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题研究

2022-06-25

第一篇:初中语文课题研究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

兴义市泥凼镇中学陈凤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开口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随着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必将由原来的应试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成创新性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课题将重点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创新性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为指导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合新课标、新大纲,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找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

3、制定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对策;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

5、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6、促进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不回答问题”的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方面、教师的教学方面等。

2、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在分析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理论文献,系统地研究“不回答问题”的原因,根据这方面的教育研究成果,结合自已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析本校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从而找出规律,设计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课题准备(2012年10月—2013年3月)

①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

②通过调查、访问、问卷等手段了解学“不回答问题”的原因,找一些典型事例制定出“不回答问题”的的对策。

③准备一些前期研究的相关书籍,并且写好读书笔记。

2、第二阶段:课题研究(2013年4月—2013年7月)

①确定调查的对象、范围,探究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制定出学生“不回答问题”对策,杜绝学生课堂“不回答问题”的现象,让学生会回答问题,并掌握回答问题的技巧。

②在我校推行“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写出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3、第三阶段:课题总结(2013年9月—2013年11月)

①整理各个阶段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本课题形式是论文。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反思

新密市平陌镇第一初级中学 冯国伟

1、要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新定位语文课堂教学观念。语文课堂应该是教与学的统一体;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老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提高的园地;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学习语文的伙伴;学生不时语文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使发展中的人;教材不是权威,无非是给师生提供了一个“读写说”的材料或话题。

2、我们关注“读写说”三个环节的阶段性研究及有效整合,达到了实验预期成果:

① 我们确立了现代阅读理念。我们认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的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司,她也应该是学习的内容之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独特体验。将教师定位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促进者。

② 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目标上面,我们认为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就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导向,就感情态度而言,首先是要确定阅读的良好习惯的评价体系。 ③ 重视在阅读过程中的培养阅读的能力,加强了阅读教学的力度,重视阅读感受和独特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有创意的阅读方法及体验,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我们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大力推荐课外阅读的作品。结果是完全完成了课程标准要求的质和量。

④ 关于“说”。我们认为,“说”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关于说的教学,主要是在具体的实际情景中进行,特别关注将“说”贯穿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鼓励学

生“我口说我心”,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⑤ 关于“写”。《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的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依托文学社开展了诸如作文大赛、综合性写作活动、文化采风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鼓励学生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表现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有话必说,无话不说,心口一致”,同时关注价值取向。

3、课题研究不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日常性事情。我们以前也承担过各级各类语文教学教改方面的课题研究,都因为需要高深的专业理论作坚强的后盾,或因为课题与常规教学的衔接点不太一致。再加上“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等等原因,感觉到课题研究是高深莫测的事情而中途放弃。“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给教师们的感觉是务实、适时、可操作性强,很快就吸引了老师们的热情,从事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为我校培养了一批科研型的教师。

4、三年来的课题实验研究,老师们深切感受到了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给课题效果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如我实验组的一位老师所说的“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充分就文本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验班学生张一鸣同学说:“现在的语文课堂时我们一直期盼着的课堂,她完全向我们开放,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因为自己对文本的错误理解而得到老师批评了”。

5、“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为我们语文老师顺利的走进《语文课程标准》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完全渗透到了“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的整个过程。使高深的理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可调控的过程、可预见的结果。

当然,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以至在我们准备结题报告的时

候,反思我们的整个实验过程,我们感到还有下面一些迷惑需要解答:

1、不可否认,“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课题,是一项推动我市语文教学改革、积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很强的教学改革类课题。该课题基于的理念就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但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读写说综合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呢还是一种教学理念?若是教学模式,我们是不是应该彻底的抛弃既有的教学模式而重新建构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后走向到底在哪里?若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否就应该在阶段性结题工作完成后让其更进一步地深入人心?

2、我们知道,任何一项课题都有其不可逾越的历史局限性,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该课题的基本框架结构是否能够与《语文课程标准》一样保持青春活力?如果能,就应该将其迅速推广;如果不能那么就应该及早剔除有碍其发展不利因素。

3、研究制定好实验课教学设计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和保证。我校实验组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也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们实验教师普遍认为,按照这样的模式编写教学设计,不仅程序复杂,而且步骤繁琐,限制了老师自由发挥的空间。语文课程改革逐呈深入之势,由《语文课程标准》这条根派生出来的教材还仅仅是“实验版”,由课题组组织编写的课题实验教学设计是否也应该向相时而动、与时俱进,使其逐渐完善。我们好不容易打破了一个旧世界,且不可建设一个与旧世界完全相同的新世界。

4、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的形成,各实验单位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不可否认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这些评价体系到底对教师的课堂有多大的约束力、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多大的指导意义,目前我们还只能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我们是否应该在各实验单位构建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之上,由课题主持单位——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持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以让其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发展呢?

第三篇: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②割裂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③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 " :老师讲解多,学生主动活动少;学生一味接受老师观点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的现象少;书面习题、机械抄写练习多,观察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少;读教科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少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是为了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新课程的一个新课题,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1

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研究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习语文;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也正是我们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反思

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探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在初中语文课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和状况,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完成实验研究的措施、方法并在教学中试用,论证其可行性、有效性,并对这些措施方法进行完善。对完善后的实验研究再次进行试验、论证效果。

第四篇: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题目

1.《怎样培养学生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

2.《阅读课教学如何落实朗读指导》

3.《给作文穿上美丽的外衣》

4.《语文自读教学初探》

5.《利用课前三分钟奠议论文写作基础》

6.《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升华》

7.《以名著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8.《自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

9.《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第五篇:初中语文研究

初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为了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云南省贯彻《决定》的意见,玉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初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制定了玉教科发(2000) 04号文件——关于印发《玉溪市初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市改革意见》)的通知,启动了全市“跨世纪教学改革工程”。

一、改革的程度和步骤

(1)1999年8月,组织召开全市“教学改革研讨会”,进行理论讲座和教学观摩,对全市实验学校、示范学校、中心学校的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2)1999年9月,全市实验学校、示范学校、中心学校全面开展改革实验;2000年春季学期,其他部分学校开展教改实验。

(3)2000年8月,各县(区)组织“教学改革研讨会”,对各类学校的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4)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全市各类学校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为巩固、深化、提高、交流、研究、总结阶段。市教科所视改革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成果评价和成果物化。

二、改革的保障和措施

(1)增强县(区)教委领导的改革意识,树立以改革和创新为机制,促进教育发展,促进素质教育落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思想,重视、关心、支持、指导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

(2)县(区)教研室(所)根据《市改革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可行性较强的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对学校教学改革工作进行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和帮助;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

(3)实验学校、示范学校、等级学校要率先进行教学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培训基地和示范样板;学校领导要有专人领导和组织此项工作。

(4)已启动改革的学校,语文教研组要针对《市改革意见》中的具体内容和学校具体问题,确定当年和近三年的教研活动计划;确定具体、明确的各阶段研究专题;确定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专题研究小组,开展经常性的研究、实验、交流、示范活动。

(5)未启动改革的学校,语文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改革意见》;组织教师认真分析本校教学现状;组织教师到已启动改革的学校进行听课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为下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6)市、县(区)教研室(所)、学校都要定期组织以教

学改革为专题的论文评比、教案评比、教学竞赛、成果评估、表彰奖励等活动,促进改革深入发展,促进改革成果的形成、转化和交流。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初中]

语文教师要增强改革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语文训练与思想道德教育、民族文化熏陶的关系;讲和练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关系;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改革的主要内容为: 1.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学全过程核心的一环,具有导向作用,它指挥和制约着素质教育的过程和归宿。因此,备课中要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认知价值,既要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语文知识目标,也要有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目标。但要因文而异,有轻有重,有主有次,不能面面俱到。挖掘审美价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与美感,使之具有正确感受、理解、鉴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为创造美奠定基础。挖掘教材的发展价值,着眼于发展性,不仅重视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现在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与迁移价值,而且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终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与个性特长的增长。

备课要把握和处理好教材的基本内容,抓准重点,突破重点,做到:会阅读,能理解。具体的材料,能加以概括;抽象的材料,能加以阐释;隐含的信息,能加以正确提取、筛选和判定。

备课必须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环境状况,加强针对性,因人而宜,分层要求,共同合作,整体提高,突出教学对象的全面性。教师备课要备“学法”,编写“学案”。

备课要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科学确定思想道德目标和语文知识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达成目标,要有可操作性,易于落实,并且做到:课时目标紧扣篇章目标、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科学有序,由浅人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分步达标。

安排好课堂教学结构,也是备课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结构指课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割等。应遵循人的认识规律,即感知——理解——应用三阶段作为课的导学达标的基本顺序,精心设计好启动兴趣、定向预习、设场讨论、总结储存、训练反馈和外向创造六个步骤。但应用要灵活,不呆板,以有效为目的。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活、实、新。

备课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下思想:思想为先导,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有序性,教法灵活性,教学目标完整性,学生参与的主体性。要确立现代教学观念,采用先进教学手段,使教学科学化、最优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

备课要参考“教学参考书”,因为它汇集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值得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正确的态度是,在钻透

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教参”,才能创造性地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切合实际的、属于自己的可行性教案。

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综合记录与驾驭教材、教学设计能力的反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要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突破办法、导学达标过程、课时安排、教学手段、训练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小结等几个方面。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以下主要原则:①体现语文训练与思想道德教育、民族文化熏陶统一的原则;②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的原则;③精讲精练,培养能力的原则;④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⑤循序渐进的原则。

课堂教学要合理设计,制定明确具体的体现层次性和程序性的教学目标,使教和学都有目的,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有趣、宽松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要设计好概括、直观、形象、简洁和富有启发性的板书。

要切实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包讲或讲得过多的弊病,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学习借鉴天津等地每节课只讲25分钟左右的方法,设计好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读、写、听、说

(1)阅读教学。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中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效率普遍不能令人满意。阅读

速度慢是诸多原因之一。《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要求初中生阅读速度每分钟500字左右,1997年新编《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实验用)》要求高中生阅读现代文速度每分钟不少于600字,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即每周约1万字。据调查,目前一般成年人阅读速度每分钟只有200至300字,95%的中学生未达大纲要求。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提高阅读速度是语文学科和时代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当务之急是首先要按《大纲》要求培养阅读习惯;其次是提高阅读的效率(速度和质量)。提高阅读速度必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目前,世界上广泛推行的“快速阅读法”有三项基本要求:①无声阅读。《大纲》要求初中生阅读做到“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无声阅读可以排除阅读中的潜语内听现象,使理解材料的过程大大简化,从而提高阅读速度。②科学用眼。阅读时要尽量减少眼停次数,避免回视;扩大视读广度(人眼对文字感受角度由一般的15‘向180~扩大)。③筛选信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灵活地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如掠读、寻读、排外式阅读、鉴别式阅读等,只选取主要信息供大脑编码,次要信息和其余信息要尽量排除。

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是增加阅读量。阅读量不够,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太少,必然影响学生的表达。初中阅读教学的材料非常广泛,课本、自读课本、文学作品和各种报刊杂志都是好的阅读材料,要充分利用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与现行教材配套使用、约172万字的《自读课本》。增加阅读量还有一个办法是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分析,还时间给学生阅读。要改变那种一节课学生读书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繁琐

的分析和提问所占去的弊端,在精讲中精读。

阅读教学要重视课内外结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每学期要组织1至2次阅读专题讲座。阅读要有一定的效率要求。阅读能力层次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的十二项要求进行训练。

初中生课外阅读量每学年不少于40万字。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列出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目。

(2)写作。写作教学应有计划性和整体性,在课时、内容上作出计划安排。要有写作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写作实践,引导学生把生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写作要和阅读、欣赏紧密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生活,触摸生活。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欣赏的指导,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生活韵味并以之去感知生活,使学生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与默契,从而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冲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了积累,才有写作的素材,才可能产生创造。教师要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识社会、观察时代、了解人生。要改变封闭、单一的躲在教室里搜肠刮肚、异想天开、闭门造车的弊病,实行开放式、综合式的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与社会、大自然、人生密切联系起来。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了解家乡、了解社会,参与公益活动,感悟人生,考察环境,参观游览,观察大自然。让学生积累素材,了解社会,写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就会有不竭的源头活水,就会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表现生活的真实。真实就是写作材料的真实,表现真情实感。要切实革除作文中空话连篇、假腔假 调、无病呻吟的弊病。教师和学生评价学生作文的基点应是材料真实、情感真实。

要重视日记、周记、小作文(含片断作文)的写作,并有检查和展评制度,以督促学生养成课外练笔的习惯。

(3)听说训练。提高听说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和竞争对人才的要求。中学阶段听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听说与读写,相辅相成,关系密切,教学中要使四种能力协调发展。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听说训练要做到:要扎扎实实地完成教材中的听说训练,每堂课都要有3至5分钟时间进行说话训练,可采取课前演讲、结合教材回答问题、晨练讲新闻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各年级听说训练的具体要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要根据《大纲》和教材,具体制定单元、课文的听说训练目标。

初一年级的训练目标:①说普通话。能用基本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破读,不漏读,不重 (ch6nQ)读,吐字清楚,声音响亮。②听人说话,听新闻广播,能集中精力,听清楚意思,会作听讲笔记。回答问题仪态大方,声音清晰,内容清楚。③能简洁转述别人说话的要点,介绍课文和内容简单的读物、影视剧。④能讲述新闻和较长一些的故事,做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

初二年级的训练目标:①朗读时,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调表达思想感情。②听人说话,能正确理解意思;跟人交谈,注意用语恰当;当众发表意见,意思清楚,仪态自然。③能借助资料较清楚地介绍说明事物,能较熟练地进行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④经过5至10分钟的准备,能当众口头作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音量适当,仪态自然大方。

初三年级的训练目标:①普通话的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朗读时能运用语调变化、重音、停顿、语速快慢等技巧,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②听一般的报告,能简述内容,归纳要点;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有条理。③能从容地与别人交谈,并针对不同场合、对象,有礼貌地说话,能做简短的即席发言,有中心,有条理,仪态自然。④能根据简单的提纲,讲述事理,做到语言流畅连贯,条理分明。 4.创新教育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语文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系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要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教学方法要有创意,要出新意。教学方法往往制约着教学过程,制约着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更多的要引导学生在情感中去体验、实践、探索、领悟。

(2)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学习主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创设民主、平等、和谐

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教学中,实行讨论式教学方式,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

(3)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某些问题的答案允许从多角度思维得出不同的答案。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国家教委教基[1999]5号文件“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综述”中指出:中考语文改革“增设了允许有不同看法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展创见”。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实行探究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4)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课具有创新教育的许多优势,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从阅读课来说,记叙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议论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作家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通过虚构、想象创作出的小说、神话,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出的诗歌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文本身就是训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项语文活动。

(5)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可以有作文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主题活动,还有说相声、演小品、演课本剧等文艺说唱表演活动,再有优秀习作、手抄报、剪报等语文作品展评活动,还可以组织文学社、记者站、广播站等。在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里,学生得以广泛地进行语文实践,想象力

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培养和发挥,个性特长也将得到发展。 5.学法指导的意见

研究学法,指导学生会学,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和热点。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改的深化,学法指导与研究已经摆到了我们面前。

目前,我们在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普遍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习惯于老师“哺乳”式的喂养,而不爱自己去思考、独立地学习。初中学生升到高一级学校中,还迷恋这种陈旧的学习方法,普遍感到不适应。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学法指导。

重视学法指导的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我们的教改,必须是教法与学法的同步改革,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结合。教师要改变那种“重教轻学”的观念,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科的学法研究自古有之,当代语文教师也总结了许多记住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兼收并蓄,并加人自己的研究总结成果,形成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这里从宏观上提出几点意见供教师参考:

(1)提高认识,上好学法指导课。学法研究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指导”可以从学习观、学习品质、学习环节及其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从起始年级起,就要上好学法指导课。这种指导课也可以年级为单位上成“通用课”。学法指导课要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列出来,保证时间,保证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要选定学生主讲,开设“学法交流课”,可以是学生自己的经验交流,也可以是从书刊上学到的好方法。

(2)培养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记阅读笔记、注意经常复习的习惯,读书看报勤查字典的习惯等。教师要不断督促,使之养成习惯。

(3)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比如巧妙记忆文章、诗词的一些方法,写作时先审题、再列提纲、后作文的方法等。 6.语文评价

要落实中共中央《决定》精神,把素质教育全面推向21世纪,不能不反思旧有的语文评价观,研究新的语文评价观。

(1)树立整体评价的观点。《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因受中考、高考只考读写的影响,我们的教学中,读、写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而忽视了听和说,语文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语文评价应包括书面语文能力评价、听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几个方面。学生的学年成绩,可以学习外地语文教改中语文成绩等于书面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得出总体评价成绩的办法评定成绩。平时成绩应包括平时作业成绩和学生动手、听说的能力评价成绩 (如演讲、采访调查、自办小报专刊、运用电脑处理语言文字、听报告后简述归纳等)。平时成绩以占15%至20%为宜。

(2)树立重思维和创造的观点。一是要逐步提高主观题的比例,不仅要看学生解题的结果,还要看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命题中客观题、主观题和作文的占分比例要适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设计一些能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比较灵活的题目,不求一致的答案。

(3)作文评价。作文评价应该采用科学性和鼓励性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①分项评定的方法。分项评定即从内容、语言、结构、文面四方面评分。 “文面”一般包括书写美观、不写错别字和标点几方面,一般占分8%至12%,教学中要予以重视。②鼓励性评定。平时的作文评定中,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实现,可使用鼓励性评定原则、评分和评语相分离原则,鼓励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小学]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特征和优势,优化课堂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针对当前教学实际,改革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坚持科学性,充分发挥目标教学的优势

(1)认定目标,把准方向。坚持以目标为先导,用准确、全面、科学的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采取巧妙、简易、有效的方法展示目标,师生共同认定,把准方向;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围绕目标,施教导学。以目标为核心,进行导教、导学、导测、导评活动;依据目标优选教法、指导学法,低层目标以自达为主,中层目标以导达为主,高层目标以助达为主,情感目标以诱达为主。

(3)及时评价,反馈矫正。评价与教学融为·彻教学始终;当堂教学,当堂评价;评改结合,评、互改、互学活动,进行再学习和再达标。·体;评价贯广泛开展互

(4)增强信心,立足“掌握”。树立95%以上的学生智力是正常的、智力正常的学生是一定能够学好的思想;适当降低重心,面向全体学生,为能使全体学生掌握而教,为能使全体学生掌握而指导学,努力追求“堂堂达标、人人达标”的理想效果。 2.追求艺术性,充分突出学科的特点

(1)认真挖掘教材的艺术因素。把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为一体。突出“五重”:重语言感受、重意境体会、重图文对照、重感情朗读、重情感共鸣。

(2)充分发挥教师的艺术才能。把教师在文学、朗诵、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的特长大胆运用到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3)发现并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对艺术的需求和艺术地表现自己的情感,是每个儿童最基本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让每个儿童的天性得到充分表现和发挥。做到“七多”:多看、多读、多想、多说、多演、多练、多评。 (4)艺术地处理教学环节。做到“一衔接、两避免、三渗透、四融合”。一衔接:设计好环节间的衔接,使其过渡自然流畅。两避免:避免环节名称出现;避免机械展标。三渗透:环节之间相互渗透;环节与步骤之间相互渗透;目标、教学、评价之间相互渗透。四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教法与学法融合;观察、阅读、理解、体会、表达融合;知识与情感融合。

(5)遵循学科规律,突出学科特点。做到“五突出”:突出“诵读感悟”、突出“品词析句”、突出“观察感受”、突出“语言表达”、突出“审美创造”。 3.体现突破性,充分激发师生的创造精神

(1)告别三种现状。①告别“串讲式教学”。克服教学的 随意性和盲目性;克服教学的简单化和千篇一律化;克服教学中面面俱到和平均使力的现象;克服教学中“口耳相传”和“粉笔黑板”的古老而单一的形式。②告别“表演式教学”。减少教学中教师的表演,教师或做“导演”,或做“配角”,或做“场务”;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③告别“问答式教学”。精心设计提问,减少提问数量,提高提问质量;巧妙设计教学,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自然而然地达成教学目标。

(2)坚持三条原则。①坚持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组织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指导课内外结合、引导审美创造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②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选择教法、指导学法;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评价教学质量,矫正、调控教学。③坚持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以“练”为教学的基本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练听、练说、练读、练写、练议、练演。

(3)突出三个特点。①突出“诵读感悟”。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反复诵读重点句段,引导感受、体味其中丰富的意蕴。每节课中学生各种形式的读不少于15分钟。②突出“晶词析句”。注重指导学生分析、欣赏关键词句,引导从理解词句和分析作者如何运用词句两方面来进行赏析。③突出“审美创造”。注重指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4)体现四组结合。①体现“讲练结合”。教学中应有讲有练,师生各种形式的讲和各种形式的练交替、结合;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相结合。②体现“读写结合”。教学中应从“读”和“写”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既教会学生如何读懂文章,又教给学生写好简单记叙文的方法。③体现“图文结合”。充分用好插图、挂图和实物,图文对照,图文结合,使教学形象、生动;合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兴趣和无意识。④体现“课内外结合”。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关注社会发展。教学中应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及内容,有取舍,有详略,有扩展,有个性,做到课内外结合。

(5)达到第四层次。教学技艺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 (最低层次) “教会层次”、第二层次“学会层次”,第三层次“会学层次”,第四层次(最高层次)“会创造层次”。

教学应尽快突破“教会层次”,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习惯养成,达到“学会层次”和“会学层次”。师生还应发挥创造精神,创造性地教,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达到“会创造层次”。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件全套下一篇:初中物理校本课程