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识别管理程序

2022-08-24

第一篇:身份证识别管理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1、来院就诊息者,应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住院患者以住院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

2、住院患者,由病区责任护土给患者配戴腕带,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并告知腕带为患者住院期间识别患者身份的重要标志,不得随意摘下

3、核对病人身份的方式有三种:腕带、床头卡、反问病人姓名。进行各种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以房间、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4、新生儿依据其母亲的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核对和识别身份: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用镇静药期间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核对住院号、性别、年龄等: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以住院号作为识别身份的依据,严防身份识别错误。

5、对患者进行输血、特殊用药、特殊治疗时,须两名护理人员共同认定患者身份后执行并签字。

程序:患者住院→病区系上胞带,告知注意事项→各种操作前,两种方式核实病人身份→特殊操作两人核对病人身份

第二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手术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全院各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

3.急诊、病房、手术室、等病人的转运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

4.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患者身份信息;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记录、签名。

5.急诊科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在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本》,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 产房与病房、与ICU转运产妇、新生儿时,应采取两种以上方法识别身份,新生儿佩戴医院统一印制的“腕带”,写明住院号、床号、性别;产房与接收科室人员进行床旁交接、核对并双签名。

7.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8.患者入院后,护士按操作规程给予佩戴“腕带”,腕带填入信息准确无误,实行双人核对,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9.“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要求内容清晰,项目规范。

10对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利用“腕带”标识进行识别。

第三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护士在抽血、给药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如:姓名、性别、所患疾病),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诊断、过敏药物、血型、手术名称,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手术室实施,

4.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第四篇:门诊及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尤其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特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示的制度及程序:

1.凡住院病人,在病房办理住院手续时,均需配带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及有效核对依据,并告之病人目的,防止自行取下。

2.腕带上应注明患者住院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及诊断。

3.“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给患者带前要经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带上。

4.在进行与病人一切相关操作、交接等处置时,必须使用两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问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5.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都要用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6.有效识别患者身份的程序:

方式一:当患者意识清、在病床上操作时:患者白报姓名,与床头牌、操作物核对

方式二:当患者意识不清、在病床上操作时:看腕带,与床头牌、操作物核对

方式三:患者意识清、不在病床操作时:患者自报姓名,与腕带、操作物核对

方式四:患者意识不清、不在病床操作时:让患者家属报患者姓名,与腕带、操作物核对

操作物包括: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及治疗单、抽血单、验检单、检查单、手术通知单等。

第五篇: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是指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份资料。相关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

二、挂号及出入院处在输入病人身份信息时应当加以核对,并对有疑问的病人信息加以核实。

三、医院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核对时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四、患者身份确认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标识:住院患者需同时使用姓名、床号两种方式。门急诊患者使用姓名、门诊病历条形码核对患者身份。医技科室核对患者身份和检查或治疗项目,保证检查正确的患者和正确的部位。医务人员如发现发现身份信息不符之处应当与病人沟通、核实,并更正。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应及时主动的进行协调。

五、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 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六、对重点科室如急诊、病房、新生儿、ICU、产房、手术室和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患者,必须佩带标注有身份信息的腕带,如有遗失或损坏等情况,应当及时更换新腕带。诊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不但要与病人或其家属口头核对身份信息, 而且要根据腕带 标注内容进行身份信息的核对。身份信息不符时,应当先明确原因, 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疗活动。

七、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 就诊卡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八、患者转接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登记制度。

九、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9.1患者转科交接时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尤其是急诊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新生儿病房之间的转接,由医护人员护送,认真交接病历等资料,并填写交接记录。

9.2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无法向医护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虎患者姓名,如无陪同人员,须有双人共同核对患者身份。

9.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须有双人共同核对患者身份。

上一篇:施工进度总体计划表下一篇:施工进度计划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