人员为节点,可以进行追踪,寻址。这也是物联网的核心精髓所在。

5)SOS报警

老人/安保等相关人员佩戴的终端上具有SOS报警功能按钮,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可以按下报警按钮(为了避免可能碰到按钮而误操作,设置为长按3秒),然后平台上会收到报警信息,及时显示人员所在的位置,可以随时调出人员的信息,以及老人个人的健康状况、曾患过的疾病等相关信息,为医护人员的快速响应、紧急求助提供指引,工作人员可迅速进行支援。

6)短信提醒

在老人的档案管理中,在数据库建立老人联系人的表单视图,系统根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设置短信提醒功能,可以对老人子女、亲属定期发送短信,老人家人能够了解老人的各种生活情况。体现养老院机构的主动人文关怀,让老人家人能够对养老院和老人有更多的了解,使得家人更加的放心。能够让人们了解远方的父母,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才是实实在在的。

* 为可定制开发服务 7)移动考勤

在小区内部需要执勤的特定区域,或规定在某个时间段需要进行巡逻的例行巡查路线,通过部署一定的读写器设备进行区域覆盖,一旦携带有RFID手腕或设备卡的安保人员进入该区域,系统自动识别并实时显示在后台的电子地图中。同时,也可以对任意时间段内,某人的行走轨迹进行查询并回放。同时,通过后台的配置与设定,可以根据企业内部安保管理的需要,输出相应的考勤报表。

8)报表统计

老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后,按照不同的因素可产生不同的报表,进行统计。比如可以针对老人的日常活动情况,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可以更合适的安排老人的活动,以及作息时间的调整。用更科学、更明显的方式来管理和安排,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的便利顺畅,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更主动的服务。

9)后台管理

除了以上具备的系统功能以外,系统还可以 实时布控区域目标动态显示功能:

1) 任一时间查询并显示受控区域目标的数量、分布情况及身份; 2) 查询一个或多个受控目标现在的实际位置;

3) 可实现信息多点共享,供多个部门及领导同时在不同地点查看;

第三篇:客户身份识别

当前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及措施

近年来,各家银行都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行的零售网点转型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通过学习、培训,大家都能深刻地认识到网点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在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发生了不同特点的风险案例,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引起业

近年来,各家银行都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行的零售网点转型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通过学习、培训,大家都能深刻地认识到网点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在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发生了不同特点的风险案例,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引起业界广泛重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防范风险是网点转型后需要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现仅结合我行的一些有效措施做些探讨。

居安思危,高度重视个人业务风险防范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绷紧个人业务风险这根弦。对于个人业务风险工作,网点负责人必须要有清醒地认识,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全行员工一定要遵章守纪、合规经营,要坚决向违章操作、违规经营说“不”。要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建立风险文化意识。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团队,使大家在建行这个大家庭里都感到心情舒畅。要通过风险文化建设,达到使员工“不想、不愿、不能、不敢”作案的目的。教育使其不想违规激励使其不愿去违规;排查使其不敢违规;制约使其不能违规。

严控内控措施,确保网点运营安全。主要有以下七项具体措施:

一是严守规章,预防风险。银行要倡导依法合规文化,守法遵章光荣,违法违章可耻,使网点操作人员牢固树立依法合规意识,遵章守法。

二是严格操作,防范风险。只有严格的操作规范,才能把好第一道防线。在日常的业务操作中员工很多知道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但在具体的执行中,一些员工随意操作,造成事故或案件。如“克隆”汇票也贴现、更换印鉴审查不严资金被骗、钱箱在网点过夜、大额可疑交易不报告等等,这些都是不严格操作造成的风险或损失。

三是严格检查,缓释风险。要加大检查力度,将检查工作定位于“重在防范、力在治本”,依据每个阶段暴露风险点的不同,有的放矢地开展重点检查。去年“十一”、“春节”长假期间,我行采取节前通知提醒,节中突击检查,对提高长假期间前台人员的警觉性、防止出现“真空”隐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可采取突击检查、录像检查等手段,监控网点日常真实状态。自年初以来,我行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突击尾箱检查,这种事先不确定被检查单位的检查手段,不仅真实呈现了网点柜员现金尾箱的管理,还有效地起到了震慑的作用。我行还每月运用监控录像资料对所属机构柜员业务操作行为进行检查,对日常不规范操作的监控录像进行转换编辑,回放给全体柜员观看且对不规范内容一一讲解,使柜面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坚持按章办事。另外要明确网点柜员主管责任,把好个人业务风险第一道防线。网点柜员主管工作在一线,熟悉实际情况,掌握信息最及时,处于坚持规章制度、化解现实矛盾的位置,要求网点柜员主管一定要加强责任感,尽职去完成工作。要善于发现蛛丝马迹,坚决抵制违规行为;要加强监督,检查到位,积极举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处置。在工作中尽快熟悉自己的客户经理、熟悉自己的客户、熟悉客户单位的经办人、客户单位的基本情况,从严控制柜面服务,严密关注大额资金走向。

四是严格整改,消除风险。不论是自行组织的检查,还是上级的检查以及审计和外部监管的检查,都要充分利用其检查结果,保证问题切实整改。在整改的时候,不但要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还要举一反三,从中吸取教训,堵塞内控漏洞,严防相同错误重复出现。

五是严格问责,防再犯风险。对网点人员、主管部门和相关的检查都必须建立问责制,对违规违章操作的责任人,要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保证制度执行严肃性,警示全行、震慑违规人员,有效解决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屡查屡犯的问题。

六是建立典型案例库,进行警示教育。我行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典型正反两方面案例资料,配以点评、说明,建立起案例库。以业务培训或经验交流的形式,组织网点柜员主管及一线柜员学习、讨论,使各级管理和操作人员对违章操作的危害有更为直观与清晰的认识,柜员们纷纷自我对照,自觉纠正违章操作行为,达到警示教育、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七是注重员工行为,做好风险排查。要抓好全体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定期组织重要岗位人员进行风险排查,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和不良苗头及时制止,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只要人员的风险控制了,那么我们的风险防范工作就完成一大半了。

激励与约束并重,充分调动个人业务条线人员积极性。为促进个人业务工作协调有序开展,我行实行考核、评比、奖罚相结合,建立起一套相互联系、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个人业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高素质个人业务团队。对风险防控的先进柜员在全行范围内进行表彰、奖励,以激励个人业务人员强化风险意识,尽职尽责,自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为我们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把好关口,牢筑防线。

综上所述,风险之重在于防范,前台的风险防范更是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的总结经验、推陈出新,集众人所长、补己之短,共同努力,才能将风险防范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建行的各项业务持续、健康的发

第四篇:身份识别

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分析标识腕带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建立腕带识别制度,完善操作流程,落实查对各环节,提高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使腕带成为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患者身份的有效手段,确保了医疗工作的安全执行。

关键词:腕带 ;住院患者; 依从性

查对制度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核心制度,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为避免出现患者误听,或者不在意误答等情况,进一步准确辨认患者身份,要求医务人员在执行各项诊疗护理处置前,需至少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识别患者[1]。通过使用患者标识腕带(以下简称“腕带”)是防止错误识别的有效方法。由卫生部医政司指导、中国医院协会主编的《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中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作为实施操作、用药等诊疗活动时辨识患者的有效手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确认患者身份对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准确进行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几年来各大医院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差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了患者佩戴腕带的依从性。 1 存在的问题

1.1 腕带的弊端[2][3]

①洗澡时,由于特殊的一次性设计无法取下让患者感觉很懊恼。洗澡后,腕带的潮湿感让患者感觉很不舒服。②少数的患者佩戴后发生皮肤过敏现象。③腕带信息不准确,如手工书写,有时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时间长后患者信息模糊。 1.2 患者方面的原因 1.2.1思想认识不足 ①患者对佩戴腕带的态度,王静[4]调查发现有的患者认为佩戴腕带没有意义,反复自行取下。对长期住院的患者,家属认为没有佩戴的必要,对腕带不重视。少数的患者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他们认为佩戴腕带是一种人格的侮辱,认为只有动物和罪犯才有手环,给患者腕带是让患者低人一等,“尊重的需要”是他们不愿意佩戴腕带的原因。②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认为反复的核对延长了他们等待治疗的时间,同时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1.2.2抵触患者角色[2]

部分的患者自己生病不愿让认识的人知道,也不愿意被腕带提醒自己患者身份,认为腕带的佩戴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自己心理压力。 1.3 医护方面的原因[4]

1.3.1 护士宣教不到位 病人未能充分认识佩戴腕带的重要意义,导致患者不理解不配合。

1.3.2 护士佩戴方式,部位不规范[5]

①个别护士工作缺乏严谨性,如转床、转科后腕带信息未及时更改,护士只单纯执行佩戴制度,不追求佩戴效果,佩戴后信息倒置,以患者视角是正的。护士查对时信息是倒置的,使患者认为护士工作缺乏严谨性。② 对于危重患者或躁动患者需要肢体约束时,将腕带放在约束带下面,执行治疗护理时,并没有从约束带内取出腕带核对,没有起到核对腕带作用,使腕带成为摆设。③ 由于出汗,潮湿,患者病情的变化等,佩戴腕带处皮肤有发红,肢体肿胀腕带变紧的情况,护士未及时的观察和处理,从而影响了患者以及其家属佩戴腕带的依从性。

[13] 1.3.3 医务人员腕带核对制度未落实 对患者身份的确认仍停留在护理层面,而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很少核对腕带,部分医技人员诊疗时未对腕带进行核对,他们思想上过度的自信以及对腕带的不重视,,增加了医疗风险。导致部分患者反应戴了和没戴一样,患者没感觉腕带在安全治疗或检查中发挥的作用。腕带核对制度应是医务人员为主体执行的制度,部分医务人员只让患者执行佩戴,而自己不执行核对,这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 2 解决方法

2.1 使用格式统一的腕带[6] ,扩展使用范畴

①使用电脑打印的腕带代替手写式腕带避免了腕带字迹潦草,不易辨认的缺点。②另外从病人住院或门急诊接受相应治疗开始,便正确的佩戴全院统一的腕带,腕带能附上科室电话最好。③将腕带上的姓名和住院号字体加粗,字号加大使其更加醒目,利于护理人员核对[7]。④呼吁生产厂家生产研发佩戴柔软、触感好、不易过敏、是解决目前腕带佩戴不舒适的根本办法。

在国外住院病人使用条码腕带已经比较普及,在对病人进行任何医疗服务前都使用条码腕带识别病人身份。美国健康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 r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规定国家病人安全目标要求应用条码病人腕带,条码腕带将与病人的自动用药系统、数学系统、

[8]样本采集系统、治疗系统结合使用来增强安全性和提高质量,如医疗公共区域设有医院多媒体导医触摸屏系统,患者随时在触摸屏前扫描腕带,可以对当日费用清单查询,对医院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等[9]。 2.2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国际患者安全管理目标(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规定,使用患者姓名及住院号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是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护理的基本保证[10],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床号来辨别患者身份[11].赵菁[2]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医生和医技人员、护士在诊疗活动中并非每次对腕带进行核对,思想上的不重视是最主要的原因,故要转变医务人员核对床好的旧观念达到安全目标,提高其思想认识是首位。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卫生部《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等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培训,以法律法规结合医疗护理差错隐患案例分析和医疗护理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为主,将核对制度深入人心,医务人员自身认识提高,对腕带持认同态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腕带核对执行力差的主要原因。

辅助检查科室[5]应积极推行腕带识别制度,患者腕带作为患者住院期间重要的核对患者身份方式,不应仅是护理工作中使用,而是患者在整个住院治疗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综合运用,患者标志理念应渗透医院各个部门,从而真正全

方位的保护患者安全,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认识到使用标志腕带的积极意义。 2.3 采取人性化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12]:

①可指导患者购买1个运动护腕,平时不接受治疗时将护腕套在腕带上,遮住腕带,一方面通过护腕的固定使腕带对手臂自由的活动不再造成牵绊,提高舒适度;另一方面不想暴露患者身份者可解除顾虑;也可消除少部分患者“觉得是一种人格侮辱”的心理。对于佩戴过敏和感觉不舒服的患者,可将护腕置于腕带下,使之与皮肤直接接触,增加舒适感。对于强烈排斥者,可将其佩戴在脚踝上。但不建议佩戴在衣服上,以免因反复摘取佩戴丢失或戴错。②可以制作腕带佩戴温馨提示卡,在患者佩戴腕带时一并发给患者,随时提醒患者:“为了你的

[13]安全,请随时戴好你的腕带”,解决患者心理上的拒绝。③对于精神病病人,在标识腕带中的诊断一栏上可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代码填写以维护病人的自尊,如精神分裂症可用F20表示,脑器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用F00表示。 2.4 加强使用腕带的有效监督和管理[14] 腕带的应用,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思,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警惕性,是一种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转移到事前预防的一种超前管理方法[15].针对佩戴腕带依从性不足的问题,护士长要从管理入手,加强检查,重点把握三个时段,入院时责任护士宣教是否落实到位,住院期间每周两次对佩戴腕带的依从性进行抽查,了解患者佩戴的依从性,出院后了解患者对佩戴腕带的感受,并将情况反馈给病区护士,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确保腕带识别有效率。目前我院护理部已将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纳入考核管理中,并与个人绩效有关。 2.5 加强宣教[16]和巡视 ①组织临床护士对新制定的身份识别制度,流程进行培训学习,熟悉各项查对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安全,对轮转的新护士,护生尤其适用,带教时严格执行两种方法对患者身份识别,养成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习惯。在为患者做各种护理操作时要三查七对及查对腕带内容。②责任护士认真做好宣教,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家属对腕带使用的认识和重视。美国医院联合会管理咨询报告中提到,在任何医疗措施前应先核对标识带,所有与治疗和护理有关的人员,都应接受训练学会使用识

[17]别带。除非治疗或其他需要,识别带不能取下。

在使用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18]。对破损的,松紧不适宜的腕带要及时给予更换,更换的腕带仍需要经两人核对。随时观察腕带周围皮肤的情况,如遇潮湿出汗,皮肤发红,应立即取下腕带,更换部位重新佩戴,対腕部皮肤有破损患者,选择健侧腕部或在脚踝部佩戴。护士在交接班以及患者外出检查前都要核对腕带标识,做到认真查对,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病人出院由护士取下腕带,取下腕带要用剪刀剪断,不可强行拉扯,以免损伤病人。 2.6 护理人员规范佩戴腕带

刘俐等[19]调查显示,47.13%的住院患者由于腕带的松紧不合适会自行取下,所以在使用时,在腕带和皮肤之间要保留一指的空隙,以患者的舒适为准,以保证舒适、透气、确保不会脱落。另外ICU病人常因意识不清、ICU综合征[20]而自行损毁佩戴于手腕带的腕带标识,或病人躁动且留置引流管、气管插管等需约束双上肢,约束带与佩戴手腕部的腕带标识反复摩擦导致腕带标识磨损、模糊不清,从而影响病人身份识别,蔡梅娇[21]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对于像上述特殊病人将腕带佩戴于病人右足踝部在提高病人身份识别率(P<0.05),护士工作效率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3 小结

经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腕带识别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地辅助工具,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患者引起的医疗事故,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安全的满意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也是医院现代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22]. 目前患者腕带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基于患者的安全考虑,医院管理者应积极推广条码腕带和无线射频腕带的应用,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 [2] 赵菁,李小峰.标识腕带佩戴执行欠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

志,2010,25(19):47-50. [3] 杨益兰.标识腕带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医院管理论

坛,2011,28(9):18-19. [4] 王静. 患者腕带标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护理,2011,19(4): 220-221. [5] 孙振,张健.病人标志腕带使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

杂志,2009,15(3):254-255. [6] 文丽,李晓兰,叶金泉,等.病人标识腕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08(10):217-219. [7] 魏艳芳,邓喜红,黎艳,等.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7):40-41 [8] 斑马技术亚太有限责任公司.一切尽在条码腕带打印[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9,(4):54-55. [9] 李作君,迟凤玉,李焱,等.患者手腕带识别标识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护

理管理杂志,2008,895):57-58. [10]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identify patient correctly[s].2006.

[11]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atient/resident/client I-dentification[s].2005.

[12] 闪应雪.标识性腕带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09(11): 1005-1005. [13] 刘晨,李春梅.住院患者佩戴腕带的不依从性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16(21): 2524-2526. [14] 李灵艳.老年住院患者佩戴腕式识别带的依从性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3042-3044. [15] 蒋红,顾妙娟,倪洁,等.护理标识系统在病区细节管理中的应用[J]. 上

海护理,2008,8 (4):76-77. [16] 戴艳萍.患者标识腕带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26(1):62-63. [17] 刘脘.住院患者腕式识别带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069. [18] 李瑞红.浅谈腕带标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 16(12):1607. [19] 刘俐,张艳琳.对住院患者佩带腕式识别带的依从性调查[J].护理管理杂

志,2009,8(2):15-16. [20] 刘淑嫒,陈永强.危蓖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

版社,2006:81-83.

[21] 蔡梅娇.腕带标识佩带部位对ICU病人身份辨别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

践,2011,24(23):2882-2883. [22] 王小芳,李锐,马婷婷.患者腕带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

杂志 , 2011(17).

第五篇: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客户身份识别基本原则】

勤勉尽责

 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

 风险管理(划分风险等级,针对不同风险的客户、业务关系或者交易,采取相应的措施)

 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客户身份识别的主要环节】

 建立关系(初次识别):

客户是谁?交易目的?

 关系存续(持续识别、重新识别):

什么样的交易?

为什么交易?

与什么人交易?

怎样交易?

【对新客户的身份识别】

 完整的客户身份识别流程应包括:核对、了解、登记、留存四个环节。

 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其中核对的含义:核查、比对。一是证件与本人进行核对,最直观的、最有效;二是进行联网核查;三是与以往的信息进行比对。

 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采用合理手段,了解客户是谁?交易目的?

☞自然人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

 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客户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登记客户的经常居住地。

☞自然人客户基本信息采集

 职业:

 住所: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登记客户的经常居住地。

 身份证有效期限:

二代身份证背面记载有效期,留存复印件正反面;证件到期时涉及原有客户信息的更新。

☞对公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

 客户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码;可证明该客户依法设立或者可依法开展经营、社会活动的执照、证件或者文件的名称、号码和有效期限;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授权办理业务人员的姓名、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有效期限。☞对公客户基本信息采集

 有效身份证件的种类:既包括可证明该客户依法设立或者可依法开展经营、社

1会活动的执照、证件或者文件,又包括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

 证件的期限:银反洗发[2007]14号文件中,对证件到期做出了解释。

 控股股东或法定代表人与负责人

授权办理业务人员 核对、了解、登记、留存身份证件。

【特定业务的识别】

大额现金存取: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

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对于他人代理办理的,银行应严格审核存款人及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并留存存款人及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或影印件。

 一次性交易:本行为不在本行开立账户的客户提供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

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且交易金额单笔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应当识别客户身份,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 客户为外国政要:金融机构为其开立账户应当经高级管理层的批准。

汇出或接收跨境汇款:汇款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账号-交易流水号、收款人姓名、

收汇款人住所-汇出汇入款地所在地名称。汇款人没有在本金融机构开户,金融机构无法登记汇款人账号的,可登记并向接收汇款的境外机构提供其他相关信息,确保该笔交易的可跟踪稽核。境外收款人住所不明确的,金融机构可登记接收汇款的境外机构所在地名称。接收境外汇入款的金融机构,发现汇款人姓名或者名称、汇款人账号和汇款人住所三项信息中任何一项缺失的,应要求境外机构补充。如汇款人没有在办理汇出业务的境外机构开立账户,接收汇款的境内金融机构无法登记汇款人账号的,可登记其他相关信息,确保该笔交易的可跟踪稽核。境外汇款人住所不明确的,境内金融机构可登记资金汇出地名称。

委托他人代为办理业务

一般原则:金融机构应采取合理方式确认代理关系的存在,在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要求对被代理人采取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时,应当核对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登记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

代理存取现金:当自然人客户由他人代理存取现金时,金融机构应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当单笔存(或取)款的金额达到或超过人民币5万元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时,金融机构原则上应同时核对存款人(或取款人)和户主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并登记存款人(或取款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考虑到通存通兑业务的实际情况,如果存款人因合理理由无法提供户主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且单笔存款金额达到或超过人民币1万元或者外币等值1000美元的现金时,金融机构可参照《身份识别办法》第七条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供一定金额以上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履行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对存款人开展相关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业务办理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金融机构应进一步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对客户身份进行核查。

【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风险分类管理】

一般原则:应按照客户的特点或者账户的属性,并考虑地域、业务、行业、客

户是否为外国政要等因素,划分风险等级,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风险等级。在同等条件下,来自于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薄弱国家(地区)客户的风险等级应高于来自于其他国家(地区)的客户。

等级划分及调整期限:

对法人金融机构的等级划分要求:对于2007年8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之间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金融机构应于2009年年底完成等级划分工作。对于2007年8月1日以前建立了业务关系且2007年8月1日后没有再建立新业务关系的客户,金融机构应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等级划分工作。对于2009年1月1日以后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金融机构应在业务关系建立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等级划分工作。

审核要求:按风险等级定期审核,对风险等级较高客户或者账户的审核应严于对风险等级较低客户或者账户的审核。对本金融机构风险等级最高的客户或者账户,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

【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尽职调查】

一般原则:关注客户及其日常经营活动、金融交易情况,及时提示客户更新资

料信息。

高风险客户:对于高风险客户或者高风险账户持有人,金融机构应当了解其资

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加强对其金融交易活动的监测分析。客户为外国政要的,金融机构应采取合理措施了解其资金来源和用途。

身份证件过有效期: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的,

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其中“合理期限”,并非一个固定期限要求,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客户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过期后,客户之前的业务委托依然有效,但如果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中止为客户办理新业务。当客户有业务办理需求时,才存在金融机构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的问题。银行无法取得与客户的联系时,客户自然也无法请求银行为其办理新业务。银行可依法自行决定与客户的业务关系。

【重新识别客户】

客户要求变更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

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

客户行为或者交易情况出现异常的。

客户姓名或者名称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依法要求金融机构协查

或者关注的犯罪嫌疑人、洗钱和恐怖融资分子的姓名或者名称相同的。

客户有洗钱、恐怖融资活动嫌疑的。

金融机构获得的客户信息与先前已经掌握的相关信息存在不一致或者相互矛盾

的。

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点的。

金融机构认为应重新识别客户身份的其他情形。

【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核对客户身份证件或证明文件

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身份证明文件

回访客户

实地查访

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

其他可依法采取的措施

【委托其他金融机构识别】

金融机构委托其他金融机构向客户销售金融产品时,应在委托协议中明确双方

在识别客户身份方面的职责,相互间提供必要的协助,相应采取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委托第三方识别的基本要求】

能够证明第三方按反洗钱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要求,采取了客户身份识

别和身份资料保存的必要措施。

第三方为本金融机构提供客户信息,不存在法律制度、技术等方面的障碍。 本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时,能立即获得第三方提供的客户信息,还可在必要时

从第三方获得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明文件的原件、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委托第三方代为履行识别客户身份的,金融机构应当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

义务的责任。

【可疑行为报告(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和当地人民银行)】

客户拒绝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

对向境内汇入资金的境外机构提出要求后,仍无法完整获得汇款人姓名或者名

称、汇款人账号和汇款人住所及其他相关替代性信息的。

客户无正当理由拒绝更新客户基本信息的。

采取必要措施后,仍怀疑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

的。

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时发现的其他可疑行为。

【外换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反洗钱规定》部分】

 风险的高低划分为低、中、高三级,三级的定义分别为:

 低级风险客户:潜在洗钱风险最低的客户;

 中级风险客户:存在潜在洗钱风险可能性的客户;

 高级风险客户:潜在洗钱风险较高的客户。

 各级客户分类的标准如下:

 低级风险客户:

个人:学生、特派员、大企业派驻中国职员、分行企业客户职员;企业:国营企业,大中型法人企业,母公司与外换其他分行有交易背景

的客户

 中级风险客户:

个人:委托理财客户(贵宾客户),旅游人员、自由职业者、无业者;企业:境外公司,小型私营企业。

 高级风险客户:

个人:有政治背景的人,国家公职人员,在恐怖分子名单中出现的人,

被中国监管机构查询过身份信息的客户;匿名、假名或资料不全

的客户,开户时所填客户信息中的职业、住址、年龄等显示的收

入水平与其预计交易规模不符的客户;

企业:个体工商户,珠宝店,贵金属经销商,现金集中行业(如饭店、

娱乐场所、零售店,旅行社等),被中国监管机构查询过身份信

息的客户。

*来自于下列洗钱高风险和恐怖融资地区或国家的个人或母公司在这些地区或国家的境外投资企业均属于高风险客户:

 国际金融合作小组评定的非合作国家和地区;

 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局列出的黑名单国家;

 毒品交易重点国家;

 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

 对于中级和高级风险客户,经总行合规管理部判断认为其存在较高洗钱风险,

可拒绝接受其为本行客户。

上一篇:事故教训和总结下一篇:100部经典爱情小说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